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太战略解析

作者:何卫刚

当代亚太 2005年02期

  冷战结束后,美国确立了以两洋战略为核心,以控制欧亚大陆为目标,以追求单极霸 权为最终目标的全球战略。为此,美国顺应变化了的全球和地区安全形势,在确保控制 欧洲的同时,开始重点加强相对薄弱的亚太一翼(注:朱听昌、马荣升:《从两洋战略 看美国全球战略重点的调整》,载《国际观察》2003年第2期。)。作为当前世界上大国 利益交织最为密集、大国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亚太地区在美、中、俄、日四国互相竞 争、互相制约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以不均衡、不规范、不稳定为特点的新的地区格局 关系。美国为了维护它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把“泛亚主义”作为其亚洲政策中的重点 ,并以反恐为旗帜,竭力在亚太编织一张复杂的以它为中心的关系网络。简言之,美国 亚太战略的核心是:以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为重点,在强化与盟国军事合作关系的同时, 不断提高它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借此保持其在亚太地区总体战略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美国亚太战略的演变及原因分析

  冷战后至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由冷战时期的“两洋战略”( 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遏止苏联的扩张)转变为“亚欧大陆战略”,即以欧洲的北约 和美日军事同盟为支点,辅以由美国领导的其他盟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组成的“制 度霸权”,维持其在亚欧大陆的“一超独霸”的地位,最终构筑美国领导的全球范围的 霸权体系(注:辛本健:《亚太地区:美国21世纪全球战略的第一重点》,载《世界经 济与政治》2001年第8期。)。但是九一一事件之后,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 胁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伤害开始促使布什政府下定决心,实施建立以北约和美日军事 同盟为支点的单极世界的新构想。由于亚太地区各行为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 在着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冲突与协调的关系,因此,为了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总体战略 利益(安全和经济方面)不受地区主义和地区大国力量的挑战,美国开始进一步调整其亚 太战略,单边与多边并重成为调整后美国亚太政策的主要发展方向。

  冷战时期,亚太地区安全合作的基本模式是以美国为中心和以苏联为中心的双边军事 同盟,缺乏多边主义一直是亚太或东亚地区的主要特征(注:Barry Buzan and Gerald Segal,“Rethinking East Asian Security”,in Michael T.Klare and Yogesh Chandrani,(eds.),World Security:Challenges for a New Century,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8,p.106.)。冷战结束后,以经济全球化为推动力的各国间的复合 相互依赖关系把多边主义的合作模式引入到亚太地区的国家关系中,因此,无论是在政 治经济还是在安全合作领域,以东盟、“10 + 3”(东盟十国与中日韩三国)、亚太经合 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为代表的地区性组织开始大力推行以多边主义为主的外交政策。 虽然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把建立单极世界,彻底消灭恐怖主义,实施先发制人,裁定别国 主权,轻视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准则等(注:G.John Ikenberry,“America's Imperial Ambition”,Foreign Affairs,September/October,2002,pp.44—60.)作为其 外交政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布什政府的新帝国战略并没有彻 底放弃在亚太地区建立大国协调机制的行为范式。其中,在实施单边主义政策的同时, 不断加强同中俄在反恐和维护地区安全方面的战略协调关系是美国调整后亚太战略中的 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动向。

  美国同亚太地区的大国及新兴地区力量之间在安全和经济问题方面既有共同利益又有 冲突利益。例如,在反恐和维护地区安全问题上,虽然中俄两国在大原则上认同美国提 出的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最大威胁的主张,但是对于美国随意扩大反恐范围、制定多重 反恐标准以及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举措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因此,正是共同利益与冲突利益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状况,才使得美国自己也很难明确地 界定它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关系和利益边界。虽然表面上看美国亚太战略在安全方面的目 标是建立以美国为首的“新亚太安全共同体”,以与部分亚太国家的双边与多边军事同 盟为基石,进而建立一个受美国控制的亚太地区安全网络;经济方面的目标是以亚太巨 大的市场为依托,推动并保障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政治方面的目标是,在亚 太地区建立以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及人权为标准的泛地区价值观念体系,依靠美国强大 的军事力量,全面实现“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注:The Observer,“Why We Still Need Empires”,April 7,2002.http://www.observer.co.uk/worldview/story/)。但 是,美国的这种一厢情愿的战略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地区各国在 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利益方面的背离。因为任何战略都包括目标与手段两部分,所以美国 实现其亚太安全战略的主要手段包括单边军事优势,双边安全同盟,对华、对俄接触与 防范以及多边安全机制等内容。近年来,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内容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地 被深化和加强。在单边军事优势方面,军事领域的革命、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的建立等正 使美国的优势不断扩大;在双边安全同盟方面,美日、美韩、美澳安全纽带的调整适应 了美国新的战略需要;在对华政策方面,威慑、遏制的分量在加重;而在多边安全机制 方面,美国似乎对由地区成员平等参与的、以对话与建立信任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东盟地 区论坛失去兴趣,于是决心另起炉灶,搞一个由美国主导的、由盟国和所谓“友好国家 ”参加的地区安全机制(注:吴心伯:《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调整:胜算几何?》,载《世 界知识》2001年第16期。)。由于美国的亚太战略在内容上忽视了对地区内部各力量发 展的协调与平衡,因此,它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美国亚太战略的执行难度要远远大于 它的调整难度。

