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徽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调整的对策

中部崛起战略

对安徽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调整的对策

徐国伟1,2吴雪3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2. 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3.宿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诸多原因使调整力度仍落后于发达地区。因此,本文通过对安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必须正确选择主导产业,通过创新、城镇化及培育消费需求结构等方面,使安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

Keywords :Adjustmentsfor Industrial Structure;Cou province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 也是前提, 是反映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和优势的重要方面。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安徽地处中国中部, 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桥梁。自90年代以后, 安徽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虽然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产业经济中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本文就安徽产业结构的状况及问题, 提出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些建议。

一、安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安徽省

Abstract :Asthe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some de -had been achieved on adjustment for indus -structure in Anhui province. Nevertheless the of adjustment was later to advanced region. By the status quo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n -province, how to select leading industry rightly put foreword, such as innovation, urbanization and of consuming structure etc aspects. So the fast upg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nhui could keep step with whole country.

表1安徽省与全国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对比

安徽省三次产业GDP 构成%

全国三次产业平均GDP 构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份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062007

32.319.120.018.016.516.3

36.439.138.741.343.244.7

31.341.841.340.740.339.0

19.912.813.412.211.311.3

47.246.046.247.748.748.6

32.941.240.440.140.04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安徽经济迅速发展。1996~2007年, 安徽

第一产业的GDP 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降低了15.6个百分点, 但2007年其比重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第二产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比重从1996~2007年上升了9.2个百分点, 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期, 全国第二产业GDP 平均比重高于安徽省, 表明安徽第二产业的基础比全国平均水平差。安徽第三产业起点低、发展快, 但其GDP 在全省三次产业中的增长速度, 仍低于同期全国水平(见表1) 。从总体来看,安徽省三次产业次序特征由早期的二一三模式已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

几个特点:①狭义的农业即种植业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仍占农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见表2)。尽管安徽省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始终把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牧渔业的比重作为调整方向,但收效甚微。②牧业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产值居于第二位,但是从2003年以来有所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量会不断的上升。因此安徽省牧业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③2007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虽然在2003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仍发展滞后。农林牧渔服务业包括诸多方面,既是农业产业高度化的标志,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不仅其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产值,更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一点来说,安徽省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1.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数据的分析,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表现出以下

174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 2009年7月

表2年份

农业

林业

近几年安徽省农业产值构成%牧业

渔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

水平不高的农业上, 这势必影响现代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导致产业结构无技术和创新机制来支撑。

[***********]07

47.3451.2149.1252.0850.92

5.624.374.715.074.85

33.9732.8933.2228.1830.79

9.938.939.949.42

3.142.603.014.02

2.产业政策的影响

产业政策是用来改进经济的供给潜力,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的一切政策手段。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而由于诸多原因,安徽省在政策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失误, 在产业结构上体现为安徽自身优势产业难形成,没有发挥出安徽省长处。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 集中发展重工业, 致使安徽省第二产业畸形, 第一产业停滞, 第三产业萎缩。片面的脱离实际生产力水平和抑制人们需求的产业发展道路, 对后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强的刚性。总的来说,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产生不良影响的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发展政策不连续,造成自身优势产业难形成;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开放政策有差别,加深了就业结构偏差。

10.014.66

2.第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第二产业在安徽省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安徽省工业的现状分析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安徽工业化发展水平。钱纳里等人研究,随着工业化的发

展,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劳动者就业产业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并把工业化划分为六个时期。按照这一标准并对照(表3)可以看出:安徽省目前处于工业化成熟期。

表3

安徽省三次产业产值与劳动者就业产业构成

国内生产总值部门构成%

劳动者就业产业构成%

3.创新机制缺乏的影响

安徽产业结构提升缓慢与其创新不足关系密切,一方面,技术创新滞后。安徽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也是WTA (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之一,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众多中科院科研机构,诞生了众多世界第一。但传统产业吸收科技创新成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缓慢;另一方面,制度创新迟缓。新制度经济学家D ·诺思认为国家间经济绩效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制度层面的竞争。在区域层面, 其竞争能力和区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制度学习、制度模仿和制度创新能力。相比而言,制度创新不足的后果更严重,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其人力资本禀赋的产出能力。

年份[***********][***********]2007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32.225.618.016.516.360.758.548.646.542.9

