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作文的初步探索11

小学生自主作文的初步探索

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第二小学 石泽高

摘要:本文根据《主体教育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和实验,初步形成了小学生自主作文的初步经验和理论是:通过学生的参加生活实践来体验生活和通过阅读两条途径进行自主积累素材,建立作文素材库,通过阅读自主感悟 习得表达方法技巧,体会理解真实的情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作文来提高习作水平,通过互动式的自主评批得到作文鉴赏能力和作文修改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自主积累 自主感悟 自主习作 自主评批 语文课程标准 正文:

《主体教育论》指出,“反对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客体,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将受教育者看作能动的、独立的主体。要求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动发展的能力。”(1)同理,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潜心思考,要主动地感悟生活,积累生活,主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表达生活。这就成为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标准上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只有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小学生自主作文”就是围绕“自主积累、自主感悟、自主习作、自主评批”进行实践与研究。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开展积极的创造性的自主作文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学习语文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作文指导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作文指导如何凸现以“习作”为目的,我有以下看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积累 构建习作材料的仓库

所谓自主积累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观察生活及周围的事物,捕捉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人物等,并以多种形式加以存储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作多角度的思考认识,从中提炼筛选,积累材料,积累思想认识;它要求学生主动运用阅读课上积累的学法,博览群书,积累佳词佳句,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语言储备。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习作大多无话可写,没情可发,写不清楚,写不具体。究其原因,对习作素材的积累太少,对语言材料的积淀太薄。唐代诗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语言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厚积薄发,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强调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在写作素材的积累上下工夫。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同时还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和语言材料。在这两方面我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一、着眼生活 观察发掘 引导积累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3)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但在学生作文现状来看,学生对“生活”认识不足,发现不透,感受不深。为了使学生在作文时,能从丰盛的泉源中引出畅流不歇的溪水,我认为:

1、在观察、聆听中丰富见闻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生活在真空中,他的周围肯定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可以是身边所熟悉的亲人,同学,老师,也可以是街头的清洁工,商贩,乞丐。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新鲜的事,如打扫赃物,吹泡泡,雄鸡打架,蚕儿吐丝等;要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虫豸,秋天的果叶,冬天的冰雪等。总之,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生活,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通过耳闻目堵去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2、在实践参与中获得体验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该解放学生的双手、时间、空间,让他们去实践参与。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来个“小鬼当家”,在父母的陪伴下亲自到菜场与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在父母的指导下炒菜做饭,洗衣洗鞋,使得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父母的辛劳,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败的痛苦。平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参加公益劳动,参观访问,春游祭扫,开展家务劳动,社会调查„„另外,我们还要千方百计地去创设情景,提供机会,拓展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只有在自己动手、动脑中,才会获得内心真实的感受,涌动情感的波澜,产生鲜明的思想,获得生动的语言。

3、在交流互动中积累素材

要求学生每天去想一想观察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每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交流一周的观察所得和对生活的感悟。在交流中,学生会从别人的观察所得中得到启发,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感悟,把它变为自己的生活材料。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地进行点拨,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观察的方法,获得观察的途径,积累观察的经验。平时,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把积累到的素材记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养成乐于观察的习惯,

会自觉寻找生活中的热点,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并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好习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习作素材仓库,要求每个学生备积累本。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实施:

①实践体验。组织学生亲自去做,春天来了,组织学生郊游;秋天来了,带领学生外出野炊。在家要求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干干家务,或下地劳动;在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如中队活动,体育比赛。平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慰问老人,参观访问等等活动。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②引导观察。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一方面要让学生观察校内所熟悉的花草树木,观察校外的山乡村野,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要求学生每天至少一观察,让学生明白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知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

③汇报拓展。每周举行一次发现汇报课,目的是把学生一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作相互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根据他人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忆、思考、联想,把他人的材料变为自己的素材。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路。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习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积累本上。不仅要积累写事的,还要积累写人的;不仅要积累写景的,还要积累状物的。要讲究方法,做到归类积累。要持之以恒,做到常观察,善发现,会思考,勤记录。这样,学生习作时就不用抓腮挠耳,愁眉苦脸。

二、导发现 拓展延伸 归纳积累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作者写作目的,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大任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篇篇精美的课文中学习语言。小学一到六年级词汇量已相当丰富,句式表达多种多样,精彩句段比比皆是,但学生会引用到作文中的词语、句子、语段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学生在平时所进行的语言积累,只是把见到的佳词佳句一股脑儿地摘录下来。学生获得的信息是单一的,信息与信息之间没有建立内在必然的联系。这不便学生的记忆与内化,学生对信息的储存存在无序与随意倾向。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归类整理,把所学课文中同一类的词语、句子、段落找出来,并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零碎、杂乱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

例如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以后,可让学生找一找描述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文中共有四处:

①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

从来不说一句话。

②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③我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④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再让学生读一读,悟一悟,这些句子写出了什么?(青年画鱼认真细致)然后再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想想还有哪些句子描述做事“认真细致”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了一些句子,例如:

⑤列宁全神贯注地工作,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绿色的办公室”》 ⑥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了。——《种子》

⑦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买柚子的了。——《苦柚》

„„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把以上这些句子归为一类,加上标题,整理在语言积累本上,并告知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句子可摘录补充进去。

教师在平时要随时引导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或读完一篇课外文章之后,从词、句、段等方面去思考、发现,加以点拨,做到类别多,积累全。不仅如此,还要经常性在学生中开展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交流中感悟,整理中提高。并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经常性地品读品读,熟记于心,把它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也就逐步构建了自己的语言材料仓库,写作时,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以及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努力构建好每一位学生自己的习作材料仓库。