  另外,促成美国亚太战略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在地区力量中的崛起。换言 之,中国是促使美国亚太战略发生调整的主要动因之一。尽管中国一再强调“和平崛起 ”的合理与合法性,但是在美国看来,如何应对中国在国际和地区政治格局中的“和平 崛起”,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注:Michael Swaine and Ashley J.Tellis,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Past,Present and Future,published by RAND,2000.)。因为“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 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注:Michael Swaine and Ashley J.Tellis,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Past,Present and Future,published by RAND,(2000).David Shambaugh,“China's Military Views the World:Ambivalent Security”,International Security,Winter 1999/2000.),所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 会曾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增长,“(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 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注:Global Trends 2015: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 Government Experts(NIC2000—02,December 2000).)。美国的部分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正在快速崛起成为美 国利益的最大威胁,美国与中国的严重冲突可能来得比许多人所愿意相信的更快”(注 :Robert Kagan and William Kristol (eds.),Present Dangers: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Encounter Books,2000,p.Ⅷ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布什一上台就把中国定位成美国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虽 然迫于九一一事件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压力,布什政府随后修正了这一提法,但中国在国 际和地区事务中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已使由共和党把持的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看法发生 了转折性的变化。中国也由此成为促进美国亚太战略进行调整的一个主因。

  为了确保美国能够尽可能长期地主导亚太地区形势的发展,21世纪美国亚太战略的具 体内容是:在军事上保持对太平洋和欧亚大陆的绝对控制能力,利用北约和美日同盟, 防范和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的崛起。达成这一战略的基本途径是:凭借美国强大的政治、 经济及军事实力,通过全面控制太平洋和欧亚大陆及其边缘地带,进而谋取全球霸权, 最终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

  影响美国亚太战略实施的因素

  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亚太战略是美国霸权思想的集中体现。美国国 防部在2001年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指出,亚洲不仅“存在着出现一个有丰富 资源的军事对手的可能性”,而且“从中东到东北亚有一个广阔的弧形不稳定地区”( 注:U.S.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Sept.30,2001 .)。虽然美国的所指有针对中国的一面,但是从亚太地区复杂的地区形势和错综复杂的 民族关系出发,可以发现美国亚太战略所针对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并非单纯的遏制中国 。一方面,美国目前在亚太的一系列战略调整意在借助强大的军事实力谋求“主导式霸 权”(注:翟晓敏:《冷战后美国主导式霸权评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4 期。),其基本宗旨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另一方面,为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战 略利益,美国的亚太战略本身也包含有强烈的防范俄日和东盟的意向。其中,“慑止任 何国家威胁地区安全,防止出现损害美国在亚洲重要战略利益的国家集团”的出现,是 美国亚太战略中的一项核心内容(注:RAND,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Toward a New U.S.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2001.)。由于美国亚太战略针对目标具有多元 性,因此在实行中将会遇到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地区各国的质疑和阻挠。

  第一,日本因素。日本虽然在维护自身安全方面离不开美国,但是改变经济大国、政 治小国的国际形象一直是日本政府的最高政治诉求。冷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民族主义情 绪和追求大国地位情结的不断加强,要求恢复因长期依靠美国保障本国安全和维持国际 秩序而日见淡薄的国际责任感和自主性开始在日本外交政策中不断地凸现。其表现有三 :(一)日本开始主动要求承担一般性的安全保障。日本在1998年发表的“21世纪日本构 想”恳谈会的报告中建议,日本要研制自己的侦察卫星,提高自主防务的能力,不再完 全依赖美国的情报,进而获得在防卫上更大的自由。(二)在日美安全合作中保持一定的 自主性。“21世纪日本构想”恳谈会的报告还指出,日本在安全事务方面要根据自己的 判断行事,即使是对作为超级大国的盟国(美国),也要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在新日美 防卫合作指针中应明确规定要基于双方的自主判断进行合作。1999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 会的报告认为日本已从几个方面表现出希望从美国那里获得更大程度的自治(注:Los Angeles Times,Aug.25,1999.)。(三)在构筑国际安全环境中发挥独特作用。为进一步 提高日本在经济领域以外的国际影响力,进入新世纪,日本开始积极参与和推动地区和 世界范围内的多边安全合作的活动,并将其作为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一种主要方式( 注:孙承:《美、日、俄、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其中,200 4年日本向战后的伊拉克大规模派兵是它试图提升其大国地位的一个突出表现。由于日 本的政治追求同美国建立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的战略目标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这 就必然造成美日之间战略上的矛盾和冲突。美国扶植日本,让日本在军事上发挥更大的 作用,但前提是不能使日本的邻国因此感到恐慌,不能因此在该地区各种力量间触发不 利于美国的重新分化和组合。鉴于太平洋战争的教训,美国对日本未来的发展始终心存 警惕,正因为如此,美国在扶植日本的同时,又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保持沉默(注:张春 燕:《美日安全关系的变化及走势》,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9期。)。所以,面 对美国对日方针的实质,当前日本国内持主流意见的学者大多主张日美同盟应向能适应 日本面向亚洲、开展亚洲外交和多边合作要求的方向转变,并逐步将此转化为联合国集 体安保的一个组成部分(注:[日本]《世界周报》2000年3月7日。转引自孙承:《美、 日、俄、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虽然目前巩固日美同盟符合 日本的国家利益,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满足日本对国家利益的需求。日本认为,要在地区 和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使东亚和世界新秩序带有更多日本的印记,就必须使自己的外 交政策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因此,主张日本要在坚持日美同盟的基础上,把构筑同亚洲 的新关系,推动东亚多边合作体制的发展,促进东亚发生建设性变化,作为日本新世纪 努力方向的呼声正在日本各界不断高涨(注:孙承:《美、日、俄、东盟的亚太安全战 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载《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第5期。)。

