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

一、工艺概况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是在基床施工完毕,经检测合格后,在基床表层用摊铺机摊铺一定厚度的级配碎石,并碾压密实成型的一种基床施工工艺。

适用于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砂砾石)摊铺机法施工。 二、作业内容

1.厂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2.级配碎石(砂砾石)配合比试验;3.验收下承层、测量放样、安置钢丝绳基准线;4.厂拌设备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5.级配碎石拌合料的运输;6.摊铺机分层摊铺、振 动压路机碾压、分层检测;7.路堤边坡及路面修正。 三、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一)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要求

基层表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2.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3. 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4. 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杂质。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二)基床表层质量检测

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新建铁路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NHZQ-3标段有关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1. 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每2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黏土团和其他杂质含量的检验(其他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不少于3次),过渡段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质软易碎颗粒含量、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检验,其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 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目测混合料级配和含

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和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含水量、水泥含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料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3. Evd测试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基本原理:利用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在阻尼装置上,产生的瞬间冲击荷载,通过阻尼装置及传力系统传递给直径300mm的承载板,在承载板下面(即测试面)产生的动应力,使承载板发生沉陷s—即承载板振动的振幅,由沉陷测定仪采集记录下来。沉陷值s越大,则被测点的承载力越小;反之,越大。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的标定:出厂前标定,每年标定一次,修理后标定,使用者每三个月校验标定记录中的落锤落距。

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掺加水泥的级配碎石存在凝固的问题,采用灌砂或灌水法检验孔隙率,要考虑检验不合格时有继续进行碾压的时间。要求针对级配碎石生产能力、初凝时间、摊铺碾压设备等条件,计划好一个循环工作段。在该段从级配碎石的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孔隙率检查要在初凝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并留有补压的余地。

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四、施工准备

(一)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的备料工作。

(二)拌制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卵石或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 (三)将基床底层顶面的浮土、松散层及其他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露出基床底层的硬面。

(四)上层开铺前,下承层表面用洒水车洒水,保证其湿润,以

增强上下层的结合。

(五)由测量人员测放出道路中线、施工边线,选定控制断面和观测点。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拉线检查线路纵坡和横坡。

(六)基床表层施工前,须设置基准钢丝绳,设必要的支撑杆,敷设基准φ2.5mm弹簧钢丝,以备摊铺机自动调平使用。

(七)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八)对基床底层进行验收,内容有路基中线、路基高程、宽度、平整度、横坡以及压实度、空隙率、K30地基系数等。经复测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施工图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否则,对路基本体必须处理,达到符合施工图要求为止。 五、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一)需要的机型设备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碎石设备、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

(二)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有K30平板荷载仪、环刀、Evd、灌砂桶和水准仪。 六、工艺控制流程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控制流程

七、工艺步骤说明

(一)施工开始条件 1.施工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2.试验段取得的各项技术参数符合施工图要求,摊铺机、其他机具及人员已进场,施工组织设计已编制。 (二)材质及级配试验

1.填筑前对所需的材料作全面的检查,并提前作好储料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有足够的储料场和储料设备,保证基床表层的正常铺筑。 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搅拌设备应计量准确,拌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施工图和规范的要求。正式拌制前,调试厂拌设备。 (三)测量放样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高程;按1Om一桩,放中线和边线,设置钢丝绳基准线。

(四)验收基床底层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五)拌制

1.级配碎石拌合料用级配碎石搅拌设备在拌制厂集中进行拌制 ,拌合料需拌制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预定配合比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

2.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拌合料的颗粒组成、级配和含水量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试验段的试拌、试铺总结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凋整和确定

拌制需要的各种级配碎石数量,以使基床表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六)运输: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混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摊铺机能够不间断的连续摊铺。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运料汽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汽车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七)摊铺:摊铺时以日进度需要量和拌和设备的产量为度,合理计算卸料需要量。

基床表层下层的级配碎石的摊铺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必须用摊铺机摊铺。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用摊铺机摊铺时,应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及拌和厂的拌和能力配置运输车辆,使摊铺机的摊铺作业能够不间断的连续进行。

