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教案1

勾股定理 (1)

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2.经历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通过验证过程中数与形的结合,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部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

4.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5.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丰富有趣拼的图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2.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使学习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教学难点

1.利用“五巧板”拼出不同图形进行验证勾股定理。

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准备

剪刀、双面胶、硬纸板、直尺(或三角板)、铅笔、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你都知道关于勾股定理的哪些历史故事?

2.你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吗?说说看。

3.你已知道的关于验证勾股定理的拼图方法有哪些?(教师在此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回想前面拼图。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的“弦图”和所示方法,并使之亲自验证勾股定理。教师可利用课件介绍“弦图”的历史,及“弦图”被定为2002年世界数学大会的会标等小知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教师介绍“五巧板”的制作方法,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制作“五巧板”。 步骤:做一个Rt△ABC,以斜边AB为边向内做正方形ABDE,并在正方形内画图,使DF⊥BI,CG=BC,HG⊥AC,这样就把正方形ABDE分成五部分①②③④⑤。 沿这些线剪开,就得了一幅五巧板。

2.取两幅五巧板,将其中的一幅拼成一个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将另外一幅五巧板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拼图、思考、交流经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

3.用上面的两幅五巧板,还可拼出其它图形。你能验证勾股定理吗?(学生亲自实践,加深对五巧板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理解,在此,对以“a”为边的正方形在直角三角形的内

侧不易理解,教师要适当地引导,不要限制学生思维。)

4.利用五巧板还能通过怎样拼图来验证勾股定理?(这个问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拼图,教师在这要引导适度,不要限制学生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在拼图过程中进行交流合作。)

三、相互交流,整理结论,加深理解

了解学生拼图的情况及利用自己的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情况。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相机指导,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拼图及让学生讲解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整理结论。

四、课堂总结

从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所说的进行全面的总结。)

五、巩固

教科书第179页,习题第1题。

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过程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而它的验证方法非常之多,你想了解更多的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吗?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勾股定理”,一起走进神秘的勾股世界吧!

勾股定理 (1)

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2.经历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通过验证过程中数与形的结合,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部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

4.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5.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丰富有趣拼的图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2.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使学习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教学难点

1.利用“五巧板”拼出不同图形进行验证勾股定理。

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准备

剪刀、双面胶、硬纸板、直尺(或三角板)、铅笔、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你都知道关于勾股定理的哪些历史故事?

2.你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吗?说说看。

3.你已知道的关于验证勾股定理的拼图方法有哪些?(教师在此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回想前面拼图。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的“弦图”和所示方法,并使之亲自验证勾股定理。教师可利用课件介绍“弦图”的历史,及“弦图”被定为2002年世界数学大会的会标等小知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教师介绍“五巧板”的制作方法,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制作“五巧板”。 步骤:做一个Rt△ABC,以斜边AB为边向内做正方形ABDE,并在正方形内画图,使DF⊥BI,CG=BC,HG⊥AC,这样就把正方形ABDE分成五部分①②③④⑤。 沿这些线剪开,就得了一幅五巧板。

2.取两幅五巧板,将其中的一幅拼成一个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将另外一幅五巧板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拼图、思考、交流经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

3.用上面的两幅五巧板,还可拼出其它图形。你能验证勾股定理吗?(学生亲自实践,加深对五巧板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理解,在此,对以“a”为边的正方形在直角三角形的内

侧不易理解,教师要适当地引导,不要限制学生思维。)

4.利用五巧板还能通过怎样拼图来验证勾股定理?(这个问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拼图,教师在这要引导适度,不要限制学生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在拼图过程中进行交流合作。)

三、相互交流,整理结论,加深理解

了解学生拼图的情况及利用自己的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情况。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相机指导,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拼图及让学生讲解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整理结论。

四、课堂总结

从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所说的进行全面的总结。)

五、巩固

教科书第179页,习题第1题。

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过程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而它的验证方法非常之多,你想了解更多的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吗?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勾股定理”,一起走进神秘的勾股世界吧!


相关内容

  • 勾股定理教案(表格式)
  • 桐梓县官仓中学教案 1 2 桐梓县官仓中学教案 3 4 桐梓县官仓中学教案 5 6 桐梓县官仓中学教案 7 8 桐梓县官仓中学教案 9 10 桐梓县官仓中学教案 11 12 桐梓县官仓中学教案 13 14 桐梓县官仓中学教案 15 16 桐梓县官仓中学教案 17 18 桐梓县官仓中学教案 19 20 ...

  • [ 直角三角形]教案
  • <直角三角形>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掌握"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定理. 3.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4.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会证明勾 ...

  • 高一数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 高一数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定理及其向量法推导过程: 2.掌握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二.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正弦定理的向量法证明以及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解的个数的 ...

  • [勾股定理]教案2
  • 勾股定理(2)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利用五巧板拼"青朱出入图"(教师利用课件介绍"青朱出入图"的历史).你能利用"青朱出入图"验证勾股定理吗?(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探索和交 ...

  • "余弦定理"教案2
  • 1.1.2余弦定理 教学目标 1.掌握余弦定理,熟记定理的结论,会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 2.理解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理解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初步对余弦定理进行应用. 难点: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余弦定理的思路,及对余弦定理的熟练记忆. ...

  • 人教版勾股定理教案(1)
  • §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魏县第二中学 李巧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

  • 余弦定理教案
  • 教案设计: 余弦定理 [ 教材 ] 湘教版必修4第9页至12页. [教学对象] 高二(上)学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了解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正弦定理解决已知两边及夹角问题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这就促使学生去探索如何求解该 ...

  • 17.1.3勾股定理的应用2教案
  • 教学 内容 17.1.3 勾股定理的应用(2) 课 标 1.理解勾股定理,并能用多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认识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特 对 本 有的三边关系定理. 节 课 2.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 教 3.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和证明过程,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

  • 高二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2010-10-3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阅读全文]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201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