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

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形成的条件

一、创造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创造思维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理论思维形式,是人们有目的、受支配的创造性想象,也是为解决问题的反复、有步骤和连贯的思考。创造思维作为一种产生具有独特性和价值性成果的思维,总的特点是非逻辑性、创造性,不遵循固定的逻辑规则和思维格式,对传统思维的一种拓展、开创。具体如下:

1、发散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特点之一就是发散性,既所谓的海阔天空甚至异想天开,不同于逻辑思维方式。逻辑性性思维是收剑式思维,思考空间由大到小,最后集中到一点。如归纳-个别-一般(结论),演泽的一般原理,原则到个别、遵循大前提、小前提、中项、结论等固定的程式。这种发散性的方法又叫狂想法、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2、直观性

逻辑思维的基础,是抽象的概念,由概念构成判断,再由判断形成推理,从而实 现由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推演。创造性思维有时表现为一种非逻辑性,它通过对头脑中各种事物的形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思维中构造,产生新事物的直观形象,以达到对事物新的认识。

3、意外性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一般表现出一种意外性或突发性,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触发,突然产生一种解决难题的新思路、新设想、新观念、新方法等,有一种“踏破铁蹄无觅爱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茅塞顿开”等特有的心理感受。从客观上说,直觉活动只是一个瞬间,人在人类科学出现或发明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它是短短的一环,因而是一种渐进性的中断和飞跃。

4、非逻辑性

创造性思路有时表现为一种非逻辑性,是一种思维上的压缩或飞跃,是渐进中的中断。这种非逻辑性并非指必然没有逻辑,只是不按通常三段论式的演泽逻辑,不受形式逻辑约束,常常是思维操作的压缩或简化,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原有逻辑程序的简化和压缩,如:木材和皮球,是本材-森林-大地-田野-足球场-皮球的压缩。二是违反了原有的逻辑程序。思考者由于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在面临问题情况时省略了中间的推理过程,直接作出了判断。

5、“智力图像”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是形象思维,但并不是这种思维方式抛发形象和映象,与逻辑思维相比较创造性思维与形象思维似乎更为密切。智力图像介于具体形象和概念抽象之间的某种过渡性。例如:关于“人”

形象思维中一个人状态是A、直觉思维中“一个人状态”是B、逻辑思维中“一个人状态”是C(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剥削者,被剥削者贫民,贵族,商人)

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条件和作用

1、创造思维形成的条件

1)独创精神。独创精神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对困难和问题解决方式、效果、途径具有独创性,

能迎合市场需要,具有耐用性、实用性、普及性,创造的结果才具有生命力。

2)怀疑精神。怀疑是独创的前提,怀疑是一种批判性质的创造思维,是打破“盲目遵循”、思维

定势的途径。怀疑的产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想象力。广博的知识储备是产生怀疑的基础,知识越多就越能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产品。想象力是科学家的工具,科学发现的本质就是你能通过大家所见的东西,注意到他人还未看到的东西。要与众不同的看待事物,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3)好奇精神。强烈的好奇心、坚强的信念、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是怀疑的不竭动力。保持旺盛的

好奇心是创造思维形成的的重要因素。

2、创造思维的作用

1)创造思维有助于对了解很少的事物提出设想,形成初步的假说。

创造性思维能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根据较少的信息,通过思维创造,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例如,传统的的造桥方式,自古以来都是在河中修筑桥墩作为桥的支撑,当遇到河面太宽、河水太深,这种传统造桥方式成本太高,能有简明、节省的造桥放方法吗?发明家布伦特开始因囿于常规,因而久思不得其解,有次看到蛛蜘网的建构过程,作用联想到造桥,顿时恍然大悟,从面发明了吊桥(斜拉桥)。

2)创造思维能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惯性,人们已经形成一条思路的时候,这条思路就会抑制其它思路的形成,

如果重新思考同一问题,思维循着惯性又会回到原来的思路上去了。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发散性、意外性等,能够在思维路经的任何一点上转向其它方向,形成新思路、新设计、新方法,从而能够解决许多传统思维框架下无法解决的现实难题。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创造技法及其创造能力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方法

非理性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是统一的,它们共存在于创造思维之中,属于认识能力的非理性因素是人脑形成的知觉、表象和意想的最终根据,属于非认识能力的非理性因素又是理性控制非理性的关键,是解决创造性问题的核心。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方法(如类比、联想、分析、综合等)在第七章已讨论,在此不必重复,本节重点讨论非理性思维方法的一些问题,如直觉思维方法、创造性技法及其创造能力培养。本部分主要讨论在创造性思维中,非理性因素(直觉、灵感、机遇)如何向理性因素转化,并上升为可操作的理性的思维方法(直觉方法、灵感把握、机遇重现)。

(一)直觉

1、直觉的概念

直觉(intuition)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又是一个年轻的课题,古老远在几千年前,古希腊

的先哲们就开始谈论这个问题,年轻是现代不少自然科学家甚至一些科学大师所热衷的话题。直觉的闪现往往是突然产生的,它是人们对某一问题长时间有意识思考后,在头脑松驰是产生的下意识的信息,也可以说人们在长时间有意思的思考后所产生的量的积累,最后达到质的跃迁。因此,直觉就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某种突然而来的飞跃现象,即一个意象、一个概念、一个命题、一种判断、一个解决问题的大体方案突然在脑海中出现,这样,直觉免不了给人几分神秘的感觉。在生活中人们观赏一幅名画,吟诵一首好诗,常常会受到一种“全人格”的震动,而赞不绝口,若问好在哪儿,许多叫好者却不知好在哪儿,这是对艺术赏中的直觉评价。科学中的直觉一词至今的没有一个公认的意义,“有多少学者就有多少主张和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三种:

1)直觉是偶尔在头脑中闪念的,解决问题的某种独创性的设想,是人们头脑中的下意识的活动;

2)直觉是没有前提、没有过程,只有结果的思维形式;

3)直觉是不遵守固定的逻辑思维约束的一种思维方式。

2、直觉的形式

1)直觉的判断

直觉的判断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实体,现象,语词符号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直接的

理解,综合的判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思维的洞察力”。地质学家对山岩的巨大擦痕直觉的判断是古代冰川留下的痕迹。物理学家从威尔逊云雾里的照片直觉推断这是某个粒子存在的径迹。在此过程中,直觉能迅速的确定“是什么”而不去研究一连串的“为什么”,“是什么”是一个直接陈述的判断,这种直觉的判别有赖于对整个形势的整体估价,所以当科学家处在科学发展的重大关切点上,需要对整个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向作出判别的,这种直觉就带有我性质。如卢碧福(英、物)较早的直觉到微观物质的奥秘在于原子内部,于是转向了原子结构研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这就是一种战略的直觉帮助的结果。

2)直觉的想象

直觉的想象是人脑特有的功能,是将人们面前的具体事物、抽象的概念、人工符号在人的大脑中构建出新的关系,新的符号、新的事物。这些新的关系、符号、事物,完全有可能是思考者生前从来感知过的。这种创造性想象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有机结合。联想、幻想、预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主要形式。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想象。幻想是一种自由奔放的创造性想象,科学方向使人们思想开阔、奔放。思想活跃以至不断追求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预想是在一定观察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今后发展阶段的认识。

3)直觉的启发

直觉的启发是人们头脑中已具备了对某种对象的潜在认识,在原形的诱导、启发下,突然产生解

决问题的新方案、新设计、新思路,这种“突然点破”在心理学上称为“原型启发”,这种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例如,鲁班受割手的丝茅草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女娲从蜘蛛结网受到启发发明了鱼网;伏曦从弓的声音受到启发发明了瑟;人们从抛在因沟里犁发明了铁锚等。

3、直觉的机制

1)综合的直觉思维

综合型的直觉思维往往描述为科学家的逻辑的洞其特点就是不按通常的逻辑规则和程序,把事物或过程内在联系揭示出来。例如法拉弟从电产生磁,那么由此产生直觉判断磁也能产生电。以过去的经验来解析现在的问题,新旧信息之间的跨接桥就是类推的链条。

2)选择型的直觉思维

选择型是直觉思维的最基本形式,从众多可行方案选择最有的模式,最优的解法。

4.直觉的方法

1)模糊估量法

该方法在独立理论中有特殊的意义,需要研究者善运用并敢于运用这类模糊估估量的直觉方法,

大胆运用自己的判别力,洞察力。

2)整体把握法

直觉思维是综合而不是分析,它侧重于在总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拘泥于某个细节。

3)智力图像法

用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说明代数方程,经可能采用“智力图像”来解决问题。例:Einstein的思考追光实验,自由下落的升降机的问题。

5、直觉与逻辑的互补

属于认识能力的非理性因素的各种形式和属于非认识能力的非理性因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相互结合,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充分实现。

1)直觉出现前有艰苦的逻辑论证过程

非理性因素所获得的创造性构想,如果没有理性的参与是无法实现的,非理性思维并不是创造性个构想本身,而是产生的直接原因。只有在理性努力之下,并通过理性表达出存在于非理性想象中的一般模式,才能作出创造性的成果纳入知识和实践的领域。创造者往往是在前人的知识所铺的逻辑大道行走,每个创造者都要通过学习来接受全人类的丰富的知识财富,当逻辑道路上走不通了,产生了各种常论难以说明时,才会有灵感的闪现。猜测本来是在有了迷面而没有迷底时才发生的。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泽推理,就没有丰富的直觉。

2)直觉的成果需要逻辑的加工和整理

非理性因素提出的创造性构想的结果并一定正确,它必须接受理性考验。把提出创造性构想和理

性检验构想的过程综合到一起,才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全部。没有提出构想就没有新思想。新思想没有检验其价值就值得怀疑。当创造过程中的直觉成果出现以后,随即而来的便是逻辑的加工和整理。如果没有这一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估然是杂乱无章,无法说清的美丽的思想火花,或各种多样的片断,没有构成一种多理清晰的思维图景。

(二)灵感

1、灵感的概念及其特点

灵感又称顿悟,是人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是认得思维产生的突发性飞跃和敏锐的顿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也的机能之一。指长期思考的问题得不到的解决,由于某种外在的因素的启发,而问题突然获得解决的一种心理过程。灵感不同于其它的思维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

1)灵感的出现是闪现的方式产生,具有突发性。

2)灵感具有新颖性,没有新颖性的设想、方法,不能称为灵感。

3)创造性。灵感是一种独创性的见解、设想、思路,具有超在性又具有实在性,能突破传统的

思维框架,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创造性。

4)灵感是突然产生的,带有偶然性。

2.灵感基本形式

1)联想式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指在某一偶然事件的刺激、启发下,思维顿时引起相似性联想,感到豁然开朗,迸发出惊人新设想、新思路,使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起启发作用的对象或物称为原型。例如由苍蝇的眼睛,发明的复式蝇眼照相机;苍蝇逐臭的特点,发明了气体分析仪等。

2)省悟式

省悟式就是通过内在的省悟,在大脑中整理已有的的各种孤立的、独立的信息和资料,在思维中

建立一定的默契和联系,由此内部的思想闪光而产生灵感。表现为猛然省悟,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途径。

