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湖的瓷片

  一   在杭州湾南岸,有一块呈折扇形铺开的风水宝地,俗称“三北”——想当年,这是镇海、慈溪、余姚三县的北部地区。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索性沿着翠屏山,把三县的北部地区划成了一个新的慈溪县——她背靠翠屏山,面朝杭州湾,放眼东海,坦坦荡荡,真所谓“涛声接飞浪,朝霞戏山岚”,一派生机,尽显风流!   栲栳峰下是上林湖。上林湖这名字起得好,不由得让人想起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一片湖滩,遍地是瓦砾。大大小小的瓷片,如沙石之贱,从湖底直铺到山脚边。依山而上,是一带竹林,空山寂寂,疏影摇曳。进去的小路,三三两两地铺着几块石板,虽是枯雨时节,边沿里依旧渗出水来。偶有碎碎的阳光射将进来。一条枯溪,填满了败枝残叶。钻出竹林,翻上一土台,是又一种感觉。在这山林深处,太阳也似乎特别的近,特别的净。回头摸一下背,也有阳光散射出来,穿插几缕清风,传出几声尖尖的虫鸣。一株老树,折将了半壁身子,斜依着,似乎要与你背靠背,又仿佛有小和尚在树荫下偷懒睡午觉。遍寻山岙,似有基石,不知是否就是普济寺旧址。遥想当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何等情境。怎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哪有青山长久?——一切都远去了。   走出山岙,回首来处,总觉这竹林深处,该有古寺的檐角探将出来。   然而,自然也是一种历史。即如现今,栲峰林湖间,虽然古寺的亭台楼阁都已化为灰烬,可是,难道你能说这一湖山水仅仅是山水吗?——那铺满湖滩的贱得如砾石的碎瓷真的仅仅是砾石吗?   你可知道,这是一湖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明啊!   二   就像栲栳山下的隐士一样,上林湖也静静地隐在群山之中。   不知道当年热火朝天的场面,是怎样风流云散的。“瓷”,它曾经烈火焚烧,而终于如玉如冰,冷冷地散在湖底,一年又一年。瓷的冰清玉洁,使得这片湖山也如处子一般。你看,山巅氤氲的岚气,湖上醇厚的阳光,水中翠色如玉的倒影,都像是洇染了瓷的空灵静谧的气质。   谁若想要感受这样一种气质,最好是早春来。早春的清纯湖山,恬恬淡淡,安安静静,不热闹,不沉寂,少有人打扰——就这样,完全属于你了。   ——是否去一趟呢?   人在湖中行,犹如置身画中。   两岸青山,一道曲水,看不尽风光如许。九曲十八湾,一湾有一湾的名目,一湾有一湾的妙处。湖湾深处,有浅滩,有溪流,有越窑的遗址。而中间一脉大流,一尘不染,时而淡淡,时而酽酽。风拂湖面,漫卷轻浪,闪烁着点点阳光,溢出湖外。回首看时,却已风平浪静,盈盈的,犹如一盅筛得胖顶的酒,丰腴诱人。那颜色,是绿不是绿,是蓝不是蓝,青玉色的,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透明而不见底,倒映着山近山远,云卷云舒,夺尽千峰翠色。   ——这仅仅是湖水吗?不,这就是上林湖的越窑青瓷!   当然,现在你我手头都不会再有完好的越窑青瓷了。但是,看看上林湖的翠色,你也能感知当年的秘色瓷是多么诱人了。   皮日休有诗赞曰:圆似月魂醉,轻如云魄起。   徐寅说是“捩翠融青瑞色新”,语有不尽,乃喻之:“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陆龟蒙有一首《秘色越器》,写得好极: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霄盛沆瀣,   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么冰清玉洁的青瓷,大概只能用上林湖的水来泡栲栳峰顶的云雾茶吧。