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题 目

系 别

专业班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本科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贸易系 班 陈荣荣 王 伟

年 月 日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1220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拓展生存空间的、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今海外投资迅速发展,广泛世界各地。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动因和特征,接着分析了中小企业海外投资中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海外投资 ;现状 ;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synthesize strength of Chinese enterprises has been building up, foreign investment becomes inevitable choice of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to expand their living space and seek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necessarily important part in our local economy, for the time being,our local oversea investing enterprises have a rapid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reas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verseas investment, then analyses the intern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verseas investment;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一、 引言 ............................................... IV

二、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 1

三、 浙江省企业海外投资的原因及特征 ...................... 2

(一)浙江省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 ........................ 2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特征 .................... 3

四、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 4

(一)规模小、资金不足且融资难 ........................ 4

(二)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核心竞争力弱 ............ 5

(三)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当地化经营的融入性不佳 .......... 6

(四)海外投资抗风险能力差 ............................ 7

(五)政府指导不足 .................................... 7

五、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 7

(一)政府层面 ........................................ 7

(二)企业层面 ........................................ 9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 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下,经济形势一片良好,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给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都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然而也存在不利影响。在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处于恐慌之中。

在我国宏观的经济政策以及金融体系分业经营的共同影响下,资本与金融账户受到制约,开放水平比较低,由于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传播速度比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速度慢,因此我国的金融体遭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小。然而,各个经济体之间联系密切,这就意味着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会影响我国的经济。经济学家也称经融危机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应怎样在全球经济开始回暖的形势下迎接新的挑战?为了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宽度和深度,更进一步扶持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的发展,我国不得不继续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存有较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他们规模较小但数量较多,并且进步较快。从收入的增加、就业前景的变好以及经济稳定发展的多个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且意义深远。同时,中小企业逐步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进步、社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进一步加强经济的繁荣昌盛。对整个社会形势来说,中小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进一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在逐年扩大。从2001年到2011年,浙江省的境外企业中方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约3412万美元,尤其是在2009年以后飞速增加,虽然世界经济以缓慢的步伐复苏,但浙江省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了危机前的平均水平。根据浙江商务厅公布的最新数据,2013年1-2月,省内投资者在境外共设78家企业及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高达49167.1万美元,增长26.16%,实际投资20694.61万美元。到2013年2月底,全省在境外的企业和机构已经达到了5907家,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达153.507亿美元。“走出去”的5000多家浙江企业中有4016

家是民营中小企业,占总企业数的68%,投资额达107.45亿美元,占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0%。

表1 2014年浙江省中小企业与非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浙江省商务厅)

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中具有重要地位。只要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力、资金等方面得到提升,必将涌现出一批投资规模大、利润效益好的跨国企业。

三、 浙江省企业海外投资的原因及特征

(一)浙江省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

1、拓展企业国际生存空间,开辟新市场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要想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基本的要素在于占据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在市场中立足。为了占据更加广泛的国际市场,中小企业实行直接对外投资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浙江省具有较大的地域优势,开拓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空间。浙江省中小企业把对外直接投资格局转向欧美发达国家,以达到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开拓国内外市场、学习和获得国外品牌等战略优势。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浙江省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适应国际市场的经济运行法则,以谋求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发展空间。

2、 融合更多资金

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被投资资金短缺所制约。浙江省中小企业从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两方面下手以融入国际市场、利用国际市场。为吸纳更多外来资金,浙江省中小企业向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投入资本。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获得国际资本的机会比国内市场容易很多。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取资金和融资有向东道国金融机构贷款筹集资金、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办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融资等渠道。

3 、避开贸易壁垒和东道国优惠政策的吸引

投资对象国家的良好环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被投资国家更多地引进我国的资本,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提高。

4、寻求技术支持和创新

为了确保浙江省中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浙江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投入资金,与东道国企业合资或者收购当地的企业,还可以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5、跟随大型企业国际化市场进程

在国际分工体系的日趋深化的今天,很多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于国际中小企业的配合联系密切,中小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已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正常开展业务的关键。很显然,经济全球化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当大型企业采取跨国经营战略时,中小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大型企业的共进退。这样以来,不但能为大型跨国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能够保证其自身和大规模企业之间的均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虽然处于被动状态,但确实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特征

1 、投资主体类型的特征

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完全是积极主动行为,民营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追求高收益、高利润。而且中小企业很多时候是一种家族企业,他们对于自己企业利益的高度关注性决定了他们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的积极主动性,而国有大型企业的高管并非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他们对于资产价值和升值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是由产权关系的界定决定的。

2 、投资行业出现变化

近几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对传统行业的投资比重急剧减少,服务业投资比重大幅增加。最起初,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只有进出口贸易、航运、餐饮等几个领域,后来,拓展到了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加工制造等多个领域。从行业构成来

看,在2008年以前,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如: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等,2009年以来,汽车、医药、信息技术、新型能源等高新技术行业所占比重超过了传统产业的比重,成为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行业,在2010年和2011年高新技术行业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另外,服务业领域的投资比重每年都有所提高,其占总投资的比重由2008年的6%提高到了2010年的30%和2011年的25.6%。

