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精神教育观

  尼采说:“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

  尼采将人的精神分成三段变化:精神怎样变为骆驼,骆驼怎样变为狮子,最后狮子怎样变为孩子。这实际上是说了人的三种精神境界。在尼采的哲学体系中,骆驼、狮子、孩子毕竟皆有所指,骆驼乃忍辱负重,对道德宗教有着强烈的敬畏之感。服从外在的法则。狮子则是一个开辟自由领地的象征,狮子将巨龙赶下神坛,他不让外在因素来决定其命运,而是以勇力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然而尼采认为狮子虽然勇获了自由,但其并不能创造新的价值。他虽然有着创造新价值的条件,但仅仅停留于此,价值并不会出现。创造新的价值有待于最后一个境界,即孩子的境界。尼采说:“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是的,为了称作创造的这种游戏,我的弟兄们,需要一个神圣的肯定:这时,精神想要有它自己的意志,丧失世界者会获得它自己的世界。”

  尼采将精神这样三段分化,明显地指示出精神的转化与升华的阶梯。在我们看来,从骆驼到孩子的精神转化,正意味着从工作哲学到休闲哲学的精神转化,更意味着人从异化的生存向审美生存的转化。

  骆驼遵循的生存法则是一种典型的工作哲学的法则,而且就骆驼的生命境界来说,它的生存还体现为一种受奴役的状态。它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干活的料,不停拼命地劳动就是它的职责。不仅如此,骆驼对自由毫无所知,它也不需要自由,因为它已经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自己的主子——人。人的意志就是它的意志,人的指令就是它行动的依据。它一生不知疲倦劳累地为主子干活、负重,不仅是为了能换口饭吃,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它是出于安全感、依附感的本能需要。我们知道,一只被驯化的骆驼一旦给予其自由,将之放回大自然,不再使唤它,等待它的不是自由的欢快体验,而毋宁说是挨饿、受怕、死亡。因为它已经习惯了被奴役的生活,那广阔的无边无际的沙漠或草原,看似是无边的自由,对于它来说无异于巨大的陷阱、充满了险恶。它想到的不是去拥抱这自由、欢快这自由,而是恨不得马上跑回主人的圈里,重新被主人套上铁镣、栓上缰绳,背负重担,被牵引着在沙漠里劳作。哪怕主人的鞭子不停地甩到它的身上,哪怕主人咒骂它,蔑视它,这些对于它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习惯了被奴役的人,要的就是这些。

  由骆驼而为狮子,正是从奴隶向主人的转变。是由奴役向自由的转变。自由是什么?自由其实是人的精神观念。那种在现实生活中随心所欲,无所不为的自由是不现实的,也并将走向不自由。那种被自己的情感欲望所操纵而为所欲为的行为,恰恰是一种奴役的表现。因此,由骆驼走向狮子,不是说奴隶翻身做主人,去奴役原先的主子。就像古代中国农民起义成功之后,农民的领袖重又成为皇帝一样,社会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像骆驼一样的奴隶,只要它内在的精神观念不发生改变,不充满对自由的渴望,而只想着自己翻身做主人,去奴役别人,它就永远是奴隶,无论是变为骆驼,还是狮子。真正的狮子,并非要去统治或消灭其他生灵,而是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外在的东西支配。黑格尔言真正的自由是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成为自己。当一个生命成为实现外在东西的手段时,即我成为实现非我的手段时,这个生命就已经被异化了。生命不可能是手段,无论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植物的生命,一切生命自身就是目的。当你把一个生命看做是工具、手段的时候,这个生命对于你便已经没了自由可言。所以,尼采说狮子与巨龙的区别是,巨龙总是说“我应”,而狮子总是说“我要”。应该说巨龙和狮子都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但是巨龙的“我应”是认为“我”要服从一个法则、规范,这个法则规范或者指一种道德伦理,或者是宗教的上帝,或者是金钱物质等等,都是“我”要达到的一个对象、目的。这样,“我”本身便被异化了,成为了手段。因此,巨龙看似力量无敌,其实无论它实现没有实现那个目的,它都停留在被奴役的地位,都不是真正的自由获得。而狮子不然。“我要”意味着我的生命的运动、活动不是为了“应和”一个外在的目的,而是立足于情感的自然需要。生命的运动在于实现自己,表达自己,创造自己。生命作为了目的而非手段,这就是自由。当然,狮子也许最终没能实现自己,也不会充分地表达自己,有时它也太急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太急于表达自我了,反而欲速而不达。但是在这一表达的过程中,狮子是自由的。“创造新的价值,——就是狮子也还不能胜任;可是为自己创造自由以便从事新的创造——这是狮子的大力能够做到的。”“给自己创造自由,甚至对应当去做的义务说出神圣的否字,我的弟兄们,在这方面就需要狮子”。

  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新的价值,如何才能说是成就了自己,实现了自己呢?尼采的答案很蹊跷,他说要成为孩子。然而正如尼采自问道“我的弟兄们,请回答:连狮子都无能为力的,孩子又怎能办到呢?进行劫掠的狮子,为什么必须变为孩子呢?”。“成为孩子”是很多哲学家思想家的主张。古代老子有“若婴儿之未孩”,孔孟也说“大人者,有赤子之心”等。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到底是怎么了?难道不想人类长大成人,而都停留在儿童一样的水平之上吗?非也!凡是伟大的人物都在孩童的身上,在原始人类的身上发现了成人社会,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所丢失掉的东西。这种丢失的东西对于人、社会来说,并非无关紧要,而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童心”。儿童孩子身上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尼采说得好:“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孩子为什么是纯洁?

