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相关制度

八、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4.8.1急诊科诊疗规范

1. 在急诊各科工作的医师须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急诊科轮转时间不少于半年,有75%以上的急诊科固定人员。刚分配到院和未取得“二证”的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临床医疗工作,不得独立从事临床医疗的一切工作。

2. 急诊科设置有预诊分诊、诊断区、急危重症抢救区、急诊病房观察区、挂号室、收费室、药房、化验室、超声检查室。

3. 急诊科设内、外科,妇、儿及其他专科备班,随叫随到。

4. 急诊接诊时间1~2分钟内,危重病人立即接诊。

5. 急诊设立二线值班,至少一名中级职称医师。

6. 危重病人检查有医护人员陪送。

7. 抢救室有急危重症抢救规范。

8. 急诊抢救室有生命体征监护设施。

9. 急诊病人有登记,留观病人有交接班,抢救病人床旁交班。

10. 留观病人有观察记录,抢救病人有抢救记录,输液病人应有急诊病历、处方、输液医嘱及观察记录。

11. 急诊留观时间不超过三天,留观24小时以上应按住院病人处理。

12. 危重病人住院前需有适当的维护生命体征的处理。

13. 设立公开急救电话,24小时开通。

院前急救应做到人员、药械、设备、通讯、车辆“五落实”,接诊后5分钟内出车,出车人员与急救伤情病情相适应,药械完备。

4.8.1急诊科工作制度与医疗质量管理总则

1. 急诊科是医院诊疗、抢救第一线科室,并负担成都“120”急救,公共突发事件及救援任务。要求急诊医护人员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一旦接到指令性任务,迅速反应到位。

2. 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医师法及各级工作人员工作规范进行。

3. 急诊科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治医师(含主任、副主任及主治医师)负责科内的各项具体工作。科内重要决策经科会讨论,由科主任综合意见后最后做决定。

4. 急诊科室实行严格的正规临床培训。住院医师必须有三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并取得医师执业证和职业资格证; 护士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取得护士执业证。轮转医师和进修医师的管理参照住院医师制度执行。

5. 加强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每年有计划进行院内、外培训、学习与考核。上报医院相关部门。

6. 严格操作规范,按医疗程序及规范科学、有序工作。

7. 严格组织纪律性。按照医院有关组织纪律及奖惩条例执行。

急诊科工作按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四川省医院复查及管理评价标准(试行)》,《成都市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和卫生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指导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急诊科工作制度

1. 对急诊病人的诊断、紧急处理等应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严肃,迅速准确,避免发生各科室相互推脱的现象。

2. 急诊科内各分科诊疗室的一切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和维修)

3. 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准备抢救病人,如需暂时离开,必须告知有关人员,非固定在急诊科的其他各科急诊值班医生,应有固定地点便于一呼即到,若需暂时离开固定地点,应随时将去向通知急诊科值班护士; 轮转到急诊科的医师按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管理。

4. 护士在治疗时应严格查对,按照医嘱中所需要的药品名称、剂量、用药途径进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5. 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汇报,请科主任和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及时向保卫科报告。

6. 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7. 急诊科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急诊、急救抢救技术、技能,并能熟练运用。

8. 急诊科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抢救药品、医疗器械、监护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9. 每次抢救病人完毕后,要认真书写抢救记录,若病人死亡,要填写死亡记录,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并报死亡卡。

做好急诊科各项记录、统计工作。

4.8.1急诊科清创缝合室工作制度

1. 急诊科清创缝合室系急诊科病人施行清创缝合等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在科主任、护士长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负责手术间的安排和器械、敷料的准备,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实施各种手术。

2. 凡进人清创缝合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换拖鞋,方能进人清洁区。

3. 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遇厌氧菌感染时,应关闭该室72小时,严格消毒3次。

4. 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手术包必须标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日期。

5. 污染的器械、敷料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特殊感染者需行特殊处理,必要时暂停手术全面消毒。

6. 认真做好清创缝合室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消毒,定期做好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准备好各类手术器械,专人清点,定期消毒、更换。

7. 各种药品、器材应放在固定的位置,用后归原。手术器材分类定专人保管,定期清点、擦拭和维修。毒、麻、限、剧药品有明显标志及专人保管。

4.8.1急诊培训与教育制度

1、急诊科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领会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输血法》及《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等法律法规。轮转医师、实习、进修医师均应严格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2、实习、进修医师无独立处理病人及急诊处方权,处方及检查申请单均应由带教医师审阅签名。

3、各级急诊医师、护师有指导下级医师、护士、实习、进修人员的职责。严防实习、进修医师单独急诊诊疗及操作。

4、新分配到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配有上级医生(护士)一对一“传带”。

5、本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应努力学习急诊相关知识和新进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及急救能力。定期业务学习,举行急诊医学专题讲座及技能培训,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岗位技术考察。不定期派遣医护人员进修学习。

6、急诊医护人员应注重自身敬业素质的培养,提升服务意识,提倡高度的责任心,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

7、积极开展急诊医学学科建设,开展危重病学、急性中毒、创伤外科等方面的临床、基础研究。对在学术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

4.8.1院内急诊工作流程

4.8.2首诊负责制度

1、凡第一个接待急诊病人的科室和医师称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2、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的或确系他科的病人时, 应在询问病史、进行体检及相应辅助检查、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才能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不得私自涂改科别或让病人去预检台改科别。

3、凡遇有多发伤或诊断未明的病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

4、如患者确需转科, 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负责联系安排;因技术力量、设备条件限制本院不能诊治,必须转院的患者,首诊医师在征得医务部、总值班、业务院长同意后方可执行,并提前与相关医院联系;如估计患者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若患者家属要求转院,要做好相关的医疗文书记载。转院途中,需有我院医务人员全程护送。

5、首诊医师应认真规范书写首诊病历并签名, 记录首诊时间,精确到分。

6、涉及两科以上疾病的病人收治,由急诊科组织会诊,协调解决,有关科室均应服从。

4.8.2与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临床各科室:

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为更好的承担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让患者切实享受安全、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配置,体现分级诊治的原则,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结合我院实际,正式开展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工作。请各临床相关科室及时组织全科室医护人员认真、有效的学习双向转诊工作内容及工作要点,一并遵照执行。

一、我院已建立双向转诊相关制度、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及绿色通道,特别是急诊科及导医台应做好转诊患者的咨询和衔接工作。

二、双向转诊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接待医务人员务必将基层医疗机构转入的病人的上转单及时交到医务部备案,并有义务协助护送患者至病区或门诊部。

三、我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转来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优先安排住院手术。无特殊情况不作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根据病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治疗。

四、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及时的会诊或急会诊,协助对方处理疑难病症。

五、在接治双向转诊患者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医疗服务,避免医疗争议发生。

六、对康复期、诊断明确且病情稳等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临床科室应及时下转回基层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需到医务部填写《双向转诊单(下转单)》。并主动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患者治疗评估和诊断、预后、辅助检查,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后续的治疗、康复方案及经治医生联系方式等材料,提供后续治疗和康复的业务指导以及必要的追踪随访服务。

附件1: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暂行)。

附件2: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协议书。

附件3: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单。

附件4: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流程图。

附件1:

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暂行)

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为更好的承担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让患者切实享受安全、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配置,体现分级诊治的原则,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成都现代医院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暂行)。具体如下:

一、组织领导

在院长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医院双向转诊工作,加强双向转诊管理,把双向转诊这项工作抓好并落到实处。

二、双向转诊程序流程

转入病人:基层医疗机构需上转病人时,应提前电话联系我院对接部门。1. 普通转诊患者:平诊时段,联系客服部(87565123),由我院客服人员负责安排门诊预约挂号或落实住院床位情况;急诊时段,联系急诊科(87565120),负责首诊以及落实病房床位情况。2. 危急重症患者:直接联系急诊科(87565120)接诊,走绿色快速通道救治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将填报好的上转单原件交我院首诊医师转医务部进行登记备案,基层医疗机构自留复印件一份。对双向转诊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取药、优先住院,按照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治疗原则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下转病人:符合下转条件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主管医师到医务部填写下转单,经审核同意后盖章,由转诊医师与基层医疗机构取得联系,由我院负责安排下转事宜,并附带诊断证明、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预后评估及诊治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等资料一并转送到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次流程就此结束。