3、产生灵感的条件

1) 思想饱和的灵感前提

对问题进行长时间的自觉思考,直至思想达到饱和。通常表术是:“该想的都想了,不该想的也

想了,问题还没有解决”。人们正是在长期的思考中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思考是创造之源。有人问牛顿怎样获得伟大发现,牛顿的回答就是:“经常想着它们”。

2)思想松弛的灵感氛围

紧张工作后的思想松驰也期间,最容易产生灵感,躺在床上睡不着时,容易产生松驰,其包括:下班走路,散步,沐浴,卧床休息,或睡觉前后。饱满的情绪和没有外界的干扰与分心,有利于灵感的产生。情绪低落,沮丧,生活烦恼,或琐事缠身,精力分散,噪音干扰,心烦意乱,就很少产生灵感。Einstein和普朗克都是热心的音乐家。贝尔纳和巴斯德具有相当高的绘画和戏剧写作才能。听听音乐,看看文艺演出,跳舞都可以帮助创造性思维的情绪。

3)恍兮惚兮的灵感状态

恍兮惚兮是一种在理智和非理智之间、半梦和半醒之间、似睡和非睡之间之间的一种特有的灵感状态,在此最容易产生灵感。

4)原型启发是产生灵感的重要途径。由于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在事物中总有共同性,原型往往具有代表性、外推性、可类比性,因此,原型是产生灵感的重要途径。

5)捕捉灵感的思想准备

灵感来得突然,走得迅速,因此很容易被错过或忘记,及时抓住及记录,这是抓住灵感的最有的方法。

(三)机遇

1、机遇及其特点

机遇,按语义学上的解释,就以偶然的遭遇含有机会,时机,契机,命运之类意义,人们把在观测和实验中导致发现的出后意料的现象或文件,称为机遇。机遇有特点

(1)意外性。事物内在本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暴露出来,这就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柳柳成荫。

(2)异常性,与传统理论习惯见解、流行看法有悖,表现出与常理的极大差别。

(3)易逝性,机遇来得突然,走得迅速,像电光石火一样,稍纵即逝。

2、机遇的类型

1)同向机遇

科学研究有明确的目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自解,由于某个意外情况的出现,解决了该问题并事项

实现了目的,由于该机遇与目的方向一致,故称同向机遇。例如美国的Goodyear,为改变橡胶的结构,长期没有结果,几乎耗尽了所有财产,一次偶然的机会,橡胶和硫磺同时掉进火炉,当将此橡胶取出时,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橡胶的结构被改变,恰是他长期追求的目标,这就是橡胶的硫化过程。

2)类向机遇

在科学活动中出乎意料地产生了某种现象和事实,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现象和事实,能实现追求的

目标,但与追求的原目标有所偏移。如外科手术治愈近视眼。前苏联的一个近视眼男孩跌跤将眼镜片刺进了眼角膜,医生在治疗时清除异物,结果不仅治好了眼睛,同时也恢复了视力,莫斯科眼科研究所弗奥多洛天博士由此发现了一种通过改变角膜的弯曲来治疗近视眼的新方法。

3)异向机遇

在科学研究中本来要寻找某种预期现象,却意外的得到另外一种结果,与追求的目标完全相反,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效果。1856年德国化学家霍天曼的学生柏琴,受教授的要求从煤焦油中提出奎宁,当他把苯胺溶液中加入少量酒精,使本系肮脏的粘液变德

更加肮脏,当他再加入重铬酸钾时,却获得了闪紫光的黑色粘液,经过提出得到了一种美丽紫色(苯胺紫)的染料,而当时该染料从蜗牛中提出造价十分昂贵,因此,柏琴的发现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3、机遇的隐身场所

1)机遇在书籍中

书籍作为文化和价值的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是一种具有信息载体。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得益

于赖尔的《地质学原理》和马尔萨斯的《人口学原理》,前者在书中提出了地质渐变的思想,由此必然推出植物渐变的结论;后者提出了生物竞争的规律,由此必然推出生物进化的动力问题。1876年,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发明消毒法,是由于受巴斯德的有关微生物的书而解决了手术后困惑染而死亡的问题。

2)机遇在学术交流中

英国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我们将各有两种思想”。由此可见学术交流,是产生灵感、机遇的重要途径,是思想的重要来源。

3)机遇在日常生活中

机遇和灵感也产生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实践,成为许多创造发明的信息来源。例如,人们常见浴池排了水口出现了旋涡:美国科学家谢披罗教授为此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小小旋涡始终向左旋,他试图努力使旋涡右旋,但水流又自然向左旋。随后他发现,在北半球,水流向左旋;在南半球,水流向左旋 ;在赤道,没有旋涡,由此证明了地球自转的结果。

4)机遇在观察实验中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也是科学研究者发现机遇的重要门户。例如,基尔霍夫

和本生(Bunsen)光谱吸收线法,通过光谱可以分析恒星和太阳上的光系组成。科学观察中有不尽的机遇,通过观察实验,机遇就会暴露出来。

5)机遇在思考中

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与勤于思考密切相关。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

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归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勤于问几个为什么”。闵可夫斯基正是从一只实验的狗排出的尿,招来成群的苍蝇进行思考,发现尿中含糖,从而发现了胰岛素控制糖尿病的方法。

6)机遇地失误中

失误,并不意味着失败而被否定。科学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偶尔的失误却隐藏着预想不到的收获,

闪耀着成功的火花。失败成为通向新的发明创造的契机。“一个人的错误,可能会导致另一个人的发现”。

二、创造技法

根据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这两类思维类型,参考日本高桥成编的创造技法的分类,我们将创造技

法分为两种即为了寻找问题,然后提出设想的扩散发现技法,为了收集情报并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集中技法。

1、扩散发现技法

1)自由联想技法

自由联想技法是通过类比、相似和相反这三种联想来提出设想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智力激励法、

快速思考法、希望点列举法。其中智力激励法又包括:适用大集体的智力激励发---菲利浦斯66法;加入个人思考、评价智力激励法---MBS法;会前把设想写在卡片上的发想法—NBS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635法等。

希望点列举法是指人们通过发散性的思维联想提出人们的希望从而将希望点归纳、总结,从而开发新产品、提出新设计、拓展新思路。方式就是召开希望点列举会议,5-10人为宜,2小时为佳。

2)强制联想技法

强制联想技法是把课题和提示强制性的联系起来加以思考设想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探求一切可

能性的组合方法的形态分析法;把检核表法与属性列举法矩阵化的SAMM法;用行和列来掌握复杂的相互关系的矩阵思考法;从事物的属性中萌发新设想的属性列举法;从反面设想的逆向思考法;通过自由联想使设想实现飞跃的焦点法;联系两种不同要素寻求设想的一对关联法等。

3)类比技法

类比联想技法是将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因素作为前提来考虑设想的技法。具体包括改善思维的训练程序的NM法;从生物界的原理和系统中捕捉发明的灵感的仿生学法;以出想的主题寻找卓越的设想的戈登法等。

仿生学(Bionics)是从生物学(Biology)派生出来的一门新科学,生物不断的把从外界得到的感知作为信息传递给大脑并对它进行处理,产生感觉体验,然后由大脑决定相应的动作,并将信息传送至各个感觉器官,结果得到执行。人们正是从生物界获得这些灵感,再将其应用到人造的产品中,这就是仿生学。故仿生学的定义为:“为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而应用生物系统知识的学问”。仿生学法(Bionics)就是以仿生学为基础的一些基本技法。例如,响尾蛇的热检测装置、独角仙的速度测定法、蝙蝠的测距装置、电鱼雷达、蝇眼照相机等。

戈登法是由智力激励派法产生出来,为了进行设想的转换,把主题浓缩为要点,变成简短的动词

性抽象语,然后让成员思考,使成员运用自由联想的一种技法。智力激励法有明确的主题,并尽可能提出具体的课题,但戈登法并不明确的表示课题,而是在给出抽象的主题之后,寻求卓越的设想。

4)特殊技法

特殊发想技法是通过催眠或睡眠,用印象暗示来进行设想的技法。具体包括形象控制法、催眠术、

睡眠思考法、符号展开思考法、关键词法等。

形象控制法能有效的调动潜在能力,通过全身放松、回想过去美好形象、联想未来的美好形象等

方式,激发人体潜能,使大脑逐步成为善于思考的创造开拓型大脑。

催眠术就是利用催眠状态诱导出潜意识中存在的信息。在催眠状态下,可以浮现过去模糊的记忆,

提高记忆能力;能使自由奔放的思维组合起来,构成形象,提高幻想力;能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心境,能容易设身处地的去考虑问题,容易产生把自己当作其他物体的心境;能增强观察力、洞察力、感染力;能排除焦躁、烦恼,削弱固执的个性。通过自律练习或自我催眠的方法进入轻度睡眠状态,思考自己的发明创造,在由紧张状态向轻度睡眠的松弛状态转换时,容易产生设想的变化节奏;也可以预先收集作为主题线索资料,用图表和文字形式显现,在进入催眠状态后,采用睁眼、闭眼的组合式发想方法,激发灵感;还可以通过人格变换法,在催眠状态下突破心理上的限制,技术人员假想自己完全变成开发产品本身,一边与其他人员对话,一边抓住新的设想。

5)问题发现技法

问题发现技法是指进行课题分析然后找出解决方案的技法。例如:

视觉动机法,这是一种消除工伤事故,促进合理法建议,谋求车间充满朝气的技法。该方法就是

使用照相机等,作用于视觉,使人产生旺盛的干劲和搞好工作的愿望。使用照相机来拍摄车间存在的问题,让大家来看,让人们来想,由集体来改善。通过自上而下的引入机制和自下而上的贯彻实施,吸收合理化建议,改善车间环境,由于全员参加,因此,商量对话、信息沟通的渠道增加了许多。

因果分析图法即图示因果,揭示要点的技法。该方法用图(因果分析图)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相

互关系,以便抓住问题关键并解决问题。因果分析图还可以称为鱼骨图,箭头表示成为问题的工作和活动的结果(特性),是问题的要点。原因则是对结果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大骨)、中(中骨)、小(小骨),其图形如下:

图形特点:(1)能够依次、系统、全面的整理 出影响结果的原因。

(2)容易找到所要改进的重要原因 步骤:(1)选择作为问题的特性(结果)

(2)列出影响特性(结果)的原因

(3)整理因果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

直方图法即图示统计性波动差,抓住问题关键的技法。直方图是统计图表之一,也称为频数柱状

图,通过将收集的数据适当加以分组,检查属于各组的数据个数(频数)----频数分布,依此来分析那里存在问题,从何处改进,通过直方图,就会使分布状态一目了然,问题点和改进点也十分清楚。

力场分析法是用正、负两个因素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技法;

故障树分析法即系统故障分析法,是一种扩展功能的应用技法,它用符号表示各事件间的因果关

系,通过建立树状图示体系来判断比较复杂的系统中产品的故障和失效的原因。该技法对象不仅是零件成品的缺陷,也包括系统的使用方法,是在专家的经验中加上客观性的逻辑性解析法。

此外,还有缺点列举法即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技法;从混沌状态中抓住问题核心的柏累托图法

等。

2、综合集中技法

1)一般综合技法

一般综合技法可使用到许多领域的情报收集法,例如:

