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课题组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省小学语文考试主要存在的问题:语文考试偏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把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指标,事实上造成误导——学语文即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抓语基即落实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考试与语文课程改革不相适应,客观上制约了语文教学改革;考试内容、形式以及试卷的结构、功能等,不能充分体现语文水平考试目的,以致将语文形成性、诊断性考试与终结性(水平性)考试混为一谈;语文考试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缺乏科学性,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加强考试监测,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致考试结果运用不当,造成负面的影响。

教育部2007年对我省部分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进行测试评价,其评价理念、目标、内容框架等对我省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引发我们对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诸多反思: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科学分析、处理和运用考试评价的结果?如何进行语文学业评价的评价与改进?等等。

二、课题目标

1.坚持正确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方向,扭转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又重知识记忆、轻能力运用等不良倾向。

2.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测量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究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3.通过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实践研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

1.从学业测试评价的目的、内容、形式的相互关系,理性分析试卷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和改革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方式方法。

2.设计、征集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初步建立小学各学

段语文水平测试题例资源库。

3.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制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框架。

4.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监测实验,积极推广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改进小学语文教与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四、基本思想

1.关于语文课程性质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是什么呢?就语文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应统一于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就语文课程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则统一于学习运用语言。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即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只有落实和加强学习语言的实践,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开学习语言这个根本,提高语文素养就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了。因而,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在学习、运用和发展语言的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业评价是有效促进语文课程实施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必须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2.关于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截然割裂开来。即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听说读写及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掌握灵活多样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受到人文精神内涵的熏陶感染,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但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是有不同层面的:有语文基础知识目标,如:掌握字、词、句、段、篇等;有语文运用能力目标,如:体现语文本质特征的文本阅读理解积累、语言表达运用交流、信息搜集加工处理等多方面基本能力。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目标不可以取代语言文字运用及文化选择的能力目标,因而,语文学业评价(尤其是终结性或水平性考试评价)要侧重考察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目标的达成度,否则,将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目标偏离的不良后果。

3.关于考试评价

考试评价是评价者对被评对象课程行为及其效果的一种价值判断。无论何种考试评价总是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对被评价者的价值观起传递和引导作用,这种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挥棒”作用。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考试评价的价值观导向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所谓评价“双刃剑”就是这个道理。判断考试评价有效、无效、负效的关键应该看评价的价值观导向所产生的实际效应。倘若我们的教学结果出现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生成绩“高分”,而语文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低下的现象,或者出现语文教改偏离正确方向而又难于扭转的现象,这就说明我们的考试评价在现实中产生负效应了,必须加强考试评价的研究和改革;倘若我们的评价不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改进和提高,这就说明考试评价是无效的,必须加强考试评价有效调控的研究;倘若我们的考试评价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达成学生发展目标,这就说明考试评价改革是有效的,必须总结经验,积极推广评价研究的成果。

当前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对教学产生怎样的效应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现状:学生大量练习考试相关的书面作业,但学生阅读量远不及课标的要求,在语文作业里就很少有读书、读报、讲故事等语文实践的项目;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成绩高,尤其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更是比中高年级学生高,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及观察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则与课标要求相距甚远,学生运用语言基本能力低下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教学多注重学生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多注重“预设”中的文本内容的理解,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累和感悟;多注重文本的人文性,而忽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等等。总之,语文教学多是关注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知识内容),没能很好地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是很现实的——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呗!我们不能不承认现有的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在价值观导向上已经产生负效应的事实了,并且,这种考试评价越是强调,对语文课程改革的伤害就越深,所产生

的负效应也越大。因而,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4.关于考试评价目的

考试评价是评价者有目的地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评价目的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考试评价目的决定并制约着考试评价功能,并非所有考试评价都具有相同的功能。比如以诊断为目的的考试评价,它多是为评价者或被评者提供所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对评价对象一般不构成强势的价值取向影响;形成性考试评价,其目的和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掌握某些知识、形成某种学习习惯和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终结性考试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业水平,其价值观导向必须反映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它具有强势的价值观导向功能;以监控为目的的考试评价,一般是学校、上级教研及教育行政部门为扭转不良教学倾向所采用的考试评价,它不仅具有强势的价值观导向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作用。总之,不管什么样的考试评价都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的。考试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考试评价功能的发挥和评价结果的运用。倘若我们把不同目的的考试都混为一谈,必定造成考试评价价值取向的误导,其后果是可想而知了。

