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处处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道人行道。若嗔恚意起时。即当制己。制便念善。是为道人行。若布施财利。得之便计无常。不随身犯。谓不犯杀盗淫。是为不随身犯。出嗔恚者口亦不言。意亦不念。是为出嗔恚意中大深声者。譬如人作盗。说言。汝所作大无状。是为意中大深声

佛言。味味次第者。所食物外合之内。分别其味令不错误。是为味味次第。菩萨所以得知者。前世所食啖。皆先上父母道人。然后自食。是故得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言。菩萨用四事。得四无畏。一者自身所知。亦欲使人悉知二者教人无厌极。三者等心无所藏匿。四者为人说经从后不悔。是为四事。佛亦用四事。得四无所畏。一者如法说。二者不受他人物。三者等心。四者戒具。佛言。复有四无所畏。一者如事说。二者无所爱惜。三者神足。四者不与人共诤。佛得顶中光明者。有三因缘。一者然灯施佛寺。二者爱乐明经。三者解人疑结。佛举右手。有四因缘。一者用恶人无反复故。二者以善人有反复故。三者现教。四者语人无作恶。佛举右手复有四因缘。一者欲令十方人皆来学道随行意。二者为欲示人我所行福。今得是相。三者劝人皆令持戒。四者威仪自尔。亦为不欲见人恶态。是故举一切右手

佛不着履。有三因缘。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现足下轮。三者令人见之欢喜。佛行足去地四寸。有三因缘。一者见地有虫蚁故。二者地有生草故。三者现神足故。亦欲令人意止佛行。佛行地高下皆平。有三因缘。一者本行四等心。欲令一切安隐。地在水上水中有神。虫蚁一切值佛足下。皆安隐同心立意。是故卑者为高。高者为卑。二者诸天鬼神行福。为佛除地故。高下为平。三者佛为菩萨时。通利道迳。桥梁度人故。从是得福故。高下正平。欲令人意亦尔

佛不飞行。有四因缘。一者劝弟子欲令精进。二者欲令弟子听经。三者报宿命恩。四者现相。是故不飞行

佛在世时。诸天鬼神龙人民。皆到佛所听经。数千百重。行坐前后皆见佛面。所以者何。佛前世时。言语无前后。是故无不见佛面者。人卧皆随佛所首。用佛尊故

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缘。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饥。三者欢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痒思想生死识。是为四。欲使人听经亦尔。佛袈裟里。尘水不着。外垢不着。有二因缘。一者不念一切人恶故。二者见一切人有欲。欲令灭之。佛复浣袈裟者。外垢不着里。著有身故有垢。所以者何。外行已尽。是故垢不着外。内行未尽是故垢着。用有身故为内未尽。以有身为罪用。是故不惜身命。所以者何。复惜命用命得道故

佛说八十亿万因缘经。都治人三病。一者贪淫。二者嗔恚。三者愚痴。是三事分为六。故应六衰治三病。经所以多者。譬如人服药病不愈。当更服余药。佛言。人意多端。疾转故多经。随意疗之欲使疾解故

佛已得道。复有三病六忧。六忧者谓忧六入。三病者谓心意识虞受故。佛已得道有是忧病。何况余人。殃罪不毕不得度世。佛业未竟不得度世。佛弃余寿二十年。有三因缘。一者用世间人贪身故。二者所教已尽。三者恐恶人诽谤之得罪重故。便取般泥洹。佛度世去。亦不持身去。亦不持意去。但为苦灭耳。地水火风空。常在世间无有断时

佛度世烧身。有三因缘。一者腐烂故。二者虫蛾生故。三者人以香华持资来得福故

佛笑口有五色光出者。有五因缘。一者欲令人有所问。因所问有益故。二者恐人言佛不知笑故。三者现口中光。四者笑诸不至诚。五者笑阿罗汉守空不得菩萨道。光还从顶上入者。当示后人大明故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间人。皆当从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诸世间人民。当复从谁得福。佛言比丘。我虽度世去。经法当在。复有四因缘。可从得福。一者畜生无所食。饲之令得命。二者见人得疾病无瞻视者。当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者贫穷孤独当护视。四者人独一身行禅念道无所衣食当给视之。是为四事布施持善意与之。其得福与佛等无有异。尔时身皆痛。便欲度世去。佛谓舍利弗令说经者。有三因缘。一者恐佛去后人不信余比丘语故。二者劝弟子意令解。佛尚令比丘说经。何况余人。三者现舍利弗功德。恐余比丘各自贡高。欲得说经故。是故佛使舍利弗说经。佛度世去后。诸阿罗汉。共责数阿难。佛在世时欲得水。何以故不与。十方一切皆当从佛解脱。汝何以不留佛莫令般泥洹。佛欲行四神足。止住一劫。亦可百劫。亦可千劫。汝何不劝佛行四神足。阿难言。如卿语。佛为不得自在耶。当须我言。设使止住一劫在世间。弥勒当那得来下作佛。佛本行共学道者。有八十亿万人。皆求菩萨道。唯有两人得道耳。一有释迦文。二者弥勒。其余人有得阿罗汉辟支佛者。佛忍辱过于地。心软过于水。意坚过于须弥山。功德过于海水。智慧过于虚空。以是故前得佛耳

佛言。弥勒不来下。有四因缘。一者有时福应彼间。二者是间人粗无能受经者。三者功德未满。四者世间有能说经者。故弥勒不下。当来下。余有五亿七千六十万岁。弥勒时人眼皆见四千里。弥勒时人眼见四千里者。本行十因缘得。一者不掩人眼明。二者不舍人眼。三者不覆蔽人眼。四者不藏人善。五者不视杀。六者不视盗。七者不视淫。八者不视阴私及人短。九者诸恶事不视。十者然灯于佛寺。是为十事

佛辟支佛阿罗汉。是三人法同行异。佛者为觉意。辟支佛为见因缘知。阿罗汉坐禅乃知。辟支佛为因缘见生死相。自守不敢离行。从见因缘得道。故为辟支佛。佛者为通行欲度脱人故。故求辟支佛。辟支佛自割身活五百人。以木自刺其颈见因缘计挍。如割土见血。是水见万物皆非常便取道。有辟支佛。先世为菩萨五百劫。身已有三十相。无二相不及佛。不及佛者。无善权方便故

