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困难多 铺平实践路尚需努力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0-10-25 10:0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启龙

关注内涵发展  建设高质量职教师资队伍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难在哪里

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进修,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职业教育相关部门、职业院校、企业和教师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困难与阻力,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相应机构、完善学校长期的教师轮训计划、开展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制定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促进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教师企业实践之路 困难重重

相关的法规尚不完善

1.缺少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可行性法律法规保障,使教师到企业进修难以顺利开展。《决定》和《意见》先后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并且《意见》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实践的要求、主要内容、主要形式与组织管理等相关工作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但是,各地方缺少后续的相关专项法规,导致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难以顺利开展。

2.缺少独立化运行机构,难以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高效运作。要建立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独立化的运行机构必不可少。以往运作教师在职学习的机构是各地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教师专业理论的传授和教学技能的提升。目前,职业教育的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企业均没有设立负责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具体执行机构,造成各部门对实践的计划和过程缺少统筹、安排、监督和管理,不利于这一制度的顺利开展。

学校的制度性缺陷

1.缺乏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导致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实践。中职学校师资匮乏现象有目共睹,而且近几年中职学校生源增加较快,教师的课时普遍增多。于是,经常听到学校领导和教师抱怨“在职进修、实践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性较强,难以找到其他教师代课而难以进行”。表面上看是由于教师匮乏引起的,但笔者认为,这并非顽疾所在,缺乏科学、可行的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才是真正的原因。

《决定》和《意见》中对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规定为“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并没有具体要求一次性完成还是分期完成,学校完全可以将实践分开进行,平均下来每学期仅仅半个月时间,哪怕一次完成也不过是半个学期。所以,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的缺失,导致专业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实践。

2.缺少合理的实践计划和自主、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导致实践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性。目前,中职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往往是走马观花的多、脚踏实地的少,大部分是借助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作为带队教师管理学生的同时随意地参观性学习,很少能够在第一线岗位上亲自实践,很难达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实践停留在浅层次的目标水平上。正是由于缺乏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周密计划,实践方案也缺少教师的主动、个性化参与,使教师对进企业实践缺乏目的性,很难保证实践的有效开展。

3.缺少进修经费分担机制和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导致教师缺乏实践进修的积极性。就笔者所知,大部分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期间的学习费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等大部分或全部由个人承担,实践期间的工资、课时费等完全没有或部分发放,而且即使教师到企业实践后在学校的年终考核上没有或很少得到待遇补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来自企业的阻力

1.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导致企业不愿接收教师实践。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讲求的是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自顾不暇,某些企业的流水线作业是以“秒”来计算,某一个工序出现问题,会连带影响到其他工序的运行。教师到企业实践某种程度上会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降低生产率。由于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企业短期利益的损害却没有得到经济上的补偿,同时还要考虑到生产安全因素的额外成本,因此对职教教师培养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

2.缺乏紧密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训合作制度与机制,学校与企业的供需对接不畅,导致企业不愿提供技术岗位为教师实践提供支持。正是意识到了企业、行业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紧密型的产学研训合作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对成熟、认可度较高的机制和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尚处在研究、探索和试运行阶段。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训合作中,教师对企业的技术和研发支持与企业对教师实践岗位的提供难以形成等值抵消,“付出难有回报”,这也是企业不愿意接收教师到一线实践的一个原因。

教师自身的误区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导致目前职业教育教师来源十分广泛:有来自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毕业生,有综合大学的工科毕业生,有从普通文化课或其他学科转行的教师,还有的是从企业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作为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在职前培养过程中缺乏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规划,导致多数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整体理解和对其内在规律的把握,更谈不上教学规律、课程安排、专业设置等问题的认识了,也就使得部分教师意识不到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意义,认为顶岗实习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了其重要意义,并且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但是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渴望并不强烈,认为“吃老本也够用”;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到企业实践更重要的不是提高技能,而是改变思维方式,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企业的文化、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安排那么长的时间参与实践。

由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制度的缺乏以及教师培养模式、途径的单一化,造成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普遍较弱,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其不利。

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和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06年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均提及了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问题,体现出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无论是职业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还是企业和教师本身,对待教师到企业实践这一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困难与阻力,大大阻碍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顺利、高效开展。