(二)、激励学生自主感悟 体会理解真实的情感

自主感悟,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自主感悟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例中感悟一些小小的语言规律,从一篇篇精彩的美文中,感悟布局的合理、构思的巧妙、表达的生动。在感悟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感悟中学会有创意的表达,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法上的支撑。

一、阅读中自主感悟 习得表达方法技巧

自主感悟伴随着课内外阅读进行,阅读课上读写导律的基本环节为:品读欣赏————领悟规律(方法)————举一反三(运用规律)

1、感悟语言规律: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面对一些心动的语言现象,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领

悟表达的准确与巧妙,具体与严密,生动与形象,简练与条理,领悟一些小小的语言规律。在实践中学会活用成语,化用诗文,巧用句式妙用修辞,为学生在自主习作中语言充满个性,富有生命光彩奠定基础。

例如阅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句中重复使用三个“都”,增强了此时此刻人们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爱戴之情。学生从中感悟到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要故意重复一些词句,有时要富予变化,避免重复这一小小的语言规律。

2、感悟习作结构: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对习作中别开生面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说明情况,交待背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耐人寻味的结尾(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水到渠成;照应开头,留有余味„„)巧妙的过渡、合理的照应、匠心独运的构段方式等方面用心揣摩、潜心思考,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收益。

3、感悟表达方法:感悟习作的表达方法是指对习作的表达方法如: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借事物抒情?„„、)议论等有所感触和领悟。感悟时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表达方法;二是让学生懂得这些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三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表达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

二、在自主感悟中体会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行与言”,学生在阅读和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1、要勤于拨动学生的情弦。

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机会,创设情景,经常性地去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使之迸发真实的情怀。例如,期中考试后,学生很想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在公布成绩的前后让学生先来畅谈自己的心里感受。结果,学生的感情多姿多彩,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真切自然,感人至深。一位学生

这样写道: 上课了,老师捧着试卷走进了教室,对我们说:“期中试卷已经批好了。”我听了,心里紧张极了,心“突突”地跳着。教室里静得出奇,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也能听见。我想:“这次能考好吗?能考几分呢?回去又要皮带炒肉丝了„„”一连串的问题总是从我脑中闪出来。我心里像开水一样在翻滚。我坐也坐不住了,真想从教师那里把我的试卷夺过来,看看到底错在了哪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资源,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

2、培养学生流露真情的习惯。

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实践中的喜怒哀乐都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应

当引导学生真实地原始地记录下来。日记是真情无拘无束地流露的最好场所,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心灵自由放飞,思维任意畅想,情感自由挥洒。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计算机课。上课时我忐忑不安,因为放饭时我要冒雨回家了。下课铃声响了,我匆匆跑下楼,我哀求老天爷不要再使脸色了,不要再哭泣了。可它哭得越来越凶了,走到校门口看见许多家长在校门口接孩子。我渴望妈妈也能来接我,我知道那是妄想,因为妈妈今天出差了。我走在马路上,路上的雨水汇成了小水沟,我的裤脚湿了,我的头发也湿了,路上的行人不多,我觉得自己好可怜,像一只落汤鸡,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雨点子打在我的脸上好象帮我在洗脸,痒痒的。走了漫长的雨路终于回到家。对着镜子一看,我快认不识自己了。哎,都怪自己上学没带雨伞。

日记应当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轨迹,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聚宝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勇于流露真情的习惯。作文时,真情便会自然地在字里行间彰显出来。

3、善于拓宽流露的空间。

宋代谢枋得指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这话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写作,必须让学生尽情去想,放胆去写,畅所欲言。框框越多,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就要对照教师定的要求或标准,束缚了思维,不敢越雷池半步,心灵不能自由放飞,内容单调乏味,情感也就不能自然流露。因此,我们必须减少命题作文,减轻要求,努力创设一个学生可以袒露心灵世界的空间。古人说:“心生而立言,情动而辞发。”只有发自肺腑的才是最真的,最纯的。

(三)倡导自主习作 张扬每个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自主作文是指在自主积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根据一定的要求,自主选材,积极、能动、创造性地进行作文。自主作文是学生在一种没有束缚,没有禁锢的习作氛围中,结合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展开的联想想象,产生的表达欲望下,自主选择素材,自主拟题,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习作,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描绘生活的画面,抒发心中的情思,表达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在自主习作中闪现出独特的、灵动的智慧,张扬个性,释放潜能。为达此目标分两步进行一是课内习作指导课上的自主习作,二是平时产生表达冲动下,自觉的习作。

一、丰富生活,加强体验,自由表达

进行习作指导,课前首先要有针对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习作“专题”参观、调查、访问、研究,去广泛地接触社会,感受自然、去体验农活、学做家务、参加竞赛、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体验,有所感触、有所思考、有所想象。在课内,指导重点为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以学生交流为主,自由式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没有框框,没