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一段著名的话——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乐州次,寿州次,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越州瓷、乐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绿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茶圣一锤定音。总之,要喝绝顶的好茶,到上林湖来:杯、水、茶,三位一体,都是一流的。   可惜,茶圣一去,这样的杯子越来越少了。   三   暮春时节到上林,   山自翠华湖自明。   最是销魂窑上树,   犹在岸头表古情。   上林湖四周,到处是越窑遗址。有些窑址,发掘之后,也许就湮没无闻了。如果你要访古寻幽,亲眼目睹一下窑址的发掘现场,那么,你就到荷花芯窑址去吧。   荷花芯窑址,在上滩头上林湖边。窑址发掘后,开辟了一个遗址公园,在上面覆盖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保护棚,类似古典的长廊,一级一级,依坡而上。棚内还遗留有装烧青瓷用的匣钵。匣钵斑驳破损,已冷却千年;然而,看着看着,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热火朝天的烧制现场。   越窑自东汉创烧成青瓷后,经过三国、两晋时期的发展,唐代中晚期进入全盛时期,至北宋中期走向衰落,历时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的历史,就掩藏在上林湖的四周,乃至于湖底。又一个一千多年后,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那满湖滩的碎瓷瓦砾,竟然是肥唐瘦宋的诗人们赞之再三的越窑青瓷,自然那惊异之情是不难想象的。出生在上林湖边的散文名家余秋雨先生听到这一发现后,真是遐思联翩——   想想从东汉到唐、宋这段漫长的风华年月吧,曹操、唐明皇、武则天的盘盏,王羲之、陶渊明、李白的酒杯,都有可能烧成于上林湖边。家乡细洁的泥土,家乡清澈的湖水,家乡热烈的炭火,曾经铸就过无数美丽的载体,天天送到那些或是开朗、或是苦涩的嘴边。这便是我从小就想寻找的属于故乡的“大器”吗?   是的,这便是你的故乡的“大器”。因为“大器”,所以它沉得住气,甘于水底清凉,千年无声无息。但是,因了你的生花妙笔,现在,人们都知道,你的上林湖是一座得天独厚、举世无双的青瓷天然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瓷文化的发祥地和摇篮。当然,这座露天博物馆,也是我的,也是我们大家的。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几个瓷器吗,值得这样大呼小叫大惊小怪吗?是的,它只是瓷器。然而,你知道没有,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中国也不过是一个大瓷器而已。CHINA,它最初的意思就是瓷器。这些瓷器,曾经代表着中国,出使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越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南亚,阿拉伯半岛,乃至于非洲、欧洲!东南亚的一些古代民族,把中国的瓷器作为崇拜物;非洲东海岸中世纪的宫殿、清真寺的天花板和墓柱以及祈祷用的壁龛上,镶嵌了大量中国的青瓷和青花瓷,形成一种建筑上的风格。瓷器还被作为财富的象征,几乎每个瓷器输入国的国王、王后都搜集、收藏中国瓷器的精品,以衬托自己的至尊地位!   上林湖越窑的瓷器,就这样成为世界各地的文明的代表和滋养品。   而今,你坐在岸边,举目远眺,发幽思古,遐想无限,更觉钟灵毓秀的上林湖就是造物主亲自制作的一件玲珑剔透、睥睨古今的青瓷绝品!

