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碳酸酯产业迎来扩能热潮:

中国聚碳酸酯产业迎来扩能热潮:

差异化和高端化成发展重点

2017.7

聚碳酸酯(PC )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基的线性高分子聚合物,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但目前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为芳香族聚碳酸酯。作为高端石化产品,聚碳酸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需求增速最快的热塑性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在电子电器、板材容器、汽车工业、医疗器械、防护器材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并迅速扩展到航天航空、光学元件、光电信息等新兴领域。

作为全球重要的聚碳酸酯市场,中国对于聚碳酸酯需求量大、增长速度快,但自给率低(不足四成)。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个政策鼓励建设聚碳酸酯项目,科研单位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方面取得突破,国内企业开始上马、扩建聚碳酸酯项目。

亚化咨询认为,未来几年,中国聚碳酸酯产业将迎来产能爆发期,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或将成为历史,而进入市场竞争激烈的阶段。因此,对于国内聚碳酸酯生产企业而言,针对下游新兴市场应用开发差异化、高端化的产品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国内企业涉足聚碳酸酯业务,打破国外垄断

中国是最早开始聚碳酸酯技术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装臵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等原因导致了产品无法与国外相竞争。2005年以来,随着拜耳(现为科思创)、帝人、三菱等外资企业开始在中国投资建设聚碳酸酯装臵,中国聚碳酸酯市场

一度几乎为外资企业垄断。

近几年,国内企业聚碳酸酯项目的投产打破了外资企业的垄断。浙铁大风是国内第一家商业化规模生产的聚碳酸酯内资企业,一期10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并于2015年4月开始稳定生产。2015年12月,江山化工以股份+现金的方式,作价9.8亿元收购了浙铁大风100%股权。鲁西化工投资8.5亿元建设一期6.5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已经于2015年7月打通生产流程,并在2016年12月宣布将投资36亿元建设二期13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

2.中国聚碳酸酯需求量大自给率低局面依旧

中国是聚碳酸酯生产大国。亚化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聚碳酸酯产能达到了87万吨/年,占世界聚碳酸酯总产能(512万吨/年)的17%。主要的生产企业包括浙江嘉兴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15万吨/年)、上海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40万吨/年)、中石化三菱化学聚碳酸酯(北京)有限公司(6万吨/年)、三菱瓦斯化学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8万吨/年)、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聊城鲁西聚碳酸酯有限公司(6.5万吨/年)等。

中国是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亚化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达到了172.5万吨。虽然这几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和产量增长较快,但对外依存度却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

中国聚碳酸酯仅60多万吨,而进口量高达131.9万吨(净进口量109.6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63.5%。

3.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和促进聚碳酸酯产业发展

针对目前中国聚碳酸酯产业面临的供需缺口巨大,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局面,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建设聚碳酸酯项目,指导和促进聚碳酸酯产业的发展。

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包括了6万吨/年及以上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装臵。2017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其中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中包括了6万吨/年及以上非光气法聚碳酸酯(PC )。

2016年4月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中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七大任务,其中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加快空白产品的产业化过程,具体任务包

括了推进PC(聚碳酸酯) 、PEEN(聚醚醚腈) 等工程塑料和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烃树脂及苯基有机硅单体的研发。 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将聚碳酸酯列为了代表性高端产品之一,预测未来几年聚碳酸酯需求量年均增长率6.7%,2020年的需求量将达到230万吨。规划提出了在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工程中要加快开发3D 打印用的PC-ABS 材料等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

此外,为了提高公众对聚碳酸酯/双酚A 的科学认知,促进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积极协调并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聚碳酸酯/双酚A 中国工作组和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聚碳酸酯分会(CNPCA )已经先后在2015年12月和2017年6月成立。

4.创新聚碳酸酯工艺助力产业发展

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工艺已先后发展出了溶液光气法、界面缩聚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酯交换法)和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非光气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也开始聚碳酸酯工艺技术开发领域取得突破。

浙铁大风10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采用了“中外联合设计、系统集成,关键设备国际采购,逐步提升设备国产化率”的发展模式,在优化组合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自制工艺路线,实现集成创新。这一独创的非光气法工艺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在于,三套联合装臵通过“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的生产路线,可以实现物料全过程的循环利用,废水排放基本为“零”,并可消耗3.6

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浙铁大风已申报12项专利,其中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5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中国兵器集团甘肃银光聚银公司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吨/年聚碳酸酯中试研发技术”,并于2008年8月建成中试装臵,10月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的聚碳酸酯粉料产品,填补了我国一步光气界面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的空白。2013年10月,甘肃银光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开发了2万吨/年光气法聚碳酸酯工程化设计工艺软件包。

万华化学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界面缩聚光气法聚碳酸酯技术,并投资14.6亿元建设20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以双酚A 、光气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光气反应、合成反应、精制干燥等工艺过程生产聚碳酸酯(PC )。

泸天化中蓝新材料有限公司2´10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采用了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和中蓝晨光研究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光气酯交换法工艺,预计一期10万吨/年装臵将于2018年5月投产。