ZK法是一种诱导设想并可能实现的技法;该技法是要施展“感觉世界中的思考”即凭直觉而产

生的疑问及好奇心。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又重视“想象世界的思考”、“现实世界的思考”,并可以实现程序化,使朦胧的思想具体化。主要应用的领域有:新产品的开发、制定规划、组织开发、制定战略目标、系统评价。

企业设计法是为实践创造性计划的综合性的科学方法,是通过假设演绎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它以

因果律为基础,以假说演绎法为根据。在企业设计法中,要采用设想卡片化的关联图。关联逻辑由原因 结果构成,也有目的 手段的逻辑构成。该技法可应用于制定经营计划、培养领导人、工序的重新设计和改进、开发新产品等。

此外还有MSL系统法,这是一种综合各种创造技法的技法;树型智力激励法是从设想到实施方案

的程序体系化的技法;选准最终目标和最初线索的投入产出法;分析缺乏数据的社会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法;整理复杂的逻辑的判断表法;从理想出发,萌发出可行的最佳设想的工作设计法等。

2)技术开发技法

技术开发技法是主要用于产品开发和产品设计的方法。例如:价值分析法,这是一种利用价值分

析谋求大幅度改善的技法;失败方式和效果分析法是一种复杂系列产品的可靠性分析的技法;工程设计法是一种开拓视野设计出独特的系统和产品的;利用立体模型寻找机会的SCIMITAR法等。

3)销售技法

该技法主要用于商品销售和广告宣传等领域。例如:商品概念技法,这是一种开拓视野产生商品

概念的技法;销售学中的行为中心技法;聚类分析法,这是一种解释多变量数据中的结构的技法;有助于萌发设想的计算机命名法等。

4)预测技法

预测技法主要用于未来预测和技术预测等方面的技法,例如:特尔菲法,它是一种利用专家的直

观和判断预测未来的技法;对相互作用进行定量预测的交叉影响矩阵法;应用范围关发的关联技法;分析问题结构的决策技法;发现自我组织的数据处理集体方法等。

三、创造思维及其创造能力培养

1、 创造性思维的素质要求

每个人的头脑本来都是聪明的,装成头脑中的“晶体管”和“电路”都是相同的,有人最大限度地开动了这些器件,有人却没有,这就出现了头脑优劣的情况,把血管比作电线,把血流比成电流,人类大脑的工作与电子设备中电路的工作相似。如果电流大量地流向电子电路,则输出会增加,同样,如使血流大量地流入大脑,则大脑的活动也就十分活跃。头脑聪明,是血流极其流畅的结果,头脑愚笨,就是这些血管电路的血流受阻、思维僵化的结果。作为一种对传统思维的突破,需要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创造观念的灵活性。灵活的观念,能使人突破思维的刚性与惯性,摆脱传统定势的约束,不遵循“常识”的观念和假论,以一种创造性的心态去适应新环境、接爱新事物、产生新设想。观念的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2)创造者个人独立性。一个有创造性的主体,一般不受习俗的限制和约束,这种独立性可以表述为:不是顺从者,也不是不顺从者,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个人的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素质要求。这种个人的独立性往往表现为:不附和、不盲从、有独立见解、有主见、稳重、不武断。

3)创造的自主性。这是对创造行为的素质要求。有创造性的人,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积极行动,表现出行为的自觉性、积极性、自律性、不附和性、行动能力强等特点。

4)创造的冲动性。冲动性是一种情感的整合状态,是一种精力旺盛,才华焕发的状态。恰当的语言表述是:成功时高兴得发狂。正是这种成功的喜悦才使创造主体本身具有激情,该激情内化为强烈的工作欲望、创造热情、忘我的境界及其不竭的创造源泉。相近的概念有:兴奋性、激进性、感情充沛、决断力、勇气、机智灵活等。

5)创造中的持久性。这是对创造过程的素质要求。表现出创造过程中精神上的持久性、意志力、忍耐性。由于创造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艰苦、寂寞、孤独、漫长的价值追求,需要顽强的毅力和献身精神,蜻蜓点水、浅尝则止很难取得成功。成功与失败只有一念之差。持久性相近概念有:因执、坚韧、顽强、执着、献身、毅力、忍耐、锲而不舍、追终索源等。

6)创造意识的超前性。创造者的意识具有超前性,能积极的接受新事物,对暧昧不明新事物表现出自身特有的兴趣,喜欢复杂的事物,实事求是,处理问题不武断,以不歪曲现实的方式处理混乱的事物和解决难题。

7)创造胸襟的开阔性。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开阔的胸襟,能容纳错误,在思想的和行动上具有独创的理念和革新的气魄,并保持一种松驰的沉思态度,敢冒风险,不畏惧错误,把错误看成一个成功的信息源,而不看作个人的一种耻辱或失败。

8)创造者具有较多的焦虑和困惑。较多的焦虑和困惑是创造的不竭的动力和创造源头。焦虑和困惑是一种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这种不满是将现状和自我抱负相比较而产生的,这种焦虑和困惑与个人成就程度有关。成就增进了人们对“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辨能力,当分们知觉到它们的差异性,就增加了焦虑和困惑。恰当水平的焦惑可能成为推动和促进创造活动的动力,超水平的焦虑和困惑可能对行动、见解引起病理焦虑和困惑,上升为沮伤,反而不利于创造。有高度创造性的人能驾驶焦虑和困惑限度,使之控制在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度内。

2、创造能力的要求

创造能力是每个人本身都具有的素质,需要把这些能力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这些能力包括:

1)压缩思维操作能力。压缩思维操作能力就是用一个概念代替几个概念,使用大容量的信息符号的能力,或者说是缩短长长的推理链条并用一个概括的步骤代替它的能力。由于人们具有压缩思维

操作的智慧能在某种程度上追赶日益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运用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

2)经验迁移能力。运用解决一个问题获得的经验去解决另外一个问题的能力,即把问题特殊的核心部分和那些非特殊的也许可以在其他方面运用的部分分开的技能,称为经验迁移能力。经验的迁移是思维最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迁移的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

3)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迅速并灵敏的从一类现象转移到另一类内容相距甚远的现象的能力,称为思维的灵活性。缺杀这类能力,往往表现出思维的惰性、僵化、顽固守旧甚至迟滞或停顿。克服功能固定性的能力、及时放弃有害的假设是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表现。

4)评价能力。评价能力是从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挑选一种方案并对他进行验证的能力。评价能力是创造性探索道路的关键。

5)联结和反联结的能力。把知觉的刺激物结合起来、把新的知识和原先的知识联结起来的能力称为联结能力;把过去积累的知识对抗染色的能力、摆脱初步知识的约束能力、把观察到的东西中的杂质部分区别开来的能力称为反联结能力。来年结合反联结都是必须的,要保持两者的平衡。

6)完成的能力。本能力是指完成细节的能力、耐心的精细加工的能力、完善最初设想的能力,并不简单的指坚持、思想上的集中和完成工作的刚毅意志。。

总之,人们常常将创造和思维这两个概念对立,其结果就是迫使人们承认创造个性来说,应有专门的心理活动规律,实际上这些能力人人具备,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彼此组合方式不同。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智力头难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远距离联想的能力组合,就表现为思维的新奇性,而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天才才具有,这只是一个误解。这种潜力的挖掘,可有如下一些创造性技法。

3、创造性思维及其创造能力的培养技法

1)集中精神法

集中精神法指为提出设想而控制大脑集中思想的方法。包括开发自己与他人如一的真正自我的坐禅法;通过冥想控制自己身心的愈加法;解放意识,引导出全面发展式的创造性的冥想法;根据形象产生新的自我的自律训练法。

2)协商技法

协商技法主要是为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和烦恼以维护情绪稳定的技法。包括在帮助他人的关系中培养主体性的咨询法;分析人际关系以求自我的交流分析法;以形象的交流加深人际交往的集中性形象交友法;在隔离状态下集体训练开发指导能力的感性训练法等。

3)心理剧技法

心理剧技法是通过表演戏剧产生心理上的自由以及创造性行为。包括通过戏剧方法探求心理真理的心理剧法;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人类行动的角色扮演法;利用身体姿势培养创造性的创造性戏剧法等。

4)思维变革技法

思维变革技法是训练思考活动并灵活变化的技法。包括有系统的创造性开发程序的CPSI法 ;不受概念约束,自由的进行设想的水平思考法;从习惯思考中解放出来的假象构成法;创造思维模式,设定产生思维场所的交叉法;使用创造性模型进行思考的力学思考法等。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及其消解

法国的贝尔纳说过: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来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种已

知的东西构成的往往成为我们认识判断事物的思维障碍----思维定势。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当面临现实问题的时候,我们能不假思索的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的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一旦形成定势,它就是具有很大的惯性,从而成为我们创造性思考的障碍。

一.思维定势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1、思维定势的概念

思维定势指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和决定以后的相类似的思维活动,从而表现出思维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该定势是主体过去获得的经验和既有的知识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在历次积累形成的既定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经验知识,并慢慢的积淀为认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主体在运用已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认识对象,在头脑中加工、酿造、积淀、巩固原有的认识结构,才形成思维定势。积极一面表现为思维活动的稳定性、模式化、一致性、趋同性。消极一面表现为思维活动的情性、僵化、求同行、封闭性、守旧性、单向性、呆板。思维定势与创造思维相辅相成,思维定势可以催化、孕育创造性思维,并成为创造思维得以发挥其作用的重要一环。思维定势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但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却很难把握,也很难自觉意识到受到了思维定势的支配和约束。思维定势有如下的特征:

1)客观性、稳定性。形成思维定势具有自身稳定的认知结构,因此表现出认识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2)模式化和自动化。思维定势是人们在思维中形成的定型话的结构,有既定的倾向性,模式化、无意识性,一旦相同或相似的对象出现,思维便纳入已有的思维轨道,并接受思维定势的过滤、整合、自动形成新的认识。

3)思维刚性和扩散性。思维定势对已有的认识的趋同,认识的轨道被过去的经验、知识所影响、渗透,思维表现出强大的刚性、韧性、惯性,并固执的扩大了认识的结果,形成了扩散性认识。

2、思维定势的构成要素

思维定势作为既定规则,体现了思维的延伸性,能够防止思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意外干扰,有利于思维过程的程式化,它有自身形成的要素。通常而言,思维定势的形成有实践目的,价值模式和知识储备三个要素。

1)实践目的。实践目的是思维定势形成的对象和前提,在已建构的思维框架中,实践目的往往成为一种过滤器或筛子,起一种认同、排斥的识别作用,通常所说的“热视”却“无睹”,“充耳”却“不闻”,就是这种筛子排斥(不符合实践目的)的结果。

2)价值模式。价值模式是思维定势形成的内在的成型结构,价值模式的相同就能在思维和行为中表现出趋同性而达到一致的认识。由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圈层和文化结构中,形成不同的价值模式和认识事物的角度,从而表现出思维的差异性。只有在同一文化圈层(相同的价值模式)对同一问题(相同的实践目的)才表现出思维的同一性,因此价值模式又成为思维方式的成型器。通常的表现为“英雄所见略同”,只有相同的价值模式(英雄)、相同的问题(实践目的)才能产生相同的认识结果(略同)。