  由于冷战后日本一直在各个方面找寻借口扩展其影响范围,并且已经把常规军事力量 发展到仅次于美国的水平,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完成了由防御性“自卫”到进攻性国防的 转变。所以,美国的一些战略咨询公司也开始对日本的政治举动和不断暴露的野心表示 担忧,认为“如果日本重新成为军事强国,将给亚太地区带来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对抗” ,“随着日本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并组建起一支更咄咄逼人的海上力量,美国 可能也会同日本在彼此对立的安全利益上发生冲突。”(注:http://dailynews.sina.com.cn/w/2002—08—26/1635690825.html)美日在战略利益上产生的矛盾加上它们在经 济领域中频繁发生的摩擦,将会成为影响美国亚太战略实效性的一个负面因素。

  第二,俄罗斯因素。虽然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欧洲,但是70%的国土却在 亚洲。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拥有为数不多的出海口,因此,在已经失 去了波罗的海和黑海方向的主要出海口之后,亚太地区的重要性在俄外交政策中的地位 显得日益突出。俄罗斯始终坚持认为任何形式的亚太安全合作战略均“应当在不破坏已 有的地区结构的情况下,以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为基础,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注:[ 俄罗斯]《红星报》1998年12月7日。)。普京上台后把在俄罗斯周边营造稳定的安全形 势,以便能为其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和资源解决国家和社会经济问题创造条件(注:《 普京总统谈俄罗斯外交任务》,载[俄罗斯]《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作为俄罗斯 外交的主要任务,主张俄罗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务实的外交立场,把俄罗斯一直面向 欧洲的做法同其在亚洲的意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俄罗斯]《独立报》2001年6月15 日。)。因此,面对冷战后美国在东西两面借助北约和美日同盟打压俄罗斯外部安全活 动空间、试图遏止俄罗斯重新崛起的举措,俄罗斯曾经一度打算放弃与美国建立平等伙 伴关系的设想(注:新华社莫斯科2000年4月15日电。),转而希望通过重视发展同中国 的关系,借助中国稳定和加强自己的亚洲“软肋”(注:[俄罗斯]《独立报》2000年6月 1日。)。进入新世纪,虽然俄罗斯的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但是其对外政策仍 然十分关注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发展变化。尽管作为一个核大国,俄罗斯一直把核遏制 作为保障其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但是它对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加强军事能力和危害俄 罗斯国家安全利益的关注程度并没有降低。

  第三,亚太大国关系因素。目前在亚太地区存在四个大国(美、俄、日、中)、六对双 边关系(美日、美俄、俄日、中美、中俄、中日)、四组三角关系(中美俄、中美日、中 日俄、美日俄)。在这一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格局中,每一组双边关系或三角关系与其 他组合关系之间都存在互相制约、互为依存的互动关系;任何一组关系的变化都会引起 其他大国的关注,并对其他组合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对其他国家的政策性调整(注 :林晓光:《世纪之交的日俄关系》,载《日本学刊》2001年第5期。)。例如,在俄罗 斯的亚太政策中,防止日本趁其衰落时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提出领土要求是俄罗斯对日关 系中严加防范的一项主要内容。在美中关系问题上,由于反恐合作并“没有改变中美最 基础性的结构和意识形态分歧的根源,它只是暂时地搁置了其中的一些根源”(注:See Jessica T.Mathews,“September 11,One Year Later:A World of Change”,Policy Brief,Special Edition 18,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02.)。

