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波旁王朝拉罗舍尔围城战:为消灭"宗教异端"

封锁大堤的建成使得拉罗舍尔城与外界的联系完全断绝,没有援军,没有给养,胡格诺教徒所凭借的只有坚城与他们的信仰了。

国王路易十三一再催促胡格诺教徒投降,但是都归于徒劳。在国王的坚持下政府军发动了几次强攻,但是坚固的城池与坚强的意志使得胡格诺教徒一次次的挡住了敌人。(说实话,当时的法国军队战斗力真的不敢恭维,看过《三剑客》的朋友都会注意到当时法国军队的纪律松弛。)

胡格诺教徒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英格兰的援军了,事实上自从上次败退之后,不论是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还是他的宠臣白金汉公爵都没有罢休,他们又重新组织舰队意图再次向法国发动进攻。就在舰队再次出发之际,军队的统帅白金汉公爵却意外的被人刺杀。(具体过程请参看小说《三剑客》)白金汉公爵是个政治暴发户,他没有什么才干与功绩,仅凭借国王的恩宠登上高位。此人道德败坏,还自视甚高,到处惹事生非不说还在政府内嚣张跋扈,这种人被刺杀是早晚的事,不过对于法国来说却是一件幸事。

英格兰的舰队因为这个意外而耽搁了不少时间,等到他们再次来到拉罗舍尔外海之时,封锁大堤已经完工,法国军队也已经筑好炮台与工事以逸待劳等着英军。英格兰的舰队完全没有办法冒着法军的炮火接近拉罗舍尔,城中的胡格诺教徒曾因为英格兰舰队的到来而欣喜若狂,但是他们马上又失望的发现援军在遭到迎头痛击之后被迫撤离。

城内因为长达一年多的封锁已经闹起了饥荒,所有的牲口甚至连老鼠都被捕杀殆尽,城中不断出现饿死的人。(据说拉罗舍尔原有军民超过2万人,但是最后因为饥饿、疾病与战斗只剩下5千多人。)除了勇气胡格诺教徒们已经一无所有,首领洛汉公爵不忍见到如此的惨状,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只好决定向国王投降。

1628年10月30日,国王路易十三与首相黎塞留正式进城接受投降,不久前胡格诺教徒的另一个据点蒙托邦也经不住围困被迫投降。至此胡格诺教徒的军事力量已经完全瓦解,当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帮助先王亨利四世夺取了王位,现在却被他的儿子路易十三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很多胡格诺教徒感到的除了屈辱更是绝望。

不久路易十三颁布了《阿拉斯敕令》以在法律上结束内战。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敕令中路易十三仍然承认《南特敕令》的有效性,仅仅剥夺了胡格诺教徒拥有军队,可以建立地方自治政府的权利。其他的公民权,包括财产、宗教的权利都予以保留,胡格诺教徒甚至仍然可以担任公职。胡格诺教徒们不敢相信国王的宽容,因为从此前的种种行为来看,路易十三不是一个宽容的君主。

事实上在处理胡格诺教徒的问题上包括国王路易十三在内的多数天主教徒都认为胡格诺教徒已经一败涂地,即使不把他们赶尽杀绝也要将他们驱逐出法兰西。不过身为红衣主教的黎塞留反对这么做,在黎塞留眼中,胡格诺教徒的威胁在于他们的地方割据,而不是信仰,只要这些人愿意安居乐业完全没有必要予以驱逐,而且胡格诺教徒多为工商业者,他们是法国经济的重要成分,驱逐他们只会损伤法国的经济。(黎塞留虽是教士,但他的思想更接近无神论者,宗教在他看来只是国家的附属品,可惜数十年后的路易十四没有这般眼光,此是后话。)国王与首相为了如何处理胡格诺教徒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不善言语的路易十三哪是言辞雄辩的红衣主教的对手?最后国王只扔下一句,好吧,城是红衣主教攻下的,怎么处理那些异教徒也由主教阁下自己看着办吧。所以这个《阿拉斯敕令》完全是黎塞留的产物,红衣主教的目的仅仅是恢复国家的统一,宗教问题暂时搁置。