3)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是思维定势形成的框架,知识自身就隐含着某种价值观念,并构成特定的框架,从而对头脑的观察范围和思考偏向作了预先的规定,凡是与这种规定相吻合的,头脑就会倍加予以关注,与之无关的却拒之于大门之外。每个人头脑中所思考的事物和问题,都受制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必须有知识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知识越多,它所构建思维空框就越大,所需要的知识越多,若缺乏基础性的知识储备,头脑就不可能理解和掌握新事物、新观念。

3、思维定势的强化、弱化途径

1)思维定势的强化因素和途径

价值模式建立是困难的,而其转变更加困难。一般而言,思维定势通过两个途径而被强化。

(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强化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使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下。例如,男性的角色是坚强的、务实的、有事业心的、不爱哭的,而女性是温柔的、多愁善感的、具有艺术鉴赏力的、爱哭的,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男性身上的“女人味”倍受指责。所有的幻想、诗意、温柔、色彩、音乐、罗曼蒂克与男子汉气概不相容,而拒之于千里之外,任何看起来“软弱”的表现都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实际上,许多看起来软弱的东西不是软弱,而男人身上的“女人气”常常意着他更富有创新精神。”

(2)成功的经验

某种思考方法获得成功之后,这方法通过反馈得到加强,从而形成思想,又强化了这种取得成功的经验,对于以后像类似的问题便成为思维判断的依据。例如人们根据海王星轨道摄动现象,用牛顿有引力计算,预言还有在一个行星。1930年3月13日,美国天文学家塞(Tombugy)发现了冥王星。但后来发现水星在近日点的进动现象便根据发现冥王星的经验,预言还有一颗行星,甚至有人还热情的取名为“火神星”,但化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解释这只是广义相对论效应,一种引力波的作用,而非另一颗新星。

2)思维定势的弱化

弱化思维定势就是在思维中,通过与传统思维的反向或差别,用反常态的思维方式冲击常态的内心和行为。具体途径有:

(1)反向思维。就是通过事物的对立面来思考问题,从而增加认识的纬度,发现新思路。

(2)角色转换思维。就是通过角色转换,在不同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

(3)违背常识,体验环境压力,依此来增强承受环境压力的能力。

二、几种常见思维定势的透视与解析

1、权威定势

1)形成途径

(1)教育权威的形成

由于知识的有限性,人们通过教育来增加知识。教育权威是通过教育,使人们逐渐习惯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对权威不加思考的自信盲从,缺乏独立思考。教育权威的通常表述为“ “必须做„”、“ 应该做„”、“不能做„„”等,从而使形成如下的发展途径:不敢反抗不愿反抗不知道反抗。

(2)专业权威的形成

由深厚的专门知识所形成的权威即专业权威。由于闻者有先后,本业有专攻,人们对对多数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或无知,为了弥补自己的无知,人们不得不求助于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对专家的意见点头称是,拿来就用,故形成专业权威。

不论教育权威,还是专家权威,其根源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个人知识的有限 使人们崇奉博学者为权威;个人力是的有限使人们崇奉强力者为权威。通过权威使有限的知识和能力得宜放大到无限。

2)权威定势强化和弱化途径

(1)强化的途径:树立权威,扼杀反判意识。

在传统社会里,张化权威是统治集团的有意识的培植,借明巩固社会,稳定社会,使民众对各类权威望而生畏,敬若神明,不敢生非份之想,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表现出顽强的思维惯性。

2)弱化的途径:时空角色转换

通过权威在时、空、行业等局限性,以此来弱化权威定势。例如,那是以前的权威(非现在的权威);那是外地的权威(非本地的权威);那是别的领域的权威(非本行业的权威);权威经常依赖于权威效应(权威论断不要打出权威的旗号);那是借外部力量产生的权威(非本身能力产生权威);那

与权威的自身利益有关(权威效应大打折扣)等。

2、从众定势

从众就是服从众人, “别人怎样做,我也怎样做”;“别人怎么想,我也怎样想”,缺乏个人的主见,随波逐流。

从众定势的弱化:

(1)作反常之事,提高自己承受周围环境压力的能力。

(2)提出不同的意见。不屑嘲笑、蔑视、批评、指责,心平气和辩解。

(3)扮演“傻子”,激发环境潜力,培养心理的耐受力。

3、唯经验定势

以感性经验作为行动的原则和指导,脱离已经变化的环境、条件、时间、地点,拘于程式,表现为思维的僵化、落后、保守。

弱化唯经验定势的途径:

(1)仿育人们训练。暂时取消视觉,充分发挥其他感觉功能,冲谈单纯依赖视觉的定势。

(2)逆经验反应。用反常的日常模式来看待事物。

(3)风险意识测定。通过建立敢冒风险的意识,以打破依赖具有确定性的经验,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弱化经验定势。

4、 唯书本定势

唯书本定势就是以书本知识作为行为的唯一思想来源,否定思想来源的丰富性。专业知识的有限性是唯书本定势源头。技术性领域中,由于长期从事某个专业,积存了大量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很难摆脱专业知识的束缚,专业知识越多、越深,思想的束缚也越强。书本知识描述的是两个世界的内容:一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具有无数个别事物,又是有无数个性;二是知识世界,这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我们却无法生活于其中。如果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用理想化知识世界替代,必然导致思维的误区,现实和理想的错位。

弱化唯书本定势的方法有:

(1)辩证思维方法。通过辨证思维,全面、系统、完整、正确的看待是现实生活中问题,切忌唯书唯上、脱离现实世界。

(2)逆向教育。通过降低自己的专业水平的等级,从反向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克服拘泥于书本脱离现实的误区。

(3)“正反会”读书法;通过正读(完全正确,且补充新证据材料)、反读(完全否定,找出错误并驳倒)、合读(“正”与“反”综合起来读),读书不为书所累,从而能真确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 非理性定势

由于非理性因素(感情、欲想、情绪、冲动、潜意识等)干扰逻辑思维过程。使人们处于一种对抗性的非理性情绪之中,任何语言都会从反面加以理解,而失去了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导致思维的偏差。感情能影响思维过程,当我们改变感情时候,也会改变对外界事物的看法。

弱化的途径:

(1)理想化的想像力。通过理想训练,排除情感因素,保持思考的正确性。

(2)日记反省,通过不断的自我剖析,理性反思,排除情感对思维的影响。

(3)慎思、制怒。通过转移思想,培养良好的心境,理智的处理现实矛盾。

第四节 技术创新及创新体系

1、创新与技术创新概念

1)创新。创新(Inven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意识是更新、创造新东西或改变。奥地利经济学家、后为美国哈副大学教授约·阿·雄彼特(J. A. Schumpeter,1883-1950)将创新拓展到经济学领域,在它的创新理论体系中,“先有发明(Invention)、后有创新(Innovation);发明是新方法或新工具的发现(Discovery),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Implementation)”。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机制或技术过程,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上述概念表明,技术创新具有如下特点:

(1)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不同,发明创造是科技行为,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

(2)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终于市场实现。

(3)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本来源。自主技术与外来技术的巧妙结合,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再改进,从而在模仿和创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日本人):一号机模仿;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

3)技术创新的类型

(1)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根本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

(2)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4)技术创新的作用

(1)技术创新与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既有数量的增长,也有质量的提高。质量的提高主要是靠技术创新。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的是靠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资源的浪费已成为严重的障碍。技术创新是解决资源浪费的唯一途径。

(2)技术创新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市场疲软与产品疲软(竞争性疲软、结构性疲软),缺乏用户需要的疲软是产品疲软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陷入困境和国有企业亏蚀面居高不下的源头。

(3)技术创新与新产业的发展。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其市场生命周期,不仅会趋于饱和而达到成熟,而且还回走向衰老与死亡,最总被另一种产品所代替。技术创新提供了新产品产生的条件。

(4)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计划经济在政府的保护下,采用的是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法,是收购经济加政府保护,企业无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外无技术创新的压力;市场经济是顾客选择产品,争夺顾客是竞争的焦点。参加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且这种竞争是国际性的;“竞争的实质是制造差别化来战胜对手”。不能那一种差别化都会获得竞争优势,而任一种差别化都离不开技术创新。

2、创新体系的建构

创新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技术创新理论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创新体系可由下图表示:

1)技术的创新,指对技术本身的创造、改革、发明,具体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等。

2)制度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具体包括经济制度创新、经济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等。

3)市场创新,它市技术创新的源头和终点,也是技术创新的基本目标。具体包括需求创新、开拓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创新、销售服务创新等。

4)意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导引,没有意识创新就没有创新活动。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的指引,没有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创新会误入歧途。意识创新包括价值观念创新、政策规范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

5)管理创新,它是创新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和整和机制,具体包括管理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等。

参考书:

1)(日)高桥诚编:《创造技法手册》,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年8月。

2)许立言、张福奎编:《创造学研究》,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年9月。

3)陈文化:《技术创新论》,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4)梁良良、黄牧怡:《走进思维的新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3月版

5)(苏)A·H·鲁克:《创造心理学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

6)付家骥:《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付俊英:《论思维定势和创造性思维》,《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10月,第五期,P19

8)李铁强:《创造性思维中的非理性思维》,《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10月,第五期,P23

第十章 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形成的条件

一、创造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1、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条件和作用

1、创造思维形成的条件

2、创造思维的作用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创造技法及其创造能力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方法

(一)直觉

1、直觉的概念 2、直觉的形式

3、直觉的机制 4.直觉的方法 5、直觉与逻辑的互补

(二)灵感

1、灵感的概念及其特点

2.灵感基本形式

3、产生灵感的条件

(三)机遇

1、机遇及其特点

2、机遇的类型

3、机遇的隐身场所

二、创造技法

1、扩散发现技法

2、综合集中技法

三、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1、 创造性思维的素质要求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技法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及其消解

一.思维定势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1、思维定势的概念

2、思维定势的构成要素

3、思维定势的强化、弱化途径

二、几种常见思维定势的透视与解析

1、权威定势

2、从众定势

3、唯经验定势

4、唯书本定势

5、非理性定势

第五节 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体系

一、技术创新概念及特征、分类

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构

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形成的条件

一、创造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创造思维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理论思维形式,是人们有目的、受支配的创造性想象,也是为解决问题的反复、有步骤和连贯的思考。创造思维作为一种产生具有独特性和价值性成果的思维,总的特点是非逻辑性、创造性,不遵循固定的逻辑规则和思维格式,对传统思维的一种拓展、开创。具体如下:

1、发散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特点之一就是发散性,既所谓的海阔天空甚至异想天开,不同于逻辑思维方式。逻辑性性思维是收剑式思维,思考空间由大到小,最后集中到一点。如归纳-个别-一般(结论),演泽的一般原理,原则到个别、遵循大前提、小前提、中项、结论等固定的程式。这种发散性的方法又叫狂想法、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2、直观性

逻辑思维的基础,是抽象的概念,由概念构成判断,再由判断形成推理,从而实 现由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推演。创造性思维有时表现为一种非逻辑性,它通过对头脑中各种事物的形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思维中构造,产生新事物的直观形象,以达到对事物新的认识。

3、意外性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一般表现出一种意外性或突发性,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触发,突然产生一种解决难题的新思路、新设想、新观念、新方法等,有一种“踏破铁蹄无觅爱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茅塞顿开”等特有的心理感受。从客观上说,直觉活动只是一个瞬间,人在人类科学出现或发明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它是短短的一环,因而是一种渐进性的中断和飞跃。