3 、投资实现方式由绿地投资转向跨国并购

2000年以前,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绿地投资来实现的。2000年至2006年期间,在省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带领下,浙江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并购活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浙江中小企业跨国并购总额急剧减少。但是,全球经济不景气也使国际市场上很多由于企业一时经营不善带来的并购机遇,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境外投资的重点是海外并购上下游企业,实现获得战略性资产的目标。如杭州萧山的富丽达控股集团就成功收购了加拿大NEUCEL公司,持有该公司100%的股权并拥有其全部生产、经营和销售网络,为企业逐步建立起跨国营销和服务市场拓展体系奠定了基础。

4 、主要目的地倾向于周边国家和地区

据浙江省商务厅统计,全省中小企业境外投资项目遍及六大洲141个国家和地区。浙江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是亚洲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2012年在此区域直接投资额占对外投资总额的61%,达21.0亿美元。对其他地区的投资维持快速增长的状态,2012年对拉丁美洲投资5.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倍;对欧洲的直接投资额达3.8亿美元,增长1.6倍;对大洋洲投资额达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对北美洲投资达1.2亿美元,同比增长72%。由于中东和北非政治动荡,这两个地区投资趋于谨慎。

四、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在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资金不足且融资难

虽然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在持续扩大,但是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占我国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的总额的比例是很低的。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信用体系不完善,还没有牢靠的担保机构,所以金融机构也不肯向其发放贷款。现今,市场经济是一种信誉经济,信誉是维系市场正常运作的根本。

首先,中小缺乏一个健全的信用政策体系,同时又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担保机构,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向金融机构申请到贷款。在当前信用经济应用非常广泛的时代下,缺乏信用系统也就不能推动市场的政策运作。

其次,目前中小企业的规模都偏小,缺乏一个明确的经营目标,而且,中小企业没有固定权威的主管部门,造成其难以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就无法实行融资,难以维持发展现状。

再次,中小企业间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是由于企业没有一个规范的经营准则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不可靠,与实际不符。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了解企业的状况,就不能为其提供支持。

另外,来自于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问题也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如,我国目前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机构很少,大多数的金融机构是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服务的;由于我国金融行业服务项目少,服务效率低也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核心竞争力弱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社会生产过程时中,社会生产活动需要的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具有有能动性、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占据主体地位。当代管理学巨匠彼得德鲁克也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可见,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缺乏技术、在资金上也不占据优势,更需要在人才储备上给予重视。但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极其缺乏中高级人才,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缺乏人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受到本身的制约:中小企业不但规模小、没有良好的声誉,也不具备有吸引力的提升空间,还不能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资待遇,也就不具备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此外,中小企业在人才聘用方面存在严重的裙带关系,从长远来看,这些都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此外,中小企业要获得人才资源,要面临国内大企业以及国际大型企业两个方面的竞争,毫无疑问,这会给浙江省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人才压力。

浙江省中小企业不但在人才上处于劣势,其技术水平也普遍偏低,即使在最发达的浙江和广东,极多中小企业仍然使用大型企业已经淘汰的基本不具备研发能力的生产设备。浙江省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仅为0.71%。

浙江省中小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短缺,在核心技术上又没有优势,因此,无法与国际大型企业竞争,只能争取大型企业没有兴趣的市场空间。

(三)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当地化经营的融入性不佳

当地化经营策略是指在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把产品特性、营销手段、管理方法和人员配置等都融入到东道国的经济模式中,并将本企业的文化根植于东道国文化,这样能使企业更容易适应东道国的消费需求,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中的主要策略是实行当地化经营。浙江省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技术劣势几个方面。而我们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这类产品的替代性强,在东道国市场上不具竞争力,这就要求中小企业更好的了解本地市场的需求、消费习惯、文化法令等方面的不同,生产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行当地化经营。

今天,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当地化经营的融入性并不好,大多数中小企业盲目地境外投资,在投资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经营目的及策略,东道国文化习俗、政治法律、消费者的偏好、投资政策方面进行调查来了解。这限制了企业对自身优点的发扬,导致了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经营效益低的后果。例如,华为进军美国,由于知识产权遭到思科的阻击。华为作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成果丰硕。因为华为在海外并购中没有对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进行深入了解,在美国与全球最大的网络通讯设备厂思科产生了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所以说,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应当使产品当地化、人才当地化、管理当地化、营销当地化,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四)海外投资抗风险能力差

浙江的中小企业普遍是家族企业,从很大程度上来看,企业家个人的管理才能与决策偏好决定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主没有现代管理技能,缺乏国际投资知识,无法国际市场变化。境外投资比国内投资风险大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没有足够的资本,缺乏抵抗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能力,尤其是对由政治、战争等因素造成的风险,中小企业不具备基本的承受能力。例如浙江新洲集团在俄罗斯投资木材采伐和加工项目,虽然当时国际市场木材价格大幅上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受到俄地方利益集团和当

地政府的不公正待遇,以破产告终。如果企业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抵抗风险的能力又低,那么其“走出去”进程势必将被阻碍。

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链断裂风险。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后,资金需求越发紧迫。由于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利率,浙江省中小企业普遍采取“短贷长投”的方式。但是短期贷款进行长期投资必须在短贷到期前续贷,一旦无法偿还先前贷款,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失败。此外,银行难以向资产少、实力弱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虽然中小企业互助型担保机构引入了抱团增信机制,但是一旦互保链中的一家企业出现问题,会影响多家企业,使之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一些中小企业宁可通过高利息的民间借贷融资。巨大的融资成本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五)政府指导不足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对省内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中小企业的工作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的缺少专业性指导。除此之外,政府的信息化服务支持力度不够大,阻碍了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受企业本身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中小企业缺少获得国际市场信息的有效途径,不能全面地了解其投资对象的政治、法律、社会习俗,所以说,政府直到不足,在这方面的工作有待提高。