  第四,东盟因素。这是由于一方面东盟各国对美国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心态各异 ,反应不一。虽然不少国家认为美国是保持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希望美国的军事力量 留在亚太,愿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但另一方面,它们又不愿看到中美、美俄、中日、 俄日等国因安全观念和利益的不同在本地区产生对抗,认为这样不但会造成地区形势的 不稳定,而且还会影响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地区大国之间利益矛盾的 加剧,这种形势的发展还可能会迫使亚太国家在两者之间做出两难抉择。正是这种矛盾 的心态导致了亚太各国对需要积极配合才能够实现的美国亚太战略持一种客观上积极支 持、主观上消极应对的态度。例如,东南亚国家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上就同美国 的想法大相径庭。在亚太地区除日本有联美制华的企图外,绝大多数亚洲国家都坚持主 张对华接触政策,支持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反对遏制中国。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近几年 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的不断加快,亚洲联合的意识开始进一步上升,它对推动亚 太地区多极化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而这一切对美国试图依靠霸权建立“ 新亚太安全共同体”的战略主导思想形成了有力挑战。

  虽然上述因素加大了美国亚太战略实施的成本及难度,但是美国亚太战略实施也有一 些十分有利的因素。

  例如,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抓住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带来的全球战略机遇,利用世界 各国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的共同心态,加紧改造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同亚洲国家在安 全合作机制和构筑多边外交合作机制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的政策措施。在建立起美、日 、韩三边军事同盟和美、日、韩、澳战略协调机制的同时,美国还把越来越多的亚太国 家拉入到由它领导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中。无论是在中亚还是在东亚,美国都利用其驻 军机缘,除了积极发展同地区所在国在安全事务方面的合作以外,还不断加大它在政治 和经济方面对所在地区的投入力度:不断加深高层间的相互来往,积极抢占中亚石油和 天然气的开发市场并持续扩大投资规模。这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虽然反对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在亚太地区推行单边主义的强权政策,但是由于 中美之间在事关亚太地区事务的许多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例如维护地区安全、防止核扩 散、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以及发展地区经济等,因此,中美关系开展合作的成分要 远远大于彼此之间的分歧。而这种合作关系对于美国推动其亚太战略的发展在客观上起 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冷战后俄罗斯一直认为自己在亚太地区并没有遇到实质性的 威胁。尽管美日安保条约有针对俄罗斯的一面,但是俄罗斯为了给国内经济的发展创造 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不断改善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的同时,对美国在亚太驻军和美 日同盟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早在1999年就指出,俄美在亚太地 区的根本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注:[俄罗斯]《独立报》1999年2月23日。)。尤其是在 对待美国驻军中亚的问题上,虽然伊万诺夫曾提醒美国人:希望他们履行自己的承诺, 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结束后撤出中亚地区(注:俄通社—塔斯社2001年12月22日 电。),但是,对于美军越来越明显的长期驻扎意图,俄罗斯出于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并没有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态度。

  东盟虽然不希望看到美国独霸亚太,如反对美国在其亚太战略中表现出的强权政治意 向,反对美国对东盟实行的贸易政策,以及美国对东盟成员国在民主、人权等内部事务 方面的干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东盟自身面临内外两方面的安全问题:内部存在的民 族、领土等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相互疑虑没有消除;在外部又感受到中、日、澳、印等 大国的安全压力,其中部分东盟国家还与周边大国存在领土方面的纠纷。因此,从这方 面考虑,东盟又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助于东盟内部的稳定和外部大国力 量的平衡(注:孙承:《美、日、俄、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 总体上讲,尽管东盟对美国的亚太战略存有一定程度的疑虑或者担心,但是更多地还是 希望通过美国的亚太战略,使亚太地区各大国的战略力量能够相互牵制并以此维护地区 形势的稳定。因此东盟在依靠美国的同时,也同中、日、俄、印等大国进行安全对话, 并保持密切的接触。

作者介绍:何卫刚,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作者:何卫刚

当代亚太 2005年02期

  冷战结束后,美国确立了以两洋战略为核心,以控制欧亚大陆为目标,以追求单极霸 权为最终目标的全球战略。为此,美国顺应变化了的全球和地区安全形势,在确保控制 欧洲的同时,开始重点加强相对薄弱的亚太一翼(注:朱听昌、马荣升:《从两洋战略 看美国全球战略重点的调整》,载《国际观察》2003年第2期。)。作为当前世界上大国 利益交织最为密集、大国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亚太地区在美、中、俄、日四国互相竞 争、互相制约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以不均衡、不规范、不稳定为特点的新的地区格局 关系。美国为了维护它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把“泛亚主义”作为其亚洲政策中的重点 ,并以反恐为旗帜,竭力在亚太编织一张复杂的以它为中心的关系网络。简言之,美国 亚太战略的核心是:以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为重点,在强化与盟国军事合作关系的同时, 不断提高它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借此保持其在亚太地区总体战略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美国亚太战略的演变及原因分析

