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艺侯发山]阅读答案

母亲的手艺 侯发山

那年她十四岁,要过年了,村里的伙伴们大都穿上了新衣服,常常聚在一起捉迷藏、放鞭炮,一个个兴高采烈得跟找到食儿的麻雀似的。她因为没有新衣服,就猫在家里不愿出去。她从未穿过新衣服,平时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不合体不说,衣服上净是补丁摞补丁,烂了补,补了穿......她觉得特没面子。听着外面不时炸响的炮仗,以及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她就斗胆对母亲说,娘,我要新衣裳。母亲就沉下脸,瘦削额头上的皱纹簇成了结,满是厚茧的手轻轻摩挲着她的头,长叹了一声。母亲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这时,她苦巴巴的脸上才绽出灿烂的笑。母亲拍了拍她的肩膀,哑着声音说,妮儿,你要好好学习。她使劲点点头,说放心吧娘,我会的。

第二天,母亲就把攒下的一罐鸡蛋带到集上换回了一块布。母亲给她量了尺寸后,每天晚上就到隔壁二婶家去做裤子,二婶家有缝纫机。

大年三十早上,她还在被窝里赖着,母亲就掂着一条裤子站在床前,笑吟吟地催她起来。那是一条用帆布(以前厂矿里的工作服布料,俗称劳动布)做的裤子,这种布料耐磨,而且在农村比较少见,当时谁穿有这种布料的衣服就跟现在拥有一部手机一样趾高气扬。因此,她兴奋地嘿嘿直笑,忙从被窝钻出来去穿棉裤棉祅,最后在娘的帮助下套上了那条裤子.

嘿,两条裤腿上綉着四五朵向日葵的图案。图案的布料是用褪了色兰布做成的,显然是从旧衣服上栽下的,但图案很好看.图案的达沿给剪的一缕一缕的,像是向日葵盘的叶子,十分逼真。她就一派喜气在脸、滋润在心的感觉,觉得娘真行,娘不但会缝补丁,还会綉花。母亲原以为她不满意,见她如此高兴,也就松了一口气,满是皱纹的脸上也开出了花。

她匆匆扒了办口饭,就像只出笼的小鸟跑了出去,她要出去跟伙伴们玩,同时还要炫耀一下她的“时髦”裤子。

果然,伙伴们肴到她的新裤子,眼睛为之一亮,她们想不到,一向打扮得跟叫花子似的她,也有光彩照人的时候。特别是裤子上綉的花,都羨慕得不得了,纷纷围过去观看,有的用手去摸裤子上的“向日葵”。不曾想,一个伙伴用力过猛,把一朵“向日葵”图案边沿的“叶子”给拽掉了,露出了里面脏乎乎的棉裤一一原来,那一朵朵"向日蔡”是变了花样的“补丁”丨她耳根一阵发热,脸腾地红了。大家轰地笑了,都看着她,眼神里满是讥讽和嘲弄。被人家窺见了隐私的那种害羞又惶恐的心情害得她直想哭,她努力不让满积在眼眶里的泪珠往下掉,转身便跑回了家。

她狠狠瞪了母亲一眼,麻利地脱下新裤子,揉成一团甩到母亲面前,噘着嘴说,啥狗屁裤子?

母亲气得整个身子颤枓个不停,伸出抖抖索索的手,想打她,高高扬起的巴掌却在空中停住了,最后落在自己脸上,旋即便有晶莹的东西在她的眸子里闪动。

她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准备迎接母亲的责骂。

"扯的布不够尺寸,只有那样了……我这当娘的无能啊。”母亲的声音涩住了。她的眼泪涌了出来,紧接着,就像断了线的珍珠簌簌地滾下脸颊,终于唏嘘地哭起来。

自此以后,本来话就不多的母亲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了,一天到晚忙碌个不停,做饭、洗衣、缝补、养鸡……没过多久,母亲就病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母亲去世后,她才从姐姐那里得知,为了给她做那条裤子,一直吃着药的母亲停了药!她愈发内疚,扑在母亲的坟头追悔莫及嚎啕不已。

所谓的人穷志不短,马瘦有雄心。她发愤读书,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生活得有滋有味,日子过得五光十色。

有一次,她特意参加了一个服装博览会。她准备买一套高档衣服,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博览会上的服装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忽然,她看到一位视丽的模特穿了一套牛仔服装,那裤子的式样跟当年母亲给她做的一模一样!