佛说生死勤苦三恶道事。有黠人意解。便取阿罗汉。虽作阿罗汉于中最尊。所以者何。用前世行菩萨道五百劫。有慈心欲度十方人故。虽得阿罗汉智慧。能晓方俗语。初为阿罗汉时。不能自觉前世为菩萨。佛便说佛功德。复为说阿罗汉功德。尔乃知佛功德大。便自悔欲转意取佛。佛言。已得阿罗汉道。不可复得转。便自悔言。我何愚痴正取阿罗汉道。佛便为解意。汝智胜余阿罗汉智慧不及佛。阿罗汉自断苦不断他人苦。佛本行自断苦亦断他人苦。是故不相及

佛言。舍利弗。有三语。悉以知人意。一者粗语。二者深语。三者牵语。得是三语。有善意即见。有恶意亦见。有忍意亦见。欲意从是三语悉知人意。舍利弗白佛言。弹指之间。人意有六十生死。佛言。有九百六十生死复不多。要有三意。有善意。有恶意。有欲意。善意有三百二十。恶意有三百二十。欲意有三百二十。弹指之间。三意并行。合为九百六十生死。除善意三百二十。余有六百四十生死意。佛与舍利弗。同行三十七品经。智慧不等者。譬如喘息。同从诸毛孔。出入能觉。便但知鼻息气出入。佛所知悉知诸毛孔。舍利弗所知如鼻孔。取舍利弗知分为十六分。满一佛界三千大千日月天下黠人所知。不及舍利弗所知一分。取佛智分为十六分。满一佛界中。舍利弗所知。不及佛知一分。三十七品行有三辈。有大三十七品。有中三十七品。有小三十七品。意大得大意。意中得中意。意小得小意。深妙具行三十七品便洞达。何以故。正分分为十六分。人本十六意。故佛分别。是故不同

舍利弗知一切法语用时语护语守语佛便谓舍利弗去非时语用。不可寄人故。舍利弗本字优波替。舍利弗。先佛度世去有三因缘。一为宿命尽。二为不欲见佛度世去。三为无所复度脱。舍利弗行受人饭已。还精舍中。言当偿债。谓当坐禅念道为偿债。不念道为负债行受人施。譬如负债未毕复更取前罪未竟今复造罪。佛言。食人施不可不念道。亦自得复益一切用。是故当偿债

佛言。舍利弗黠第一目揵连神足第一。阿难闻第一。罗云戒第一。阿那律彻视第一。佛使目揵连请舍利弗。舍利弗言。举我带。恐不能胜目揵连。便牵带。三千大千日月天地悉动。不能令带起。舍利弗便生意。当先往到佛所。目揵连从后行先。舍利弗至。佛知二人各第一。十方天下比丘。无有如罗云持戒者。罗云持戒有四因缘。一者自念言我为佛子。二者谓命持多。三者常自念我为沙门。四者持戒常欲胜余比丘。舍利弗。复持一盂水着海。水中挠捞之。明旦往取故水去。舍利弗尚能如此。何况佛。目揵连为人所挝。不飞去。不能得神足故。何以不能得神足用。罪未毕故

佛言。沸迦沙王。行至十二门。复还不知其身中六分。秉意能为道。不知身生意意生身。不能分别是。佛知可度故。便往从宿。王不知是佛。佛问。王行何法好何道。而衣毛为竖。佛为解身中事空于是便得道不悉断不得阿罗汉。佛言。诸行者当知。意能得道

佛言。昔者末利满台。学经二十四年。得五言解垢下弃离。亦不复忧。何以故。本宿命更见五百佛。悉通知众经。但闭藏经道不肯教人。后被病二十四日。临死时乃悔呼人教之。有是一福故知五言。何况乃具足教人。得福德不可计(知利满台他本作朱利盘特)。佛言。昔有栴那比丘得病。佛使舍利弗往与分卫。舍利弗因问之。汝眼宁有所识不。旃那对言曰。眼无所识但见色。识生身生病。对至故有病身亦不知死。设身死者。地水火风空皆当灭。但为意识移生耳。佛遣舍利弗行分卫过淫女家。女便闭门作治道。谓舍利弗言。汝不与我共淫者。当入是大火中。舍利弗报言。宁入是火中不与汝共淫。淫使人堕恶道无有出时。天便来下救之。佛言。人但不能守戒。若能守者。终不忧为邪道所中

佛言。昔有一比丘。坐禅行道。佛第难陀饮酒醉。数往来到其边歌戏。比丘白佛言。我欲避之去。佛言。不须是难陀于今当得道迹。佛即遣阿难往到其家。摩诃迦叶随其后。舍利弗为说经。目揵连现神足。难陀便欢喜。即得道迹。佛说比丘行道当但坚心者何忧不得道。比丘闻佛说此语。欢喜意解便得阿罗汉

佛姑子名须那察多。随侍佛八年便生念。与我兄弟俱行。而独端正有三十二相。便恶意生。随佛后扫佛迹。不令人见佛相。复于人中说佛无道。但言语中人意耳。舍利弗阿难闻之。便愁忧不乐。佛言。须那察多不为说我恶。为称誉佛功德耳。言语中人意者人意多病故。佛语舍利弗。须那察多不挍计但嗔耳。何以故不计。佛有三十二相光明神足。但降伏邪道故。佛数教诫须那察多。正真之言。是邪待之祷是故嗔耳

佛有姑姊。年老手自作缕织。成袈裟持上佛。佛不受。如是复言。佛当哀怜我故。当受之令我得福。阿难白佛言。可为我受之。佛语阿难。令持与诸比丘僧。我亦是比丘僧。不如与众人。后世当为因缘。今世相见欢喜者。皆是前世亲里善知识。何以故知之。相见意解故。佛言。世间人相待。但苦薄不苦厚

