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上海晋元高级中学 沈亚辉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学物理学科以其严密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文性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寓道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相得益彰,应成为我们物理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物理学科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教育等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长期坚持,教学中要注意寻找切入点。

1、用古代物理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教育学生

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物理教材中较多地方被提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如地磁场偏角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出,比西方早400多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墨经》论述:“力形之所以奋也”说明早期人们就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火箭一词根据古书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地动仪”的发明、哈雷彗星的发现记载等都早于西方几百年。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杠杆,秦朝时期的天平,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代对共鸣、

水能、风能的研究利用等等,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教育学生

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两弹元勋邓稼先和科学家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研究到中子弹。钱三强和何泽慧夫妇毅然放弃外国优厚待遇和工作条件,返回祖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这样一句名言:“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珍珠。”这些都将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

翻开物理书,大多数是外国科学家的名字,居里夫人、伽利略、阿基米德等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起到同样的教育作用,教学中也绝不能放过。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至于爱国主义的素材和物理学家的许多轶事,除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讲解外,在课外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

达到教育目的。

3、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学生

在讲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库,长江三峡工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在能源方面的成就。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介绍我国通讯卫星发射情况及神州6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的情况。在讲“超导体”时,介绍我国超导磁悬浮的研究进展及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情况。这些领域我国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在惊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同时,流露出无比骄傲的情感,更激发了学生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热情。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学中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题材。由于物理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事实,可以让学生确定“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物理学中大量的内容都是对立统一的,充满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关系,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渗透,这样将有助于培养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电场”这节教学时,根据不直接接触的电荷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事实,引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这种物质传递的。尽管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物质是不依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在讲述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时,强调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

止是相对而言的、是有条件的。静摩擦向滑动摩擦转变、全反射、干涉、衍射、原子核的转变等蕴含了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电流的形成条件说明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惯性和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一面和有害一面,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对光的本质认识也说明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观点。质点、光滑面、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等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模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物理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时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只有让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他们才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发展科学、改造自然同时,又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就决定了物理学必须正视和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它探索各种问题时反复出现的基本方法是:发现现象——科学实验——总结升华揭示规律——实践检验——再实践再认识。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我国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在法德留学期间正值二战结束,物质条件十分困难,但她用简陋的仪器设备发现了重核的三分裂填补了核物理空白。法拉第用了十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及其规律,在他使用过的“线圈”中浸透了辛勤的汗水。弟谷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仅用一双慧眼仰望苍穹,几乎达到了能用眼睛观察的极限,

为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焦耳、迈耳、亥姆霍兹等在不同的领域,花费了尽四十年时间,做了大量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了伟大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卡文迪许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峰回路转地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物理学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了真理,不辞辛劳长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以及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塑造完美人生的典范。

四、解读物理物理内涵,品味物理之美

当代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科学中存在美,所有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科学美是中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掘美育资源,使学生感受物理科学的美,会对学生起到愉悦激励的作用。

物理难学,物理复杂难懂是中学生中最常听见的感叹。其实物理学并不象有的学生想的那样枯燥、单调,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而简单、和谐、统一、对称是物理美的主要形式。如当地面上机械运动的万物,茫茫宇宙中的无数繁星,这天上、人间的无数事物居然被统一在F =ma 这样一个如此简洁的式子中,体现了牛顿力学的简单、和谐、统一之美。竖直上抛运动中上升和下降的时空对称,正负电荷,磁极有N 极和S 极,“桂林山水甲天下”,“万花筒”中的缤纷奇妙,海面上的海市蜃楼等都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除此之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引入苏轼的«琴诗»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内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本诗巧妙地揭示琴、妙指、琴声三者的矛盾关系,说明琴声的产生既离不开琴又离不开妙指的弹拨。琴本身形状,这是内因,手指的弹拨是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它揭示了人们司空见惯而又未必意识到的道理,并把读诗的人引进一个琴曲家将身心融入琴声所创造的神奇世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

在学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粒子在不同初态和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一片绿叶、一朵梅花、一颗明星等等,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物理学中处处存在美,令人赞美的图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进一步钻研。

一旦学生领悟到物理内在的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中,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和享受物理之美,达到这一境界,学生的学习动力、探索精神已被激发,而且是无穷无尽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位物理教师,从德育渗透的理论价值、教育价值、能力价值等方面去挖掘、去开发,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科德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书

和育人的统一。

注:此文刊登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发展研究》

2006.5专刊中。

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上海晋元高级中学 沈亚辉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学物理学科以其严密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文性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寓道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相得益彰,应成为我们物理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物理学科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教育等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长期坚持,教学中要注意寻找切入点。

1、用古代物理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教育学生

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物理教材中较多地方被提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如地磁场偏角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出,比西方早400多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墨经》论述:“力形之所以奋也”说明早期人们就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火箭一词根据古书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地动仪”的发明、哈雷彗星的发现记载等都早于西方几百年。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杠杆,秦朝时期的天平,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代对共鸣、

水能、风能的研究利用等等,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教育学生

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两弹元勋邓稼先和科学家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研究到中子弹。钱三强和何泽慧夫妇毅然放弃外国优厚待遇和工作条件,返回祖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这样一句名言:“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珍珠。”这些都将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

翻开物理书,大多数是外国科学家的名字,居里夫人、伽利略、阿基米德等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起到同样的教育作用,教学中也绝不能放过。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至于爱国主义的素材和物理学家的许多轶事,除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讲解外,在课外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