考试评价目的不仅具有主观性,而且还具客观性。对于一份试卷或一次考试评价,其中蕴含的价值导向和所发挥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份合格的诊断性考试评价试卷,其考试内容及范围、题型结构及分量、难度比例及权重分配等等,在客观上已经决定了它的诊断价值与功能,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倘若人为地将诊断性考试评价运用于终极性考试评价(进行终极性考试评价时采用的是诊断性考试的试卷),就必将造成价值观导向偏离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评价目的还受到评价工具的客观制约,只有深入研究考试评价,才能设计出与考试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试卷(评价工具),也只有通过相应试卷的考试评价,才能真正实现考试评价的目的。

5.关于考试评价内容

决定考试评价内容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如:课程性质特征、课程目标要求、考试评价目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基础等等。其中考试评价目的与考试评价内容的相关性是不容忽视的。从考试评价的目的看,我们必须明确,考试评价内容是服务并受制于考试评价目的的。虽然考试评价,都有促进学生学习,检测学习目标达成度等方面的功能,但由于考试目的不同,其考试评价内容、范围、侧重点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操作方式方法、评价功能等都会相应地发生不同的变化。如:形成性考试评价,多是以语文单项小测的形式进行操作,其考试评价内容可以是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监测,也可以是语文学习运用能力的监测,但内容一般比较单一,或是生字词听写,或是背诵默写,或是课文朗读检测,或是片段想象写作等等,它允许多次反复的测试矫正,直到最终实现或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诊断性考试评价,则多是以单元测试的形式出现,考试评价内容涉及范围相对大些,体现阶段教学的重难点,往往从字、词、句、阅读、写作等多个领域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以便及时调整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点及策略;而终结性或监控性、质检性考试评价则是以考察学生语文能力水平为核心,其考试评价内容必须体现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必须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目标,不再将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考试的基本内容,把文本阅读理解积累、语言表达运用交流、信息搜索加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考试评价的主要内容,使得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终结性或监控性、质检性考试评价中,变直接得分为间接影响得分——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就自然因影响语文的理解积累、表达运用以及信息处理等。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期末的终结性、质检性考试试卷,其考试内容与单元测试的内容相仿。其中汉语拼音、字、词、句、查字典等语文基础知识可以直接得分,并且低年级语基权重占70﹪以上,中高年级也高达 50—60﹪以上,远远大于阅读和写作的权重。这样考试事实上或某种程度上是将诊断性考试评价内容套用在终结性、质检性考试评价内容上,也就将诊断性考试评价当作终结性考试评价了,其考试评价目的与考试评价内容不相称,客观上必然带来诸多负面影响:①语文基础知识直接得分作为语文成绩,这就混淆语文课程终极性目

标与基础知识目标的关系,学生不明白学语文关键是要学什么,教师也搞不懂教语文终究是要教什么;②语文基础知识在考试中所占的权重超高,在价值取向上给教师、学生、家长的误导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比听说读写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③语文基础知识的作业负担量不断加大,学生“苦学”的结果是语文素养和能力日趋下降;④语文课堂教学重点偏离,教学效率低下,必然影响教学质量;⑤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无法在教学中落实,教研教改成果难以推广,教改与考试之间出现内耗现象等等。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考试改革必须关注考试评价目的与考试评价内容的相关性。

6.关于考试评价方法

研究考试评价方法应注重考试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探索。

可行性是考试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不管什么考试评价,其首要一条就必须是操作简单可行,否则,投入再大的研究力量,其成果也是无法推广。研究可行性考试评价方法要注意因人而异,不可强求统一,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学习和更新考试评价方法。一般来说,对学生进行笔试的方式比较简便可行,其关键是要将课程目标具体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目标和相应的考试评价考察项目,再通过命题设计及考试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达成度。

科学性是考试评价方法的基本准则。从教师对学生考试评价的角度看,客观、公正、平等的考试评价方法是科学的,关注个性差异、区别对待、鼓励发展的考试评价方法也并非不科学。实践中,我们有采用“放大优点缩小缺点”的评价方法收到出乎意料教育效果的经验,也有“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失去希望和信心的教训。考试评价方法不同于对一般物的评价方法,它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教育的眼光看待考试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一切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一切为了教育而评价的方法才是最科学的。

从教育管理者对语文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角度看,一般适用标准参照考试:一要关注考察目标的科学性,把考察目标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起来;二要关注试卷内容、结构及题型设计的合理

性和适用性;三要关注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四要关注考试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导向性作用等等。