36.536.441.343.244.717.916.921.422.423.7

31.338.040.740.339.021.424.630.031.133.4

②轻重工业的对比。从2007年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轻

重工业产值上来看,重工业的产值远远超出轻工业的产值,比例达1誜3. 这既与安徽省矿产资源的禀赋条件有关,也与农产品加工比较薄弱有关。

4.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影响

按照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和三次产业产值将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但从(表1)中可以看出,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占全省GDP 比重从2003年41.8%连续下滑到2007年39.0%.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产业内部制度变迁滞后,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②城市化程度低、进程慢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③第三产业对外竞争力弱,农村第三产业严重滞后;④第三产业开放度还低。特别是新兴的服务业开放迟缓。由于存在这样几个因素的影响,使安徽省第三产业裹足不前, 难以发挥服务业自身的优势。

三、促进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③第二产业分行业产值分析。从安徽省2007年第二产业产

值占前十位的行业来看,大部分属于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同时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位居2、3位。说明安徽省在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设备制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3.第三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从安徽省2007年第三产业产值位居前十位的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教育四者合占55. 7%。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尚欠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偏大。

二、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原因分析

1.正确选择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和结构演化的主角,其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因此,主导产业的科学选择与精心培育是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换代和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不能过分地追求主导产业的资本、技术密集化, 应按三次产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1.要素禀赋差别的影响

新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 不仅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要素关系到经济的增长, 资本、知识、技术、企业家等都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 而且后者的贡献更为突出。安徽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但安徽省正好处于“长三角”大都市圈边缘,受苏浙沪地区的“回流效应”一直比较严重, 造成人力资本流失, 使安徽省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严重不足,造成三产业缺乏创新及更新换代能力, 导致大量劳动力资源仍然停留在生产力

①第一产业。安徽省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应在此基础上发展

2009年7月Special Zone Economy 特区经济175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扩大优质稻谷、专用小麦和玉米、优质棉花和油料、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具体应着力将皖北、皖东地区建成全省优质粮仓和集中连片的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继续推进沿江和江淮优质油菜基地、皖北无公害黄牛集约化养殖、皖江水产品基地、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应把提高农产品加工度作为核心任务,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农业为依托促进工业的发展。

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策略。三次产业的形成,首先是需求结构、需求层次收入水平变动而变动的客观结果。而需求结构的变化最终为产业结构变动对人均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因此,要通过增加收入、扩大保障等策略来培育消费需求结构升级,从而在经济动态运行进程中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5.利用外资促产业结构升级

外资的进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提升。但安徽省2007年外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与房地产业,两者合占外商投资额的70.4%。同时外商投资地区分布不均,合肥市与芜湖市合占外商投资额的60%。为了加强外资对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促进作用, 需要把引资效率问题作为引资的重点,降低外资的结构性偏差,调整外资的区域性偏差。因此,安徽可以通过区域产业政策导向促进外资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相结合, 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重点引导外资支持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支持落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缩小区域间因结构性差异导致的经济差距, 促进安徽省内各区域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②第二产业。安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低的省份,2007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全省GDP 的比例不仅低于周边省份,而且在全国仅占第22位。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根本意义上说,没

有工业化,社会的物质就不可能丰富,也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繁荣。因此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要实现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就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工业化。安徽第二产业应走资源化转化型的发展道路,依托安徽省丰富的资源禀赋条件与合肥的科教优势,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材料产业。同时通过对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来促进安徽第二产业的升级。

③第三产业。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相对来说发展潜力大, 不仅可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 还能通过增强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功能, 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安徽省应着力

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商业、旅游业与社区服务业。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旅游业。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具有开放度高、关联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等特点。而安徽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旅游业带动安徽第三产业,甚至部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注:本课题得到宿州学院项目(2008yzk14)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张娜. 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J].特区经济,2008,(04).

[2]安徽省统计局编. 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通过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是其产业结构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因。惟有创新,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 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通过创新

可以促使技术不断趋于成熟,使整个经济系统总量产生净增加;使产业优化升级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灵魂,也是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和显著特点。因此安徽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应致力于制度建设和创新;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有重点、有目的地引进高新技术,在消化与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制开发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本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创新来提升全省产业结构。

[4]郭斌. 安徽工业化水平与工业结构的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6).

