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规划已提交到住建部:5年后将成特大城市

东南早报讯 "感觉终于不再是小渔村了。"上月初,"厦门在2020年将成为特大城市"的消息在厦门的微信朋友圈刷了屏,一个厦门本地年轻人转发消息后如是说道。

2月28日,《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草案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批前公示阶段,目前已提交到住建部,将由该部提交到国务院审批。在这份规划里,明确提出了"2020年,厦门市常住人口规模500万人,全市城市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

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根据通知,城市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按照此标准,到2020年,厦门将步入"特大城市"行列。

大城市梦 触动不少人的神经

"厦门是副省级城市,拥有相应的财政、人事方面的权力,成为特大城市之后,在财政、投资、人才等方面所享受的优惠还会更多。"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

"所谓的特大城市,不是我们刻意要去成为 它, 而是当厦门城市发展到了500万人口的规模时,我们界定它是特大城市,目的在于,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的配套会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国家对很多基础设施 有特殊要求,比如地铁,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才允许建。"天津规划院厦门分院院长陆引希望纠正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观念,"特大城市不是建设的目标,而是面对 人口可能达到500万的现实,针对现实,我们如何把城市建设好,包括在城市布局、服务、道路市政设施建设上提出新的要求。"

尽管如此,"特大城市"4个字还是触碰到了 不 少人的神经。有高中生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每每听到很多人谈论他们多向往北上广时,我都很希望有一天大家口中的大城市,包括我们的厦门。"在这 个学生的眼中,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开阔的视野。而在另一名年轻人看来,成为"特大城市"将意味着厦门成为一线城市,"听父辈们 说起以前的老厦门就是个小渔村,虽然现在没有这样的感觉,但厦门也就是个二线城市,要赶上一线城市至少还需要10年"。

"规划的力度是很大的,非常振奋人心。"厦 门 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林荫新是支持厦门"往大了发展"的。"该大的还是要大,没有总量做基数,城市展不开。深圳原来就是个小渔村,现在已 经发展到这么大了。厦门的发展要适当顺其自然,然后再去引导。"在他看来,厦门具备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条件:厦门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外来人口多,而且拥有国 际性思路,历史上就有对外交流的传统,而且"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厦门已经走了这么远了"。

500万人口 可能不需要等5年

按照旧的城市规模分级,城市人口100万以 上 就是特大城市,厦门早已在列。而去年11月新标准出台后,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4》各地2013年末城区常住人口数据,300万人口级别的福州、厦门 均为现在的Ⅰ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据100万的泉州、莆田则为Ⅱ型大城市。

那么,到2020年,厦门人口能达到500 万 吗?厦门大学人口与生态研究所研究生导师郑启五看完规划后提出疑问:"厦门公布的2013年年底人口是373万,2012年至2013年,厦门增加常住人 口6万。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人口将增加127万,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100多万人口如何增长起来?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

而一位从事多年城市规划的人士则认为:"从规划的角度来说,人口数字有不同的统计标准,到2020年厦门人口达到500万完全不是难事。"

据了解,厦门在人口统计上有3个数据,一是统计局用于官方对外公布的数据,二是计生委用于计生工作的数据,三是公安局用于社会管理的数据。根据一组以上3个部门分别统计的数据,截至2012年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分别是367万、410万-430万、480万-510万。

在陆引看来,厦门能够发展到特大城市有其自 身 发展的背景:"早期特区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厦门有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而长期的积淀又使得厦门有足够的吸引力。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不是靠人口的自然 增长,而是靠机械增长,也就是外来人口的涌入,照目前来看,厦门可能不需要等到2020年,人口就已经达到500万了。"

城市扩容 岛外发展前景看好

厦门岛面积很小,算上鼓浪屿一共131平方 公 里。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岛组团人口为200万人。而根据《厦门经济年鉴2014》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厦门岛思明、湖里二区的常住人 口已经达到195.9万人。事实上,早在2013年,就有厦门本地媒体报道厦门本岛人口密度堪比香港。

"显然本岛已经没有空间承载特大城市新的功 能,迫切需要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培育超越本岛功能层级和规模的新中心。"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何子张在他的一篇论文《厦门本岛开发失控 的成因机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写到。何子张认为,近年来,厦门本岛的土地开发速度快、强度高,已趋于饱和,人口增长加速,导致了环境品质下降,公共服务配 套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

"厦门的需求是要发展,但厦门岛要严格控制发展,厦门岛的承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林荫新说,岛外4区则要好好规划。不过,他也坦言,岛外公共服务的配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包括文体设施、商业网点、中小学教育规划等。