4、非逻辑性

创造性思路有时表现为一种非逻辑性,是一种思维上的压缩或飞跃,是渐进中的中断。这种非逻辑性并非指必然没有逻辑,只是不按通常三段论式的演泽逻辑,不受形式逻辑约束,常常是思维操作的压缩或简化,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原有逻辑程序的简化和压缩,如:木材和皮球,是本材-森林-大地-田野-足球场-皮球的压缩。二是违反了原有的逻辑程序。思考者由于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在面临问题情况时省略了中间的推理过程,直接作出了判断。

5、“智力图像”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是形象思维,但并不是这种思维方式抛发形象和映象,与逻辑思维相比较创造性思维与形象思维似乎更为密切。智力图像介于具体形象和概念抽象之间的某种过渡性。例如:关于“人”

形象思维中一个人状态是A、直觉思维中“一个人状态”是B、逻辑思维中“一个人状态”是C(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剥削者,被剥削者贫民,贵族,商人)

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条件和作用

1、创造思维形成的条件

1)独创精神。独创精神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对困难和问题解决方式、效果、途径具有独创性,

能迎合市场需要,具有耐用性、实用性、普及性,创造的结果才具有生命力。

2)怀疑精神。怀疑是独创的前提,怀疑是一种批判性质的创造思维,是打破“盲目遵循”、思维

定势的途径。怀疑的产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想象力。广博的知识储备是产生怀疑的基础,知识越多就越能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产品。想象力是科学家的工具,科学发现的本质就是你能通过大家所见的东西,注意到他人还未看到的东西。要与众不同的看待事物,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3)好奇精神。强烈的好奇心、坚强的信念、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是怀疑的不竭动力。保持旺盛的

好奇心是创造思维形成的的重要因素。

2、创造思维的作用

1)创造思维有助于对了解很少的事物提出设想,形成初步的假说。

创造性思维能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根据较少的信息,通过思维创造,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例如,传统的的造桥方式,自古以来都是在河中修筑桥墩作为桥的支撑,当遇到河面太宽、河水太深,这种传统造桥方式成本太高,能有简明、节省的造桥放方法吗?发明家布伦特开始因囿于常规,因而久思不得其解,有次看到蛛蜘网的建构过程,作用联想到造桥,顿时恍然大悟,从面发明了吊桥(斜拉桥)。

2)创造思维能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惯性,人们已经形成一条思路的时候,这条思路就会抑制其它思路的形成,

如果重新思考同一问题,思维循着惯性又会回到原来的思路上去了。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发散性、意外性等,能够在思维路经的任何一点上转向其它方向,形成新思路、新设计、新方法,从而能够解决许多传统思维框架下无法解决的现实难题。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创造技法及其创造能力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方法

非理性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是统一的,它们共存在于创造思维之中,属于认识能力的非理性因素是人脑形成的知觉、表象和意想的最终根据,属于非认识能力的非理性因素又是理性控制非理性的关键,是解决创造性问题的核心。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方法(如类比、联想、分析、综合等)在第七章已讨论,在此不必重复,本节重点讨论非理性思维方法的一些问题,如直觉思维方法、创造性技法及其创造能力培养。本部分主要讨论在创造性思维中,非理性因素(直觉、灵感、机遇)如何向理性因素转化,并上升为可操作的理性的思维方法(直觉方法、灵感把握、机遇重现)。

(一)直觉

1、直觉的概念

直觉(intuition)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又是一个年轻的课题,古老远在几千年前,古希腊

的先哲们就开始谈论这个问题,年轻是现代不少自然科学家甚至一些科学大师所热衷的话题。直觉的闪现往往是突然产生的,它是人们对某一问题长时间有意识思考后,在头脑松驰是产生的下意识的信息,也可以说人们在长时间有意思的思考后所产生的量的积累,最后达到质的跃迁。因此,直觉就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某种突然而来的飞跃现象,即一个意象、一个概念、一个命题、一种判断、一个解决问题的大体方案突然在脑海中出现,这样,直觉免不了给人几分神秘的感觉。在生活中人们观赏一幅名画,吟诵一首好诗,常常会受到一种“全人格”的震动,而赞不绝口,若问好在哪儿,许多叫好者却不知好在哪儿,这是对艺术赏中的直觉评价。科学中的直觉一词至今的没有一个公认的意义,“有多少学者就有多少主张和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三种:

1)直觉是偶尔在头脑中闪念的,解决问题的某种独创性的设想,是人们头脑中的下意识的活动;

2)直觉是没有前提、没有过程,只有结果的思维形式;

3)直觉是不遵守固定的逻辑思维约束的一种思维方式。

2、直觉的形式

1)直觉的判断

直觉的判断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实体,现象,语词符号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直接的

理解,综合的判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思维的洞察力”。地质学家对山岩的巨大擦痕直觉的判断是古代冰川留下的痕迹。物理学家从威尔逊云雾里的照片直觉推断这是某个粒子存在的径迹。在此过程中,直觉能迅速的确定“是什么”而不去研究一连串的“为什么”,“是什么”是一个直接陈述的判断,这种直觉的判别有赖于对整个形势的整体估价,所以当科学家处在科学发展的重大关切点上,需要对整个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向作出判别的,这种直觉就带有我性质。如卢碧福(英、物)较早的直觉到微观物质的奥秘在于原子内部,于是转向了原子结构研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这就是一种战略的直觉帮助的结果。

2)直觉的想象

直觉的想象是人脑特有的功能,是将人们面前的具体事物、抽象的概念、人工符号在人的大脑中构建出新的关系,新的符号、新的事物。这些新的关系、符号、事物,完全有可能是思考者生前从来感知过的。这种创造性想象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有机结合。联想、幻想、预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主要形式。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想象。幻想是一种自由奔放的创造性想象,科学方向使人们思想开阔、奔放。思想活跃以至不断追求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预想是在一定观察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今后发展阶段的认识。

3)直觉的启发

直觉的启发是人们头脑中已具备了对某种对象的潜在认识,在原形的诱导、启发下,突然产生解

决问题的新方案、新设计、新思路,这种“突然点破”在心理学上称为“原型启发”,这种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例如,鲁班受割手的丝茅草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女娲从蜘蛛结网受到启发发明了鱼网;伏曦从弓的声音受到启发发明了瑟;人们从抛在因沟里犁发明了铁锚等。

3、直觉的机制

1)综合的直觉思维

综合型的直觉思维往往描述为科学家的逻辑的洞其特点就是不按通常的逻辑规则和程序,把事物或过程内在联系揭示出来。例如法拉弟从电产生磁,那么由此产生直觉判断磁也能产生电。以过去的经验来解析现在的问题,新旧信息之间的跨接桥就是类推的链条。

2)选择型的直觉思维

选择型是直觉思维的最基本形式,从众多可行方案选择最有的模式,最优的解法。

4.直觉的方法

1)模糊估量法

该方法在独立理论中有特殊的意义,需要研究者善运用并敢于运用这类模糊估估量的直觉方法,

大胆运用自己的判别力,洞察力。

2)整体把握法

直觉思维是综合而不是分析,它侧重于在总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拘泥于某个细节。

3)智力图像法

用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说明代数方程,经可能采用“智力图像”来解决问题。例:Einstein的思考追光实验,自由下落的升降机的问题。

5、直觉与逻辑的互补

属于认识能力的非理性因素的各种形式和属于非认识能力的非理性因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相互结合,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充分实现。

1)直觉出现前有艰苦的逻辑论证过程

非理性因素所获得的创造性构想,如果没有理性的参与是无法实现的,非理性思维并不是创造性个构想本身,而是产生的直接原因。只有在理性努力之下,并通过理性表达出存在于非理性想象中的一般模式,才能作出创造性的成果纳入知识和实践的领域。创造者往往是在前人的知识所铺的逻辑大道行走,每个创造者都要通过学习来接受全人类的丰富的知识财富,当逻辑道路上走不通了,产生了各种常论难以说明时,才会有灵感的闪现。猜测本来是在有了迷面而没有迷底时才发生的。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泽推理,就没有丰富的直觉。

2)直觉的成果需要逻辑的加工和整理

非理性因素提出的创造性构想的结果并一定正确,它必须接受理性考验。把提出创造性构想和理

性检验构想的过程综合到一起,才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全部。没有提出构想就没有新思想。新思想没有检验其价值就值得怀疑。当创造过程中的直觉成果出现以后,随即而来的便是逻辑的加工和整理。如果没有这一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估然是杂乱无章,无法说清的美丽的思想火花,或各种多样的片断,没有构成一种多理清晰的思维图景。

(二)灵感

1、灵感的概念及其特点

灵感又称顿悟,是人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是认得思维产生的突发性飞跃和敏锐的顿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也的机能之一。指长期思考的问题得不到的解决,由于某种外在的因素的启发,而问题突然获得解决的一种心理过程。灵感不同于其它的思维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

1)灵感的出现是闪现的方式产生,具有突发性。

2)灵感具有新颖性,没有新颖性的设想、方法,不能称为灵感。

3)创造性。灵感是一种独创性的见解、设想、思路,具有超在性又具有实在性,能突破传统的

思维框架,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创造性。

4)灵感是突然产生的,带有偶然性。

2.灵感基本形式

1)联想式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指在某一偶然事件的刺激、启发下,思维顿时引起相似性联想,感到豁然开朗,迸发出惊人新设想、新思路,使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起启发作用的对象或物称为原型。例如由苍蝇的眼睛,发明的复式蝇眼照相机;苍蝇逐臭的特点,发明了气体分析仪等。

2)省悟式

省悟式就是通过内在的省悟,在大脑中整理已有的的各种孤立的、独立的信息和资料,在思维中

建立一定的默契和联系,由此内部的思想闪光而产生灵感。表现为猛然省悟,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途径。

3、产生灵感的条件

1) 思想饱和的灵感前提

对问题进行长时间的自觉思考,直至思想达到饱和。通常表术是:“该想的都想了,不该想的也

想了,问题还没有解决”。人们正是在长期的思考中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思考是创造之源。有人问牛顿怎样获得伟大发现,牛顿的回答就是:“经常想着它们”。

2)思想松弛的灵感氛围

紧张工作后的思想松驰也期间,最容易产生灵感,躺在床上睡不着时,容易产生松驰,其包括:下班走路,散步,沐浴,卧床休息,或睡觉前后。饱满的情绪和没有外界的干扰与分心,有利于灵感的产生。情绪低落,沮丧,生活烦恼,或琐事缠身,精力分散,噪音干扰,心烦意乱,就很少产生灵感。Einstein和普朗克都是热心的音乐家。贝尔纳和巴斯德具有相当高的绘画和戏剧写作才能。听听音乐,看看文艺演出,跳舞都可以帮助创造性思维的情绪。

3)恍兮惚兮的灵感状态

恍兮惚兮是一种在理智和非理智之间、半梦和半醒之间、似睡和非睡之间之间的一种特有的灵感状态,在此最容易产生灵感。

4)原型启发是产生灵感的重要途径。由于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在事物中总有共同性,原型往往具有代表性、外推性、可类比性,因此,原型是产生灵感的重要途径。

