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比较阅读

《出师表》对比阅读

(一)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词

(1)以光先帝遗德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2.译句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二)【甲】宫中府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3)郗超与谢玄不善 (4)既已狼噬梁、岐 2.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三)【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解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译句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1-4)。(共12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使内外异法也。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则不能励精,险躁(2)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3),意(4)与日去,遂成枯落(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淫慢: 沉迷、滞迟。(2)险躁:草率、急燥。(3)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 度。(4)意:意志。(5)枯落: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六)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25 ~ 29 题 1.解释下列短语: [甲] 宫中府中,......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开张圣听: (2)作奸犯科: [ 乙 ]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

(3)陟罚臧否: (4)俭以养德: 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5)悲守穷庐: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儿子和刘禅的劝诫。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悉以咨之 徒以有先生也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4.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⑶抚百姓(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劝 戒 明 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甲】臣本布衣,„„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 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 贤》) 29.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 [注释]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七)(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沧海》)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 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 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深鄙其为人,如此,岂 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 训俗,卿 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2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7.下列句中加点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8.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

10.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八)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13题。(13分) 【甲】臣本布衣,„„.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出师表》)

【乙】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 间乐,不思蜀。” 郤(xì)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宜泣而答曰 ④会王复问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②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3

1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诚如尊命 以伤先帝之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如太行、王屋何 所以动心忍性

13.选文【乙】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概括,就选文中对刘禅言行的描绘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此人。(3分)

(九)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9---13题。 【甲】宫中府中,......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

【乙】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②?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③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④下相国,相国酂侯⑤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⑥。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汉书》)

【注释】①伯:称霸。 ②由进:被进用。 ③安利:享受太平。 ④昌:人名,指周昌。 ⑤酂(zàn)侯:指萧何。 ⑥署行、义、年: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⑦癃(lóng):身体衰弱,病情沉重。

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 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④ 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10.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3分)

12. 【乙】文中“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一句中“朕意”指的是什么 ?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3 (十)(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可计日而待也。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选自《新序》) 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当退②小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2分) 则天下治矣。 A.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 有所广益 (节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 孙叔敖举于海 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①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C. 然后施行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②退:排斥,排除。 吴广以为然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0.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9、下面哪句话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句式、语气相同? ( )(2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 A.谨食之,时而献焉 B.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君子则不然 然: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其真不知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①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2)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12.【甲】【乙】两文中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用原文回答。 ②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3.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与欧阳修认定人才的标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分) 11、从甲乙两段中分析刘后主和宋昭公两人的异同之处。(2分) (十三)【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塞忠谏之路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昔者,虢①君骄恣自伐②,谄谀亲贵③,谏臣诘逐,政治踳乱④,国人不服。晋师(十一)【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⑤乃进清酒。曰:“吾饥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⑥。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大鹓鶵发于南海,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⑦,臣愿谏,恐先说(shuì)亡„„。” 虢君作色而怒。 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⑧自易,逊⑨行而去君,遂饿死,(选自《庄子·惠子相梁》) 为禽兽食。 (节选自贾谊《虢君好谀》)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注】①虢(gu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自伐:刚愎自用。③谄谀亲贵:信用阿谀逢迎、⑴ 苟全性命于乱世( ) ⑵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溜须拍马的小人。④踳(chuǎn)乱:杂乱。⑤御:车夫。⑥腶(duàn)脯粱糗(qiǔ):肉及粮食⑶ 或谓惠子曰( ) ⑷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等食品。⑦至言:忠言。⑧块:大土块。⑨逊:悄悄地溜走。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了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知 之 何 以 不 谏 7.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2分) 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 以光先帝遗德 光:_____________ ②知寡人亡邪 亡:_____________ 8. 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20.甲段文字中有一句话与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请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A. ①恢弘志士之气②何故储之 B. ①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御以块自易 并谈谈乙段文字表达了庄子什么思想感情、(2分) C. ①至于泽中 ②皆以美于徐公D. ①为禽兽食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21.乙段文字中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2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乙文中,虢君之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甲】亲贤臣,远小人,......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由此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的重要性。(都用原【乙】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①者,伪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4

《出师表》比较阅读题答案:

(一)1.刑:罚。赐:恩赐。2.(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

(二)1.善:好。 狼:像狼一样。2.(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3.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 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三)1.(4)市:买。2.(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3.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四)1.(1)扩大圣明的听闻; (2)做奸险的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3) 升降官职,评论人物好坏; (4)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5) 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 2.(1)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3 .C(本选段讲诉的是扩大听闻、赏罚分明。)

4.儿子:宁静、勤俭;刘禅:扩大听闻、赏罚分明。 (五)10.(1)亲自。 (2)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排除,铲除。 (4)不,没有。11. 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12. 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

14.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 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分) (六)25. D(2分)

26. 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4分) 27.咸畏而爱之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 28.(4分)

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分)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2分)

29.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七)7. B(2分)8. B(2分)

9.(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10.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11.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每问2分,意思对可,共4分)

5

(八)10.拜访、拜见;身份低微,出生低下;应该、应当;恰逢、适逢 11.希望竭尽我低微的才能,排除奸邪凶恶之人。

即使让诸葛亮在,也不能辅佐他长久,何况姜维呢?