(八)碾压:采用三轮压路机、重型光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实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须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九)检测:每层施工完成后进行自检,合格后报验监理工程师抽检的质量检测系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试验方法、试验点数、检验频次,逐层分段、分部进行试验检测。

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这一系列作业,需要在工艺性试验中确定工艺流程,这之中要根据混合料的初凝时间,组织好一个作业段的施工,并制定相关标准,如碾压遍数,作到达到要求的遍数,经一次检验能够合格。 八、作业组织

作业组织的劳动定员要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的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参见下表:

作业班组的基本构成

九、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一)施工安全

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4.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中。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机械:车辆走行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制订作业程序和运行路线,确保协调施工,安全生产。 (二)环境保护

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落实环境保护的各种责任制。 2.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 3.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消除或减少施工污染。

4.在距居民生活区较近的施工现场,须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嶙障等。减少因施工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

一、工艺概况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是在基床施工完毕,经检测合格后,在基床表层用摊铺机摊铺一定厚度的级配碎石,并碾压密实成型的一种基床施工工艺。

适用于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砂砾石)摊铺机法施工。 二、作业内容

1.厂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2.级配碎石(砂砾石)配合比试验;3.验收下承层、测量放样、安置钢丝绳基准线;4.厂拌设备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5.级配碎石拌合料的运输;6.摊铺机分层摊铺、振 动压路机碾压、分层检测;7.路堤边坡及路面修正。 三、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一)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要求

基层表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2.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3. 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4. 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杂质。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二)基床表层质量检测

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新建铁路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NHZQ-3标段有关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1. 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每2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黏土团和其他杂质含量的检验(其他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不少于3次),过渡段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质软易碎颗粒含量、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检验,其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 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目测混合料级配和含

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和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含水量、水泥含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料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3. Evd测试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基本原理:利用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在阻尼装置上,产生的瞬间冲击荷载,通过阻尼装置及传力系统传递给直径300mm的承载板,在承载板下面(即测试面)产生的动应力,使承载板发生沉陷s—即承载板振动的振幅,由沉陷测定仪采集记录下来。沉陷值s越大,则被测点的承载力越小;反之,越大。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的标定:出厂前标定,每年标定一次,修理后标定,使用者每三个月校验标定记录中的落锤落距。

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掺加水泥的级配碎石存在凝固的问题,采用灌砂或灌水法检验孔隙率,要考虑检验不合格时有继续进行碾压的时间。要求针对级配碎石生产能力、初凝时间、摊铺碾压设备等条件,计划好一个循环工作段。在该段从级配碎石的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孔隙率检查要在初凝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并留有补压的余地。

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四、施工准备

(一)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的备料工作。

(二)拌制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卵石或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 (三)将基床底层顶面的浮土、松散层及其他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露出基床底层的硬面。

(四)上层开铺前,下承层表面用洒水车洒水,保证其湿润,以

增强上下层的结合。

(五)由测量人员测放出道路中线、施工边线,选定控制断面和观测点。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拉线检查线路纵坡和横坡。

(六)基床表层施工前,须设置基准钢丝绳,设必要的支撑杆,敷设基准φ2.5mm弹簧钢丝,以备摊铺机自动调平使用。

(七)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八)对基床底层进行验收,内容有路基中线、路基高程、宽度、平整度、横坡以及压实度、空隙率、K30地基系数等。经复测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施工图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否则,对路基本体必须处理,达到符合施工图要求为止。 五、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一)需要的机型设备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碎石设备、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

(二)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有K30平板荷载仪、环刀、Evd、灌砂桶和水准仪。 六、工艺控制流程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控制流程

七、工艺步骤说明

(一)施工开始条件 1.施工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2.试验段取得的各项技术参数符合施工图要求,摊铺机、其他机具及人员已进场,施工组织设计已编制。 (二)材质及级配试验

1.填筑前对所需的材料作全面的检查,并提前作好储料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有足够的储料场和储料设备,保证基床表层的正常铺筑。 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搅拌设备应计量准确,拌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施工图和规范的要求。正式拌制前,调试厂拌设备。 (三)测量放样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高程;按1Om一桩,放中线和边线,设置钢丝绳基准线。