5.逾百万吨产能集中释放,差异化和高端化成发展重点

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聚碳酸酯较高的附加值,以及国内外资本技术的推动下,规划、新建或扩建的聚碳酸酯项目在中国密集上马,这些项目新增产能合计超过了200万吨/年,其中的多个项目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建成投产,届时将有超过100万吨/年的新增产能集中释放。

中国拟在建聚碳酸酯项目

随着中国聚碳酸酯产能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聚碳酸酯产品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将得到缓解,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局面。亚化咨询预计到2020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将超过200万吨/年,而需求量预计为230万吨。

针对聚碳酸酯产业未来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局面,聚碳酸酯生产企业需要提早做好应对。一方面,在新建和规划项目时避免将产品方案集中在通用级领域,应该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寻找和开拓新的应用市场,开发能占领新兴市场的产品,

获得产品的高附加值。

(来源:亚化煤化工)

中国聚碳酸酯产业迎来扩能热潮:

差异化和高端化成发展重点

2017.7

聚碳酸酯(PC )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基的线性高分子聚合物,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但目前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为芳香族聚碳酸酯。作为高端石化产品,聚碳酸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需求增速最快的热塑性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在电子电器、板材容器、汽车工业、医疗器械、防护器材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并迅速扩展到航天航空、光学元件、光电信息等新兴领域。

作为全球重要的聚碳酸酯市场,中国对于聚碳酸酯需求量大、增长速度快,但自给率低(不足四成)。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个政策鼓励建设聚碳酸酯项目,科研单位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方面取得突破,国内企业开始上马、扩建聚碳酸酯项目。

亚化咨询认为,未来几年,中国聚碳酸酯产业将迎来产能爆发期,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或将成为历史,而进入市场竞争激烈的阶段。因此,对于国内聚碳酸酯生产企业而言,针对下游新兴市场应用开发差异化、高端化的产品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国内企业涉足聚碳酸酯业务,打破国外垄断

中国是最早开始聚碳酸酯技术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装臵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等原因导致了产品无法与国外相竞争。2005年以来,随着拜耳(现为科思创)、帝人、三菱等外资企业开始在中国投资建设聚碳酸酯装臵,中国聚碳酸酯市场

一度几乎为外资企业垄断。

近几年,国内企业聚碳酸酯项目的投产打破了外资企业的垄断。浙铁大风是国内第一家商业化规模生产的聚碳酸酯内资企业,一期10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并于2015年4月开始稳定生产。2015年12月,江山化工以股份+现金的方式,作价9.8亿元收购了浙铁大风100%股权。鲁西化工投资8.5亿元建设一期6.5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已经于2015年7月打通生产流程,并在2016年12月宣布将投资36亿元建设二期13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

2.中国聚碳酸酯需求量大自给率低局面依旧

中国是聚碳酸酯生产大国。亚化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聚碳酸酯产能达到了87万吨/年,占世界聚碳酸酯总产能(512万吨/年)的17%。主要的生产企业包括浙江嘉兴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15万吨/年)、上海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40万吨/年)、中石化三菱化学聚碳酸酯(北京)有限公司(6万吨/年)、三菱瓦斯化学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8万吨/年)、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聊城鲁西聚碳酸酯有限公司(6.5万吨/年)等。

中国是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亚化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达到了172.5万吨。虽然这几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和产量增长较快,但对外依存度却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

中国聚碳酸酯仅60多万吨,而进口量高达131.9万吨(净进口量109.6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63.5%。

3.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和促进聚碳酸酯产业发展

针对目前中国聚碳酸酯产业面临的供需缺口巨大,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局面,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建设聚碳酸酯项目,指导和促进聚碳酸酯产业的发展。

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包括了6万吨/年及以上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装臵。2017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其中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中包括了6万吨/年及以上非光气法聚碳酸酯(PC )。

2016年4月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中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七大任务,其中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加快空白产品的产业化过程,具体任务包

括了推进PC(聚碳酸酯) 、PEEN(聚醚醚腈) 等工程塑料和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烃树脂及苯基有机硅单体的研发。 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将聚碳酸酯列为了代表性高端产品之一,预测未来几年聚碳酸酯需求量年均增长率6.7%,2020年的需求量将达到230万吨。规划提出了在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工程中要加快开发3D 打印用的PC-ABS 材料等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

此外,为了提高公众对聚碳酸酯/双酚A 的科学认知,促进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积极协调并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聚碳酸酯/双酚A 中国工作组和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聚碳酸酯分会(CNPCA )已经先后在2015年12月和2017年6月成立。

4.创新聚碳酸酯工艺助力产业发展

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工艺已先后发展出了溶液光气法、界面缩聚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酯交换法)和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非光气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也开始聚碳酸酯工艺技术开发领域取得突破。

浙铁大风10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采用了“中外联合设计、系统集成,关键设备国际采购,逐步提升设备国产化率”的发展模式,在优化组合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自制工艺路线,实现集成创新。这一独创的非光气法工艺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在于,三套联合装臵通过“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的生产路线,可以实现物料全过程的循环利用,废水排放基本为“零”,并可消耗3.6