5)捕捉灵感的思想准备

灵感来得突然,走得迅速,因此很容易被错过或忘记,及时抓住及记录,这是抓住灵感的最有的方法。

(三)机遇

1、机遇及其特点

机遇,按语义学上的解释,就以偶然的遭遇含有机会,时机,契机,命运之类意义,人们把在观测和实验中导致发现的出后意料的现象或文件,称为机遇。机遇有特点

(1)意外性。事物内在本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暴露出来,这就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柳柳成荫。

(2)异常性,与传统理论习惯见解、流行看法有悖,表现出与常理的极大差别。

(3)易逝性,机遇来得突然,走得迅速,像电光石火一样,稍纵即逝。

2、机遇的类型

1)同向机遇

科学研究有明确的目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自解,由于某个意外情况的出现,解决了该问题并事项

实现了目的,由于该机遇与目的方向一致,故称同向机遇。例如美国的Goodyear,为改变橡胶的结构,长期没有结果,几乎耗尽了所有财产,一次偶然的机会,橡胶和硫磺同时掉进火炉,当将此橡胶取出时,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橡胶的结构被改变,恰是他长期追求的目标,这就是橡胶的硫化过程。

2)类向机遇

在科学活动中出乎意料地产生了某种现象和事实,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现象和事实,能实现追求的

目标,但与追求的原目标有所偏移。如外科手术治愈近视眼。前苏联的一个近视眼男孩跌跤将眼镜片刺进了眼角膜,医生在治疗时清除异物,结果不仅治好了眼睛,同时也恢复了视力,莫斯科眼科研究所弗奥多洛天博士由此发现了一种通过改变角膜的弯曲来治疗近视眼的新方法。

3)异向机遇

在科学研究中本来要寻找某种预期现象,却意外的得到另外一种结果,与追求的目标完全相反,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效果。1856年德国化学家霍天曼的学生柏琴,受教授的要求从煤焦油中提出奎宁,当他把苯胺溶液中加入少量酒精,使本系肮脏的粘液变德

更加肮脏,当他再加入重铬酸钾时,却获得了闪紫光的黑色粘液,经过提出得到了一种美丽紫色(苯胺紫)的染料,而当时该染料从蜗牛中提出造价十分昂贵,因此,柏琴的发现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3、机遇的隐身场所

1)机遇在书籍中

书籍作为文化和价值的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是一种具有信息载体。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得益

于赖尔的《地质学原理》和马尔萨斯的《人口学原理》,前者在书中提出了地质渐变的思想,由此必然推出植物渐变的结论;后者提出了生物竞争的规律,由此必然推出生物进化的动力问题。1876年,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发明消毒法,是由于受巴斯德的有关微生物的书而解决了手术后困惑染而死亡的问题。

2)机遇在学术交流中

英国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我们将各有两种思想”。由此可见学术交流,是产生灵感、机遇的重要途径,是思想的重要来源。

3)机遇在日常生活中

机遇和灵感也产生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实践,成为许多创造发明的信息来源。例如,人们常见浴池排了水口出现了旋涡:美国科学家谢披罗教授为此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小小旋涡始终向左旋,他试图努力使旋涡右旋,但水流又自然向左旋。随后他发现,在北半球,水流向左旋;在南半球,水流向左旋 ;在赤道,没有旋涡,由此证明了地球自转的结果。

4)机遇在观察实验中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也是科学研究者发现机遇的重要门户。例如,基尔霍夫

和本生(Bunsen)光谱吸收线法,通过光谱可以分析恒星和太阳上的光系组成。科学观察中有不尽的机遇,通过观察实验,机遇就会暴露出来。

5)机遇在思考中

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与勤于思考密切相关。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

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归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勤于问几个为什么”。闵可夫斯基正是从一只实验的狗排出的尿,招来成群的苍蝇进行思考,发现尿中含糖,从而发现了胰岛素控制糖尿病的方法。

6)机遇地失误中

失误,并不意味着失败而被否定。科学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偶尔的失误却隐藏着预想不到的收获,

闪耀着成功的火花。失败成为通向新的发明创造的契机。“一个人的错误,可能会导致另一个人的发现”。

二、创造技法

根据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这两类思维类型,参考日本高桥成编的创造技法的分类,我们将创造技

法分为两种即为了寻找问题,然后提出设想的扩散发现技法,为了收集情报并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集中技法。

1、扩散发现技法

1)自由联想技法

自由联想技法是通过类比、相似和相反这三种联想来提出设想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智力激励法、

快速思考法、希望点列举法。其中智力激励法又包括:适用大集体的智力激励发---菲利浦斯66法;加入个人思考、评价智力激励法---MBS法;会前把设想写在卡片上的发想法—NBS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635法等。

希望点列举法是指人们通过发散性的思维联想提出人们的希望从而将希望点归纳、总结,从而开发新产品、提出新设计、拓展新思路。方式就是召开希望点列举会议,5-10人为宜,2小时为佳。

2)强制联想技法

强制联想技法是把课题和提示强制性的联系起来加以思考设想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探求一切可

能性的组合方法的形态分析法;把检核表法与属性列举法矩阵化的SAMM法;用行和列来掌握复杂的相互关系的矩阵思考法;从事物的属性中萌发新设想的属性列举法;从反面设想的逆向思考法;通过自由联想使设想实现飞跃的焦点法;联系两种不同要素寻求设想的一对关联法等。

3)类比技法

类比联想技法是将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因素作为前提来考虑设想的技法。具体包括改善思维的训练程序的NM法;从生物界的原理和系统中捕捉发明的灵感的仿生学法;以出想的主题寻找卓越的设想的戈登法等。

仿生学(Bionics)是从生物学(Biology)派生出来的一门新科学,生物不断的把从外界得到的感知作为信息传递给大脑并对它进行处理,产生感觉体验,然后由大脑决定相应的动作,并将信息传送至各个感觉器官,结果得到执行。人们正是从生物界获得这些灵感,再将其应用到人造的产品中,这就是仿生学。故仿生学的定义为:“为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而应用生物系统知识的学问”。仿生学法(Bionics)就是以仿生学为基础的一些基本技法。例如,响尾蛇的热检测装置、独角仙的速度测定法、蝙蝠的测距装置、电鱼雷达、蝇眼照相机等。

戈登法是由智力激励派法产生出来,为了进行设想的转换,把主题浓缩为要点,变成简短的动词

性抽象语,然后让成员思考,使成员运用自由联想的一种技法。智力激励法有明确的主题,并尽可能提出具体的课题,但戈登法并不明确的表示课题,而是在给出抽象的主题之后,寻求卓越的设想。

4)特殊技法

特殊发想技法是通过催眠或睡眠,用印象暗示来进行设想的技法。具体包括形象控制法、催眠术、

睡眠思考法、符号展开思考法、关键词法等。

形象控制法能有效的调动潜在能力,通过全身放松、回想过去美好形象、联想未来的美好形象等

方式,激发人体潜能,使大脑逐步成为善于思考的创造开拓型大脑。

催眠术就是利用催眠状态诱导出潜意识中存在的信息。在催眠状态下,可以浮现过去模糊的记忆,

提高记忆能力;能使自由奔放的思维组合起来,构成形象,提高幻想力;能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心境,能容易设身处地的去考虑问题,容易产生把自己当作其他物体的心境;能增强观察力、洞察力、感染力;能排除焦躁、烦恼,削弱固执的个性。通过自律练习或自我催眠的方法进入轻度睡眠状态,思考自己的发明创造,在由紧张状态向轻度睡眠的松弛状态转换时,容易产生设想的变化节奏;也可以预先收集作为主题线索资料,用图表和文字形式显现,在进入催眠状态后,采用睁眼、闭眼的组合式发想方法,激发灵感;还可以通过人格变换法,在催眠状态下突破心理上的限制,技术人员假想自己完全变成开发产品本身,一边与其他人员对话,一边抓住新的设想。

5)问题发现技法

问题发现技法是指进行课题分析然后找出解决方案的技法。例如:

视觉动机法,这是一种消除工伤事故,促进合理法建议,谋求车间充满朝气的技法。该方法就是

使用照相机等,作用于视觉,使人产生旺盛的干劲和搞好工作的愿望。使用照相机来拍摄车间存在的问题,让大家来看,让人们来想,由集体来改善。通过自上而下的引入机制和自下而上的贯彻实施,吸收合理化建议,改善车间环境,由于全员参加,因此,商量对话、信息沟通的渠道增加了许多。

因果分析图法即图示因果,揭示要点的技法。该方法用图(因果分析图)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相

互关系,以便抓住问题关键并解决问题。因果分析图还可以称为鱼骨图,箭头表示成为问题的工作和活动的结果(特性),是问题的要点。原因则是对结果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大骨)、中(中骨)、小(小骨),其图形如下:

图形特点:(1)能够依次、系统、全面的整理 出影响结果的原因。

(2)容易找到所要改进的重要原因 步骤:(1)选择作为问题的特性(结果)

(2)列出影响特性(结果)的原因

(3)整理因果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

直方图法即图示统计性波动差,抓住问题关键的技法。直方图是统计图表之一,也称为频数柱状

图,通过将收集的数据适当加以分组,检查属于各组的数据个数(频数)----频数分布,依此来分析那里存在问题,从何处改进,通过直方图,就会使分布状态一目了然,问题点和改进点也十分清楚。

力场分析法是用正、负两个因素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技法;

故障树分析法即系统故障分析法,是一种扩展功能的应用技法,它用符号表示各事件间的因果关

系,通过建立树状图示体系来判断比较复杂的系统中产品的故障和失效的原因。该技法对象不仅是零件成品的缺陷,也包括系统的使用方法,是在专家的经验中加上客观性的逻辑性解析法。

此外,还有缺点列举法即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技法;从混沌状态中抓住问题核心的柏累托图法

等。

2、综合集中技法

1)一般综合技法

一般综合技法可使用到许多领域的情报收集法,例如:

ZK法是一种诱导设想并可能实现的技法;该技法是要施展“感觉世界中的思考”即凭直觉而产

生的疑问及好奇心。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又重视“想象世界的思考”、“现实世界的思考”,并可以实现程序化,使朦胧的思想具体化。主要应用的领域有:新产品的开发、制定规划、组织开发、制定战略目标、系统评价。

企业设计法是为实践创造性计划的综合性的科学方法,是通过假设演绎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它以

因果律为基础,以假说演绎法为根据。在企业设计法中,要采用设想卡片化的关联图。关联逻辑由原因 结果构成,也有目的 手段的逻辑构成。该技法可应用于制定经营计划、培养领导人、工序的重新设计和改进、开发新产品等。

此外还有MSL系统法,这是一种综合各种创造技法的技法;树型智力激励法是从设想到实施方案

的程序体系化的技法;选准最终目标和最初线索的投入产出法;分析缺乏数据的社会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法;整理复杂的逻辑的判断表法;从理想出发,萌发出可行的最佳设想的工作设计法等。

2)技术开发技法

技术开发技法是主要用于产品开发和产品设计的方法。例如:价值分析法,这是一种利用价值分

析谋求大幅度改善的技法;失败方式和效果分析法是一种复杂系列产品的可靠性分析的技法;工程设计法是一种开拓视野设计出独特的系统和产品的;利用立体模型寻找机会的SCIMITAR法等。