  冷战后至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由冷战时期的“两洋战略”( 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遏止苏联的扩张)转变为“亚欧大陆战略”,即以欧洲的北约 和美日军事同盟为支点,辅以由美国领导的其他盟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组成的“制 度霸权”,维持其在亚欧大陆的“一超独霸”的地位,最终构筑美国领导的全球范围的 霸权体系(注:辛本健:《亚太地区:美国21世纪全球战略的第一重点》,载《世界经 济与政治》2001年第8期。)。但是九一一事件之后,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 胁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伤害开始促使布什政府下定决心,实施建立以北约和美日军事 同盟为支点的单极世界的新构想。由于亚太地区各行为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 在着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冲突与协调的关系,因此,为了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总体战略 利益(安全和经济方面)不受地区主义和地区大国力量的挑战,美国开始进一步调整其亚 太战略,单边与多边并重成为调整后美国亚太政策的主要发展方向。

  冷战时期,亚太地区安全合作的基本模式是以美国为中心和以苏联为中心的双边军事 同盟,缺乏多边主义一直是亚太或东亚地区的主要特征(注:Barry Buzan and Gerald Segal,“Rethinking East Asian Security”,in Michael T.Klare and Yogesh Chandrani,(eds.),World Security:Challenges for a New Century,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8,p.106.)。冷战结束后,以经济全球化为推动力的各国间的复合 相互依赖关系把多边主义的合作模式引入到亚太地区的国家关系中,因此,无论是在政 治经济还是在安全合作领域,以东盟、“10 + 3”(东盟十国与中日韩三国)、亚太经合 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为代表的地区性组织开始大力推行以多边主义为主的外交政策。 虽然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把建立单极世界,彻底消灭恐怖主义,实施先发制人,裁定别国 主权,轻视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准则等(注:G.John Ikenberry,“America's Imperial Ambition”,Foreign Affairs,September/October,2002,pp.44—60.)作为其 外交政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布什政府的新帝国战略并没有彻 底放弃在亚太地区建立大国协调机制的行为范式。其中,在实施单边主义政策的同时, 不断加强同中俄在反恐和维护地区安全方面的战略协调关系是美国调整后亚太战略中的 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动向。

  美国同亚太地区的大国及新兴地区力量之间在安全和经济问题方面既有共同利益又有 冲突利益。例如,在反恐和维护地区安全问题上,虽然中俄两国在大原则上认同美国提 出的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最大威胁的主张,但是对于美国随意扩大反恐范围、制定多重 反恐标准以及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举措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因此,正是共同利益与冲突利益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状况,才使得美国自己也很难明确地 界定它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关系和利益边界。虽然表面上看美国亚太战略在安全方面的目 标是建立以美国为首的“新亚太安全共同体”,以与部分亚太国家的双边与多边军事同 盟为基石,进而建立一个受美国控制的亚太地区安全网络;经济方面的目标是以亚太巨 大的市场为依托,推动并保障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政治方面的目标是,在亚 太地区建立以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及人权为标准的泛地区价值观念体系,依靠美国强大 的军事力量,全面实现“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注:The Observer,“Why We Still Need Empires”,April 7,2002.http://www.observer.co.uk/worldview/story/)。但 是,美国的这种一厢情愿的战略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地区各国在 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利益方面的背离。因为任何战略都包括目标与手段两部分,所以美国 实现其亚太安全战略的主要手段包括单边军事优势,双边安全同盟,对华、对俄接触与 防范以及多边安全机制等内容。近年来,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内容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地 被深化和加强。在单边军事优势方面,军事领域的革命、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的建立等正 使美国的优势不断扩大;在双边安全同盟方面,美日、美韩、美澳安全纽带的调整适应 了美国新的战略需要;在对华政策方面,威慑、遏制的分量在加重;而在多边安全机制 方面,美国似乎对由地区成员平等参与的、以对话与建立信任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东盟地 区论坛失去兴趣,于是决心另起炉灶,搞一个由美国主导的、由盟国和所谓“友好国家 ”参加的地区安全机制(注:吴心伯:《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调整:胜算几何?》,载《世 界知识》2001年第16期。)。由于美国的亚太战略在内容上忽视了对地区内部各力量发 展的协调与平衡,因此,它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美国亚太战略的执行难度要远远大于 它的调整难度。

  另外,促成美国亚太战略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在地区力量中的崛起。换言 之,中国是促使美国亚太战略发生调整的主要动因之一。尽管中国一再强调“和平崛起 ”的合理与合法性,但是在美国看来,如何应对中国在国际和地区政治格局中的“和平 崛起”,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注:Michael Swaine and Ashley J.Tellis,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Past,Present and Future,published by RAND,2000.)。因为“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 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注:Michael Swaine and Ashley J.Tellis,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Past,Present and Future,published by RAND,(2000).David Shambaugh,“China's Military Views the World:Ambivalent Security”,International Security,Winter 1999/2000.),所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 会曾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增长,“(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 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注:Global Trends 2015: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 Government Experts(NIC2000—02,December 2000).)。美国的部分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正在快速崛起成为美 国利益的最大威胁,美国与中国的严重冲突可能来得比许多人所愿意相信的更快”(注 :Robert Kagan and William Kristol (eds.),Present Dangers: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Encounter Books,2000,p.Ⅷ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布什一上台就把中国定位成美国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虽 然迫于九一一事件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压力,布什政府随后修正了这一提法,但中国在国 际和地区事务中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已使由共和党把持的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看法发生 了转折性的变化。中国也由此成为促进美国亚太战略进行调整的一个主因。