三、双向转诊条件

1、上转条件(除急诊抢救外)

①、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伤情严重或较重者;

②、各种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

③、急慢性疾病,病情较危、重者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④、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

⑤、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

⑥、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

⑦、患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化疗者;

⑧、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2、下转条件(在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诊优惠政策,征得同意后)

①、各种危重症患者经救治后病情稳定进入疗养康复期的病例;

②、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

③、手术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病例;

④、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病例;

⑤、老年病人护理和照护;

⑥、心理障碍等精神疾病恢复期可以在社区进行恢复性治疗的病例;

⑦、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属要求继续康复治疗者;

⑧、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⑨、甲类及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需治愈后才能出院,其他乙类传染病人及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和丙类传染病人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或症状较轻,且接触隔离期者;肺结核病经定点诊疗医院治疗出院后实施督导管理者。

四、加强管理与监督

1、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沟通协调:全院各部门互相配合、沟通协调,作好转诊衔接工作,确保转出方、转入方及被转者三方满意。

3、开展督促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督促指导,对双向转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追踪随访、总结分析及效果评价。定期举行转诊单位间的联席会,加强协作,共同改进双向转诊工作。

附件2:

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协议书

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合作医院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体现分级诊治的原则,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经甲乙双方协商决定,建立双向转诊关系。为了规范各自行为,现签定协议如下:

甲方(基层医疗机构):

乙方(上转医疗机构):成都现代医院

一、甲方(基层医疗机构)责任

1、医生要熟悉上转医院的基本情况、特色优势专科及常用检查项目等。

2、遇有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有义务将患者转诊至协议医院,不得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3、危急重症患者转诊时必须谨慎,应第一时间就地抢救处理,转院时需派专人护送,并向接诊医生说明病人病情并提供相关的检查、治疗资料;

4、遇有职业病、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应及时上转至国家指定的相应专科医疗机构或有相应专业的综合医院;

5、遇有传染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各类传染病人转至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并按规定上报疫情;

6、上转病人要填写完整的《双向转诊(上转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由经治医师签字并加盖公章;

7、对上级医院转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的患者,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二、乙方(上转医疗机构)责任

1、建立双向转诊相关制度,有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及绿色通道,确保服务质量;设置双向转诊衔接部门及联系电话等,实行24小时连续服务;

2、对基层医疗机构转来的病人要认真进行登记备案,及时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诊;

3、对基层医疗机构转来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优先安排住院手术。无特殊情况不作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根据病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治疗;

4、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及时的会诊或急会诊,协助甲方处理疑难病症;

5、对康复期、诊断明确且病情稳等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应及时下转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下转病人时,填写《双向转诊(下转单)》,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患者治疗评估和诊断、预后、辅助检查,转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后续的治疗、康复方案及诊治医生名、联系方式等材料,提供后续治疗和康复的业务指导以及必要的追踪随访服务,加盖公章后下转回原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

三、本协议有效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应。

五、未尽事宜,另行商定。

甲方: (公章) 乙方: (公章)

甲方负责人签名: 乙方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3:

双向转诊单(上转单)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

上转医疗机构: 成都现代医院 科室: 。

备注:普通转诊患者预约电话:87565123;危急重症患者转诊联系电话:87565120。 平诊时段为:上午8点-12点,下午14—17点30分;急诊时段为:中午12点-14点,下午17点30-次日

8点。

双向转诊单(下转单)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

下转基层医疗机构: 。科室: 。

费别:(1. 医疗保险□、2. 公费医疗□、3. 新农合□、4. 自费□、5. 其他□)。

备注:普通转诊患者预约电话:87565123;危急重症患者转诊联系电话:87565120

附件4:

成都现代医院医院

双向转诊转入(上转)简易流程图

成都现代医院医院

双向转诊转回(下转)简易流程图

4.8.2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病历、留观病人病历记录书写规范

1. 要求基本项目填写完整准确,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婚姻、民族、职业、联系地址、单位、联系电话、药物过敏史、来诊方式、来诊时意识状态、就诊时间(具体到分钟)、分科及分诊护士。

2. 急诊病历首页主要内容:

(1) 主诉:要突出病人主要症状、部位、时间,概括准确,描述清楚。

(2) 现病史:必与主诉相关、相符,能反映本次疾病,起病情况及有无诱因,主要发病症状和病情变化;伴随症状及其与主要症状的关系;曾做诊治经过,描述必须符合规范性语言要求,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概念明确。

(3) 既往史:记录与本病诊断相关的既往史。

(4) 过敏史:包括怀疑过敏史。

(5) 体格检查:要求全面系统检查,重点突出,生命体征四项必须监测并详细记录,特别是对诊断有关的阳性和必要的阴性体征均应有记录。有与主诉相关的专科检查。

(6) 检查或特殊检查:必须据病情需要选择检查项目,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7) 诊断:主要诊断、次要诊断均应列出,排列恰当。诊断不明确时应有待诊或疑似诊断,必须符合规范性诊断标准,不能出现简称和俗称。

(8) 处理:据诊断结论出具诊治方案,包括回家服药(须注明门诊随访,并向患者交代);急诊清创缝合(须交代必要注意事项及换药、拆线等情况);急诊输液;留观及入院等。应记录急诊处方用药。抗菌素药物使用合理。病人拒绝检查、治疗或住院等处理的,应有记录及患者签名。治疗处理应记录时间。在紧急抢救急危重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事后未及时补记临时医嘱。对于抢救病人应书写抢救记录。急诊抢救病人死亡应书写急诊死亡记录。有离科去向和离科时间记录(月、日、时、分)。

(9) 医生签名必须签全称,且字迹要求清楚,签名易认。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未及时完成急诊病历记录。

3. 院前急救病历由“120”出诊记录及急诊病历两部分组成,院前病情及院前急救经过登记于“120”出诊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接诊时间、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到达现场时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情况、主要病情及相关查体,急诊处理情况(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及用药、包扎固定及危重病人现场CPR 等) 。及时回叫急诊科做好相应准备(包括相应专科医生到场),患者接回医院后病历书写情况同急诊病历。

4. 留观病历首页同急诊病历,并按住院病历要求书写病程记录,有三级医师查房记录,病程记录一日至少两次(交班时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用药时必须做好相应记录,待诊或诊断不确切患者应有修正诊断;出观患者应有出观记录。

5. 护理记录详见《护理留观规范制度》。

病历书写应认真、详细、完整,必须按《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规范标准》执行,诊断应书写国际标准,不可缩合代称。

4.8.2紧急情况下各科室、各部门协调机制

急诊患者、或在院患者意外转化为急危重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医院各科室,包括职能部门应相互协调支持,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了做好此工作,特制定本机制与流程。

一、急疹患者由首诊医师或主管医师管理,负责诊疗工作,按照医院诊疗常规和诊疗流程以及医疗核心制度改造履行工作职责,维护患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二、对急诊患者,或住院患者病情意外恶化,首诊医师或主管医师进行快速评估存在的医疗风险,需要进行处理的立即作出决定,需要他科协调的应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

三、急诊工作在紧急情况下,或其他科室,遇危急疑难病例, 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专科情况突出时, 应及时申请多科会诊。视病人情况提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甚至院内会诊(详见院内会诊制度)

四、危重患者病情符合需要如化验、输血、CT 、B 超等检查。各科室积极协调配合,符合绿色通道的需按“绿色通道”办理

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如遇急危重症患者,家属情绪激动,预期可能发生过激行为或医闹的,立即口头或电话通知保卫科,必要时由保卫科通知公安部门介入处理。

六、如遇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需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务部或总值班,启动相应工作预案。

紧急情况下各科室、各部门协调流程

4.8.3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适用范围:急诊患者就诊

内容:

1、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根据要求设立专门的检诊分诊处,检诊分诊室应当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分诊人员由经验丰富、力强、处置果断的人员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检诊分诊迅速、准确,及时发现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抢救。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3、对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烈性或新发传染病,按照“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时向科主任、医务部或总值班汇报。

4、按“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不同病情送至不同地方救治,危重病人至抢救室,普通病人至普通诊室。发现传染病要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和疫情报告。

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检诊应当仔细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

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检诊。

6、经检诊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临床观察医院或定点收治医院就诊,并对病员采取防止传播扩散措施和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本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9、检诊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10、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更换帽子、防护口罩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接诊下一个病人,运送病人的车辆、担架等要进行消毒,随车驾驶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11、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2、从事检诊分诊的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13、分诊病情分级:

一级:急危症1、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急重症1、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

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2、处

理:诊室优先就诊。3、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急症1、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2、处理:候诊区候诊。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四级:非急诊1、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3、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4.8.3预检分诊制度

1.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2. 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代替。

3. 预检护士应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简要了解病(伤)情,重点观察体征,进行必要的初步检查及化验并记录,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有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4.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病危病人一般先抢救后挂号。

5. 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6. 遇有成批工伤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部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掌握急诊的就诊范围,做好解释工作,对婴幼儿及老年患者酌情予以照顾。

4.8.3急诊留观观察制度

1. 留观观察对象:

(1) 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病情允许留院观察者;

(2) 不能立即确诊,离院后病情有可能突然变化者;

(3) 某些病症如哮喘、腹痛、高血压等经治疗病情尚未稳定者;

(4) 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留院观察者,但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予留院观察。

2. 需留住观察室的病人,由接诊医师通知观察室护士和医师,对危重患者,接诊医师应当面向观察护士和医师详细交代病情。

3. 留观、住院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完善各项告知和授权书的签署,负责观察室的医师应及时查看病人,下达医嘱,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

4. 观察室内环境要清洁、安静;被服要随时更换;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做好晨、晚间护理、病人口腔、皮肤、头发护理及预防褥疮护理等;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按医嘱进行诊疗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及时排除输血、输液故障。

5. 留观察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最多为3天,特殊情况例外。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填写相关表格,由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教科。

6. 值班医师或负责观察室的医师及时向危重病人的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必要时请病人、家属或授权人签字。

7. 值班医师或负责观察室的医师、护士下班前应巡视一遍病人,做到床头交班,并写好交班记录。

对可能离观的病人,各级医护人员应及时动员其离观,并写好出观记录、开好诊断证明,

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4.8.3关于急诊优先住院制度、机制与措施

各科室:“畅通绿色通道”是我们的任务;“三先一后”(先抢救、先治疗、先检查、后补办手续)是我们的抢救原则,“一切为病人”是我们的宗旨。为了更好、更快、更方便的急需抢救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至高无上的原则,经医院研究,根据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特对急需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的病人实行“三先一后”制度,开通绿色通道,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现就有关事项规定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急救室各种抢救设备及抢救药品配备齐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可以接受各专业疾病的救护任务,随时待命出诊。

二、保证救护车的正常工作,确保车辆的状况良好。

三、车载物品应按时补充。

四、严格交接班制度,

五、规范院前急救行为,

六、急诊诊治范围:

1、各种外伤、颅脑损伤、骨折、胸部、腹部损伤、电击伤等。

2、各种中毒、发热、溺水、中暑等

3、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咯面、气胸、气管异物。

4、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休克等。

5、急性腹痛、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穿孔、肝硬化。

6、各种昏迷、脑梗塞、脑出血、脑炎、癫痫、晕厥。

7、急产、难产、产后大出血、妊高症、产褥热、小儿惊厥、发热、腹泻。

8、其他:糖尿病、重度贫血、白血病。

七、对于急需抢救的实行“三先一后”制,开通绿色生命通道。

八、各科室应留有至少一张抢救室病床、以保证需入院抢救病人的优先住院。

九、急诊抢救病人统一收在各科室的重症监护室。

十、急诊科对急诊抢救病人第一时间应与相关科室联系,以便科室能立即进行救治工作的展开

4.8.3关于急诊抢救优先住院制度、机制与措施

各科室:“畅通绿色通道”是我们的任务;“三先一后”(先抢救、先治疗、先检查、后补办手续)是我们的抢救原则,“一切为病人”是我们的宗旨。为了更好、更快、更方便的急需抢救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至高无上的原则,经医院研究,根据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特对急需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的病人实行“三先一后”制度,开通

绿色通道,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现就有关事项规定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急救室各种抢救设备及抢救药品配备齐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可以接受各专业疾病的救护任务,随时待命出诊。

二、保证救护车的正常工作,确保车辆的状况良好。

三、车载物品应按时补充。

四、严格交接班制度,

五、规范院前急救行为,

六、急诊诊治范围:

1、各种外伤、颅脑损伤、骨折、胸部、腹部损伤、电击伤等。

2、各种中毒、发热、溺水、中暑等

3、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咯面、气胸、气管异物。

4、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休克等。

5、急性腹痛、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穿孔、肝硬化。

6、各种昏迷、脑梗塞、脑出血、脑炎、癫痫、晕厥。

7、急产、难产、产后大出血、妊高症、产褥热、小儿惊厥、发热、腹泻。

8、其他:糖尿病、重度贫血、白血病。

七、对于急需抢救的实行“三先一后”制,开通绿色生命通道。

八、各科室应留有至少一张抢救室病床、以保证需入院抢救病人的优先住院。

九、急诊抢救病人统一收在各科室的重症监护室。

十、急诊科对急诊抢救病人第一时间应与相关科室联系,以便科室能立即进行救治工作的展开

4.8.4成都现代医院“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急诊科

内容:

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医管医疗便函〔2011〕148号)意见,特制订本制度。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院急诊科及其医务人员。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 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需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 )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附录B )的病人。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四、分级流程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现状,拟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病人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急诊医学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分类。

(一)分区

在空间布局上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1、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1级和2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2、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3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3、绿区,即4级病人诊疗区。

(二)分级和分区流程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级流程(见图一)

图一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图

注:①ABC 参见分级标准;②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见附录A ;③急诊医疗资源指在获取急诊病人的主诉后,根据主诉及急诊科的资源配置,评估病人在进入急诊科到安置好病人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急诊医疗资源(附录B )个数。

附录A

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急诊病情分级用)

注:*评估小儿呼吸时尤其要注意呼吸节律;**评估小儿循环时须查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和紫绀,病情评估时血压值仅为参考指标,有无靶器官损害是关键,血压升高合并靶器官损害,则分级上调一级;成人单纯血压升高(无明显靶器官损害证据)时,若收缩压>180mmHhg ,则病情分级上调一级;要重视低血压问题,收缩压低于低限者分级标准均应上调一级。

附录B

列入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医疗资源

4.8.4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绿色通道的含义

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病员时,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通道的病人提供快速、有序、有效的安全诊疗服务。

(二)绿色通道的范围

1. 患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消化道出血、严重创伤、内脏破裂、内出血的患者或出现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生命垂危者。

2. 无家属陪同,或无法确定身份,但需要急诊处理的患者。 3. 不能及时交齐医疗费用但需要急诊处理的患者。 4. 其他情况需要享受绿色通道的患者。 (三)绿色通道的措施

1. 由急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决定其是否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并及时上报总值班。 2. 实行24小时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在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5~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

3. 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实行“二先二后”的规定(先救治处理,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

救,后交款办手续),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部门必须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4. 派护工24小时服务,负责病人的运送检查、住院、交费、取药、标本送检、手续办理的陪护和帮助服务。

5. 全院医护人员均有“绿色通道”抢救工作的义务,不得推诿病人,不得对“绿色通道”呼叫不应答。对不履行此义务的科室和个人,必须追究责任。

6. 遇有多系统多种疾病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对应的科室主管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同总值班协商并报请医务部、业务院长解决。

7. 有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急诊科能够在患者送达前获取急救中心转送或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信息,院内相关各科室在患者收住入院前获取病历资料,提高效率。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

4.8.4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绿色通道

1. 由急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决定其是否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并及时上报总值班。 2. 实行24小时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在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5~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 在转诊、入院、手术等任意流程中,要求快捷。时间尽量≤20分钟。

3. 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实行“二先二后”的规定(先救治处理,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部门必须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4. 派护工24小时服务,负责病人的运送检查、住院、交费、取药、标本送检、手续办理的陪护和帮助服务。

5. 全院医护人员均有“绿色通道”抢救工作的义务,不得推诿病人,不得对“绿色通道”呼叫不应答。对不履行此义务的科室和个人,必须追究责任。

6. 遇有多系统多种疾病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对应的科室主管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同总值班协商并报请医务部、业务院长解决。

4.8.4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4.8.4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与规范

