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F利率充当上限 中国步入 "利率走廊"时代

中国央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并寻求将它打造成利率走廊的上限,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新传导机制正逐渐形成并开始生效。

中国央行昨日宣布,为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探索SLF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决定自本月20日起下调分支行SLF利率。

本次SLF利率下调顺应低利率环境,表明货币宽松延续,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在今日的报告中指出。“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正逆回购招标利率将成为基准利率,加上 SLF、SLO、MLF 和 PSL 利率,构成了从短期到长期的利率走廊。其中 SLF 利率为隔夜和 7 天回购利率封顶,新传导机制开始生效。”

(SLF利率充当利率走廊上限)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有发现类似发现,“2015年8月份以来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远远低于以往,可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央行操作目标,逆回购利率可能是当前阶段‘隐含的政策利率’。”

(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显著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下调利率走廊上限SLF的利率并不等同于下调基准利率。邓海清在点评中强调,SLF作为“利率走廊”上限,下调SLF利率的意义在于“隐性利率走廊”区间收窄,与基准利率向上还是向下无关。

央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从更广泛层面看,SLF利率的下调意味着央行在从数量型调控到价格型调控转变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三步走”中的第二步。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讨会“货币政策新问题-国际经验和对中国的借鉴”上提出了三步走的路线图:

第一步,在一个隐含的政策利率周围建立一个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但未必要宣布这个隐含的政策利率;

第二步,继续收窄事实上的利率走廊;

第三步:在人民银行取消基准存款利率的同时,宣布建立短期盯住政策利率和中长期参考广义货币供应量(M3)增长率的新政策框架。

本周二,央行发表的工作论文《利率走廊、利率稳定性和调控成本》中提出的三步走路线图与马骏的完全一致。

但是,下调SLF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方向并无必然联系,邓海清指出。“利率走廊”的含义是利率在走廊的上下限区间之内波动,即使在SLF利率下调之后,目前的货币市场利率距离“利率走廊”上限仍然有较大的距离。

近三个月平均的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为1.8%,7天回购利率为2.4%,距离SLF利率有1%左右空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为2.12%,7天回购利率最高为2.89%,距离SLF利率仍有30BP以上的空间。

在货币市场利率远低于边界利率时,边界利率的调整只有收窄波动区间的作用,对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还是下并无指示意义。

国信证券固收团队认为,作为名义上限,SLF利率的下调还是会对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上限——逆回购利率产生向下的压力,它“意味着由公开市场主导的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上限(逆回购利率)也可能下调。”

债市影响

中国步入“利率走廊”时代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债券市场分析框架也将随之升级。

邓海清指出,过去投资十年期国债只需要预测未来一个月的7天回购利率即可。热衷“套息”模式的中国债券投资者通过不断滚动借入7天回购资金(也有隔夜)来购买长期限债券,获取债券收益率与拆借利率之间的利差,使得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7天回购利率趋同。

然而,随着央行进行价格型调控的“利率走廊”后时代,货币市场利率将成为央行操作目标,即央行将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像借入短期拆借利率来购买长期国债这样过去十分典型的期限错配式套利模式将难以为继,因为货币市场的波动率将大幅下降,套利空间也随之消失。

于是,“对于债券市场收益率未来的趋势判断是债券投资的核心,短期的货币市场利率并非债券投资的关键,”邓海清写道。 “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长期限的债券收益率直接取决于基本面和风险偏好,而与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和短期供需冲击关系不大。”

对于未来债市的判断,邓海清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在价格型调控建立之后,相对于基准利率,短期债券收益率波动降低,而长期债券收益率波动增大,债券收益率面临长期调整压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配置为主的债券投资模式将得到改变,交易型债券投资模式将越来越重要。在基准利率稳定的情况下,长端债券收益率将对基本面和风险偏好的变化更加敏感,波动区间有可能显著扩大。事实上这一过程已经发生,2012年以来,GDP和CPI波动性较以往显著降低,但是债券收益率波动幅度却有所增加,表明债券收益率的弹性增强。

随着财政与货币政策“攻防互换”,城镇化将对冲老龄化,未来经济企稳回升迹象出现后,债券收益率大幅反弹不可避免。

但是海通姜超表示,长期坚定债牛,“当前我国经济增正处于速换挡期,货币宽松和低利率是大趋势,在基本面支持下,我们长期看好债牛。”