五、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加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扶持力度

对于浙江省来说,不仅要积极利用国家扶持政策,还应进一步扩大省级专项扶持资金的规模,并将视角逐步延展到各个项目领域;在使用或管理专项资金过程中,着力简化申请手续、增强可操作性,尽可能地减少企业享受扶持政策的机会成本。另外,在量大、而广的基础上,还应把重心放在扶持重点企业上,落实政府的鼓励政策,发挥科学化的指导作用。结合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开发更多矿产资源、网络营销项目,同时实现工程企业和装配制造企业的联合发展,奠定海外并购、市场渠道以及研发技术等核心地位,发挥财政资金的积极作用。此外,加速开发“走出去”资金项目申报系统,加强绩效评估。

2、加强服务型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对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实力相对较弱,可用于境外投资前期调研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都是很有限的,并且由于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对市场及前景做出分析,因此,国内的主管部门和服务中介机构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有用的服务和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浙江省的境外投资主管部门应该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信息,减少企业盲目投资的现象。比如,定期对境外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政治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以宣传册的形式分发给境外投资企业;定期邀请各个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加宣讲会,介绍当前的国际投资环境和投资热点等信息;定期组织政府人员和企业代表出国考察,这样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其次,由于政府部门的能力非常有限,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企业的需求,因此要鼓励在国内的主要城市设立专门服务于境外投资企业的中介机构,为浙江省的投资企业和国外的投资项目搭建桥梁,使浙江省国内有海外投资意向的资金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合适的海外投资项目。一方面,中介机构要积极收集国内企业的信息,可以按投资地区、投资行业、资金规模等类别做好汇总,为海外国家招商引资提供信息平台。另一方面,中介机构应在境外设立管理机构,搜集境外招商引资的信息,同样可以按地域,行业、和资金规模等类别做好汇总,为国内的海外投资企业提供信息平台。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海外投资项目洽谈会,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除了上述信息和服务上的支持之外,主管部门还应该大力支持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和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风险担保制度。总所周知,中小企业发展海外投资的难点是融资,资金问题严重影响中小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从根本上来讲,融资难是因为金融机构认为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低,境外投资的风险高,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所以,需要在主管部门的批准下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消除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疑虑,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风险担保方面,浙江省的海外投资主管部门应该连同国内的各大保险公司,拟定出适合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方案,为企业在投资东道国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提供担保,减少企业的损失,这样可以推动企业海外投资。

3、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中小企业经营效益差、信用等级低、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我国当前金融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等方面原因。这些原因有来自中小企业本身的,也有来自金融机构的,还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对浙江省政府来说,尤其应该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

2015年8月,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包括通过实施银团贷款、联合授信等开展信贷创新;探索开展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模式创新;鼓励发挥信托功能支持铁路发展基金募集;鼓励针对政府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特点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等。

长久以来,浙江省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创新活力的省份之一,而金融是创新基因最活跃的行业之一,在这里民间资金充裕,股票、期货、基金等金融市场交易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如何充分结合本地金融和资本特征创新金融服务成为浙江银行业的新使命。浙江省的银行业在支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两种服务,即全面的金融服务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主要有“表内+表外”、“境内+境外”和“商行+投行”等方式,产品逐渐由单一传统信贷服务向“一揽子”金融服务演变,核心是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浙江省的中小企业融资才能够拓宽渠道。

4、调整省内的产业结构,开辟多元化投资市场

浙江自身的产业政策和地理环境,使得省内各个地区形成了各自优势的产业集群,而每个地区都单单是结合各自的优势产业来寻找目标市场进行投资。在浙江中小企业还不具有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以优化配置和提高现代产品产能的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的指导,拓展企业视野,使得企业能够在结合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开辟多元化投资市场。

(二)企业层面

1、注重投资的区位选择

首先,浙江省中小企业应该选择地域邻近、文化趋同的国家进行投资。浙江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经验还相对较少。对外直接投资将面临不同与国

内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企业与当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心里差距,因此要克服这些心里差距造成的影响需要企业克服更多的困难。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选择地域邻近、文化习俗趋同的国家和地区,这样便于克服不同环境引起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和心里距离,更易于融入当地社会,开发的产品便于在当地销售。比如说周边的东南亚,其特殊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世界上华人最密集的区域,这为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和谐的环境,同时,东南亚拥有风度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且人们的消费偏好和历史文化与国内相近浙江中小企业可以加大此区域的投资。

其次,还可以选择出口国或低成本要素国家。浙江作为一个出口大省,遭受的贸易壁垒使浙江中小企业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因此,投资与那些与我省出口贸易额很大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还能保证稳定的市场,且与当地的市场接触能使企业开发出更贴近市场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由于受国内资源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选择那些有着丰富资源和低成本要素的国家可以让我们的企业获得稳定的资源。低成本要素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是经济欠发达而且技术比较落后,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进行开发投资,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帮助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如非洲国家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矿产、石油、天然气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浙江企业在非洲地区设立生产研发基地,不仅可以帮助发展当地经济,还能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重视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持

