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举隅

几种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举隅

一、问号的错误用法

1. 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例如: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分析:把第一个“?”改为“,”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

2. 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是不是问句,不要用问号。

例1: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2:如何改善教学环境?需要研究一些列问题。

分析:例1是否定式的陈述句, 因此“?”改为“,”。例2也是一个单句,“如何改善教学环境”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后面是谓语,主谓之间怎么能用“?”断开呢?

3. 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

例1:怎么了?你?

例2: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分析:其实这两个句子主谓倒装句,一个句子不能有两个句末点号,因此每句前面一个问号都应该为逗号。即“怎么了,你?”“ 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二、顿号的错误用法

A .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例如:我国的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和”前的顿号使用错误,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B .概数之间误用顿号

例1: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例2:全文共六个部分,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两个例句顿号都应该删除,如果像例1,就变成了“十七”“八岁”并列,不合句意,“十七八岁”应是估计的年龄,不能用符号顿开。例2病因同上。) 但是相邻的数字连用如果是数字略语,中间要用顿号

例如:全文共六个部分,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该句与例2的区别在于“有三、四个部分”是不确指,而“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语意明确,是实指。)

C .并列词语做谓语误用顿号

例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三个主谓短语是句子谓语,它们的主语是“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因此它们实际是三个并列短句,句与句之间不能用顿号停

顿,因此顿号改为逗号)

D .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例如:全村的男、女、老、少奔向大堤,参加抗洪抢险。

(“男、女、老、少”是个集合名词,删除顿号,表示一个整体。类似的还有“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等都不应该用顿号。)

E .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

例1: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例2: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哈密瓜啊等。

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本应该用顿号,但是带上语气词“啊”后,停顿时间变得相对较长因此顿号改为停顿时间较长的逗号。

例1可改为“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例2可改为“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哈密瓜啊等。” F.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如: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层次不清。所以第二层次应用逗号。

改为“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三、分号的错误用法

A.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使用分号的前提是分句中至少有一个逗号) 例1: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例2: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3: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例1是正确的。例2、例3的分号的使用错误,是因为前后分句中没有逗号出现,所以句中的分号改为逗号。)

B. 但是有时在非并列关系(主要是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内,应用分号而用了逗号或句号。

例1: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情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这个例句中的“但是”前的句号应改为分号。这种轻微转折句,用句号停顿时间太长,割裂句意;用逗号停顿时间太短,反映不了轻微转折关系,所以用

分号。)

四、冒号的错误用法

A.总结上文时,未用冒号

例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对上文的总结,句号不具有这种功能,所以把句号改为冒号。)

B.冒号一般管到句终(即至少管到冒号后面出现的第一个句号),否则不能用冒号。

例1: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姗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为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务时间,他暗下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在一起谈笑风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不属于冒号提示的范围,因而冒号使用错误。)

C.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面应用逗号却用冒号

例如:

“不要怕。”他安慰我说:“这是个误会,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冒号改为逗号)

汉语的基本表达格式是:

1. 某某说:“„„„。”

2. “„„„。”某某说。

3. “„„, ”某某说, “„„。”

五、引号的错误用法

A.独立引用,句末标点应放在后引号内

例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例句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里面。)

B.非独立引用时(引语作为自己的语言的一部分或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引文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之外。

例1:“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

例2: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 C.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里面一层忘用单引号

例如:她站起来问老师:“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例句中“有条不紊”和“紊”都要加单引号,即改为“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六、括号的错误用法

A.句内括号——注释句内某个词语,应该紧贴被注词语后面,括号内最后一个点号应省去(!?除外)。

例如: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大重要贡献。

(“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的句号多余。)

B.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标点符号不变。

例如: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

(这个例句错在把句外括号当作句内括号了,括号内的内容是对前面整个句子的补充说明,不是解说“即兴”的,属于句外括号,所以应把括号后面的句号移到前括号的前面。)

七、省略号的错误用法

A.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问号(句末点号),应保留它们。

例1. 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 尚有一些列问题需要探讨。

例2.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例3.“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三个句子省略号前分别加?。!才是正确的。改为:

1. “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些列问题需要探讨.”

2.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3.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B.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要省掉。 例如: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的国家除亚洲的中国、日本外,还有来自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

(“意大利”后面的顿号应该去掉。)

C.误把省略号和“等”连用

例如:但相反,在有些领域中,人却超过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 等

(删除“等”,避免重复。)

几种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举隅

一、问号的错误用法

1. 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例如: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分析:把第一个“?”改为“,”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

2. 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是不是问句,不要用问号。

例1: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2:如何改善教学环境?需要研究一些列问题。

分析:例1是否定式的陈述句, 因此“?”改为“,”。例2也是一个单句,“如何改善教学环境”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后面是谓语,主谓之间怎么能用“?”断开呢?

3. 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

例1:怎么了?你?

例2: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分析:其实这两个句子主谓倒装句,一个句子不能有两个句末点号,因此每句前面一个问号都应该为逗号。即“怎么了,你?”“ 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二、顿号的错误用法

A .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例如:我国的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和”前的顿号使用错误,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B .概数之间误用顿号

例1: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例2:全文共六个部分,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两个例句顿号都应该删除,如果像例1,就变成了“十七”“八岁”并列,不合句意,“十七八岁”应是估计的年龄,不能用符号顿开。例2病因同上。) 但是相邻的数字连用如果是数字略语,中间要用顿号

例如:全文共六个部分,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该句与例2的区别在于“有三、四个部分”是不确指,而“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语意明确,是实指。)

C .并列词语做谓语误用顿号

例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三个主谓短语是句子谓语,它们的主语是“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因此它们实际是三个并列短句,句与句之间不能用顿号停

顿,因此顿号改为逗号)

