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资料潘汉年杨帆事件的来龙去脉

官方资料:潘汉年杨帆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这喜庆的一刻,我忽然悲从中来,扑倒在雕像的大理石座上……我想着这个大智大勇、无私无畏、赤胆忠心、为国为民、在27年中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真正的人,我想着这个在27年的冤狱中受尽一切诬陷、侮辱直至死亡的真正的人……

27年,多么漫长的一万个日日夜夜啊!

——唐瑜(潘汉年的战友)于潘汉年铜像落成仪式

在战友们眼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市委书记,大上海的第一个“管家”潘汉年是一个英俊儒雅,品德高尚,对党忠诚,待人诚恳,才华横溢的领导。他参加过长征,遵义会议后去过莫斯科,蒋介石西安被扣时宋美龄曾找过他寻求帮助……他有着非凡、传奇的人生履历,却从不居功自傲,从不张扬自己。1955年,他神秘地消失在历史中,成了共和国第一个大冤案的主角。

蒙冤

1955年3月15日,潘汉年主持了上海中苏友好大厦的落成仪式,当晚乘车去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解决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问题。一些曾受高、饶影响,或与高、饶有过牵连的人先后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和交代。毛泽东在会上要求高级干部本人历史上有什么问题要交代的,应主动向中央讲清楚。在会上印发的材料中,有涉及上海市公安局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潘汉年看了材料后,触发了长期埋在心底的一件往事。

那是1943年,潘汉年奉命到上海寻找汪伪特工头目李士群,搜集日伪情报。与李见面后,李突然提出汪精卫现在很消沉,想见潘汉年。潘汉年明知是圈套,但权衡当时的实际情况,从大局出发,决定答应李士群的要求。事后,潘汉年回到淮南根据地没有马上向组织报告,许多书上写的都是“种种原因”,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当时整风运动正值干部审查阶段,饶漱石利用整风反陈毅,说陈毅偏袒知识分子干部,潘汉年怕一时讲不清,把问题复杂化了,也对陈毅不利;二是他怕饶漱石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自己打成特务,成为第二个“杨帆”。作为1925年入党的革命者,他目睹过党在“左”的路线下的种种悲剧,他内心斗争过,痛苦过——他不是不想讲,而是有顾虑。但他不曾料到这一迟疑,将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和痛苦。

1955年4月2日,经过反复考虑,潘汉年向陈毅详细汇报了1943年会见汪精卫的来龙去脉,和自己长时间未向组织说清楚的原因,并将一份此事的经过情况和检讨交给陈毅转报中央。毛泽东看过材料

后批示:“此人从此不能信用。”并做出了立即逮捕审查潘汉年的决定。

罪名

就在递交材料的当晚,潘汉年在他下榻的北京饭店被捕。没有律师可以代他辩护,不能与外界及亲属联系。从这一天开始,潘汉年冤沉大海。

潘汉年作为“内*”的一条主要罪状,是1936年“秘密投靠CC派”,“成了国民党特务”。事实上,潘汉年作为中共谈判代表在1936年至1937年间和国民党的谈判代表陈立夫、张冲等有过多次接触,为党做了大量工作,据此认定他投降没有任何证据;另一条主要罪状是“投靠日本特务机关”。事实是,当时根据中央指示,凡是敌占区的隐蔽系统,都应派人打入敌伪组织,掌握敌方动态,利用敌方力量,掩护革命工作和保护革命力量。应该说潘汉年从事情报工作成绩辉煌——1941年6月21日,德国进攻苏联,第一个送情报的是阎宝航先生,随之潘汉年的情报也到了,事后,斯大林曾发电报对中国共产党出色的情报工作表示感谢;另一次是苏德战争爆发后,在日本是北上进攻苏联还是南下态势未定的情况下,潘汉年得到日本即将南下的情报,对中共中央制定正确的战略起了很大作用。因工作出色而屡受中央嘉奖的潘汉年,不料在50年代,也因此罹祸!

除了见汪精卫,潘汉年还有一个骇人听闻的“罪名”——就是身为分管政法、情报工作的副市长,与当时的上海公安局局长杨帆在一起包庇敌特3300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上海刚解放时,潘汉年、杨帆根据上级指示,采取“以特反特”,在公安系统暂时留用了部分反正特工、变节分子,利用他们深谙内情的特点,让他们戴罪立功。这种策略本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到了“潘杨案”发,却成了两人的弥天大罪。而“3300”这个数字原本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干部在闲谈时对华东局敌区工作部部长杨帆开的玩笑,说杨帆做敌区工作和保卫工作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手下各色人物俱全。说古代孟尝君门下有食客三千,如今杨帆手下超过三千,并随口诌两句打油诗:“杨公门下三千三,尽是鸡鸣狗盗徒。”当时不过引起一阵哄笑。到了1955年,“3300”成了实数,于是扩而大之,凡是地下斗争时期与潘汉年有过工作关系的人,都成了怀疑对象。

更为离奇的罪名是:“解放后向台湾供给情报,导致二六轰炸”。上海发电厂是在解放前建造的,国民党岂有不知上海发电厂在何处而需潘汉年“提供情报”的道理?