她木木地呆了许久,眼里的泪悄悄爬满了脸庞。在场的人都诧异不解,她便哽咽着讲了当年的故事,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最后,一位满头银发的服装设计大师感慨地说:“其实,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艺术家。”(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第一段中“她斗胆对母亲说”,从“斗胆”一词来看,母亲平时虽疼爱孩子,去口是个非常严厉的人。

B. 娘答应给她缝条裤子,并嘱咐她努力学习,为以后“她发愤读书,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埋下了伏笔。

C. 文中的母亲虽身体不好,生活清苦,却是一个沉默寡言、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富于创新、疼爱孩子的高尚母亲形象。

D. 母亲去世后,她从姐姐那里得知事情的真相,扑在母亲的坟头追悔莫及嚎啕痛哭不己,把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E. 这篇小说感情真挚,文笔细腻,娓娓的叙述中饱含深情,服装大师的话道出了人们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2) 小说一开始写“母亲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⑴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部分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有人认为只保留“她木木地呆了许久,眼里的泪悄悄爬满了脸庞”就可以了,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E(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A“却是非常严厉的一个人”无依据;D“把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错,高潮应是文章结尾两段;C“富于创新”有些牵强。)

(2)①暗示家中日子过得艰难;②说明母亲对孩子的怜爱;③为下文写“带补丁的裤子”埋下伏笔。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对女儿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不懂事)感到气愤;②对自己不能为女儿做条齐整的新裤子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③对贫苦日子的无奈和辛酸。(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只保留这两句不合适。

①后面的内容照应了题目“母亲的手艺”;②服装大师的话点明并深化了小说主旨。

观点二:只保留这两句合适。

①结尾更加含蓄,给人留下思索的空间;②使读者在沉思中体味“母亲的手艺”,深化文章主旨。(观点2分,理由每点3分)

母亲的手艺 侯发山

那年她十四岁,要过年了,村里的伙伴们大都穿上了新衣服,常常聚在一起捉迷藏、放鞭炮,一个个兴高采烈得跟找到食儿的麻雀似的。她因为没有新衣服,就猫在家里不愿出去。她从未穿过新衣服,平时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不合体不说,衣服上净是补丁摞补丁,烂了补,补了穿......她觉得特没面子。听着外面不时炸响的炮仗,以及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她就斗胆对母亲说,娘,我要新衣裳。母亲就沉下脸,瘦削额头上的皱纹簇成了结,满是厚茧的手轻轻摩挲着她的头,长叹了一声。母亲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这时,她苦巴巴的脸上才绽出灿烂的笑。母亲拍了拍她的肩膀,哑着声音说,妮儿,你要好好学习。她使劲点点头,说放心吧娘,我会的。

第二天,母亲就把攒下的一罐鸡蛋带到集上换回了一块布。母亲给她量了尺寸后,每天晚上就到隔壁二婶家去做裤子,二婶家有缝纫机。

大年三十早上,她还在被窝里赖着,母亲就掂着一条裤子站在床前,笑吟吟地催她起来。那是一条用帆布(以前厂矿里的工作服布料,俗称劳动布)做的裤子,这种布料耐磨,而且在农村比较少见,当时谁穿有这种布料的衣服就跟现在拥有一部手机一样趾高气扬。因此,她兴奋地嘿嘿直笑,忙从被窝钻出来去穿棉裤棉祅,最后在娘的帮助下套上了那条裤子.