人才是企业的首要资源,对人才的选择、培养和运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环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为不管是创新技术、更新产品,或者是规范经营管理方式都需要依靠人才才能完成。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中能够适应企业跨国经营的高级人才储备很少,由于缺乏海外投资所需要的人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因此,浙江省中小企业要发展海外投资更需要创新人才机制,吸引高级人才,提高海外经营的能力。

首先,要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要舍得花财力和物力来培育人才。在人才资源的运用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成长的培训机会以满足人才的物质生活以及社会需求。

其次,企业要多渠道的培养国际人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选择合适的人才到国外参观实习,积累一定的跨国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外部招聘一批优秀的人才。例如:与高校签订人才委托培养计划,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定制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将公司的人员招聘委托给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可以更高效的获得稳定的切具有高质量的人才资源;运用好合作并购的外国企业的原有员工,本土的员工更了解当地的经营管理方式,更容易开展工作。

再次,企业应与员工建立一套有价值的核心文化体系,与员工共同成长,这样,有助于留住人才,吸引新的人才为企业服务。

最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举行人才培训。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各类信息更新越来越快,而定期培训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3、进行科学的投资产业选择

从投资产业方面来说,浙江省中小企业应该选择这样一些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成熟型产业。从浙江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传统的服装加工制造、家电五金制造和日用品等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国外市场广阔,前景好,浙江企业应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将这些产业像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不仅可以利用当地优质资源,还能加快浙江企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是资源型产业。由于浙江的地理环境导致浙江是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浙江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获得东道国的资源,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对于农牧业、矿产、石油等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过,在选择资源型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时,要注意采用渐进式的方式,同时在区位上选择那些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但是技术水平落后,而我国的企业刚好有这方面的优势。

最后则是技术型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在知识经济社会,技术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重要,核心技术的研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是,西方国家对我国技术型投资越来越警惕,比如说中兴、华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裁。浙江中小企业以集群式外直接投资可以利用集群内的产业多元化来分散风险,通过集群平台吸收东道国的技术经验,而且浙江中小企业小而灵活的生产经营特点能避免当地政府的垄断调查。通过集群

吸收东道国的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当地优质资源,进行先进技术跟踪,开展技术获取工作。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都经历了资源获取型到制造业到第三产业的转变,从其发展经验来訂,浙江中小企业应该加强第三产业的对外投资。

4、形成产业集群,以集群方式进行海外投资

浙江经济发展重要特点是产业集群,浙江外贸企业的对外投资可以考虑以集群整体迁移的方式,实现整个生产体系的海外投资的目标。这样不但能转移浙江过剩的生产力,而且可以降低单一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还能维持浙江产品的竞争优势。浙江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块状经济基础,而且在长期的对外直接投资中,也自发的形成过集群式的特色,比如浙江中小企业在巴西的圣保罗商业区,南非的中华门,匈牙利的中国商城,这种集群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使浙江企业有效的占据国际市场。产业集群式伴随着商业模式成熟和体制健全而产生的,而成熟的体制会减少企业进去的障碍。浙江中小企业由于其家庭式的管理方式和规模小、经验少导致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而产业集群中聚集了众多相关产业,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能为集群内部企业提供比较稳定的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浙江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同时,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又会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这正是浙江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吸收学习的经验。选择产业集群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浙江中小企业更快的适应国外市场,同时吸收集群地区的相关经验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参 考 文 献

中文著作类:

[1] 符正平.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2.

[2] 鹏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9:219-223.

[3] 陈莉.日本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l

1):35.

[4]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32-138

论文类:

[1] 张冬梅.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2] 李爱敏.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3] 袁向东.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

[4] 刘炳辉.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经贸大学,2011.

[5] 刘芳.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探析:[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1.

[6] 刘俊. 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激励效应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财经大学,2012.

[7] 魏鸿艳. 日本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支持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

[8] 杜娟. 鼓励和保护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

[9] 刘亚丽.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7.

[10] 李述晟. 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11] 李勇勋. 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4.

[12] 李珊.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保险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8.

期刊类:

[1] 王瑞兰.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

05:202-203.

[2] 李贺杰. 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国内法律制度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7,05:108-112.

[3] 刘丹.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11,05:103-104.

[4] 夏芸芸,王俊. 论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障碍及其完善[J]. 湖北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06,06:137-138.

[5] 杨大楷,常定辉. 台湾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2,01:

54-59.

[6] 方立剑. 中小企业投资非洲非能源产业法律环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7] 刘强,霍君宇. 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0:

18-19.

[8] 谷晓萌,魏瑞. 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选择[J]. 科技创业月刊,2008,05:

26-27.

