中秋节诗词

中秋节诗词

旅顺中学

高二年十一班

穆欣怡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宋)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

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名家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惜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计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鼓吹助清赏” 让人高兴不已,“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惆怅。唐人王翰、王之涣都写过著名的七绝《凉州词》,多为乐府歌词,悲凉曲调、慷慨决别的边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所用,意味深长。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明月无情,不会为人而滞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直写情事,

明日即将分别;即便明月当头,也是分明地倾泻出两地别愁,“依旧”二字非常好。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然。

【我的赏析】

苏轼曾作水调歌头怀念家弟苏澈,苏辙身为三苏之一自是当作一词回应。苏辙一生坎坷,官场沉浮,一贬再贬。中秋佳节,亲人团聚,分别以久的兄弟二人得以在月圆之夜团聚,久别重逢的喜悦掩盖了离别的苦楚,家人的温暖在清冷的月华白练之下格外的惑人,哪怕之后不得不分别,只要共同沐浴一夜秋霜再远的距离也无法分割心的距离。仕途之路的崎岖在苏辙的人身旅途上徒增烦扰,苏辙只是一代文豪,他没有苏轼的豁达淡然;没有辛弃疾的建功豪情;没有柳永的红粉知己,他只是苏辙,简简单单,不加藻饰的苏辙。

中秋节诗词

旅顺中学

高二年十一班

穆欣怡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宋)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

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名家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惜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计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鼓吹助清赏” 让人高兴不已,“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惆怅。唐人王翰、王之涣都写过著名的七绝《凉州词》,多为乐府歌词,悲凉曲调、慷慨决别的边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所用,意味深长。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明月无情,不会为人而滞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直写情事,

明日即将分别;即便明月当头,也是分明地倾泻出两地别愁,“依旧”二字非常好。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然。

【我的赏析】

苏轼曾作水调歌头怀念家弟苏澈,苏辙身为三苏之一自是当作一词回应。苏辙一生坎坷,官场沉浮,一贬再贬。中秋佳节,亲人团聚,分别以久的兄弟二人得以在月圆之夜团聚,久别重逢的喜悦掩盖了离别的苦楚,家人的温暖在清冷的月华白练之下格外的惑人,哪怕之后不得不分别,只要共同沐浴一夜秋霜再远的距离也无法分割心的距离。仕途之路的崎岖在苏辙的人身旅途上徒增烦扰,苏辙只是一代文豪,他没有苏轼的豁达淡然;没有辛弃疾的建功豪情;没有柳永的红粉知己,他只是苏辙,简简单单,不加藻饰的苏辙。


相关内容

  • 中秋佳节,诗词送福
  • 今日头条 5.5亿用户的选择 立即打开 中秋佳节,诗词送福 执笔写天下 原创 9-14 16:12 关注 欢度中秋佳节,特送诗词祝大家中秋快乐 <欢度中秋> 中秋节兮家团圆, 拜神灵兮祈平安. 炮声舞兮震四方, 对明月兮乐逍遥. <藏头诗--中秋快乐> 中朝已洒苌弘血, 秋寒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七上2010)
  • 兴化市城区学校初一年级校际联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吴 婵 课 型 讲授 课 时 2 整合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人 1. 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写作特色. 4. 激发学生 ...

  • 那些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
  • 又到中秋节了,可以吃月饼了. 除了吃月饼,其实在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还有吃螃蟹赏菊花的传统习俗.并且某些城市还有自己独特的中秋风俗,比如南京自古有中秋吃桂花鸭.游月桥的雅趣,而杭州人在这一天还要观赏钱塘潮.那么童鞋们,你们已经做好过一个愉快的中秋节的准备了吗?好吧,其实蜀黍想问的是-- 但是你知道 ...

  •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中秋好句
  • 多么美好的夜晚呀!多么美好的中秋节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吧!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中秋好句 中秋之夜,捧香茗一杯,依栏凝望那遥远的夜空,任凭思绪飞离那夜色的迷茫,根根清茶染浸了思念,月是故乡明.那如水的月华,像亲人思念的目光,牵动着多少远在异乡游子的心,为这月思踏上归航, ...

  • 中秋赏月对联诗词集锦
  • 中秋赏月对联诗词集锦 (一)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注: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二)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注:联中阐明& ...

  • 情 满 中 秋
  • 情 满 中 秋 ------五(3)庆中秋主题班会 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长期以来,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以它特定的思想内涵,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 "情满中秋"的主题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传 ...

  •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中秋节诗词选
  •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 ...

  • 小学学校中秋节实践活动方案
  • 一、实施年级:四年级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 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4) 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歌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 ...

  • 中秋节资料--关于月亮的诗词
  • 中秋节资料--关于月亮的诗词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夜月 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