  孩子为什么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

  孩子为什么是一个游戏?

  孩子为什么是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

  尼采说:“是的,为了称作创造的这种游戏,我的弟兄们,需要一个神圣的肯定:这时,精神想要有它自己的意志,丧失世界者会获得它自己的世界。”

  总之,在孩子身上,我们发现了人作为人最自然、最本真、最纯粹的本性。这种本性虽是从人的早年生活中体现出来,是人的最初生命状态,但毫无疑问,这种本性的人也是理想的人,是人的归宿。它不仅是人的本然,也是人的应然,更应成为人的实然。这种本性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休闲,就是审美。

  • 0
  •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尼采说:“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

  尼采将人的精神分成三段变化:精神怎样变为骆驼,骆驼怎样变为狮子,最后狮子怎样变为孩子。这实际上是说了人的三种精神境界。在尼采的哲学体系中,骆驼、狮子、孩子毕竟皆有所指,骆驼乃忍辱负重,对道德宗教有着强烈的敬畏之感。服从外在的法则。狮子则是一个开辟自由领地的象征,狮子将巨龙赶下神坛,他不让外在因素来决定其命运,而是以勇力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然而尼采认为狮子虽然勇获了自由,但其并不能创造新的价值。他虽然有着创造新价值的条件,但仅仅停留于此,价值并不会出现。创造新的价值有待于最后一个境界,即孩子的境界。尼采说:“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是的,为了称作创造的这种游戏,我的弟兄们,需要一个神圣的肯定:这时,精神想要有它自己的意志,丧失世界者会获得它自己的世界。”

  尼采将精神这样三段分化,明显地指示出精神的转化与升华的阶梯。在我们看来,从骆驼到孩子的精神转化,正意味着从工作哲学到休闲哲学的精神转化,更意味着人从异化的生存向审美生存的转化。

  骆驼遵循的生存法则是一种典型的工作哲学的法则,而且就骆驼的生命境界来说,它的生存还体现为一种受奴役的状态。它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干活的料,不停拼命地劳动就是它的职责。不仅如此,骆驼对自由毫无所知,它也不需要自由,因为它已经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自己的主子——人。人的意志就是它的意志,人的指令就是它行动的依据。它一生不知疲倦劳累地为主子干活、负重,不仅是为了能换口饭吃,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它是出于安全感、依附感的本能需要。我们知道,一只被驯化的骆驼一旦给予其自由,将之放回大自然,不再使唤它,等待它的不是自由的欢快体验,而毋宁说是挨饿、受怕、死亡。因为它已经习惯了被奴役的生活,那广阔的无边无际的沙漠或草原,看似是无边的自由,对于它来说无异于巨大的陷阱、充满了险恶。它想到的不是去拥抱这自由、欢快这自由,而是恨不得马上跑回主人的圈里,重新被主人套上铁镣、栓上缰绳,背负重担,被牵引着在沙漠里劳作。哪怕主人的鞭子不停地甩到它的身上,哪怕主人咒骂它,蔑视它,这些对于它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习惯了被奴役的人,要的就是这些。

  由骆驼而为狮子,正是从奴隶向主人的转变。是由奴役向自由的转变。自由是什么?自由其实是人的精神观念。那种在现实生活中随心所欲,无所不为的自由是不现实的,也并将走向不自由。那种被自己的情感欲望所操纵而为所欲为的行为,恰恰是一种奴役的表现。因此,由骆驼走向狮子,不是说奴隶翻身做主人,去奴役原先的主子。就像古代中国农民起义成功之后,农民的领袖重又成为皇帝一样,社会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像骆驼一样的奴隶,只要它内在的精神观念不发生改变,不充满对自由的渴望,而只想着自己翻身做主人,去奴役别人,它就永远是奴隶,无论是变为骆驼,还是狮子。真正的狮子,并非要去统治或消灭其他生灵,而是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外在的东西支配。黑格尔言真正的自由是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成为自己。当一个生命成为实现外在东西的手段时,即我成为实现非我的手段时,这个生命就已经被异化了。生命不可能是手段,无论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植物的生命,一切生命自身就是目的。当你把一个生命看做是工具、手段的时候,这个生命对于你便已经没了自由可言。所以,尼采说狮子与巨龙的区别是,巨龙总是说“我应”,而狮子总是说“我要”。应该说巨龙和狮子都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但是巨龙的“我应”是认为“我”要服从一个法则、规范,这个法则规范或者指一种道德伦理,或者是宗教的上帝,或者是金钱物质等等,都是“我”要达到的一个对象、目的。这样,“我”本身便被异化了,成为了手段。因此,巨龙看似力量无敌,其实无论它实现没有实现那个目的,它都停留在被奴役的地位,都不是真正的自由获得。而狮子不然。“我要”意味着我的生命的运动、活动不是为了“应和”一个外在的目的,而是立足于情感的自然需要。生命的运动在于实现自己,表达自己,创造自己。生命作为了目的而非手段,这就是自由。当然,狮子也许最终没能实现自己,也不会充分地表达自己,有时它也太急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太急于表达自我了,反而欲速而不达。但是在这一表达的过程中,狮子是自由的。“创造新的价值,——就是狮子也还不能胜任;可是为自己创造自由以便从事新的创造——这是狮子的大力能够做到的。”“给自己创造自由,甚至对应当去做的义务说出神圣的否字,我的弟兄们,在这方面就需要狮子”。