有效性是考试评价方法的根本目标。有效的考试评价方法,不仅能保障考试评价目的的实现,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考试评价的教育功能。追求考试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就是要灵活处理考试评价目的、内容、结果等与评价对象的相互关系,以适当的方式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因素,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有创意地投入学习实践的系列活动中。

7.考试评价结果运用

不同目的的考试评价结果就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来说,形成性(过程性)考试评价结果是用以激励评价对象积极行为的过程,不得以此攻击和数落被评者;诊断性考试评价结果是用以帮助教师学生改进教学和学习,不得以此作为衡量教学质量或评价学习成绩的依据;终结性考试评价结果用以衡量某一阶段教师教学质量或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不得以一次考试论英雄,不得简单地以分数排队比差距,而应该具体分析原因并拟定今后的行动决策。考试评价结果的处理还包括对考试评价本身的评价,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具体分析考试评价的诸多要素和实际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措施,促进考试改革研究不断深入。

五、基本条件

1.立项研究

本课题研究涉及面广,影响性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立项研究有利于课题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合作攻关,有利于成果总结与推广。本课题立项并建立相关子课题系,以丰满课题研究成果。子课题研究参考项目有: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理论研究;

小学语文各年级学业测试能力框架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测试试卷编制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测试题例研发;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方式及其功能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结果运用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对教学改革导向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相关性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与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养成的研究。

2.建构机制

成立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保障课题研究的学术导向,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组建课题研究实验团队。本课题研究实验团队由我省各级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所在区域的语文骨干教师等组成,主要承担课题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具体负责和参与语文学业考试命题、课题实验和成果总结推广等工作。

建立课题实验基地校。由省、市、县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校申报子课题开展项目实验研究。主要承担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语文教学质量有效监控机制完善等一系列实验研究工作。具体研究语文考试评价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与教学改革实践、与学生语文有效学习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积极发挥教研基地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成果。

3.课题培训

课题培训主要方向: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想;语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的相关性研究;考试命题及技术;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考试、质量监测工具的研发、使用及其推广等。

4.研究经费

该课题研究纳入省教研工作重要内容,主要通过教研渠道开展教研活动,争取课题专项经费进行相关研究成果的研发与推广;争取实验基地校的支持,解决学校考试评价改革实验的实际问题。

5.技术指导

争取获得考试相关参数、指标及统计技术等;获得题库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争取高层研究机构技术支持。

六.具体措施

1.组建课题研究团队;

2.组织课题理论培训,解决思想共识的问题;

3.组织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4.研究小学语文学业评价能力框架;

5.研究小学语文学业测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6. 征集学业测试题例(笔试);

7.编制试卷,并进行试测及调整(笔试);

8.监测实验(笔试)、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分析教学问题并提出教改对策。

9.子课题过程性评估指导和管理;

10.有针对性地召开课题专题研讨会,解决课题实践的实践问题;

11.总结项目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成果。

七.阶段安排

1.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课题启动及申报阶段。主要提出课题研究方案及相关理论基础,组织课题研究的论证研讨,组建相关研究团队,具体安排相关任务的行动计划: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并组建团队开展专题研究;编制《小学语文学业测试内容框架》和各年级终结性考试试卷,并在一定范围组织考试实验;征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试题;对子课题进行立项及过程评估和管理指导。

2.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课题阶段成果总结推广阶段。主要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总结、推广实验区域语文学业测试评价研究的成果;召开课题专题研讨会,解决小学语文质量监测的实际问题;征集试题题例,加强小学语文过程性学业评价工具的研发;对子课题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3.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课题结题总结和成果推广阶段。主要进行课题(包括子课题)成果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执笔:陈建志

2012年2月2日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课题组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省小学语文考试主要存在的问题:语文考试偏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把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指标,事实上造成误导——学语文即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抓语基即落实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考试与语文课程改革不相适应,客观上制约了语文教学改革;考试内容、形式以及试卷的结构、功能等,不能充分体现语文水平考试目的,以致将语文形成性、诊断性考试与终结性(水平性)考试混为一谈;语文考试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缺乏科学性,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加强考试监测,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致考试结果运用不当,造成负面的影响。

教育部2007年对我省部分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进行测试评价,其评价理念、目标、内容框架等对我省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引发我们对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诸多反思: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科学分析、处理和运用考试评价的结果?如何进行语文学业评价的评价与改进?等等。

二、课题目标

1.坚持正确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方向,扭转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又重知识记忆、轻能力运用等不良倾向。