  一   在杭州湾南岸,有一块呈折扇形铺开的风水宝地,俗称“三北”——想当年,这是镇海、慈溪、余姚三县的北部地区。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索性沿着翠屏山,把三县的北部地区划成了一个新的慈溪县——她背靠翠屏山,面朝杭州湾,放眼东海,坦坦荡荡,真所谓“涛声接飞浪,朝霞戏山岚”,一派生机,尽显风流!   栲栳峰下是上林湖。上林湖这名字起得好,不由得让人想起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一片湖滩,遍地是瓦砾。大大小小的瓷片,如沙石之贱,从湖底直铺到山脚边。依山而上,是一带竹林,空山寂寂,疏影摇曳。进去的小路,三三两两地铺着几块石板,虽是枯雨时节,边沿里依旧渗出水来。偶有碎碎的阳光射将进来。一条枯溪,填满了败枝残叶。钻出竹林,翻上一土台,是又一种感觉。在这山林深处,太阳也似乎特别的近,特别的净。回头摸一下背,也有阳光散射出来,穿插几缕清风,传出几声尖尖的虫鸣。一株老树,折将了半壁身子,斜依着,似乎要与你背靠背,又仿佛有小和尚在树荫下偷懒睡午觉。遍寻山岙,似有基石,不知是否就是普济寺旧址。遥想当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何等情境。怎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哪有青山长久?——一切都远去了。   走出山岙,回首来处,总觉这竹林深处,该有古寺的檐角探将出来。   然而,自然也是一种历史。即如现今,栲峰林湖间,虽然古寺的亭台楼阁都已化为灰烬,可是,难道你能说这一湖山水仅仅是山水吗?——那铺满湖滩的贱得如砾石的碎瓷真的仅仅是砾石吗?   你可知道,这是一湖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明啊!   二   就像栲栳山下的隐士一样,上林湖也静静地隐在群山之中。   不知道当年热火朝天的场面,是怎样风流云散的。“瓷”,它曾经烈火焚烧,而终于如玉如冰,冷冷地散在湖底,一年又一年。瓷的冰清玉洁,使得这片湖山也如处子一般。你看,山巅氤氲的岚气,湖上醇厚的阳光,水中翠色如玉的倒影,都像是洇染了瓷的空灵静谧的气质。   谁若想要感受这样一种气质,最好是早春来。早春的清纯湖山,恬恬淡淡,安安静静,不热闹,不沉寂,少有人打扰——就这样,完全属于你了。   ——是否去一趟呢?   人在湖中行,犹如置身画中。   两岸青山,一道曲水,看不尽风光如许。九曲十八湾,一湾有一湾的名目,一湾有一湾的妙处。湖湾深处,有浅滩,有溪流,有越窑的遗址。而中间一脉大流,一尘不染,时而淡淡,时而酽酽。风拂湖面,漫卷轻浪,闪烁着点点阳光,溢出湖外。回首看时,却已风平浪静,盈盈的,犹如一盅筛得胖顶的酒,丰腴诱人。那颜色,是绿不是绿,是蓝不是蓝,青玉色的,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透明而不见底,倒映着山近山远,云卷云舒,夺尽千峰翠色。   ——这仅仅是湖水吗?不,这就是上林湖的越窑青瓷!   当然,现在你我手头都不会再有完好的越窑青瓷了。但是,看看上林湖的翠色,你也能感知当年的秘色瓷是多么诱人了。   皮日休有诗赞曰:圆似月魂醉,轻如云魄起。   徐寅说是“捩翠融青瑞色新”,语有不尽,乃喻之:“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陆龟蒙有一首《秘色越器》,写得好极: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霄盛沆瀣,   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么冰清玉洁的青瓷,大概只能用上林湖的水来泡栲栳峰顶的云雾茶吧。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一段著名的话——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乐州次,寿州次,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越州瓷、乐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绿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茶圣一锤定音。总之,要喝绝顶的好茶,到上林湖来:杯、水、茶,三位一体,都是一流的。   可惜,茶圣一去,这样的杯子越来越少了。   三   暮春时节到上林,   山自翠华湖自明。   最是销魂窑上树,   犹在岸头表古情。   上林湖四周,到处是越窑遗址。有些窑址,发掘之后,也许就湮没无闻了。如果你要访古寻幽,亲眼目睹一下窑址的发掘现场,那么,你就到荷花芯窑址去吧。   荷花芯窑址,在上滩头上林湖边。窑址发掘后,开辟了一个遗址公园,在上面覆盖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保护棚,类似古典的长廊,一级一级,依坡而上。棚内还遗留有装烧青瓷用的匣钵。匣钵斑驳破损,已冷却千年;然而,看着看着,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热火朝天的烧制现场。   越窑自东汉创烧成青瓷后,经过三国、两晋时期的发展,唐代中晚期进入全盛时期,至北宋中期走向衰落,历时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的历史,就掩藏在上林湖的四周,乃至于湖底。又一个一千多年后,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那满湖滩的碎瓷瓦砾,竟然是肥唐瘦宋的诗人们赞之再三的越窑青瓷,自然那惊异之情是不难想象的。出生在上林湖边的散文名家余秋雨先生听到这一发现后,真是遐思联翩——   想想从东汉到唐、宋这段漫长的风华年月吧,曹操、唐明皇、武则天的盘盏,王羲之、陶渊明、李白的酒杯,都有可能烧成于上林湖边。家乡细洁的泥土,家乡清澈的湖水,家乡热烈的炭火,曾经铸就过无数美丽的载体,天天送到那些或是开朗、或是苦涩的嘴边。这便是我从小就想寻找的属于故乡的“大器”吗?   是的,这便是你的故乡的“大器”。因为“大器”,所以它沉得住气,甘于水底清凉,千年无声无息。但是,因了你的生花妙笔,现在,人们都知道,你的上林湖是一座得天独厚、举世无双的青瓷天然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瓷文化的发祥地和摇篮。当然,这座露天博物馆,也是我的,也是我们大家的。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几个瓷器吗,值得这样大呼小叫大惊小怪吗?是的,它只是瓷器。然而,你知道没有,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中国也不过是一个大瓷器而已。CHINA,它最初的意思就是瓷器。这些瓷器,曾经代表着中国,出使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越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南亚,阿拉伯半岛,乃至于非洲、欧洲!东南亚的一些古代民族,把中国的瓷器作为崇拜物;非洲东海岸中世纪的宫殿、清真寺的天花板和墓柱以及祈祷用的壁龛上,镶嵌了大量中国的青瓷和青花瓷,形成一种建筑上的风格。瓷器还被作为财富的象征,几乎每个瓷器输入国的国王、王后都搜集、收藏中国瓷器的精品,以衬托自己的至尊地位!   上林湖越窑的瓷器,就这样成为世界各地的文明的代表和滋养品。   而今,你坐在岸边,举目远眺,发幽思古,遐想无限,更觉钟灵毓秀的上林湖就是造物主亲自制作的一件玲珑剔透、睥睨古今的青瓷绝品!


