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湖越窑青瓷_pub_课程讲义_DM_08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上林湖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她拥有让越人感到自豪的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01编号,她是我心中的瓷都,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圣地。我几次赴宁波,欲去上林湖古窑遗址看看,因为交通不便,擦肩而过。不久前,我有幸随上海博物馆之友的同仁到浙江上林湖

考察,一饱眼福,深感不虚此行。

课程

讲 义

1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一、越窑中心上林湖

我们一行驱车前往上林湖越窑遗址。我们走的是条泥沙路,汽车过处,尘土飞扬,沿途青山隐隐,绿树成荫,满山杨梅,殷红润莹,煞是可爱,让人生津挂涎。上林湖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品位极高,难怪大文豪苏东坡也道:“闽广荔枝,西凉

葡萄,不及吴越杨

课程讲义

2

梅。”

上林湖越窑青瓷

3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烧制历史长达千余年之久,在越地最早完成了“原始青瓷”向青瓷的过渡,这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凝聚着古越人智慧结晶的龙窑技术及其产品已日臻完善,在经历战国秦汉数百年的动荡与停滞以后,至迟于东汉晚期,以上虞市小仙坛窑址为代表的宁绍平原东部地区,已经烧制出成熟瓷器。我们之所以称上林湖为越窑中心,这是因为目前发现的作坊遗址唐代的有66处,五代到宋代100余处,共计达160余处。由此可见,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越窑烧制中心区域。

课程讲义

的前奏曲,并最终成就了青瓷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也是对世界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这件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是越人智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由于瓷器比陶器坚固耐用,清洁美观,又远比铜、漆器的造价低廉,而且原料分布极广,蕴藏丰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具。

4

我们可以说,正是越人率先奏响了成熟瓷器诞生

上林湖越窑青瓷

二、唐代龙窑显风采

5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原始青瓷是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商代原始青瓷胎质坚细,胎色灰白或纯白而略呈淡黄,少数为灰绿色或浅褐色,火候一般高达

1100度至1200度以上,胎基本烧结,瓷化程度好,吸水性较弱,釉胎结合紧密,不易脱落。这些特征表明它在本质上已

初步达到了瓷器的标准。然而,这些瓷器在胎色的白度和透明度上都还不够,在原料与烧成上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原始性,所以考古学家称它为“原始青瓷”。这个时期的产品,一部分模仿当时的青铜器,一部分是它的创新,纹饰、造型

部很独特。

课程

讲 义

6

上林湖越窑青瓷

7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三、陈万里发现越窑

2007年是中国田野考古先驱陈万里先生诞辰115周年。为纪念我国古陶瓷界公认的泰斗,故宫博物院、《文汇报》社和龙泉市人民政府联合发起在浙江省龙泉市大窑村为陈万里竖铜像,建造陈万里亭。11月16日在龙泉市

礼,并在龙泉市博物馆建陈万里学术活动陈列室,召开陈万里国

际学术研讨会等。

课程讲义

陈万里(1892~1969),苏州人,名鹏,万里是他的字,取“鹏程万里”的意思,他一向以字行,本名反而鲜为人知。陈万里虽非考古科班出身,但多方面的学养,异乎常人的悟性,使他成为我国自觉运用科学方法从

事陶瓷考古的开山之人,被海外陶瓷研究界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之父”。

8

举行隆重的陈万里铜像落成典

上林湖越窑青瓷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陈万里在交通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跋山涉水,不远千里、不辞劳苦地“八上龙泉,七下绍兴”才发现了龙泉青瓷和越窑遗址,这成为陶器研究史上的一段佳话。前人研究瓷器,大都是从文献到文献,不联系现实生活,更不注重野外考察。陈万里与他们不同,他是一位热情的探寻者,走出书斋,在龙泉和上林湖艰苦搜寻,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田

野考察报告《瓷器与浙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9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他认为“由公家或学术团体试为科学的发掘,一切物品征集之,为上林湖越器博物馆之准备,其有私自采掘者,应绝对禁止之”。这是陈万里初到上林湖越窑的印象,文字清新活泼,感情色彩很浓,其间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情怀。他对国家文物保护的忧患意识,可以说贯穿于他的著作之中,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10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四、千古称奇秘色瓷