(四)验收基床底层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五)拌制

1.级配碎石拌合料用级配碎石搅拌设备在拌制厂集中进行拌制 ,拌合料需拌制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预定配合比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

2.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拌合料的颗粒组成、级配和含水量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试验段的试拌、试铺总结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凋整和确定

拌制需要的各种级配碎石数量,以使基床表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六)运输: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混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摊铺机能够不间断的连续摊铺。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运料汽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汽车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七)摊铺:摊铺时以日进度需要量和拌和设备的产量为度,合理计算卸料需要量。

基床表层下层的级配碎石的摊铺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必须用摊铺机摊铺。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用摊铺机摊铺时,应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及拌和厂的拌和能力配置运输车辆,使摊铺机的摊铺作业能够不间断的连续进行。

(八)碾压:采用三轮压路机、重型光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实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须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九)检测:每层施工完成后进行自检,合格后报验监理工程师抽检的质量检测系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试验方法、试验点数、检验频次,逐层分段、分部进行试验检测。

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这一系列作业,需要在工艺性试验中确定工艺流程,这之中要根据混合料的初凝时间,组织好一个作业段的施工,并制定相关标准,如碾压遍数,作到达到要求的遍数,经一次检验能够合格。 八、作业组织

作业组织的劳动定员要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的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参见下表:

作业班组的基本构成

九、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一)施工安全

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4.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中。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机械:车辆走行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制订作业程序和运行路线,确保协调施工,安全生产。 (二)环境保护

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落实环境保护的各种责任制。 2.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 3.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消除或减少施工污染。

4.在距居民生活区较近的施工现场,须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嶙障等。减少因施工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


相关内容

  • 铁路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铁路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纲要 [ 作者: | 来源:筑路人网站 | 时间:2005-11-4 23:03:49 ] 铁路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为确保时速200公里铁路运行的平顺性.稳定性.胶济铁路电气化工程的路基表层及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料结构,以控制路基的变形, ...

  •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
  • 总第116期 西部探矿工程seriesNo.116 2005年第12期WEST-CHINAEXPLORATIONENGINEERINGDec.2005 文章编号:1004-5716(2005)12-0234-03中图分类号:U215141 文献标识码:B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 颜海建 (中铁 ...

  • 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案(八分部 )
  • 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 ...

  • 路基以下路堤填筑
  • 基床以下路堤 1. 一般路堤填筑 主控项目 1. 4 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填料的检验项目.检验数量应符合表 3 1. 4的规定:监理单位应检查试 ...

  • 路基施工资料
  • 前 言 本资料的编制范围为自地基处理至基床表层填筑,其中,接口工程仅对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及以前的项目进行了提醒.描述:将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基等同为A .B 组填料,仅检测指标不同的分项工程合并编写,将基床表层.路基过渡段等同为级配碎石填料的项目合并编写,以避免大篇幅雷同. 本次活动仅为提高基础管理的 ...

  • 路基检测及桥梁施工(4)
  • 由中心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无砟轨道基床在无渣轨道混凝土支承层外至电缆槽内侧设0.08-0.10m 厚沥青混凝土防渗层. 地下水发育地段路堑防排水处理:采用铺设防排水垫层与侧沟相结合的方法排除地下水,地下水特别发育的路堑,除采用"路堤式"路堑结构外,还采用渗水盲沟等方案处理, ...

  •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
  •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 一.设置过渡段的原因 新建铁路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工程,开通速度达到160km/h,在规定时间内养护提速 后达到200km/h.由于桥台.横向结构物或路堑与路堤的动静相差悬殊,列车通过时, 桥台.横向结构物或路堑与路堤之间就会出现变位差,虽然其数值很小,但因车速很 快,会对轨道结构产 ...

  • 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
  •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3 二.编制依据 ························································· ...

  • 过渡段总结
  • TA1-3 工程项目名称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施工合同段:LXS-10编号: 2.本表适用于标段一般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0标段路基工程 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中铁三局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年九月 目 录 一.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