(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 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 线、CT 、B 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液体的复苏目标从整体看主要以尽可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携氧,以满足全身氧代谢的要求。当机体的氧载不能满足机体的氧耗时,机体将通过提高氧利用率来代偿对氧的利用,可以从正常的0.22-0.32上升到0.7-0.8。一旦氧载情况改善,氧利用率可以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机体的代偿功能存在,当出现氧利用率提高,即可认为此时氧载不足或相对不足,在一定限度内,氧利用率的上升就意味着组织缺氧在恶化。当其超过0.4时,说明缺氧超过危险限,要加强干预。如果其持续在0.40-0.50达3-4天,在0.50-0.60持续24小时以上,﹥0.60的时间超出8-12小时,提示患者缺氧严重且时间过长,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增多。因此,复苏的氧代谢目标在氧利用率指标即不应超过0.40。

(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创伤严重度分类方法:

①轻度:患者为单部位受伤,仅需简单处置,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②中度:主要受伤部位损害严重,有功能损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一般没有生命危险;ISS (创伤严重度评分)

③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不救治患者会死亡。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步骤完成救治流程:(l ~3分钟内完成)一般伤势严重,危及生命,多发生严重并发症,治愈后可能遗留残疾。

④极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不迅速处置4小时内即死亡,或濒死状。

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农药中毒抢救流程

急诊分娩的急救工作流程

一、接到呼叫电话后,应详细询问记录病人的情况,在10分钟内,立即派车组织相关人员携带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必要时带血、迅速前往现场实施紧急抢救处理,在车上仍要继续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二、在病人到达之前,成立以产、内、儿科主任、产科值班医师、护士长、主班护士为成员的抢救小组,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主班护士应立即备齐抢救药品、急救器材、诊疗仪器、手术器械等,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以便及时抢救。

三、接诊病人要认真负责,迅速准确,一路畅通,要求5分钟使病人进入抢救程序,抢救小组由参加抢救的最高技术职称指挥,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秒必争、沉着冷静、规范操作完成各自任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要严格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四、设专人护理危重病人,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认真进行护理观察,及时准确的做好护理记录。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交接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所有药品均应详细交班,注射用药品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安规定处置。

六、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交代病情,并酌情报告院总值班、院领导,凡可能涉及到的纠纷,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抢救完毕及时整理抢救室,补充药品、器材,保持清洁卫生,同时做好抢救小结,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技能。

八、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进行病案讨论分析,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按规定在二周内上报有关部门。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性心力衰竭诊治流程

1-3min

3-10min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

到达急诊前、后:遵守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衔接接诊制度及流程;

参照预检分诊流程及急诊分诊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处理

国际心肺复苏(CPR )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4.8.1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程序

4.8.4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责任

1、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小于10分钟, 2、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3、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4、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5、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 5、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6、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7、急诊有急危重患者需要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8、急诊有急危重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4.8.4出诊抢救制度

1、凡接到“120”急救指挥中心或所承担区域内呼救信号时,应由急诊科5分钟内派出救护车奔赴现场抢救。

2、院前急救应做到人员、药械、设备、通讯、车辆“五落实”,并保持药械、设备的完好、完备。

3、出诊人员与急救伤病情相适应,药械完备。

4、根据“120”总台指令和现场呼救报告情况,组织调配或启动院前应急小组。 5、视病人和现场情况实施就地抢救或转运途中抢救,尽快转运回医院或到最近的有条件的医院抢救。

6、急救小组到达现场或转运途中,随时与“120”总台、医院保持联系,沟通、通报情况,做好一切应急抢救工作。

4.8.4急诊抢救室制度

1. 急诊抢救室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要有专人负责,设备应齐全,制度应严格,做到能随时投入抢救工作。抢救中各有关医护人员或有关科室必须积极配合,病人需转入病房时,应及时收容,严禁推脱,急诊抢救室有呼救权和转诊权。

2. 各类仪器保证性能良好,随时备用,抢救药品齐备,标签醒目,物品完好,一律不准外借,值班护士每班交接,并有记录。

3.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动作迅速而准确。抢救过程中的指挥者应为在场工作人员中职务最高者,医生护士在场时应以医师指挥为主,各级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合作,指挥者应负指挥之责。

4. 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应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5. 医护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物的使用,如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前要求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事后由医师补写医嘱及补开处方。

6. 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血空瓶等均应集中放在一起,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7. 遇有大批抢救的病人同时就诊时,应立即报科主任、医务部与院领导,以便及时组织抢救。

8. 病人经抢救后,应根据情况留在监护室或观察室进一步处理,待病情稳定后送有关科室继续治疗,护送病人前应电话通知接收单位。

9. 急救室除工作人员外,一切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急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清理、补充,保持整齐清洁。

10. 对已住院治疗的急救病人要定期追踪随访,不断总结抢救经验。

4.8.4急诊抢救制度

一、急诊抢救室在科主任或高资历医师的领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三、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四、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三先三后”: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五、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六、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七、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八、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72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生命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传染病院。

九、严格控制麻醉处方和精神病用药处方的管理,医护间应密切协作,对已知或可疑成瘾者,护士应提醒医生。

十、严格按标准收费,确保电脑录入准确。如病员对收费有疑问,当班护士应给予耐心解释。

十一、加强病历管理。病员本次就诊所持病历由抢救室护士保管,待病员离开抢救室时返还病员。

十二、抢救工作结束,应认真检查总结,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4.8.6急诊质量与安全指标

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对照成都市卫生局《成都市医疗服务与质量检查考核评价标准(2012年版)》及《成都市医院核心质量检查考核评价标准(2012)》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急诊质量与安全指标管理,衡量急诊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急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重新统一制定我院《急诊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管理规定》,要求急诊科对照执行,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达标管理,持续提升整体医疗质量。特制定急诊质量与安全指标:

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例数之比 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之比 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

4、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胸、腹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等)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不超过60分钟。

5. 急诊高危患者收住院比例(%)。 6. 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严重程度评估”

7. 重点疾病(卫生部规定的18种疾病)、危重、疑难、高危患者入院后、(及时完成病情评估表)

8.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 9. 医疗质量13个核心制度实际执行率100%:

10. 患者安全类指标: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90% 11. 急诊“红腕带”重症患者生命通道救治制度实际执行率100%。 1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含药物不良反应、输液输血反应)报告: 1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晓率100%;

14. 重大事件及时报告率100%。

15.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始终保持待用状态,完好率100%。(临床科室、设备科)。

16. 传染病报告率及报告及时率100%。

17.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漏报率0

18. 各类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19.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全员手卫生依从性≥70%

4.8.6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职能部门对急诊科有实时监管职责。

二、急诊质量管理

(一)建立健全急诊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三)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四)按照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每月召开一次急诊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急诊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对急诊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持续改进。

(五)提高急诊病历及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急诊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六)对住院医师按照医院要求,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等。

三、医疗安全管理

(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按照急诊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安排患者的急诊就诊工作。

(三)充分做好抢救前准备,严格检查各种急诊器械设备,确保抢救设备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急诊期间所用药物及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须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易混淆的药物。用过的安瓿等物品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备复查。

(六)新技术的开展和新方法的使用,应按照医院新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医院批准后实施。

(七)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坚持岗位交班、病情不稳定时一律不准交班。交班内容应包括患者情况、急诊经过,特殊用药、输液等。

(八)各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按照医院要求上报,必要时应进行全科讨论,认真整改落实。

八、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4.8.1急诊科诊疗规范

1. 在急诊各科工作的医师须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急诊科轮转时间不少于半年,有75%以上的急诊科固定人员。刚分配到院和未取得“二证”的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临床医疗工作,不得独立从事临床医疗的一切工作。

2. 急诊科设置有预诊分诊、诊断区、急危重症抢救区、急诊病房观察区、挂号室、收费室、药房、化验室、超声检查室。

3. 急诊科设内、外科,妇、儿及其他专科备班,随叫随到。

4. 急诊接诊时间1~2分钟内,危重病人立即接诊。

5. 急诊设立二线值班,至少一名中级职称医师。

6. 危重病人检查有医护人员陪送。

7. 抢救室有急危重症抢救规范。

8. 急诊抢救室有生命体征监护设施。

9. 急诊病人有登记,留观病人有交接班,抢救病人床旁交班。

10. 留观病人有观察记录,抢救病人有抢救记录,输液病人应有急诊病历、处方、输液医嘱及观察记录。

11. 急诊留观时间不超过三天,留观24小时以上应按住院病人处理。

12. 危重病人住院前需有适当的维护生命体征的处理。

13. 设立公开急救电话,24小时开通。

院前急救应做到人员、药械、设备、通讯、车辆“五落实”,接诊后5分钟内出车,出车人员与急救伤情病情相适应,药械完备。

4.8.1急诊科工作制度与医疗质量管理总则

1. 急诊科是医院诊疗、抢救第一线科室,并负担成都“120”急救,公共突发事件及救援任务。要求急诊医护人员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一旦接到指令性任务,迅速反应到位。