  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新的价值,如何才能说是成就了自己,实现了自己呢?尼采的答案很蹊跷,他说要成为孩子。然而正如尼采自问道“我的弟兄们,请回答:连狮子都无能为力的,孩子又怎能办到呢?进行劫掠的狮子,为什么必须变为孩子呢?”。“成为孩子”是很多哲学家思想家的主张。古代老子有“若婴儿之未孩”,孔孟也说“大人者,有赤子之心”等。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到底是怎么了?难道不想人类长大成人,而都停留在儿童一样的水平之上吗?非也!凡是伟大的人物都在孩童的身上,在原始人类的身上发现了成人社会,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所丢失掉的东西。这种丢失的东西对于人、社会来说,并非无关紧要,而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童心”。儿童孩子身上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尼采说得好:“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孩子为什么是纯洁?

  孩子为什么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

  孩子为什么是一个游戏?

  孩子为什么是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

  尼采说:“是的,为了称作创造的这种游戏,我的弟兄们,需要一个神圣的肯定:这时,精神想要有它自己的意志,丧失世界者会获得它自己的世界。”

  总之,在孩子身上,我们发现了人作为人最自然、最本真、最纯粹的本性。这种本性虽是从人的早年生活中体现出来,是人的最初生命状态,但毫无疑问,这种本性的人也是理想的人,是人的归宿。它不仅是人的本然,也是人的应然,更应成为人的实然。这种本性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休闲,就是审美。

  • 0
  •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相关内容

  • 尼采哲学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尼采哲学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白永国 等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简述了尼采的主要哲学思想,并从权力意志.上帝之死.永恒的轮回三个角度将其哲学观点进行迁移,对尼采的哲学思想在当代 ...

  • 翻译作业-尼采
  • 当弗里德里希·尼采于1869年被聘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职位的时候,他高兴得唱起了歌.当时他才24岁--比25岁就成为悉尼大学希腊语教授的伊诺克·鲍威尔还小一岁--并且期待着自己能有一个辉煌的学术生涯. 三年后,他围绕"反教育"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发表了六次演讲,当时尼 ...

  • 品味尼采悲剧精神(西哲作业)
  • 品味尼采"悲剧精神" 尼采的艺术观集中反映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里,此著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文艺美学论著,也是一部有关生命意义的哲学文本,可以说它产生于尼采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之中.生活是什么?生活有何价值?好像只有人才会追问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会永不 ...

  •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
  •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 何仁富 尼采在本体论上将世界规定为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由于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人生痛苦的永恒性,因此,如何面对人生的悲剧性现实,就成为人生观的极其重要的问题. 尼采认为,虚无主义者并不是不知道人生的痛苦和悲剧,只不过它以幻觉的方式麻醉了个体生命对痛苦和悲剧的体验,并 ...

  • 3[快乐的知识]
  • <快乐的知识>读书笔记 云南民族大学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罗云 阅读书目:<欢悦的智慧>又译作<快乐的知识> 崔崇实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生卒年1844-1900) 一.文本整体分析: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 ...

  • 德意志哲学简述
  • 德意志哲学发展年表 --上海市向明中学2009年小小世博会高一(6)班任务哲学部分 德国,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新崛起的国家,正逐渐向世界强国的行列进发.德意志不仅是政.经.军事等方面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哲学艺术和文化领域同样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相当光辉的几页,随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日渐成熟,德意 ...

  • 尼采_善恶的彼岸_札记
  • 网络财富・文化研究 Intemet fortune・Cultural Studies 尼采<善恶的彼岸>札记 林 蓉 (泉州市丰泽区委党校,福建 泉州 362000) 自然生命的道德观,尼采认为真正好的人应学会自我下命令.尼采认为恶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它有刺激人类的功效,所有高贵的道德都产 ...

  • 当尼采哭泣影评
  • <当尼采哭泣>的精神分析哲学.伦理.宗教.历史类型的影片一直是人文知识分子的偏爱,或许是一 种使命感,或许是希望从中找寻归宿感.当一个人离真理越接近.当他掌握的知 识越多,他也会感觉高处不胜寒,孤独.寂寞. lg 买了一本尼采注疏集,还是学术巧匠刘小枫所编译.哲学界将他列为学术 江湖中的 ...

  •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
  • 绪 论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hilosophia ,由philos 和sophia 组合而成,意为"爱智慧". 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