佛言。本侍佛者。字弥喜。次字须那察多。次字阿难。佛告诸比丘。我年老欲得一人侍我。舍利弗。摩诃迦叶。目揵连等。各自愿侍佛。佛言不得。摩诃迦叶。目揵连。因禅思惟知。佛欲得阿难。便呼阿难言。卿当侍佛。阿难言。我不敢侍佛。我不能侍佛。目揵连言。不得不侍佛。阿难言。当听我四事。一者佛余衣我不欲受。二者佛余饭我不用。三者若有人请佛。诸比丘不行。我亦不行。四者佛坐禅思道时。我当出入得自在。佛言大善。听汝所愿。于是阿难因侍佛。是故阿难独能问佛

佛弟子阿那律。难提。金毗罗。三人共坐自思惟七事。一者少欲得道。多欲不得道。二者知足得道。不知足不得道。三者精进得道。不精进不得道。四者守六衰使不起得道。不守六衰。放使起者不得道。五者自护得道。不自护不得道。六者守意得道。不守意不得道。七者智慧得道。不智慧不得道。共思惟七事。时去佛六十里。佛时坐禅。即知三人所念。便移意往坐三人前言。善哉善哉。我复语汝一事。不念家欲得道。念家欲不得道。于是三人欢喜即得菩萨

佛语阿难。人眼所见。四十二万由旬。何以知之。日月去地。四十二万由旬。人眼见日月。以是知眼所见者。十方广远之处。日月亿亿万倍。譬如大海中沙。亿亿万倍。不能计知人所作善恶殃福。即前后所作殃福。亿万不可复计。一切善恶要在命尽时。作恶逢恶处。作善得善处。殃福皆豫。有处皆豫。有父母兄弟妻子。得道便止。不得道不断绝也

佛言。调达但教人作福。不教人行道。佛教人作福持戒守意。得道乃止。调达自意生念。我当现神足。于国王阿阇世所。王随我。余人亦皆当随。我便化作一白象。独出入宫中。复化作一小儿。端正无比。便上王膝上。王大爱之。王见调达所作如是。王意呼调达胜佛。王便随调达所语。王吏民及未得道沙门。悉随王至调达所问事。调达便至佛所言。佛年老。可不须复教诸弟子。调达便呼舍利弗去。及诸沙门去。调达痴贪有是恶意。因亡神足。佛言。痴人所作颠倒非诸佛法。调达自意念言。我当飞去。人见我飞悉当随事。我因欲飞去。便不能复飞。调达不能自觉亡神足时。即有婆罗门行等心便从第一天上来下语舍利弗。调达以亡神足。佛语舍利弗。调达欲呼汝重令得罪。佛语天言。调达未得神足。我知当亡之。何况至今。佛言。人不当贪。调达但坐贪故。亡失神足

佛言。罗汉有两辈。一名舍沫。自忧身得道。即欲度世去。二辈随卫皆得度脱。佛与罗汉俱。行三十七品经。譬如灯火。佛计挍知有几事。知其本末守而灭之。阿罗汉不计本末。直而灭之。佛譬如顺树从本至末。分别知之。阿罗汉行。譬如从末至本。从本至末者。计本空从不知空者不得道

佛言。阿罗汉有盛阴无五阴。所有皆现但不着耳有色痛痒思想识无生死佛言。阿罗汉有为默以得阿罗汉有三相。一者不复犯身口意二者三毒灭。三者衣食不用作好。但灭饥寒意。有是三因缘。便能变化自在意。不着衰故不得自在。佛言。意但当分别六衰。不当着着便不得道

佛言。阿罗汉飞行有二因缘。故令人不见。一者恐人见便多供养。二者恐恶人嫉妒之。佛言。现神足复有两福。一者人见飞行。便精进念道。二者从人受施令得大福用。是故现神足。意喜故便得大福

佛言。有罗汉。名憍梵钵。已得阿罗汉道。反作牛饲。弟子问佛。何以故。佛言。是比丘前世宿命时。七百世作牛。今世得道。余习未尽故。佛语比丘。当念身无常。有一比丘。即报佛言。我念非常。人在世间极可五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三十岁。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岁。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月。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日。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时。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呼吸间。佛言是也。佛言。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佛语诸比丘。当会坐一切。但当说法语。不能者急闭目声。守意善听。可从得道诸比丘。闻佛说此语。欢喜意解。即得阿罗汉道

佛言。比丘入人舍中。当如手在空中无所挂碍。意亦无所著。耳闻可意是为着。闻不可意是为着。有一比丘白佛。可以不可皆着。当云何得道。佛言。比丘意解。空都无所著。是应菩萨行。诸比丘闻此语。皆欢喜踊跃。即得无所从生法忍

佛言。有一比丘。于山中坐叹息。有一人问比丘。卿为道。何以叹息。比丘报言。我在地狱中时。五毒极痛。今得作人。复得见佛经戒而复不得道。畏死复入是恶道中。是故叹息耳。为比丘亦忧俗人亦忧经戒亦自忧身。善意不可得常。或有因缘来时。便念妻子钱财。是为堕恶道

佛言。有一比丘到优婆夷家。分卫因为说经。优婆夷便长跪泪出。比丘说经至夜半。优婆夷长跪不起。比丘言。我行说经。未曾见人精进乃尔。优婆夷报言。我家有一驴。鸣至夜半便死。是故泪出耳。佛言。人说经不在为多。但问解慧。不也。有一比丘。闻佛说是事。便往问佛言。为我说一要法。令我得道。佛言。非汝物莫取。是汝物便取。于是比丘即自思念。天下万物皆非我许。独善是家物。于是比丘因白佛言。我已解。佛言。解是便为道耳。时有一比丘。闻佛说此语。便往问佛。舍利弗。为得是未。佛言。舍利弗悉得。比丘言舍利弗。何以骂我持袈裟拂我面。佛言。呼舍利弗来问之。舍利弗言。我无恶意。所以骂者欲令忍辱。所以持袈裟拂面者。欲令眼耳鼻口净故。佛语比丘。是舍利弗善权方便所作。于是比丘欢喜。即得阿罗汉道