2. 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医师法及各级工作人员工作规范进行。

3. 急诊科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治医师(含主任、副主任及主治医师)负责科内的各项具体工作。科内重要决策经科会讨论,由科主任综合意见后最后做决定。

4. 急诊科室实行严格的正规临床培训。住院医师必须有三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并取得医师执业证和职业资格证; 护士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取得护士执业证。轮转医师和进修医师的管理参照住院医师制度执行。

5. 加强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每年有计划进行院内、外培训、学习与考核。上报医院相关部门。

6. 严格操作规范,按医疗程序及规范科学、有序工作。

7. 严格组织纪律性。按照医院有关组织纪律及奖惩条例执行。

急诊科工作按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四川省医院复查及管理评价标准(试行)》,《成都市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和卫生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指导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急诊科工作制度

1. 对急诊病人的诊断、紧急处理等应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严肃,迅速准确,避免发生各科室相互推脱的现象。

2. 急诊科内各分科诊疗室的一切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和维修)

3. 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准备抢救病人,如需暂时离开,必须告知有关人员,非固定在急诊科的其他各科急诊值班医生,应有固定地点便于一呼即到,若需暂时离开固定地点,应随时将去向通知急诊科值班护士; 轮转到急诊科的医师按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管理。

4. 护士在治疗时应严格查对,按照医嘱中所需要的药品名称、剂量、用药途径进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5. 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汇报,请科主任和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及时向保卫科报告。

6. 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7. 急诊科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急诊、急救抢救技术、技能,并能熟练运用。

8. 急诊科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抢救药品、医疗器械、监护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9. 每次抢救病人完毕后,要认真书写抢救记录,若病人死亡,要填写死亡记录,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并报死亡卡。

做好急诊科各项记录、统计工作。

4.8.1急诊科清创缝合室工作制度

1. 急诊科清创缝合室系急诊科病人施行清创缝合等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在科主任、护士长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负责手术间的安排和器械、敷料的准备,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实施各种手术。

2. 凡进人清创缝合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换拖鞋,方能进人清洁区。

3. 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遇厌氧菌感染时,应关闭该室72小时,严格消毒3次。

4. 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手术包必须标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日期。

5. 污染的器械、敷料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特殊感染者需行特殊处理,必要时暂停手术全面消毒。

6. 认真做好清创缝合室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消毒,定期做好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准备好各类手术器械,专人清点,定期消毒、更换。

7. 各种药品、器材应放在固定的位置,用后归原。手术器材分类定专人保管,定期清点、擦拭和维修。毒、麻、限、剧药品有明显标志及专人保管。

4.8.1急诊培训与教育制度

1、急诊科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领会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输血法》及《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等法律法规。轮转医师、实习、进修医师均应严格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2、实习、进修医师无独立处理病人及急诊处方权,处方及检查申请单均应由带教医师审阅签名。

3、各级急诊医师、护师有指导下级医师、护士、实习、进修人员的职责。严防实习、进修医师单独急诊诊疗及操作。

4、新分配到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配有上级医生(护士)一对一“传带”。

5、本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应努力学习急诊相关知识和新进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及急救能力。定期业务学习,举行急诊医学专题讲座及技能培训,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岗位技术考察。不定期派遣医护人员进修学习。

6、急诊医护人员应注重自身敬业素质的培养,提升服务意识,提倡高度的责任心,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

7、积极开展急诊医学学科建设,开展危重病学、急性中毒、创伤外科等方面的临床、基础研究。对在学术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

4.8.1院内急诊工作流程

4.8.2首诊负责制度

1、凡第一个接待急诊病人的科室和医师称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2、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的或确系他科的病人时, 应在询问病史、进行体检及相应辅助检查、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才能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不得私自涂改科别或让病人去预检台改科别。

3、凡遇有多发伤或诊断未明的病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

4、如患者确需转科, 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负责联系安排;因技术力量、设备条件限制本院不能诊治,必须转院的患者,首诊医师在征得医务部、总值班、业务院长同意后方可执行,并提前与相关医院联系;如估计患者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若患者家属要求转院,要做好相关的医疗文书记载。转院途中,需有我院医务人员全程护送。

5、首诊医师应认真规范书写首诊病历并签名, 记录首诊时间,精确到分。

6、涉及两科以上疾病的病人收治,由急诊科组织会诊,协调解决,有关科室均应服从。

4.8.2与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临床各科室:

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为更好的承担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让患者切实享受安全、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配置,体现分级诊治的原则,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结合我院实际,正式开展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工作。请各临床相关科室及时组织全科室医护人员认真、有效的学习双向转诊工作内容及工作要点,一并遵照执行。

一、我院已建立双向转诊相关制度、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及绿色通道,特别是急诊科及导医台应做好转诊患者的咨询和衔接工作。

二、双向转诊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接待医务人员务必将基层医疗机构转入的病人的上转单及时交到医务部备案,并有义务协助护送患者至病区或门诊部。

三、我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转来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优先安排住院手术。无特殊情况不作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根据病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治疗。

四、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及时的会诊或急会诊,协助对方处理疑难病症。

五、在接治双向转诊患者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医疗服务,避免医疗争议发生。

六、对康复期、诊断明确且病情稳等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临床科室应及时下转回基层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需到医务部填写《双向转诊单(下转单)》。并主动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患者治疗评估和诊断、预后、辅助检查,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后续的治疗、康复方案及经治医生联系方式等材料,提供后续治疗和康复的业务指导以及必要的追踪随访服务。

附件1: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暂行)。

附件2: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协议书。

附件3: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单。

附件4: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流程图。

附件1:

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暂行)

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为更好的承担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让患者切实享受安全、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配置,体现分级诊治的原则,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成都现代医院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暂行)。具体如下:

一、组织领导

在院长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医院双向转诊工作,加强双向转诊管理,把双向转诊这项工作抓好并落到实处。

二、双向转诊程序流程

转入病人:基层医疗机构需上转病人时,应提前电话联系我院对接部门。1. 普通转诊患者:平诊时段,联系客服部(87565123),由我院客服人员负责安排门诊预约挂号或落实住院床位情况;急诊时段,联系急诊科(87565120),负责首诊以及落实病房床位情况。2. 危急重症患者:直接联系急诊科(87565120)接诊,走绿色快速通道救治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将填报好的上转单原件交我院首诊医师转医务部进行登记备案,基层医疗机构自留复印件一份。对双向转诊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取药、优先住院,按照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治疗原则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下转病人:符合下转条件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主管医师到医务部填写下转单,经审核同意后盖章,由转诊医师与基层医疗机构取得联系,由我院负责安排下转事宜,并附带诊断证明、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预后评估及诊治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等资料一并转送到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次流程就此结束。

三、双向转诊条件

1、上转条件(除急诊抢救外)

①、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伤情严重或较重者;

②、各种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

③、急慢性疾病,病情较危、重者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④、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

⑤、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

⑥、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

⑦、患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化疗者;

⑧、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2、下转条件(在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诊优惠政策,征得同意后)

①、各种危重症患者经救治后病情稳定进入疗养康复期的病例;

②、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

③、手术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病例;

④、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病例;

⑤、老年病人护理和照护;

⑥、心理障碍等精神疾病恢复期可以在社区进行恢复性治疗的病例;

⑦、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属要求继续康复治疗者;

⑧、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⑨、甲类及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需治愈后才能出院,其他乙类传染病人及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和丙类传染病人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或症状较轻,且接触隔离期者;肺结核病经定点诊疗医院治疗出院后实施督导管理者。

四、加强管理与监督

1、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沟通协调:全院各部门互相配合、沟通协调,作好转诊衔接工作,确保转出方、转入方及被转者三方满意。

