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启示

  摘 要:结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学情分析,正确定位“最近发展区”并采取有效措施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实验教学中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探究能力。其中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的心理依据。   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   实验时,学生完全按书本上的规定步骤进行,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实验结束都没有对实验有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学生缺乏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了。   2.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在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难以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很好体现。   3.需要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实验很难控制   由于实验特点的不同和时间的限制,有些实验过程的观察必须要在课后进行,而这个过程很难由教师去控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这些问题要想有效解决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特点,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弄清楚学生实验中的“最近发展区”,将大大促进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正确定位“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将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三类(见图1)。由此可见,在实验教学中影响实验成败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作为教师我们应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把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图式,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实验的成功奠定基础。   1.新课程理念下的“最近发展区”应是三维的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也应该从三维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例如,探究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我在和学生一起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作了以下定位:   2.“最近发展区”应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学生顺利地跨越了一个“最近发展区”后,他的认知结构就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个新的水平又可以成为学生向另一个“最近发展区”发展的平台,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水平不断地推动他们向更高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使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断向新的层次提升。   3.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实验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若不考虑个体差异,既可能限制较高水平学生的发展,也可能使能力稍低的学生很难达到目标。   三、采用多种措施促进“现有发展水平”向“可能达到的水平”的转化   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变革,让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领会知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并顺利突破“最近发展区”。例如,在实验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要建立已知实验和新的实验间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可以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侧重向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迁移,通过不同实验间的联系,让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积累和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差异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促成潜在发展水平向实际发展水平的迅速转化,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却不容易把握,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正确定位,对教材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采用多种可能措施促进“现有发展水平”向“可能达到的水平”的转化,全面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尚晓青.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9,12(5):68-71.   [2]李玉芳.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改革生物学教学方法,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63.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摘 要:结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学情分析,正确定位“最近发展区”并采取有效措施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实验教学中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探究能力。其中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的心理依据。   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   实验时,学生完全按书本上的规定步骤进行,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实验结束都没有对实验有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学生缺乏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了。   2.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在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难以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很好体现。   3.需要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实验很难控制   由于实验特点的不同和时间的限制,有些实验过程的观察必须要在课后进行,而这个过程很难由教师去控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这些问题要想有效解决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特点,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弄清楚学生实验中的“最近发展区”,将大大促进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正确定位“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将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三类(见图1)。由此可见,在实验教学中影响实验成败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作为教师我们应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把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图式,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实验的成功奠定基础。   1.新课程理念下的“最近发展区”应是三维的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也应该从三维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例如,探究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我在和学生一起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作了以下定位:   2.“最近发展区”应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学生顺利地跨越了一个“最近发展区”后,他的认知结构就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个新的水平又可以成为学生向另一个“最近发展区”发展的平台,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水平不断地推动他们向更高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使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断向新的层次提升。   3.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实验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若不考虑个体差异,既可能限制较高水平学生的发展,也可能使能力稍低的学生很难达到目标。   三、采用多种措施促进“现有发展水平”向“可能达到的水平”的转化   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变革,让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领会知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并顺利突破“最近发展区”。例如,在实验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要建立已知实验和新的实验间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可以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侧重向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迁移,通过不同实验间的联系,让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积累和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差异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促成潜在发展水平向实际发展水平的迅速转化,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却不容易把握,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正确定位,对教材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采用多种可能措施促进“现有发展水平”向“可能达到的水平”的转化,全面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尚晓青.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9,12(5):68-71.   [2]李玉芳.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改革生物学教学方法,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63.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相关内容

  •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摘要:儿童心理理论强调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的体验,重视儿童和周围人的交往经验,在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促进其心理理论的发展.维果次基理论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环境及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以维果次基的社会文化背景学说.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说.内化说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

  • 课程教材教法
  • 第34卷第12期2014年12 月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AND METHOD Vol.34,No.12 ,2December014 本刊2014年总目录 (括弧内依次为期数.起始页码) *特稿* 教师"行动教育" ---青浦实验新世纪探索 以需 ...

  •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_黄月欢
  •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驦驦112教研新干线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 ◇广东省佛冈县石角中学 黄月欢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课程,在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做大量的实验以促进他们扎实掌握生物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科学的实验思维.但是受传统教育 ...

  • 初中生物摸底考试试卷分析
  • 九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生物试卷分析及对策 一.总体分析 命题坚持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学和改革的基本原则进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生物教材为依托,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等. 1.注重教材.侧重基础,试卷源 ...

  •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 作者:黄蔓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1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生命线.从强化目标意识.运用普雷马克效应.问题导学式.运用 ...

  •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改革10年回顾
  • 2012年第47卷第11期生物学通报3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改革10年回顾 刘恩山 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21世纪之初,我国启动了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此次课程改革中最为活跃 的学科之一,生物学课程在课程宗旨.理念.目标.选材原则.课程框架及教学.评价策略等方面 ...

  • 生物教学论
  • 生物教学论复习(结合课本理解记忆)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的地位 1.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 2.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生物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探究的过程: 3.生物学课程 ...

  • 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与技术的应用启示
  • [摘要]具身认知主张身体的知觉是行为产生的基础,认知是具体的个体在实时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关于世界.心智.知识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具身认知与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在范式上都呈现出很大不同.由于抓住了具身性这一核心特性,具身认知发现了一条与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关于现实的极端观点之间的中间道路,对以往的理论具 ...

  • 14.1人类生命的独特性课课练习
  • 第十四课 生命只有一次 第一课时 人类生命的独特性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出售返程票,一旦动身,决不返回."这主要说明 A.人生历程充满欢乐 B.生命是宇宙间最神秘的东西 C.生活道路艰难曲折 D.生命最宝贵,每个人只有一次 2. 人的生命独特性主要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