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4

诗歌鉴赏(四)

高三语文

主讲教师:于树泉

诗歌鉴赏“意识”八谈

一、“积累”意识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一道最需要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才能够答好的试题。完成这道题,积累是最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广博的涉猎和丰富的积累,就不能保证你能读懂这首诗,因而也就谈不上鉴赏与评价。所以我们觉得平日学习或复习时,一定要留心一些必要的诗歌知识,包括诗歌的题材、体裁、风格、流派都应该有所了解,尽管你不可能了解得很全面很透彻,但多了解一些总比了解得少更有益。如果你有了很厚的积淀,拿诗歌鉴赏的分数就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了。二、“落实”意识

诗歌鉴赏的复习重在落实,切忌粗枝大叶走过场。不然的话,当你面对试卷上的题目时,就会感到虽然似曾相识,但就是无从下手。“落实”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属于内容的范畴,一定要看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属于形式的范畴,也要有所了解。因为,本来你鉴赏的是诗歌,可是你对自己的鉴赏对象却缺乏起码的了解,对常用术语、常用技巧一无所知,那么面对一首诗的时候你就会懵懵懂懂,找不到分析的切入点。此外,应该学会对诗歌的字斟句酌、揣摩品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三、“文本”意识

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例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1: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说明:“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察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三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三者缺一不可。

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更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常见问题很多,归纳起来有八大病因。下面一一举例析之。

病因之一: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例1: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八成那天满月吧);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

例3: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表达”意识

诗歌鉴赏这道题,全国卷全是表达题,北京卷一道选择题一道表达题。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准确、简洁、明晰、流畅是十分重要的。“准确”是说要把话说准,表达语言要恰如其分,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简洁”是说不要啰里啰唆、拖泥带水;“明晰”是要求把意思说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流畅”则是要求连贯通顺,不能疙里疙瘩。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好坏肯定会影响到考生的得分的。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2.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

“风吹古木晴天雨”从风吹树叶的声音联想到雨声,故称“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以月光照在沙上联想到霜,故称“夏夜霜”。作者以奇妙的想象巧妙的写出了当时的景象,并给楼上的人们带来一丝清凉的感觉。(3分)

晴天本无雨,夏夜更无霜,然而白公把风吹古木之声喻作晴天之雨,以平沙上银色月光拟作夏夜之霜,在闷热夏夜中绘出一片清凉。突出此地景色之妙,也映出诗人的闲适之心。 (3分)

5.“比较”意识

学会比较鉴赏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两首或几首诗歌时,要能看出相同中有不同,也要看出不同之中也有相同。如果是比较两首“托物言志”诗的异同,有可能两首诗“托物”相同,而“言志”不同;也可能“言志”相同,“托物”不同。如果能根据题目要求准确辨析这同与不同,就容易得到评卷者的认可。

6.“咀嚼”意识

读诗要懂得咀嚼品味,对于一些感情色彩很强的副词、动词、形容词尤当如此。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对表现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可见这些重要词语对理解和鉴赏一首诗的重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喜外弟卢纶访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魏晋名臣羊祜是蔡文姬的外孙,后人遂以“蔡家亲”借指表亲。

1.诗题首冠一个“喜”字,试分析诗中怎样表现其喜的?

2.谈谈“雨中黄叶树”一句的修辞效果。

答案一

1.夜深人静的时候,窗外还在下雨,白头人还没有歇息,还在灯下高谈阔论,说明高兴。(0分)

2.寂静的晚上,黄叶树挺立雨中;荒芜的园中,白头人端坐灯前,有这样的树和人自然可喜。(0分)

9.前两联写夜色深沉,居所破旧,一片孤寂;更加冷雨凄凄,黄叶飘零;油灯昏黄,白发枯坐。渲染出一片落寞悲凉的气氛,烘托出诗人的哀伤之情。一系列的哀景反衬出外弟来访带来的喜悦。(2分)

答案二

1.树是黄叶,雨是冷雨,这种景象让人伤感,诗人用“雨中黄叶树”更让人体味出作者孤独落寞的心情,同时黄叶象征作者已垂暮老迈,令人心酸不已。(4)

7.“点”意识

读懂一首诗,既需要调动平日大量的积累,也需要懂得利用试题提供的已有信息点,而且,这“已有信息点”对于完成眼前的试题往往是最现实、最直接、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点。为此,千万不能小看诗词的题目和诗下的注解,它对你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主题、理解诗中难句都可能有你想象不到的帮助。

另外,见到作者的名字要适当联想一下他所处的年代、社会背景以及诗人的政治态度和创作风格等等。看题时一定要把题目问的什么、从什么角度问的等等看清、看懂、看准,把“点”抓准,以避免答非所问。看题时还要注意题与诗的结合,即带着问题去精读诗歌中的相关内容,这有助于提高答题的速度和质量。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5分)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

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 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8.“分层”意识