[5]张雅枚, 江三良. 安徽产业结构演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J].华东经济管理,2005,(09).

[6]王清穆, 江三良. 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J].乡镇经济,2005,(06).

[7]周叔莲, 裴叔平, 陈树勋. 中国产业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8]葛世严, 夏兴萍. 安徽产业结构五十年的演变历程及特征[J].江淮论坛,1999,(06).

——以安徽省[9]俞金国, 王丽华. 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机理探究—为例[J].人文地理,2005,(05).

3.以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大量农民滞留在农村,农产品的商品化率难以提高,使农村居民能够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性产品的支出不足。另外,农村乡镇企业和居民驻地过于分散,难以产生集聚效应,对第三产业的服务性产品无法产生明显的需求。而城镇化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观念,从而使得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带动对工业品的需求,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移。

[10]许崇正, 吕英斌. 安徽经济形势与展望[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石培华. 新经济下的朝阳产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2.

[12]赵峰. 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极的核心[J].财贸经济, 2005,(10).

[13]石磊. 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4.培育提升需求结构

需求是生产的先导。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不断提高进程中,需求与投资、生产的互动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凸现。人们的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供给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关注消费需求增长、促进消费需求升级成为促

作者简介:徐国伟(1979年-),男,在读硕士,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

176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 2009年7月

中部崛起战略

对安徽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调整的对策

徐国伟1,2吴雪3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2. 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3.宿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诸多原因使调整力度仍落后于发达地区。因此,本文通过对安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必须正确选择主导产业,通过创新、城镇化及培育消费需求结构等方面,使安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

Keywords :Adjustmentsfor Industrial Structure;Cou province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 也是前提, 是反映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和优势的重要方面。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安徽地处中国中部, 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桥梁。自90年代以后, 安徽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虽然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产业经济中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本文就安徽产业结构的状况及问题, 提出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些建议。

一、安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安徽省

Abstract :Asthe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some de -had been achieved on adjustment for indus -structure in Anhui province. Nevertheless the of adjustment was later to advanced region. By the status quo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n -province, how to select leading industry rightly put foreword, such as innovation, urbanization and of consuming structure etc aspects. So the fast upg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nhui could keep step with whole country.

表1安徽省与全国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对比

安徽省三次产业GDP 构成%

全国三次产业平均GDP 构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份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062007

32.319.120.018.016.516.3

36.439.138.741.343.244.7

31.341.841.340.740.339.0

19.912.813.412.211.311.3

47.246.046.247.748.748.6

32.941.240.440.140.04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安徽经济迅速发展。1996~2007年, 安徽

第一产业的GDP 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降低了15.6个百分点, 但2007年其比重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第二产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比重从1996~2007年上升了9.2个百分点, 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期, 全国第二产业GDP 平均比重高于安徽省, 表明安徽第二产业的基础比全国平均水平差。安徽第三产业起点低、发展快, 但其GDP 在全省三次产业中的增长速度, 仍低于同期全国水平(见表1) 。从总体来看,安徽省三次产业次序特征由早期的二一三模式已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

几个特点:①狭义的农业即种植业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仍占农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见表2)。尽管安徽省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始终把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牧渔业的比重作为调整方向,但收效甚微。②牧业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产值居于第二位,但是从2003年以来有所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量会不断的上升。因此安徽省牧业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③2007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虽然在2003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仍发展滞后。农林牧渔服务业包括诸多方面,既是农业产业高度化的标志,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不仅其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产值,更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一点来说,安徽省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1.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数据的分析,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表现出以下

174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 2009年7月

表2年份

农业

林业

近几年安徽省农业产值构成%牧业

渔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

水平不高的农业上, 这势必影响现代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导致产业结构无技术和创新机制来支撑。

[***********]07

47.3451.2149.1252.0850.92

5.624.374.715.074.85

33.9732.8933.2228.1830.79

9.938.939.949.42

3.142.603.014.02

2.产业政策的影响

产业政策是用来改进经济的供给潜力,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的一切政策手段。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而由于诸多原因,安徽省在政策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失误, 在产业结构上体现为安徽自身优势产业难形成,没有发挥出安徽省长处。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 集中发展重工业, 致使安徽省第二产业畸形, 第一产业停滞, 第三产业萎缩。片面的脱离实际生产力水平和抑制人们需求的产业发展道路, 对后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强的刚性。总的来说,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产生不良影响的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发展政策不连续,造成自身优势产业难形成;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开放政策有差别,加深了就业结构偏差。