课程讲义

11

上林湖越窑青瓷

据明嘉靖年《余姚县志》云:“秘色瓷出初上林湖,唐宋时置官监窑,寻废。”到了清代学人凭想象评述“其色似越窑,而清亮过之”。我是到了法门寺后,方才知道这价值连城的秘色瓷,原产自浙江的上林湖。法门寺地宫的秘色瓷同上林湖窑遗址出土的瓷片的化学成分基本一

致。自此上林湖便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在现今的窑址堆积层中,青瓷器品种繁多,皇宫内府御宴上的餐具,文人雅士煮茶论道的茶具,上林湖几乎应有尽有。青瓷如同涅槃的凤

凰在水与火的洗礼中诞生。

12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13

上林湖越窑青瓷

贡窑与北宋官窑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贡器是地方官员送一些上档次的精品瓷贡奉朝廷使用,有时也会派官员来督造。但宋官窑却不同,它从制作品图、式样、试样到原料、工匠、包装、运输以及存放等全有宫廷监督,产品只供宫廷使用,市场不得流通,贡器中的下等品,可作为民用瓷流通于市场。上林湖窑区从“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的墓志罐出土,和法门寺唐地宫出土地的秘色瓷,都证明上林湖贡窑的存在。

14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瓷器在上虞曹娥江中下游地区诞生了。

15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课程讲义

16

上林湖越窑青瓷

青瓷产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力发展陶瓷手工业,除了向北方的吴国贡奉外,当地居民较多,本身的需求量也大。贤臣范蠡,十分精通制陶工业,还享有“陶朱公”的美誉,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可查找到的名人。越国同时采取积极鼓励外销的措施,让那些价廉物美,便于清洗、卫生实用的创新产品,原始青瓷大量出口到各地,受到各地普遍的欢迎,这为越国赢得巨大的利润,积累了财富,也为最终越人击败吴国,东山再起,作好了财力上的准备,当然

也为瓷器最终在此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我曾前往上虞小仙坛遗址考察过。这里尽显江南水乡风光,水色青青,青山隐隠,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上虞博物馆业务部主任章金焕先生陪同我们前往。小仙坛位于上浦镇石浦村四

课程讲义

而得名。我们到村前无汽车路处下车,顺着弯曲狭窄的山路小心前行。一路茅草丰盛,绿树满目。地面上无瓷片留存,这里的龙窑也没有发掘过,处在自然状态。

17

峰山东北坡,因旧时有一祭祀之坛

上林湖越窑青瓷

章金焕告诉我们:“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的瓷片标本和遗址附近的瓷土矿作过测试工作,小仙坛窑址中的瓷片和遗址附近瓷土矿的化学成分十分接近,这表明这个窑场就是采用附近的瓷石作为制瓷原料的。该窑场的制品,具有瓷质光泽,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的特点,它们在1300℃的高温下烧成。器物表层通体施釉,其釉层比原始青瓷显著增厚,而且有着较强的光泽度,胎釉的结合紧密牢固,表面有光泽,犹如一池清水。”

上虞是古代陶瓷业发达地区,中国陶瓷界称之为“东汉上虞烧制瓷器成功,成为我国青瓷的发源地,”

在上虞博物馆青瓷陈列室,我们看到不少小仙坛遗址出土的瓷器标本,釉色之润,令人称奇;质量之高,出乎意料,而

且标本陈列的学术水平也很高。在这里我发现自己16年前觅得的东汉时的四系罐,就是在这里烧制的,釉色和纹饰几乎与当地出土的瓷片标本完全相同,这是此行的意外收获。

18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六、古越人钟爱青瓷

千古称绝的越窑青瓷,类如冰,质如玉,上贡朝廷,下售黎民,远销海外。从现有考古资料所知,越窑青瓷自唐开始起外销,成为我国最早输往海外的大宗贸易商品,为此开辟了从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如今在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泰国、伊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大量出土了越窑青瓷器和碎瓷片,甚至远在非洲北部埃及开罗的福斯塔遗址中,都有越窑青瓷出土。1973年,宁波市和义路的唐代海运码头遗址的发掘