不过姜超也表示,经过前期债市大涨,当前利率已压至历史低位,继续下行受到多重风险因素制约,短期债市需要休养生息、布局来年,理由如下:

一是 IPO 将重启、股市回暖,或造成资金回流股 市;二是央行表态不过度放水,而财政政策加码,政府债券大量发行或抽离债市资金;三是 12 月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增, 影响国内汇率和利率下行。

因此短期债市面临一定调整压力,我们建议抓住 4 季度调整期,布局来年。

华尔街见闻

中国央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并寻求将它打造成利率走廊的上限,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新传导机制正逐渐形成并开始生效。

中国央行昨日宣布,为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探索SLF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决定自本月20日起下调分支行SLF利率。

本次SLF利率下调顺应低利率环境,表明货币宽松延续,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在今日的报告中指出。“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正逆回购招标利率将成为基准利率,加上 SLF、SLO、MLF 和 PSL 利率,构成了从短期到长期的利率走廊。其中 SLF 利率为隔夜和 7 天回购利率封顶,新传导机制开始生效。”

(SLF利率充当利率走廊上限)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有发现类似发现,“2015年8月份以来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远远低于以往,可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央行操作目标,逆回购利率可能是当前阶段‘隐含的政策利率’。”

(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显著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下调利率走廊上限SLF的利率并不等同于下调基准利率。邓海清在点评中强调,SLF作为“利率走廊”上限,下调SLF利率的意义在于“隐性利率走廊”区间收窄,与基准利率向上还是向下无关。

央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从更广泛层面看,SLF利率的下调意味着央行在从数量型调控到价格型调控转变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三步走”中的第二步。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讨会“货币政策新问题-国际经验和对中国的借鉴”上提出了三步走的路线图:

第一步,在一个隐含的政策利率周围建立一个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但未必要宣布这个隐含的政策利率;

第二步,继续收窄事实上的利率走廊;

第三步:在人民银行取消基准存款利率的同时,宣布建立短期盯住政策利率和中长期参考广义货币供应量(M3)增长率的新政策框架。

本周二,央行发表的工作论文《利率走廊、利率稳定性和调控成本》中提出的三步走路线图与马骏的完全一致。

但是,下调SLF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方向并无必然联系,邓海清指出。“利率走廊”的含义是利率在走廊的上下限区间之内波动,即使在SLF利率下调之后,目前的货币市场利率距离“利率走廊”上限仍然有较大的距离。

近三个月平均的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为1.8%,7天回购利率为2.4%,距离SLF利率有1%左右空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为2.12%,7天回购利率最高为2.89%,距离SLF利率仍有30BP以上的空间。

在货币市场利率远低于边界利率时,边界利率的调整只有收窄波动区间的作用,对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还是下并无指示意义。

国信证券固收团队认为,作为名义上限,SLF利率的下调还是会对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上限——逆回购利率产生向下的压力,它“意味着由公开市场主导的事实上的利率走廊上限(逆回购利率)也可能下调。”

债市影响

中国步入“利率走廊”时代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债券市场分析框架也将随之升级。

邓海清指出,过去投资十年期国债只需要预测未来一个月的7天回购利率即可。热衷“套息”模式的中国债券投资者通过不断滚动借入7天回购资金(也有隔夜)来购买长期限债券,获取债券收益率与拆借利率之间的利差,使得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7天回购利率趋同。

然而,随着央行进行价格型调控的“利率走廊”后时代,货币市场利率将成为央行操作目标,即央行将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像借入短期拆借利率来购买长期国债这样过去十分典型的期限错配式套利模式将难以为继,因为货币市场的波动率将大幅下降,套利空间也随之消失。

于是,“对于债券市场收益率未来的趋势判断是债券投资的核心,短期的货币市场利率并非债券投资的关键,”邓海清写道。 “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长期限的债券收益率直接取决于基本面和风险偏好,而与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和短期供需冲击关系不大。”