佛言。昔一人往难。比丘言。人死识念思想所知皆灭。行道得定意所知亦灭。有何等异。比丘报言。俱灭。人死命尽神不灭。随行所生但微不可便见所得不同。为善升天为恶入渊。以是为异

佛言。有一比丘。到优婆夷家分卫。见端正好比丘。便生邪念因起。优婆夷即取饭具与之。比丘便舍去。我不应受人施。优婆夷便报之言。已有悔意可受施耳。优婆夷复报。比丘便受。佛言。譬如人有恶即觉罪灭。比丘受施无有罪。佛告诸弟子。能计空制意。如弹指顷。即可得道

佛言。有一比丘。坐得定意。有一优婆塞。见坐处不平。牵起示其安处。优婆塞后得五百劫不得安隐。何以故。断道念故。佛告诸弟子。有说经慎莫其中断。断经罪重不可计

佛言。有比丘行道得一禅。自言我得道迹第一禅福。上生第七天上寿一劫。得二禅自计得斯陀含。第三禅福。上生十五天寿八劫。得四禅自计我得阿罗汉。今我何故不得生第十九天上寿十六劫。作是言已。便言。佛为两舌耳。即时从天堕地狱中。不觉失天上寿便受地狱罪。譬如世间人得珍宝。一日为火起尽烧之。人生恶意为横烧善意(斯陀含下诸本并脱生天寿劫及得三禅等文)。佛言。人善恶相随无有解以。唯得道乃离俗耳。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澡漱有三因缘。一者为恐爪下垢故。二者爬痒随可意。三者杀蚤蚊故。亦欲使意净无欲。复不污经此者。适可除外垢。心念恶不能除。为学人第一当净心为本心为法本。心正则行方行方则应道

佛言。昔有沙弥与师共行。见地有金便默取之。语师言。疾行是间。无人甚可畏。师言。但坐有金故令汝恐耳。弃金去便不复恐。弟子便为师作礼言。我愚痴无所知故。今已弃便不复懅。于是佛告诸弟子。学人贪道如沙弥贪金。何忧不得道

佛言。有比丘学道。从师受经不精进。师教取牛马粪数升烧之。至冥不尽。师取大石持地狱中。火烧之即作灰。弟子大恐长跪问师。是何等火。师言。汝不读经行道。死后当入地狱。狱中火烧汝不复移时。于是比丘惶怖便更精进。日闻一阿含便得罗汉道。佛言。善权方便度人如是

佛言。阿那含有三结。一者痴结。二者世间爱结。三者见未谛未尽结。阿那含。譬如火上焰烟起不能有所烧。须陀洹。除八十八结。斯陀含除七结。阿那含除三结。阿罗汉无有结。须陀洹得道迹。斯陀含为往来得道。阿那含为不还世间。阿罗汉为不复着。何等为得道迹。谓识苦。世间人皆不识苦。须陀洹为识苦。斯陀含为弃习。阿那含为知尽。阿罗汉为行道已竟。得须陀洹。别百劫乃得阿罗汉。何以故。乃百劫须陀洹。余有十结不断。不得阿罗汉。须陀洹但自忧身畏罪。不敢豫世间事。余有十疑结不解。不解故便止住。须陀洹所弃常有五下结。一者贪欲结。二者嗔恚结。三者见行结。四者戒贪福结。五者疑意结。亦谓从六天以下。以至世间贪欲嗔恚。贪身愿疑为下结。须陀洹见因缘者。谓不犯五戒时当死。死不犯。余人见急悉犯五因缘。须陀洹断故。受新阿罗汉。新故悉断。菩萨毕故罪。罪毕得道。乃知非常苦空。非身非道。道人行道不当有所著。行须陀洹得须陀洹。行斯陀含得斯陀含。行阿那含得阿那含。行阿罗汉得阿罗汉。行辟支佛得辟支佛。行菩萨得菩萨。佛言。学者随意所作。便得其报。如影响相随

佛言。钵有四名。一名为不供食。二名为戒。三名为受。四名为从。是得福无有瑕秽。便应受福持钵便立戒。意中无恶念

佛言。阿罗汉不食肉者。计畜生从头至足。各自有字无有肉名。辟支佛计本精所作不净故不食肉。佛计一切天下皆空无所有有便灭灭复生要归空故。为无所有。诸弟子闻经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处处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道人行道。若嗔恚意起时。即当制己。制便念善。是为道人行。若布施财利。得之便计无常。不随身犯。谓不犯杀盗淫。是为不随身犯。出嗔恚者口亦不言。意亦不念。是为出嗔恚意中大深声者。譬如人作盗。说言。汝所作大无状。是为意中大深声

佛言。味味次第者。所食物外合之内。分别其味令不错误。是为味味次第。菩萨所以得知者。前世所食啖。皆先上父母道人。然后自食。是故得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言。菩萨用四事。得四无畏。一者自身所知。亦欲使人悉知二者教人无厌极。三者等心无所藏匿。四者为人说经从后不悔。是为四事。佛亦用四事。得四无所畏。一者如法说。二者不受他人物。三者等心。四者戒具。佛言。复有四无所畏。一者如事说。二者无所爱惜。三者神足。四者不与人共诤。佛得顶中光明者。有三因缘。一者然灯施佛寺。二者爱乐明经。三者解人疑结。佛举右手。有四因缘。一者用恶人无反复故。二者以善人有反复故。三者现教。四者语人无作恶。佛举右手复有四因缘。一者欲令十方人皆来学道随行意。二者为欲示人我所行福。今得是相。三者劝人皆令持戒。四者威仪自尔。亦为不欲见人恶态。是故举一切右手

佛不着履。有三因缘。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现足下轮。三者令人见之欢喜。佛行足去地四寸。有三因缘。一者见地有虫蚁故。二者地有生草故。三者现神足故。亦欲令人意止佛行。佛行地高下皆平。有三因缘。一者本行四等心。欲令一切安隐。地在水上水中有神。虫蚁一切值佛足下。皆安隐同心立意。是故卑者为高。高者为卑。二者诸天鬼神行福。为佛除地故。高下为平。三者佛为菩萨时。通利道迳。桥梁度人故。从是得福故。高下正平。欲令人意亦尔