有束缚,释放心灵,让学生自主选材、自主拟题、自主习作。习作指导课的环节为:活动体验(课前)——自主交流——选材构思——起草修改——选读交流

例如三月,风和日丽,万物复苏。同学们对风筝产生了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开展赏风筝、画风筝、买风筝或做风筝、放风筝、议风筝等一系列活动,唤醒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根据活动中的体验自由表达。有的根据放风筝活动的快乐写了《有趣的风筝盛会》《快乐的活动》,有的根据自己历尽艰辛,在他人的指点和自己的摸索下好不容易把风筝放上天的经历写了《我终于把风筝放上了天》《放风筝的学问》《由放风筝想到的„„》,有的根据放风筝时出现的意外,两只风筝线绞在一起、风筝线断脱、失手后发生的事,产生的感想写了《风筝绞在一起以后》《自由的风筝》,有的根据自己了解到的风筝的各种类型、色彩写了《我喜欢的风筝》《小议风筝》还有的根据空中那五彩的风筝写了童话《风筝选美》《风筝的自述》,写了小诗《风筝遐想》《五彩的天空》《假如我是风筝》„„„„

二、留心观察,捕捉灵感,乐于表达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单靠习作课上的几次习作能达成的,学生许多佳作的出现也并不都是在教师有意识地精心指导下出现的。生活中许多好的习作素材,不经意间擦出的灵感,稍纵即逝,如果都要等到习作课上等到教师要求才去做,那激情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捕捉灵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及时表达的习惯。此习惯的养成源动力在于培养学生对习作持久的浓厚的兴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的方法是:1、班内定期开展佳作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在本周内的得意之作,在班上宣读,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师在褒奖最优者时,不忘记稍有进步的学生,只要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写得好,一个词用得好都要大加鼓励。每个月中让每个学生的习作都得到一次奖励,在每一次交流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自己的精彩句段。2、班内墙上设立“佳作展示栏”“精彩片段赏析栏”3、班内设立优秀习作选,每次交流的佳作、精彩片段都抄录在上面,让学生体验到能抄录在上面是最光荣的事5、鼓励学生向各类报刊投稿,争取发表。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变任务驱动为兴趣驱动,养成自主习作的习惯。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留心观察,感悟生活,捕捉灵感自主选材,自主拟题,灵活运用阅读中感悟到的写作知识进行构思,熟练引用语言积累本的佳词佳句,融合自己的感受,能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习作,在习作中展示童趣,抒发情趣,增强兴趣,享受乐趣。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习作,他不受任何束缚,完全根据表达的需要。

三、创造性的自主作文:

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用自己独具慧眼的视角,拟自己别具一格的题目,用自己喜欢的语言,拣自己拿手的文体,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例如,为反映“家乡的可爱”这个主题,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习作中个性飞扬。

1、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学生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生活境遇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别,性格特征的异彩纷呈,也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自然迥异。习作教学绝不能齐步走,一刀切,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框框里打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爱护学生个性化情态,鼓励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为反映家乡可爱这个主题,学生有的游家乡的名胜古迹,赏家乡的自然风光;有的去尝家乡的风味小吃;有的去调查家乡的道路;有的去访问家乡的党政领导,优秀企业家,致富能手;有的去参观家乡最有影响的厂矿。尽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2、选自己独具慧眼的视角

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求新奇,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用自己独具慧眼的视角,反映家乡可爱这个主题。有的以导游身份,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以突出家乡的可爱;有的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家乡优秀企业家,致富能手,报道涌现的感人事迹来表现家乡的可爱;有的以调查研究员的身份,调查报告家乡的发展变化来反映家乡的可爱;有的以拟人化的手法,童话的形式让土特产自述展现家乡的可爱;有的用小诗人的眼光,诗写心中的情思来赞美家乡的可爱;有的以广告人的角色为家乡创作收集广告语,在收集创作中凸现家乡的可爱。

3、拟自己别具一格的标题

标题,也叫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好的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吸引人的作用。为反映家乡可爱这个主题,启发学生拟自己别具一格的题目:《小桥 溪流 村落》、《迷人的枣树林》、《致富领头燕王大伯》、《种植能手郭燕》、《我为家乡做广告》、《家乡路的变迁》„„

4、写自己喜欢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语言的个性化,要引导想象,润育童心,巧用修辞,启迪童真,活用词句,流淌童趣。要多点欣赏,少一点苛责;多一点感动,少一些失落。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例如:《小桥 溪流 村落》中,学生这样写道:“瞧,蓝色透明的天空像一块好大的玻璃,那么干净,白云姐姐们开心地在上面玩着,还不时地跑到小溪里照照镜子。小溪哗哗地唱着歌,蹦跳着奔向远方,说是要赶着去参加大海组织的聚会„„”

5、拣自己最拿手的文体

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同时也提倡用童话、寓言、说明、诗歌的文体来表达心中的情思。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就自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写法。让学生拣自己最拿手的文体,体现表达自由,必能放飞心灵,体现生命个性各异的风采。

四、充分利用想象,让学生开阔思路: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广告) 套用这句经典广告,我们不妨这样设问:学生失去想像,作文将会怎样?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虽然众口一

声、千人一面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学生作文中的模式化的现象比比皆是,说空话,编假事——“年轻的小老头”随处可见。究其根源,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像力是很重要的原因。其实,中小学生是最富有想像力的群体,他们充满着各种幻想。想像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思维活动。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作文离不开想像,离开了想像的作文,犹如脱离了灵魂的肉体。

《语文课程标准》在“分段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反复强调,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不拘形式地写下想像”,要“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