2.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测量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究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3.通过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实践研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

1.从学业测试评价的目的、内容、形式的相互关系,理性分析试卷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和改革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方式方法。

2.设计、征集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初步建立小学各学

段语文水平测试题例资源库。

3.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制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框架。

4.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监测实验,积极推广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改进小学语文教与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四、基本思想

1.关于语文课程性质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是什么呢?就语文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应统一于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就语文课程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则统一于学习运用语言。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即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只有落实和加强学习语言的实践,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开学习语言这个根本,提高语文素养就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了。因而,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在学习、运用和发展语言的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业评价是有效促进语文课程实施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必须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2.关于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截然割裂开来。即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听说读写及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掌握灵活多样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受到人文精神内涵的熏陶感染,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但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是有不同层面的:有语文基础知识目标,如:掌握字、词、句、段、篇等;有语文运用能力目标,如:体现语文本质特征的文本阅读理解积累、语言表达运用交流、信息搜集加工处理等多方面基本能力。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目标不可以取代语言文字运用及文化选择的能力目标,因而,语文学业评价(尤其是终结性或水平性考试评价)要侧重考察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目标的达成度,否则,将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目标偏离的不良后果。

3.关于考试评价

考试评价是评价者对被评对象课程行为及其效果的一种价值判断。无论何种考试评价总是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对被评价者的价值观起传递和引导作用,这种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挥棒”作用。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考试评价的价值观导向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所谓评价“双刃剑”就是这个道理。判断考试评价有效、无效、负效的关键应该看评价的价值观导向所产生的实际效应。倘若我们的教学结果出现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生成绩“高分”,而语文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低下的现象,或者出现语文教改偏离正确方向而又难于扭转的现象,这就说明我们的考试评价在现实中产生负效应了,必须加强考试评价的研究和改革;倘若我们的评价不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改进和提高,这就说明考试评价是无效的,必须加强考试评价有效调控的研究;倘若我们的考试评价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达成学生发展目标,这就说明考试评价改革是有效的,必须总结经验,积极推广评价研究的成果。

当前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对教学产生怎样的效应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现状:学生大量练习考试相关的书面作业,但学生阅读量远不及课标的要求,在语文作业里就很少有读书、读报、讲故事等语文实践的项目;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成绩高,尤其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更是比中高年级学生高,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及观察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则与课标要求相距甚远,学生运用语言基本能力低下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教学多注重学生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多注重“预设”中的文本内容的理解,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累和感悟;多注重文本的人文性,而忽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等等。总之,语文教学多是关注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知识内容),没能很好地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是很现实的——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呗!我们不能不承认现有的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在价值观导向上已经产生负效应的事实了,并且,这种考试评价越是强调,对语文课程改革的伤害就越深,所产生

的负效应也越大。因而,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4.关于考试评价目的

考试评价是评价者有目的地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评价目的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考试评价目的决定并制约着考试评价功能,并非所有考试评价都具有相同的功能。比如以诊断为目的的考试评价,它多是为评价者或被评者提供所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对评价对象一般不构成强势的价值取向影响;形成性考试评价,其目的和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掌握某些知识、形成某种学习习惯和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终结性考试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业水平,其价值观导向必须反映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它具有强势的价值观导向功能;以监控为目的的考试评价,一般是学校、上级教研及教育行政部门为扭转不良教学倾向所采用的考试评价,它不仅具有强势的价值观导向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作用。总之,不管什么样的考试评价都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的。考试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考试评价功能的发挥和评价结果的运用。倘若我们把不同目的的考试都混为一谈,必定造成考试评价价值取向的误导,其后果是可想而知了。

考试评价目的不仅具有主观性,而且还具客观性。对于一份试卷或一次考试评价,其中蕴含的价值导向和所发挥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份合格的诊断性考试评价试卷,其考试内容及范围、题型结构及分量、难度比例及权重分配等等,在客观上已经决定了它的诊断价值与功能,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倘若人为地将诊断性考试评价运用于终极性考试评价(进行终极性考试评价时采用的是诊断性考试的试卷),就必将造成价值观导向偏离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评价目的还受到评价工具的客观制约,只有深入研究考试评价,才能设计出与考试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试卷(评价工具),也只有通过相应试卷的考试评价,才能真正实现考试评价的目的。