嘿,两条裤腿上綉着四五朵向日葵的图案。图案的布料是用褪了色兰布做成的,显然是从旧衣服上栽下的,但图案很好看.图案的达沿给剪的一缕一缕的,像是向日葵盘的叶子,十分逼真。她就一派喜气在脸、滋润在心的感觉,觉得娘真行,娘不但会缝补丁,还会綉花。母亲原以为她不满意,见她如此高兴,也就松了一口气,满是皱纹的脸上也开出了花。

她匆匆扒了办口饭,就像只出笼的小鸟跑了出去,她要出去跟伙伴们玩,同时还要炫耀一下她的“时髦”裤子。

果然,伙伴们肴到她的新裤子,眼睛为之一亮,她们想不到,一向打扮得跟叫花子似的她,也有光彩照人的时候。特别是裤子上綉的花,都羨慕得不得了,纷纷围过去观看,有的用手去摸裤子上的“向日葵”。不曾想,一个伙伴用力过猛,把一朵“向日葵”图案边沿的“叶子”给拽掉了,露出了里面脏乎乎的棉裤一一原来,那一朵朵"向日蔡”是变了花样的“补丁”丨她耳根一阵发热,脸腾地红了。大家轰地笑了,都看着她,眼神里满是讥讽和嘲弄。被人家窺见了隐私的那种害羞又惶恐的心情害得她直想哭,她努力不让满积在眼眶里的泪珠往下掉,转身便跑回了家。

她狠狠瞪了母亲一眼,麻利地脱下新裤子,揉成一团甩到母亲面前,噘着嘴说,啥狗屁裤子?

母亲气得整个身子颤枓个不停,伸出抖抖索索的手,想打她,高高扬起的巴掌却在空中停住了,最后落在自己脸上,旋即便有晶莹的东西在她的眸子里闪动。

她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准备迎接母亲的责骂。

"扯的布不够尺寸,只有那样了……我这当娘的无能啊。”母亲的声音涩住了。她的眼泪涌了出来,紧接着,就像断了线的珍珠簌簌地滾下脸颊,终于唏嘘地哭起来。

自此以后,本来话就不多的母亲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了,一天到晚忙碌个不停,做饭、洗衣、缝补、养鸡……没过多久,母亲就病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母亲去世后,她才从姐姐那里得知,为了给她做那条裤子,一直吃着药的母亲停了药!她愈发内疚,扑在母亲的坟头追悔莫及嚎啕不已。

所谓的人穷志不短,马瘦有雄心。她发愤读书,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生活得有滋有味,日子过得五光十色。

有一次,她特意参加了一个服装博览会。她准备买一套高档衣服,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博览会上的服装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忽然,她看到一位视丽的模特穿了一套牛仔服装,那裤子的式样跟当年母亲给她做的一模一样!

她木木地呆了许久,眼里的泪悄悄爬满了脸庞。在场的人都诧异不解,她便哽咽着讲了当年的故事,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最后,一位满头银发的服装设计大师感慨地说:“其实,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艺术家。”(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第一段中“她斗胆对母亲说”,从“斗胆”一词来看,母亲平时虽疼爱孩子,去口是个非常严厉的人。

B. 娘答应给她缝条裤子,并嘱咐她努力学习,为以后“她发愤读书,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埋下了伏笔。

C. 文中的母亲虽身体不好,生活清苦,却是一个沉默寡言、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富于创新、疼爱孩子的高尚母亲形象。

D. 母亲去世后,她从姐姐那里得知事情的真相,扑在母亲的坟头追悔莫及嚎啕痛哭不己,把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E. 这篇小说感情真挚,文笔细腻,娓娓的叙述中饱含深情,服装大师的话道出了人们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2) 小说一开始写“母亲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⑴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部分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有人认为只保留“她木木地呆了许久,眼里的泪悄悄爬满了脸庞”就可以了,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E(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A“却是非常严厉的一个人”无依据;D“把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错,高潮应是文章结尾两段;C“富于创新”有些牵强。)

