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1月月考试卷

2015年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 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是南京首批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展厅分四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甚远影响,如果为该展厅设计一个题目,下面符合该展厅主题的是

A.甲午风云 B.近代史开端 C.五四先锋 D.圆明园火光

2.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遭受类似的抢劫还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战争中 D.北伐战争中

3. 2015年10月5日新华社报考古学家在黄海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消息轰动了整个考古界,随着水下考古工作的进行,一些重要文物近日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关于这艘在海水中沉睡了120余年的战舰是如何被打捞起的谜题也将逐步解开。下列哪位民族英雄率领“致远舰”奋勇杀敌反抗外来侵略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刘锦棠

4.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设立京师同文馆 6.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 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退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8.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9.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牌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C.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D.中华民国成立和新文化运动

10.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

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 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不能从图片中得到的信息是

在抗战胜利后,各群众在平毁碉堡 1946年上海群众举行反内战游行

A.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和平与民主 B.长期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蒋介石发起内战不得民心 D. “双十协定”带来了短暂的和平 13.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是

A.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B.中国共产党都未做出积极的努力 C.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D.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14.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

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 “进口值自1914年即开始下降。如果把l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

年则降到95.3 , 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 %。”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洋纱进口迅速下降,中国出口值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 B.中国进、出口值变化的原因与中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C.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D.五四运动中抵制日货影响到1919年中国进、出口数值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6-18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岌岌可危;其它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刺饭。”

——强学会序(1895年8月)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欧美的物质文明……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1)请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状况,这种状况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有何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有哪些重大的探索活动?(2分)

(4)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探索史对现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17.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

主张。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2分)

(2)阅读材料二,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两次重要战役?(3分)

(3)阅读材料三回答,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材料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分)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中国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8. 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国的思想文化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这些都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探究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举出19世纪后期在中国出现的交通、通讯工具各一例。(2分)

(2)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什么?(2分)

【探究二】近代思想的深刻变化

(3)魏源和严复都被称为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面对列强入侵,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什么思想?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探究三】近代教育的重大变革

(4)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至清朝时被废除了,近代中国兴办了一批新式学校,其中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是什么?近代后期出现了哪些教育家?(3分)

(5)通过上述探究和所学知识,说说近代社会生活、思想、教育出现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分)

2015年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 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是南京首批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展厅分四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甚远影响,如果为该展厅设计一个题目,下面符合该展厅主题的是

A.甲午风云 B.近代史开端 C.五四先锋 D.圆明园火光

2.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遭受类似的抢劫还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战争中 D.北伐战争中

3. 2015年10月5日新华社报考古学家在黄海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消息轰动了整个考古界,随着水下考古工作的进行,一些重要文物近日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关于这艘在海水中沉睡了120余年的战舰是如何被打捞起的谜题也将逐步解开。下列哪位民族英雄率领“致远舰”奋勇杀敌反抗外来侵略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刘锦棠

4.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设立京师同文馆 6.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 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退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8.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9.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牌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C.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D.中华民国成立和新文化运动

10.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

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 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不能从图片中得到的信息是

在抗战胜利后,各群众在平毁碉堡 1946年上海群众举行反内战游行

A.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和平与民主 B.长期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蒋介石发起内战不得民心 D. “双十协定”带来了短暂的和平 13.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是

A.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B.中国共产党都未做出积极的努力 C.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D.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14.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

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 “进口值自1914年即开始下降。如果把l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

年则降到95.3 , 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 %。”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洋纱进口迅速下降,中国出口值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 B.中国进、出口值变化的原因与中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C.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D.五四运动中抵制日货影响到1919年中国进、出口数值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6-18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岌岌可危;其它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刺饭。”

——强学会序(1895年8月)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欧美的物质文明……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1)请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状况,这种状况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有何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有哪些重大的探索活动?(2分)

(4)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探索史对现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17.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

主张。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2分)

(2)阅读材料二,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两次重要战役?(3分)

(3)阅读材料三回答,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材料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分)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中国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8. 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国的思想文化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这些都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探究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举出19世纪后期在中国出现的交通、通讯工具各一例。(2分)

(2)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什么?(2分)

【探究二】近代思想的深刻变化

(3)魏源和严复都被称为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面对列强入侵,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什么思想?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探究三】近代教育的重大变革

(4)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至清朝时被废除了,近代中国兴办了一批新式学校,其中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是什么?近代后期出现了哪些教育家?(3分)

(5)通过上述探究和所学知识,说说近代社会生活、思想、教育出现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分)


相关内容

  • 七下历史3月月考试卷
  • 楚雄紫溪中学七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卷 命题人:李秀菊 审题人:赵永琼 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这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但它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同时其在政治上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影响深 ...

  •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历史试卷完整答案版
  • 宣城市奋飞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考试 历史试卷 (满分:70分 时间:60分钟 命题:黄正应 审核:汤涔 胡木霞) 1的历史有关的是( ) A .公民大会 B .象形文字 C .阿拉伯数字 D .君主立宪制 2.右图是小明课堂笔记的一部分,你认为他的学习主题是( ) A . ...

  • 2016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和答题卡
  • 广水市文华2015-2016学年高三九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计48分) 1.近些年,广水地区建宗祠.修族谱盛行.联及古代历史,有评论说:"中国人 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 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 ...

  • 初二12月月考总结
  • 初二年级月考总结 一.本次月考情况(12.9) 1.班级平均分排名 语文(1.一班 2.二班 3.四班) 数学(1.六班 2.二班 3.一班) 英语(并列1 .六班三班 3.一班) 物理(1.一班 2.六班 3.三班) 历史(1.一班 2.五班 3.六班) 生物(1.一班 2.六班 3.三班) 地理 ...

  • 安徽省蚌埠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15-2016学年高三1 1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值:150分 第I 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 ...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个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 六年级下册第一月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我能写得又准确又漂亮.(4分) nuî yí kū wěi xìng ér duàn liàn ( ) ( ) ( ) ( ) yīng jùn yïu sī zhēng rïng chā yāng ( ) ( ) ( ) ( ) 二.先补充词语,再归 ...

  •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1.5分,共42题,63分)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

  • 高一语文10月月考的分析总结
  • 2009秋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10月月考的分析总结 吕华琴 月考目的:检测一个月以来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白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月考重点:回归课本,巩固所学内容,联系课文作必要的延伸. 试题.考情分析:试卷分成六个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 ...

  • 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国庆作业)历史(含 答 案)(2017.09)
  • 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国庆作业)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