铺平企业实践之路 事在人为

逐步完善地方性教师进企业实践的法规,使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自觉合作很难保证教师进修的长久性和有效性,教师进企业实践的运行更应该得到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支持。科学、明确的法律法规是这一制度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省市各级有关部门应严格遵循《决定》和《意见》的精神,针对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台可行的地方性法规,并坚决贯彻执行。笔者认为,法规中有三项内容应重点明确规定:一是企业担负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教师进修而给予的税收优惠和经济补偿等问题;二是学校在专业教师进企业进修规划中的人员数量、比例、进修时间、经费支持等问题;三是教师进企业进修期间及之后的工资发放、待遇提升、职称评定、奖金补贴等问题。

建立相应机构进行统筹、监督和管理,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和质量

法律法规是否能够高效、严格的执行依赖于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地方各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均应设立专门的执行与监督机构,负责该地区或本校的教师进企业实践计划的具体落实,以保障教师实践的时间和质量。该机构具体工作应包括:

1.专业选择。可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获知需要进企业实践教师的专业,安排的进修专业应以教师的需求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安排新兴专业、强调动手操作的专业、当地支柱产业的相关专业为主、为先。

2.企业选择。进修专业确立后,开始选择培训企业,应主要选择在当地行业中代表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职工培训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联系的企业实践基地,并争取将其建设成长久性的专业教师培训基地。

3.制定地区性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在与企业沟通好实践的时间、人员、地点后,制定该地区(学校)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包括实践的专业名称、参与的学校数量、教师人数、起止时间、培训内容、考核办法等。

4.信息公布。将制定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通知相应学校或在网上公布,教师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提交申请。

5.统计人员。统计教师提交的申请,依据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分布、需求等综合情况统筹安排,确定实践人选。

6.监督管理。实践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目的和纪律;实践过程中,派专人全程监督企业实践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7.总结评价。教师进企业实践后,要求教师对进企业实践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为组织好下一轮的进企业实践提供参考。

制定并不断完善学校长期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学年(学期)实践计划

专业教师学年(学期)实践方案的缺失是导致实践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进修的真正原因,而专业教师学年(学期)实践方案至少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学校整体规划,其中包含学校未来发展的性质、规模、结构、层次以及各学科的发展方向等,它决定了教师实践的总体目标和方向;时间规划,包含学校计划完成校内所有教师实践任务的全部时间、每年(学期)实践的时间、各个专业全部教师实践一轮的时间安排等;人员计划,包含校内每年(学期)实践教师的数量、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比例;专业计划,包含每年(学期)安排的实践教师的专业分布、各专业课教师进修的比例等。

通过专业教师学年(学期)实践方案的制定,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自身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总体地位和发展方向,刺激教师不断发展专业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适合自我发展的生涯设计以及制定自主的、个性化的企业实践方案,使得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目的性、有效性大大提高,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建立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训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师到企业实践

目前,在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常是学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和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两种方式,其固然是补充师资队伍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但它只是一种单向的、松散型的合作方式,对学校来说,师资培养的成本不断提高,且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与企业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成为双赢共生的合作伙伴。

合作企业的选择应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因为大型、国营企业大部分已与普通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难有精力再顾及中职学校。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新装备开发能力方面相对薄弱,中职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优势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新技术、新装备方面的技术课题;同时,部分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由于基础理论知识或专业背景的匮乏,在新技术、新装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中职教师也可以对其传授相关知识和理论。这样,中职教师参与到了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中,为企业提高生产率、优化人力资源作出了贡献,自然提高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就更愿意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

制定教师进修的个性化方案,提高进修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由于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导致的专业种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均不相同,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提升的能力有所差异。学校应鼓励并帮助教师在总结平时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带着问题、任务或项目去企业实践,以提高实践的目的性。比如,将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等编进教学计划;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和改进教学方法;开发适合企业订单培养的校本教材;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收集现场资料等,均可作为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的问题和任务。由于实践方案的制定由教师亲自参与,所有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贴合教师需求,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必将认真对待,积极行动,这将大大提高实践的有效性。