佛不飞行。有四因缘。一者劝弟子欲令精进。二者欲令弟子听经。三者报宿命恩。四者现相。是故不飞行

佛在世时。诸天鬼神龙人民。皆到佛所听经。数千百重。行坐前后皆见佛面。所以者何。佛前世时。言语无前后。是故无不见佛面者。人卧皆随佛所首。用佛尊故

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缘。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饥。三者欢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痒思想生死识。是为四。欲使人听经亦尔。佛袈裟里。尘水不着。外垢不着。有二因缘。一者不念一切人恶故。二者见一切人有欲。欲令灭之。佛复浣袈裟者。外垢不着里。著有身故有垢。所以者何。外行已尽。是故垢不着外。内行未尽是故垢着。用有身故为内未尽。以有身为罪用。是故不惜身命。所以者何。复惜命用命得道故

佛说八十亿万因缘经。都治人三病。一者贪淫。二者嗔恚。三者愚痴。是三事分为六。故应六衰治三病。经所以多者。譬如人服药病不愈。当更服余药。佛言。人意多端。疾转故多经。随意疗之欲使疾解故

佛已得道。复有三病六忧。六忧者谓忧六入。三病者谓心意识虞受故。佛已得道有是忧病。何况余人。殃罪不毕不得度世。佛业未竟不得度世。佛弃余寿二十年。有三因缘。一者用世间人贪身故。二者所教已尽。三者恐恶人诽谤之得罪重故。便取般泥洹。佛度世去。亦不持身去。亦不持意去。但为苦灭耳。地水火风空。常在世间无有断时

佛度世烧身。有三因缘。一者腐烂故。二者虫蛾生故。三者人以香华持资来得福故

佛笑口有五色光出者。有五因缘。一者欲令人有所问。因所问有益故。二者恐人言佛不知笑故。三者现口中光。四者笑诸不至诚。五者笑阿罗汉守空不得菩萨道。光还从顶上入者。当示后人大明故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间人。皆当从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诸世间人民。当复从谁得福。佛言比丘。我虽度世去。经法当在。复有四因缘。可从得福。一者畜生无所食。饲之令得命。二者见人得疾病无瞻视者。当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者贫穷孤独当护视。四者人独一身行禅念道无所衣食当给视之。是为四事布施持善意与之。其得福与佛等无有异。尔时身皆痛。便欲度世去。佛谓舍利弗令说经者。有三因缘。一者恐佛去后人不信余比丘语故。二者劝弟子意令解。佛尚令比丘说经。何况余人。三者现舍利弗功德。恐余比丘各自贡高。欲得说经故。是故佛使舍利弗说经。佛度世去后。诸阿罗汉。共责数阿难。佛在世时欲得水。何以故不与。十方一切皆当从佛解脱。汝何以不留佛莫令般泥洹。佛欲行四神足。止住一劫。亦可百劫。亦可千劫。汝何不劝佛行四神足。阿难言。如卿语。佛为不得自在耶。当须我言。设使止住一劫在世间。弥勒当那得来下作佛。佛本行共学道者。有八十亿万人。皆求菩萨道。唯有两人得道耳。一有释迦文。二者弥勒。其余人有得阿罗汉辟支佛者。佛忍辱过于地。心软过于水。意坚过于须弥山。功德过于海水。智慧过于虚空。以是故前得佛耳

佛言。弥勒不来下。有四因缘。一者有时福应彼间。二者是间人粗无能受经者。三者功德未满。四者世间有能说经者。故弥勒不下。当来下。余有五亿七千六十万岁。弥勒时人眼皆见四千里。弥勒时人眼见四千里者。本行十因缘得。一者不掩人眼明。二者不舍人眼。三者不覆蔽人眼。四者不藏人善。五者不视杀。六者不视盗。七者不视淫。八者不视阴私及人短。九者诸恶事不视。十者然灯于佛寺。是为十事

佛辟支佛阿罗汉。是三人法同行异。佛者为觉意。辟支佛为见因缘知。阿罗汉坐禅乃知。辟支佛为因缘见生死相。自守不敢离行。从见因缘得道。故为辟支佛。佛者为通行欲度脱人故。故求辟支佛。辟支佛自割身活五百人。以木自刺其颈见因缘计挍。如割土见血。是水见万物皆非常便取道。有辟支佛。先世为菩萨五百劫。身已有三十相。无二相不及佛。不及佛者。无善权方便故

佛说生死勤苦三恶道事。有黠人意解。便取阿罗汉。虽作阿罗汉于中最尊。所以者何。用前世行菩萨道五百劫。有慈心欲度十方人故。虽得阿罗汉智慧。能晓方俗语。初为阿罗汉时。不能自觉前世为菩萨。佛便说佛功德。复为说阿罗汉功德。尔乃知佛功德大。便自悔欲转意取佛。佛言。已得阿罗汉道。不可复得转。便自悔言。我何愚痴正取阿罗汉道。佛便为解意。汝智胜余阿罗汉智慧不及佛。阿罗汉自断苦不断他人苦。佛本行自断苦亦断他人苦。是故不相及

佛言。舍利弗。有三语。悉以知人意。一者粗语。二者深语。三者牵语。得是三语。有善意即见。有恶意亦见。有忍意亦见。欲意从是三语悉知人意。舍利弗白佛言。弹指之间。人意有六十生死。佛言。有九百六十生死复不多。要有三意。有善意。有恶意。有欲意。善意有三百二十。恶意有三百二十。欲意有三百二十。弹指之间。三意并行。合为九百六十生死。除善意三百二十。余有六百四十生死意。佛与舍利弗。同行三十七品经。智慧不等者。譬如喘息。同从诸毛孔。出入能觉。便但知鼻息气出入。佛所知悉知诸毛孔。舍利弗所知如鼻孔。取舍利弗知分为十六分。满一佛界三千大千日月天下黠人所知。不及舍利弗所知一分。取佛智分为十六分。满一佛界中。舍利弗所知。不及佛知一分。三十七品行有三辈。有大三十七品。有中三十七品。有小三十七品。意大得大意。意中得中意。意小得小意。深妙具行三十七品便洞达。何以故。正分分为十六分。人本十六意。故佛分别。是故不同