教育心理学指出:“想像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形式。”“实践活动是推动想像力的原因和动力。”由此可见,想像并不是挖空心思,胡编乱造,而是根植于现实生活。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丰富的表象是想像的基础。其次,要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异想天开”。一个人只有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感到自由时,他才可能进行创造思维和想像。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师生平等,与学生心心相印,“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常常表现得像个“老顽童”,有时让学生上台画自己的画像,有时和学生一起想像“猪九戒”是什么模样,那不泯的童心不正是激发学生驰骋想像的最好“加油站”吗?第三,巧妙设计作文题目,也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想像。如教材中的一些作文训练:《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会克隆》等,都能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还可抓住教材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像,如《穷人》、《凡卡》等课文,学完后引导学生想像,桑娜一家以后的日子会怎么过呢?凡卡一觉醒来后,等待他的命运会怎样呢?也可以创新一些作文训练的方式,如编写童话故事、听音响作文、提供词语想像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四)、组织学生自主评批 提高修改鉴赏能力

自主评批习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对所给习作,进行点评、修改、鉴赏等活动,从而提高习作评批水平和学习语文的能力。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提高学生的评改、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

自主评批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六个环节:

一、自主定标。即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制定评批标准,一般含“一般要求”(即任何一篇习作均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多指标点、字、词、句方面的要求)和“特殊要求”(即本次习作训练的规定性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评批尺度与标准是什么,知道用什么来衡量习作;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拟题能力,懂得审题拟题对于每一次习作的重要性,懂得昨天按什么标准写,今天就按什么尺度评和批。

二. 自主评批。学生根据评批标准,围绕习作中的标点、字词、句段、习作方

法、训练重点等作出欣赏式评点或提出修改建议。一般应完成:点评--评语(眉批、总批等);修改--推敲(遣词造句、段落修正等);鉴赏--选赏(佳词佳句、优美段落篇章等)。一般可采用以下形式:①班内或组内随意抽取评批式(习作置于讲台,全班或全组不看作文本上的姓名,随意抽取一本作为评批的对象);②班内或组内推磨评批式(班内或组内同学A 评B ,B 评C ,C 评D );③班内或组内一对一评批式(班内或组内同学A 评B ,B 评A , C 评D ,D 评C );④小组对调评批式。评批完毕要注意写上评批者姓名,打上等第。

三. 自主交流。

学生将自己在评批过程中发现的巧妙贴切的用词、优美的句段、精彩的美文及自己的评点在全班宣读,供大家欣赏评点。将自己在评批过程中发现的谴词造句不够正确或不准确、描写不够生动具体的段落、选材构思欠妥的地方和自己的修改建议在全班宣读,供大家讨论。这样的交流可以是一词一句的琢磨推敲,可以是一段一文的鉴赏评点,目的是开拓学生思路,博采众长,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别人的评批来启发自己的评批,从而提高修改、鉴赏能力。在学生交流评点、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随机点拨、评价。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尤其是评批知识体系,建立各自评批方法序列;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思维层面,加强思维的深广度、准确度;有利于肯定评批成绩,纠正评批错误,指出不足,保证评批的科学性、准确性。一般采用的形式有:①宣读汇报式。②宣读补充式。③中心辩论式。

四. 自主修改。即学生自主评批后,拿回自己的习作,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批结果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有利于发挥评批的作用,特别是对眉批、总批的功能发挥,能落到实处;有利于学生在吸收评批信息后进行第二次修改,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并认识到好习作是改出来的这一写作规律。 操作时要注意:①要引导学生认真自觉地学习评批语,认识到习作中的优缺点,养成自觉、快速修改的习惯。②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评批中的不足(含自己习作的不足及评批者不恰当的评价),养成他们如何更好地与评批者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③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修改后的第二次评批及对学生评批的评批,并签上自己对评批的意见(此环节一般在课后)。

五. 评批总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评批情况、评批所得等一一作结,既有利于

学生及时提炼并形成知识结构,理明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评批方法序列,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作文的评批热情,明确改进方法。操作时我们强调:①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作相机点拨引导;②要注意围绕目标及评批要求进行总结;③要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④要注意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和学习序列,以帮助他们提高能力;⑤教师要注意对评批的评批,并签上自己对评批的意见。

总之:通过学生的参加生活实践来体验生活和通过阅读两条途径进行自主积累素材,建立作文素材库,通过阅读自主感悟 习得表达方法技巧,体会理解真实的

情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作文来提高习作水平,通过互动式的自主评批得到作文鉴赏能力和作文修改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自主作文的初步探索

姓 名:石泽高 邮 编:256216

工作单位: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第二小学

地 址: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第二小学

联系电话:0543--4587435

小学生自主作文的初步探索

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第二小学 石泽高

摘要:本文根据《主体教育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和实验,初步形成了小学生自主作文的初步经验和理论是:通过学生的参加生活实践来体验生活和通过阅读两条途径进行自主积累素材,建立作文素材库,通过阅读自主感悟 习得表达方法技巧,体会理解真实的情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作文来提高习作水平,通过互动式的自主评批得到作文鉴赏能力和作文修改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自主积累 自主感悟 自主习作 自主评批 语文课程标准 正文:

《主体教育论》指出,“反对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客体,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将受教育者看作能动的、独立的主体。要求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动发展的能力。”(1)同理,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潜心思考,要主动地感悟生活,积累生活,主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表达生活。这就成为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标准上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只有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小学生自主作文”就是围绕“自主积累、自主感悟、自主习作、自主评批”进行实践与研究。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开展积极的创造性的自主作文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学习语文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作文指导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课标精神,作文指导如何凸现以“习作”为目的,我有以下看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积累 构建习作材料的仓库