( 王启龙,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0-10-25 10:0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启龙

关注内涵发展  建设高质量职教师资队伍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难在哪里

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进修,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职业教育相关部门、职业院校、企业和教师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困难与阻力,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相应机构、完善学校长期的教师轮训计划、开展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制定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促进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教师企业实践之路 困难重重

相关的法规尚不完善

1.缺少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可行性法律法规保障,使教师到企业进修难以顺利开展。《决定》和《意见》先后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并且《意见》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实践的要求、主要内容、主要形式与组织管理等相关工作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但是,各地方缺少后续的相关专项法规,导致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难以顺利开展。

2.缺少独立化运行机构,难以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高效运作。要建立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独立化的运行机构必不可少。以往运作教师在职学习的机构是各地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教师专业理论的传授和教学技能的提升。目前,职业教育的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企业均没有设立负责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具体执行机构,造成各部门对实践的计划和过程缺少统筹、安排、监督和管理,不利于这一制度的顺利开展。

学校的制度性缺陷

1.缺乏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导致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实践。中职学校师资匮乏现象有目共睹,而且近几年中职学校生源增加较快,教师的课时普遍增多。于是,经常听到学校领导和教师抱怨“在职进修、实践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性较强,难以找到其他教师代课而难以进行”。表面上看是由于教师匮乏引起的,但笔者认为,这并非顽疾所在,缺乏科学、可行的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才是真正的原因。

《决定》和《意见》中对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规定为“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并没有具体要求一次性完成还是分期完成,学校完全可以将实践分开进行,平均下来每学期仅仅半个月时间,哪怕一次完成也不过是半个学期。所以,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的缺失,导致专业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实践。

2.缺少合理的实践计划和自主、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导致实践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性。目前,中职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往往是走马观花的多、脚踏实地的少,大部分是借助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作为带队教师管理学生的同时随意地参观性学习,很少能够在第一线岗位上亲自实践,很难达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实践停留在浅层次的目标水平上。正是由于缺乏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周密计划,实践方案也缺少教师的主动、个性化参与,使教师对进企业实践缺乏目的性,很难保证实践的有效开展。

3.缺少进修经费分担机制和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导致教师缺乏实践进修的积极性。就笔者所知,大部分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期间的学习费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等大部分或全部由个人承担,实践期间的工资、课时费等完全没有或部分发放,而且即使教师到企业实践后在学校的年终考核上没有或很少得到待遇补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来自企业的阻力

1.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导致企业不愿接收教师实践。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讲求的是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自顾不暇,某些企业的流水线作业是以“秒”来计算,某一个工序出现问题,会连带影响到其他工序的运行。教师到企业实践某种程度上会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降低生产率。由于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企业短期利益的损害却没有得到经济上的补偿,同时还要考虑到生产安全因素的额外成本,因此对职教教师培养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

2.缺乏紧密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训合作制度与机制,学校与企业的供需对接不畅,导致企业不愿提供技术岗位为教师实践提供支持。正是意识到了企业、行业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紧密型的产学研训合作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对成熟、认可度较高的机制和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尚处在研究、探索和试运行阶段。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训合作中,教师对企业的技术和研发支持与企业对教师实践岗位的提供难以形成等值抵消,“付出难有回报”,这也是企业不愿意接收教师到一线实践的一个原因。

教师自身的误区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导致目前职业教育教师来源十分广泛:有来自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毕业生,有综合大学的工科毕业生,有从普通文化课或其他学科转行的教师,还有的是从企业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作为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在职前培养过程中缺乏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规划,导致多数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整体理解和对其内在规律的把握,更谈不上教学规律、课程安排、专业设置等问题的认识了,也就使得部分教师意识不到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意义,认为顶岗实习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了其重要意义,并且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但是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渴望并不强烈,认为“吃老本也够用”;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到企业实践更重要的不是提高技能,而是改变思维方式,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企业的文化、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安排那么长的时间参与实践。

由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制度的缺乏以及教师培养模式、途径的单一化,造成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普遍较弱,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其不利。

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和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06年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均提及了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问题,体现出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无论是职业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还是企业和教师本身,对待教师到企业实践这一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困难与阻力,大大阻碍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顺利、高效开展。