对于未来债市的判断,邓海清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在价格型调控建立之后,相对于基准利率,短期债券收益率波动降低,而长期债券收益率波动增大,债券收益率面临长期调整压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配置为主的债券投资模式将得到改变,交易型债券投资模式将越来越重要。在基准利率稳定的情况下,长端债券收益率将对基本面和风险偏好的变化更加敏感,波动区间有可能显著扩大。事实上这一过程已经发生,2012年以来,GDP和CPI波动性较以往显著降低,但是债券收益率波动幅度却有所增加,表明债券收益率的弹性增强。

随着财政与货币政策“攻防互换”,城镇化将对冲老龄化,未来经济企稳回升迹象出现后,债券收益率大幅反弹不可避免。

但是海通姜超表示,长期坚定债牛,“当前我国经济增正处于速换挡期,货币宽松和低利率是大趋势,在基本面支持下,我们长期看好债牛。”

不过姜超也表示,经过前期债市大涨,当前利率已压至历史低位,继续下行受到多重风险因素制约,短期债市需要休养生息、布局来年,理由如下:

一是 IPO 将重启、股市回暖,或造成资金回流股 市;二是央行表态不过度放水,而财政政策加码,政府债券大量发行或抽离债市资金;三是 12 月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增, 影响国内汇率和利率下行。

因此短期债市面临一定调整压力,我们建议抓住 4 季度调整期,布局来年。

华尔街见闻


相关内容

  • 央行祭出流动性调控新手段:加息式放水 让市场吃惊
  • 2017年02月04日 02:43 作者:闫立良 来源: 编辑:东方财富网摘要 [央行祭出流动性调控新手段:加息式放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央行就"撸起袖子加油干",继节前提高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10个基点后,一口气提升了逆回购和SLF(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尤其是SLF隔夜 ...

  • 央行定向宽松的下一步是什么:重构货币政策|定向宽松|货币政策|央行新逻辑
  • 央行新逻辑 定向宽松的下一步是什么? 本报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调整贷存比结构.定向降准.财政"微刺激",定向宽松的下一步令人翘首以盼. 7月2日,针对审计报告所发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存量资金闲置沉淀.金融领域部分资金出现脱实向虚倾向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促进 ...

  • 货币工具探秘:PSL和SLF
  • 中国央行在"后危机时代创设"的新货币工具,正引来市场超乎寻常的关注. 目前央行在每季度结束后,隔1个月公布该季度的SLF操作概况:PSL则尚未形成定期披露机制.这使央行在引导市场预期时占有更多主动权.探秘两个新工具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更精确地理解货币政策. 多年来,中国的货币发行主 ...

  • 完善流动性管理的"三道防线"
  • 在经济转型期的稳健货币政策框架中,流动性管理始终占有重要地位,需持续关注潜在的风险共振因素. 首先是宏观基本因素.伴随着转型,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可能会阶段性持续,资本流动净额正负互现,如果不干预,市场流动性就有内在收紧的趋势.这一方面有利于货币政策转型的利率传导,另一方面也对流动性投放和调节更为依赖. ...

  • 中期借贷便利(MLF)
  • 中期借贷便利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 MLF,M是Mid-term的意思.即虽然期限是3个月,临近到期可能会重新约定利率并展期.各行可以通过质押利率债和信用债获取借贷便利工具的投放.MLF要求各行投放三农和小微贷款.目前来看,央行放水是希望推动贷款回升, ...

  • 人民银行: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 人民银行: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01 11:07 来源: 人民银行网站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分享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 ...

  • 关于2017年房价走势的终极回答
  • 关于2017年房价走势的终极回答 节后,央行全面上调了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和SLF 利率,我将此解读为不叫加息的加息.这种悄然加息行为,事实上证明了中国货币政策相对于2016年收紧的事实,但加息不尽然就是针对房地产. 中国的房地产政策不会是2017年房地产回落的因素,影响房地产走势的最终是房地产的自身 ...

  • 央行货币政策走向显性 公开市场利率或大概率上调|利率|货币政策|债市
  • 货币政策"显性"收紧 债市拐点已至 记者 徐燕燕 受到前一日央行上调MLF利率的影响,周三债券市场期货和现券双双下跌.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央行未来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是大概率事件,货币政策逐渐从隐性收紧到显性收紧,这将对债券市场造成长期的压力. 1月25日,国债 ...

  •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讨论
  • 提 纲 一. 利率化市场的必然要求及经济.金融发展的作用 ............................................................... 1 二.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度及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