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重建,就从现在开始

  中国人如果还希望有大体正常的一个市场秩序,或者说,希望有一个大体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能不依靠道德伦理体系进行基础性社会治理。在此基础上,法律等制度的治理,才可能是有效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这已经不是温总理第一次谈论道德问题。今年初,在与网民交流互动中,温家宝曾经向开发商“喊话”:你们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而道德的血液一词,温家宝在2008年就曾经谈过,他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接二连三地谈论道德问题,这显示了温家宝总理深邃的忧患意识和政治家意识。奇怪的是,温家宝这三次道德谈论,每一次都招来一些人隐晦或者公开的嘲讽。嘲讽者常常提出的理由是,法律、政策、制度如此扭曲,道德管什么用?作为总理,你应当致力于改进制度,而不应当空谈道德。

  这样的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毫无疑问,制度至关重要。更具体地说,法律至关重要,政策至关重要,处理公共事务的程序至关重要。一个社会,如果制度扭曲,人的行为当然就会扭曲。中国社会目前各个领域存在的诸多严重问题,包括温家宝所谈到的食品安全问题,确实直接缘于制度之扭曲,比如,监管的系统性失灵。

  尽管如此,上面的看法也存在极大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个说法的背后乃是一种道德无用论。人们不相信,道德可以解决问题。人们最多相信,道德只是解决私生活问题的手段,公共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仅关乎法律。支持这种道德无用论的哲学观念,则是现代人根深蒂固、因而通常意识不到的虚无主义。也即人们相信,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道德这回事。

  或许不得不说,这样的看法,恐怕正是中国目前的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源。因为,道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与那些嘲讽温家宝的人的看法相反,优良的社会秩序之塑造和维系,道德才是至关重要的,比法律、制度更为重要。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需要治理的,而社会治理依赖规则及其执行机制。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道德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伦理,就是一整套规则体系。通过教育等社会化过程,这些规则会内化为人们的文化本能,人们于不知不觉中遵守这些规则。这套道德伦理体系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在无数具体的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情境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假定人们可以普遍地按照道德伦理规范行事,人们之间自然也就可以形成秩序。对于未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们,社会舆论等机制可以对他予以软性强制。更进一步,则可以通过法律等手段予以强制。

  也就是说,相对于法律等制度,道德伦理构成了社会的基础性治理手段。如果社会治理结构是一座冰山,法律、政策等规则、制度,只是露出海面的那部分,道德伦理则是海平面下的那部分。不要说一个社会没有道德伦理机制,即便道德伦理机制不那么有效,社会治理也就必然严重失灵。

  这就是当下中国的情形。当下中国的法律、政策等制度固然存在严重问题。但是,假定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基本健全,那么,上层的政策、法律缺陷可能带来的后果,其实可以被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但是,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中国的道德伦理体系也出现了严重问题,也就不存在这样一个缓冲区了。结果,即便是还算良好的制度,在现实中也完全走样。

  就以食品安全为例。监管失灵当然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但是,过去几千年间,政府也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但似乎并没有出现今天这些花样翻新的违规违法现象。很简单,我们的先人还有基本的道德伦理意识,知道民以食为天,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心太黑,是要遭到老天爷、遭到神灵的报应的。而当代,很多食品从业人员似乎丧失了这样的道德伦理意识,因此,为了金钱,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监管体系十分完整,也无济于事。因为,任何政府监管,都不可能看住每一个生产者。

  但是,道德伦理体系恰恰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看住每个人,约束人们不会肆无忌惮。因此,中国人如果还希望有大体正常的一个市场秩序,或者说,希望有一个大体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能不依靠道德伦理体系进行基础性社会治理。在此基础上,法律等制度的治理,才可能是有效的。

  温家宝总理看到了这一点,他实际上在呼吁企业家群体、呼吁整个社会,启动一场道德伦理重建运动。从逻辑上说,这一运动乃是制度变革的前提,至少,它与制度变革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与制度变革不同的地方在于,道德伦理重建是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开始的。★

  中国人如果还希望有大体正常的一个市场秩序,或者说,希望有一个大体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能不依靠道德伦理体系进行基础性社会治理。在此基础上,法律等制度的治理,才可能是有效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这已经不是温总理第一次谈论道德问题。今年初,在与网民交流互动中,温家宝曾经向开发商“喊话”:你们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而道德的血液一词,温家宝在2008年就曾经谈过,他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接二连三地谈论道德问题,这显示了温家宝总理深邃的忧患意识和政治家意识。奇怪的是,温家宝这三次道德谈论,每一次都招来一些人隐晦或者公开的嘲讽。嘲讽者常常提出的理由是,法律、政策、制度如此扭曲,道德管什么用?作为总理,你应当致力于改进制度,而不应当空谈道德。

  这样的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毫无疑问,制度至关重要。更具体地说,法律至关重要,政策至关重要,处理公共事务的程序至关重要。一个社会,如果制度扭曲,人的行为当然就会扭曲。中国社会目前各个领域存在的诸多严重问题,包括温家宝所谈到的食品安全问题,确实直接缘于制度之扭曲,比如,监管的系统性失灵。

  尽管如此,上面的看法也存在极大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个说法的背后乃是一种道德无用论。人们不相信,道德可以解决问题。人们最多相信,道德只是解决私生活问题的手段,公共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仅关乎法律。支持这种道德无用论的哲学观念,则是现代人根深蒂固、因而通常意识不到的虚无主义。也即人们相信,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道德这回事。

