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教学设计教案

《19、地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处理信息资料认识地震危害,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的预测和自救。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2.了解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3.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

2.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4.使学生知道地震自救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用知识守护自己的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2.干木棍(每人一根)。

教师准备:

地震的视频资料、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看过这样的画面吗?(播放地震现象视频) 你看到了了什么?

生:大地震。(板书课题:19、地震)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本课的中心问题)

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

1.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提的问题也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依次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1.从身体上感受震动:折筷子。

要求:学生双手分别握紧筷子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受。

2.从心理上体会地震的危害:搭积木模型。

(看教材71页的要求完成)说说自己做模拟实验的感受。

3.地震成因(出示课件)

教师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4.地震危害

师:通过前面的了解来说一说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 (小组讨论地震有哪些危害?) 学生汇报。

过度语 :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

(三)地震前的征兆

阅读73页《科学在线》的内容。

1. 认识地震前兆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课件展示:谚语)

2.爱国教育

师: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出示课件)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现在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关于地震的预测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中,这项研究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同学们身上。

(四)避震小知识

过渡语: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阅读手中资料,学生汇报。

老师再补充一点,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

(五)拓展延伸

完成判断题(出示课件)

(六)总结全课

师: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虽然我们懂得了很多,但是对于地震的预测我们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有没有信心?!

板书设计:

19、 地震

形成?

危害 ?

预测?

自救?

河北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9、地震》

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讲武城学区北白道学校:苗彩兰

2012年12月13日

《19、地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处理信息资料认识地震危害,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的预测和自救。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2.了解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3.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

2.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4.使学生知道地震自救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用知识守护自己的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2.干木棍(每人一根)。

教师准备:

地震的视频资料、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看过这样的画面吗?(播放地震现象视频) 你看到了了什么?

生:大地震。(板书课题:19、地震)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本课的中心问题)

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

1.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提的问题也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依次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1.从身体上感受震动:折筷子。

要求:学生双手分别握紧筷子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受。

2.从心理上体会地震的危害:搭积木模型。

(看教材71页的要求完成)说说自己做模拟实验的感受。

3.地震成因(出示课件)

教师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4.地震危害

师:通过前面的了解来说一说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 (小组讨论地震有哪些危害?) 学生汇报。

过度语 :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

(三)地震前的征兆

阅读73页《科学在线》的内容。

1. 认识地震前兆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课件展示:谚语)

2.爱国教育

师: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出示课件)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现在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关于地震的预测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中,这项研究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同学们身上。

(四)避震小知识

过渡语: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阅读手中资料,学生汇报。

老师再补充一点,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

(五)拓展延伸

完成判断题(出示课件)

(六)总结全课

师: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虽然我们懂得了很多,但是对于地震的预测我们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有没有信心?!

板书设计:

19、 地震

形成?

危害 ?

预测?

自救?

河北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9、地震》

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讲武城学区北白道学校:苗彩兰

2012年12月13日


相关内容

  • 幼儿园地震安全知识教案
  • 篇一: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地震的求生. ...

  •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地震的求生. 四.教学准备: ppt图 ...

  •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教案设计
  •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教案设计 共1课时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 2.识记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 ...

  • 地震教案及说课稿反思
  • 五年级科学<地震>教案 军王小学 李月娥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 2.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学生能折断)干木棍(每人一根). 教师准备: 1.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 二.教与学的 ...

  • 世界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法制渗透教案
  • 第二章 第四节(第二课时法制渗透教学教案) 海陆变迁----板块的运动 教师 王庆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板 ...

  • 中小学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 中小学地震安全教育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及预兆, 2.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地震的求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 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 ...

  • 安全课教案地震
  • "地震知识"安全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有关的地震知识,了解地震时我们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内容 地震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 ...

  • 幼儿园大班防雷电教案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防雷电 一.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模拟大树 ...

  • 板块构造教案
  • 第四节 海陆变迁 课时:一个课时 主讲人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2.能够用板块构造学说简单的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的成因: 3.可以说出世界著名山系以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4.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应对地震: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 2.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