达到教育目的。

3、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学生

在讲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库,长江三峡工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在能源方面的成就。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介绍我国通讯卫星发射情况及神州6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的情况。在讲“超导体”时,介绍我国超导磁悬浮的研究进展及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情况。这些领域我国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在惊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同时,流露出无比骄傲的情感,更激发了学生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热情。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学中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题材。由于物理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事实,可以让学生确定“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物理学中大量的内容都是对立统一的,充满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关系,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渗透,这样将有助于培养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电场”这节教学时,根据不直接接触的电荷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事实,引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这种物质传递的。尽管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物质是不依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在讲述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时,强调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

止是相对而言的、是有条件的。静摩擦向滑动摩擦转变、全反射、干涉、衍射、原子核的转变等蕴含了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电流的形成条件说明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惯性和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一面和有害一面,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对光的本质认识也说明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观点。质点、光滑面、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等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模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物理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时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只有让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他们才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发展科学、改造自然同时,又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就决定了物理学必须正视和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它探索各种问题时反复出现的基本方法是:发现现象——科学实验——总结升华揭示规律——实践检验——再实践再认识。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我国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在法德留学期间正值二战结束,物质条件十分困难,但她用简陋的仪器设备发现了重核的三分裂填补了核物理空白。法拉第用了十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及其规律,在他使用过的“线圈”中浸透了辛勤的汗水。弟谷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仅用一双慧眼仰望苍穹,几乎达到了能用眼睛观察的极限,

为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焦耳、迈耳、亥姆霍兹等在不同的领域,花费了尽四十年时间,做了大量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了伟大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卡文迪许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峰回路转地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物理学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了真理,不辞辛劳长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以及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塑造完美人生的典范。

四、解读物理物理内涵,品味物理之美

当代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科学中存在美,所有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科学美是中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掘美育资源,使学生感受物理科学的美,会对学生起到愉悦激励的作用。

物理难学,物理复杂难懂是中学生中最常听见的感叹。其实物理学并不象有的学生想的那样枯燥、单调,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而简单、和谐、统一、对称是物理美的主要形式。如当地面上机械运动的万物,茫茫宇宙中的无数繁星,这天上、人间的无数事物居然被统一在F =ma 这样一个如此简洁的式子中,体现了牛顿力学的简单、和谐、统一之美。竖直上抛运动中上升和下降的时空对称,正负电荷,磁极有N 极和S 极,“桂林山水甲天下”,“万花筒”中的缤纷奇妙,海面上的海市蜃楼等都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除此之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引入苏轼的«琴诗»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内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本诗巧妙地揭示琴、妙指、琴声三者的矛盾关系,说明琴声的产生既离不开琴又离不开妙指的弹拨。琴本身形状,这是内因,手指的弹拨是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它揭示了人们司空见惯而又未必意识到的道理,并把读诗的人引进一个琴曲家将身心融入琴声所创造的神奇世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

在学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粒子在不同初态和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一片绿叶、一朵梅花、一颗明星等等,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物理学中处处存在美,令人赞美的图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进一步钻研。

一旦学生领悟到物理内在的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中,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和享受物理之美,达到这一境界,学生的学习动力、探索精神已被激发,而且是无穷无尽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位物理教师,从德育渗透的理论价值、教育价值、能力价值等方面去挖掘、去开发,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科德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书

和育人的统一。

注:此文刊登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发展研究》

2006.5专刊中。


相关内容

  • 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 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庄浪县南坪学区苏坪小学 孟建刚 调查范围:庄浪县南坪乡教委小学教师 调查内容:教师的年龄结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教学能力.工作成绩.获奖情况.教学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等.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统计调查.社会影响调查. 第一部分 教师的年龄结构对今后教育发展的影响. ...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

  • 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和定位
  • 62赣潦溅 2005年筹1期 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和定位 朱继洲 [摘要]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如何, 将最终反映于人才的培养质量,并受到社会的检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 ...

  • 原始物理问题教学--一种创新的物理教育理论
  • 原始物理问题教学--一种创新的物理教育理论 原始物理问题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物理教育理论,与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的基本理念相契合,体现了物理教育的本原回归,有助于引领物理教育研究的方向:原始物理问题测试能够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代表了高考物理命题改 ...

  • 关于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的思考
  • 理论探讨 关于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的思考 马启龙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甘肃合作747000) 摘 要: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由教学媒体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媒传教学理论构成,它们交织在一起指导教育 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媒体理论包含本体论.特性论.利用论.开发论等内容,教学设计理论包含经验化教学 ...

  • "螺旋式教学法"浅谈
  • "螺旋式教学法"浅谈 序言: 为了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更有利于发挥在新世纪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达到理想的教学的目的.能够更加准确的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加速转变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力度,圆满完成现代素质教育教学的 ...

  • 教学大纲_学前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05309243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1\3 先修课程:本课程是以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为基础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学前卫生学>.< ...

  • 教育资源库
  • 教育资源库 天津教研网 2009  http://www.tjjy.com.cn/2009/ 综合类网站:中国教育网  中国国际教育网 中国基础教育部 中华教育网  中国学习网  世界艺术网 中国教育第一网 中华家庭教育网  国际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家协会   中国高考招生网  世界教育网   ...

  • 全国教育类报刊分类目录
  • 全国教育类报刊分类 一.综合类 (一)国家级(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邮发代号 报刊名称 刊 期 省 份 种 类 1- 10 中国教育报 日报 北京 报纸 1-192 中国教师报 周报 北京 报纸 2- 5 人民教育 半月刊 北京 杂志 2-256 教学与研究 月刊 2-277 教育研究 月刊 2-9 ...

  • [教育理论精编笔记]节选
  • 第六章 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的基本理论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