3、开展督促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督促指导,对双向转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追踪随访、总结分析及效果评价。定期举行转诊单位间的联席会,加强协作,共同改进双向转诊工作。

附件2:

成都现代医院双向转诊协议书

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合作医院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体现分级诊治的原则,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经甲乙双方协商决定,建立双向转诊关系。为了规范各自行为,现签定协议如下:

甲方(基层医疗机构):

乙方(上转医疗机构):成都现代医院

一、甲方(基层医疗机构)责任

1、医生要熟悉上转医院的基本情况、特色优势专科及常用检查项目等。

2、遇有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有义务将患者转诊至协议医院,不得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3、危急重症患者转诊时必须谨慎,应第一时间就地抢救处理,转院时需派专人护送,并向接诊医生说明病人病情并提供相关的检查、治疗资料;

4、遇有职业病、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应及时上转至国家指定的相应专科医疗机构或有相应专业的综合医院;

5、遇有传染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各类传染病人转至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并按规定上报疫情;

6、上转病人要填写完整的《双向转诊(上转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由经治医师签字并加盖公章;

7、对上级医院转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的患者,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二、乙方(上转医疗机构)责任

1、建立双向转诊相关制度,有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及绿色通道,确保服务质量;设置双向转诊衔接部门及联系电话等,实行24小时连续服务;

2、对基层医疗机构转来的病人要认真进行登记备案,及时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诊;

3、对基层医疗机构转来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优先安排住院手术。无特殊情况不作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根据病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治疗;

4、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及时的会诊或急会诊,协助甲方处理疑难病症;

5、对康复期、诊断明确且病情稳等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应及时下转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下转病人时,填写《双向转诊(下转单)》,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患者治疗评估和诊断、预后、辅助检查,转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后续的治疗、康复方案及诊治医生名、联系方式等材料,提供后续治疗和康复的业务指导以及必要的追踪随访服务,加盖公章后下转回原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

三、本协议有效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应。

五、未尽事宜,另行商定。

甲方: (公章) 乙方: (公章)

甲方负责人签名: 乙方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3:

双向转诊单(上转单)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

上转医疗机构: 成都现代医院 科室: 。

备注:普通转诊患者预约电话:87565123;危急重症患者转诊联系电话:87565120。 平诊时段为:上午8点-12点,下午14—17点30分;急诊时段为:中午12点-14点,下午17点30-次日

8点。

双向转诊单(下转单)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

下转基层医疗机构: 。科室: 。

费别:(1. 医疗保险□、2. 公费医疗□、3. 新农合□、4. 自费□、5. 其他□)。

备注:普通转诊患者预约电话:87565123;危急重症患者转诊联系电话:87565120

附件4:

成都现代医院医院

双向转诊转入(上转)简易流程图

成都现代医院医院

双向转诊转回(下转)简易流程图

4.8.2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病历、留观病人病历记录书写规范

1. 要求基本项目填写完整准确,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婚姻、民族、职业、联系地址、单位、联系电话、药物过敏史、来诊方式、来诊时意识状态、就诊时间(具体到分钟)、分科及分诊护士。

2. 急诊病历首页主要内容:

(1) 主诉:要突出病人主要症状、部位、时间,概括准确,描述清楚。

(2) 现病史:必与主诉相关、相符,能反映本次疾病,起病情况及有无诱因,主要发病症状和病情变化;伴随症状及其与主要症状的关系;曾做诊治经过,描述必须符合规范性语言要求,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概念明确。

(3) 既往史:记录与本病诊断相关的既往史。

(4) 过敏史:包括怀疑过敏史。

(5) 体格检查:要求全面系统检查,重点突出,生命体征四项必须监测并详细记录,特别是对诊断有关的阳性和必要的阴性体征均应有记录。有与主诉相关的专科检查。

(6) 检查或特殊检查:必须据病情需要选择检查项目,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7) 诊断:主要诊断、次要诊断均应列出,排列恰当。诊断不明确时应有待诊或疑似诊断,必须符合规范性诊断标准,不能出现简称和俗称。

(8) 处理:据诊断结论出具诊治方案,包括回家服药(须注明门诊随访,并向患者交代);急诊清创缝合(须交代必要注意事项及换药、拆线等情况);急诊输液;留观及入院等。应记录急诊处方用药。抗菌素药物使用合理。病人拒绝检查、治疗或住院等处理的,应有记录及患者签名。治疗处理应记录时间。在紧急抢救急危重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事后未及时补记临时医嘱。对于抢救病人应书写抢救记录。急诊抢救病人死亡应书写急诊死亡记录。有离科去向和离科时间记录(月、日、时、分)。

(9) 医生签名必须签全称,且字迹要求清楚,签名易认。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未及时完成急诊病历记录。

3. 院前急救病历由“120”出诊记录及急诊病历两部分组成,院前病情及院前急救经过登记于“120”出诊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接诊时间、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到达现场时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情况、主要病情及相关查体,急诊处理情况(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及用药、包扎固定及危重病人现场CPR 等) 。及时回叫急诊科做好相应准备(包括相应专科医生到场),患者接回医院后病历书写情况同急诊病历。

4. 留观病历首页同急诊病历,并按住院病历要求书写病程记录,有三级医师查房记录,病程记录一日至少两次(交班时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用药时必须做好相应记录,待诊或诊断不确切患者应有修正诊断;出观患者应有出观记录。

5. 护理记录详见《护理留观规范制度》。

病历书写应认真、详细、完整,必须按《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规范标准》执行,诊断应书写国际标准,不可缩合代称。

4.8.2紧急情况下各科室、各部门协调机制

急诊患者、或在院患者意外转化为急危重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医院各科室,包括职能部门应相互协调支持,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了做好此工作,特制定本机制与流程。

一、急疹患者由首诊医师或主管医师管理,负责诊疗工作,按照医院诊疗常规和诊疗流程以及医疗核心制度改造履行工作职责,维护患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二、对急诊患者,或住院患者病情意外恶化,首诊医师或主管医师进行快速评估存在的医疗风险,需要进行处理的立即作出决定,需要他科协调的应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

三、急诊工作在紧急情况下,或其他科室,遇危急疑难病例, 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专科情况突出时, 应及时申请多科会诊。视病人情况提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甚至院内会诊(详见院内会诊制度)

四、危重患者病情符合需要如化验、输血、CT 、B 超等检查。各科室积极协调配合,符合绿色通道的需按“绿色通道”办理

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如遇急危重症患者,家属情绪激动,预期可能发生过激行为或医闹的,立即口头或电话通知保卫科,必要时由保卫科通知公安部门介入处理。

六、如遇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需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务部或总值班,启动相应工作预案。

紧急情况下各科室、各部门协调流程

4.8.3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适用范围:急诊患者就诊

内容:

1、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根据要求设立专门的检诊分诊处,检诊分诊室应当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分诊人员由经验丰富、力强、处置果断的人员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检诊分诊迅速、准确,及时发现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抢救。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3、对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烈性或新发传染病,按照“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时向科主任、医务部或总值班汇报。

4、按“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不同病情送至不同地方救治,危重病人至抢救室,普通病人至普通诊室。发现传染病要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和疫情报告。

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检诊应当仔细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

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检诊。

6、经检诊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临床观察医院或定点收治医院就诊,并对病员采取防止传播扩散措施和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本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9、检诊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10、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更换帽子、防护口罩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接诊下一个病人,运送病人的车辆、担架等要进行消毒,随车驾驶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11、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2、从事检诊分诊的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13、分诊病情分级:

一级:急危症1、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急重症1、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

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2、处

理:诊室优先就诊。3、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急症1、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2、处理:候诊区候诊。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四级:非急诊1、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3、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4.8.3预检分诊制度

1.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2. 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代替。

3. 预检护士应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简要了解病(伤)情,重点观察体征,进行必要的初步检查及化验并记录,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有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4.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病危病人一般先抢救后挂号。

5. 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6. 遇有成批工伤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部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掌握急诊的就诊范围,做好解释工作,对婴幼儿及老年患者酌情予以照顾。

4.8.3急诊留观观察制度

1. 留观观察对象:

(1) 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病情允许留院观察者;

(2) 不能立即确诊,离院后病情有可能突然变化者;

(3) 某些病症如哮喘、腹痛、高血压等经治疗病情尚未稳定者;

(4) 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留院观察者,但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予留院观察。

