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估者的社会知觉偏差-特征与类型

学校评估者的社会知觉偏差:特征与类型

摘要:学校评估者的社会知觉偏差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本文指出学校评估者知觉偏差具有普遍性、无意识性、非系统性以及偏差评价的困难性等特征,分析了评估者常见的知觉偏差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关键词:学校评估 知觉偏差 评估误差

一、学校评估者社会知觉偏差的概念

学校评估中的社会知觉误差属于评价者因素的范畴,此种误差发生范围广泛,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大,但在现实中却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社会知觉的概念最早由布鲁纳提出,用以指知觉不仅决定于客体本身,也决定于知觉者的目的、需要、态度和价值观,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社会现象可能会产生非常不同的解释。当对社会现象的感知和解释由于受到评估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明显偏离现实时,社会知觉偏差就产生了。在学校评估中,由于评估者受到其评价目的、经历与经验、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使评价结果偏离学校的实际状况,也就产生了学校评估者知觉偏差。

二、社会知觉偏差对学校评估的影响

随着学校评估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社会知觉误差在整体误差中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对于评估方案不科学导致的误差,包括评估目标与内容设置的不合理、评估机制和程序的不科学、评估方法和工具的不得当等,各层面评估设计者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不断改进和完善,科学性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误差越来越小。对于评估者主观上的故意引起的误差,如政治因素、人情因素等,目前的评价设计者也能通过评价机制、程序和方法的设计来对其进行规避。因此如果不能科学认识知觉偏差的规律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社会知觉偏差将成为降低评估结果准确性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进而影响到学校对评价公平性的感知,从而制约评价作用的发挥。

三、学校评估者社会知觉偏差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学校评估中的其他误差而言,社会知觉偏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误差发生具有普遍性。可以说需要人进行主观判断的地方,就可能存在着社会知觉的偏差,这与社会知觉对象的复杂性有关,但本质上决定于人类信息加工方式的固有缺陷。其二,评价主体往往难以意识到该误差。发生社会知觉偏差时,评价主体常常意识不到偏差的发生,从而可能导致评价者固执于自己的评价结论。其三,误差发生具有非系统性。由于偏差的发生受到评估者的需求、经历、价值观与评估情境的交互作用,在学校评估的实际操作中这种误差既不能通过加大样

本量得到统计学意义上的相互抵消,也难以把握其统计学规律进行系统控制。其四,对社会知觉偏差进行评价比较困难。对于社会知觉偏差的强度、方向等,很难找出衡量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因此也很难对其偏差状况进行准确判断。

四、评估者社会知觉偏差的常见类型

1.晕轮效应和荆棘效应。学校评估时,评估者将被评学校的某一优势或不足放大,以偏概全,从而对学校的其他方面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如评估中的校园环境不十分整洁,就给学校管理的其他方面以较低的评价,但一片落叶与纸屑都见不到的校园可能花费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量精力来打扫和维系卫生状况,未必就是好的管理。在评估中发现教师的课堂表现出色,就给教师队伍建设以好评,实际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高,学校的教师队伍内部却可能矛盾重重。究其原因,或是评估者混淆了不同评估维度的含义,不能对其加以严格区分;或是推理错误,认为不相关或关系松散的对象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2.范围限制。学校评估者不使用整个评价范围,将评价局限于评价表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系统性地偏离真实的尺度。常见的有偏松或偏紧倾向、趋中倾向等。偏松或偏紧倾向指评估者有意无意的放宽或提高评估标准,使得评估结果往往高于或低于被评估学校的实际情况。趋中倾向指评估者忽视大多数学校实际状况的差异,都给出平均水平附近的等级。如某地区的学校评价结果发现,95%以上的学校都给予了优秀的评价,而且绝大部分学校的评价分数相差不超过2分,这很可能就是由于偏松趋向和趋中倾向两种偏差共同造成的结果。

