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典型例题 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__; (2)铁铸成锅__; (3)浓硫酸具有腐蚀性__;

(4)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发生潮解__;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__; (6)铁能生锈__;

(7)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__; (8)浓盐酸在空气中冒白雾__。

【解析】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如(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等。如(3)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二者的主要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1)(7)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而(2)(4)(8)均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的形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变式训练 1 已知氨气(NH3)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实验室研究课上,小欣同学为了验证氨气(NH3) 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从左向右依次是她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变式训练1图

根据小欣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请你总结出氨气的两点物理性质和一点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①__; ②__氨气易溶于水__。

(2)化学性质:__。

变式训练 2 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

考点2 溶液酸碱度及应用

典型例题 某合作学习小组以“溶液的酸碱度及其应用”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以下问题:

(1)某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__不正确__(填“正确”或“不正确”) ;

(2)从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取出A 、B 两种水样,经测定,A 水样的pH 为4.8,B 水样的pH 为9.2,则A 水样呈__酸__性,B 水样呈__碱__性。已知某废水中含有少量硝酸银,为回收银单质,应加入适量的__铁粉__;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并能控制它们在恰好完全反应时停止实验:__在NaOH 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变无色__。

【解析】 (1)酸性、碱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液、碱液,也有可能是盐溶液,如Na 2CO 3、K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不正确。

(2)由于pH 大于7呈碱性,小于7呈酸性,等于7呈中性,所以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要想得到银的单质可使用活泼性比它强的普通金属还原制得,这里使

用金属铁较为合适。故答案为:酸;碱;铁粉。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时无现象,加入石蕊与酚酞均可验证二者发生了反应,但石蕊的变色现象不明显,不好控制反应恰好完成。

变式训练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测定化工厂排出废液的酸碱度时,用玻璃棒蘸取__废液__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__标准比色卡__对照,得出pH 约为4,该溶液显__酸__性。废液直接流入农田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进行处理:__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再排放__。

变式训练 4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变式训练4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操作是将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红__色。

考点3 酸的性质

典型例题 盐酸的下列性质与它在水溶液中生成的氢离子无关的是( C ) A .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

C .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 .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解析】 盐酸中有两种离子H +、Cl -,与指示剂变色是H +的性质,和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都是H +的性质。但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是Cl -的化学性质。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项。

变式训练 5 下列不属于稀盐酸与稀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D )

A .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 .能与锌反应放出氢气

C .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有色溶液 D .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变式训练 6 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硫酸表现不同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D )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不容易挥发

B .随着盐酸和硫酸质量分数的降低,它们的腐蚀性都有所下降 C .随着盐酸质量分数的提高,浓盐酸可能在空气中产生白雾

D .将等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变大

考点4 酸的相关计算

典型例题 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同一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解答:

(1)四位同学中,__同学所取的硫酸溶液质量不足; (2)计算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3)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2)40% (3)9.8%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对比分析:丙中反应前固体是20 g ,反应后固体是12 g,故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8 g,由丁和丙对比,固体混合物相同,酸由100 g增加到120 g,反应掉的氧化铜仍为8 g,说明20 g混合物中只含8 g氧化铜.由乙丙对比固体混合物质量不同,酸相同,而反应掉的氧化铜相同都是8 g ,说明25 g 混合物中的氧化铜没有全部反应,即100 g 稀硫酸能与20 g 混合物中的8 g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甲、乙两同学硫酸量不足,丙同学恰好完全反应,丁同学酸剩余。

(2)根据(1)中的分析可以知道20 g样品中含有氧化铜的质量为8 g,所以其质

8 g

量分数为:20 g100%=40%;

(3)设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 CuO +H 2SO 4===CuSO4+H 2O 80 98 8 g x 80988 gx 解得:x =9.8 g

9.8 g

硫酸的质量分数:100 g100%=9.8%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变式训练 7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上表中m 的数值是;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变式训练 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 g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 g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至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 (1)32.5%

(2)9.8%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典型例题 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__; (2)铁铸成锅__; (3)浓硫酸具有腐蚀性__;

(4)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发生潮解__;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__; (6)铁能生锈__;

(7)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__; (8)浓盐酸在空气中冒白雾__。

【解析】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如(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等。如(3)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二者的主要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1)(7)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而(2)(4)(8)均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的形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变式训练 1 已知氨气(NH3)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实验室研究课上,小欣同学为了验证氨气(NH3) 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从左向右依次是她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变式训练1图

根据小欣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请你总结出氨气的两点物理性质和一点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①__; ②__氨气易溶于水__。

(2)化学性质:__。

变式训练 2 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

考点2 溶液酸碱度及应用

典型例题 某合作学习小组以“溶液的酸碱度及其应用”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以下问题:

(1)某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__不正确__(填“正确”或“不正确”) ;

