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散文[时光]阅读答案

时 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墨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道藏院到冬日小雨连绵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来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呢?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无了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唯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了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唯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也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选自《美文悦读》)

  读后心语

人生是有限的,生命留下的种子是无限的,“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八百年前的雕工早已无影无踪了,但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存在于那尊木雕艺术的眼神中。冯骥才从而悟出,水泥地面被自己双脚磨出的浅坑,安顿着他毕生的时光,用文字浇铸的艺术形象,才是他永不消逝的生命。时光只有用在崇高的追求上才有不朽的价值。

  且读且思

  1.为什么“我”认为“思考”是比音乐更好的伴侣?

  2.如何理解“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一句的深刻含义?

  3.为什么在灯光里“我”却再也看不到宋代天王像咄咄逼人的气势了?

  4.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每个艺术家都可能达到永恒”的道理。

5.为什么作者说水泥地面上被自己的双足磨出的两个浅坑,是记忆中印象最清晰、最深刻的?

  参考答案:

  《时光》:1.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需要人们去总结、辨别和面对的东西,所以,思考比音乐更重要。2.唯有艺术家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塑造代代相传的人物形象,创造出让人听了着迷、永远流传的音乐灵魂,所以说“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3.因为在灯光里,事物通明,视野开阔,幽阔深远的思想和想象的空间早已暴露无遗,所以就再也看不到宋代天王像咄咄逼人的气势了。4.示例: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侯宝林说的相声中塑造的艺术形象等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的心中。5.因为“我”在这里把一个个独特而又鲜活的生命变成了永不褪色的一行行文字,是每一个艺术家用生命毕生追求的目标。

时 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墨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道藏院到冬日小雨连绵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来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呢?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无了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唯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了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唯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也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选自《美文悦读》)

  读后心语

人生是有限的,生命留下的种子是无限的,“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八百年前的雕工早已无影无踪了,但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存在于那尊木雕艺术的眼神中。冯骥才从而悟出,水泥地面被自己双脚磨出的浅坑,安顿着他毕生的时光,用文字浇铸的艺术形象,才是他永不消逝的生命。时光只有用在崇高的追求上才有不朽的价值。

  且读且思

  1.为什么“我”认为“思考”是比音乐更好的伴侣?

  2.如何理解“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一句的深刻含义?

  3.为什么在灯光里“我”却再也看不到宋代天王像咄咄逼人的气势了?

  4.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每个艺术家都可能达到永恒”的道理。

5.为什么作者说水泥地面上被自己的双足磨出的两个浅坑,是记忆中印象最清晰、最深刻的?

  参考答案:

  《时光》:1.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需要人们去总结、辨别和面对的东西,所以,思考比音乐更重要。2.唯有艺术家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塑造代代相传的人物形象,创造出让人听了着迷、永远流传的音乐灵魂,所以说“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3.因为在灯光里,事物通明,视野开阔,幽阔深远的思想和想象的空间早已暴露无遗,所以就再也看不到宋代天王像咄咄逼人的气势了。4.示例: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侯宝林说的相声中塑造的艺术形象等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的心中。5.因为“我”在这里把一个个独特而又鲜活的生命变成了永不褪色的一行行文字,是每一个艺术家用生命毕生追求的目标。


相关内容

  • 初中散文阅读试题
  • 散文阅读 [毕节市,二(四)]散文阅读 阅读<幸福盲>,完成21-24题.(共12分) 幸福盲 毕淑敏 ①若干年前,看过报道,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的答案.来稿很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行 ...

  • 冯骥才散文阅读专集
  • 冯骥才散文阅读专集(转) 作者:hxj 文章来源:<阅读与作文研究网> 拒绝句号 冯骥才 ①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 ...

  • 俞敏洪书单
  • 1. <变形记>(卡夫卡)2. <源氏物语>(紫式部)3. <牛虻>(伏尼契)4. <希腊神话和传说>(施瓦布)5. <羊脂球>(莫泊桑)6. <一生>(莫泊桑)7. <漂亮朋友>(莫泊桑)8. <野性的呼唤& ...

  •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每年高考散文得分率普遍较低,从复习的角度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还是有 ...

  • 上海初中语文+数学教材目录
  • 上海教材目录 沪教版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目录("五四"学制,六至九年级带*者为略读篇目) 六年级语文上册(试用版) 第一单元 有家真好 1.祖父和我(萧红) 2.凡卡(契诃夫) 3.*<父与子>漫画选(奥.卜劳恩) 4.散步(莫怀戚) 5.*妈妈的帐单(埃德温) 6. ...

  • [苦夏冯骥才]阅读答案
  • 15.请用文中的话解释题目"苦夏"的含义(3分) 16.文章中写到了有关父亲的哪两件事,其作用各是什么.(6分)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当秋意来临时,作者感到惊异茫然,因此借夏去秋来之时机,对整个夏天做了回顾性思考. B.文中以绝句法 ...

  • 散文句子赏析教案文档
  • 高考散文阅读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导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赏析句子的技巧. 2.掌握规律,规范答题思路. 一.高考典题感知 [典题](2015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 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 ...

  • 中国近现代文学名著阅读
  • <呐喊> 作者:鲁迅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人生> 作者:路遥 <草房子> 作者:曹文轩 <红瓦> 作者:曹文轩 <细米> 作者:曹文轩 <青铜葵花> 作者:曹文轩 <天瓢> 作者:曹文轩 < ...

  • 读懂言外之意
  • "读懂言外之意"专项训练 一.高考题例(2008 年高考安徽卷第19 题)"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