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教育——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陈宏维

(教育学院 12小教1S 12231104)

【摘要】:

我国由于人数众多,经济不发达等历史原因,以及市场结构,就业政策,就业观念等现实原因,就业问题非常复杂,大致可分为一般性 结构性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就业又是民生之本,不能懈怠,为此,解决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却又任重而道远,我国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所以,发展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长久之计。本文从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社会流动功能以及教育的目的内容等方面阐述教育对就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一般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教育目的 社会变迁功能 社会流动功能

一、我国就业现状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①2003年,城镇失业率为4.3%,2004年为4.7%,2010年为4.1%。从不同方面来看,我国的就业现状是非常严峻的,解决就业问题必须要发挥教育的作用。

二、就业问题的分类

就业问题按其性质来分可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②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这三种类型分别是从社会整体性,行业职业领域和个人主观方面解读就业问题,这样,就能方便全面的从教育功能及目的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育对解决就业问题的作用

(一)教育如何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就业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

1.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由于社会整体的缺陷,发展不健全造成的,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指向社会整体的存在 延续 演变 发展的,教育的经济功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使劳动者掌握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 技能和技巧,使其具有劳动力,从而确保推进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2. 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和基础,并使劳动力一般性就业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发展科技主要通过教育。教育通过培养大批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工具的技术工人来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

3.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和文化功能可以为经济发展和一般性就业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是大量先进生产工具机器代替人力的结果。它必然带来大量低素质劳动力岗位的全面流动和失业。而这种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否则,这种发展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矛盾。所以,科技成果能否顺利推广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素质。一是理性素质,即对社会变革的理解和认同,特别是在有可能损失自己的既得利益时,能否跳出自身的狭隘天地,表现出社会责任和社会正义,这就需要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心理素质;二是自身的智能素质,前者是同后者密切相关的,社会劳动者迅速适应高新技术带来的变化,甚至掌握一定的高新技术,就可能在这种变革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尤其重要,引导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劳动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二)教育对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由于这些新兴的产业和新的经济活动领域所需要的是具有专门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熟练劳动力,而在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不相适应的情况下,就找不到适合本部门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的劳动力。

既然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由劳动力的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只有通过改变劳动力结构的方式才能实现。从这方面看,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的最佳途径。

1. 教育对劳动者的素质起决定作用

劳动者的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基础。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经济部门的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生产工艺经常变革,因而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是最普通的劳动部门,如果没有中等和中等以上的文化程度,没有比较坚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劳动者要谋得就业岗位是非常困难的。由此可见,劳动力结构性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说明,一个国家的教育越发达,社会成员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2.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与劳动者的劳动适应能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一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新的产业和新的行业将会不断涌现,而某些原有产业、原有行业将会衰落,甚至被淘汰,这样,在趋于衰落或被淘汰的部门与行业中就业的劳动者,就面临着转换工作岗位或另谋职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变换工作岗位的次数就会增加。据有人统计,日本劳动者平均一生要变换4次以上工作岗位,美国平均要变换6次以上。在计算机广泛应用后,美国劳动力市场上淘汰了8000多种职业,又产生了6000多种新职业。我国目前加速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也出现了企业职工更换职业、加速流动的趋势。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必然会因种种原因导致一些职业的变换和另谋出路的问题。上述这些说明劳动者要顺利实现劳动岗位的转换、职业的更动,就不得不提高自己的劳动适应能力。

3. 终身教育理念有助于结构性就业问题的解决

当今社会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科学知识与日俱增,每个行业与职业都会时刻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收银员以前不需要会用电脑,铁匠不需要用机床,但是放在今天,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也应该相应地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不然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外行人。比如,现在老师每年都要考试,几乎每个部门或单位都要进行考核。“对于人,对于所有人来说,生存就是面临着一连串的挑战”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与经验,这就需要发挥终身教育理念的作用,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充分发展

人的个性,使人的劳动能力能够不断与生产需要相适应,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达到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效果。