丁长发也认为,社会发展是必然的过程,相应的人口、产业集聚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规划跟进了,医院、学校都投进去,产业规划完善了,经济社会自然会发展起来。"以前岛内所有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思明区,后来慢慢地湖里发展起来了,岛外也同样如此。"

"海沧是开发得比较早的,1989年就被批 准 成立海沧台商投资区,不管是公共服务配套,还是生活环境的改善,目前已基本赶上岛内。"至于岛外的集美新城、翔安新城,林荫新也很看好:"集美新城的城市 面貌已经起来了,杏林湾的CBD营运中心,岛外第一高楼都在集美,集美的文化教育基础也很好;翔安目前规划了50平方公里的市级行政中心,同时还有在建的 年吞吐量5000万人以上的国际机场,厦大翔安校区也在那,拥有高新科技园区,加上地铁线路的规划,翔安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而4个新城中,在林荫新看 来,唯独同安区相对落后,"今后可能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发展农家乐之类,但经济总量不会太大"。

携手共进 厦门发展辐射周边

丁长发说:"经济学上有个虹吸效应和扩散效 应,目前为止,厦门还是把周边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都吸收到厦门来,当这些效应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才能够扩散出去,辐射周边城市。" 林荫新也说,如交通方面,海上和陆上都从厦门出发形成扇形辐射,交通的辐射必然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规划学上有个词叫‘城市首位度’,反映城 市 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如果厦门作为首位城市,发展越快越大,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力度、影响也越大。"陆引说。"不过,不是要凸显厦门的首位度,而 是周边城市在产业发展、城市分工方面应该同步携手,从区域发展角度思考城市带,站在区域的角度审视厦门城市发展,这对福建乃至海峡西岸来说是很有意义 的。"

但即便如此,丁长发并不看好厦门未来能发展 成 为更大的城市,更"不可能比得上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厦门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在整个福建可以说是最好的,所以会吸引省内的人进来;厦门的自然 环境也吸引了一部分省外的人,这些可能会让城市人口发展到四五百万。但是到那个时候,厦门没有相应的产业,没有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房价却涨得厉害,反过 来会抑制厦门继续发展的动力或源泉。"

城市规模

常住人口规模5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万),分布于5大城市组团,全市城市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

厦门岛组团: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

海沧组团: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72平方公里。

集美组团: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

同安组团: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

翔安组团: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

城市交通

到2020年轨道交通规划布局形成"中心放射、环湾联络"的网络框架,线网规模约195公里。

1号线(厦门岛——厦门北站)

2号线(厦门岛——海沧)

3号线(厦门岛——翔安——厦门新机场)

6号线(厦门岛——翔安——同安)

机场快线(厦门新机场——翔安——同安——厦门北站)

13条跨海通道:8条机动车跨海通道、4条轨道跨海通道、1条二者共用跨海通道。另预留2条市际跨海通道。

(注:除已知的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外,新增了6号线和机场快线,但4号线并未在《规划》中看到。)

文化中心

4个市级文化中心分别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厦门岛东部文化中心、海沧马銮湾文化中心、翔安东坑湾文化中心。

■相关链接

城市大小有标准

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按照《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 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 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 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目前,符合新标准的6座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10个特大城市:武汉、成都、南京、佛山、东莞、西安、沈阳、杭州、哈尔滨、香港。

东南早报讯 "感觉终于不再是小渔村了。"上月初,"厦门在2020年将成为特大城市"的消息在厦门的微信朋友圈刷了屏,一个厦门本地年轻人转发消息后如是说道。

2月28日,《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草案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批前公示阶段,目前已提交到住建部,将由该部提交到国务院审批。在这份规划里,明确提出了"2020年,厦门市常住人口规模500万人,全市城市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

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根据通知,城市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按照此标准,到2020年,厦门将步入"特大城市"行列。

大城市梦 触动不少人的神经

"厦门是副省级城市,拥有相应的财政、人事方面的权力,成为特大城市之后,在财政、投资、人才等方面所享受的优惠还会更多。"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

"所谓的特大城市,不是我们刻意要去成为 它, 而是当厦门城市发展到了500万人口的规模时,我们界定它是特大城市,目的在于,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的配套会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国家对很多基础设施 有特殊要求,比如地铁,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才允许建。"天津规划院厦门分院院长陆引希望纠正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观念,"特大城市不是建设的目标,而是面对 人口可能达到500万的现实,针对现实,我们如何把城市建设好,包括在城市布局、服务、道路市政设施建设上提出新的要求。"

