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哪里来

  摘 要:怎样的教学才算有效或是高效?在全国教育界上上下下一片呼声中,站在基层农村教育的一线,在农村教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认知水平上,思考如何向课堂教学40分钟要质量,从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着手:处理好“简单”与“复杂”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完美”与“缺憾”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有声”与“无声”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有效教学;辩证关系;实践与思考

  因为楚天中小学教师“卓越工程”高级研修项目培训学习的机缘,我曾有幸聆听过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讲座《有效课堂哪里来》,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他的讲座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厚度。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营造了多种教学情境,创设了多个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有效课堂这里来”――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教学方法的恰到性,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那么,作为一名在农村基层学校从教20年的一线教师,如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向有限的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教学更有效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有效教学需要处理好“简单”与“复杂”之间的辩证关系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辩证地看,“简”化了课堂,意味着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潜心会文,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表现自我,教师有足够的机会促进生成。正所谓:大道至简。艺术的东西是简单的,简单之中包含着丰富。简单不是草率,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指导思想,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课堂教学必须化繁为简,以简驭繁,教学必须学会有选择的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需要我们放弃一切与学生学习无关的东西。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简单朴实的课,初听不怎么样,但越嚼越有味,越嚼越有文化内涵,越嚼越有书卷气息。

  诗人舒婷说:“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深刻,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不简单,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生活如此,教育教学也应该如此。

  二、有效教学要处理好“完美”与“缺憾”之间的辩证关系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日常的备课、赛课、评课活动中,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创新合理”“提问精简恰当”“适时运用媒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板书精炼美观”“教态亲切自然”“时间恰到好处”等等孜孜有求,可是,往往忽视了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我们的不断自省,我们透过这些外在的形式,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的实质性问题: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有多少学生获得了最大化的发展?或许不难发现,这种“中评不中用”的“完美”的课,是以牺牲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代价的,是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迷失或犹豫不定。

  其实,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也不是一份划上完美句号的手稿。全国知名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就一直强调“课堂,是出错的地方”。所以,他的“容错到融错”理论赢得了大家的共识。另外,从美学角度看,既然课堂教学称之为一门艺术,因为艺术本身就不可能完美,而这种不完美,往往会给课堂本身增添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使之变得更真实,更接地气、更自然。

  在教学中,有时“完美”是简单,是留白,是遗憾,就像断臂的维纳斯,就像倾斜的比萨塔,虽然不完美,但它同样具有一种独特而真实的审美意义。

  三、有效教学需要处理好“有声”与“无声”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为。仅以我从事的语文教学为例,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体现这样16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然而我却认为我们的课堂不能总是热热闹闹的,在叽叽喳喳的合作交流之外,在琅琅不息的读书背诵之外,在面红耳赤的对话争辩之外,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宁静的时空,让学生细细地品读,静静地感悟,默默地思考,让课堂有抑有扬,张弛有度,动静相宜,虚实共生。或许在这样一个静心思考的时段,学生的收益更多。

  释家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新课程呼唤绿色的宁静,新课堂需要古典的宁静。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宁静,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不必要的浮躁与热闹,只有宁静,才能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育人,还课堂以生命原态。一句话:宁静方能致远。与你、与我、与大家共勉!

  摘 要:怎样的教学才算有效或是高效?在全国教育界上上下下一片呼声中,站在基层农村教育的一线,在农村教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认知水平上,思考如何向课堂教学40分钟要质量,从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着手:处理好“简单”与“复杂”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完美”与“缺憾”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有声”与“无声”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有效教学;辩证关系;实践与思考

  因为楚天中小学教师“卓越工程”高级研修项目培训学习的机缘,我曾有幸聆听过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讲座《有效课堂哪里来》,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他的讲座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厚度。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营造了多种教学情境,创设了多个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有效课堂这里来”――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教学方法的恰到性,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那么,作为一名在农村基层学校从教20年的一线教师,如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向有限的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教学更有效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有效教学需要处理好“简单”与“复杂”之间的辩证关系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辩证地看,“简”化了课堂,意味着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潜心会文,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表现自我,教师有足够的机会促进生成。正所谓:大道至简。艺术的东西是简单的,简单之中包含着丰富。简单不是草率,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指导思想,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课堂教学必须化繁为简,以简驭繁,教学必须学会有选择的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需要我们放弃一切与学生学习无关的东西。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简单朴实的课,初听不怎么样,但越嚼越有味,越嚼越有文化内涵,越嚼越有书卷气息。