题 目

系 别

专业班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本科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贸易系 班 陈荣荣 王 伟

年 月 日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1220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拓展生存空间的、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今海外投资迅速发展,广泛世界各地。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动因和特征,接着分析了中小企业海外投资中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海外投资 ;现状 ;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synthesize strength of Chinese enterprises has been building up, foreign investment becomes inevitable choice of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to expand their living space and seek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necessarily important part in our local economy, for the time being,our local oversea investing enterprises have a rapid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reas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verseas investment, then analyses the intern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verseas investment;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一、 引言 ............................................... IV

二、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 1

三、 浙江省企业海外投资的原因及特征 ...................... 2

(一)浙江省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 ........................ 2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特征 .................... 3

四、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 4

(一)规模小、资金不足且融资难 ........................ 4

(二)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核心竞争力弱 ............ 5

(三)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当地化经营的融入性不佳 .......... 6

(四)海外投资抗风险能力差 ............................ 7

(五)政府指导不足 .................................... 7

五、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 7

(一)政府层面 ........................................ 7

(二)企业层面 ........................................ 9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 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下,经济形势一片良好,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给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都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然而也存在不利影响。在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处于恐慌之中。

在我国宏观的经济政策以及金融体系分业经营的共同影响下,资本与金融账户受到制约,开放水平比较低,由于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传播速度比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速度慢,因此我国的金融体遭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小。然而,各个经济体之间联系密切,这就意味着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会影响我国的经济。经济学家也称经融危机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应怎样在全球经济开始回暖的形势下迎接新的挑战?为了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宽度和深度,更进一步扶持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的发展,我国不得不继续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存有较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他们规模较小但数量较多,并且进步较快。从收入的增加、就业前景的变好以及经济稳定发展的多个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且意义深远。同时,中小企业逐步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进步、社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进一步加强经济的繁荣昌盛。对整个社会形势来说,中小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进一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在逐年扩大。从2001年到2011年,浙江省的境外企业中方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约3412万美元,尤其是在2009年以后飞速增加,虽然世界经济以缓慢的步伐复苏,但浙江省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了危机前的平均水平。根据浙江商务厅公布的最新数据,2013年1-2月,省内投资者在境外共设78家企业及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高达49167.1万美元,增长26.16%,实际投资20694.61万美元。到2013年2月底,全省在境外的企业和机构已经达到了5907家,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达153.507亿美元。“走出去”的5000多家浙江企业中有4016

家是民营中小企业,占总企业数的68%,投资额达107.45亿美元,占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0%。

表1 2014年浙江省中小企业与非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浙江省商务厅)

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中具有重要地位。只要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力、资金等方面得到提升,必将涌现出一批投资规模大、利润效益好的跨国企业。

三、 浙江省企业海外投资的原因及特征

(一)浙江省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

1、拓展企业国际生存空间,开辟新市场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要想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基本的要素在于占据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在市场中立足。为了占据更加广泛的国际市场,中小企业实行直接对外投资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浙江省具有较大的地域优势,开拓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空间。浙江省中小企业把对外直接投资格局转向欧美发达国家,以达到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开拓国内外市场、学习和获得国外品牌等战略优势。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浙江省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适应国际市场的经济运行法则,以谋求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发展空间。

2、 融合更多资金

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被投资资金短缺所制约。浙江省中小企业从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两方面下手以融入国际市场、利用国际市场。为吸纳更多外来资金,浙江省中小企业向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投入资本。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获得国际资本的机会比国内市场容易很多。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取资金和融资有向东道国金融机构贷款筹集资金、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办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融资等渠道。

3 、避开贸易壁垒和东道国优惠政策的吸引

投资对象国家的良好环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被投资国家更多地引进我国的资本,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提高。

4、寻求技术支持和创新

为了确保浙江省中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浙江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投入资金,与东道国企业合资或者收购当地的企业,还可以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5、跟随大型企业国际化市场进程

在国际分工体系的日趋深化的今天,很多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于国际中小企业的配合联系密切,中小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已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正常开展业务的关键。很显然,经济全球化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当大型企业采取跨国经营战略时,中小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大型企业的共进退。这样以来,不但能为大型跨国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能够保证其自身和大规模企业之间的均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虽然处于被动状态,但确实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特征

1 、投资主体类型的特征

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完全是积极主动行为,民营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追求高收益、高利润。而且中小企业很多时候是一种家族企业,他们对于自己企业利益的高度关注性决定了他们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的积极主动性,而国有大型企业的高管并非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他们对于资产价值和升值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是由产权关系的界定决定的。

2 、投资行业出现变化

近几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对传统行业的投资比重急剧减少,服务业投资比重大幅增加。最起初,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只有进出口贸易、航运、餐饮等几个领域,后来,拓展到了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加工制造等多个领域。从行业构成来

看,在2008年以前,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如: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等,2009年以来,汽车、医药、信息技术、新型能源等高新技术行业所占比重超过了传统产业的比重,成为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行业,在2010年和2011年高新技术行业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另外,服务业领域的投资比重每年都有所提高,其占总投资的比重由2008年的6%提高到了2010年的30%和2011年的25.6%。

3 、投资实现方式由绿地投资转向跨国并购

2000年以前,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绿地投资来实现的。2000年至2006年期间,在省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带领下,浙江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并购活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浙江中小企业跨国并购总额急剧减少。但是,全球经济不景气也使国际市场上很多由于企业一时经营不善带来的并购机遇,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境外投资的重点是海外并购上下游企业,实现获得战略性资产的目标。如杭州萧山的富丽达控股集团就成功收购了加拿大NEUCEL公司,持有该公司100%的股权并拥有其全部生产、经营和销售网络,为企业逐步建立起跨国营销和服务市场拓展体系奠定了基础。