  或许不得不说,这样的看法,恐怕正是中国目前的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源。因为,道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与那些嘲讽温家宝的人的看法相反,优良的社会秩序之塑造和维系,道德才是至关重要的,比法律、制度更为重要。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需要治理的,而社会治理依赖规则及其执行机制。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道德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伦理,就是一整套规则体系。通过教育等社会化过程,这些规则会内化为人们的文化本能,人们于不知不觉中遵守这些规则。这套道德伦理体系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在无数具体的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情境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假定人们可以普遍地按照道德伦理规范行事,人们之间自然也就可以形成秩序。对于未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们,社会舆论等机制可以对他予以软性强制。更进一步,则可以通过法律等手段予以强制。

  也就是说,相对于法律等制度,道德伦理构成了社会的基础性治理手段。如果社会治理结构是一座冰山,法律、政策等规则、制度,只是露出海面的那部分,道德伦理则是海平面下的那部分。不要说一个社会没有道德伦理机制,即便道德伦理机制不那么有效,社会治理也就必然严重失灵。

  这就是当下中国的情形。当下中国的法律、政策等制度固然存在严重问题。但是,假定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基本健全,那么,上层的政策、法律缺陷可能带来的后果,其实可以被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但是,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中国的道德伦理体系也出现了严重问题,也就不存在这样一个缓冲区了。结果,即便是还算良好的制度,在现实中也完全走样。

  就以食品安全为例。监管失灵当然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但是,过去几千年间,政府也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但似乎并没有出现今天这些花样翻新的违规违法现象。很简单,我们的先人还有基本的道德伦理意识,知道民以食为天,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心太黑,是要遭到老天爷、遭到神灵的报应的。而当代,很多食品从业人员似乎丧失了这样的道德伦理意识,因此,为了金钱,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监管体系十分完整,也无济于事。因为,任何政府监管,都不可能看住每一个生产者。

  但是,道德伦理体系恰恰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看住每个人,约束人们不会肆无忌惮。因此,中国人如果还希望有大体正常的一个市场秩序,或者说,希望有一个大体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能不依靠道德伦理体系进行基础性社会治理。在此基础上,法律等制度的治理,才可能是有效的。

  温家宝总理看到了这一点,他实际上在呼吁企业家群体、呼吁整个社会,启动一场道德伦理重建运动。从逻辑上说,这一运动乃是制度变革的前提,至少,它与制度变革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与制度变革不同的地方在于,道德伦理重建是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开始的。★


相关内容

  • 郑永年:如何重建中国社会道德体系
  • 如何重建中国社会道德体系(2011-12-06) 早报导读孩子背单词-过目不忘! 2周语法速成 郑永年专栏 社会道德解体了,而社会必须具有道德才能生存,这表明道德必须得到重建.如何重建道德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最为严峻的挑战. 如何重建道德?道德重建首先必须跳出目前的左右争论.本栏上周已经论述左右派在 ...

  • 道德重建需要利益驱动吗?
  • 日期:2012-07-16 作者:徐英瑾;周治华 来源:文汇报 道德重建需要利益驱动吗? 编者按:当下中国正经历一个道德重建的过程,在道德塑造上传递怎样一种价值值得深思.有的地方将道德善举与现实利益挂钩,有的地方倡导"有偿拾金不昧"--问题是:道德重建需要利益驱动吗?为此,本报约 ...

  • 论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及其重建
  • 思政探讨政治 论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及其重建 袁晶(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在大学生群体里,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信仰产生了危机,大学生的马克思信仰教育,廓清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的迷雾,进而重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神关怀体系. Abst ...

  • 伦理学论文
  • E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析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民 道德教育 价值 路径 论文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的和谐程度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对 ...

  • 浅析"见义勇为"现象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与道德重建的现实意义
  • 浅析"见义勇为"现象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与道德重建的现 实意义 按照常理,在人们的观念中,见义勇为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应该成为一个典范存在而对大众产生良好引导.传统观念中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应该在现实中得到验证.然而在现今社会中,如案例中这样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

  • 孝道的重建
  • 孝道的重建 --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 摘 要]"孝"乃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孔孟那里,孝道的建构本是立足于作为本源的生活情感的.但经过轴心期大转型以后,孝道逐渐僵化为一种道德教条,而遗忘了生活情感这个大本本源,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这个意义上 ...

  • 诚信缺失的文化根源
  • 主讲人:东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吕乃基 坛主小传    吕乃基 男,1945年11月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科技与社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技史.自然哲学 ...

  • 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重建
  • 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传统农业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中国很早就进入农耕时代,中国文化就植根于农耕文明.可以说,在农业文明时代,无论朝代如何变迁,中国文化始终是与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的国家.社会相适应的,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近代以来,由于满清的闭关锁国等原因,中国没有及时 ...

  • 寺庙开光讲话稿
  • 在中国禅寺落成 暨佛像开光庆典活动上的致辞 (2012年9月2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法师,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上午好!在这宝光普照.瑞气萦迴的吉祥时刻,今天,我们相聚在,共同参加由市佛教 协会主办的禅寺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活动.这既是赣榆佛教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县对外文 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