  诗人舒婷说:“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深刻,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不简单,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生活如此,教育教学也应该如此。

  二、有效教学要处理好“完美”与“缺憾”之间的辩证关系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日常的备课、赛课、评课活动中,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创新合理”“提问精简恰当”“适时运用媒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板书精炼美观”“教态亲切自然”“时间恰到好处”等等孜孜有求,可是,往往忽视了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我们的不断自省,我们透过这些外在的形式,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的实质性问题: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有多少学生获得了最大化的发展?或许不难发现,这种“中评不中用”的“完美”的课,是以牺牲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代价的,是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迷失或犹豫不定。

  其实,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也不是一份划上完美句号的手稿。全国知名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就一直强调“课堂,是出错的地方”。所以,他的“容错到融错”理论赢得了大家的共识。另外,从美学角度看,既然课堂教学称之为一门艺术,因为艺术本身就不可能完美,而这种不完美,往往会给课堂本身增添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使之变得更真实,更接地气、更自然。

  在教学中,有时“完美”是简单,是留白,是遗憾,就像断臂的维纳斯,就像倾斜的比萨塔,虽然不完美,但它同样具有一种独特而真实的审美意义。

  三、有效教学需要处理好“有声”与“无声”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为。仅以我从事的语文教学为例,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体现这样16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然而我却认为我们的课堂不能总是热热闹闹的,在叽叽喳喳的合作交流之外,在琅琅不息的读书背诵之外,在面红耳赤的对话争辩之外,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宁静的时空,让学生细细地品读,静静地感悟,默默地思考,让课堂有抑有扬,张弛有度,动静相宜,虚实共生。或许在这样一个静心思考的时段,学生的收益更多。

  释家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新课程呼唤绿色的宁静,新课堂需要古典的宁静。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宁静,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不必要的浮躁与热闹,只有宁静,才能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育人,还课堂以生命原态。一句话:宁静方能致远。与你、与我、与大家共勉!


相关内容

  • 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观<风从哪里来 >一课的感悟 在2015年远程研修观课评课中,通过观看给出的六节研修课,我得到了极大的收益,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教风,在新一轮的教改中,都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有了自己的创新,现就通过对观看<风从哪里来> ...

  • 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
  • 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 篇一: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 上课之前,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吗?"学生的回答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妈妈说我是从路边捡回来的.""妈妈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抱来的."这个敏感的话题常常使年轻的父母因为尴尬而拿这样 ...

  • 大班拼音教学心得
  • 接触到这门课程也有很长时间了,我从不断的学习和教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许多的快乐,其中也遇到过许多的迷惑.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是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很快的一个阶段,在学习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大脑中所积累的词汇也在不断丰富,表达的欲望也随之加强,特别是拼音教学,与语言教学密切相连,更能有效地 ...

  • 小鸟,请到这里来教案2
  •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绿色的呼唤 <小鸟,请到这里来> 教案 开封市龙亭区文昌小学 任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轻快.圆润的声音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掌握后半拍起节奏,熟悉顿音与保持音记号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听音乐,感受体验音乐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 ...

  • 利用有结构的材料(张建芬)
  • 利用有结构的材料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科学概念 ----以<水珠从哪里来>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建构科学概念 探究活动是建构科学概念,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选择科学的有结构的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有力保证.如何有效建构科学概念,下面我以<水珠从哪里来>这一课为例来谈谈探究活动课如 ...

  •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教学设计 酒泉市东关街第一小学 张建文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未来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离不开农业,第七课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所带的五年级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 2013.3.12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水和水蒸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单元第六课.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 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 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 ...

  • 教育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 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武定县教育局在学期初提出了"有效课堂"的要求:有效课堂过关.有效课堂巩固.有效课堂提高.学校也不断加大了课改力度,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强化终身学习理念,最终服务好教育教学.2010年12月18日,在校长的带领下政治教研组到了元谋县元马镇中学展开了 ...

  • 轻舟能过万重山
  • 轻 舟 能 过 万 重 山 --优化数学教学,实现减负增效 射阳县阜余小学 陈荣华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之一.既要"减负"又要"增效",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要把&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