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知识梳理

14 《出师表》知识梳理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选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此文是写给后主刘禅的。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重点词语】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中途)(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 ○....

3诚宜开张圣听(圣明的听闻) ○4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5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振奋) ○.....

6引喻失义(称引、譬喻)(不合道理) ○7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8陟罚臧否(升)(善)(恶) ○........

9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 1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公平英明) ○○......

1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12性行淑均(性格与行为)(和善公平) ○.......

4必能裨13悉以咨之(询问) 1○补阙漏(增益)(通“缺”) 15行阵和睦(军队) ○○.....

17先帝不以臣卑鄙16臣本布衣(平民) ○(地位低微,见识鄙陋) ○....

9三顾1○8猥自枉屈(辱,降低身份)(屈尊前来相访) 1○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 ....

2尔来20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21后值倾覆(兵败) 2○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

25深入不毛23夙夜忧叹(早晚) ○24深入不毛(不长庄稼) ○(苗) ○.....

26当奖率三军(奖励和率领) 27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

28庶竭驽钝○(驽,下等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29攘除奸凶(排除) 30斟酌损益(减少)(增加) ○○.....

31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32以彰其咎(显示)(过失) ○○......

3、【译文】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3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知道我细致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寄托给我 ○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诚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

7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

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译文: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9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译文:(他们)大都是追念先帝在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啊。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来拜访我)。

4、【理解默写】

1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

2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3开张圣听的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4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是:○

5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句子是:○

倾颓也。

6写作者志趣抱负的句子是:○

7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8出师前的有利条件是: ○

9对后主提出的希望是: ○

10体现诸葛亮矛盾、复杂心情的句子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4、【简答题】

(1)临行前,作者情之切切,为后主陈列三条中肯之言: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核心思想?为什么? 答:亲贤远佞这一条是核心思想。因为“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一句中,“此”指哪两件事?

答:○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3)有人评价说,《出师表》“深情厚谊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挥师北伐前,作者屡次提到先帝,“凡十三次”,目的何在?

答:作者对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达感恩之情,表现忠孝之意,使刘禅接受和信服。

(4)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答:诸葛亮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5)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6)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7)诸葛亮智慧的化身,《三国演义》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如摆八卦阵,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8)选文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临危受命

(9)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行为、语言)恶劣,不道德

(10)选文第二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指什么?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

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

(1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忠心耿耿,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5)“亲贤远佞”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答: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6)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什么?答:两表:《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

14 《出师表》知识梳理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选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此文是写给后主刘禅的。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重点词语】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中途)(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 ○....

3诚宜开张圣听(圣明的听闻) ○4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5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振奋) ○.....

6引喻失义(称引、譬喻)(不合道理) ○7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8陟罚臧否(升)(善)(恶) ○........

9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 1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公平英明) ○○......

1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12性行淑均(性格与行为)(和善公平) ○.......

4必能裨13悉以咨之(询问) 1○补阙漏(增益)(通“缺”) 15行阵和睦(军队) ○○.....

17先帝不以臣卑鄙16臣本布衣(平民) ○(地位低微,见识鄙陋) ○....

9三顾1○8猥自枉屈(辱,降低身份)(屈尊前来相访) 1○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 ....

2尔来20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21后值倾覆(兵败) 2○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

25深入不毛23夙夜忧叹(早晚) ○24深入不毛(不长庄稼) ○(苗) ○.....

26当奖率三军(奖励和率领) 27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

28庶竭驽钝○(驽,下等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29攘除奸凶(排除) 30斟酌损益(减少)(增加) ○○.....

31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32以彰其咎(显示)(过失) ○○......

3、【译文】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3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知道我细致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寄托给我 ○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诚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

7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

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译文: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9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译文:(他们)大都是追念先帝在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啊。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来拜访我)。

4、【理解默写】

1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

2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3开张圣听的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4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是:○

5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句子是:○

倾颓也。

6写作者志趣抱负的句子是:○

7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8出师前的有利条件是: ○

9对后主提出的希望是: ○

10体现诸葛亮矛盾、复杂心情的句子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4、【简答题】

(1)临行前,作者情之切切,为后主陈列三条中肯之言: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核心思想?为什么? 答:亲贤远佞这一条是核心思想。因为“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一句中,“此”指哪两件事?

答:○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3)有人评价说,《出师表》“深情厚谊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挥师北伐前,作者屡次提到先帝,“凡十三次”,目的何在?

答:作者对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达感恩之情,表现忠孝之意,使刘禅接受和信服。

(4)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答:诸葛亮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5)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6)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7)诸葛亮智慧的化身,《三国演义》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如摆八卦阵,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8)选文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临危受命

(9)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行为、语言)恶劣,不道德

(10)选文第二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指什么?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

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

(1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忠心耿耿,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5)“亲贤远佞”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答: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6)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什么?答:两表:《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


相关内容

  • 2012年河南中考[出师表]知识梳理
  • 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之<出师表> 考情搜索:近三年,河南古诗文阅读没有考过.2012年考察热度:★★★★★ 一.常识要点 1.①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 ②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2.本文的名句: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 ...

  • [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 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YW-015 九年级人教版(2016-8-12) 主备人:冯英梅 审核人:胡栋 <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班级: 姓名: 小组: [复习目标] 1.能正确背诵课文. 2.掌握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主旨.(重点) 3.熟悉中考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 [深入学习] ...

  • 文言知识梳理
  •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 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 ...

  • [陈情表]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 <陈情表>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1.文言实词.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指灾难祸患. 夙:早. 闵凶:忧伤不幸的事.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离开我,指去世. 背,背离.离开.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福气,福分. 薄:浅薄. 息:子.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 ...

  •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教学博苑 2012-09-26 0521 5d56b7b40102e028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 ...

  •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 ◎祝宇 李朝霞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祭文.作者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融抒情于叙事之中,感人肺腑.教学时,教师一是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自己宦海浮沉的人生感慨,并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二是应指导学生结合朗读,体会本文边泣边诉的语言特点及语 ...

  • 如何快速背诵语文古诗词
  • 语文的古诗文生僻字多,词汇生涩难懂,背诵起来很是麻烦.古诗文的背诵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呢?其实只要掌握了古诗文的一些特点,总结一些小技巧就很容易背诵了,济南加誉学堂的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一些方法,希望对同学们背诵顾古文言文有所帮助. 1.按写作顺序背诵文章 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 初中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预习: 1.字音: 脸(liǎn)颊(ji) 伫(zh)立(l) 褡(dā)裢(lin) 难(nn)堪(kān) 瞟(piǎo) 过(gu)瘾(yǐn) 赊(shē)欠(qin) 金(jīn)銮(lun)殿(din) 松(s ...

  • 初一升初二衔接班讲义
  • 初一衔接班语文(一)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五:虚词假意 文言文翻译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 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一词 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