(2)①暗示家中日子过得艰难;②说明母亲对孩子的怜爱;③为下文写“带补丁的裤子”埋下伏笔。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对女儿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不懂事)感到气愤;②对自己不能为女儿做条齐整的新裤子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③对贫苦日子的无奈和辛酸。(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只保留这两句不合适。

①后面的内容照应了题目“母亲的手艺”;②服装大师的话点明并深化了小说主旨。

观点二:只保留这两句合适。

①结尾更加含蓄,给人留下思索的空间;②使读者在沉思中体味“母亲的手艺”,深化文章主旨。(观点2分,理由每点3分)


相关内容

  • 仗美执言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仗美执言 张晓风 我想,开始的时候,她自己也不知道后来会走得那样远. 就像嫘祖,偶然走到树下,偶然看见闪闪发光的茧,听到微风拨划万叶的声音,她惊奇的伸手摘下那枚洁白如雪凝炼如蕾的椭圆形,然后拉开它,伸展它,才发现那是一缕长得说也说不完的故事.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扯出了一种叫& ...

  • 幸福的粽子阅读题及答案
  • 篇一:幸福的粽子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题目. 幸福的粽子 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女人,她会织花样繁多的毛衣,会给我们做漂亮的鞋子,会把简单的饭菜,做得花样迭出.却有一样一直学不会,那就是包粽子. 在乡下,包粽子绝对是女人必备的一门手艺,每年总少不了要展示几回.乡下的民俗里,不单在端午节 ...

  • 此人不用抒情阅读答案
  • 此人不用抒情忽然想起小时候我和父亲一起吹牛的事儿.我们玩的吹牛是种扑克游戏,大小王能代替任何牌,真一手假一手地出牌.如果怀疑,可以翻底牌,是真的,就把对方的牌拿着,假的--牛皮吹破了,对方拿回自己的牌,谁先两手空空,就赢了.我常常输,倒不是因为父亲多会吹牛,而是我太多疑心,总要揭他的底牌,差不多都是 ...

  • 萦绕不去的情愫---"民俗"主题阅读
  • 萦绕不去的情愫---"民俗"主题阅读 "生于斯,长于斯",故乡给予了我们生命,故乡的民俗文化给予了我们丰富的营养.回想起来,恐怕每个人都要留恋童年时代卖货郎那韵味深远的一声吆喝,留恋村间那趣味横生的一场乡戏,留恋过节时那啪啦作响的一串鞭炮,留恋母亲那亲手烹饪的 ...

  • [异乡人的花园]阅读答案
  • 异乡人的花园                                       张 磊 ⑴我家的一间房子出租给了一个异乡人,他三十一二岁,朴实敦厚,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城里贩卖茶叶,赚着城里人的钱. ⑵早晨,他吆喝一声,便消失在城郊尚未修好的坎坷路上. ⑶下午,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 ...

  • [活着的手艺]阅读答案
  • 活着的手艺 文/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 ...

  • 活着的手艺阅读答案
  • 活着的手艺 文/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 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 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 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 ...

  • [我的母亲]拓展阅读[那枝康乃馨]
  • <我的母亲>拓展阅读 那枝康乃馨 朱克波 在我的日记本里夹着一枝枯萎的康乃馨,那是5年前的母亲节,我为母亲准备的礼物. 那年我刚从乡村到县城读书,从同学们的谈论中我得知,母亲节最好的礼物就是送一枚康乃馨.那时候,我已经很懂事了,生平第一次我做出决定,要像城里的同学那样,在母亲节,送一枝康 ...

  •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 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 2.<面对苦难>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周国平.散文<纪念傅雷>的作者是我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翻译家施蛰存. 3.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它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