相关内容

  • 上林湖越窑青瓷_pub_课程讲义_DM_08
  •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上林湖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她拥有让越人感到自豪的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01编号,她是我心中的瓷都,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圣地.我几次赴宁波,欲去上林湖古窑遗址看看,因为交通不便,擦肩而过.不久前,我有幸随上海博物馆之友的同仁到浙江上林湖 考察,一饱眼福,深感 ...

  • 我心中的上林湖
  • 上林湖没有西湖那么华丽:没有大海那么深:没有长江那么长:但是,上林湖那么吸引人. 上林湖清澈见底.碧波涛涛,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使人流连忘返.微风吹过,湖水泛起了层层波纹.湖水是那样清,可见湖底鱼虾嬉戏:又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他的"好伙伴"--栲栳山上的花草树木沾染过似的.有上 ...

  • 中国国学网-- [子虚赋]和[上林赋]的艺术对比
  • <子虚赋>和<上林赋>的艺术对比 <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中具有开拓意义和 典范作用的成果.这两篇作品不作于一时.<子虚赋>作于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 <上林赋>作于武帝召见之际,前后相去十年.两赋内容连 ...

  • 宋曜变天目茶碗-国宝级传世孤品
  • 曜变天目茶碗:等级:国宝:价值:传世孤品:年代:南宋:质地:陶瓷:流入日本时间:古代:收藏地:东京静嘉堂文库. 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其实就单品而论,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 ...

  • 学生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整理版)
  •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m V 2.实验器材:小石块.细线.水.盐水.大烧杯.小烧杯.量筒.托盘天平 3.实验步骤: (1)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②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③用细线把石块系住慢慢的浸没在水中,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2 ④则石块的体积V=V2 ...

  • 上林:立足"三转",提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水平
  • 上林:立足"三转",提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水平 时间:2014年10月23日 来源:上林县第二纪工委监察分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上林县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主线,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积极打造"阳光信访举报",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职能更加明确.方法 ...

  • 景德镇买陶瓷要注意的
  • 景德镇买陶瓷要注意的 http://www.mipang.com时间:2010-12-08 来源:米胖旅游网 点击:2128 转一个斗劲陶瓷的攻略 景德镇陶瓷方面的东东,可以分三条线路.走得细腻,一条线可放置一天:走马不美观花,三条线一天就够了.1.西线,北往南,陶瓷城-中国瓷园-古窑陶瓷博览区-新 ...

  • 暑期支教联欢晚会策划书
  • 一.活动背景 xx年7月初,e家人支教分队的志愿者朋友们将肩负重任,背着行囊,怀着一颗奉献的心,踏上前往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上远大队上林屯的征程,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支教之旅.在之前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上林屯的孩子们和村民期盼一次丰富的文化艺术熏陶.e家人志愿者们为了让上林屯的孩子们能拥有一段 ...

  • 雁门关外浑源窑
  • 山西浑源窑似乎不太出名,它离著名的大同云岗石窟不到100公里,在北岳恒山的脚下,藏在深山穷乡僻壤之处.初冬时节,我考察雁北地区的浑源窑遗址,让我颇感意外的是,这里烧制的瓷器独具风格,尤其是瓷塑的精美程度,实应在中国陶瓷发展史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兴冲冲地从太原出发去探访浑源窑遗址,当车开出雁门关时,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