课程讲义

世界各国的,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上林湖离宁波的出海港口仅60公里。

面对上林湖的越窑青瓷,我思绪万千。山翠、水碧、天蓝、瓷青,此地有别处看不到的景观,感受到的是兴奋和快意。我常想古人为何对“青色”情有独钟呢?这可能与中国的文化理念有关,古人将代表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位的星宿分别称之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这四个方位又代表四个不同季节。青,草长莺飞的春天;朱,骄阳似火的夏天;白,西风萧杀的秋天;玄,昼短夜长的冬天。

19

中,大批精美越窑青瓷出土。可见,越窑青瓷是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运销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世人对青瓷的珍爱,除了它能给人们带来视

上的愉悦感外,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大自然的万般青色,青山绿水,碧海蓝天,青色给人们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春来江水绿如蓝”,拥有了青色,便拥有了春天。上林

课程讲义

的使者。

上林湖越窑青瓷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达官贵族的重视,成为他们奢华生活的一部分。青瓷釉色深沉、幽静、含蓄的美感,更加接近玉色,而先民把玉比作修身的标准和道德情操高尚的象征,“君子佩玉”正符合历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崇尚青瓷的理念,也直接影响后世的帝王,如宋徽宗治国无方,但艺术天分极高,他能诗会画,好古成癖,督造汝瓷,宠信道士,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道学崇尚自然、含蓄、质朴,珍贵的汝窑也是青釉色,青色幽玄,正适合赵佶的品味。上行下效,这种凝聚大自然之色的青瓷理所当然地为世人所喜闻乐见,这也是青瓷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缘由。考古

大量的发现,也充分证明了汉民族“自古陶器重青品”这一结论。

20

湖的工匠们可谓将春色永驻人间

上林湖越窑青瓷

陪同的专家告诉我们,考古学者认为上林湖窑址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古窑遗址之一,这实在是令人欣慰的事情。我总觉得这可能同此处在二十世纪50年代建起了水库有关,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一般人难于进入,这在客观上对古窑遗址起到了保护作用,上林湖不愧为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21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七、上林湖申遗列选

汉武帝时期,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征讨匈奴,经济繁荣,国势鼎盛。相应的是各行各业面貌焕然一新。春秋时即为东南制造业中心和原始瓷生产基地的古越上虞一带,依仗龙窑窑炉结构改进和制作工艺的提高,其生产的原始瓷,由西周时期明显带有印纹陶的痕迹,而转向胎质匀净、胎骨厚重、器体硕大、造型端

庄雄浑,一派大汉帝国的恢宏气势。

22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课程讲义

23

上林湖越窑青瓷

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严宝如主任指出:“上林湖越窑遗址的范围之广、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现有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还没有与上林湖越窑相类似的文化遗产。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六条标准来衡量,上林湖越窑遗址符合其中的第二、三、四条。”

2003年,慈溪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

班子,启动了上林湖越窑遗址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有关工作。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录,在全国申报的129个项目中,最终确定了35个项目入选,其中“上林湖越窑遗址(浙江省慈溪市)”作为中国古瓷窑址项目单独列入预备名单,排名第14位。据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苏州决定》,只有进入各缔约国的预备名单的项目,才有资格申报。

此次上林湖越窑遗址进入预

课程讲义

预备名单,这意味着完成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征”最为关键的第一步,但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与管理,则成为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过程中较为紧迫的事情,任重而道远。

24

备名单,等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世界文化遗产的确认,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故宫、秦兵马俑博物馆为例,年门票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而曲阜三孔、青城山、都江堰年门票收入也达到7000余万元。

课程讲义

隶制使制陶业从农业中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这种专业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必然推动制陶业的大发展,促进了瓷器的发明。考古资料表明,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奴隶制社会形成的商代,在烧陶器的基础上,成功地烧造出“原始青瓷”。“原始青瓷”在我看来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由于具备了陶器所没有的优越性,决定了它最终以巨大生命力而很快发展起来。

漫步在上林湖这座世界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脚踏着层层叠叠的青瓷碎片,满眼皆是青翠的林木。遗憾的是越窑青瓷进入宋代后,盛极而衰了。宋廷为加强中央集权,从根本上消除吴越国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实力,将上林湖的能工巧匠调往北方,这为汝窑、钧窑和耀州窑等北方大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同时浙东地区极度繁荣的农业,导致燃料的短缺和工匠工钱的上升,这无疑敲响了上林湖瓷业的丧钟,继而默默地消失在美丽的杭州湾南岸。龙泉窑、耀州窑以及瓷魁汝窑的崛起,使越窑青瓷制造传统在一片更

