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陶瓷造型的认识误区 张学文谈陶瓷造型艺术

张学文,男。原籍江西清江县,1943年5月出生于江西赣州。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在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1979年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1996年任教授。受聘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台湾《陶艺》杂志、新加坡景德镇现代名人陶瓷收藏家协会等艺术顾问。

张学文擅长陶瓷造型和综合装饰设计,尤以青花、新彩见长。他的陶瓷艺术作品形式新颖、手法独到、思路宽阔,融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和现代设计理念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学文教授认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长期存在“重装饰,轻造型”的倾向,我们必须走出这样的误区,摆正陶瓷造型应有的主导地位,充分认识到在陶瓷设计中,造型是起支配性作用的第一要素,更好地推动陶瓷艺术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记者  程丽芳

记 者:张教授您好!我们这期的大师讲坛想请您聊聊关于陶瓷造型这个话题。

张学文:谢谢!你们杂志把陶瓷造型设计作为一个关注的话题拿来探讨并采访我,这本身就非常有意义。特别是景德镇现在存在“重装饰,轻造型”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很严重,这对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危害不小,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记 者:您一直对陶瓷造型有着深入地研究,能不能请您谈谈对陶瓷造型的重要性以及造型与装饰关系的看法。

张学文:好的。从1979年直到退休,我任教于陶瓷职工大学,一直从事陶瓷造型设计和设计基础教学以及理论的研究。今天所谈的仅仅是个人看法。

陶瓷造型是陶瓷艺术语言之一,且是最重要的艺术语言。一件陶瓷作品首先吸引人们的就是它的造型本身,而不是装饰画面。

拿宜兴的紫砂壶来说,它主要是以造型的魅力来感染人。以较单一的紫砂泥材,依靠千变万化的造型而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涌现出了风格各异的艺术家。

在历史上,许多经典造型经久不衰,它们集中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和科技水平、文化和审美情趣、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陶瓷史学家、考古鉴赏家首先注重、研究和介绍的就是当时的“形制”(即“造型”)。

大凡一件或一套完美的陶瓷设计,不外乎陶瓷造型与装饰两大要素的整体统一和有机结合,其中造型则是起支配性作用的第一要素,它是装饰依附的基础,是画面的载体。犹如一件漂亮的服装必须穿着在人体身上才有意义。人的“身才“比例决定了服饰的结构和尺寸。而线条优美、比例匀称、肤色健康的“人体美”,本身就是无装饰的装饰,就是自然的美、纯净的美、无声的美。

记 者:景德镇存在的“重装饰,轻造型”的普遍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张学文:我请问你,景德镇的国家级大师有多少?省大师有多少?其中有没有专门从事陶瓷造设计,尤其是日用瓷造型设计或在这方面有突出成就和贡献的专家?因为人们普遍不认可造型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创造,也就没有什么艺术大师在这上面下功夫。造型设计家得不到人们的尊重,没有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原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专门从事造型设计和研究的李雨苍老先生,如今八十有余高寿。搞一辈子陶瓷造型设计,出了几本专著,仅仅是个默默无闻的“高工”而已!据说评个“高工”都很难。

大家介绍作品基本上是谈画面如何?画意如何?而很少谈造型的韵味如何?个性如何?也因为不少人向来就是“拿来主义”,有什么坯胎就画什么坯胎。或者一贯就是“依样画葫”,不管什么造型,同一画面照样搬。更有甚者将平面国画直接搬到立体的陶瓷上,很少去考究造型对画面的制约。

还有不少对陶瓷造型设计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重装饰,轻造型”现象的普遍存在。

记 者:对陶瓷造型设计认识上的误区很少有人谈及,你能不能简单说明一下?

张学文:误区一:“造型就是两根线的变化(指外轮廓线),很简单,没有什么学问”。其实他们没有搞清楚“陶瓷造型”的完整概念和内涵。什么是陶瓷造型?所谓“陶瓷造型”,即是从陶瓷设计的特性出发,依据市场信息和各种对象生活的不同要求,选择和利用不同的陶瓷物质材料,应用相应的工艺技术和生产手段,按照美的规律法则,设计和制造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陶瓷器皿样式。它涉及到市场信息、生活习俗、工艺材料、生产技术、审美标准、艺术规律、人体工程等方方面面,而决非单纯是外形轮廓那么简单。

误区二:“造型是模型工的工作,不是艺术设计师的事,无须设计”。岂不知大多模型工只凭传统意识和实践经验,制作缺乏审美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对于艺术设计师的创意设计看不习惯,不理解艺术设计师的工作性质,以为艺术设计只是画工而已。