舍利弗知一切法语用时语护语守语佛便谓舍利弗去非时语用。不可寄人故。舍利弗本字优波替。舍利弗。先佛度世去有三因缘。一为宿命尽。二为不欲见佛度世去。三为无所复度脱。舍利弗行受人饭已。还精舍中。言当偿债。谓当坐禅念道为偿债。不念道为负债行受人施。譬如负债未毕复更取前罪未竟今复造罪。佛言。食人施不可不念道。亦自得复益一切用。是故当偿债

佛言。舍利弗黠第一目揵连神足第一。阿难闻第一。罗云戒第一。阿那律彻视第一。佛使目揵连请舍利弗。舍利弗言。举我带。恐不能胜目揵连。便牵带。三千大千日月天地悉动。不能令带起。舍利弗便生意。当先往到佛所。目揵连从后行先。舍利弗至。佛知二人各第一。十方天下比丘。无有如罗云持戒者。罗云持戒有四因缘。一者自念言我为佛子。二者谓命持多。三者常自念我为沙门。四者持戒常欲胜余比丘。舍利弗。复持一盂水着海。水中挠捞之。明旦往取故水去。舍利弗尚能如此。何况佛。目揵连为人所挝。不飞去。不能得神足故。何以不能得神足用。罪未毕故

佛言。沸迦沙王。行至十二门。复还不知其身中六分。秉意能为道。不知身生意意生身。不能分别是。佛知可度故。便往从宿。王不知是佛。佛问。王行何法好何道。而衣毛为竖。佛为解身中事空于是便得道不悉断不得阿罗汉。佛言。诸行者当知。意能得道

佛言。昔者末利满台。学经二十四年。得五言解垢下弃离。亦不复忧。何以故。本宿命更见五百佛。悉通知众经。但闭藏经道不肯教人。后被病二十四日。临死时乃悔呼人教之。有是一福故知五言。何况乃具足教人。得福德不可计(知利满台他本作朱利盘特)。佛言。昔有栴那比丘得病。佛使舍利弗往与分卫。舍利弗因问之。汝眼宁有所识不。旃那对言曰。眼无所识但见色。识生身生病。对至故有病身亦不知死。设身死者。地水火风空皆当灭。但为意识移生耳。佛遣舍利弗行分卫过淫女家。女便闭门作治道。谓舍利弗言。汝不与我共淫者。当入是大火中。舍利弗报言。宁入是火中不与汝共淫。淫使人堕恶道无有出时。天便来下救之。佛言。人但不能守戒。若能守者。终不忧为邪道所中

佛言。昔有一比丘。坐禅行道。佛第难陀饮酒醉。数往来到其边歌戏。比丘白佛言。我欲避之去。佛言。不须是难陀于今当得道迹。佛即遣阿难往到其家。摩诃迦叶随其后。舍利弗为说经。目揵连现神足。难陀便欢喜。即得道迹。佛说比丘行道当但坚心者何忧不得道。比丘闻佛说此语。欢喜意解便得阿罗汉

佛姑子名须那察多。随侍佛八年便生念。与我兄弟俱行。而独端正有三十二相。便恶意生。随佛后扫佛迹。不令人见佛相。复于人中说佛无道。但言语中人意耳。舍利弗阿难闻之。便愁忧不乐。佛言。须那察多不为说我恶。为称誉佛功德耳。言语中人意者人意多病故。佛语舍利弗。须那察多不挍计但嗔耳。何以故不计。佛有三十二相光明神足。但降伏邪道故。佛数教诫须那察多。正真之言。是邪待之祷是故嗔耳

佛有姑姊。年老手自作缕织。成袈裟持上佛。佛不受。如是复言。佛当哀怜我故。当受之令我得福。阿难白佛言。可为我受之。佛语阿难。令持与诸比丘僧。我亦是比丘僧。不如与众人。后世当为因缘。今世相见欢喜者。皆是前世亲里善知识。何以故知之。相见意解故。佛言。世间人相待。但苦薄不苦厚

佛言。本侍佛者。字弥喜。次字须那察多。次字阿难。佛告诸比丘。我年老欲得一人侍我。舍利弗。摩诃迦叶。目揵连等。各自愿侍佛。佛言不得。摩诃迦叶。目揵连。因禅思惟知。佛欲得阿难。便呼阿难言。卿当侍佛。阿难言。我不敢侍佛。我不能侍佛。目揵连言。不得不侍佛。阿难言。当听我四事。一者佛余衣我不欲受。二者佛余饭我不用。三者若有人请佛。诸比丘不行。我亦不行。四者佛坐禅思道时。我当出入得自在。佛言大善。听汝所愿。于是阿难因侍佛。是故阿难独能问佛

佛弟子阿那律。难提。金毗罗。三人共坐自思惟七事。一者少欲得道。多欲不得道。二者知足得道。不知足不得道。三者精进得道。不精进不得道。四者守六衰使不起得道。不守六衰。放使起者不得道。五者自护得道。不自护不得道。六者守意得道。不守意不得道。七者智慧得道。不智慧不得道。共思惟七事。时去佛六十里。佛时坐禅。即知三人所念。便移意往坐三人前言。善哉善哉。我复语汝一事。不念家欲得道。念家欲不得道。于是三人欢喜即得菩萨

佛语阿难。人眼所见。四十二万由旬。何以知之。日月去地。四十二万由旬。人眼见日月。以是知眼所见者。十方广远之处。日月亿亿万倍。譬如大海中沙。亿亿万倍。不能计知人所作善恶殃福。即前后所作殃福。亿万不可复计。一切善恶要在命尽时。作恶逢恶处。作善得善处。殃福皆豫。有处皆豫。有父母兄弟妻子。得道便止。不得道不断绝也