不久国王与红衣主教就帅师回京,巴黎的人们以热情的欢呼欢迎国王陛下的凯旋,(巴黎人基本都是天主教徒)国王路易十三心情大好,因为这是他登基十余年来完成的第一件大政绩,而红衣主教也凭借功劳加强了自己的地位,现在他已不是夹在王党与后党之间的妥协产物,在朝中黎塞留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强大势力。

不过黎塞留之所以如此宽容还是由于国际形势已不容许他在国内的宗教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因为此时一个坏消息传来,出兵抑制帝国皇帝扩张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被皇帝的元帅华伦斯坦打得一败涂地,丢盔卸甲,现在皇帝的势力不但没有消退,反而已经直抵波罗的海沿岸。黎塞留感到他需要一个强力的盟友来阻止野心勃勃的皇帝……

封锁大堤的建成使得拉罗舍尔城与外界的联系完全断绝,没有援军,没有给养,胡格诺教徒所凭借的只有坚城与他们的信仰了。

国王路易十三一再催促胡格诺教徒投降,但是都归于徒劳。在国王的坚持下政府军发动了几次强攻,但是坚固的城池与坚强的意志使得胡格诺教徒一次次的挡住了敌人。(说实话,当时的法国军队战斗力真的不敢恭维,看过《三剑客》的朋友都会注意到当时法国军队的纪律松弛。)

胡格诺教徒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英格兰的援军了,事实上自从上次败退之后,不论是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还是他的宠臣白金汉公爵都没有罢休,他们又重新组织舰队意图再次向法国发动进攻。就在舰队再次出发之际,军队的统帅白金汉公爵却意外的被人刺杀。(具体过程请参看小说《三剑客》)白金汉公爵是个政治暴发户,他没有什么才干与功绩,仅凭借国王的恩宠登上高位。此人道德败坏,还自视甚高,到处惹事生非不说还在政府内嚣张跋扈,这种人被刺杀是早晚的事,不过对于法国来说却是一件幸事。

英格兰的舰队因为这个意外而耽搁了不少时间,等到他们再次来到拉罗舍尔外海之时,封锁大堤已经完工,法国军队也已经筑好炮台与工事以逸待劳等着英军。英格兰的舰队完全没有办法冒着法军的炮火接近拉罗舍尔,城中的胡格诺教徒曾因为英格兰舰队的到来而欣喜若狂,但是他们马上又失望的发现援军在遭到迎头痛击之后被迫撤离。

城内因为长达一年多的封锁已经闹起了饥荒,所有的牲口甚至连老鼠都被捕杀殆尽,城中不断出现饿死的人。(据说拉罗舍尔原有军民超过2万人,但是最后因为饥饿、疾病与战斗只剩下5千多人。)除了勇气胡格诺教徒们已经一无所有,首领洛汉公爵不忍见到如此的惨状,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只好决定向国王投降。

1628年10月30日,国王路易十三与首相黎塞留正式进城接受投降,不久前胡格诺教徒的另一个据点蒙托邦也经不住围困被迫投降。至此胡格诺教徒的军事力量已经完全瓦解,当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帮助先王亨利四世夺取了王位,现在却被他的儿子路易十三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很多胡格诺教徒感到的除了屈辱更是绝望。

不久路易十三颁布了《阿拉斯敕令》以在法律上结束内战。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敕令中路易十三仍然承认《南特敕令》的有效性,仅仅剥夺了胡格诺教徒拥有军队,可以建立地方自治政府的权利。其他的公民权,包括财产、宗教的权利都予以保留,胡格诺教徒甚至仍然可以担任公职。胡格诺教徒们不敢相信国王的宽容,因为从此前的种种行为来看,路易十三不是一个宽容的君主。