尽管如此,"特大城市"4个字还是触碰到了 不 少人的神经。有高中生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每每听到很多人谈论他们多向往北上广时,我都很希望有一天大家口中的大城市,包括我们的厦门。"在这 个学生的眼中,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开阔的视野。而在另一名年轻人看来,成为"特大城市"将意味着厦门成为一线城市,"听父辈们 说起以前的老厦门就是个小渔村,虽然现在没有这样的感觉,但厦门也就是个二线城市,要赶上一线城市至少还需要10年"。

"规划的力度是很大的,非常振奋人心。"厦 门 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林荫新是支持厦门"往大了发展"的。"该大的还是要大,没有总量做基数,城市展不开。深圳原来就是个小渔村,现在已 经发展到这么大了。厦门的发展要适当顺其自然,然后再去引导。"在他看来,厦门具备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条件:厦门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外来人口多,而且拥有国 际性思路,历史上就有对外交流的传统,而且"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厦门已经走了这么远了"。

500万人口 可能不需要等5年

按照旧的城市规模分级,城市人口100万以 上 就是特大城市,厦门早已在列。而去年11月新标准出台后,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4》各地2013年末城区常住人口数据,300万人口级别的福州、厦门 均为现在的Ⅰ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据100万的泉州、莆田则为Ⅱ型大城市。

那么,到2020年,厦门人口能达到500 万 吗?厦门大学人口与生态研究所研究生导师郑启五看完规划后提出疑问:"厦门公布的2013年年底人口是373万,2012年至2013年,厦门增加常住人 口6万。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人口将增加127万,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100多万人口如何增长起来?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

而一位从事多年城市规划的人士则认为:"从规划的角度来说,人口数字有不同的统计标准,到2020年厦门人口达到500万完全不是难事。"

据了解,厦门在人口统计上有3个数据,一是统计局用于官方对外公布的数据,二是计生委用于计生工作的数据,三是公安局用于社会管理的数据。根据一组以上3个部门分别统计的数据,截至2012年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分别是367万、410万-430万、480万-510万。

在陆引看来,厦门能够发展到特大城市有其自 身 发展的背景:"早期特区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厦门有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而长期的积淀又使得厦门有足够的吸引力。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不是靠人口的自然 增长,而是靠机械增长,也就是外来人口的涌入,照目前来看,厦门可能不需要等到2020年,人口就已经达到500万了。"

城市扩容 岛外发展前景看好

厦门岛面积很小,算上鼓浪屿一共131平方 公 里。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岛组团人口为200万人。而根据《厦门经济年鉴2014》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厦门岛思明、湖里二区的常住人 口已经达到195.9万人。事实上,早在2013年,就有厦门本地媒体报道厦门本岛人口密度堪比香港。

"显然本岛已经没有空间承载特大城市新的功 能,迫切需要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培育超越本岛功能层级和规模的新中心。"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何子张在他的一篇论文《厦门本岛开发失控 的成因机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写到。何子张认为,近年来,厦门本岛的土地开发速度快、强度高,已趋于饱和,人口增长加速,导致了环境品质下降,公共服务配 套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

"厦门的需求是要发展,但厦门岛要严格控制发展,厦门岛的承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林荫新说,岛外4区则要好好规划。不过,他也坦言,岛外公共服务的配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包括文体设施、商业网点、中小学教育规划等。

丁长发也认为,社会发展是必然的过程,相应的人口、产业集聚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规划跟进了,医院、学校都投进去,产业规划完善了,经济社会自然会发展起来。"以前岛内所有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思明区,后来慢慢地湖里发展起来了,岛外也同样如此。"

"海沧是开发得比较早的,1989年就被批 准 成立海沧台商投资区,不管是公共服务配套,还是生活环境的改善,目前已基本赶上岛内。"至于岛外的集美新城、翔安新城,林荫新也很看好:"集美新城的城市 面貌已经起来了,杏林湾的CBD营运中心,岛外第一高楼都在集美,集美的文化教育基础也很好;翔安目前规划了50平方公里的市级行政中心,同时还有在建的 年吞吐量5000万人以上的国际机场,厦大翔安校区也在那,拥有高新科技园区,加上地铁线路的规划,翔安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而4个新城中,在林荫新看 来,唯独同安区相对落后,"今后可能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发展农家乐之类,但经济总量不会太大"。