2. 需留住观察室的病人,由接诊医师通知观察室护士和医师,对危重患者,接诊医师应当面向观察护士和医师详细交代病情。

3. 留观、住院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完善各项告知和授权书的签署,负责观察室的医师应及时查看病人,下达医嘱,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

4. 观察室内环境要清洁、安静;被服要随时更换;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做好晨、晚间护理、病人口腔、皮肤、头发护理及预防褥疮护理等;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按医嘱进行诊疗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及时排除输血、输液故障。

5. 留观察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最多为3天,特殊情况例外。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填写相关表格,由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教科。

6. 值班医师或负责观察室的医师及时向危重病人的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必要时请病人、家属或授权人签字。

7. 值班医师或负责观察室的医师、护士下班前应巡视一遍病人,做到床头交班,并写好交班记录。

对可能离观的病人,各级医护人员应及时动员其离观,并写好出观记录、开好诊断证明,

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4.8.3关于急诊优先住院制度、机制与措施

各科室:“畅通绿色通道”是我们的任务;“三先一后”(先抢救、先治疗、先检查、后补办手续)是我们的抢救原则,“一切为病人”是我们的宗旨。为了更好、更快、更方便的急需抢救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至高无上的原则,经医院研究,根据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特对急需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的病人实行“三先一后”制度,开通绿色通道,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现就有关事项规定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急救室各种抢救设备及抢救药品配备齐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可以接受各专业疾病的救护任务,随时待命出诊。

二、保证救护车的正常工作,确保车辆的状况良好。

三、车载物品应按时补充。

四、严格交接班制度,

五、规范院前急救行为,

六、急诊诊治范围:

1、各种外伤、颅脑损伤、骨折、胸部、腹部损伤、电击伤等。

2、各种中毒、发热、溺水、中暑等

3、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咯面、气胸、气管异物。

4、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休克等。

5、急性腹痛、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穿孔、肝硬化。

6、各种昏迷、脑梗塞、脑出血、脑炎、癫痫、晕厥。

7、急产、难产、产后大出血、妊高症、产褥热、小儿惊厥、发热、腹泻。

8、其他:糖尿病、重度贫血、白血病。

七、对于急需抢救的实行“三先一后”制,开通绿色生命通道。

八、各科室应留有至少一张抢救室病床、以保证需入院抢救病人的优先住院。

九、急诊抢救病人统一收在各科室的重症监护室。

十、急诊科对急诊抢救病人第一时间应与相关科室联系,以便科室能立即进行救治工作的展开

4.8.3关于急诊抢救优先住院制度、机制与措施

各科室:“畅通绿色通道”是我们的任务;“三先一后”(先抢救、先治疗、先检查、后补办手续)是我们的抢救原则,“一切为病人”是我们的宗旨。为了更好、更快、更方便的急需抢救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至高无上的原则,经医院研究,根据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特对急需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的病人实行“三先一后”制度,开通

绿色通道,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现就有关事项规定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急救室各种抢救设备及抢救药品配备齐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可以接受各专业疾病的救护任务,随时待命出诊。

二、保证救护车的正常工作,确保车辆的状况良好。

三、车载物品应按时补充。

四、严格交接班制度,

五、规范院前急救行为,

六、急诊诊治范围:

1、各种外伤、颅脑损伤、骨折、胸部、腹部损伤、电击伤等。

2、各种中毒、发热、溺水、中暑等

3、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咯面、气胸、气管异物。

4、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休克等。

5、急性腹痛、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穿孔、肝硬化。

6、各种昏迷、脑梗塞、脑出血、脑炎、癫痫、晕厥。

7、急产、难产、产后大出血、妊高症、产褥热、小儿惊厥、发热、腹泻。

8、其他:糖尿病、重度贫血、白血病。

七、对于急需抢救的实行“三先一后”制,开通绿色生命通道。

八、各科室应留有至少一张抢救室病床、以保证需入院抢救病人的优先住院。

九、急诊抢救病人统一收在各科室的重症监护室。

十、急诊科对急诊抢救病人第一时间应与相关科室联系,以便科室能立即进行救治工作的展开

4.8.4成都现代医院“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急诊科

内容:

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医管医疗便函〔2011〕148号)意见,特制订本制度。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院急诊科及其医务人员。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 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需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 )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附录B )的病人。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四、分级流程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现状,拟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病人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急诊医学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分类。

(一)分区

在空间布局上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1、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1级和2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2、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3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3、绿区,即4级病人诊疗区。

(二)分级和分区流程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级流程(见图一)

图一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图

注:①ABC 参见分级标准;②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见附录A ;③急诊医疗资源指在获取急诊病人的主诉后,根据主诉及急诊科的资源配置,评估病人在进入急诊科到安置好病人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急诊医疗资源(附录B )个数。

附录A

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急诊病情分级用)

注:*评估小儿呼吸时尤其要注意呼吸节律;**评估小儿循环时须查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和紫绀,病情评估时血压值仅为参考指标,有无靶器官损害是关键,血压升高合并靶器官损害,则分级上调一级;成人单纯血压升高(无明显靶器官损害证据)时,若收缩压>180mmHhg ,则病情分级上调一级;要重视低血压问题,收缩压低于低限者分级标准均应上调一级。

附录B

列入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医疗资源

4.8.4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绿色通道的含义

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病员时,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通道的病人提供快速、有序、有效的安全诊疗服务。

(二)绿色通道的范围

1. 患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消化道出血、严重创伤、内脏破裂、内出血的患者或出现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生命垂危者。

2. 无家属陪同,或无法确定身份,但需要急诊处理的患者。 3. 不能及时交齐医疗费用但需要急诊处理的患者。 4. 其他情况需要享受绿色通道的患者。 (三)绿色通道的措施

1. 由急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决定其是否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并及时上报总值班。 2. 实行24小时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在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5~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

3. 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实行“二先二后”的规定(先救治处理,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

救,后交款办手续),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部门必须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4. 派护工24小时服务,负责病人的运送检查、住院、交费、取药、标本送检、手续办理的陪护和帮助服务。

5. 全院医护人员均有“绿色通道”抢救工作的义务,不得推诿病人,不得对“绿色通道”呼叫不应答。对不履行此义务的科室和个人,必须追究责任。

6. 遇有多系统多种疾病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对应的科室主管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同总值班协商并报请医务部、业务院长解决。

7. 有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急诊科能够在患者送达前获取急救中心转送或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信息,院内相关各科室在患者收住入院前获取病历资料,提高效率。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

4.8.4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绿色通道

1. 由急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决定其是否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并及时上报总值班。 2. 实行24小时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在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5~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 在转诊、入院、手术等任意流程中,要求快捷。时间尽量≤20分钟。

3. 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实行“二先二后”的规定(先救治处理,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部门必须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4. 派护工24小时服务,负责病人的运送检查、住院、交费、取药、标本送检、手续办理的陪护和帮助服务。

5. 全院医护人员均有“绿色通道”抢救工作的义务,不得推诿病人,不得对“绿色通道”呼叫不应答。对不履行此义务的科室和个人,必须追究责任。

6. 遇有多系统多种疾病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对应的科室主管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同总值班协商并报请医务部、业务院长解决。

4.8.4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4.8.4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与规范

(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 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 线、CT 、B 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液体的复苏目标从整体看主要以尽可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携氧,以满足全身氧代谢的要求。当机体的氧载不能满足机体的氧耗时,机体将通过提高氧利用率来代偿对氧的利用,可以从正常的0.22-0.32上升到0.7-0.8。一旦氧载情况改善,氧利用率可以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机体的代偿功能存在,当出现氧利用率提高,即可认为此时氧载不足或相对不足,在一定限度内,氧利用率的上升就意味着组织缺氧在恶化。当其超过0.4时,说明缺氧超过危险限,要加强干预。如果其持续在0.40-0.50达3-4天,在0.50-0.60持续24小时以上,﹥0.60的时间超出8-12小时,提示患者缺氧严重且时间过长,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增多。因此,复苏的氧代谢目标在氧利用率指标即不应超过0.40。

(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创伤严重度分类方法:

①轻度:患者为单部位受伤,仅需简单处置,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②中度:主要受伤部位损害严重,有功能损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一般没有生命危险;ISS (创伤严重度评分)

③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不救治患者会死亡。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步骤完成救治流程:(l ~3分钟内完成)一般伤势严重,危及生命,多发生严重并发症,治愈后可能遗留残疾。