4 、主要目的地倾向于周边国家和地区

据浙江省商务厅统计,全省中小企业境外投资项目遍及六大洲141个国家和地区。浙江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是亚洲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2012年在此区域直接投资额占对外投资总额的61%,达21.0亿美元。对其他地区的投资维持快速增长的状态,2012年对拉丁美洲投资5.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倍;对欧洲的直接投资额达3.8亿美元,增长1.6倍;对大洋洲投资额达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对北美洲投资达1.2亿美元,同比增长72%。由于中东和北非政治动荡,这两个地区投资趋于谨慎。

四、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在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资金不足且融资难

虽然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在持续扩大,但是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占我国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的总额的比例是很低的。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信用体系不完善,还没有牢靠的担保机构,所以金融机构也不肯向其发放贷款。现今,市场经济是一种信誉经济,信誉是维系市场正常运作的根本。

首先,中小缺乏一个健全的信用政策体系,同时又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担保机构,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向金融机构申请到贷款。在当前信用经济应用非常广泛的时代下,缺乏信用系统也就不能推动市场的政策运作。

其次,目前中小企业的规模都偏小,缺乏一个明确的经营目标,而且,中小企业没有固定权威的主管部门,造成其难以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就无法实行融资,难以维持发展现状。

再次,中小企业间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是由于企业没有一个规范的经营准则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不可靠,与实际不符。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了解企业的状况,就不能为其提供支持。

另外,来自于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问题也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如,我国目前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机构很少,大多数的金融机构是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服务的;由于我国金融行业服务项目少,服务效率低也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核心竞争力弱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社会生产过程时中,社会生产活动需要的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具有有能动性、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占据主体地位。当代管理学巨匠彼得德鲁克也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可见,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缺乏技术、在资金上也不占据优势,更需要在人才储备上给予重视。但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极其缺乏中高级人才,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缺乏人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受到本身的制约:中小企业不但规模小、没有良好的声誉,也不具备有吸引力的提升空间,还不能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资待遇,也就不具备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此外,中小企业在人才聘用方面存在严重的裙带关系,从长远来看,这些都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此外,中小企业要获得人才资源,要面临国内大企业以及国际大型企业两个方面的竞争,毫无疑问,这会给浙江省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人才压力。

浙江省中小企业不但在人才上处于劣势,其技术水平也普遍偏低,即使在最发达的浙江和广东,极多中小企业仍然使用大型企业已经淘汰的基本不具备研发能力的生产设备。浙江省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仅为0.71%。

浙江省中小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短缺,在核心技术上又没有优势,因此,无法与国际大型企业竞争,只能争取大型企业没有兴趣的市场空间。

(三)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当地化经营的融入性不佳

当地化经营策略是指在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把产品特性、营销手段、管理方法和人员配置等都融入到东道国的经济模式中,并将本企业的文化根植于东道国文化,这样能使企业更容易适应东道国的消费需求,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中的主要策略是实行当地化经营。浙江省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技术劣势几个方面。而我们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这类产品的替代性强,在东道国市场上不具竞争力,这就要求中小企业更好的了解本地市场的需求、消费习惯、文化法令等方面的不同,生产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行当地化经营。

今天,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当地化经营的融入性并不好,大多数中小企业盲目地境外投资,在投资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经营目的及策略,东道国文化习俗、政治法律、消费者的偏好、投资政策方面进行调查来了解。这限制了企业对自身优点的发扬,导致了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经营效益低的后果。例如,华为进军美国,由于知识产权遭到思科的阻击。华为作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成果丰硕。因为华为在海外并购中没有对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进行深入了解,在美国与全球最大的网络通讯设备厂思科产生了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所以说,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应当使产品当地化、人才当地化、管理当地化、营销当地化,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四)海外投资抗风险能力差

浙江的中小企业普遍是家族企业,从很大程度上来看,企业家个人的管理才能与决策偏好决定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主没有现代管理技能,缺乏国际投资知识,无法国际市场变化。境外投资比国内投资风险大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没有足够的资本,缺乏抵抗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能力,尤其是对由政治、战争等因素造成的风险,中小企业不具备基本的承受能力。例如浙江新洲集团在俄罗斯投资木材采伐和加工项目,虽然当时国际市场木材价格大幅上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受到俄地方利益集团和当

地政府的不公正待遇,以破产告终。如果企业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抵抗风险的能力又低,那么其“走出去”进程势必将被阻碍。

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链断裂风险。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后,资金需求越发紧迫。由于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利率,浙江省中小企业普遍采取“短贷长投”的方式。但是短期贷款进行长期投资必须在短贷到期前续贷,一旦无法偿还先前贷款,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失败。此外,银行难以向资产少、实力弱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虽然中小企业互助型担保机构引入了抱团增信机制,但是一旦互保链中的一家企业出现问题,会影响多家企业,使之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一些中小企业宁可通过高利息的民间借贷融资。巨大的融资成本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五)政府指导不足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对省内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中小企业的工作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的缺少专业性指导。除此之外,政府的信息化服务支持力度不够大,阻碍了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受企业本身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中小企业缺少获得国际市场信息的有效途径,不能全面地了解其投资对象的政治、法律、社会习俗,所以说,政府直到不足,在这方面的工作有待提高。

五、浙江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加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扶持力度