(三)教育与就业教育在解决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除了一般性就业问题和结构性就业问题而外,还存在着个人职业选择性的就业问题。个人职业选择性的就业问题是指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而未能就业。③“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则表现为,尽管某些工作岗位空着,没有工作做的劳动者也并不缺乏为从事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和技术,但他们出于对职业的选择,对该项工作不感兴趣,因此宁肯待业而不愿填补该种工作岗位的缺额”。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劳动者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在选择职业时起着一定的作用。但除了劳动者个人兴趣和爱好外,社会舆论的影响,劳动者对于社会上各种职业的评价标准,也使他们对职业产生某种看法。他们可能喜欢从事某一种职业,而不愿意从事另一种职业。如果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舆论或评价标准的不同而使劳动者在同现职业空位时不去就业,那么这种类型的就业问题就必须更多地通过教育途径来解决。

1. 通过教育的文化功能与政治功能建立正确的职业社会评价

社会对职业的评价对于个人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传统观念与有关的职业政策是重要因素,如社会上对某些职业缺乏应有的尊重,把某些职业看成“低人一等”。有些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的职业,不能有较高的收入,也表现为社会评价不公。之所以形成社会对特定职业的评价不公,往往也主要在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而职业政策的不公,必然影响社会劳动者对其职业的选择,往往“走投无路”者不得已而为之,使得这些职业发展受到制约,带来劳动条件差、收入少等后果,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的职业选择,形成恶性循环。教育在建立正确的职业社会评价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教育能够改变特定的社会文化,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步改变传统的职业等级观,树立社会分工不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平等观。二是通过教育能够提高社会科学文化水平,从而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三是通过教育能够提高国民参政议政的素质,提高参政议政理政的水平,促进有关职业政策的改革。

2. 通过教育的就业指导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转变从业思维方式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离开社会就没有职业可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各种职业间是存在着差别的,诸如经济收入的多少,劳动条件的好坏,地理位置的优劣,知识构成的繁简,操作技能的难易,等等。这些判别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必然会形成他们对职业之优劣的认识和评价,并由此产生或喜或恶之情感。但各行各业都是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这个总体系的一个部分,不能仅仅考虑主观的个体需要,更要考虑客观的社会需要,这就是就业观问题。一个人如果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其它方面的素质再好,也很难正确对待职业选择问题。特别是在像我们这样经济文化还不太发达的国家里,职业选择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是由于目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还不能向每个人提供自主选择职业的条件,满足择业的愿望,即每个人还不能做到自主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去从事。同时也由于人对职业的认识水平受到历史、社会条件的局限,所以人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对人的需要之间形成的反差,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而大力发展教育是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的。教育担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熟练劳动者和各种技术人才的任务,其中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和认识自己,使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乐意从事未来的职业,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特点,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这样就有助于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总之,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结构的改善和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当然,劳动就业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远非单靠教育所能解决。但教育在提高劳动

者的素质、改变劳动力的结构和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方面无可替代的。因此,坚持教育为本的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坚持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促进人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是解决我国劳动力主业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注释】: ① 中国政府.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04-26 p.23 ②

③ 厉以宁. 《教育经济学》. 北京出版社,1984 p.57 李少元. 《教育与经济》. 教育与经济杂志编辑部,1989 p.45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R].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04-26.

[2]王道俊 郭文安. 《教育学原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厉以宁. 《教育经济学》[M].北京出版社,1984.

[4]杜威. 《民主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李少元. 《教育与经济》[C]. 教育与经济杂志编辑部,1989 .

[6]于成杰. 就业问题与大学教育的辩证思考——基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认识[J] G647.38,2011.

[7]保尔 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教育——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陈宏维

(教育学院 12小教1S 12231104)

【摘要】:

我国由于人数众多,经济不发达等历史原因,以及市场结构,就业政策,就业观念等现实原因,就业问题非常复杂,大致可分为一般性 结构性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就业又是民生之本,不能懈怠,为此,解决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却又任重而道远,我国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所以,发展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长久之计。本文从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社会流动功能以及教育的目的内容等方面阐述教育对就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一般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教育目的 社会变迁功能 社会流动功能

一、我国就业现状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①2003年,城镇失业率为4.3%,2004年为4.7%,2010年为4.1%。从不同方面来看,我国的就业现状是非常严峻的,解决就业问题必须要发挥教育的作用。

