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2、在国际单位制(SI )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和纳米(nm)。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有小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和纳秒(ns) 4、单位换算关系:

(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 ;③1dm=0.1m=10-1m ;④1cm=0.01m=10-2m ;⑤1mm=0.001m=10-3m ;⑥1µm=0.000001m=10-6m ;⑦1nm=0.000000001m=10-9m

(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 ;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 ; ④1µs=0.000001s=10-6s ;⑤1ns=0.000000001s=10-9s 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6、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

(3)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8.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9、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

10.比较快慢方法 :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11.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12.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13. 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瞬时速度 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 14. 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 ;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第二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发声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同介质

中的声音的速度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 气体<V 液体<V 固体。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 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声音主

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

5、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 ——20000Hz

(1)次声: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6、噪声的含义:

(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7、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50dB ,会影响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 ,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90dB ,会破坏听力。

8、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声的利用:

(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可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装置,医学上的“B 超”等,都是利用了回声的原理。

(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如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 温度计的使用:

(1)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

2、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缩口); 四、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1)规律:(A )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B)凝固时要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2)、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A )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B )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 晶体熔化的条件:

(A ) 温度达到熔点;(B )继续吸收热量;

(5)、 晶体凝固的条件:(A )温度达到凝固点;(B )继续放热; (6)、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a )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b )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c )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d )C 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e )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f )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g )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 (h )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i )F 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j )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3、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雾、水珠。 (3)、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4)、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 )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 )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晾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晾,为了地上的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 )

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晾衣服要凉在通风处,

夏天开风扇降温); (B )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 )液体沸腾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b)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食物熟的快。气压低沸点低,高山上气压低,水沸腾时温度低于100℃,食物不易煮熟。

(c)液体沸腾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能继续吸到热。沸腾实验①现象:在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②如何减少实验时间:A 、采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做实验,如90℃的水。B 、减少水的质量,不要装太多水。C 、在烧杯口用厚纸板做盖子,减少水蒸发带走的热量。

注:(a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C )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 )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 )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 )沸腾比蒸发剧烈;

(D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E )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5)、液化的方法:

(A )降低温度. 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环境就会液化。

举例:冬天说话时嘴里冒出的“白气”(嘴里呼出的热蒸气到外面后遇冷);对着凉玻璃哈气,玻璃上会出现水珠(热的水蒸气遇到凉玻璃);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冷饮瓶,放在外面一会儿,外壁上会出现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鸡蛋和冷饮瓶液化);烧水时锅的上方冒的“白气”;剥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会冒“白烟”(空气中的热水蒸气运动到温度低的雪糕附近时降低温度而发生液化形成的水雾);类似的有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看到门口会有“白烟”下沉。

(B )压缩体积. 例如:氢的储存和运输;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体积小,装在钢瓶里便于贮藏和运输。还有日常用的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被压缩成了液体。 4、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A)升华吸热,升华吸热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时在空中撒固态的CO2(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雨水;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造成雾的效果;生活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保持低温防变质。

(B)升华现象:北方挂在外面的冰冻衣服过几天变干,放在衣服箱子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变小,堆的雪人过几天变小,灯泡内的钨丝变细。(这里的冰冻衣服变干和堆的雪人变小为什么说不是先熔化然后又汽化的呢?因为在北方的环境温度低于

0℃,达不到熔点,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态的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了。)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A)、凝华放热; (B)、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顶出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在夜间遭遇低温凝华直接变成了白色的霜(固态);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发现屋子的窗玻璃上会结一层冰花(固态,同霜, 在玻璃的内表面),它也是室内的热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而凝华成的小冰晶;灯泡壁用久后会变黑,是钨丝在亮灯时的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灯熄灭后温度降低又凝华成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壁上形成的。 附录:

一、 自然界中的水的三态变化

雨:地表上的和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液化形成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再熔化成水滴落下来成为雨。

雾: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白气”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草叶上形成的。

霜:很冷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夜间低温而发生凝华形成的白色冰晶。 雪:同霜的形成一样,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冷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雹:先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然后小水滴又遇到更冷的低温而凝固成小冰球儿。

二、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规律

物质分子间距离大小关系:固体分子排列紧,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稍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

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变大,需要吸热来实现。固态→液态→气态。 分子间距离由大变小,要放出热量。气态→液态→固态。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2、在国际单位制(SI )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和纳米(nm)。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有小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和纳秒(ns) 4、单位换算关系:

(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 ;③1dm=0.1m=10-1m ;④1cm=0.01m=10-2m ;⑤1mm=0.001m=10-3m ;⑥1µm=0.000001m=10-6m ;⑦1nm=0.000000001m=10-9m

(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 ;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 ; ④1µs=0.000001s=10-6s ;⑤1ns=0.000000001s=10-9s 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6、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

(3)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8.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9、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

10.比较快慢方法 :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11.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12.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13. 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瞬时速度 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 14. 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 ;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第二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发声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同介质

中的声音的速度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 气体<V 液体<V 固体。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 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声音主

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

5、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 ——20000Hz

(1)次声: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6、噪声的含义:

(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7、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50dB ,会影响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 ,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90dB ,会破坏听力。

8、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声的利用:

(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可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装置,医学上的“B 超”等,都是利用了回声的原理。

(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如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 温度计的使用:

(1)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

2、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缩口); 四、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1)规律:(A )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B)凝固时要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2)、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A )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B )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 晶体熔化的条件:

(A ) 温度达到熔点;(B )继续吸收热量;