零落

8年幽禁

,潘汉年一案迟迟未判。直到196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以“内*”罪,判处潘汉年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期间,潘曾一度被“假释”出狱,与夫人董慧一起被安置在北京团河农场。在一次和朋友交谈中,他说:“我是冤枉的,杨帆也是冤枉的。这些事一时说不清楚,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定论。”

1967年5月22日,在江青、康生一伙的操纵下,潘汉年和董慧被重新收监,关押在北京秦城监狱,又经受了长达5年的“审查”。这次坐牢与上次不同,在无休止的折磨下,年已61岁的潘汉年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直到1972年,以原来的罪名,报经当时党中央批准,潘汉年被永远开除出党,改判无期徒刑,与夫人董慧一起被安置在湖南省公安厅江茶场。1977年4月14日19时54分,潘因病在湖南长沙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去世,终年71岁。不久,董慧也含冤病故于江茶场,随潘汉年而去……

与传奇的潘汉年相比,董慧的生平极其简单。她原本是香港的富家之女,为了救国,十几岁来到延安,与潘汉年相遇结合后,一直随他奔波在生死线上。新中国成立后,没过几年安稳日子,就受潘汉年一案株连被捕入狱,一起生活在另一种生死线上。当她的亲人从香港赶来要将她接回香港时,她拒绝了。她说:“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富强回到祖国,那时才16岁,今年60岁啦!老潘的问题没弄清楚,我不能走!”

昭雪

对潘汉年的问题,“文革”之前,就有人向党中央写信表示怀疑,只是不了了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当年同潘汉年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同志纷纷向党中央反映情况,要求复查潘汉年案件。从1978年11月起,陈云同志曾多次要求复查潘汉年案;1980年11月3日,在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廖承志在发言中提出:我和刘晓同志商量过,认为潘汉年问题可以说是个冤案。因此我正式严肃地建议,中央对潘汉年一案要重新审查;与此同时,潘汉年的亲属也多次上书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希望能对潘汉年一案作重新调查、处理。

党中央于1982年8月23日发出文件,向全党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同志写为“内*”,并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这是建国以来的一个错案,应予彻底纠正。

潘汉年说过,“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定论!”只是这定论来得太迟太晚,潘汉年只能笑在九泉了!

人民不曾忘记这位共和国的忠诚战士。哪怕是在“四人帮

”专制的年代,也有正直、善良的人为他在心底留着一个圣洁的位置。2001年12月,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冬天,潘汉年“回家”了!上海福寿园新落成的潘汉年铜像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永久纪念,在这里,一代英魂可以安息了。

官方资料:潘汉年杨帆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这喜庆的一刻,我忽然悲从中来,扑倒在雕像的大理石座上……我想着这个大智大勇、无私无畏、赤胆忠心、为国为民、在27年中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真正的人,我想着这个在27年的冤狱中受尽一切诬陷、侮辱直至死亡的真正的人……

27年,多么漫长的一万个日日夜夜啊!

——唐瑜(潘汉年的战友)于潘汉年铜像落成仪式

在战友们眼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市委书记,大上海的第一个“管家”潘汉年是一个英俊儒雅,品德高尚,对党忠诚,待人诚恳,才华横溢的领导。他参加过长征,遵义会议后去过莫斯科,蒋介石西安被扣时宋美龄曾找过他寻求帮助……他有着非凡、传奇的人生履历,却从不居功自傲,从不张扬自己。1955年,他神秘地消失在历史中,成了共和国第一个大冤案的主角。

蒙冤

1955年3月15日,潘汉年主持了上海中苏友好大厦的落成仪式,当晚乘车去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解决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问题。一些曾受高、饶影响,或与高、饶有过牵连的人先后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和交代。毛泽东在会上要求高级干部本人历史上有什么问题要交代的,应主动向中央讲清楚。在会上印发的材料中,有涉及上海市公安局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潘汉年看了材料后,触发了长期埋在心底的一件往事。