“分层意识”是答诗歌鉴赏题所必需的。首先是由于,题干问的可能就是两三个问题,需要层次分明地去回答。另外,有时即便问的只是一个问题,但还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分层去回答。譬如,当见到试题中问“这样写得好处是”或者“„„在文中的作用是”等问题时,就往往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去回答更为保险,也就是一方面要考虑到这种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本身的特点和作用,一方面别忘了和作者的情感、诗歌的主题联系一下,说说对表现中心、表达作者感情的影响。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许浑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三、四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二、三两联妙在景物描写颇具暗示性,并且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二联写风云突变、日沉雨来,预示一场社会动荡的暴风雨将横扫晚唐。三联写秦宫汉阙前满目凄凉,鸟雀仓皇躲避,秋蝉在黄叶上垂死般地悲鸣,渲染了一种悲苦莫名和惊恐不安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一种抑郁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四)

高三语文

主讲教师:于树泉

诗歌鉴赏“意识”八谈

一、“积累”意识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一道最需要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才能够答好的试题。完成这道题,积累是最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广博的涉猎和丰富的积累,就不能保证你能读懂这首诗,因而也就谈不上鉴赏与评价。所以我们觉得平日学习或复习时,一定要留心一些必要的诗歌知识,包括诗歌的题材、体裁、风格、流派都应该有所了解,尽管你不可能了解得很全面很透彻,但多了解一些总比了解得少更有益。如果你有了很厚的积淀,拿诗歌鉴赏的分数就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了。二、“落实”意识

诗歌鉴赏的复习重在落实,切忌粗枝大叶走过场。不然的话,当你面对试卷上的题目时,就会感到虽然似曾相识,但就是无从下手。“落实”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属于内容的范畴,一定要看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属于形式的范畴,也要有所了解。因为,本来你鉴赏的是诗歌,可是你对自己的鉴赏对象却缺乏起码的了解,对常用术语、常用技巧一无所知,那么面对一首诗的时候你就会懵懵懂懂,找不到分析的切入点。此外,应该学会对诗歌的字斟句酌、揣摩品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三、“文本”意识

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例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1: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说明:“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察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三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三者缺一不可。

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更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常见问题很多,归纳起来有八大病因。下面一一举例析之。

病因之一: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例1: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八成那天满月吧);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

例3: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表达”意识

诗歌鉴赏这道题,全国卷全是表达题,北京卷一道选择题一道表达题。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准确、简洁、明晰、流畅是十分重要的。“准确”是说要把话说准,表达语言要恰如其分,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简洁”是说不要啰里啰唆、拖泥带水;“明晰”是要求把意思说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流畅”则是要求连贯通顺,不能疙里疙瘩。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好坏肯定会影响到考生的得分的。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2.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

“风吹古木晴天雨”从风吹树叶的声音联想到雨声,故称“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以月光照在沙上联想到霜,故称“夏夜霜”。作者以奇妙的想象巧妙的写出了当时的景象,并给楼上的人们带来一丝清凉的感觉。(3分)

晴天本无雨,夏夜更无霜,然而白公把风吹古木之声喻作晴天之雨,以平沙上银色月光拟作夏夜之霜,在闷热夏夜中绘出一片清凉。突出此地景色之妙,也映出诗人的闲适之心。 (3分)

5.“比较”意识

学会比较鉴赏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两首或几首诗歌时,要能看出相同中有不同,也要看出不同之中也有相同。如果是比较两首“托物言志”诗的异同,有可能两首诗“托物”相同,而“言志”不同;也可能“言志”相同,“托物”不同。如果能根据题目要求准确辨析这同与不同,就容易得到评卷者的认可。

6.“咀嚼”意识

读诗要懂得咀嚼品味,对于一些感情色彩很强的副词、动词、形容词尤当如此。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对表现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可见这些重要词语对理解和鉴赏一首诗的重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喜外弟卢纶访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魏晋名臣羊祜是蔡文姬的外孙,后人遂以“蔡家亲”借指表亲。

1.诗题首冠一个“喜”字,试分析诗中怎样表现其喜的?

2.谈谈“雨中黄叶树”一句的修辞效果。

答案一

1.夜深人静的时候,窗外还在下雨,白头人还没有歇息,还在灯下高谈阔论,说明高兴。(0分)

2.寂静的晚上,黄叶树挺立雨中;荒芜的园中,白头人端坐灯前,有这样的树和人自然可喜。(0分)

9.前两联写夜色深沉,居所破旧,一片孤寂;更加冷雨凄凄,黄叶飘零;油灯昏黄,白发枯坐。渲染出一片落寞悲凉的气氛,烘托出诗人的哀伤之情。一系列的哀景反衬出外弟来访带来的喜悦。(2分)

答案二

1.树是黄叶,雨是冷雨,这种景象让人伤感,诗人用“雨中黄叶树”更让人体味出作者孤独落寞的心情,同时黄叶象征作者已垂暮老迈,令人心酸不已。(4)

7.“点”意识

读懂一首诗,既需要调动平日大量的积累,也需要懂得利用试题提供的已有信息点,而且,这“已有信息点”对于完成眼前的试题往往是最现实、最直接、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点。为此,千万不能小看诗词的题目和诗下的注解,它对你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主题、理解诗中难句都可能有你想象不到的帮助。