3.先入为主。评估者受到被评学校先期印象的影响,忽视整个评价期间其他方面的表现,也称为“第一印象”偏差。目前学校评估的首个环节往往是校长汇报,如果校长汇报非常出彩或比较糟糕,对随后的评价往往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同样的学校,只是评价开始阶段汇报人表现的不同就导致评价结果的迥然有别,显然是不科学的。在实际操作中,先入为主偏差还有其他变形形式。如评价者知道某学校传统上是优良校或薄弱校,在评估中对于优良校的不足就可能视而不见,而关注那些能证明其“优良”的特征;对于薄弱校则可能反之。但学校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很多学校综合评估3、5年一个轮回,这期间学校完全可能发生转化。

4.次序效应。在学校评估操作中,次序效应表现为前期对其他学校评估的结果,影响到评价者对当前学校评估的客观性。不少地区会在某特定时间对集中评估多所学校,由于评估安排顺序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同样水平的学校得到不同评估结果的情况。如果先评估的几所学校非常优秀,接下来评估的学校,其评估成绩很可能比实际表现差;连续评估几个比较差的学校后,表现一般的学校也可能得到较高的评价。

5.关注弱点。评估者对学校的优势和亮点漠不关心,而关注学校在评估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与弱点。如某学校在学生培养方式、教师队伍建设上非常有特色,效果也很好,但对评估文档资料的整理和积累不很充分。评估小组在最后的评估反馈报告中未提及学校特色,却对学校日常管理的精细化、规范性的不足进行了重点分析;另外一个学校各方面都发展比较均衡,评估准备非常充分,虽然无特

色、无亮点,但最后的评价成绩和反馈意见却明显好于第一所学校。这就是典型的关注弱点导致的评估偏差。

6.似我效应。当学校评估者发现被评估学校在教育理念、环境布置、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学校相似时,就做出偏高的评价;反之,则会做出偏低的评价。不少学校评价者都有学校工作经历,有些兼职评价者仍然在学校工作,这固然可以使评价者熟悉相关情况,但也要警惕“似我效应”的发生,即将个人经历导致的个人化的好恶掺杂到对学校的评价中去。

四、结语

需要说明的是,导致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在特定情形下有其合理性。很多社会偏差都节省了评价者的心理资源,或弥补了评价信息的不足,或针对情境进行了自动调节。如“先入为主”可以使评估者借助于过去形成的经验对当前的信息进行判断,提高了判断效率,节省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关注弱点”的评价者能对“印象管理”行为做出适合情境特征的自动调节,可以更为审慎的做出评价结论。在学校评估中,不同评价者可能会表现出多样化的社会知觉偏差,同一个评价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偏差,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降低绩效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由于这些偏差发生的普遍性、偏差主体的无意识性、偏差的非系统性以及偏差评价的困难性,有必要从多种途径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

从评估者知觉偏差的特点以及典型的偏差类型来看,学校评估中的社会知觉偏差来源于评估者的自身特征和评估情境的交互作用,防范和降低偏差可以从评估者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方式让评估者意识、警觉到自己的判断可能受到多种知觉偏差影响,并采取相关的自我调控措施;也可以从改变评估情境入手,如加强评估标准的客观性、提供更科学的评估工具、制定合理的评估程序等方式减少偏差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参考文献:

[1]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郭振有.教育督导与素质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涂艳国.教育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学校评估者的社会知觉偏差:特征与类型

摘要:学校评估者的社会知觉偏差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本文指出学校评估者知觉偏差具有普遍性、无意识性、非系统性以及偏差评价的困难性等特征,分析了评估者常见的知觉偏差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关键词:学校评估 知觉偏差 评估误差

一、学校评估者社会知觉偏差的概念

学校评估中的社会知觉误差属于评价者因素的范畴,此种误差发生范围广泛,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大,但在现实中却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社会知觉的概念最早由布鲁纳提出,用以指知觉不仅决定于客体本身,也决定于知觉者的目的、需要、态度和价值观,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社会现象可能会产生非常不同的解释。当对社会现象的感知和解释由于受到评估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明显偏离现实时,社会知觉偏差就产生了。在学校评估中,由于评估者受到其评价目的、经历与经验、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使评价结果偏离学校的实际状况,也就产生了学校评估者知觉偏差。