对于浙江省来说,不仅要积极利用国家扶持政策,还应进一步扩大省级专项扶持资金的规模,并将视角逐步延展到各个项目领域;在使用或管理专项资金过程中,着力简化申请手续、增强可操作性,尽可能地减少企业享受扶持政策的机会成本。另外,在量大、而广的基础上,还应把重心放在扶持重点企业上,落实政府的鼓励政策,发挥科学化的指导作用。结合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开发更多矿产资源、网络营销项目,同时实现工程企业和装配制造企业的联合发展,奠定海外并购、市场渠道以及研发技术等核心地位,发挥财政资金的积极作用。此外,加速开发“走出去”资金项目申报系统,加强绩效评估。

2、加强服务型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对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实力相对较弱,可用于境外投资前期调研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都是很有限的,并且由于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对市场及前景做出分析,因此,国内的主管部门和服务中介机构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有用的服务和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浙江省的境外投资主管部门应该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信息,减少企业盲目投资的现象。比如,定期对境外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政治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以宣传册的形式分发给境外投资企业;定期邀请各个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加宣讲会,介绍当前的国际投资环境和投资热点等信息;定期组织政府人员和企业代表出国考察,这样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其次,由于政府部门的能力非常有限,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企业的需求,因此要鼓励在国内的主要城市设立专门服务于境外投资企业的中介机构,为浙江省的投资企业和国外的投资项目搭建桥梁,使浙江省国内有海外投资意向的资金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合适的海外投资项目。一方面,中介机构要积极收集国内企业的信息,可以按投资地区、投资行业、资金规模等类别做好汇总,为海外国家招商引资提供信息平台。另一方面,中介机构应在境外设立管理机构,搜集境外招商引资的信息,同样可以按地域,行业、和资金规模等类别做好汇总,为国内的海外投资企业提供信息平台。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海外投资项目洽谈会,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除了上述信息和服务上的支持之外,主管部门还应该大力支持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和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风险担保制度。总所周知,中小企业发展海外投资的难点是融资,资金问题严重影响中小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从根本上来讲,融资难是因为金融机构认为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低,境外投资的风险高,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所以,需要在主管部门的批准下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消除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疑虑,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风险担保方面,浙江省的海外投资主管部门应该连同国内的各大保险公司,拟定出适合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方案,为企业在投资东道国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提供担保,减少企业的损失,这样可以推动企业海外投资。

3、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中小企业经营效益差、信用等级低、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我国当前金融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等方面原因。这些原因有来自中小企业本身的,也有来自金融机构的,还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对浙江省政府来说,尤其应该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

2015年8月,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包括通过实施银团贷款、联合授信等开展信贷创新;探索开展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模式创新;鼓励发挥信托功能支持铁路发展基金募集;鼓励针对政府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特点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等。

长久以来,浙江省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创新活力的省份之一,而金融是创新基因最活跃的行业之一,在这里民间资金充裕,股票、期货、基金等金融市场交易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如何充分结合本地金融和资本特征创新金融服务成为浙江银行业的新使命。浙江省的银行业在支持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两种服务,即全面的金融服务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主要有“表内+表外”、“境内+境外”和“商行+投行”等方式,产品逐渐由单一传统信贷服务向“一揽子”金融服务演变,核心是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浙江省的中小企业融资才能够拓宽渠道。

4、调整省内的产业结构,开辟多元化投资市场

浙江自身的产业政策和地理环境,使得省内各个地区形成了各自优势的产业集群,而每个地区都单单是结合各自的优势产业来寻找目标市场进行投资。在浙江中小企业还不具有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以优化配置和提高现代产品产能的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的指导,拓展企业视野,使得企业能够在结合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开辟多元化投资市场。

(二)企业层面

1、注重投资的区位选择

首先,浙江省中小企业应该选择地域邻近、文化趋同的国家进行投资。浙江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经验还相对较少。对外直接投资将面临不同与国

内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企业与当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心里差距,因此要克服这些心里差距造成的影响需要企业克服更多的困难。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选择地域邻近、文化习俗趋同的国家和地区,这样便于克服不同环境引起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和心里距离,更易于融入当地社会,开发的产品便于在当地销售。比如说周边的东南亚,其特殊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世界上华人最密集的区域,这为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和谐的环境,同时,东南亚拥有风度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且人们的消费偏好和历史文化与国内相近浙江中小企业可以加大此区域的投资。

其次,还可以选择出口国或低成本要素国家。浙江作为一个出口大省,遭受的贸易壁垒使浙江中小企业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因此,投资与那些与我省出口贸易额很大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还能保证稳定的市场,且与当地的市场接触能使企业开发出更贴近市场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由于受国内资源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选择那些有着丰富资源和低成本要素的国家可以让我们的企业获得稳定的资源。低成本要素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是经济欠发达而且技术比较落后,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进行开发投资,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帮助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如非洲国家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矿产、石油、天然气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浙江企业在非洲地区设立生产研发基地,不仅可以帮助发展当地经济,还能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重视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持

人才是企业的首要资源,对人才的选择、培养和运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环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为不管是创新技术、更新产品,或者是规范经营管理方式都需要依靠人才才能完成。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中能够适应企业跨国经营的高级人才储备很少,由于缺乏海外投资所需要的人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因此,浙江省中小企业要发展海外投资更需要创新人才机制,吸引高级人才,提高海外经营的能力。