3)销售技法

该技法主要用于商品销售和广告宣传等领域。例如:商品概念技法,这是一种开拓视野产生商品

概念的技法;销售学中的行为中心技法;聚类分析法,这是一种解释多变量数据中的结构的技法;有助于萌发设想的计算机命名法等。

4)预测技法

预测技法主要用于未来预测和技术预测等方面的技法,例如:特尔菲法,它是一种利用专家的直

观和判断预测未来的技法;对相互作用进行定量预测的交叉影响矩阵法;应用范围关发的关联技法;分析问题结构的决策技法;发现自我组织的数据处理集体方法等。

三、创造思维及其创造能力培养

1、 创造性思维的素质要求

每个人的头脑本来都是聪明的,装成头脑中的“晶体管”和“电路”都是相同的,有人最大限度地开动了这些器件,有人却没有,这就出现了头脑优劣的情况,把血管比作电线,把血流比成电流,人类大脑的工作与电子设备中电路的工作相似。如果电流大量地流向电子电路,则输出会增加,同样,如使血流大量地流入大脑,则大脑的活动也就十分活跃。头脑聪明,是血流极其流畅的结果,头脑愚笨,就是这些血管电路的血流受阻、思维僵化的结果。作为一种对传统思维的突破,需要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创造观念的灵活性。灵活的观念,能使人突破思维的刚性与惯性,摆脱传统定势的约束,不遵循“常识”的观念和假论,以一种创造性的心态去适应新环境、接爱新事物、产生新设想。观念的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2)创造者个人独立性。一个有创造性的主体,一般不受习俗的限制和约束,这种独立性可以表述为:不是顺从者,也不是不顺从者,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个人的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素质要求。这种个人的独立性往往表现为:不附和、不盲从、有独立见解、有主见、稳重、不武断。

3)创造的自主性。这是对创造行为的素质要求。有创造性的人,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积极行动,表现出行为的自觉性、积极性、自律性、不附和性、行动能力强等特点。

4)创造的冲动性。冲动性是一种情感的整合状态,是一种精力旺盛,才华焕发的状态。恰当的语言表述是:成功时高兴得发狂。正是这种成功的喜悦才使创造主体本身具有激情,该激情内化为强烈的工作欲望、创造热情、忘我的境界及其不竭的创造源泉。相近的概念有:兴奋性、激进性、感情充沛、决断力、勇气、机智灵活等。

5)创造中的持久性。这是对创造过程的素质要求。表现出创造过程中精神上的持久性、意志力、忍耐性。由于创造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艰苦、寂寞、孤独、漫长的价值追求,需要顽强的毅力和献身精神,蜻蜓点水、浅尝则止很难取得成功。成功与失败只有一念之差。持久性相近概念有:因执、坚韧、顽强、执着、献身、毅力、忍耐、锲而不舍、追终索源等。

6)创造意识的超前性。创造者的意识具有超前性,能积极的接受新事物,对暧昧不明新事物表现出自身特有的兴趣,喜欢复杂的事物,实事求是,处理问题不武断,以不歪曲现实的方式处理混乱的事物和解决难题。

7)创造胸襟的开阔性。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开阔的胸襟,能容纳错误,在思想的和行动上具有独创的理念和革新的气魄,并保持一种松驰的沉思态度,敢冒风险,不畏惧错误,把错误看成一个成功的信息源,而不看作个人的一种耻辱或失败。

8)创造者具有较多的焦虑和困惑。较多的焦虑和困惑是创造的不竭的动力和创造源头。焦虑和困惑是一种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这种不满是将现状和自我抱负相比较而产生的,这种焦虑和困惑与个人成就程度有关。成就增进了人们对“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辨能力,当分们知觉到它们的差异性,就增加了焦虑和困惑。恰当水平的焦惑可能成为推动和促进创造活动的动力,超水平的焦虑和困惑可能对行动、见解引起病理焦虑和困惑,上升为沮伤,反而不利于创造。有高度创造性的人能驾驶焦虑和困惑限度,使之控制在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度内。

2、创造能力的要求

创造能力是每个人本身都具有的素质,需要把这些能力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这些能力包括:

1)压缩思维操作能力。压缩思维操作能力就是用一个概念代替几个概念,使用大容量的信息符号的能力,或者说是缩短长长的推理链条并用一个概括的步骤代替它的能力。由于人们具有压缩思维

操作的智慧能在某种程度上追赶日益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运用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

2)经验迁移能力。运用解决一个问题获得的经验去解决另外一个问题的能力,即把问题特殊的核心部分和那些非特殊的也许可以在其他方面运用的部分分开的技能,称为经验迁移能力。经验的迁移是思维最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迁移的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

3)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迅速并灵敏的从一类现象转移到另一类内容相距甚远的现象的能力,称为思维的灵活性。缺杀这类能力,往往表现出思维的惰性、僵化、顽固守旧甚至迟滞或停顿。克服功能固定性的能力、及时放弃有害的假设是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表现。

4)评价能力。评价能力是从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挑选一种方案并对他进行验证的能力。评价能力是创造性探索道路的关键。

5)联结和反联结的能力。把知觉的刺激物结合起来、把新的知识和原先的知识联结起来的能力称为联结能力;把过去积累的知识对抗染色的能力、摆脱初步知识的约束能力、把观察到的东西中的杂质部分区别开来的能力称为反联结能力。来年结合反联结都是必须的,要保持两者的平衡。

6)完成的能力。本能力是指完成细节的能力、耐心的精细加工的能力、完善最初设想的能力,并不简单的指坚持、思想上的集中和完成工作的刚毅意志。。

总之,人们常常将创造和思维这两个概念对立,其结果就是迫使人们承认创造个性来说,应有专门的心理活动规律,实际上这些能力人人具备,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彼此组合方式不同。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智力头难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远距离联想的能力组合,就表现为思维的新奇性,而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天才才具有,这只是一个误解。这种潜力的挖掘,可有如下一些创造性技法。

3、创造性思维及其创造能力的培养技法

1)集中精神法

集中精神法指为提出设想而控制大脑集中思想的方法。包括开发自己与他人如一的真正自我的坐禅法;通过冥想控制自己身心的愈加法;解放意识,引导出全面发展式的创造性的冥想法;根据形象产生新的自我的自律训练法。

2)协商技法

协商技法主要是为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和烦恼以维护情绪稳定的技法。包括在帮助他人的关系中培养主体性的咨询法;分析人际关系以求自我的交流分析法;以形象的交流加深人际交往的集中性形象交友法;在隔离状态下集体训练开发指导能力的感性训练法等。

3)心理剧技法

心理剧技法是通过表演戏剧产生心理上的自由以及创造性行为。包括通过戏剧方法探求心理真理的心理剧法;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人类行动的角色扮演法;利用身体姿势培养创造性的创造性戏剧法等。

4)思维变革技法

思维变革技法是训练思考活动并灵活变化的技法。包括有系统的创造性开发程序的CPSI法 ;不受概念约束,自由的进行设想的水平思考法;从习惯思考中解放出来的假象构成法;创造思维模式,设定产生思维场所的交叉法;使用创造性模型进行思考的力学思考法等。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及其消解

法国的贝尔纳说过: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来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种已

知的东西构成的往往成为我们认识判断事物的思维障碍----思维定势。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当面临现实问题的时候,我们能不假思索的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的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一旦形成定势,它就是具有很大的惯性,从而成为我们创造性思考的障碍。

一.思维定势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1、思维定势的概念

思维定势指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和决定以后的相类似的思维活动,从而表现出思维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该定势是主体过去获得的经验和既有的知识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在历次积累形成的既定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经验知识,并慢慢的积淀为认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主体在运用已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认识对象,在头脑中加工、酿造、积淀、巩固原有的认识结构,才形成思维定势。积极一面表现为思维活动的稳定性、模式化、一致性、趋同性。消极一面表现为思维活动的情性、僵化、求同行、封闭性、守旧性、单向性、呆板。思维定势与创造思维相辅相成,思维定势可以催化、孕育创造性思维,并成为创造思维得以发挥其作用的重要一环。思维定势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但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却很难把握,也很难自觉意识到受到了思维定势的支配和约束。思维定势有如下的特征:

1)客观性、稳定性。形成思维定势具有自身稳定的认知结构,因此表现出认识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2)模式化和自动化。思维定势是人们在思维中形成的定型话的结构,有既定的倾向性,模式化、无意识性,一旦相同或相似的对象出现,思维便纳入已有的思维轨道,并接受思维定势的过滤、整合、自动形成新的认识。

3)思维刚性和扩散性。思维定势对已有的认识的趋同,认识的轨道被过去的经验、知识所影响、渗透,思维表现出强大的刚性、韧性、惯性,并固执的扩大了认识的结果,形成了扩散性认识。

2、思维定势的构成要素

思维定势作为既定规则,体现了思维的延伸性,能够防止思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意外干扰,有利于思维过程的程式化,它有自身形成的要素。通常而言,思维定势的形成有实践目的,价值模式和知识储备三个要素。

1)实践目的。实践目的是思维定势形成的对象和前提,在已建构的思维框架中,实践目的往往成为一种过滤器或筛子,起一种认同、排斥的识别作用,通常所说的“热视”却“无睹”,“充耳”却“不闻”,就是这种筛子排斥(不符合实践目的)的结果。

2)价值模式。价值模式是思维定势形成的内在的成型结构,价值模式的相同就能在思维和行为中表现出趋同性而达到一致的认识。由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圈层和文化结构中,形成不同的价值模式和认识事物的角度,从而表现出思维的差异性。只有在同一文化圈层(相同的价值模式)对同一问题(相同的实践目的)才表现出思维的同一性,因此价值模式又成为思维方式的成型器。通常的表现为“英雄所见略同”,只有相同的价值模式(英雄)、相同的问题(实践目的)才能产生相同的认识结果(略同)。

3)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是思维定势形成的框架,知识自身就隐含着某种价值观念,并构成特定的框架,从而对头脑的观察范围和思考偏向作了预先的规定,凡是与这种规定相吻合的,头脑就会倍加予以关注,与之无关的却拒之于大门之外。每个人头脑中所思考的事物和问题,都受制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必须有知识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知识越多,它所构建思维空框就越大,所需要的知识越多,若缺乏基础性的知识储备,头脑就不可能理解和掌握新事物、新观念。

3、思维定势的强化、弱化途径

1)思维定势的强化因素和途径

价值模式建立是困难的,而其转变更加困难。一般而言,思维定势通过两个途径而被强化。

(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强化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使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下。例如,男性的角色是坚强的、务实的、有事业心的、不爱哭的,而女性是温柔的、多愁善感的、具有艺术鉴赏力的、爱哭的,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男性身上的“女人味”倍受指责。所有的幻想、诗意、温柔、色彩、音乐、罗曼蒂克与男子汉气概不相容,而拒之于千里之外,任何看起来“软弱”的表现都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实际上,许多看起来软弱的东西不是软弱,而男人身上的“女人气”常常意着他更富有创新精神。”

