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从一切为了学生的高度去做,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能充分培养学生功手、动脑、动口的能力,达到同一学习目标,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选内容,享受合作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应采用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最值得讨论的。如在教零不能做除数这样的实际问题:5÷0=?0÷0=?同学们立即动起脑来,经过思考并在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认为5÷0应该得0,说:“零乘任何数都得零,5除以0当然得0。”这下可把学生激活了。“老师,不对,5除以0应该得5,因为零表示没有,5没有平均分,5除以0当然得5。”“得数不是0,也不是5。因为0和5与0相乘都得0,不能得到被除数5。”教师抓住思维疑点问道:“你们看这里的商到底应该写什么?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样恰当灵活地运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深层的、全面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种策略解决,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如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方法是?”“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因为每个学生比较、猜测的依据和思维的角度都可能不一样,问题一出必然会有多角度的思考,小组同学就能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分配角色,培养合作能力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则给予了学生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学生无论优差,都直接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互相交流、讨论与争辩,从中获得新知识,共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师在小组的构成中,应安排好每名学生在小组中的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陈述者等。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直接出示例题,放手让学生讨论:能否直接相加、减?为什么?你们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各小组根据分工,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学生参与意识强,热情高涨,新知归纳准确,讨论效率高。教师则轻松自在。在讨论过程中,凡学生能探索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

  三、巧设问题,提高合作意识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后,可组织学生讨论。但应注意教师提出的讨论题应有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综合运用知识从不问角度去思维,去解决问题,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创新的能力。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后,让学生讨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 ”。学生思维活跃,很快便能找到答案:“一个数各个位上数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相当多的讨论小组还发现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而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整个讨论学生思维活跃,有创意,学习积极性高,解题能力强,真正起到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四、确保时间,保证合作质量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根据讨论题的难易,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如每次讨论时间教师定的太死,学生刚刚才进入角色,思维还未展开,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就被迫停止。这样不仅得不到讨论的目的,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整节课听课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安排讨论时,要确保讨论的时间充足。对于那些真正能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问题,多给学生一些时间也无妨。

  五、综合评价,增强合作信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关心的往往是“讨论题”的结果而忽视了讨论的过程,并以此来评价讨论的质量。而我们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结果和答案。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讨论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讨论能力的增强。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应作为服务者融入其中,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问一问“讨论的怎样?讨论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等。及时评析,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更应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讨论成果,这样才能建立起与学生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价值的东西,把握讨论的实质。

  切实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之中,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精神,讨论结果显示出集体的智慧。能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从一切为了学生的高度去做,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能充分培养学生功手、动脑、动口的能力,达到同一学习目标,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选内容,享受合作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应采用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最值得讨论的。如在教零不能做除数这样的实际问题:5÷0=?0÷0=?同学们立即动起脑来,经过思考并在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认为5÷0应该得0,说:“零乘任何数都得零,5除以0当然得0。”这下可把学生激活了。“老师,不对,5除以0应该得5,因为零表示没有,5没有平均分,5除以0当然得5。”“得数不是0,也不是5。因为0和5与0相乘都得0,不能得到被除数5。”教师抓住思维疑点问道:“你们看这里的商到底应该写什么?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样恰当灵活地运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深层的、全面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种策略解决,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如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方法是?”“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因为每个学生比较、猜测的依据和思维的角度都可能不一样,问题一出必然会有多角度的思考,小组同学就能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分配角色,培养合作能力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则给予了学生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学生无论优差,都直接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互相交流、讨论与争辩,从中获得新知识,共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师在小组的构成中,应安排好每名学生在小组中的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陈述者等。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直接出示例题,放手让学生讨论:能否直接相加、减?为什么?你们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各小组根据分工,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学生参与意识强,热情高涨,新知归纳准确,讨论效率高。教师则轻松自在。在讨论过程中,凡学生能探索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

  三、巧设问题,提高合作意识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后,可组织学生讨论。但应注意教师提出的讨论题应有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综合运用知识从不问角度去思维,去解决问题,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创新的能力。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后,让学生讨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 ”。学生思维活跃,很快便能找到答案:“一个数各个位上数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相当多的讨论小组还发现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而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整个讨论学生思维活跃,有创意,学习积极性高,解题能力强,真正起到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四、确保时间,保证合作质量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根据讨论题的难易,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如每次讨论时间教师定的太死,学生刚刚才进入角色,思维还未展开,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就被迫停止。这样不仅得不到讨论的目的,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整节课听课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安排讨论时,要确保讨论的时间充足。对于那些真正能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问题,多给学生一些时间也无妨。

  五、综合评价,增强合作信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关心的往往是“讨论题”的结果而忽视了讨论的过程,并以此来评价讨论的质量。而我们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结果和答案。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讨论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讨论能力的增强。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应作为服务者融入其中,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问一问“讨论的怎样?讨论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等。及时评析,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更应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讨论成果,这样才能建立起与学生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价值的东西,把握讨论的实质。

  切实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之中,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精神,讨论结果显示出集体的智慧。能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相关内容

  •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

  • 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几乎在每一堂公开课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间的小组合作.无论是劳技课上的几人合作制作一样作品,还是小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小组间针对某一问题展开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似乎都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有没有学生间的小组合作,似乎也成了评价一个教师是否较好体现合作学习这个理念的标准.但接触多了,在内心不免引起一些思考:课 ...

  • 谈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 科学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的重要途径 小悟乡中心小学--黄罡林 小学科学课作为科学启蒙课程,它肩负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亲身经历.探究实践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实验是小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科学教学中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 ...

  • 小组合作模式环节
  •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 ...

  • 本科教育类优秀论文
  •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体认--三位教师的访谈研究 *** **************学院,*** ********* 摘要:访谈中三位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只有选取具有合作价值的教学内容,合作学习才具有实在意义:合作小组的搭建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恰当地进行分组,能让学生们在 ...

  •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 作者:张乃平 来源:南京六中 点击:19154次 评论:0条 -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成为课堂教与学的主角,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应新课堂教学需要而被运用,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闪光的亮点. 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看到的景象出乎自己预料,教改似乎陷入误区.经过反复实践.反思,引发几点思考: 1.教师 ...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结题报告 璧山县丁家中学 连德福 一.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 ...

  •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结题报告
  •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泾县中学.泾县稼祥中学课题组 2008.11.28. 执笔人:汪 润(课题组负责人) 一.课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