所谓自主积累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观察生活及周围的事物,捕捉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人物等,并以多种形式加以存储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作多角度的思考认识,从中提炼筛选,积累材料,积累思想认识;它要求学生主动运用阅读课上积累的学法,博览群书,积累佳词佳句,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语言储备。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习作大多无话可写,没情可发,写不清楚,写不具体。究其原因,对习作素材的积累太少,对语言材料的积淀太薄。唐代诗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语言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厚积薄发,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强调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在写作素材的积累上下工夫。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同时还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和语言材料。在这两方面我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一、着眼生活 观察发掘 引导积累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3)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但在学生作文现状来看,学生对“生活”认识不足,发现不透,感受不深。为了使学生在作文时,能从丰盛的泉源中引出畅流不歇的溪水,我认为:

1、在观察、聆听中丰富见闻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生活在真空中,他的周围肯定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可以是身边所熟悉的亲人,同学,老师,也可以是街头的清洁工,商贩,乞丐。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新鲜的事,如打扫赃物,吹泡泡,雄鸡打架,蚕儿吐丝等;要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虫豸,秋天的果叶,冬天的冰雪等。总之,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生活,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通过耳闻目堵去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2、在实践参与中获得体验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该解放学生的双手、时间、空间,让他们去实践参与。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来个“小鬼当家”,在父母的陪伴下亲自到菜场与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在父母的指导下炒菜做饭,洗衣洗鞋,使得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父母的辛劳,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败的痛苦。平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参加公益劳动,参观访问,春游祭扫,开展家务劳动,社会调查„„另外,我们还要千方百计地去创设情景,提供机会,拓展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只有在自己动手、动脑中,才会获得内心真实的感受,涌动情感的波澜,产生鲜明的思想,获得生动的语言。

3、在交流互动中积累素材

要求学生每天去想一想观察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每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交流一周的观察所得和对生活的感悟。在交流中,学生会从别人的观察所得中得到启发,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感悟,把它变为自己的生活材料。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地进行点拨,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观察的方法,获得观察的途径,积累观察的经验。平时,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把积累到的素材记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养成乐于观察的习惯,

会自觉寻找生活中的热点,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并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好习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习作素材仓库,要求每个学生备积累本。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实施:

①实践体验。组织学生亲自去做,春天来了,组织学生郊游;秋天来了,带领学生外出野炊。在家要求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干干家务,或下地劳动;在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如中队活动,体育比赛。平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慰问老人,参观访问等等活动。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②引导观察。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一方面要让学生观察校内所熟悉的花草树木,观察校外的山乡村野,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要求学生每天至少一观察,让学生明白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知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

③汇报拓展。每周举行一次发现汇报课,目的是把学生一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作相互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根据他人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忆、思考、联想,把他人的材料变为自己的素材。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路。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习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积累本上。不仅要积累写事的,还要积累写人的;不仅要积累写景的,还要积累状物的。要讲究方法,做到归类积累。要持之以恒,做到常观察,善发现,会思考,勤记录。这样,学生习作时就不用抓腮挠耳,愁眉苦脸。

二、导发现 拓展延伸 归纳积累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作者写作目的,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大任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篇篇精美的课文中学习语言。小学一到六年级词汇量已相当丰富,句式表达多种多样,精彩句段比比皆是,但学生会引用到作文中的词语、句子、语段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学生在平时所进行的语言积累,只是把见到的佳词佳句一股脑儿地摘录下来。学生获得的信息是单一的,信息与信息之间没有建立内在必然的联系。这不便学生的记忆与内化,学生对信息的储存存在无序与随意倾向。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归类整理,把所学课文中同一类的词语、句子、段落找出来,并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零碎、杂乱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

例如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以后,可让学生找一找描述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文中共有四处:

①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

从来不说一句话。

②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③我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④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再让学生读一读,悟一悟,这些句子写出了什么?(青年画鱼认真细致)然后再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想想还有哪些句子描述做事“认真细致”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了一些句子,例如:

⑤列宁全神贯注地工作,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绿色的办公室”》 ⑥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了。——《种子》

⑦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买柚子的了。——《苦柚》

„„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把以上这些句子归为一类,加上标题,整理在语言积累本上,并告知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句子可摘录补充进去。

教师在平时要随时引导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或读完一篇课外文章之后,从词、句、段等方面去思考、发现,加以点拨,做到类别多,积累全。不仅如此,还要经常性在学生中开展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交流中感悟,整理中提高。并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经常性地品读品读,熟记于心,把它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也就逐步构建了自己的语言材料仓库,写作时,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以及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努力构建好每一位学生自己的习作材料仓库。

(二)、激励学生自主感悟 体会理解真实的情感

自主感悟,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自主感悟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例中感悟一些小小的语言规律,从一篇篇精彩的美文中,感悟布局的合理、构思的巧妙、表达的生动。在感悟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感悟中学会有创意的表达,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法上的支撑。

一、阅读中自主感悟 习得表达方法技巧

自主感悟伴随着课内外阅读进行,阅读课上读写导律的基本环节为:品读欣赏————领悟规律(方法)————举一反三(运用规律)

1、感悟语言规律: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面对一些心动的语言现象,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领

悟表达的准确与巧妙,具体与严密,生动与形象,简练与条理,领悟一些小小的语言规律。在实践中学会活用成语,化用诗文,巧用句式妙用修辞,为学生在自主习作中语言充满个性,富有生命光彩奠定基础。

例如阅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句中重复使用三个“都”,增强了此时此刻人们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爱戴之情。学生从中感悟到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要故意重复一些词句,有时要富予变化,避免重复这一小小的语言规律。

