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作文课

  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营造写作氛围呢?  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文字,可以是班内、校内的真人真事,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可能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的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因喜欢上他的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我上初中的时候,刘佳平老师教我们语文,经常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给我们念,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刘老师念的神采飞扬,陶醉其中,乐在其中,我对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想,我喜欢上了写作,和刘老师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后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经常在学生面前“卖弄自己的作品,一方面是自我陶醉,一方面确实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开展活动,构筑平台。  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作文报刊,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在下口中学的时候,我们办过“棋盘山”文学社,在管道峪中学的时候,曾经和古月中学的“山花”文学社进行联谊活动,在古月中学的时候曾经办过“关山情”文学社,这些做法吸引了大批的文学爱好者,为他们喜欢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张贴上墙。  二、激发快乐写作兴趣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笔者近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次尝试。  三、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例如:我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有部分学生写到了在大海边玩耍的情景,还写了跟着姥爷在沙滩上见贝壳的现象。其实,在我们农村生活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大海的真实面目,更不要说自己在沙滩上捡贝壳。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写作前让学生实地去观察一下生活中活的事物,让他们去了解事物,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心也随着新鲜的事物“活”起来。只要学生有一种想写的欲望,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例如:在中学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写某一处的景色。明明是在春季,但很多同学却写了《我喜欢秋天》、《冬天的雪花》等文章。还有部分同学写春天时还写了到河中游泳,去树林采野果的片段。我当时我很生气,但事后静心一想,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们给学生到野外去观察的机会太少了。于是我专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校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回来后我再让他们继续写这次的作文,结果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观察到的真实的景象和感受。虽然语句不太通顺,但内容是真实的,是活的。  四.淡化精批细改,注重教师讲评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除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外,还要多写多练。学生写的多了,老师如何批改?如果每篇都精批细改,必然会耗费老师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影响教师钻研教材,学生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于是我采取了“全收全看,重点讲评”的方法?。“全收全看”意在督促,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作文(已互批互改)收上来,粗略的看一次,写简要的评论,把重点放在讲评上。如有位学生在《春节见闻》中有这么一句话:“除夕夜,我在乡下奶奶家看“板凳龙”,那天晚上好热闹,头上是一轮明月,地上是龙腾虎跃。”除夕夜是看不到月亮的,显然是学生凭主观臆想的。虽然费了功夫,句子也写得美,但不真实。  多评讲,就是尽可能地增加评讲次数。评讲的走过场是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评讲是学生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只有多评讲,学生才会尽可能多地接受反馈,对自己的作文及时“扬长救失”;只有多评讲,才能多鼓励,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只有多评讲,师生才会共同创进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学生就会在这种自由、自在、自觉的空气中激活思维,焕发创造活力,从而获得作文和人格的双重发展。多评讲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尽可能多地接触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了使多评讲收到应有的效果。

  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营造写作氛围呢?  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文字,可以是班内、校内的真人真事,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可能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的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因喜欢上他的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我上初中的时候,刘佳平老师教我们语文,经常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给我们念,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刘老师念的神采飞扬,陶醉其中,乐在其中,我对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想,我喜欢上了写作,和刘老师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后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经常在学生面前“卖弄自己的作品,一方面是自我陶醉,一方面确实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开展活动,构筑平台。  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作文报刊,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在下口中学的时候,我们办过“棋盘山”文学社,在管道峪中学的时候,曾经和古月中学的“山花”文学社进行联谊活动,在古月中学的时候曾经办过“关山情”文学社,这些做法吸引了大批的文学爱好者,为他们喜欢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张贴上墙。  二、激发快乐写作兴趣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笔者近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次尝试。  三、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例如:我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有部分学生写到了在大海边玩耍的情景,还写了跟着姥爷在沙滩上见贝壳的现象。其实,在我们农村生活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大海的真实面目,更不要说自己在沙滩上捡贝壳。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写作前让学生实地去观察一下生活中活的事物,让他们去了解事物,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心也随着新鲜的事物“活”起来。只要学生有一种想写的欲望,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例如:在中学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写某一处的景色。明明是在春季,但很多同学却写了《我喜欢秋天》、《冬天的雪花》等文章。还有部分同学写春天时还写了到河中游泳,去树林采野果的片段。我当时我很生气,但事后静心一想,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们给学生到野外去观察的机会太少了。于是我专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校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回来后我再让他们继续写这次的作文,结果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观察到的真实的景象和感受。虽然语句不太通顺,但内容是真实的,是活的。  四.淡化精批细改,注重教师讲评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除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外,还要多写多练。学生写的多了,老师如何批改?如果每篇都精批细改,必然会耗费老师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影响教师钻研教材,学生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于是我采取了“全收全看,重点讲评”的方法?。“全收全看”意在督促,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作文(已互批互改)收上来,粗略的看一次,写简要的评论,把重点放在讲评上。如有位学生在《春节见闻》中有这么一句话:“除夕夜,我在乡下奶奶家看“板凳龙”,那天晚上好热闹,头上是一轮明月,地上是龙腾虎跃。”除夕夜是看不到月亮的,显然是学生凭主观臆想的。虽然费了功夫,句子也写得美,但不真实。  多评讲,就是尽可能地增加评讲次数。评讲的走过场是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评讲是学生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只有多评讲,学生才会尽可能多地接受反馈,对自己的作文及时“扬长救失”;只有多评讲,才能多鼓励,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只有多评讲,师生才会共同创进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学生就会在这种自由、自在、自觉的空气中激活思维,焕发创造活力,从而获得作文和人格的双重发展。多评讲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尽可能多地接触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了使多评讲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关内容

  • 怎样上好初中语文课
  • 怎样上好初中语文课,我想这是作为一名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语文教师的终身追求.因此,要上好语文课,首先教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唯有如此才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提高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属于自己的鲜明的个性乃至独立的风格.我认为要上好初中语文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良好的素质是上好 ...

  •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 作者:李淑平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第04期 [摘 要]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应该做到 ...

  • 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 摘要: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原因众多,不仅是因为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还因为教师知识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上好一堂农村小学的语文课,教师应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学习,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 ...

  • 怎样上好起步作文
  • 怎样上好起步作文 [中图分类号]g420 今年,我带的学生升到三年级了,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农名工的孩子,课外知识薄弱,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怎样指导学生从看图写话到写作文非常重要.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q ...

  • 怎样上好语文考前复习课
  • 摘要:上好语文考前复习课非常重要,辅导得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习成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平时就要注重考前辅导,在方法上着重注意调动起学生积极复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复习,课堂上做到讲背练结合,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注意复习的顺序和技巧. 关键词:复习 重点 归纳 ...

  •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
  •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沿风雨兼程了十几年,从一开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猛醒,期间的摸爬滚打,积淀的是一点点的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人尊敬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经验.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 ...

  • 如何上好教师作文指导课
  • 如何上好教师作文指导课 高志莲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三民小学 教师指导是学生作文训练重要的一环.但如何指导是值得研究的,也是当前感到最困惑的.以前我跟许多同仁一样常常是苦心婆心,惟恐指导不周.因此,作文指导课上往往会大讲如何立意.布局.选材.表达,甚至还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恨不得一下子把写作要领 ...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怎样上好初三语文课
  • 怎样上好初三语文课 一. 准确的确定目标 目标确定是否准确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怎样确定目标呢? 1.目标要小而精,易于把握,不能大而空.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的范围就非常广,学生不知道应该感知什么,是内容?是主题?是人物?还是写法?这样的目标学 ...

  • 怎样上好阅读课
  • 怎样上好阅读课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策略的课程,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的课程.在现在的很多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着力点要么是对课文内容的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