那是1943年,潘汉年奉命到上海寻找汪伪特工头目李士群,搜集日伪情报。与李见面后,李突然提出汪精卫现在很消沉,想见潘汉年。潘汉年明知是圈套,但权衡当时的实际情况,从大局出发,决定答应李士群的要求。事后,潘汉年回到淮南根据地没有马上向组织报告,许多书上写的都是“种种原因”,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当时整风运动正值干部审查阶段,饶漱石利用整风反陈毅,说陈毅偏袒知识分子干部,潘汉年怕一时讲不清,把问题复杂化了,也对陈毅不利;二是他怕饶漱石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自己打成特务,成为第二个“杨帆”。作为1925年入党的革命者,他目睹过党在“左”的路线下的种种悲剧,他内心斗争过,痛苦过——他不是不想讲,而是有顾虑。但他不曾料到这一迟疑,将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和痛苦。

1955年4月2日,经过反复考虑,潘汉年向陈毅详细汇报了1943年会见汪精卫的来龙去脉,和自己长时间未向组织说清楚的原因,并将一份此事的经过情况和检讨交给陈毅转报中央。毛泽东看过材料

后批示:“此人从此不能信用。”并做出了立即逮捕审查潘汉年的决定。

罪名

就在递交材料的当晚,潘汉年在他下榻的北京饭店被捕。没有律师可以代他辩护,不能与外界及亲属联系。从这一天开始,潘汉年冤沉大海。

潘汉年作为“内*”的一条主要罪状,是1936年“秘密投靠CC派”,“成了国民党特务”。事实上,潘汉年作为中共谈判代表在1936年至1937年间和国民党的谈判代表陈立夫、张冲等有过多次接触,为党做了大量工作,据此认定他投降没有任何证据;另一条主要罪状是“投靠日本特务机关”。事实是,当时根据中央指示,凡是敌占区的隐蔽系统,都应派人打入敌伪组织,掌握敌方动态,利用敌方力量,掩护革命工作和保护革命力量。应该说潘汉年从事情报工作成绩辉煌——1941年6月21日,德国进攻苏联,第一个送情报的是阎宝航先生,随之潘汉年的情报也到了,事后,斯大林曾发电报对中国共产党出色的情报工作表示感谢;另一次是苏德战争爆发后,在日本是北上进攻苏联还是南下态势未定的情况下,潘汉年得到日本即将南下的情报,对中共中央制定正确的战略起了很大作用。因工作出色而屡受中央嘉奖的潘汉年,不料在50年代,也因此罹祸!

除了见汪精卫,潘汉年还有一个骇人听闻的“罪名”——就是身为分管政法、情报工作的副市长,与当时的上海公安局局长杨帆在一起包庇敌特3300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上海刚解放时,潘汉年、杨帆根据上级指示,采取“以特反特”,在公安系统暂时留用了部分反正特工、变节分子,利用他们深谙内情的特点,让他们戴罪立功。这种策略本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到了“潘杨案”发,却成了两人的弥天大罪。而“3300”这个数字原本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干部在闲谈时对华东局敌区工作部部长杨帆开的玩笑,说杨帆做敌区工作和保卫工作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手下各色人物俱全。说古代孟尝君门下有食客三千,如今杨帆手下超过三千,并随口诌两句打油诗:“杨公门下三千三,尽是鸡鸣狗盗徒。”当时不过引起一阵哄笑。到了1955年,“3300”成了实数,于是扩而大之,凡是地下斗争时期与潘汉年有过工作关系的人,都成了怀疑对象。

更为离奇的罪名是:“解放后向台湾供给情报,导致二六轰炸”。上海发电厂是在解放前建造的,国民党岂有不知上海发电厂在何处而需潘汉年“提供情报”的道理?

零落

8年幽禁

,潘汉年一案迟迟未判。直到196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以“内*”罪,判处潘汉年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期间,潘曾一度被“假释”出狱,与夫人董慧一起被安置在北京团河农场。在一次和朋友交谈中,他说:“我是冤枉的,杨帆也是冤枉的。这些事一时说不清楚,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定论。”

1967年5月22日,在江青、康生一伙的操纵下,潘汉年和董慧被重新收监,关押在北京秦城监狱,又经受了长达5年的“审查”。这次坐牢与上次不同,在无休止的折磨下,年已61岁的潘汉年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直到1972年,以原来的罪名,报经当时党中央批准,潘汉年被永远开除出党,改判无期徒刑,与夫人董慧一起被安置在湖南省公安厅江茶场。1977年4月14日19时54分,潘因病在湖南长沙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去世,终年71岁。不久,董慧也含冤病故于江茶场,随潘汉年而去……

与传奇的潘汉年相比,董慧的生平极其简单。她原本是香港的富家之女,为了救国,十几岁来到延安,与潘汉年相遇结合后,一直随他奔波在生死线上。新中国成立后,没过几年安稳日子,就受潘汉年一案株连被捕入狱,一起生活在另一种生死线上。当她的亲人从香港赶来要将她接回香港时,她拒绝了。她说:“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富强回到祖国,那时才16岁,今年60岁啦!老潘的问题没弄清楚,我不能走!”

