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实施方案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和研究内容

(一)预期突破

1. 探索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技巧,形成一定的培养策略。

2.强化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基础,努力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3. 总结出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素质产生的各方面影响。

4.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二)研究内容

1、继续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心理素质。

2、逐步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

3、不断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通过提高认识、学习技巧、培养感受力、领悟力、坚强意志等方法都能够发挥人的心理潜能。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心理教育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调整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

2、调查分析法。采用师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针对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依据。

3、观察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谋求培养心理素质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各教师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进程人员分工

(1) 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分析与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对策研究和实施,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1月):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等加以整理,推广。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

2、优秀论文;

七、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主持人、参与者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都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几位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及小学教学多年,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深的研究潜力。因此,这支研究队伍是专业知识、研究经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队伍,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定成果奠定了基础。

2、组织及时间保证:主持人和专业人员把握研究方向,进行理论指导,参与实验过程及解决疑难问题,总结成果,组织推广。学校领导全力支持,全天开放图书室、微机室,为开展研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们针对心理素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工作,积累了一些资料和实践经验,设计了一些改善现状的措施并付诸实践,给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立了相关教师组成的课题组,为完成本课题研究创造了人力资源条件;周边有很多学校和我们有共性,这一现实基础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现实条件。因而,开展本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现实可行性。

九、课题组人员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和研究内容

(一)预期突破

1. 探索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技巧,形成一定的培养策略。

2.强化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基础,努力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3. 总结出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素质产生的各方面影响。

4.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二)研究内容

1、继续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心理素质。

2、逐步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

3、不断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通过提高认识、学习技巧、培养感受力、领悟力、坚强意志等方法都能够发挥人的心理潜能。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心理教育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调整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

2、调查分析法。采用师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针对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依据。

3、观察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谋求培养心理素质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各教师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进程人员分工

(1) 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分析与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对策研究和实施,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1月):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等加以整理,推广。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

2、优秀论文;

七、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主持人、参与者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都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几位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及小学教学多年,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深的研究潜力。因此,这支研究队伍是专业知识、研究经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队伍,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定成果奠定了基础。

2、组织及时间保证:主持人和专业人员把握研究方向,进行理论指导,参与实验过程及解决疑难问题,总结成果,组织推广。学校领导全力支持,全天开放图书室、微机室,为开展研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们针对心理素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工作,积累了一些资料和实践经验,设计了一些改善现状的措施并付诸实践,给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立了相关教师组成的课题组,为完成本课题研究创造了人力资源条件;周边有很多学校和我们有共性,这一现实基础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现实条件。因而,开展本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现实可行性。

九、课题组人员


相关内容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方案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 ...

  •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题目) **县**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 ...

  •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 <职业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河北省宽城县职教中心 李慧颖 <职业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课题是经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审核批准的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KT10151)现将本课题相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教师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 ...

  • 初中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 浅谈初中健康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发展十分迅速的社会,生长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不懂得关心,缺乏责任感:常产生焦虑.失眠.烦躁.自卑.冷漠.感情脆弱等心理问题.由心理素质不良,发展到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等现象相当普 ...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 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 ...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 ...

  • 祝村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文档
  • 祝村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拥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情操.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在认真总结我校多年的德.智.体.美等实 ...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 一、 领导机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 ...

  • 创建"健康校园"工作计划
  • 为了认真落实《七里河区“五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把创建“健康校园”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综合目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校园”创建工作计划,具体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证,教育上创新,经费上保障,活动中落实,努力使学校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