(2)成功的经验

某种思考方法获得成功之后,这方法通过反馈得到加强,从而形成思想,又强化了这种取得成功的经验,对于以后像类似的问题便成为思维判断的依据。例如人们根据海王星轨道摄动现象,用牛顿有引力计算,预言还有在一个行星。1930年3月13日,美国天文学家塞(Tombugy)发现了冥王星。但后来发现水星在近日点的进动现象便根据发现冥王星的经验,预言还有一颗行星,甚至有人还热情的取名为“火神星”,但化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解释这只是广义相对论效应,一种引力波的作用,而非另一颗新星。

2)思维定势的弱化

弱化思维定势就是在思维中,通过与传统思维的反向或差别,用反常态的思维方式冲击常态的内心和行为。具体途径有:

(1)反向思维。就是通过事物的对立面来思考问题,从而增加认识的纬度,发现新思路。

(2)角色转换思维。就是通过角色转换,在不同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

(3)违背常识,体验环境压力,依此来增强承受环境压力的能力。

二、几种常见思维定势的透视与解析

1、权威定势

1)形成途径

(1)教育权威的形成

由于知识的有限性,人们通过教育来增加知识。教育权威是通过教育,使人们逐渐习惯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对权威不加思考的自信盲从,缺乏独立思考。教育权威的通常表述为“ “必须做„”、“ 应该做„”、“不能做„„”等,从而使形成如下的发展途径:不敢反抗不愿反抗不知道反抗。

(2)专业权威的形成

由深厚的专门知识所形成的权威即专业权威。由于闻者有先后,本业有专攻,人们对对多数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或无知,为了弥补自己的无知,人们不得不求助于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对专家的意见点头称是,拿来就用,故形成专业权威。

不论教育权威,还是专家权威,其根源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个人知识的有限 使人们崇奉博学者为权威;个人力是的有限使人们崇奉强力者为权威。通过权威使有限的知识和能力得宜放大到无限。

2)权威定势强化和弱化途径

(1)强化的途径:树立权威,扼杀反判意识。

在传统社会里,张化权威是统治集团的有意识的培植,借明巩固社会,稳定社会,使民众对各类权威望而生畏,敬若神明,不敢生非份之想,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表现出顽强的思维惯性。

2)弱化的途径:时空角色转换

通过权威在时、空、行业等局限性,以此来弱化权威定势。例如,那是以前的权威(非现在的权威);那是外地的权威(非本地的权威);那是别的领域的权威(非本行业的权威);权威经常依赖于权威效应(权威论断不要打出权威的旗号);那是借外部力量产生的权威(非本身能力产生权威);那

与权威的自身利益有关(权威效应大打折扣)等。

2、从众定势

从众就是服从众人, “别人怎样做,我也怎样做”;“别人怎么想,我也怎样想”,缺乏个人的主见,随波逐流。

从众定势的弱化:

(1)作反常之事,提高自己承受周围环境压力的能力。

(2)提出不同的意见。不屑嘲笑、蔑视、批评、指责,心平气和辩解。

(3)扮演“傻子”,激发环境潜力,培养心理的耐受力。

3、唯经验定势

以感性经验作为行动的原则和指导,脱离已经变化的环境、条件、时间、地点,拘于程式,表现为思维的僵化、落后、保守。

弱化唯经验定势的途径:

(1)仿育人们训练。暂时取消视觉,充分发挥其他感觉功能,冲谈单纯依赖视觉的定势。

(2)逆经验反应。用反常的日常模式来看待事物。

(3)风险意识测定。通过建立敢冒风险的意识,以打破依赖具有确定性的经验,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弱化经验定势。

4、 唯书本定势

唯书本定势就是以书本知识作为行为的唯一思想来源,否定思想来源的丰富性。专业知识的有限性是唯书本定势源头。技术性领域中,由于长期从事某个专业,积存了大量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很难摆脱专业知识的束缚,专业知识越多、越深,思想的束缚也越强。书本知识描述的是两个世界的内容:一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具有无数个别事物,又是有无数个性;二是知识世界,这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我们却无法生活于其中。如果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用理想化知识世界替代,必然导致思维的误区,现实和理想的错位。

弱化唯书本定势的方法有:

(1)辩证思维方法。通过辨证思维,全面、系统、完整、正确的看待是现实生活中问题,切忌唯书唯上、脱离现实世界。

(2)逆向教育。通过降低自己的专业水平的等级,从反向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克服拘泥于书本脱离现实的误区。

(3)“正反会”读书法;通过正读(完全正确,且补充新证据材料)、反读(完全否定,找出错误并驳倒)、合读(“正”与“反”综合起来读),读书不为书所累,从而能真确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 非理性定势

由于非理性因素(感情、欲想、情绪、冲动、潜意识等)干扰逻辑思维过程。使人们处于一种对抗性的非理性情绪之中,任何语言都会从反面加以理解,而失去了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导致思维的偏差。感情能影响思维过程,当我们改变感情时候,也会改变对外界事物的看法。

弱化的途径:

(1)理想化的想像力。通过理想训练,排除情感因素,保持思考的正确性。

(2)日记反省,通过不断的自我剖析,理性反思,排除情感对思维的影响。

(3)慎思、制怒。通过转移思想,培养良好的心境,理智的处理现实矛盾。

第四节 技术创新及创新体系

1、创新与技术创新概念

1)创新。创新(Inven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意识是更新、创造新东西或改变。奥地利经济学家、后为美国哈副大学教授约·阿·雄彼特(J. A. Schumpeter,1883-1950)将创新拓展到经济学领域,在它的创新理论体系中,“先有发明(Invention)、后有创新(Innovation);发明是新方法或新工具的发现(Discovery),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Implementation)”。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机制或技术过程,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上述概念表明,技术创新具有如下特点:

(1)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不同,发明创造是科技行为,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

(2)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终于市场实现。

(3)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本来源。自主技术与外来技术的巧妙结合,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再改进,从而在模仿和创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日本人):一号机模仿;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

3)技术创新的类型

(1)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根本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

(2)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4)技术创新的作用

(1)技术创新与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既有数量的增长,也有质量的提高。质量的提高主要是靠技术创新。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的是靠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资源的浪费已成为严重的障碍。技术创新是解决资源浪费的唯一途径。

(2)技术创新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市场疲软与产品疲软(竞争性疲软、结构性疲软),缺乏用户需要的疲软是产品疲软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陷入困境和国有企业亏蚀面居高不下的源头。

(3)技术创新与新产业的发展。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其市场生命周期,不仅会趋于饱和而达到成熟,而且还回走向衰老与死亡,最总被另一种产品所代替。技术创新提供了新产品产生的条件。

(4)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计划经济在政府的保护下,采用的是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法,是收购经济加政府保护,企业无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外无技术创新的压力;市场经济是顾客选择产品,争夺顾客是竞争的焦点。参加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且这种竞争是国际性的;“竞争的实质是制造差别化来战胜对手”。不能那一种差别化都会获得竞争优势,而任一种差别化都离不开技术创新。

2、创新体系的建构

创新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技术创新理论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创新体系可由下图表示:

1)技术的创新,指对技术本身的创造、改革、发明,具体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等。

2)制度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具体包括经济制度创新、经济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等。

3)市场创新,它市技术创新的源头和终点,也是技术创新的基本目标。具体包括需求创新、开拓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创新、销售服务创新等。

4)意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导引,没有意识创新就没有创新活动。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的指引,没有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创新会误入歧途。意识创新包括价值观念创新、政策规范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

5)管理创新,它是创新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和整和机制,具体包括管理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等。

参考书:

1)(日)高桥诚编:《创造技法手册》,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年8月。

2)许立言、张福奎编:《创造学研究》,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年9月。

3)陈文化:《技术创新论》,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4)梁良良、黄牧怡:《走进思维的新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3月版

5)(苏)A·H·鲁克:《创造心理学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

6)付家骥:《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付俊英:《论思维定势和创造性思维》,《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10月,第五期,P19

8)李铁强:《创造性思维中的非理性思维》,《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10月,第五期,P23

第十章 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形成的条件

一、创造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1、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条件和作用

1、创造思维形成的条件

2、创造思维的作用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创造技法及其创造能力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方法

(一)直觉

1、直觉的概念 2、直觉的形式

3、直觉的机制 4.直觉的方法 5、直觉与逻辑的互补

(二)灵感

1、灵感的概念及其特点

2.灵感基本形式

3、产生灵感的条件

(三)机遇

1、机遇及其特点

2、机遇的类型

3、机遇的隐身场所

二、创造技法

1、扩散发现技法

2、综合集中技法

三、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1、 创造性思维的素质要求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技法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及其消解

一.思维定势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1、思维定势的概念

2、思维定势的构成要素

3、思维定势的强化、弱化途径

二、几种常见思维定势的透视与解析

1、权威定势

2、从众定势

3、唯经验定势

4、唯书本定势

5、非理性定势

第五节 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体系

一、技术创新概念及特征、分类

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构


相关内容

  • 发明创造技法概论
  • 发明创造技法概论 一.创造学简说 创造学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因为创造发明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人类追求新的有价值的功能系统.而创造发明可以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因此创造发明是人类最宝贵的财 ...

  • 2012年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考试答案
  • 一.选择题 (D)1.小明比小强大,小红比小明小,下列陈述中哪一句最正确: A.小红比小强大 B.小红比小强小 C.小红与小强一样大 D.无法确定小红与小强谁大 (D)2. "?"位置的字母应该是:A C EP R ? A.O B.Q C.S D.T (B)3.在计算机语言中有一 ...

  • 创新实践课程
  • 创新实践课程 学习报告 姓名: 刘 青 学号: 20113534 专业班级:土木1103班 报告提交时间:2014年4月10日 创新实践课程体会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潜力.只有敢于创造,富有创新,社会才得以进步.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让我们更好的仰望星 ...

  • 大学生发明创造类课程教学探索
  • [摘要]钱学森先生曾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是我国教育的大问题,应从娃娃抓起.传统的应试教育改革需要时间,而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任务.开辟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并开设创造类课程,充实大学生发明创造的知识.思维与方法,改进教学考 ...

  • 高中作文思维技法课
  • 高中作文思维技法课 作者:孙文辉 思维技法1 于矛盾处出意味 思维技法2 于波折处扣心弦 思维技法3 于细节处见神采 思维技法1 于矛盾处出意味 [大家范本] 童年的星空 刘慈欣 童年时代的一个夜晚在我的记忆中深刻而清晰:我站在一个池塘边上,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们一起仰望着夜空,漆黑 ...

  • 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
  • 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 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江山依旧 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 1.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有意突破常规,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弹" ...

  • 信息技术在科幻画辅导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 在小学美术科幻画辅导过程中恰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打破时空的限制,把课堂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功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科幻画课堂的高效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如湘版五年级下册< ...

  • 市教科所创造教育研究阶段性工作汇报
  • 高举创造教育旗帜 全面培育创新人才--武穴市教科所创造教育研究阶段性工作汇报 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自1998年以来,我市就着手探索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教育.六年来,我市创造教育由点到面.由横到纵.由浅入深地逐步开展,具体工作概括为"六抓". 一.抓 ...

  • 专业技术人员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 主讲人:高 伟 专业技术人员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00:00) 第一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基础篇 (10:18) 第一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基础篇 这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是财富积累的途径.创新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