广阔的天地里发扬光大,同时宋代也将青瓷艺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25

瓷器的发明与私有制的产生、奴隶制的出现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奴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上林湖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她拥有让越人感到自豪的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01编号,她是我心中的瓷都,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圣地。我几次赴宁波,欲去上林湖古窑遗址看看,因为交通不便,擦肩而过。不久前,我有幸随上海博物馆之友的同仁到浙江上林湖

考察,一饱眼福,深感不虚此行。

课程

讲 义

1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一、越窑中心上林湖

我们一行驱车前往上林湖越窑遗址。我们走的是条泥沙路,汽车过处,尘土飞扬,沿途青山隐隐,绿树成荫,满山杨梅,殷红润莹,煞是可爱,让人生津挂涎。上林湖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品位极高,难怪大文豪苏东坡也道:“闽广荔枝,西凉

葡萄,不及吴越杨

课程讲义

2

梅。”

上林湖越窑青瓷

3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烧制历史长达千余年之久,在越地最早完成了“原始青瓷”向青瓷的过渡,这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凝聚着古越人智慧结晶的龙窑技术及其产品已日臻完善,在经历战国秦汉数百年的动荡与停滞以后,至迟于东汉晚期,以上虞市小仙坛窑址为代表的宁绍平原东部地区,已经烧制出成熟瓷器。我们之所以称上林湖为越窑中心,这是因为目前发现的作坊遗址唐代的有66处,五代到宋代100余处,共计达160余处。由此可见,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越窑烧制中心区域。

课程讲义

的前奏曲,并最终成就了青瓷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也是对世界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这件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是越人智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由于瓷器比陶器坚固耐用,清洁美观,又远比铜、漆器的造价低廉,而且原料分布极广,蕴藏丰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具。

4

我们可以说,正是越人率先奏响了成熟瓷器诞生

上林湖越窑青瓷

二、唐代龙窑显风采

5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原始青瓷是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商代原始青瓷胎质坚细,胎色灰白或纯白而略呈淡黄,少数为灰绿色或浅褐色,火候一般高达

1100度至1200度以上,胎基本烧结,瓷化程度好,吸水性较弱,釉胎结合紧密,不易脱落。这些特征表明它在本质上已

初步达到了瓷器的标准。然而,这些瓷器在胎色的白度和透明度上都还不够,在原料与烧成上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原始性,所以考古学家称它为“原始青瓷”。这个时期的产品,一部分模仿当时的青铜器,一部分是它的创新,纹饰、造型

部很独特。

课程

讲 义

6

上林湖越窑青瓷

7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三、陈万里发现越窑

2007年是中国田野考古先驱陈万里先生诞辰115周年。为纪念我国古陶瓷界公认的泰斗,故宫博物院、《文汇报》社和龙泉市人民政府联合发起在浙江省龙泉市大窑村为陈万里竖铜像,建造陈万里亭。11月16日在龙泉市

礼,并在龙泉市博物馆建陈万里学术活动陈列室,召开陈万里国

际学术研讨会等。

课程讲义

陈万里(1892~1969),苏州人,名鹏,万里是他的字,取“鹏程万里”的意思,他一向以字行,本名反而鲜为人知。陈万里虽非考古科班出身,但多方面的学养,异乎常人的悟性,使他成为我国自觉运用科学方法从

事陶瓷考古的开山之人,被海外陶瓷研究界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之父”。

8

举行隆重的陈万里铜像落成典

上林湖越窑青瓷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陈万里在交通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跋山涉水,不远千里、不辞劳苦地“八上龙泉,七下绍兴”才发现了龙泉青瓷和越窑遗址,这成为陶器研究史上的一段佳话。前人研究瓷器,大都是从文献到文献,不联系现实生活,更不注重野外考察。陈万里与他们不同,他是一位热情的探寻者,走出书斋,在龙泉和上林湖艰苦搜寻,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田

野考察报告《瓷器与浙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9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他认为“由公家或学术团体试为科学的发掘,一切物品征集之,为上林湖越器博物馆之准备,其有私自采掘者,应绝对禁止之”。这是陈万里初到上林湖越窑的印象,文字清新活泼,感情色彩很浓,其间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情怀。他对国家文物保护的忧患意识,可以说贯穿于他的著作之中,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10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四、千古称奇秘色瓷