(2)从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取出A 、B 两种水样,经测定,A 水样的pH 为4.8,B 水样的pH 为9.2,则A 水样呈__酸__性,B 水样呈__碱__性。已知某废水中含有少量硝酸银,为回收银单质,应加入适量的__铁粉__;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并能控制它们在恰好完全反应时停止实验:__在NaOH 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变无色__。

【解析】 (1)酸性、碱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液、碱液,也有可能是盐溶液,如Na 2CO 3、K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不正确。

(2)由于pH 大于7呈碱性,小于7呈酸性,等于7呈中性,所以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要想得到银的单质可使用活泼性比它强的普通金属还原制得,这里使

用金属铁较为合适。故答案为:酸;碱;铁粉。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时无现象,加入石蕊与酚酞均可验证二者发生了反应,但石蕊的变色现象不明显,不好控制反应恰好完成。

变式训练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测定化工厂排出废液的酸碱度时,用玻璃棒蘸取__废液__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__标准比色卡__对照,得出pH 约为4,该溶液显__酸__性。废液直接流入农田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进行处理:__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再排放__。

变式训练 4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变式训练4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操作是将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红__色。

考点3 酸的性质

典型例题 盐酸的下列性质与它在水溶液中生成的氢离子无关的是( C ) A .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

C .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 .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解析】 盐酸中有两种离子H +、Cl -,与指示剂变色是H +的性质,和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都是H +的性质。但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是Cl -的化学性质。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项。

变式训练 5 下列不属于稀盐酸与稀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D )

A .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 .能与锌反应放出氢气

C .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有色溶液 D .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变式训练 6 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硫酸表现不同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D )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不容易挥发

B .随着盐酸和硫酸质量分数的降低,它们的腐蚀性都有所下降 C .随着盐酸质量分数的提高,浓盐酸可能在空气中产生白雾

D .将等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变大

考点4 酸的相关计算

典型例题 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同一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解答:

(1)四位同学中,__同学所取的硫酸溶液质量不足; (2)计算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3)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2)40% (3)9.8%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对比分析:丙中反应前固体是20 g ,反应后固体是12 g,故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8 g,由丁和丙对比,固体混合物相同,酸由100 g增加到120 g,反应掉的氧化铜仍为8 g,说明20 g混合物中只含8 g氧化铜.由乙丙对比固体混合物质量不同,酸相同,而反应掉的氧化铜相同都是8 g ,说明25 g 混合物中的氧化铜没有全部反应,即100 g 稀硫酸能与20 g 混合物中的8 g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甲、乙两同学硫酸量不足,丙同学恰好完全反应,丁同学酸剩余。

(2)根据(1)中的分析可以知道20 g样品中含有氧化铜的质量为8 g,所以其质

8 g

量分数为:20 g100%=40%;

(3)设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 CuO +H 2SO 4===CuSO4+H 2O 80 98 8 g x 80988 gx 解得:x =9.8 g

9.8 g

硫酸的质量分数:100 g100%=9.8%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变式训练 7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上表中m 的数值是;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变式训练 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 g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 g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至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 (1)32.5%

(2)9.8%


相关内容

  •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1. 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3.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 ...

  • 推断题 化学
  • 专题三 框图推断 一.水 [考试说明] ①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污染及防治方法: ②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③理解溶解.结晶和沉淀等现象. [问题解决] 1. 水的组成 例1.正误判断(抢答题,完成10道正误判断题后, 由A 或B 组上台写出答案,共同讨论,质疑并解答) 1. ...

  •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选择题 - 基础2
  •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选择题--基础2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2014•黄浦区一模)魔术"水变红"(如图),杯子中先涂有酚酞试剂,然后加入"水",则加入的"水"是( ) A.H2O B.HNO3溶液 C.NaOH溶液 D.Na ...

  • 苏教版初高中中学化学目录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新教材教师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单元综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 ...

  • 2015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金属及其化合物
  • 1.[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答案]D [解析] A .稀硝酸与过量的Fe 分反应,则生成硝酸亚铁和NO 气体.水,无铁离子生成, 所以加入KSCN 溶液后,不变红色,现象错误:B .Cu 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 ...

  • 初升高化学教材
  • 重庆出版社 价格:13.8元 主编:张伟 目录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第二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化学常用计量及化学计算 第一节物质的的量 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节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三章化学反应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 ...

  • 2016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考点.分析.解答.点评.专题
  • 2016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分)(2016•云南)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矿石粉碎 B .酒精燃烧 C .汽油挥发 D .冰雪融化 2.(2分)(2016•云南)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

  •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及答案
  •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食品与健康相关,下列作法不会危害人体的是( C ) A .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 .饲养猪加入瘦肉精 C .蒸馒头加适量纯碱 D .长期使用铝餐具 2.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 A .硝酸钠 B .氢氧化钾 C .氢氧 ...

  •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分析
  • 必修一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点:常见仪器的使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探究组成,性质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以选择和非选择的形式考查 分值约12到15分. 实验仪器的选择 基本操作的正确与否以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