二、就业问题的分类

就业问题按其性质来分可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②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这三种类型分别是从社会整体性,行业职业领域和个人主观方面解读就业问题,这样,就能方便全面的从教育功能及目的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育对解决就业问题的作用

(一)教育如何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就业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

1.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由于社会整体的缺陷,发展不健全造成的,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指向社会整体的存在 延续 演变 发展的,教育的经济功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使劳动者掌握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 技能和技巧,使其具有劳动力,从而确保推进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2. 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和基础,并使劳动力一般性就业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发展科技主要通过教育。教育通过培养大批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工具的技术工人来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

3.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和文化功能可以为经济发展和一般性就业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是大量先进生产工具机器代替人力的结果。它必然带来大量低素质劳动力岗位的全面流动和失业。而这种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否则,这种发展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矛盾。所以,科技成果能否顺利推广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素质。一是理性素质,即对社会变革的理解和认同,特别是在有可能损失自己的既得利益时,能否跳出自身的狭隘天地,表现出社会责任和社会正义,这就需要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心理素质;二是自身的智能素质,前者是同后者密切相关的,社会劳动者迅速适应高新技术带来的变化,甚至掌握一定的高新技术,就可能在这种变革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尤其重要,引导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劳动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二)教育对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由于这些新兴的产业和新的经济活动领域所需要的是具有专门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熟练劳动力,而在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不相适应的情况下,就找不到适合本部门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的劳动力。

既然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由劳动力的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只有通过改变劳动力结构的方式才能实现。从这方面看,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的最佳途径。

1. 教育对劳动者的素质起决定作用

劳动者的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基础。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经济部门的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生产工艺经常变革,因而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是最普通的劳动部门,如果没有中等和中等以上的文化程度,没有比较坚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劳动者要谋得就业岗位是非常困难的。由此可见,劳动力结构性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说明,一个国家的教育越发达,社会成员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2.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与劳动者的劳动适应能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一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新的产业和新的行业将会不断涌现,而某些原有产业、原有行业将会衰落,甚至被淘汰,这样,在趋于衰落或被淘汰的部门与行业中就业的劳动者,就面临着转换工作岗位或另谋职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变换工作岗位的次数就会增加。据有人统计,日本劳动者平均一生要变换4次以上工作岗位,美国平均要变换6次以上。在计算机广泛应用后,美国劳动力市场上淘汰了8000多种职业,又产生了6000多种新职业。我国目前加速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也出现了企业职工更换职业、加速流动的趋势。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必然会因种种原因导致一些职业的变换和另谋出路的问题。上述这些说明劳动者要顺利实现劳动岗位的转换、职业的更动,就不得不提高自己的劳动适应能力。

3. 终身教育理念有助于结构性就业问题的解决

当今社会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科学知识与日俱增,每个行业与职业都会时刻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收银员以前不需要会用电脑,铁匠不需要用机床,但是放在今天,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也应该相应地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不然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外行人。比如,现在老师每年都要考试,几乎每个部门或单位都要进行考核。“对于人,对于所有人来说,生存就是面临着一连串的挑战”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与经验,这就需要发挥终身教育理念的作用,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充分发展

人的个性,使人的劳动能力能够不断与生产需要相适应,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达到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效果。

(三)教育与就业教育在解决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除了一般性就业问题和结构性就业问题而外,还存在着个人职业选择性的就业问题。个人职业选择性的就业问题是指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而未能就业。③“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则表现为,尽管某些工作岗位空着,没有工作做的劳动者也并不缺乏为从事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和技术,但他们出于对职业的选择,对该项工作不感兴趣,因此宁肯待业而不愿填补该种工作岗位的缺额”。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劳动者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在选择职业时起着一定的作用。但除了劳动者个人兴趣和爱好外,社会舆论的影响,劳动者对于社会上各种职业的评价标准,也使他们对职业产生某种看法。他们可能喜欢从事某一种职业,而不愿意从事另一种职业。如果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舆论或评价标准的不同而使劳动者在同现职业空位时不去就业,那么这种类型的就业问题就必须更多地通过教育途径来解决。