课程讲义

11

上林湖越窑青瓷

据明嘉靖年《余姚县志》云:“秘色瓷出初上林湖,唐宋时置官监窑,寻废。”到了清代学人凭想象评述“其色似越窑,而清亮过之”。我是到了法门寺后,方才知道这价值连城的秘色瓷,原产自浙江的上林湖。法门寺地宫的秘色瓷同上林湖窑遗址出土的瓷片的化学成分基本一

致。自此上林湖便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在现今的窑址堆积层中,青瓷器品种繁多,皇宫内府御宴上的餐具,文人雅士煮茶论道的茶具,上林湖几乎应有尽有。青瓷如同涅槃的凤

凰在水与火的洗礼中诞生。

12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13

上林湖越窑青瓷

贡窑与北宋官窑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贡器是地方官员送一些上档次的精品瓷贡奉朝廷使用,有时也会派官员来督造。但宋官窑却不同,它从制作品图、式样、试样到原料、工匠、包装、运输以及存放等全有宫廷监督,产品只供宫廷使用,市场不得流通,贡器中的下等品,可作为民用瓷流通于市场。上林湖窑区从“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的墓志罐出土,和法门寺唐地宫出土地的秘色瓷,都证明上林湖贡窑的存在。

14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瓷器在上虞曹娥江中下游地区诞生了。

15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课程讲义

16

上林湖越窑青瓷

青瓷产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力发展陶瓷手工业,除了向北方的吴国贡奉外,当地居民较多,本身的需求量也大。贤臣范蠡,十分精通制陶工业,还享有“陶朱公”的美誉,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可查找到的名人。越国同时采取积极鼓励外销的措施,让那些价廉物美,便于清洗、卫生实用的创新产品,原始青瓷大量出口到各地,受到各地普遍的欢迎,这为越国赢得巨大的利润,积累了财富,也为最终越人击败吴国,东山再起,作好了财力上的准备,当然

也为瓷器最终在此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我曾前往上虞小仙坛遗址考察过。这里尽显江南水乡风光,水色青青,青山隐隠,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上虞博物馆业务部主任章金焕先生陪同我们前往。小仙坛位于上浦镇石浦村四

课程讲义

而得名。我们到村前无汽车路处下车,顺着弯曲狭窄的山路小心前行。一路茅草丰盛,绿树满目。地面上无瓷片留存,这里的龙窑也没有发掘过,处在自然状态。

17

峰山东北坡,因旧时有一祭祀之坛

上林湖越窑青瓷

章金焕告诉我们:“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的瓷片标本和遗址附近的瓷土矿作过测试工作,小仙坛窑址中的瓷片和遗址附近瓷土矿的化学成分十分接近,这表明这个窑场就是采用附近的瓷石作为制瓷原料的。该窑场的制品,具有瓷质光泽,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的特点,它们在1300℃的高温下烧成。器物表层通体施釉,其釉层比原始青瓷显著增厚,而且有着较强的光泽度,胎釉的结合紧密牢固,表面有光泽,犹如一池清水。”

上虞是古代陶瓷业发达地区,中国陶瓷界称之为“东汉上虞烧制瓷器成功,成为我国青瓷的发源地,”

在上虞博物馆青瓷陈列室,我们看到不少小仙坛遗址出土的瓷器标本,釉色之润,令人称奇;质量之高,出乎意料,而

且标本陈列的学术水平也很高。在这里我发现自己16年前觅得的东汉时的四系罐,就是在这里烧制的,釉色和纹饰几乎与当地出土的瓷片标本完全相同,这是此行的意外收获。

18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六、古越人钟爱青瓷

千古称绝的越窑青瓷,类如冰,质如玉,上贡朝廷,下售黎民,远销海外。从现有考古资料所知,越窑青瓷自唐开始起外销,成为我国最早输往海外的大宗贸易商品,为此开辟了从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如今在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泰国、伊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大量出土了越窑青瓷器和碎瓷片,甚至远在非洲北部埃及开罗的福斯塔遗址中,都有越窑青瓷出土。1973年,宁波市和义路的唐代海运码头遗址的发掘