二、社会知觉偏差对学校评估的影响

随着学校评估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社会知觉误差在整体误差中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对于评估方案不科学导致的误差,包括评估目标与内容设置的不合理、评估机制和程序的不科学、评估方法和工具的不得当等,各层面评估设计者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不断改进和完善,科学性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误差越来越小。对于评估者主观上的故意引起的误差,如政治因素、人情因素等,目前的评价设计者也能通过评价机制、程序和方法的设计来对其进行规避。因此如果不能科学认识知觉偏差的规律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社会知觉偏差将成为降低评估结果准确性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进而影响到学校对评价公平性的感知,从而制约评价作用的发挥。

三、学校评估者社会知觉偏差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学校评估中的其他误差而言,社会知觉偏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误差发生具有普遍性。可以说需要人进行主观判断的地方,就可能存在着社会知觉的偏差,这与社会知觉对象的复杂性有关,但本质上决定于人类信息加工方式的固有缺陷。其二,评价主体往往难以意识到该误差。发生社会知觉偏差时,评价主体常常意识不到偏差的发生,从而可能导致评价者固执于自己的评价结论。其三,误差发生具有非系统性。由于偏差的发生受到评估者的需求、经历、价值观与评估情境的交互作用,在学校评估的实际操作中这种误差既不能通过加大样

本量得到统计学意义上的相互抵消,也难以把握其统计学规律进行系统控制。其四,对社会知觉偏差进行评价比较困难。对于社会知觉偏差的强度、方向等,很难找出衡量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因此也很难对其偏差状况进行准确判断。

四、评估者社会知觉偏差的常见类型

1.晕轮效应和荆棘效应。学校评估时,评估者将被评学校的某一优势或不足放大,以偏概全,从而对学校的其他方面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如评估中的校园环境不十分整洁,就给学校管理的其他方面以较低的评价,但一片落叶与纸屑都见不到的校园可能花费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量精力来打扫和维系卫生状况,未必就是好的管理。在评估中发现教师的课堂表现出色,就给教师队伍建设以好评,实际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高,学校的教师队伍内部却可能矛盾重重。究其原因,或是评估者混淆了不同评估维度的含义,不能对其加以严格区分;或是推理错误,认为不相关或关系松散的对象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2.范围限制。学校评估者不使用整个评价范围,将评价局限于评价表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系统性地偏离真实的尺度。常见的有偏松或偏紧倾向、趋中倾向等。偏松或偏紧倾向指评估者有意无意的放宽或提高评估标准,使得评估结果往往高于或低于被评估学校的实际情况。趋中倾向指评估者忽视大多数学校实际状况的差异,都给出平均水平附近的等级。如某地区的学校评价结果发现,95%以上的学校都给予了优秀的评价,而且绝大部分学校的评价分数相差不超过2分,这很可能就是由于偏松趋向和趋中倾向两种偏差共同造成的结果。

3.先入为主。评估者受到被评学校先期印象的影响,忽视整个评价期间其他方面的表现,也称为“第一印象”偏差。目前学校评估的首个环节往往是校长汇报,如果校长汇报非常出彩或比较糟糕,对随后的评价往往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同样的学校,只是评价开始阶段汇报人表现的不同就导致评价结果的迥然有别,显然是不科学的。在实际操作中,先入为主偏差还有其他变形形式。如评价者知道某学校传统上是优良校或薄弱校,在评估中对于优良校的不足就可能视而不见,而关注那些能证明其“优良”的特征;对于薄弱校则可能反之。但学校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很多学校综合评估3、5年一个轮回,这期间学校完全可能发生转化。

4.次序效应。在学校评估操作中,次序效应表现为前期对其他学校评估的结果,影响到评价者对当前学校评估的客观性。不少地区会在某特定时间对集中评估多所学校,由于评估安排顺序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同样水平的学校得到不同评估结果的情况。如果先评估的几所学校非常优秀,接下来评估的学校,其评估成绩很可能比实际表现差;连续评估几个比较差的学校后,表现一般的学校也可能得到较高的评价。