  为了确保美国能够尽可能长期地主导亚太地区形势的发展,21世纪美国亚太战略的具 体内容是:在军事上保持对太平洋和欧亚大陆的绝对控制能力,利用北约和美日同盟, 防范和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的崛起。达成这一战略的基本途径是:凭借美国强大的政治、 经济及军事实力,通过全面控制太平洋和欧亚大陆及其边缘地带,进而谋取全球霸权, 最终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

  影响美国亚太战略实施的因素

  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亚太战略是美国霸权思想的集中体现。美国国 防部在2001年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指出,亚洲不仅“存在着出现一个有丰富 资源的军事对手的可能性”,而且“从中东到东北亚有一个广阔的弧形不稳定地区”( 注:U.S.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Sept.30,2001 .)。虽然美国的所指有针对中国的一面,但是从亚太地区复杂的地区形势和错综复杂的 民族关系出发,可以发现美国亚太战略所针对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并非单纯的遏制中国 。一方面,美国目前在亚太的一系列战略调整意在借助强大的军事实力谋求“主导式霸 权”(注:翟晓敏:《冷战后美国主导式霸权评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4 期。),其基本宗旨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另一方面,为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战 略利益,美国的亚太战略本身也包含有强烈的防范俄日和东盟的意向。其中,“慑止任 何国家威胁地区安全,防止出现损害美国在亚洲重要战略利益的国家集团”的出现,是 美国亚太战略中的一项核心内容(注:RAND,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Toward a New U.S.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2001.)。由于美国亚太战略针对目标具有多元 性,因此在实行中将会遇到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地区各国的质疑和阻挠。

  第一,日本因素。日本虽然在维护自身安全方面离不开美国,但是改变经济大国、政 治小国的国际形象一直是日本政府的最高政治诉求。冷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民族主义情 绪和追求大国地位情结的不断加强,要求恢复因长期依靠美国保障本国安全和维持国际 秩序而日见淡薄的国际责任感和自主性开始在日本外交政策中不断地凸现。其表现有三 :(一)日本开始主动要求承担一般性的安全保障。日本在1998年发表的“21世纪日本构 想”恳谈会的报告中建议,日本要研制自己的侦察卫星,提高自主防务的能力,不再完 全依赖美国的情报,进而获得在防卫上更大的自由。(二)在日美安全合作中保持一定的 自主性。“21世纪日本构想”恳谈会的报告还指出,日本在安全事务方面要根据自己的 判断行事,即使是对作为超级大国的盟国(美国),也要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在新日美 防卫合作指针中应明确规定要基于双方的自主判断进行合作。1999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 会的报告认为日本已从几个方面表现出希望从美国那里获得更大程度的自治(注:Los Angeles Times,Aug.25,1999.)。(三)在构筑国际安全环境中发挥独特作用。为进一步 提高日本在经济领域以外的国际影响力,进入新世纪,日本开始积极参与和推动地区和 世界范围内的多边安全合作的活动,并将其作为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一种主要方式( 注:孙承:《美、日、俄、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其中,200 4年日本向战后的伊拉克大规模派兵是它试图提升其大国地位的一个突出表现。由于日 本的政治追求同美国建立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的战略目标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这 就必然造成美日之间战略上的矛盾和冲突。美国扶植日本,让日本在军事上发挥更大的 作用,但前提是不能使日本的邻国因此感到恐慌,不能因此在该地区各种力量间触发不 利于美国的重新分化和组合。鉴于太平洋战争的教训,美国对日本未来的发展始终心存 警惕,正因为如此,美国在扶植日本的同时,又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保持沉默(注:张春 燕:《美日安全关系的变化及走势》,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9期。)。所以,面 对美国对日方针的实质,当前日本国内持主流意见的学者大多主张日美同盟应向能适应 日本面向亚洲、开展亚洲外交和多边合作要求的方向转变,并逐步将此转化为联合国集 体安保的一个组成部分(注:[日本]《世界周报》2000年3月7日。转引自孙承:《美、 日、俄、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虽然目前巩固日美同盟符合 日本的国家利益,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满足日本对国家利益的需求。日本认为,要在地区 和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使东亚和世界新秩序带有更多日本的印记,就必须使自己的外 交政策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因此,主张日本要在坚持日美同盟的基础上,把构筑同亚洲 的新关系,推动东亚多边合作体制的发展,促进东亚发生建设性变化,作为日本新世纪 努力方向的呼声正在日本各界不断高涨(注:孙承:《美、日、俄、东盟的亚太安全战 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载《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第5期。)。