课程讲义

世界各国的,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上林湖离宁波的出海港口仅60公里。

面对上林湖的越窑青瓷,我思绪万千。山翠、水碧、天蓝、瓷青,此地有别处看不到的景观,感受到的是兴奋和快意。我常想古人为何对“青色”情有独钟呢?这可能与中国的文化理念有关,古人将代表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位的星宿分别称之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这四个方位又代表四个不同季节。青,草长莺飞的春天;朱,骄阳似火的夏天;白,西风萧杀的秋天;玄,昼短夜长的冬天。

19

中,大批精美越窑青瓷出土。可见,越窑青瓷是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运销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世人对青瓷的珍爱,除了它能给人们带来视

上的愉悦感外,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大自然的万般青色,青山绿水,碧海蓝天,青色给人们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春来江水绿如蓝”,拥有了青色,便拥有了春天。上林

课程讲义

的使者。

上林湖越窑青瓷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达官贵族的重视,成为他们奢华生活的一部分。青瓷釉色深沉、幽静、含蓄的美感,更加接近玉色,而先民把玉比作修身的标准和道德情操高尚的象征,“君子佩玉”正符合历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崇尚青瓷的理念,也直接影响后世的帝王,如宋徽宗治国无方,但艺术天分极高,他能诗会画,好古成癖,督造汝瓷,宠信道士,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道学崇尚自然、含蓄、质朴,珍贵的汝窑也是青釉色,青色幽玄,正适合赵佶的品味。上行下效,这种凝聚大自然之色的青瓷理所当然地为世人所喜闻乐见,这也是青瓷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缘由。考古

大量的发现,也充分证明了汉民族“自古陶器重青品”这一结论。

20

湖的工匠们可谓将春色永驻人间

上林湖越窑青瓷

陪同的专家告诉我们,考古学者认为上林湖窑址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古窑遗址之一,这实在是令人欣慰的事情。我总觉得这可能同此处在二十世纪50年代建起了水库有关,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一般人难于进入,这在客观上对古窑遗址起到了保护作用,上林湖不愧为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21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七、上林湖申遗列选

汉武帝时期,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征讨匈奴,经济繁荣,国势鼎盛。相应的是各行各业面貌焕然一新。春秋时即为东南制造业中心和原始瓷生产基地的古越上虞一带,依仗龙窑窑炉结构改进和制作工艺的提高,其生产的原始瓷,由西周时期明显带有印纹陶的痕迹,而转向胎质匀净、胎骨厚重、器体硕大、造型端

庄雄浑,一派大汉帝国的恢宏气势。

22

课程讲义

上林湖越窑青瓷

课程讲义

23

上林湖越窑青瓷

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严宝如主任指出:“上林湖越窑遗址的范围之广、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现有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还没有与上林湖越窑相类似的文化遗产。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六条标准来衡量,上林湖越窑遗址符合其中的第二、三、四条。”

2003年,慈溪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

班子,启动了上林湖越窑遗址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有关工作。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录,在全国申报的129个项目中,最终确定了35个项目入选,其中“上林湖越窑遗址(浙江省慈溪市)”作为中国古瓷窑址项目单独列入预备名单,排名第14位。据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苏州决定》,只有进入各缔约国的预备名单的项目,才有资格申报。

此次上林湖越窑遗址进入预

课程讲义

预备名单,这意味着完成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征”最为关键的第一步,但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与管理,则成为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过程中较为紧迫的事情,任重而道远。

24

备名单,等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世界文化遗产的确认,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故宫、秦兵马俑博物馆为例,年门票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而曲阜三孔、青城山、都江堰年门票收入也达到7000余万元。

课程讲义

隶制使制陶业从农业中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这种专业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必然推动制陶业的大发展,促进了瓷器的发明。考古资料表明,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奴隶制社会形成的商代,在烧陶器的基础上,成功地烧造出“原始青瓷”。“原始青瓷”在我看来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由于具备了陶器所没有的优越性,决定了它最终以巨大生命力而很快发展起来。

漫步在上林湖这座世界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脚踏着层层叠叠的青瓷碎片,满眼皆是青翠的林木。遗憾的是越窑青瓷进入宋代后,盛极而衰了。宋廷为加强中央集权,从根本上消除吴越国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实力,将上林湖的能工巧匠调往北方,这为汝窑、钧窑和耀州窑等北方大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同时浙东地区极度繁荣的农业,导致燃料的短缺和工匠工钱的上升,这无疑敲响了上林湖瓷业的丧钟,继而默默地消失在美丽的杭州湾南岸。龙泉窑、耀州窑以及瓷魁汝窑的崛起,使越窑青瓷制造传统在一片更