佛言。调达但教人作福。不教人行道。佛教人作福持戒守意。得道乃止。调达自意生念。我当现神足。于国王阿阇世所。王随我。余人亦皆当随。我便化作一白象。独出入宫中。复化作一小儿。端正无比。便上王膝上。王大爱之。王见调达所作如是。王意呼调达胜佛。王便随调达所语。王吏民及未得道沙门。悉随王至调达所问事。调达便至佛所言。佛年老。可不须复教诸弟子。调达便呼舍利弗去。及诸沙门去。调达痴贪有是恶意。因亡神足。佛言。痴人所作颠倒非诸佛法。调达自意念言。我当飞去。人见我飞悉当随事。我因欲飞去。便不能复飞。调达不能自觉亡神足时。即有婆罗门行等心便从第一天上来下语舍利弗。调达以亡神足。佛语舍利弗。调达欲呼汝重令得罪。佛语天言。调达未得神足。我知当亡之。何况至今。佛言。人不当贪。调达但坐贪故。亡失神足

佛言。罗汉有两辈。一名舍沫。自忧身得道。即欲度世去。二辈随卫皆得度脱。佛与罗汉俱。行三十七品经。譬如灯火。佛计挍知有几事。知其本末守而灭之。阿罗汉不计本末。直而灭之。佛譬如顺树从本至末。分别知之。阿罗汉行。譬如从末至本。从本至末者。计本空从不知空者不得道

佛言。阿罗汉有盛阴无五阴。所有皆现但不着耳有色痛痒思想识无生死佛言。阿罗汉有为默以得阿罗汉有三相。一者不复犯身口意二者三毒灭。三者衣食不用作好。但灭饥寒意。有是三因缘。便能变化自在意。不着衰故不得自在。佛言。意但当分别六衰。不当着着便不得道

佛言。阿罗汉飞行有二因缘。故令人不见。一者恐人见便多供养。二者恐恶人嫉妒之。佛言。现神足复有两福。一者人见飞行。便精进念道。二者从人受施令得大福用。是故现神足。意喜故便得大福

佛言。有罗汉。名憍梵钵。已得阿罗汉道。反作牛饲。弟子问佛。何以故。佛言。是比丘前世宿命时。七百世作牛。今世得道。余习未尽故。佛语比丘。当念身无常。有一比丘。即报佛言。我念非常。人在世间极可五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三十岁。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岁。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月。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日。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时。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呼吸间。佛言是也。佛言。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佛语诸比丘。当会坐一切。但当说法语。不能者急闭目声。守意善听。可从得道诸比丘。闻佛说此语。欢喜意解。即得阿罗汉道

佛言。比丘入人舍中。当如手在空中无所挂碍。意亦无所著。耳闻可意是为着。闻不可意是为着。有一比丘白佛。可以不可皆着。当云何得道。佛言。比丘意解。空都无所著。是应菩萨行。诸比丘闻此语。皆欢喜踊跃。即得无所从生法忍

佛言。有一比丘。于山中坐叹息。有一人问比丘。卿为道。何以叹息。比丘报言。我在地狱中时。五毒极痛。今得作人。复得见佛经戒而复不得道。畏死复入是恶道中。是故叹息耳。为比丘亦忧俗人亦忧经戒亦自忧身。善意不可得常。或有因缘来时。便念妻子钱财。是为堕恶道

佛言。有一比丘到优婆夷家。分卫因为说经。优婆夷便长跪泪出。比丘说经至夜半。优婆夷长跪不起。比丘言。我行说经。未曾见人精进乃尔。优婆夷报言。我家有一驴。鸣至夜半便死。是故泪出耳。佛言。人说经不在为多。但问解慧。不也。有一比丘。闻佛说是事。便往问佛言。为我说一要法。令我得道。佛言。非汝物莫取。是汝物便取。于是比丘即自思念。天下万物皆非我许。独善是家物。于是比丘因白佛言。我已解。佛言。解是便为道耳。时有一比丘。闻佛说此语。便往问佛。舍利弗。为得是未。佛言。舍利弗悉得。比丘言舍利弗。何以骂我持袈裟拂我面。佛言。呼舍利弗来问之。舍利弗言。我无恶意。所以骂者欲令忍辱。所以持袈裟拂面者。欲令眼耳鼻口净故。佛语比丘。是舍利弗善权方便所作。于是比丘欢喜。即得阿罗汉道

佛言。昔一人往难。比丘言。人死识念思想所知皆灭。行道得定意所知亦灭。有何等异。比丘报言。俱灭。人死命尽神不灭。随行所生但微不可便见所得不同。为善升天为恶入渊。以是为异

佛言。有一比丘。到优婆夷家分卫。见端正好比丘。便生邪念因起。优婆夷即取饭具与之。比丘便舍去。我不应受人施。优婆夷便报之言。已有悔意可受施耳。优婆夷复报。比丘便受。佛言。譬如人有恶即觉罪灭。比丘受施无有罪。佛告诸弟子。能计空制意。如弹指顷。即可得道

佛言。有一比丘。坐得定意。有一优婆塞。见坐处不平。牵起示其安处。优婆塞后得五百劫不得安隐。何以故。断道念故。佛告诸弟子。有说经慎莫其中断。断经罪重不可计

佛言。有比丘行道得一禅。自言我得道迹第一禅福。上生第七天上寿一劫。得二禅自计得斯陀含。第三禅福。上生十五天寿八劫。得四禅自计我得阿罗汉。今我何故不得生第十九天上寿十六劫。作是言已。便言。佛为两舌耳。即时从天堕地狱中。不觉失天上寿便受地狱罪。譬如世间人得珍宝。一日为火起尽烧之。人生恶意为横烧善意(斯陀含下诸本并脱生天寿劫及得三禅等文)。佛言。人善恶相随无有解以。唯得道乃离俗耳。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澡漱有三因缘。一者为恐爪下垢故。二者爬痒随可意。三者杀蚤蚊故。亦欲使意净无欲。复不污经此者。适可除外垢。心念恶不能除。为学人第一当净心为本心为法本。心正则行方行方则应道