  由于冷战后日本一直在各个方面找寻借口扩展其影响范围,并且已经把常规军事力量 发展到仅次于美国的水平,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完成了由防御性“自卫”到进攻性国防的 转变。所以,美国的一些战略咨询公司也开始对日本的政治举动和不断暴露的野心表示 担忧,认为“如果日本重新成为军事强国,将给亚太地区带来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对抗” ,“随着日本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并组建起一支更咄咄逼人的海上力量,美国 可能也会同日本在彼此对立的安全利益上发生冲突。”(注:http://dailynews.sina.com.cn/w/2002—08—26/1635690825.html)美日在战略利益上产生的矛盾加上它们在经 济领域中频繁发生的摩擦,将会成为影响美国亚太战略实效性的一个负面因素。

  第二,俄罗斯因素。虽然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欧洲,但是70%的国土却在 亚洲。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拥有为数不多的出海口,因此,在已经失 去了波罗的海和黑海方向的主要出海口之后,亚太地区的重要性在俄外交政策中的地位 显得日益突出。俄罗斯始终坚持认为任何形式的亚太安全合作战略均“应当在不破坏已 有的地区结构的情况下,以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为基础,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注:[ 俄罗斯]《红星报》1998年12月7日。)。普京上台后把在俄罗斯周边营造稳定的安全形 势,以便能为其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和资源解决国家和社会经济问题创造条件(注:《 普京总统谈俄罗斯外交任务》,载[俄罗斯]《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作为俄罗斯 外交的主要任务,主张俄罗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务实的外交立场,把俄罗斯一直面向 欧洲的做法同其在亚洲的意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俄罗斯]《独立报》2001年6月15 日。)。因此,面对冷战后美国在东西两面借助北约和美日同盟打压俄罗斯外部安全活 动空间、试图遏止俄罗斯重新崛起的举措,俄罗斯曾经一度打算放弃与美国建立平等伙 伴关系的设想(注:新华社莫斯科2000年4月15日电。),转而希望通过重视发展同中国 的关系,借助中国稳定和加强自己的亚洲“软肋”(注:[俄罗斯]《独立报》2000年6月 1日。)。进入新世纪,虽然俄罗斯的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但是其对外政策仍 然十分关注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发展变化。尽管作为一个核大国,俄罗斯一直把核遏制 作为保障其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但是它对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加强军事能力和危害俄 罗斯国家安全利益的关注程度并没有降低。

  第三,亚太大国关系因素。目前在亚太地区存在四个大国(美、俄、日、中)、六对双 边关系(美日、美俄、俄日、中美、中俄、中日)、四组三角关系(中美俄、中美日、中 日俄、美日俄)。在这一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格局中,每一组双边关系或三角关系与其 他组合关系之间都存在互相制约、互为依存的互动关系;任何一组关系的变化都会引起 其他大国的关注,并对其他组合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对其他国家的政策性调整(注 :林晓光:《世纪之交的日俄关系》,载《日本学刊》2001年第5期。)。例如,在俄罗 斯的亚太政策中,防止日本趁其衰落时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提出领土要求是俄罗斯对日关 系中严加防范的一项主要内容。在美中关系问题上,由于反恐合作并“没有改变中美最 基础性的结构和意识形态分歧的根源,它只是暂时地搁置了其中的一些根源”(注:See Jessica T.Mathews,“September 11,One Year Later:A World of Change”,Policy Brief,Special Edition 18,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02.)。

  第四,东盟因素。这是由于一方面东盟各国对美国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心态各异 ,反应不一。虽然不少国家认为美国是保持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希望美国的军事力量 留在亚太,愿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但另一方面,它们又不愿看到中美、美俄、中日、 俄日等国因安全观念和利益的不同在本地区产生对抗,认为这样不但会造成地区形势的 不稳定,而且还会影响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地区大国之间利益矛盾的 加剧,这种形势的发展还可能会迫使亚太国家在两者之间做出两难抉择。正是这种矛盾 的心态导致了亚太各国对需要积极配合才能够实现的美国亚太战略持一种客观上积极支 持、主观上消极应对的态度。例如,东南亚国家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上就同美国 的想法大相径庭。在亚太地区除日本有联美制华的企图外,绝大多数亚洲国家都坚持主 张对华接触政策,支持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反对遏制中国。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近几年 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的不断加快,亚洲联合的意识开始进一步上升,它对推动亚 太地区多极化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而这一切对美国试图依靠霸权建立“ 新亚太安全共同体”的战略主导思想形成了有力挑战。