广阔的天地里发扬光大,同时宋代也将青瓷艺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25

瓷器的发明与私有制的产生、奴隶制的出现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奴


相关内容

  • 上林湖的瓷片
  • 一 在杭州湾南岸,有一块呈折扇形铺开的风水宝地,俗称"三北"--想当年,这是镇海.慈溪.余姚三县的北部地区.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索性沿着翠屏山,把三县的北部地区划成了一个新的慈溪县--她背靠翠屏山,面朝杭州湾,放眼东海,坦坦荡荡,真所谓"涛声接飞浪,朝霞戏山岚" ...

  • 宁波帮博物馆展陈doc
  • 宁波帮博物馆 详细地址:浙江宁波 设计时间:2009年 作品类别:原创作品 开工时间:2009年 竣工时间:2009年 设计公司: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 发布时间:2010-5-12 作品介绍: 宁波帮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约24000㎡.其中陈列区面积为4740㎡,投 ...

  • 晋.宋.辽瓷器鉴别应知 越窑 钧窑瓷 汝窑 定窑 哥窑(1)
  • 晋.宋.辽瓷器鉴别应知 中国的陶瓷起源很早,早在汉代就有很成型的陶塑.如:人物有农夫.厨师.歌舞.舞乐.杂耍等,动物有猪.羊.牛.鸡.马.犬等.建筑有随葬的冥器中的多层楼阁.亭台.粮仓.猪圈等.在烧制中汉唐时代很多用了铅釉,如北齐时范粹墓出土的黄釉扁壶,胎质细腻,釉色米黄.模印浮雕乐舞胡人的装饰.神 ...

  • 故宫集中展出153件越窑青瓷 追溯原始瓷器发展历史
  • 摘要: 月染秋水--陈国桢捐赠暨珍藏越窑青瓷展开幕式现场 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耿宝昌先生介绍越窑青瓷在中国瓷器中的重要性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展览 收藏家.捐赠者陈国桢(左)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右) 2015年10月21日,"月染秋水-&mdas- 月染秋水--陈国桢捐赠暨珍 ...

  • 洗砚池晋墓出土鸡首壶之比较
  • 摘 要: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擅长用各种动物作为原型来制造铜器.陶器和瓷器,鸡首壶就属于这一类.鸡首壶年代跨越三国东吴.两晋至南朝和隋代,洗砚池晋墓出土鸡首壶为之一系 关键词:洗砚池:晋墓:鸡首壶:比较 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擅长用各种动物作为原型来制造铜器.陶器和瓷器,鸡首壶就属于这一类.鸡首壶始见于 ...

  • [秀宝台]唐代越窑青瓷鸳鸯形薰炉赏析
  • 唐代越窑青瓷鸳鸯形熏炉 赏   析 藏品/程家乐 "元青花文化圈"编辑整理 文末有本期藏品的开门度测评,请各位藏友参与投票! 藏品介绍 藏品尺寸:通高15厘米 ,最大直径13.3 厘米,足径7.7厘米. 藏品背景知识介绍 在我国古代,薰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活动,特别是在文人墨客和贵 ...

  • 瓷器发展史
  • 瓷器的发展历史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 ...

  •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 19. 在石髓上绘画花纹,20.18. 蚀花石髓:用化学处理经过腐蚀产生装饰花纹.用碳酸钠或碳酸铅一类的溶液作颜料, 然后在炭火中烘烤,21. 使原肉红色的石髓变成白色,22. 形成花纹. 秦汉的工艺美术 汉代画像砖的产地以(河南.四川)最有特色. 常见装饰纹饰有:弦纹(主要装饰).划纹.蓖纹.印纹 ...

  •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1. 陶和瓷虽然有许多不同,但它们的成型方法基本相同.以下哪些属于陶瓷的成型方法( ). (多选题) (5分) A.手工捏塑法 B.泥条盘筑法 C.轮制成型法 D.泥片围接法 2. 宋代是我国瓷业空前发展的时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艳的局面,这一时期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大名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