首先,要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要舍得花财力和物力来培育人才。在人才资源的运用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成长的培训机会以满足人才的物质生活以及社会需求。

其次,企业要多渠道的培养国际人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选择合适的人才到国外参观实习,积累一定的跨国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外部招聘一批优秀的人才。例如:与高校签订人才委托培养计划,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定制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将公司的人员招聘委托给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可以更高效的获得稳定的切具有高质量的人才资源;运用好合作并购的外国企业的原有员工,本土的员工更了解当地的经营管理方式,更容易开展工作。

再次,企业应与员工建立一套有价值的核心文化体系,与员工共同成长,这样,有助于留住人才,吸引新的人才为企业服务。

最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举行人才培训。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各类信息更新越来越快,而定期培训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3、进行科学的投资产业选择

从投资产业方面来说,浙江省中小企业应该选择这样一些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成熟型产业。从浙江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传统的服装加工制造、家电五金制造和日用品等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国外市场广阔,前景好,浙江企业应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将这些产业像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不仅可以利用当地优质资源,还能加快浙江企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是资源型产业。由于浙江的地理环境导致浙江是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浙江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获得东道国的资源,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对于农牧业、矿产、石油等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过,在选择资源型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时,要注意采用渐进式的方式,同时在区位上选择那些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但是技术水平落后,而我国的企业刚好有这方面的优势。

最后则是技术型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在知识经济社会,技术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重要,核心技术的研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是,西方国家对我国技术型投资越来越警惕,比如说中兴、华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裁。浙江中小企业以集群式外直接投资可以利用集群内的产业多元化来分散风险,通过集群平台吸收东道国的技术经验,而且浙江中小企业小而灵活的生产经营特点能避免当地政府的垄断调查。通过集群

吸收东道国的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当地优质资源,进行先进技术跟踪,开展技术获取工作。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都经历了资源获取型到制造业到第三产业的转变,从其发展经验来訂,浙江中小企业应该加强第三产业的对外投资。

4、形成产业集群,以集群方式进行海外投资

浙江经济发展重要特点是产业集群,浙江外贸企业的对外投资可以考虑以集群整体迁移的方式,实现整个生产体系的海外投资的目标。这样不但能转移浙江过剩的生产力,而且可以降低单一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还能维持浙江产品的竞争优势。浙江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块状经济基础,而且在长期的对外直接投资中,也自发的形成过集群式的特色,比如浙江中小企业在巴西的圣保罗商业区,南非的中华门,匈牙利的中国商城,这种集群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使浙江企业有效的占据国际市场。产业集群式伴随着商业模式成熟和体制健全而产生的,而成熟的体制会减少企业进去的障碍。浙江中小企业由于其家庭式的管理方式和规模小、经验少导致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而产业集群中聚集了众多相关产业,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能为集群内部企业提供比较稳定的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浙江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同时,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又会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这正是浙江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吸收学习的经验。选择产业集群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浙江中小企业更快的适应国外市场,同时吸收集群地区的相关经验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参 考 文 献

中文著作类:

[1] 符正平.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2.

[2] 鹏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9:219-223.

[3] 陈莉.日本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l

1):35.

[4]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32-138

论文类:

[1] 张冬梅.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2] 李爱敏.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3] 袁向东.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

[4] 刘炳辉.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经贸大学,2011.

[5] 刘芳.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探析:[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1.

[6] 刘俊. 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激励效应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财经大学,2012.

[7] 魏鸿艳. 日本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支持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

[8] 杜娟. 鼓励和保护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

[9] 刘亚丽.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7.

[10] 李述晟. 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11] 李勇勋. 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4.

[12] 李珊.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保险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8.

期刊类:

[1] 王瑞兰.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

05:202-203.

[2] 李贺杰. 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国内法律制度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7,05:108-112.

[3] 刘丹.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11,05:103-104.

[4] 夏芸芸,王俊. 论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障碍及其完善[J]. 湖北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06,06:137-138.

[5] 杨大楷,常定辉. 台湾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2,01:

54-59.

[6] 方立剑. 中小企业投资非洲非能源产业法律环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7] 刘强,霍君宇. 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0:

18-19.

[8] 谷晓萌,魏瑞. 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选择[J]. 科技创业月刊,2008,05:

26-27.


相关内容

  • 国际经济与贸易 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论文选题参考 注意: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结合本省,本地区或本县的行业或企业来 进行选题,不宜选太大的题. 1. 美国的贸易逆差:原因.影响.趋势 2.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3. 国际石油价格的发展趋势 4. 国际石油供求的发展趋势 5. 中国的石油进口发展趋势 6. 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发展 ...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对策研究 2.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迁研究 3. ××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4. 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5. 中国战略性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6. 论培育某省(某市.地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7. ...

  • 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WTO 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入世后, 两岸三地投资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中小 ...

  • 2015-2020年中国铀矿市场行情动态及战略咨询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铀矿市场行情动态 及战略咨询报告 凯德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www.cnkaide.com 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 ...

  •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风险及应对之策
  • <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5期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风险及应对之策 西南大学经济学院 冉宗荣 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实践"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大胆尝试跨国并购,颇有收获.但是,不少企业在跨国并购整合风险的问题上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误区,它们常常 ...

  • 2016年重型汽车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重型汽车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 析报告(2016-2022年) 报告编号:190058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 ...

  • 中国电视剧市场研究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