2、感悟习作结构: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对习作中别开生面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说明情况,交待背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耐人寻味的结尾(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水到渠成;照应开头,留有余味„„)巧妙的过渡、合理的照应、匠心独运的构段方式等方面用心揣摩、潜心思考,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收益。

3、感悟表达方法:感悟习作的表达方法是指对习作的表达方法如: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借事物抒情?„„、)议论等有所感触和领悟。感悟时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表达方法;二是让学生懂得这些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三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表达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

二、在自主感悟中体会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行与言”,学生在阅读和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1、要勤于拨动学生的情弦。

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机会,创设情景,经常性地去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使之迸发真实的情怀。例如,期中考试后,学生很想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在公布成绩的前后让学生先来畅谈自己的心里感受。结果,学生的感情多姿多彩,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真切自然,感人至深。一位学生

这样写道: 上课了,老师捧着试卷走进了教室,对我们说:“期中试卷已经批好了。”我听了,心里紧张极了,心“突突”地跳着。教室里静得出奇,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也能听见。我想:“这次能考好吗?能考几分呢?回去又要皮带炒肉丝了„„”一连串的问题总是从我脑中闪出来。我心里像开水一样在翻滚。我坐也坐不住了,真想从教师那里把我的试卷夺过来,看看到底错在了哪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资源,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

2、培养学生流露真情的习惯。

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实践中的喜怒哀乐都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应

当引导学生真实地原始地记录下来。日记是真情无拘无束地流露的最好场所,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心灵自由放飞,思维任意畅想,情感自由挥洒。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计算机课。上课时我忐忑不安,因为放饭时我要冒雨回家了。下课铃声响了,我匆匆跑下楼,我哀求老天爷不要再使脸色了,不要再哭泣了。可它哭得越来越凶了,走到校门口看见许多家长在校门口接孩子。我渴望妈妈也能来接我,我知道那是妄想,因为妈妈今天出差了。我走在马路上,路上的雨水汇成了小水沟,我的裤脚湿了,我的头发也湿了,路上的行人不多,我觉得自己好可怜,像一只落汤鸡,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雨点子打在我的脸上好象帮我在洗脸,痒痒的。走了漫长的雨路终于回到家。对着镜子一看,我快认不识自己了。哎,都怪自己上学没带雨伞。

日记应当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轨迹,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聚宝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勇于流露真情的习惯。作文时,真情便会自然地在字里行间彰显出来。

3、善于拓宽流露的空间。

宋代谢枋得指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这话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写作,必须让学生尽情去想,放胆去写,畅所欲言。框框越多,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就要对照教师定的要求或标准,束缚了思维,不敢越雷池半步,心灵不能自由放飞,内容单调乏味,情感也就不能自然流露。因此,我们必须减少命题作文,减轻要求,努力创设一个学生可以袒露心灵世界的空间。古人说:“心生而立言,情动而辞发。”只有发自肺腑的才是最真的,最纯的。

(三)倡导自主习作 张扬每个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自主作文是指在自主积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根据一定的要求,自主选材,积极、能动、创造性地进行作文。自主作文是学生在一种没有束缚,没有禁锢的习作氛围中,结合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展开的联想想象,产生的表达欲望下,自主选择素材,自主拟题,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习作,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描绘生活的画面,抒发心中的情思,表达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在自主习作中闪现出独特的、灵动的智慧,张扬个性,释放潜能。为达此目标分两步进行一是课内习作指导课上的自主习作,二是平时产生表达冲动下,自觉的习作。

一、丰富生活,加强体验,自由表达

进行习作指导,课前首先要有针对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习作“专题”参观、调查、访问、研究,去广泛地接触社会,感受自然、去体验农活、学做家务、参加竞赛、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体验,有所感触、有所思考、有所想象。在课内,指导重点为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以学生交流为主,自由式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没有框框,没

有束缚,释放心灵,让学生自主选材、自主拟题、自主习作。习作指导课的环节为:活动体验(课前)——自主交流——选材构思——起草修改——选读交流

例如三月,风和日丽,万物复苏。同学们对风筝产生了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开展赏风筝、画风筝、买风筝或做风筝、放风筝、议风筝等一系列活动,唤醒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根据活动中的体验自由表达。有的根据放风筝活动的快乐写了《有趣的风筝盛会》《快乐的活动》,有的根据自己历尽艰辛,在他人的指点和自己的摸索下好不容易把风筝放上天的经历写了《我终于把风筝放上了天》《放风筝的学问》《由放风筝想到的„„》,有的根据放风筝时出现的意外,两只风筝线绞在一起、风筝线断脱、失手后发生的事,产生的感想写了《风筝绞在一起以后》《自由的风筝》,有的根据自己了解到的风筝的各种类型、色彩写了《我喜欢的风筝》《小议风筝》还有的根据空中那五彩的风筝写了童话《风筝选美》《风筝的自述》,写了小诗《风筝遐想》《五彩的天空》《假如我是风筝》„„„„