10.014.66

2.第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第二产业在安徽省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安徽省工业的现状分析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安徽工业化发展水平。钱纳里等人研究,随着工业化的发

展,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劳动者就业产业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并把工业化划分为六个时期。按照这一标准并对照(表3)可以看出:安徽省目前处于工业化成熟期。

表3

安徽省三次产业产值与劳动者就业产业构成

国内生产总值部门构成%

劳动者就业产业构成%

3.创新机制缺乏的影响

安徽产业结构提升缓慢与其创新不足关系密切,一方面,技术创新滞后。安徽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也是WTA (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之一,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众多中科院科研机构,诞生了众多世界第一。但传统产业吸收科技创新成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缓慢;另一方面,制度创新迟缓。新制度经济学家D ·诺思认为国家间经济绩效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制度层面的竞争。在区域层面, 其竞争能力和区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制度学习、制度模仿和制度创新能力。相比而言,制度创新不足的后果更严重,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其人力资本禀赋的产出能力。

年份[***********][***********]2007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32.225.618.016.516.360.758.548.646.542.9

36.536.441.343.244.717.916.921.422.423.7

31.338.040.740.339.021.424.630.031.133.4

②轻重工业的对比。从2007年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轻

重工业产值上来看,重工业的产值远远超出轻工业的产值,比例达1誜3. 这既与安徽省矿产资源的禀赋条件有关,也与农产品加工比较薄弱有关。

4.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影响

按照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和三次产业产值将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但从(表1)中可以看出,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占全省GDP 比重从2003年41.8%连续下滑到2007年39.0%.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产业内部制度变迁滞后,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②城市化程度低、进程慢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③第三产业对外竞争力弱,农村第三产业严重滞后;④第三产业开放度还低。特别是新兴的服务业开放迟缓。由于存在这样几个因素的影响,使安徽省第三产业裹足不前, 难以发挥服务业自身的优势。

三、促进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③第二产业分行业产值分析。从安徽省2007年第二产业产

值占前十位的行业来看,大部分属于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同时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位居2、3位。说明安徽省在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设备制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3.第三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从安徽省2007年第三产业产值位居前十位的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教育四者合占55. 7%。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尚欠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偏大。

二、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原因分析

1.正确选择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和结构演化的主角,其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因此,主导产业的科学选择与精心培育是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换代和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不能过分地追求主导产业的资本、技术密集化, 应按三次产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1.要素禀赋差别的影响

新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 不仅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要素关系到经济的增长, 资本、知识、技术、企业家等都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 而且后者的贡献更为突出。安徽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但安徽省正好处于“长三角”大都市圈边缘,受苏浙沪地区的“回流效应”一直比较严重, 造成人力资本流失, 使安徽省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严重不足,造成三产业缺乏创新及更新换代能力, 导致大量劳动力资源仍然停留在生产力

①第一产业。安徽省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应在此基础上发展

2009年7月Special Zone Economy 特区经济175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扩大优质稻谷、专用小麦和玉米、优质棉花和油料、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具体应着力将皖北、皖东地区建成全省优质粮仓和集中连片的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继续推进沿江和江淮优质油菜基地、皖北无公害黄牛集约化养殖、皖江水产品基地、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应把提高农产品加工度作为核心任务,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农业为依托促进工业的发展。

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策略。三次产业的形成,首先是需求结构、需求层次收入水平变动而变动的客观结果。而需求结构的变化最终为产业结构变动对人均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因此,要通过增加收入、扩大保障等策略来培育消费需求结构升级,从而在经济动态运行进程中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5.利用外资促产业结构升级

外资的进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提升。但安徽省2007年外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与房地产业,两者合占外商投资额的70.4%。同时外商投资地区分布不均,合肥市与芜湖市合占外商投资额的60%。为了加强外资对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促进作用, 需要把引资效率问题作为引资的重点,降低外资的结构性偏差,调整外资的区域性偏差。因此,安徽可以通过区域产业政策导向促进外资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相结合, 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重点引导外资支持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支持落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缩小区域间因结构性差异导致的经济差距, 促进安徽省内各区域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②第二产业。安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低的省份,2007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全省GDP 的比例不仅低于周边省份,而且在全国仅占第22位。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根本意义上说,没