④极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不迅速处置4小时内即死亡,或濒死状。

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农药中毒抢救流程

急诊分娩的急救工作流程

一、接到呼叫电话后,应详细询问记录病人的情况,在10分钟内,立即派车组织相关人员携带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必要时带血、迅速前往现场实施紧急抢救处理,在车上仍要继续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二、在病人到达之前,成立以产、内、儿科主任、产科值班医师、护士长、主班护士为成员的抢救小组,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主班护士应立即备齐抢救药品、急救器材、诊疗仪器、手术器械等,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以便及时抢救。

三、接诊病人要认真负责,迅速准确,一路畅通,要求5分钟使病人进入抢救程序,抢救小组由参加抢救的最高技术职称指挥,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秒必争、沉着冷静、规范操作完成各自任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要严格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四、设专人护理危重病人,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认真进行护理观察,及时准确的做好护理记录。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交接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所有药品均应详细交班,注射用药品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安规定处置。

六、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交代病情,并酌情报告院总值班、院领导,凡可能涉及到的纠纷,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抢救完毕及时整理抢救室,补充药品、器材,保持清洁卫生,同时做好抢救小结,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技能。

八、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进行病案讨论分析,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按规定在二周内上报有关部门。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性心力衰竭诊治流程

1-3min

3-10min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

到达急诊前、后:遵守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衔接接诊制度及流程;

参照预检分诊流程及急诊分诊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处理

国际心肺复苏(CPR )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4.8.1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程序

4.8.4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责任

1、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小于10分钟, 2、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3、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4、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5、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 5、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6、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7、急诊有急危重患者需要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8、急诊有急危重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4.8.4出诊抢救制度

1、凡接到“120”急救指挥中心或所承担区域内呼救信号时,应由急诊科5分钟内派出救护车奔赴现场抢救。

2、院前急救应做到人员、药械、设备、通讯、车辆“五落实”,并保持药械、设备的完好、完备。

3、出诊人员与急救伤病情相适应,药械完备。

4、根据“120”总台指令和现场呼救报告情况,组织调配或启动院前应急小组。 5、视病人和现场情况实施就地抢救或转运途中抢救,尽快转运回医院或到最近的有条件的医院抢救。

6、急救小组到达现场或转运途中,随时与“120”总台、医院保持联系,沟通、通报情况,做好一切应急抢救工作。

4.8.4急诊抢救室制度

1. 急诊抢救室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要有专人负责,设备应齐全,制度应严格,做到能随时投入抢救工作。抢救中各有关医护人员或有关科室必须积极配合,病人需转入病房时,应及时收容,严禁推脱,急诊抢救室有呼救权和转诊权。

2. 各类仪器保证性能良好,随时备用,抢救药品齐备,标签醒目,物品完好,一律不准外借,值班护士每班交接,并有记录。

3.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动作迅速而准确。抢救过程中的指挥者应为在场工作人员中职务最高者,医生护士在场时应以医师指挥为主,各级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合作,指挥者应负指挥之责。

4. 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应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5. 医护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物的使用,如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前要求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事后由医师补写医嘱及补开处方。

6. 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血空瓶等均应集中放在一起,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7. 遇有大批抢救的病人同时就诊时,应立即报科主任、医务部与院领导,以便及时组织抢救。

8. 病人经抢救后,应根据情况留在监护室或观察室进一步处理,待病情稳定后送有关科室继续治疗,护送病人前应电话通知接收单位。

9. 急救室除工作人员外,一切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急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清理、补充,保持整齐清洁。

10. 对已住院治疗的急救病人要定期追踪随访,不断总结抢救经验。

4.8.4急诊抢救制度

一、急诊抢救室在科主任或高资历医师的领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三、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四、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三先三后”: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五、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六、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七、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八、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72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生命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传染病院。

九、严格控制麻醉处方和精神病用药处方的管理,医护间应密切协作,对已知或可疑成瘾者,护士应提醒医生。

十、严格按标准收费,确保电脑录入准确。如病员对收费有疑问,当班护士应给予耐心解释。

十一、加强病历管理。病员本次就诊所持病历由抢救室护士保管,待病员离开抢救室时返还病员。

十二、抢救工作结束,应认真检查总结,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4.8.6急诊质量与安全指标

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对照成都市卫生局《成都市医疗服务与质量检查考核评价标准(2012年版)》及《成都市医院核心质量检查考核评价标准(2012)》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急诊质量与安全指标管理,衡量急诊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急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重新统一制定我院《急诊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管理规定》,要求急诊科对照执行,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达标管理,持续提升整体医疗质量。特制定急诊质量与安全指标:

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例数之比 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之比 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

4、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胸、腹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等)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不超过60分钟。

5. 急诊高危患者收住院比例(%)。 6. 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严重程度评估”

7. 重点疾病(卫生部规定的18种疾病)、危重、疑难、高危患者入院后、(及时完成病情评估表)

8.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 9. 医疗质量13个核心制度实际执行率100%:

10. 患者安全类指标: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90% 11. 急诊“红腕带”重症患者生命通道救治制度实际执行率100%。 1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含药物不良反应、输液输血反应)报告: 1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晓率100%;

14. 重大事件及时报告率100%。

15.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始终保持待用状态,完好率100%。(临床科室、设备科)。

16. 传染病报告率及报告及时率100%。

17.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漏报率0

18. 各类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19.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全员手卫生依从性≥70%

4.8.6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职能部门对急诊科有实时监管职责。

二、急诊质量管理

(一)建立健全急诊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三)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四)按照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每月召开一次急诊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急诊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对急诊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持续改进。

(五)提高急诊病历及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急诊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六)对住院医师按照医院要求,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等。

三、医疗安全管理

(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按照急诊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安排患者的急诊就诊工作。

(三)充分做好抢救前准备,严格检查各种急诊器械设备,确保抢救设备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急诊期间所用药物及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须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易混淆的药物。用过的安瓿等物品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备复查。

(六)新技术的开展和新方法的使用,应按照医院新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医院批准后实施。

(七)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坚持岗位交班、病情不稳定时一律不准交班。交班内容应包括患者情况、急诊经过,特殊用药、输液等。

(八)各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按照医院要求上报,必要时应进行全科讨论,认真整改落实。


相关内容

  • 2011急诊科管理制度汇总
  • 急诊科管理制度汇总 急诊科 主任医师 肖彪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

  •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 急诊手术管理记录本 目录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急诊手术流程 急诊手术绿色通道保障措施及协调机制 多部门.多科室间的协调制度 急诊手术绿色通道和保障措施 培 训 签 到 册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进行急诊手术时各部门人员职责 1.手术科室医生:决定急诊手术,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 2. ...

  • 三级医院评审中需要督导的内容汇总(医疗)
  • 等级评审中医务部需要督导的内容及相关条款(★为核心条款) 1.2.2.1 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 根据定期总结和征求意见,持续改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2.3.1 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

  • 急诊科工作制度0
  • 急危重病人救治绿色通道制度 一.开设绿色通道的目的 为保障急危重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最终达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医院绿色通道的范围 1.心肺骤停 2.直接危急生命的妇产科急危重疾病(如输卵管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紫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昏迷.严 重中毒.严重复合 ...

  • 急诊科设置
  •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发表者:李臣文(访问人次:1079) 一.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 ...

  • 急诊建设与管理指南,
  • 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 南(试行)>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 ...

  • 急诊科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最新)
  • 急诊科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 急诊与病房转接制度 1.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生向病人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急诊危重病人入病房前,由急诊科护士护送检查后送人病房,与病房值班护士交接 ...

  • 特殊人群.特殊病种.群体性伤害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流程(医院)
  • 一.适用范围 (一)特殊人群:就诊时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者. (二)特殊病种:严重创伤和急性冠脉综合症及脑血管意外等. (三)群体性伤害:指3人以上伤.病.中毒等情况. 二.救治原则 (一)坚持"一律实行优先抢救 ...

  • 医院急诊科工作总结
  • 回顾2011年度急诊科的发展,2011年度是急诊科适应市场外部环境变化,实现“跨越性”大发展的“关键年”。 2011年,在院部领导的持续关注和正确指导下,适时、适度地抓住市场外部环境“骤变”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专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创新新观念、新举措,强化急诊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