5.关于考试评价内容

决定考试评价内容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如:课程性质特征、课程目标要求、考试评价目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基础等等。其中考试评价目的与考试评价内容的相关性是不容忽视的。从考试评价的目的看,我们必须明确,考试评价内容是服务并受制于考试评价目的的。虽然考试评价,都有促进学生学习,检测学习目标达成度等方面的功能,但由于考试目的不同,其考试评价内容、范围、侧重点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操作方式方法、评价功能等都会相应地发生不同的变化。如:形成性考试评价,多是以语文单项小测的形式进行操作,其考试评价内容可以是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监测,也可以是语文学习运用能力的监测,但内容一般比较单一,或是生字词听写,或是背诵默写,或是课文朗读检测,或是片段想象写作等等,它允许多次反复的测试矫正,直到最终实现或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诊断性考试评价,则多是以单元测试的形式出现,考试评价内容涉及范围相对大些,体现阶段教学的重难点,往往从字、词、句、阅读、写作等多个领域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以便及时调整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点及策略;而终结性或监控性、质检性考试评价则是以考察学生语文能力水平为核心,其考试评价内容必须体现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必须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目标,不再将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考试的基本内容,把文本阅读理解积累、语言表达运用交流、信息搜索加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考试评价的主要内容,使得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终结性或监控性、质检性考试评价中,变直接得分为间接影响得分——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就自然因影响语文的理解积累、表达运用以及信息处理等。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期末的终结性、质检性考试试卷,其考试内容与单元测试的内容相仿。其中汉语拼音、字、词、句、查字典等语文基础知识可以直接得分,并且低年级语基权重占70﹪以上,中高年级也高达 50—60﹪以上,远远大于阅读和写作的权重。这样考试事实上或某种程度上是将诊断性考试评价内容套用在终结性、质检性考试评价内容上,也就将诊断性考试评价当作终结性考试评价了,其考试评价目的与考试评价内容不相称,客观上必然带来诸多负面影响:①语文基础知识直接得分作为语文成绩,这就混淆语文课程终极性目

标与基础知识目标的关系,学生不明白学语文关键是要学什么,教师也搞不懂教语文终究是要教什么;②语文基础知识在考试中所占的权重超高,在价值取向上给教师、学生、家长的误导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比听说读写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③语文基础知识的作业负担量不断加大,学生“苦学”的结果是语文素养和能力日趋下降;④语文课堂教学重点偏离,教学效率低下,必然影响教学质量;⑤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无法在教学中落实,教研教改成果难以推广,教改与考试之间出现内耗现象等等。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考试改革必须关注考试评价目的与考试评价内容的相关性。

6.关于考试评价方法

研究考试评价方法应注重考试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探索。

可行性是考试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不管什么考试评价,其首要一条就必须是操作简单可行,否则,投入再大的研究力量,其成果也是无法推广。研究可行性考试评价方法要注意因人而异,不可强求统一,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学习和更新考试评价方法。一般来说,对学生进行笔试的方式比较简便可行,其关键是要将课程目标具体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目标和相应的考试评价考察项目,再通过命题设计及考试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达成度。

科学性是考试评价方法的基本准则。从教师对学生考试评价的角度看,客观、公正、平等的考试评价方法是科学的,关注个性差异、区别对待、鼓励发展的考试评价方法也并非不科学。实践中,我们有采用“放大优点缩小缺点”的评价方法收到出乎意料教育效果的经验,也有“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失去希望和信心的教训。考试评价方法不同于对一般物的评价方法,它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教育的眼光看待考试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一切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一切为了教育而评价的方法才是最科学的。

从教育管理者对语文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角度看,一般适用标准参照考试:一要关注考察目标的科学性,把考察目标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起来;二要关注试卷内容、结构及题型设计的合理

性和适用性;三要关注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四要关注考试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导向性作用等等。

有效性是考试评价方法的根本目标。有效的考试评价方法,不仅能保障考试评价目的的实现,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考试评价的教育功能。追求考试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就是要灵活处理考试评价目的、内容、结果等与评价对象的相互关系,以适当的方式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因素,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有创意地投入学习实践的系列活动中。

7.考试评价结果运用

不同目的的考试评价结果就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来说,形成性(过程性)考试评价结果是用以激励评价对象积极行为的过程,不得以此攻击和数落被评者;诊断性考试评价结果是用以帮助教师学生改进教学和学习,不得以此作为衡量教学质量或评价学习成绩的依据;终结性考试评价结果用以衡量某一阶段教师教学质量或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不得以一次考试论英雄,不得简单地以分数排队比差距,而应该具体分析原因并拟定今后的行动决策。考试评价结果的处理还包括对考试评价本身的评价,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具体分析考试评价的诸多要素和实际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措施,促进考试改革研究不断深入。