D .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例如:全村的男、女、老、少奔向大堤,参加抗洪抢险。

(“男、女、老、少”是个集合名词,删除顿号,表示一个整体。类似的还有“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等都不应该用顿号。)

E .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

例1: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例2: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哈密瓜啊等。

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本应该用顿号,但是带上语气词“啊”后,停顿时间变得相对较长因此顿号改为停顿时间较长的逗号。

例1可改为“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例2可改为“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哈密瓜啊等。” F.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如: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层次不清。所以第二层次应用逗号。

改为“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三、分号的错误用法

A.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使用分号的前提是分句中至少有一个逗号) 例1: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例2: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3: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例1是正确的。例2、例3的分号的使用错误,是因为前后分句中没有逗号出现,所以句中的分号改为逗号。)

B. 但是有时在非并列关系(主要是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内,应用分号而用了逗号或句号。

例1: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情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这个例句中的“但是”前的句号应改为分号。这种轻微转折句,用句号停顿时间太长,割裂句意;用逗号停顿时间太短,反映不了轻微转折关系,所以用

分号。)

四、冒号的错误用法

A.总结上文时,未用冒号

例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对上文的总结,句号不具有这种功能,所以把句号改为冒号。)

B.冒号一般管到句终(即至少管到冒号后面出现的第一个句号),否则不能用冒号。

例1: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姗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为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务时间,他暗下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在一起谈笑风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不属于冒号提示的范围,因而冒号使用错误。)

C.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面应用逗号却用冒号

例如:

“不要怕。”他安慰我说:“这是个误会,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冒号改为逗号)

汉语的基本表达格式是:

1. 某某说:“„„„。”

2. “„„„。”某某说。

3. “„„, ”某某说, “„„。”

五、引号的错误用法

A.独立引用,句末标点应放在后引号内

例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例句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里面。)

B.非独立引用时(引语作为自己的语言的一部分或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引文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之外。

例1:“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

例2: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 C.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里面一层忘用单引号

例如:她站起来问老师:“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例句中“有条不紊”和“紊”都要加单引号,即改为“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六、括号的错误用法

A.句内括号——注释句内某个词语,应该紧贴被注词语后面,括号内最后一个点号应省去(!?除外)。

例如: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大重要贡献。

(“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的句号多余。)

B.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标点符号不变。

例如: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

(这个例句错在把句外括号当作句内括号了,括号内的内容是对前面整个句子的补充说明,不是解说“即兴”的,属于句外括号,所以应把括号后面的句号移到前括号的前面。)

七、省略号的错误用法

A.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问号(句末点号),应保留它们。

例1. 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 尚有一些列问题需要探讨。

例2.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例3.“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三个句子省略号前分别加?。!才是正确的。改为:

1. “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些列问题需要探讨.”

2.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3.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B.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要省掉。 例如: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的国家除亚洲的中国、日本外,还有来自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

(“意大利”后面的顿号应该去掉。)

C.误把省略号和“等”连用

例如:但相反,在有些领域中,人却超过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 等

(删除“等”,避免重复。)


相关内容

  • 中小学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
  • 中小学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 (一)问号的运用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例: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 该句中虽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理论版) 胡锦珠 / 整理 (按:本博客为语文基础知识的提纲,请同学们针对提纲条目逐一学习,或者查阅有关的基础知识手册书籍.) [第一编]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考试大纲>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 字音 一.现代汉语的一般知识 ...

  • 英语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 英语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编辑提示] 标点符号看似不起眼,但它在文章写作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经有很多人因为乱用标点符号而闹了笑话,真可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一则关于熊猫的笑话便是如此:有一只熊猫走进一家咖啡厅,点了一份三明治,吃完后掏出一把枪来,对着天空鸣了两枪就要离开.服务生很纳闷,问熊 ...

  • 应用文省发文字号
  • 发文字号写法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1日施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9704-1999)就"发文字号"的用法.格式.标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发文 字号"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多少不规范的现象和 ...

  •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0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含答案)
  • 标点符号考查的意义在于规范使用,因此要求熟悉各类标号和点号的规范用法,根据语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虽然标点符号在高考中不是必考点,但其运用能力在写作中也能体现出来,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我们也不可轻视. 1.考查重点相对突出. 尽管有16种可考查的标点符号,但高考并非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其中问号.逗号 ...

  • 高考复习语文知识大全
  • 高考语文总复习金钥匙--方法篇 01 高考语文试题答题要点 一.选择题 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注意选对的.错的.错的少的.多的.相同的.不相同的,用铅笔划出. 1.拼音:复习形声字误读的,多音字,常见读错字.见<优化设计(上)>. 2.错别字:见整理出的或<优化设计(上)>,错 ...

  •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
  •   尽管国务院、国电公司的《公文处理办法》及国家标准《公文格式》对公文的种类、格式、行文规则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在我们一些电力企业尤其是基层部门,写作公文还经常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对上述规定、标准不熟悉,也没有好好学习,基本上是个门外汉;②对最新的规定、标准不了解,仍然沿用旧的、不 ...

  •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辨析
  •   尽管国务院、国电公司的《公文处理办法》及国家标准《公文格式》对公文的种类、格式、行文规则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在我们一些电力企业尤其是基层部门,写作公文还经常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对上述规定、标准不熟悉,也没有好好学习,基本上是个门外汉;②对最新的规定、标准不了解,仍然沿用旧的、不 ...

  • 常用校对符号及易错别字
  • 附文件 1.校对符号手册 2.常见编校错误 常见的编校错误包括文字差错.常识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 一.文字差错 一般包括错字.别字.繁体字.异体字.多字落字.字序颠倒等. (一)错字别字 当作―当做 成规陋习―陈规陃习 创记录―创纪录 份内―分内 真地-真的 动则-动辄 发飙-发标 畸型-畸形 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