昭雪

对潘汉年的问题,“文革”之前,就有人向党中央写信表示怀疑,只是不了了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当年同潘汉年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同志纷纷向党中央反映情况,要求复查潘汉年案件。从1978年11月起,陈云同志曾多次要求复查潘汉年案;1980年11月3日,在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廖承志在发言中提出:我和刘晓同志商量过,认为潘汉年问题可以说是个冤案。因此我正式严肃地建议,中央对潘汉年一案要重新审查;与此同时,潘汉年的亲属也多次上书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希望能对潘汉年一案作重新调查、处理。

党中央于1982年8月23日发出文件,向全党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同志写为“内*”,并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这是建国以来的一个错案,应予彻底纠正。

潘汉年说过,“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定论!”只是这定论来得太迟太晚,潘汉年只能笑在九泉了!

人民不曾忘记这位共和国的忠诚战士。哪怕是在“四人帮

”专制的年代,也有正直、善良的人为他在心底留着一个圣洁的位置。2001年12月,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冬天,潘汉年“回家”了!上海福寿园新落成的潘汉年铜像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永久纪念,在这里,一代英魂可以安息了。


相关内容

  • 浅谈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16 新疆地方志 2007年第3期 方志论坛 浅谈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新疆吐鲁番地委史志办 王杉圣 摘 要 以口述形式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在档案界和史学界已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 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但在方志界对它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口述资料为历史.经济和社会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 ...

  • 简论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
  • 作者:陈红梅 新闻记者 2009年08期 2008年被很多人称之为"网络舆论监督年",这说明了互联网传播力.影响力日渐显现,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也日益加大,已经不仅仅是为传统媒体设置议题,而且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格局.本文以去年两个发端于互联网的新闻事件("中山大 ...

  • [转载]含冤逝世的蔡叔厚
  • 含冤逝世的蔡叔厚 --文革死难者之一百八十二 蔡叔厚(1898-1971)原名蔡绍敦,曾名蔡肃候,祖籍浙江诸暨,生于天津.3岁随父入湖南.9岁时父殁于华容知县任上,即随母亲归浙江故里.民国8年,为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他参加了上海工人大罢工,愤而离开日商纱厂,进华商上海宝成纱厂(现上棉七厂)任技师 ...

  • 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介事件_杨帆
  • 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介事件 杨帆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博士生) 摘要:媒介事件和媒介人物是媒介环境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新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在由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而成的媒介环境中,媒介事件的生成范式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使得媒介事件的影响早已超出事件本身, ...

  • 司法考试难度加大如何通过2012年司法考试
  • 司法考试难度加大 如何通过2012年司法考试 随着司法考试试题难度加大, 2012年司法考试考生不得不早准备,以避免成为明年司法考试大军中的炮灰.为了帮助2012司法考试的新手更好的了解司法考试,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司法考试常识.过来人的经验,希望广大2012的司法考试考生们能有所帮助! 1. ...

  • 王耀武的子午谷奇谋 西安事变后军出汉中"勤王"
  • 2012年07月13日 17:04 来源:纵横 作者:钟子麟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在这些部队中,有一支驻扎在陕西的生力军,在其新任师长的率领下,受命出子午谷直逼汉中"勤王",因中途事变已经和平解决,该师随即在汉中驻防.这个师的番号是:国民革命军 ...

  • 向忠发泄露了党的哪些机密
  • 向忠发 (文/新浪专栏 新史记 王铁群) 2014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政文部发文<周永康所作所为与叛徒无异>,文章列举了中共历史上著名的"叛徒"顾顺章.向忠发等,指出"作为曾经的常委,正国级领导干部,周永康向谁泄露了党和国家哪些机密?又是 ...

  • 顾顺章叛变与周恩来的危机决断
  • 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7期 顾顺章叛变与周恩来的危机决断 刘 君 玲 [摘要]1931年4月发生的顾顺章叛变事件,常委.主管中共中央情报保卫工作的周恩来,,并在顾顺章叛变后果断提出应急措施,,表现出高超的危机决断能力.:危机决断不是一个结果,;有战斗力的团队是危机决断取得成效的人力保障. [关键词 ...

  • 中国国家安全局简介
  • 中国国家安全局(简介) 中国没有"国家安全局",所谓的"国安局"只是民间的一种误传,中共只设有国家安全部,英文全称是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简称MSS,成立于1983年. http://xx.cyzg.net/?id=4056 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