(5)、 晶体凝固的条件:(A )温度达到凝固点;(B )继续放热; (6)、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a )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b )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c )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d )C 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e )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f )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g )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 (h )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i )F 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j )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3、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雾、水珠。 (3)、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4)、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 )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 )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晾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晾,为了地上的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 )

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晾衣服要凉在通风处,

夏天开风扇降温); (B )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 )液体沸腾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b)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食物熟的快。气压低沸点低,高山上气压低,水沸腾时温度低于100℃,食物不易煮熟。

(c)液体沸腾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能继续吸到热。沸腾实验①现象:在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②如何减少实验时间:A 、采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做实验,如90℃的水。B 、减少水的质量,不要装太多水。C 、在烧杯口用厚纸板做盖子,减少水蒸发带走的热量。

注:(a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C )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 )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 )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 )沸腾比蒸发剧烈;

(D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E )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5)、液化的方法:

(A )降低温度. 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环境就会液化。

举例:冬天说话时嘴里冒出的“白气”(嘴里呼出的热蒸气到外面后遇冷);对着凉玻璃哈气,玻璃上会出现水珠(热的水蒸气遇到凉玻璃);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冷饮瓶,放在外面一会儿,外壁上会出现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鸡蛋和冷饮瓶液化);烧水时锅的上方冒的“白气”;剥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会冒“白烟”(空气中的热水蒸气运动到温度低的雪糕附近时降低温度而发生液化形成的水雾);类似的有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看到门口会有“白烟”下沉。

(B )压缩体积. 例如:氢的储存和运输;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体积小,装在钢瓶里便于贮藏和运输。还有日常用的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被压缩成了液体。 4、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A)升华吸热,升华吸热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时在空中撒固态的CO2(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雨水;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造成雾的效果;生活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保持低温防变质。

(B)升华现象:北方挂在外面的冰冻衣服过几天变干,放在衣服箱子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变小,堆的雪人过几天变小,灯泡内的钨丝变细。(这里的冰冻衣服变干和堆的雪人变小为什么说不是先熔化然后又汽化的呢?因为在北方的环境温度低于

0℃,达不到熔点,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态的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了。)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A)、凝华放热; (B)、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顶出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在夜间遭遇低温凝华直接变成了白色的霜(固态);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发现屋子的窗玻璃上会结一层冰花(固态,同霜, 在玻璃的内表面),它也是室内的热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而凝华成的小冰晶;灯泡壁用久后会变黑,是钨丝在亮灯时的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灯熄灭后温度降低又凝华成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壁上形成的。 附录:

一、 自然界中的水的三态变化

雨:地表上的和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液化形成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再熔化成水滴落下来成为雨。

雾: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白气”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草叶上形成的。

霜:很冷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夜间低温而发生凝华形成的白色冰晶。 雪:同霜的形成一样,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冷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雹:先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然后小水滴又遇到更冷的低温而凝固成小冰球儿。

二、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规律

物质分子间距离大小关系:固体分子排列紧,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稍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

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变大,需要吸热来实现。固态→液态→气态。 分子间距离由大变小,要放出热量。气态→液态→固态。


相关内容

  • 高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高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肖斌 本次期中考试使用了鄂北4校联考试题,试题由学校教导处保管,考前各科老师都未见到试题,所以本次考试应该是较为公平的一次检测. 本次考试科目多,时间长,老师们都能按时到岗,未出现无故迟到现象,各科阅卷都做到了不过夜,数学.英语两科下午考完,当天晚上出成绩,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敬 ...

  • 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 开学以来,八年级物理组在学校教导处及年级组的领导下,以市教委《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学校教学目标和计划为核心, 围绕“教学有效性”这一中心,狠抓教学五环节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渗透“两纲教育”思想,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尤其是老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区物理骨干教师的作用。 ...

  •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 A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C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D .使用精密的仪器也不能消灭误差 2.下列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夕阳西下 B .五四运动 C .心情激动 D 铁柱生锈 3.小 ...

  • 期中考试通知
  • 武教研发[2015] 05 号 关于全区中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统一测试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对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强化教学与管理的有效性,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对全区中小学2014-2 ...

  • 八年级下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集安市腰营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个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序号填在答卷 上指定的位置. 1.下列措施中,不可能改变电阻大小的是( ) A. 改变导体的长度 B. 改变导体的 ...

  • 神木中学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神木中学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1.试题分析 从整份试卷情况来看,知识覆盖面较为全面,其中电学占49%,磁场部分占51%,与考试范围一致,无超范围现象.所考的题型多样,有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出题内容全面,概括了所学知识.试题内容稍有难度,题量适中,能在规定时间 内答完试卷,从整体题型看,这次 ...

  • 九年级上册(苏教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学生版]
  • 科目:物理 年级:九年级(上) 主讲老师:张宏杰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题(1)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生姓名:杨洋,2014年8月5日,15:00-17:00,第22次课)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如图所示是生活里常见的几种机 ...

  • 2017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 8.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 现了 微生物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 (×) 1 . 理由:因 ...

  • 教师教务个人工作总结
  •   在教育处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抓好新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好常规教学活动。   从新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每   天检查上课情况三--四次,做好检查记录。 ...

  • 中学教务处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 本学期以“埋头苦干,争先进位”为教学工作的总要求。以“规范教学过程、细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切实强化了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学“五认真”工作,基本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一、课堂教学管理 1.实行了“三项制度”。一是校内教学调研制度。二是行政人员听评课制度。本学期进行了三次听评课活动,每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