二、留心观察,捕捉灵感,乐于表达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单靠习作课上的几次习作能达成的,学生许多佳作的出现也并不都是在教师有意识地精心指导下出现的。生活中许多好的习作素材,不经意间擦出的灵感,稍纵即逝,如果都要等到习作课上等到教师要求才去做,那激情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捕捉灵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及时表达的习惯。此习惯的养成源动力在于培养学生对习作持久的浓厚的兴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的方法是:1、班内定期开展佳作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在本周内的得意之作,在班上宣读,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师在褒奖最优者时,不忘记稍有进步的学生,只要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写得好,一个词用得好都要大加鼓励。每个月中让每个学生的习作都得到一次奖励,在每一次交流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自己的精彩句段。2、班内墙上设立“佳作展示栏”“精彩片段赏析栏”3、班内设立优秀习作选,每次交流的佳作、精彩片段都抄录在上面,让学生体验到能抄录在上面是最光荣的事5、鼓励学生向各类报刊投稿,争取发表。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变任务驱动为兴趣驱动,养成自主习作的习惯。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留心观察,感悟生活,捕捉灵感自主选材,自主拟题,灵活运用阅读中感悟到的写作知识进行构思,熟练引用语言积累本的佳词佳句,融合自己的感受,能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习作,在习作中展示童趣,抒发情趣,增强兴趣,享受乐趣。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习作,他不受任何束缚,完全根据表达的需要。

三、创造性的自主作文:

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用自己独具慧眼的视角,拟自己别具一格的题目,用自己喜欢的语言,拣自己拿手的文体,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例如,为反映“家乡的可爱”这个主题,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习作中个性飞扬。

1、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学生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生活境遇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别,性格特征的异彩纷呈,也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自然迥异。习作教学绝不能齐步走,一刀切,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框框里打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爱护学生个性化情态,鼓励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为反映家乡可爱这个主题,学生有的游家乡的名胜古迹,赏家乡的自然风光;有的去尝家乡的风味小吃;有的去调查家乡的道路;有的去访问家乡的党政领导,优秀企业家,致富能手;有的去参观家乡最有影响的厂矿。尽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2、选自己独具慧眼的视角

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求新奇,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用自己独具慧眼的视角,反映家乡可爱这个主题。有的以导游身份,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以突出家乡的可爱;有的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家乡优秀企业家,致富能手,报道涌现的感人事迹来表现家乡的可爱;有的以调查研究员的身份,调查报告家乡的发展变化来反映家乡的可爱;有的以拟人化的手法,童话的形式让土特产自述展现家乡的可爱;有的用小诗人的眼光,诗写心中的情思来赞美家乡的可爱;有的以广告人的角色为家乡创作收集广告语,在收集创作中凸现家乡的可爱。

3、拟自己别具一格的标题

标题,也叫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好的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吸引人的作用。为反映家乡可爱这个主题,启发学生拟自己别具一格的题目:《小桥 溪流 村落》、《迷人的枣树林》、《致富领头燕王大伯》、《种植能手郭燕》、《我为家乡做广告》、《家乡路的变迁》„„

4、写自己喜欢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语言的个性化,要引导想象,润育童心,巧用修辞,启迪童真,活用词句,流淌童趣。要多点欣赏,少一点苛责;多一点感动,少一些失落。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例如:《小桥 溪流 村落》中,学生这样写道:“瞧,蓝色透明的天空像一块好大的玻璃,那么干净,白云姐姐们开心地在上面玩着,还不时地跑到小溪里照照镜子。小溪哗哗地唱着歌,蹦跳着奔向远方,说是要赶着去参加大海组织的聚会„„”

5、拣自己最拿手的文体

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同时也提倡用童话、寓言、说明、诗歌的文体来表达心中的情思。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就自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写法。让学生拣自己最拿手的文体,体现表达自由,必能放飞心灵,体现生命个性各异的风采。

四、充分利用想象,让学生开阔思路: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广告) 套用这句经典广告,我们不妨这样设问:学生失去想像,作文将会怎样?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虽然众口一

声、千人一面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学生作文中的模式化的现象比比皆是,说空话,编假事——“年轻的小老头”随处可见。究其根源,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像力是很重要的原因。其实,中小学生是最富有想像力的群体,他们充满着各种幻想。想像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思维活动。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作文离不开想像,离开了想像的作文,犹如脱离了灵魂的肉体。

《语文课程标准》在“分段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反复强调,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不拘形式地写下想像”,要“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

教育心理学指出:“想像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形式。”“实践活动是推动想像力的原因和动力。”由此可见,想像并不是挖空心思,胡编乱造,而是根植于现实生活。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丰富的表象是想像的基础。其次,要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异想天开”。一个人只有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感到自由时,他才可能进行创造思维和想像。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师生平等,与学生心心相印,“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常常表现得像个“老顽童”,有时让学生上台画自己的画像,有时和学生一起想像“猪九戒”是什么模样,那不泯的童心不正是激发学生驰骋想像的最好“加油站”吗?第三,巧妙设计作文题目,也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想像。如教材中的一些作文训练:《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会克隆》等,都能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还可抓住教材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像,如《穷人》、《凡卡》等课文,学完后引导学生想像,桑娜一家以后的日子会怎么过呢?凡卡一觉醒来后,等待他的命运会怎样呢?也可以创新一些作文训练的方式,如编写童话故事、听音响作文、提供词语想像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四)、组织学生自主评批 提高修改鉴赏能力

自主评批习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对所给习作,进行点评、修改、鉴赏等活动,从而提高习作评批水平和学习语文的能力。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提高学生的评改、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

自主评批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六个环节:

一、自主定标。即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制定评批标准,一般含“一般要求”(即任何一篇习作均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多指标点、字、词、句方面的要求)和“特殊要求”(即本次习作训练的规定性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评批尺度与标准是什么,知道用什么来衡量习作;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拟题能力,懂得审题拟题对于每一次习作的重要性,懂得昨天按什么标准写,今天就按什么尺度评和批。