1. 通过教育的文化功能与政治功能建立正确的职业社会评价

社会对职业的评价对于个人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传统观念与有关的职业政策是重要因素,如社会上对某些职业缺乏应有的尊重,把某些职业看成“低人一等”。有些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的职业,不能有较高的收入,也表现为社会评价不公。之所以形成社会对特定职业的评价不公,往往也主要在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而职业政策的不公,必然影响社会劳动者对其职业的选择,往往“走投无路”者不得已而为之,使得这些职业发展受到制约,带来劳动条件差、收入少等后果,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的职业选择,形成恶性循环。教育在建立正确的职业社会评价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教育能够改变特定的社会文化,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步改变传统的职业等级观,树立社会分工不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平等观。二是通过教育能够提高社会科学文化水平,从而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三是通过教育能够提高国民参政议政的素质,提高参政议政理政的水平,促进有关职业政策的改革。

2. 通过教育的就业指导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转变从业思维方式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离开社会就没有职业可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各种职业间是存在着差别的,诸如经济收入的多少,劳动条件的好坏,地理位置的优劣,知识构成的繁简,操作技能的难易,等等。这些判别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必然会形成他们对职业之优劣的认识和评价,并由此产生或喜或恶之情感。但各行各业都是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这个总体系的一个部分,不能仅仅考虑主观的个体需要,更要考虑客观的社会需要,这就是就业观问题。一个人如果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其它方面的素质再好,也很难正确对待职业选择问题。特别是在像我们这样经济文化还不太发达的国家里,职业选择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是由于目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还不能向每个人提供自主选择职业的条件,满足择业的愿望,即每个人还不能做到自主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去从事。同时也由于人对职业的认识水平受到历史、社会条件的局限,所以人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对人的需要之间形成的反差,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而大力发展教育是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的。教育担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熟练劳动者和各种技术人才的任务,其中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和认识自己,使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乐意从事未来的职业,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特点,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这样就有助于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总之,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结构的改善和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当然,劳动就业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远非单靠教育所能解决。但教育在提高劳动

者的素质、改变劳动力的结构和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方面无可替代的。因此,坚持教育为本的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坚持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促进人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是解决我国劳动力主业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注释】: ① 中国政府.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04-26 p.23 ②

③ 厉以宁. 《教育经济学》. 北京出版社,1984 p.57 李少元. 《教育与经济》. 教育与经济杂志编辑部,1989 p.45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R].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04-26.

[2]王道俊 郭文安. 《教育学原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厉以宁. 《教育经济学》[M].北京出版社,1984.

[4]杜威. 《民主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李少元. 《教育与经济》[C]. 教育与经济杂志编辑部,1989 .

[6]于成杰. 就业问题与大学教育的辩证思考——基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认识[J] G647.38,2011.

[7]保尔 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相关内容

  • 党员先进性教育实施方案(物价)
  • 邯郸市物价局党组 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 实 施 方 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发[2004]20号)和省、市委有关要求,按照市委部署,我局作为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于2005年1月至6月开展保持共产 ...

  • 开展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指导意见
  • 根据<xx省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方案>的总体安排,现就企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重点,切实解决影响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好"两个作用"的突出问题 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切 ...

  • 开展第二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
  • 根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方案>的总体安排,现就企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重点,切实解决影响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好"两个作用"的突出问题 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切实找准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应 ...

  • 关于企业开展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
  • 根据<黑龙江省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方案>的总体安排,现就企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重点,切实解决影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请登陆原创网查看响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好"两个作 ...

  • 加强有效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三个因素构成课堂管理行为的内部的要素.其着眼点是构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课堂环境,注重对各种因素的教育学的处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有效课堂管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文性应该是当有效前课堂管理的首要特征.穿透的课堂管理常常被视为"科学"的管理,总是自 ...

  •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
  • 普:效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MODERNEDUCATlONSClENCE 2007年第4期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 周国韬 (长春市教育局岩林长春130051) 摘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明确校园心理剧的概念.它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编演校园心理剧需要注意的问题,会使校 ...

  • 村级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 ××村党支部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县.镇各级党委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中共××镇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和<××镇村级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村村 ...

  • 市委第二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 全市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于2005年下半年在全市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进行.搞好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进一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执政 ...

  • 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报告(物价)
  •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邯郸市物价局党组书记 局长 任爱众 同志们: 这次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会议,是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我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