事实上在处理胡格诺教徒的问题上包括国王路易十三在内的多数天主教徒都认为胡格诺教徒已经一败涂地,即使不把他们赶尽杀绝也要将他们驱逐出法兰西。不过身为红衣主教的黎塞留反对这么做,在黎塞留眼中,胡格诺教徒的威胁在于他们的地方割据,而不是信仰,只要这些人愿意安居乐业完全没有必要予以驱逐,而且胡格诺教徒多为工商业者,他们是法国经济的重要成分,驱逐他们只会损伤法国的经济。(黎塞留虽是教士,但他的思想更接近无神论者,宗教在他看来只是国家的附属品,可惜数十年后的路易十四没有这般眼光,此是后话。)国王与首相为了如何处理胡格诺教徒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不善言语的路易十三哪是言辞雄辩的红衣主教的对手?最后国王只扔下一句,好吧,城是红衣主教攻下的,怎么处理那些异教徒也由主教阁下自己看着办吧。所以这个《阿拉斯敕令》完全是黎塞留的产物,红衣主教的目的仅仅是恢复国家的统一,宗教问题暂时搁置。

不久国王与红衣主教就帅师回京,巴黎的人们以热情的欢呼欢迎国王陛下的凯旋,(巴黎人基本都是天主教徒)国王路易十三心情大好,因为这是他登基十余年来完成的第一件大政绩,而红衣主教也凭借功劳加强了自己的地位,现在他已不是夹在王党与后党之间的妥协产物,在朝中黎塞留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强大势力。

不过黎塞留之所以如此宽容还是由于国际形势已不容许他在国内的宗教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因为此时一个坏消息传来,出兵抑制帝国皇帝扩张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被皇帝的元帅华伦斯坦打得一败涂地,丢盔卸甲,现在皇帝的势力不但没有消退,反而已经直抵波罗的海沿岸。黎塞留感到他需要一个强力的盟友来阻止野心勃勃的皇帝……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年表
  • 中国现代史(1949年-) 政治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1953年12月 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日内瓦会议召开. 周恩来访问印.缅,一致同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原则.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 ...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基本框架 第 1 课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第 2 课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卢梭的&quo ...

  • 北大历史大国崛起5法国崛起之路
  • 法国崛起之路(提纲) 一. 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30-12.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12.5-4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洞穴艺术 新石器时代:约7000BC 克尔特人 / 高卢人,公元前5世纪 二. 罗马时期,蛮族入侵 恺撒征服,58-52BC 罗马统治,行省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蛮族入 ...

  • 欧洲中世纪真的很黑暗吗?
  • (2011-07-19 00:24:19)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50208665_0_1.html 中世纪的黑暗真正的不过是人性的黑暗,还有中世纪奠定了现代西欧的基础.在经济上,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出现:文化上,大学建立:思想上,平等.博爱均 ...

  • 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制的确立 教案
  • 第6.9课 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制的确立 教案 资料类别:岳麓版教案 文件大小:KB 资料审核:admin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下载等级:开放浏览 需要金币:0 发布时间:2007-05-13 资料编号:10652 下载次数: 资料介绍 [课标要求]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简述法国旧 ...

  • 滑铁卢的一分钟
  • 滑铁卢的一分钟 决定历史的瞬间 茨威格 来自作者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编者按: 历史的魅力常常在于不可思议.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一个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 ...

  • 论法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及其典型性
  • 作者:何薇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6年07期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考察法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从建立到完善的几个重要阶段,表现了由行政.司法.财政三大统治系统和国家常备军机构所构成的法国君主专制政体的变革过程,揭示了其专制统治的典型性. 关键词 法国君主制政体典型性 在整个封建时期,西欧封建国家 ...

  •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
  • --读<三个火枪手>有感 在古希腊人看,道德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有始终不渝的爱,对于敌人有不可磨灭的恨. 剑术超群的乡下青年达达尼安,为了成为火枪手,便带着父亲写的一封信,前往巴黎寻找国王的火枪卫队队长--德-特雷维尔--他的同乡. 在巴黎,性急而又天不怕地不怕的达达尼安先后与" ...

  •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道点总结人教版
  •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一.背景:资本主义在封建母体中孕育 1.经济发展: (1)工业出现及发展 (2)农场和牧场的出现 (3)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2.资产阶级的壮大: (1)力量壮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2)宗教形成--清教 (3)思想发展--反对"君权神授&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