  虽然上述因素加大了美国亚太战略实施的成本及难度,但是美国亚太战略实施也有一 些十分有利的因素。

  例如,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抓住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带来的全球战略机遇,利用世界 各国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的共同心态,加紧改造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同亚洲国家在安 全合作机制和构筑多边外交合作机制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的政策措施。在建立起美、日 、韩三边军事同盟和美、日、韩、澳战略协调机制的同时,美国还把越来越多的亚太国 家拉入到由它领导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中。无论是在中亚还是在东亚,美国都利用其驻 军机缘,除了积极发展同地区所在国在安全事务方面的合作以外,还不断加大它在政治 和经济方面对所在地区的投入力度:不断加深高层间的相互来往,积极抢占中亚石油和 天然气的开发市场并持续扩大投资规模。这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虽然反对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在亚太地区推行单边主义的强权政策,但是由于 中美之间在事关亚太地区事务的许多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例如维护地区安全、防止核扩 散、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以及发展地区经济等,因此,中美关系开展合作的成分要 远远大于彼此之间的分歧。而这种合作关系对于美国推动其亚太战略的发展在客观上起 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冷战后俄罗斯一直认为自己在亚太地区并没有遇到实质性的 威胁。尽管美日安保条约有针对俄罗斯的一面,但是俄罗斯为了给国内经济的发展创造 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不断改善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的同时,对美国在亚太驻军和美 日同盟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早在1999年就指出,俄美在亚太地 区的根本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注:[俄罗斯]《独立报》1999年2月23日。)。尤其是在 对待美国驻军中亚的问题上,虽然伊万诺夫曾提醒美国人:希望他们履行自己的承诺, 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结束后撤出中亚地区(注:俄通社—塔斯社2001年12月22日 电。),但是,对于美军越来越明显的长期驻扎意图,俄罗斯出于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并没有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态度。

  东盟虽然不希望看到美国独霸亚太,如反对美国在其亚太战略中表现出的强权政治意 向,反对美国对东盟实行的贸易政策,以及美国对东盟成员国在民主、人权等内部事务 方面的干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东盟自身面临内外两方面的安全问题:内部存在的民 族、领土等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相互疑虑没有消除;在外部又感受到中、日、澳、印等 大国的安全压力,其中部分东盟国家还与周边大国存在领土方面的纠纷。因此,从这方 面考虑,东盟又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助于东盟内部的稳定和外部大国力 量的平衡(注:孙承:《美、日、俄、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 总体上讲,尽管东盟对美国的亚太战略存有一定程度的疑虑或者担心,但是更多地还是 希望通过美国的亚太战略,使亚太地区各大国的战略力量能够相互牵制并以此维护地区 形势的稳定。因此东盟在依靠美国的同时,也同中、日、俄、印等大国进行安全对话, 并保持密切的接触。

作者介绍:何卫刚,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内容

  • 2014山东高考历史解析
  • 文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考点]孔子创办私.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 [解析]孔子创办私,打破了在官府的局面.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 ...

  • 对"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报告的解读
  • 研究缘起 201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是观察美国涉华舆情特征与复杂性的良好时机.在这次选举中,"中国崛起"成为总统辩论的主题之一,奥巴马和罗姆尼就美国对华政策频繁交锋.值得关注的是,中共十八大召开在即,新一届中国领导人也将产生,两国在未来数年的路径抉择与双边关系走向备受关注. 在 ...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衡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衡 2013年10月29日 来源:<国际关系研究>(沪)2013年2期 作者:俞正樑 近年来,美国关于其战略调整和走向有过各种定义,如"战略重心东移"."重返亚洲"之说,凸显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上升.但是,上述表 ...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签署<布雷顿森林 ...

  • 专题八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 专题八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名师指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迅速发展.经济建设.民族.外交.国防建设等 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本部分知识点,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多有体现,试题形式 多样,选择.材料分 ...

  • 形势与政策
  • 1.(1)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实质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 ...

  • 中国崛起对亚太战略格局影响[论文]
  • 浅析中国崛起对亚太战略格局的影响 摘 要:冷战后亚太战略格局正处于新的调整和变动中,当前的亚太战略格局多极特征强化.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亚太战略格局更加风云变幻.本文将对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各个主要势力与中国的关系进行详尽的描述,深入分析中国崛起对亚太战略格局的影响,并对中国在未来的亚太战略版图上如何自 ...

  • 美国重返亚太的原因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论美国重返亚洲的原因及其影响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越发重要.这对亚洲和整个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地影响.对此,美国为了巩固本国的地位做出了重返亚太的决定,美国重返亚洲是其政策回归的产物,其实质是试图继续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权". 当今世界有个热门话题叫&quo ...

  • 西媒提醒中国小心美不怀好意试图说服韩部署萨德
  • 资料图:萨德导弹防御系统 西班牙欧亚评论网4月19日文章称, 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狄伯杰教授(Prof. B.R.Deepak)的文章称,在4月8日至11日访问日本.韩国和美驻檀香山太平洋司令部之前,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于2015年4月6日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麦凯恩研究所表发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