12.D13.乐不思蜀 他为人没有远大抱负,无心政事,又贪玩,城府不深

(九)9、⑴罚 ⑵给予 ⑶担心(忧虑、担忧) ⑷断(每题各1分)

10、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件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痛心遗憾)的。

②如今(现在)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 11、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3分) 1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2分) 13、广纳人才,唯贤是举。(意思对即可,2分) (十)8.D9.C

10. ①朝廷内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②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因为阿谀奉承的人太多。 11.相同点:都是亲小人远贤臣之人;

不同点:宋昭公是个能反省自己、知错能改的人。(十一)18.(1)苟:苟且 (2)尔:那,那时 (3)或:有人 (4)国:国都 19.(1)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如醴的泉水不喝。 20.不求闻达于诸侯;(1分)淡薄功名利禄(1分)

21.庄子采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委婉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反击了惠子的无端猜忌;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比作腐鼠,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写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十二)10.尝:曾经,1分;然:这样,1分。此题共计2分。 11.(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2分。 (2)用它们(或这些,或“道义、忠信、名节”)来效力国家,就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把国家治理好。2分。 此题共计4分。

12.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1分;欧阳修提出的建议是“(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1分。 此题共计2分。

13.爱国、爱惜名节等,1分;遵守道义,善良等,1分;忠诚守信,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此题共计2分。

(十三)6. 知 之 / 何 以 不 谏 7.①发扬光大 ②逃亡、逃跑 8. D

9.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或:这真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10.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诛逐,政治踳乱,国人不服。(或:好谄谀而恶至言)

开张圣听

《出师表》对比阅读

(一)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词

(1)以光先帝遗德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2.译句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二)【甲】宫中府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3)郗超与谢玄不善 (4)既已狼噬梁、岐 2.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三)【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解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译句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1-4)。(共12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使内外异法也。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则不能励精,险躁(2)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3),意(4)与日去,遂成枯落(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淫慢: 沉迷、滞迟。(2)险躁:草率、急燥。(3)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 度。(4)意:意志。(5)枯落: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六)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25 ~ 29 题 1.解释下列短语: [甲] 宫中府中,......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开张圣听: (2)作奸犯科: [ 乙 ]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

(3)陟罚臧否: (4)俭以养德: 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5)悲守穷庐: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儿子和刘禅的劝诫。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悉以咨之 徒以有先生也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4.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⑶抚百姓(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劝 戒 明 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甲】臣本布衣,„„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 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 贤》) 29.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 [注释]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七)(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沧海》)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 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 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深鄙其为人,如此,岂 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 训俗,卿 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2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7.下列句中加点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8.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

10.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八)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13题。(13分) 【甲】臣本布衣,„„.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出师表》)

【乙】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 间乐,不思蜀。” 郤(xì)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宜泣而答曰 ④会王复问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②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3

1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诚如尊命 以伤先帝之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如太行、王屋何 所以动心忍性

13.选文【乙】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概括,就选文中对刘禅言行的描绘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此人。(3分)

(九)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9---13题。 【甲】宫中府中,......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

【乙】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②?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③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④下相国,相国酂侯⑤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⑥。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汉书》)

【注释】①伯:称霸。 ②由进:被进用。 ③安利:享受太平。 ④昌:人名,指周昌。 ⑤酂(zàn)侯:指萧何。 ⑥署行、义、年: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⑦癃(lóng):身体衰弱,病情沉重。

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 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④ 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10.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3分)

12. 【乙】文中“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一句中“朕意”指的是什么 ?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3 (十)(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可计日而待也。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选自《新序》) 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当退②小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2分) 则天下治矣。 A.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 有所广益 (节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 孙叔敖举于海 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①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C. 然后施行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②退:排斥,排除。 吴广以为然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0.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9、下面哪句话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句式、语气相同? ( )(2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 A.谨食之,时而献焉 B.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君子则不然 然: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其真不知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①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2)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12.【甲】【乙】两文中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用原文回答。 ②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3.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与欧阳修认定人才的标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分) 11、从甲乙两段中分析刘后主和宋昭公两人的异同之处。(2分) (十三)【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塞忠谏之路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昔者,虢①君骄恣自伐②,谄谀亲贵③,谏臣诘逐,政治踳乱④,国人不服。晋师(十一)【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⑤乃进清酒。曰:“吾饥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⑥。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大鹓鶵发于南海,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⑦,臣愿谏,恐先说(shuì)亡„„。” 虢君作色而怒。 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⑧自易,逊⑨行而去君,遂饿死,(选自《庄子·惠子相梁》) 为禽兽食。 (节选自贾谊《虢君好谀》)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注】①虢(gu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自伐:刚愎自用。③谄谀亲贵:信用阿谀逢迎、⑴ 苟全性命于乱世( ) ⑵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溜须拍马的小人。④踳(chuǎn)乱:杂乱。⑤御:车夫。⑥腶(duàn)脯粱糗(qiǔ):肉及粮食⑶ 或谓惠子曰( ) ⑷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等食品。⑦至言:忠言。⑧块:大土块。⑨逊:悄悄地溜走。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了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知 之 何 以 不 谏 7.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2分) 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 以光先帝遗德 光:_____________ ②知寡人亡邪 亡:_____________ 8. 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20.甲段文字中有一句话与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请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A. ①恢弘志士之气②何故储之 B. ①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御以块自易 并谈谈乙段文字表达了庄子什么思想感情、(2分) C. ①至于泽中 ②皆以美于徐公D. ①为禽兽食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21.乙段文字中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2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乙文中,虢君之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甲】亲贤臣,远小人,......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由此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的重要性。(都用原【乙】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①者,伪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4