携手共进 厦门发展辐射周边

丁长发说:"经济学上有个虹吸效应和扩散效 应,目前为止,厦门还是把周边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都吸收到厦门来,当这些效应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才能够扩散出去,辐射周边城市。" 林荫新也说,如交通方面,海上和陆上都从厦门出发形成扇形辐射,交通的辐射必然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规划学上有个词叫‘城市首位度’,反映城 市 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如果厦门作为首位城市,发展越快越大,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力度、影响也越大。"陆引说。"不过,不是要凸显厦门的首位度,而 是周边城市在产业发展、城市分工方面应该同步携手,从区域发展角度思考城市带,站在区域的角度审视厦门城市发展,这对福建乃至海峡西岸来说是很有意义 的。"

但即便如此,丁长发并不看好厦门未来能发展 成 为更大的城市,更"不可能比得上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厦门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在整个福建可以说是最好的,所以会吸引省内的人进来;厦门的自然 环境也吸引了一部分省外的人,这些可能会让城市人口发展到四五百万。但是到那个时候,厦门没有相应的产业,没有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房价却涨得厉害,反过 来会抑制厦门继续发展的动力或源泉。"

城市规模

常住人口规模5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万),分布于5大城市组团,全市城市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

厦门岛组团: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

海沧组团: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72平方公里。

集美组团: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

同安组团: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

翔安组团: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

城市交通

到2020年轨道交通规划布局形成"中心放射、环湾联络"的网络框架,线网规模约195公里。

1号线(厦门岛——厦门北站)

2号线(厦门岛——海沧)

3号线(厦门岛——翔安——厦门新机场)

6号线(厦门岛——翔安——同安)

机场快线(厦门新机场——翔安——同安——厦门北站)

13条跨海通道:8条机动车跨海通道、4条轨道跨海通道、1条二者共用跨海通道。另预留2条市际跨海通道。

(注:除已知的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外,新增了6号线和机场快线,但4号线并未在《规划》中看到。)

文化中心

4个市级文化中心分别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厦门岛东部文化中心、海沧马銮湾文化中心、翔安东坑湾文化中心。

■相关链接

城市大小有标准

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按照《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 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 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 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目前,符合新标准的6座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10个特大城市:武汉、成都、南京、佛山、东莞、西安、沈阳、杭州、哈尔滨、香港。


相关内容

  • 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细则出台
  • 住建部发布公积金异地贷款通知 明确异地买房流程 今天上午,住建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签署日期为9月15日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有关操作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公积金异地贷款的职责分工及办理流程,公积金异地贷款有了操作细则. 早在去年10月,住建部等三部委曾经出台政策,要 ...

  • 餐厨垃圾处理市场解析
  • 加快全国餐厨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进程 第3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试点工作启动 继2012年12月1日财政部网站公布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后,第三批试点城市工作的开展紧接而至,进一步加快全国餐厨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进程.2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 ...

  • 厦门市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 厦门市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索引号:XM00116-02-01-2000-010 发布机构:厦门市人民政府 [2000-06-01 ] 点击: 64 字体: [ 大 中 小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的管理,提高设计水平,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提高投资效益,保护招标投 ...

  • 住房信息联网困难多 五问"40城市住房信息联网"
  • 2012年06月26日 09: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樊大彧 "保证在2012年6月末,实现40个主要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今年初作出的承诺.40个城市住房信息与住建部联网,这原本是应该于2011年年底以前完成的任务,然而因推进艰难,住 ...

  • 两会楼市提案
  • 聚焦全国"两会"楼市热点 楼市调控纠结中坚守 委员议楼市调控 百姓"居有定所"乃众望所归 住建部:楼市调控不会再出新招 也不会放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8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限购令"短期内不会有所微调和放松.对于今年的房 ...

  • 地下综合管廊信息摘编
  • 地下综合管廊信息摘编 苏州市给排水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15.08. 目 录 地下综合管廊信息摘编..................................................................................................... ...

  • 奎文区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实施办法
  • 奎文区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快廉租住房制度建设,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辖区行政区域内,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保障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 ...

  • 住建部 | 2016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出炉
  • 1月16日,2016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通过专业组和评审委员会两级评审,本年度共评出获奖项目124项,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84项.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公布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6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 ...

  • [规范]2014年住建部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修订计划(先睹为快)
  • 智力题,有兴趣的来猜猜看 只加一笔让5 5 5=550成立,应该加哪? ★是不是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呢★ 点击标题下[筑龙电气],关注后回复[数学]即可 120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制订适用于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包括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