二. 自主评批。学生根据评批标准,围绕习作中的标点、字词、句段、习作方

法、训练重点等作出欣赏式评点或提出修改建议。一般应完成:点评--评语(眉批、总批等);修改--推敲(遣词造句、段落修正等);鉴赏--选赏(佳词佳句、优美段落篇章等)。一般可采用以下形式:①班内或组内随意抽取评批式(习作置于讲台,全班或全组不看作文本上的姓名,随意抽取一本作为评批的对象);②班内或组内推磨评批式(班内或组内同学A 评B ,B 评C ,C 评D );③班内或组内一对一评批式(班内或组内同学A 评B ,B 评A , C 评D ,D 评C );④小组对调评批式。评批完毕要注意写上评批者姓名,打上等第。

三. 自主交流。

学生将自己在评批过程中发现的巧妙贴切的用词、优美的句段、精彩的美文及自己的评点在全班宣读,供大家欣赏评点。将自己在评批过程中发现的谴词造句不够正确或不准确、描写不够生动具体的段落、选材构思欠妥的地方和自己的修改建议在全班宣读,供大家讨论。这样的交流可以是一词一句的琢磨推敲,可以是一段一文的鉴赏评点,目的是开拓学生思路,博采众长,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别人的评批来启发自己的评批,从而提高修改、鉴赏能力。在学生交流评点、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随机点拨、评价。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尤其是评批知识体系,建立各自评批方法序列;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思维层面,加强思维的深广度、准确度;有利于肯定评批成绩,纠正评批错误,指出不足,保证评批的科学性、准确性。一般采用的形式有:①宣读汇报式。②宣读补充式。③中心辩论式。

四. 自主修改。即学生自主评批后,拿回自己的习作,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批结果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有利于发挥评批的作用,特别是对眉批、总批的功能发挥,能落到实处;有利于学生在吸收评批信息后进行第二次修改,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并认识到好习作是改出来的这一写作规律。 操作时要注意:①要引导学生认真自觉地学习评批语,认识到习作中的优缺点,养成自觉、快速修改的习惯。②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评批中的不足(含自己习作的不足及评批者不恰当的评价),养成他们如何更好地与评批者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③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修改后的第二次评批及对学生评批的评批,并签上自己对评批的意见(此环节一般在课后)。

五. 评批总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评批情况、评批所得等一一作结,既有利于

学生及时提炼并形成知识结构,理明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评批方法序列,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作文的评批热情,明确改进方法。操作时我们强调:①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作相机点拨引导;②要注意围绕目标及评批要求进行总结;③要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④要注意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和学习序列,以帮助他们提高能力;⑤教师要注意对评批的评批,并签上自己对评批的意见。

总之:通过学生的参加生活实践来体验生活和通过阅读两条途径进行自主积累素材,建立作文素材库,通过阅读自主感悟 习得表达方法技巧,体会理解真实的

情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作文来提高习作水平,通过互动式的自主评批得到作文鉴赏能力和作文修改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自主作文的初步探索

姓 名:石泽高 邮 编:256216

工作单位: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第二小学

地 址: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第二小学

联系电话:0543--4587435


相关内容

  • "四步"自主探究式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应做哪些变化,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来顺应这些变化,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顺应这些变化而摸索出来的"四步"自主探究式高中作文教学模式的流程.具体操作.主要特征.相关问题的探讨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

  • 课题自我鉴定意见
  • 我进行的“培养初三学生自主评价作文能力”的研究”课题,于20xx年开展研究,并于20xx年9月被莱州市教科所定为科研课题。我在市教科所指导下,严格按课题研究方案开展了研究工作,在理论探索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摸索出了一套适用中学生自主评价作文的新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 ...

  • 教材分析08
  • 新教材 新亮点 新理念 --人教版一册语文教材透视 看过人教版一册的语文教材,感觉是明快活泼.童趣十足:用过人教版一册的语文教材,才体会到其中独运的匠心和超前的理念.人教版的实验教材,构筑在人教社多年编写小学语文教材的经验积蓄的基础上,又在领会和物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中实现了突破.它是小学语文教材 ...

  • 小学"童心作文"的实践与探索
  • 小学‚童心作文‛的实践与探索 充满 ‚童心‛的自主作文洋溢着生气和乐趣,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因此‚童心‛的本质是建立在自由.开放.快乐和纯真之上的,‚童心‛作文和自主作文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协调的.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被作文‛的现状,从充满童心童趣的视角谈谈自主作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 ...

  • 课题总结 材料
  • 附件三 编 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总 结 成果名称: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践研究 所属类别: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研究时间:2005.8---2009.8 实践时间:2009.8---2010.3 2010年3 月 20 日 填 表 说 明 1.请客观真实地填写总结材料. 2.封面右上角 ...

  • 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标准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 ...

  • 七年级上学期单元作文教学工作计划
  • 前言: 为帮助各学校依据《息县初中作文教学训练序列 征求意见稿》,制订具体到周、责任到人的《年级作文教学学期计划》,应学校备课组长要求,把摘录的《七年级上学期单元作文计划》部分内容贴在这里,以供学习借鉴。 一、教材作文训练序列解读 初中教材(人教版)以“成长”为总主题,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循序渐进的 ...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

  • 日记随笔式作文写作训练之内容研究阶段报告
  • <日记随笔式作文写作训练之内容研究>课题 阶段性研究报告 本课题自2012年12月份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积极筹备开题以及课题的研究.实践工作.一年来,在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成员齐心合力,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 现在,将我校申报的<日记随笔式作文写作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