误区三:“陶瓷造型样式已经到了‘极至’,无法创新突破,无非是大同小异,没什么搞头”。这反映出了一些人的设计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单向封闭型,没有往多向开拓型发展。尚要多研究一些现代设计法。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造型、新的设计。造型的创新不单纯在器型上,还有材质上、肌理上、色泽上、工艺手法上等多方面造型元素上的创新。

误区四:“艺术设计师只会纸上谈兵,设计不适应生产,不适应工艺,要想造型好,设计师首先要拔高”。造型艺术设计固然不可纸上谈兵,必须适应工艺技术,适应批量生产,但是在要求设计人员的同时,是否更要求工艺技术人员不断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为设计人员创造更良好的条件,“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张学文,男。原籍江西清江县,1943年5月出生于江西赣州。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在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1979年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1996年任教授。受聘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台湾《陶艺》杂志、新加坡景德镇现代名人陶瓷收藏家协会等艺术顾问。

张学文擅长陶瓷造型和综合装饰设计,尤以青花、新彩见长。他的陶瓷艺术作品形式新颖、手法独到、思路宽阔,融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和现代设计理念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学文教授认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长期存在“重装饰,轻造型”的倾向,我们必须走出这样的误区,摆正陶瓷造型应有的主导地位,充分认识到在陶瓷设计中,造型是起支配性作用的第一要素,更好地推动陶瓷艺术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记者  程丽芳

记 者:张教授您好!我们这期的大师讲坛想请您聊聊关于陶瓷造型这个话题。

张学文:谢谢!你们杂志把陶瓷造型设计作为一个关注的话题拿来探讨并采访我,这本身就非常有意义。特别是景德镇现在存在“重装饰,轻造型”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很严重,这对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危害不小,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记 者:您一直对陶瓷造型有着深入地研究,能不能请您谈谈对陶瓷造型的重要性以及造型与装饰关系的看法。

张学文:好的。从1979年直到退休,我任教于陶瓷职工大学,一直从事陶瓷造型设计和设计基础教学以及理论的研究。今天所谈的仅仅是个人看法。

陶瓷造型是陶瓷艺术语言之一,且是最重要的艺术语言。一件陶瓷作品首先吸引人们的就是它的造型本身,而不是装饰画面。

拿宜兴的紫砂壶来说,它主要是以造型的魅力来感染人。以较单一的紫砂泥材,依靠千变万化的造型而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涌现出了风格各异的艺术家。

在历史上,许多经典造型经久不衰,它们集中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和科技水平、文化和审美情趣、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陶瓷史学家、考古鉴赏家首先注重、研究和介绍的就是当时的“形制”(即“造型”)。

大凡一件或一套完美的陶瓷设计,不外乎陶瓷造型与装饰两大要素的整体统一和有机结合,其中造型则是起支配性作用的第一要素,它是装饰依附的基础,是画面的载体。犹如一件漂亮的服装必须穿着在人体身上才有意义。人的“身才“比例决定了服饰的结构和尺寸。而线条优美、比例匀称、肤色健康的“人体美”,本身就是无装饰的装饰,就是自然的美、纯净的美、无声的美。

记 者:景德镇存在的“重装饰,轻造型”的普遍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张学文:我请问你,景德镇的国家级大师有多少?省大师有多少?其中有没有专门从事陶瓷造设计,尤其是日用瓷造型设计或在这方面有突出成就和贡献的专家?因为人们普遍不认可造型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创造,也就没有什么艺术大师在这上面下功夫。造型设计家得不到人们的尊重,没有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原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专门从事造型设计和研究的李雨苍老先生,如今八十有余高寿。搞一辈子陶瓷造型设计,出了几本专著,仅仅是个默默无闻的“高工”而已!据说评个“高工”都很难。

大家介绍作品基本上是谈画面如何?画意如何?而很少谈造型的韵味如何?个性如何?也因为不少人向来就是“拿来主义”,有什么坯胎就画什么坯胎。或者一贯就是“依样画葫”,不管什么造型,同一画面照样搬。更有甚者将平面国画直接搬到立体的陶瓷上,很少去考究造型对画面的制约。

还有不少对陶瓷造型设计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重装饰,轻造型”现象的普遍存在。

记 者:对陶瓷造型设计认识上的误区很少有人谈及,你能不能简单说明一下?