佛言。昔有沙弥与师共行。见地有金便默取之。语师言。疾行是间。无人甚可畏。师言。但坐有金故令汝恐耳。弃金去便不复恐。弟子便为师作礼言。我愚痴无所知故。今已弃便不复懅。于是佛告诸弟子。学人贪道如沙弥贪金。何忧不得道

佛言。有比丘学道。从师受经不精进。师教取牛马粪数升烧之。至冥不尽。师取大石持地狱中。火烧之即作灰。弟子大恐长跪问师。是何等火。师言。汝不读经行道。死后当入地狱。狱中火烧汝不复移时。于是比丘惶怖便更精进。日闻一阿含便得罗汉道。佛言。善权方便度人如是

佛言。阿那含有三结。一者痴结。二者世间爱结。三者见未谛未尽结。阿那含。譬如火上焰烟起不能有所烧。须陀洹。除八十八结。斯陀含除七结。阿那含除三结。阿罗汉无有结。须陀洹得道迹。斯陀含为往来得道。阿那含为不还世间。阿罗汉为不复着。何等为得道迹。谓识苦。世间人皆不识苦。须陀洹为识苦。斯陀含为弃习。阿那含为知尽。阿罗汉为行道已竟。得须陀洹。别百劫乃得阿罗汉。何以故。乃百劫须陀洹。余有十结不断。不得阿罗汉。须陀洹但自忧身畏罪。不敢豫世间事。余有十疑结不解。不解故便止住。须陀洹所弃常有五下结。一者贪欲结。二者嗔恚结。三者见行结。四者戒贪福结。五者疑意结。亦谓从六天以下。以至世间贪欲嗔恚。贪身愿疑为下结。须陀洹见因缘者。谓不犯五戒时当死。死不犯。余人见急悉犯五因缘。须陀洹断故。受新阿罗汉。新故悉断。菩萨毕故罪。罪毕得道。乃知非常苦空。非身非道。道人行道不当有所著。行须陀洹得须陀洹。行斯陀含得斯陀含。行阿那含得阿那含。行阿罗汉得阿罗汉。行辟支佛得辟支佛。行菩萨得菩萨。佛言。学者随意所作。便得其报。如影响相随

佛言。钵有四名。一名为不供食。二名为戒。三名为受。四名为从。是得福无有瑕秽。便应受福持钵便立戒。意中无恶念

佛言。阿罗汉不食肉者。计畜生从头至足。各自有字无有肉名。辟支佛计本精所作不净故不食肉。佛计一切天下皆空无所有有便灭灭复生要归空故。为无所有。诸弟子闻经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处处经


相关内容

  • 视觉精细分辨能力训练(答案)
  • 主题训练:视觉精细辨别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儿童的持续注意力和眼动扫描能力,长期坚持不但可以提高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改善孩子做作业考试粗心马虎的情况.每天10题.每道题记录所用时间,以及划掉.错划.漏划的个数. 第一天: 1.将下面数字表中的"3"圈出来.21 [*** ...

  • 关于调整委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的通知
  • 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 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现将调整后的委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陈永久  党组书记.主任 副组长:高俊钊  副巡视员 成  员:委各副主任.巡视员.副巡视员,物价局.能源局各局长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高俊钊(兼) ...

  • 读[青山处处满忠骨]有感
  •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10则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 语文课文上有一篇文章,叫<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读了后有所感受. 这篇文章讲的是:毛泽东在中南海时,接到了彭德怀的一封电报,毛泽东的爱子,司令的好参谋,毛岸英光荣牺牲.毛泽东吃不下饭去,想起岸英与他一次次离开 ...

  •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600字
  •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600字(一) 爱是春天里的丝丝细雨,滋润着人们干渴的心田:爱是夏日里的一捧清泉,抚慰着人们燥热的心田:爱是初秋里的一缕微风,带给人们淡然惬意的闲适:爱是冬天里的一缕阳光,带给人们温暖.大千世界,正因为有爱世界而精彩,也正因为有爱生活而美好. 那天,我路过提款机,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

  • 任志强: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
  • 任志强 :[修身养"气"]闲时多读书,博览聚才气:众前慎言行,低调养清气:交友重情义,慷慨增人气: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气:处事宜均衡,不争添和气:为人讲原则,坚守生底气:淡泊且致远,修身荡正气:居低少卑劣,傲然有骨气:卓而能合群,品高多浩气:是非要分明,言真滋锐气:人错常宽容,洒 ...

  • 艾草的N种吃法
  • 艾草的N种吃法.doc 淘豆网网友wzt520728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艾草的N种吃法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艾草的 N 种吃法艾草的N种吃法艾草的N种吃法春天来了,处处一派生机,如梦令并不喜欢春天(讨厌潮湿,害怕湿粘粘的感觉,昏昏欲睡哦,人特别容易郁闷),中医讲究四 ...

  • 五年级作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 第1篇:<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800字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也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我当时还觉得好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 ...

  •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400字
  •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400字(一) 人世间,最可贵的东西莫过于真情.只要有了真情,世间将会变得无比温暖.我经历过一件事,正是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人间真情. 在二年级时,天气中午还好好的,到了近放学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雨,像泼,像倒. 这时,我可急坏了,怎么回家,我又没带伞,如果硬充的话,不仅回家后会 ...

  • [处处有竞争]教学设计
  • 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 课题:<处处有竞争> 授课教师:亳州市第九初级中学 张 华 2013-7-2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竞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竞争之潮汹涌澎湃,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发的参与到竞争中去. ...

  • 五段话看待自己:人生就像是一幅山水画,处处诗意,却又处处失意
  • 人绝不能看轻自己,但也别太看重自己.生命中有足够的理由让你烦恼重重,学会乐观,尤其重要,虽然乐观的事情寥寥无几,就权作是对自己心灵的疗伤,或者是一场积极正面的改变. 无论你有多好,总会有不珍惜你的人:幸好,到了最后,所有不珍惜的人,都会成为过去.你要找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一个对你而言最合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