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浙铁大风已申报12项专利,其中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5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中国兵器集团甘肃银光聚银公司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吨/年聚碳酸酯中试研发技术”,并于2008年8月建成中试装臵,10月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的聚碳酸酯粉料产品,填补了我国一步光气界面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的空白。2013年10月,甘肃银光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开发了2万吨/年光气法聚碳酸酯工程化设计工艺软件包。

万华化学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界面缩聚光气法聚碳酸酯技术,并投资14.6亿元建设20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以双酚A 、光气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光气反应、合成反应、精制干燥等工艺过程生产聚碳酸酯(PC )。

泸天化中蓝新材料有限公司2´10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采用了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和中蓝晨光研究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光气酯交换法工艺,预计一期10万吨/年装臵将于2018年5月投产。

5.逾百万吨产能集中释放,差异化和高端化成发展重点

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聚碳酸酯较高的附加值,以及国内外资本技术的推动下,规划、新建或扩建的聚碳酸酯项目在中国密集上马,这些项目新增产能合计超过了200万吨/年,其中的多个项目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建成投产,届时将有超过100万吨/年的新增产能集中释放。

中国拟在建聚碳酸酯项目

随着中国聚碳酸酯产能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聚碳酸酯产品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将得到缓解,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局面。亚化咨询预计到2020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将超过200万吨/年,而需求量预计为230万吨。

针对聚碳酸酯产业未来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局面,聚碳酸酯生产企业需要提早做好应对。一方面,在新建和规划项目时避免将产品方案集中在通用级领域,应该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寻找和开拓新的应用市场,开发能占领新兴市场的产品,

获得产品的高附加值。

(来源:亚化煤化工)


相关内容

  • 镁化合物产品生产现状及展望
  • 镁化合物生产现状及展望 胡永琪1,2 胡庆福1,2 孙文1,3 刘润静1,2 胡晓湘1 (1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镁化合物分会秘书处; 2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3 邢台镁神化工有限公司) 1.镁化合物产品种类 镁化合物工业产品主要包括氧化镁.碳酸镁.氢氧化镁.硫酸镁.氯化镁五大系列产品及其他 ...

  • ε己内酯产业现状及其应用
  • 综述与专论 合成纤维工业,2013,36(1):46 CHINA SYNTHETIC FIBER INDUSTRY 占-己内酯产业现状及其应用 黎树根李长存 (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环己酮事业部,湖南岳阳414014)摘 要:阐述了国内外占.己内酯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及国内市场情况 ...

  • 唱响工业主旋律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
  • 近年来,湖北省房县立足特色资源,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手段,全力实施"三大工程",工业经济持续呈现出块头明显增大.效益明显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发展势头.尤其是2009年,县委.政府提出"准确把握形势.积极抢抓 ...

  • 聚氨酯-烟台万华
  • 行业研究报告 ● 聚氨酯行业 2012年4中国将成为全球聚氨酯产业发展中心, 烟台万华成长性将迅速修复 核心观点: 推荐 维持评级 分析师 李国洪 : 执业证书编号:S[1**********]01 ● ● 聚氨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新兴材料 世界聚氨酯市场集中度极高 (一).世界聚氨酯各子 ...

  • 世界主要大型石化公司发展战略
  • ・专题综述・ 肿ROLEUM&PETROCHEMICAL 当代石油石化 V01.15 TODAY No.4 Apr.2007 世界主要大型石化公司发展战略 刘剑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分析了世界主要大型石化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特点,归纳了其利用资本运 ...

  • 湖南省石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湖南省石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石化产业具有产业链长.产品丰富.技术密集.关联度大.支撑作用强的特点,肩负着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信息.新能源.轻工.建材.纺织.环保.医药.食品.农业.林业等多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任.石化产业是我省支柱产业之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对 ...

  • 盐化工产业链及市场分析预测
  • 盐化工产业链及市场分析预测 3.1 盐化工产业链 通常意义的"盐化工"是指利用氯化钠(固体盐或卤水)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方法生产纯碱.烧碱.氯酸钠等含钠化学品以及氯加工产品的过程,纯碱和氯碱(烧碱和氯加工)是盐化工的主要行业...„. 我国工业原盐最大的下游行业是烧碱与纯碱工业, ...

  • 实施要点
  • 《荆门市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年实施要点   ~年,我市实施《荆门市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速度和效益、总量和质量、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一、~年实施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的工作目标   ~年,我市实 ...

  • 新材料概念上市公司简介
  • 新材料概念上市公司简介 (新材料未来蓝海) 一.碳纤维 中钢吉炭000928:分享碳纤维这块迅速成长的蛋糕 "密度是钢的1/4,强度比钢大4-5 倍,在3,000℃非氧化气氛下不熔化,在液氮温度下依旧很柔软."这种神奇的高科技材料就是碳纤维.碳纤维从上世纪60 年代开始问世得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