有工业化,社会的物质就不可能丰富,也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繁荣。因此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要实现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就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工业化。安徽第二产业应走资源化转化型的发展道路,依托安徽省丰富的资源禀赋条件与合肥的科教优势,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材料产业。同时通过对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来促进安徽第二产业的升级。

③第三产业。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相对来说发展潜力大, 不仅可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 还能通过增强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功能, 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安徽省应着力

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商业、旅游业与社区服务业。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旅游业。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具有开放度高、关联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等特点。而安徽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旅游业带动安徽第三产业,甚至部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注:本课题得到宿州学院项目(2008yzk14)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张娜. 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J].特区经济,2008,(04).

[2]安徽省统计局编. 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通过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是其产业结构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因。惟有创新,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 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通过创新

可以促使技术不断趋于成熟,使整个经济系统总量产生净增加;使产业优化升级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灵魂,也是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和显著特点。因此安徽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应致力于制度建设和创新;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有重点、有目的地引进高新技术,在消化与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制开发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本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创新来提升全省产业结构。

[4]郭斌. 安徽工业化水平与工业结构的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6).

[5]张雅枚, 江三良. 安徽产业结构演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J].华东经济管理,2005,(09).

[6]王清穆, 江三良. 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J].乡镇经济,2005,(06).

[7]周叔莲, 裴叔平, 陈树勋. 中国产业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8]葛世严, 夏兴萍. 安徽产业结构五十年的演变历程及特征[J].江淮论坛,1999,(06).

——以安徽省[9]俞金国, 王丽华. 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机理探究—为例[J].人文地理,2005,(05).

3.以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大量农民滞留在农村,农产品的商品化率难以提高,使农村居民能够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性产品的支出不足。另外,农村乡镇企业和居民驻地过于分散,难以产生集聚效应,对第三产业的服务性产品无法产生明显的需求。而城镇化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观念,从而使得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带动对工业品的需求,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移。

[10]许崇正, 吕英斌. 安徽经济形势与展望[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石培华. 新经济下的朝阳产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2.

[12]赵峰. 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极的核心[J].财贸经济, 2005,(10).

[13]石磊. 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4.培育提升需求结构

需求是生产的先导。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不断提高进程中,需求与投资、生产的互动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凸现。人们的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供给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关注消费需求增长、促进消费需求升级成为促

作者简介:徐国伟(1979年-),男,在读硕士,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

176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 2009年7月


相关内容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安徽房地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 安徽房地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提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90年国务院55号令对土地交易的法律承认标志着我国房地产商品化的开始,人们对房地产的消费需求开始获得了巨大的释放,房地产市场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安徽房地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安徽房地产:现状: ...

  • 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和调整对策
  •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题 目 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和调整对策 系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经济学 学生姓名 许涵 指导教师 孙丽 职称 讲师 论文字数 6850字 完成日期 2009年 4 月 15 日 前言................................................ ...

  • 绿色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的不利影响分析
  • 摘 要:茶叶是安徽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却阻碍了安徽茶叶的出口.本文从绿色壁垒对安徽茶叶出口的影响入手,分析安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壁垒 安徽 茶叶出口 不利影响.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 ...

  • 中国风机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风机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运行环境 15 第一章 风机行业相关概述 15 第一节 风机行业定义及分类 15 一.行业定义 15 二.行业主要分类 15 三.行业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5 第 ...

  • 我国超市生鲜经营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思考
  • 经济论坛 我国超市生鲜经营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思考 我国超市生鲜经营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思考 王新利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湖南株洲 412004)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生鲜超市经营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针对超市生鲜经营的现状, 从超市本身出发, 对我国生鲜超市经营 管理整体水平提 ...

  • 2016年粮食加工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2016-2020年中国粮食加工行业现状研究分 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10A9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 ...

  •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模板
  •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中文题目 英文题目 专 班 学 姓 Case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导师姓名 职 称 团队成员情况 注:毕业设计以个人形式完成 ...

  • 安徽省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现状分析及对...
  •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学生姓名:金尚波 学 号:06019064 系 别:经法系 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赵祺 2009年12月10日 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创名牌的重要性探索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o explore the 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