5.关注弱点。评估者对学校的优势和亮点漠不关心,而关注学校在评估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与弱点。如某学校在学生培养方式、教师队伍建设上非常有特色,效果也很好,但对评估文档资料的整理和积累不很充分。评估小组在最后的评估反馈报告中未提及学校特色,却对学校日常管理的精细化、规范性的不足进行了重点分析;另外一个学校各方面都发展比较均衡,评估准备非常充分,虽然无特

色、无亮点,但最后的评价成绩和反馈意见却明显好于第一所学校。这就是典型的关注弱点导致的评估偏差。

6.似我效应。当学校评估者发现被评估学校在教育理念、环境布置、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学校相似时,就做出偏高的评价;反之,则会做出偏低的评价。不少学校评价者都有学校工作经历,有些兼职评价者仍然在学校工作,这固然可以使评价者熟悉相关情况,但也要警惕“似我效应”的发生,即将个人经历导致的个人化的好恶掺杂到对学校的评价中去。

四、结语

需要说明的是,导致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在特定情形下有其合理性。很多社会偏差都节省了评价者的心理资源,或弥补了评价信息的不足,或针对情境进行了自动调节。如“先入为主”可以使评估者借助于过去形成的经验对当前的信息进行判断,提高了判断效率,节省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关注弱点”的评价者能对“印象管理”行为做出适合情境特征的自动调节,可以更为审慎的做出评价结论。在学校评估中,不同评价者可能会表现出多样化的社会知觉偏差,同一个评价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偏差,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降低绩效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由于这些偏差发生的普遍性、偏差主体的无意识性、偏差的非系统性以及偏差评价的困难性,有必要从多种途径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

从评估者知觉偏差的特点以及典型的偏差类型来看,学校评估中的社会知觉偏差来源于评估者的自身特征和评估情境的交互作用,防范和降低偏差可以从评估者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方式让评估者意识、警觉到自己的判断可能受到多种知觉偏差影响,并采取相关的自我调控措施;也可以从改变评估情境入手,如加强评估标准的客观性、提供更科学的评估工具、制定合理的评估程序等方式减少偏差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参考文献:

[1]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郭振有.教育督导与素质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涂艳国.教育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内容

  • 浅析社会知觉理论在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
  •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心理学理论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当中.我们将焦点对准于心理学的社会知觉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模块,并着重探讨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社会知觉偏差及可行的规避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知觉:偏差:人力资源 ...

  • 辽宁教师资格证__教育心理学小抄
  •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 绪论 心理学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 技能主义学历学:詹姆斯和杜威和安吉尔,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实验内省法). 完形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派:韦特墨和考夫卡和苛勒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 维也纳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论> ...

  •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心理学B1-5次作业
  • 护理心理学B(2008版)第一次作业 1. 以当前为终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追溯既往的研究方式是 D.回顾性研究 2. 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是 A.激情 3. 以下哪一项是情绪情感产生的中介 B.需要 4.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个性倾向性 D.注意 5. 从远距离观察某一棵树时,虽然落在视 ...

  • 2012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_答案
  •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 答:(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 ...

  • 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 电大2010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正后象和负后象P30 答: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P26 答: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 ...

  • 组织行为学重点2013-05-01-12_15_09
  • 组织行为学重点: 1.组织行为层次分析: 组织行为群体(沟通,影响,正式和非正式的规范) 2.UPI:UNDERSTAND理解:PREDICT 预测:INFLUENCE影响 3.组织行为学的基石(5个) 开放系统:组织是一个为了实现一些共同的目标,由在一起工作的个人和群体组成的有结构的社会系统.组织 ...

  • 特殊教育学
  • 特殊教育学 一. 概述 1.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 生活等各方面,长期或一定时期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 2. 特殊儿童分类(IDEA):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 肢体障碍.其他健康障 ...

  • ZUCC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 描述三个基本管理技能,并提供一个可以用这些技能处理企业的衰退时期的重点的工作场所的例子. 答:这三个基本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是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概念技能是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 ...

  • 心理学大纲
  •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和三过程 五要素 :学生-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