五、基本条件

1.立项研究

本课题研究涉及面广,影响性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立项研究有利于课题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合作攻关,有利于成果总结与推广。本课题立项并建立相关子课题系,以丰满课题研究成果。子课题研究参考项目有: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理论研究;

小学语文各年级学业测试能力框架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测试试卷编制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测试题例研发;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方式及其功能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结果运用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对教学改革导向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相关性研究;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与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养成的研究。

2.建构机制

成立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保障课题研究的学术导向,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组建课题研究实验团队。本课题研究实验团队由我省各级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所在区域的语文骨干教师等组成,主要承担课题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具体负责和参与语文学业考试命题、课题实验和成果总结推广等工作。

建立课题实验基地校。由省、市、县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校申报子课题开展项目实验研究。主要承担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语文教学质量有效监控机制完善等一系列实验研究工作。具体研究语文考试评价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与教学改革实践、与学生语文有效学习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积极发挥教研基地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成果。

3.课题培训

课题培训主要方向: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想;语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的相关性研究;考试命题及技术;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考试、质量监测工具的研发、使用及其推广等。

4.研究经费

该课题研究纳入省教研工作重要内容,主要通过教研渠道开展教研活动,争取课题专项经费进行相关研究成果的研发与推广;争取实验基地校的支持,解决学校考试评价改革实验的实际问题。

5.技术指导

争取获得考试相关参数、指标及统计技术等;获得题库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争取高层研究机构技术支持。

六.具体措施

1.组建课题研究团队;

2.组织课题理论培训,解决思想共识的问题;

3.组织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4.研究小学语文学业评价能力框架;

5.研究小学语文学业测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6. 征集学业测试题例(笔试);

7.编制试卷,并进行试测及调整(笔试);

8.监测实验(笔试)、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分析教学问题并提出教改对策。

9.子课题过程性评估指导和管理;

10.有针对性地召开课题专题研讨会,解决课题实践的实践问题;

11.总结项目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成果。

七.阶段安排

1.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课题启动及申报阶段。主要提出课题研究方案及相关理论基础,组织课题研究的论证研讨,组建相关研究团队,具体安排相关任务的行动计划: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并组建团队开展专题研究;编制《小学语文学业测试内容框架》和各年级终结性考试试卷,并在一定范围组织考试实验;征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试题;对子课题进行立项及过程评估和管理指导。

2.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课题阶段成果总结推广阶段。主要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总结、推广实验区域语文学业测试评价研究的成果;召开课题专题研讨会,解决小学语文质量监测的实际问题;征集试题题例,加强小学语文过程性学业评价工具的研发;对子课题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3.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课题结题总结和成果推广阶段。主要进行课题(包括子课题)成果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执笔:陈建志

2012年2月2日


相关内容

  • 小学生语文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经验
  • "小学生语文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旨在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建立健全语文学科课程评价体系,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改革.xx年我们教研室和6所学校参与了这一课题实验.我们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努力建构体现现代评价理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新的评价 ...

  • 小学语文新课改小结
  • 一、基本情况 永嘉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下辖12镇26乡,906个行政村,总人口近90万人。据xx年9月统计,全县小学现有1778个班,67688学生,其中使用实验教材的962个班,33273学生。我县永外实小于xx年秋季和市实验小学同步在全市率先使用新一轮实验教材,xx年相继有七所小学 ...

  •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 号 课题名称 负责 人 所在单位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 就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进行说明和要求, 第一 ...

  •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方案
  •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教育专家杨再隋所说"不过是彩色的泡沫" ...

  • 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雷甸小学位于德清县中南部,学 ...

  • [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研究报告
  • <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研究报告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第二小学 课题组 总课题: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实验 一. 问题的提出 总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总课题含有七个子课题:<小学生学业情感 ...

  • 东石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
  • 东石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教学质量情况,引导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根据我校教学现状,特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 ...

  • 曙光小学常规教学评估验收汇报材料
  • 办群众满意的学校,为孩子打好成才的基础 --曙光小学常规教学评估验收汇报材料 一年来,在市教育局和教管中心的领导下,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这一主题,以聚焦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目标,以加强校本研修,创办特色学校为工作重点,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学 ...

  • 学校质量检测办法
  • 泰安高新区北集坡凤凰小学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测办法 2013年9月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民族的振兴.为了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