《出师表》比较阅读题答案:

(一)1.刑:罚。赐:恩赐。2.(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

(二)1.善:好。 狼:像狼一样。2.(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3.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 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三)1.(4)市:买。2.(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3.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四)1.(1)扩大圣明的听闻; (2)做奸险的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3) 升降官职,评论人物好坏; (4)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5) 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 2.(1)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3 .C(本选段讲诉的是扩大听闻、赏罚分明。)

4.儿子:宁静、勤俭;刘禅:扩大听闻、赏罚分明。 (五)10.(1)亲自。 (2)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排除,铲除。 (4)不,没有。11. 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12. 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

14.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 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分) (六)25. D(2分)

26. 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4分) 27.咸畏而爱之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 28.(4分)

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分)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2分)

29.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七)7. B(2分)8. B(2分)

9.(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10.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11.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每问2分,意思对可,共4分)

5

(八)10.拜访、拜见;身份低微,出生低下;应该、应当;恰逢、适逢 11.希望竭尽我低微的才能,排除奸邪凶恶之人。

即使让诸葛亮在,也不能辅佐他长久,何况姜维呢?

12.D13.乐不思蜀 他为人没有远大抱负,无心政事,又贪玩,城府不深

(九)9、⑴罚 ⑵给予 ⑶担心(忧虑、担忧) ⑷断(每题各1分)

10、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件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痛心遗憾)的。

②如今(现在)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 11、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3分) 1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2分) 13、广纳人才,唯贤是举。(意思对即可,2分) (十)8.D9.C

10. ①朝廷内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②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因为阿谀奉承的人太多。 11.相同点:都是亲小人远贤臣之人;

不同点:宋昭公是个能反省自己、知错能改的人。(十一)18.(1)苟:苟且 (2)尔:那,那时 (3)或:有人 (4)国:国都 19.(1)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如醴的泉水不喝。 20.不求闻达于诸侯;(1分)淡薄功名利禄(1分)

21.庄子采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委婉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反击了惠子的无端猜忌;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比作腐鼠,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写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十二)10.尝:曾经,1分;然:这样,1分。此题共计2分。 11.(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2分。 (2)用它们(或这些,或“道义、忠信、名节”)来效力国家,就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把国家治理好。2分。 此题共计4分。

12.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1分;欧阳修提出的建议是“(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1分。 此题共计2分。

13.爱国、爱惜名节等,1分;遵守道义,善良等,1分;忠诚守信,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此题共计2分。

(十三)6. 知 之 / 何 以 不 谏 7.①发扬光大 ②逃亡、逃跑 8. D

9.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或:这真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10.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诛逐,政治踳乱,国人不服。(或:好谄谀而恶至言)

开张圣听


相关内容

  •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 ...

  •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练习
  • <出师表>.<隆中对> 对比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 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 2.把 ...

  • 马说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卷
  • <马说><出师表>比较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

  • [出师表][诸葛亮,言家事]比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2题.(11分)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 ...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相近.形式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阅读.有课文内容的比较.有词语意思的比较.有写作特色的比较.有文学常识的比较等.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

  • [宋昭公出亡][出师表(节选)]比较阅读答案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1题. (共10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 ...

  • 最全的[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
  • 最全的<出师表><隆中对>课外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13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 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 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

  • 2011年佛山市中考语文试题评价
  • 2011年佛山市中考语文试题评价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中学 骆坤勇 2011年中考结束那天,我迫不及待地找了一些学生打听第一科的语文考得怎样.结果是平时成绩平平的学生说:"题目好简单,很多东西都似曾相识."而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却说:"老师,很多答案我都不敢确定." ...

  • 近5年语文中考知识点
  • 近5年来成都中考语文的出题模式,视角,预测,我将从试卷大题分布的角度,将本文分为基础知识,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现代文阅读,B卷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语言运用,作文这10个板块来进行分析.(注:橘色:已考内容蓝色:预测内容) 基础知识:2009年(含)以后,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