另外,见到作者的名字要适当联想一下他所处的年代、社会背景以及诗人的政治态度和创作风格等等。看题时一定要把题目问的什么、从什么角度问的等等看清、看懂、看准,把“点”抓准,以避免答非所问。看题时还要注意题与诗的结合,即带着问题去精读诗歌中的相关内容,这有助于提高答题的速度和质量。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5分)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

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 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8.“分层”意识

“分层意识”是答诗歌鉴赏题所必需的。首先是由于,题干问的可能就是两三个问题,需要层次分明地去回答。另外,有时即便问的只是一个问题,但还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分层去回答。譬如,当见到试题中问“这样写得好处是”或者“„„在文中的作用是”等问题时,就往往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去回答更为保险,也就是一方面要考虑到这种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本身的特点和作用,一方面别忘了和作者的情感、诗歌的主题联系一下,说说对表现中心、表达作者感情的影响。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许浑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三、四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二、三两联妙在景物描写颇具暗示性,并且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二联写风云突变、日沉雨来,预示一场社会动荡的暴风雨将横扫晚唐。三联写秦宫汉阙前满目凄凉,鸟雀仓皇躲避,秋蝉在黄叶上垂死般地悲鸣,渲染了一种悲苦莫名和惊恐不安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一种抑郁苦闷之情。


相关内容

  • 做一个真正的诗歌阅读者
  • 最近的来信中,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当代诗歌.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大问题.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然而,面对当代中国的诗歌发展史,我们在感叹以前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同时,或许还有几分难言的尴尬.特别是面对当代诗歌的现状,我们不觉陷入了深深的 ...

  •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 延伸诗歌赏析 夯实语文底蕴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课外诗歌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而我国是诗的国度,除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作品也璨若群星.从内容上 看,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浓郁的抒情色彩:从形式上看,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形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而具有音乐性.诗歌 ...

  • 不同类型诗歌阅读的眼动特征
  • 不同类型诗歌阅读的眼动特征分析 A Study on the Features of Eye Movement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Poetry Reading [摘要]本文基于眼动信号,采集了文科和理工科两种学科背景的学生,在阅读六种类型诗歌文本时的眼动信号,通 ...

  • 推荐阅读:现代诗歌何以淡出中学校园??吴平安
  • 现代诗歌何以淡出中学校园  吴平安 (2010-01-29 08:12:12) 转载▼ 标签: 现代诗歌 中学校园 杂谈 分类: 语文教学与专业发展 现今中学生所写的记叙.议论.抒情.说明诸文体,都只是文章学意义上的体裁,对其优劣高下的评判有相对客观并易于把握的标准,可是一旦写成诗歌,便由文章学意义 ...

  • 百定安诗论:阅读诗歌的三种方法||新作:珠江谣/云朵之上
  • 百定安:男,1962年生,河南洛阳人,硕士.诗人.文化学者.翻译家.书法家.评论家.已出版诗集四部,散文随笔集两部,诗歌翻译批评集一部,与人合著诗集一部.现居广东东莞. 摄影 百定安 百定安新作||云朵之上/珠江谣 云朵之上 我可怜的人间 那么小 山峦匍匐,板结的河流 供我检阅.怎能相信 稀疏的灯火 ...

  • 阅读现代诗歌方法浅析
  • 阅读现代诗歌方法浅析 作者:周志琨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11期 摘 要:诗歌是四大文学体裁之首,在提高中学生鉴赏品位.丰富学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正确地欣赏现代诗歌又成为摆在很多人面前的疑惑,旨在作此探讨,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诗歌:情景:情感:体验 ...

  • 关于诗歌阅读与写作的几个常识 非诗 唐山都市网
  • 关于诗歌阅读与写作的几个常识 2008-04-02 17:41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34 进唐山论坛看看 关于诗歌阅读与写作的几个小常识(代序)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阅读决定着他的写作.写作的前提,或者说背景,大体可分为阅读和经历,而阅读必然大于经历,因为经历有限, ...

  • 高一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 教学目标 1. 品读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3. 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当.巧妙和形象. 说明: 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国青年学子,要真切感受到一个屹立于天地之间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的伟岸青年主席形 ...

  • 蒙氏阅读大班
  • 诗歌名称:<小池塘> 诗歌内容:小池塘,抱月亮,鱼儿睡在蓝天上. 小青蛙,抬头望,乐得呱呱把歌唱. 风儿吹,水儿荡,摇得月亮轻轻晃. 教学目标:孩子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巩固认识小动物和植物. 诗歌名称:<手指数数> 诗歌内容:小棍一,敲敲敲.剪刀二,剪剪剪. 小叉三,叉叉叉.菜 ...

  • [古代诗歌鉴赏]说课稿
  • 一样孤雁 别样情怀 古代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 一.学习目标 1.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探究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2.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二.重点难点 1.依据学情,促成学生的学习生成,有效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