张学文:误区一:“造型就是两根线的变化(指外轮廓线),很简单,没有什么学问”。其实他们没有搞清楚“陶瓷造型”的完整概念和内涵。什么是陶瓷造型?所谓“陶瓷造型”,即是从陶瓷设计的特性出发,依据市场信息和各种对象生活的不同要求,选择和利用不同的陶瓷物质材料,应用相应的工艺技术和生产手段,按照美的规律法则,设计和制造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陶瓷器皿样式。它涉及到市场信息、生活习俗、工艺材料、生产技术、审美标准、艺术规律、人体工程等方方面面,而决非单纯是外形轮廓那么简单。

误区二:“造型是模型工的工作,不是艺术设计师的事,无须设计”。岂不知大多模型工只凭传统意识和实践经验,制作缺乏审美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对于艺术设计师的创意设计看不习惯,不理解艺术设计师的工作性质,以为艺术设计只是画工而已。

误区三:“陶瓷造型样式已经到了‘极至’,无法创新突破,无非是大同小异,没什么搞头”。这反映出了一些人的设计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单向封闭型,没有往多向开拓型发展。尚要多研究一些现代设计法。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造型、新的设计。造型的创新不单纯在器型上,还有材质上、肌理上、色泽上、工艺手法上等多方面造型元素上的创新。

误区四:“艺术设计师只会纸上谈兵,设计不适应生产,不适应工艺,要想造型好,设计师首先要拔高”。造型艺术设计固然不可纸上谈兵,必须适应工艺技术,适应批量生产,但是在要求设计人员的同时,是否更要求工艺技术人员不断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为设计人员创造更良好的条件,“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相关内容

  • 传统陶瓷工艺研习札记_杨永善
  • 学人问津 Scholar's Inquiry 69 传统陶瓷工艺研习札记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eramics Crafts 杨永善 Yang Yongshan 内容摘要:传统陶瓷工艺包含着原生态的手艺,是现代陶瓷工艺产生的源头.在回归原点的感悟中,深入认识工艺技术思想精 ...

  • 创造美的生活_生活陶艺发展的现实意义
  • 陶瓷艺术文章编号:1001-9642(2006)07-0052-03 创造美的生活.. -生活陶艺发展的现实意义 伍文华 (福建泉州黎明职业大学,泉州 362000) [摘要]:生活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艺 术形式,从古至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生 活中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围绕生活陶 ...

  • 宋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 陶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也是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鉴定当然也是文物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陶瓷工艺在唐.五代"南青北白"的基础,在当时商品流通.城乡庶民生活及官廷御用的合力推动下,其产量与质量都超越前代. 在花色品种和纹饰图案上 ...

  • 三年级美术上册[美丽的陶瓷]说课稿
  • 三年级美术上册<美丽的陶瓷>说课稿 三年级美术上册<美丽的陶瓷>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就今天我所讲的<美丽的陶瓷>一课再进行一下说课.<美丽的陶瓷>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课内容.下面我重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 ...

  • 陶艺课程纲要 总的
  • 高新区华侨城小学陶艺课程纲要 第一部分 陶艺课程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课程改革可"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也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 ...

  • 陶瓷包装材料的审美特征
  • <设计美学> 陶瓷包装材料的审美特征 专 业: 包装工程 班 级: 11020642 姓 名: 罗文青 学 号: 1102064226 摘要 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包装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包装材料日趋多样化,如木制品.纸制品.金属制品.玻璃.陶瓷制品和 ...

  • 初三美术上册教案全
  • 课 题: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信仰与崇拜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课业用时:3--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作品的欣赏.评述.交流.讨论,了解中国远古.春秋战国.先秦至两汉时期美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审美特征. 能力目标:能针对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料.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比照,进行探究性 ...

  • 古瓷器鉴定讲座
  • 古瓷器鉴定的基本常识 20xx年器形发展的趋博中釉面可见无数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例如窑址标本物成后往往会在青高下不那么容易。艺,烧成的中华细观察,除了需要专门知识勃之感;元代博华、理化等方面的外,还要丰富的历史、文学、艺作。这是鉴华因此生产的陶瓷术、理化等方面的知识。 但到目物华一件古陶瓷 ...

  • 明代青花瓷器鉴定
  •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文物收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们的青睐。作为文物的中国古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由于其美观大方、凝聚着古代文化、能给人以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升值高且快,在收藏中更为热门。而收藏古陶瓷首先要掌握的就是鉴定。许多收藏爱好者都希望能较好地掌握鉴定这门技术,经常询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