铺平企业实践之路 事在人为

逐步完善地方性教师进企业实践的法规,使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自觉合作很难保证教师进修的长久性和有效性,教师进企业实践的运行更应该得到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支持。科学、明确的法律法规是这一制度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省市各级有关部门应严格遵循《决定》和《意见》的精神,针对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台可行的地方性法规,并坚决贯彻执行。笔者认为,法规中有三项内容应重点明确规定:一是企业担负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教师进修而给予的税收优惠和经济补偿等问题;二是学校在专业教师进企业进修规划中的人员数量、比例、进修时间、经费支持等问题;三是教师进企业进修期间及之后的工资发放、待遇提升、职称评定、奖金补贴等问题。

建立相应机构进行统筹、监督和管理,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和质量

法律法规是否能够高效、严格的执行依赖于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地方各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均应设立专门的执行与监督机构,负责该地区或本校的教师进企业实践计划的具体落实,以保障教师实践的时间和质量。该机构具体工作应包括:

1.专业选择。可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获知需要进企业实践教师的专业,安排的进修专业应以教师的需求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安排新兴专业、强调动手操作的专业、当地支柱产业的相关专业为主、为先。

2.企业选择。进修专业确立后,开始选择培训企业,应主要选择在当地行业中代表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职工培训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联系的企业实践基地,并争取将其建设成长久性的专业教师培训基地。

3.制定地区性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在与企业沟通好实践的时间、人员、地点后,制定该地区(学校)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包括实践的专业名称、参与的学校数量、教师人数、起止时间、培训内容、考核办法等。

4.信息公布。将制定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通知相应学校或在网上公布,教师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提交申请。

5.统计人员。统计教师提交的申请,依据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分布、需求等综合情况统筹安排,确定实践人选。

6.监督管理。实践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目的和纪律;实践过程中,派专人全程监督企业实践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7.总结评价。教师进企业实践后,要求教师对进企业实践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为组织好下一轮的进企业实践提供参考。

制定并不断完善学校长期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学年(学期)实践计划

专业教师学年(学期)实践方案的缺失是导致实践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进修的真正原因,而专业教师学年(学期)实践方案至少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学校整体规划,其中包含学校未来发展的性质、规模、结构、层次以及各学科的发展方向等,它决定了教师实践的总体目标和方向;时间规划,包含学校计划完成校内所有教师实践任务的全部时间、每年(学期)实践的时间、各个专业全部教师实践一轮的时间安排等;人员计划,包含校内每年(学期)实践教师的数量、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比例;专业计划,包含每年(学期)安排的实践教师的专业分布、各专业课教师进修的比例等。

通过专业教师学年(学期)实践方案的制定,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自身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总体地位和发展方向,刺激教师不断发展专业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适合自我发展的生涯设计以及制定自主的、个性化的企业实践方案,使得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目的性、有效性大大提高,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建立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训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师到企业实践

目前,在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常是学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和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两种方式,其固然是补充师资队伍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但它只是一种单向的、松散型的合作方式,对学校来说,师资培养的成本不断提高,且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与企业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成为双赢共生的合作伙伴。

合作企业的选择应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因为大型、国营企业大部分已与普通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难有精力再顾及中职学校。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新装备开发能力方面相对薄弱,中职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优势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新技术、新装备方面的技术课题;同时,部分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由于基础理论知识或专业背景的匮乏,在新技术、新装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中职教师也可以对其传授相关知识和理论。这样,中职教师参与到了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中,为企业提高生产率、优化人力资源作出了贡献,自然提高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就更愿意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

制定教师进修的个性化方案,提高进修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由于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导致的专业种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均不相同,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提升的能力有所差异。学校应鼓励并帮助教师在总结平时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带着问题、任务或项目去企业实践,以提高实践的目的性。比如,将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等编进教学计划;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和改进教学方法;开发适合企业订单培养的校本教材;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收集现场资料等,均可作为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的问题和任务。由于实践方案的制定由教师亲自参与,所有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贴合教师需求,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必将认真对待,积极行动,这将大大提高实践的有效性。

( 王启龙,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


相关内容

  • 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
  • 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古至今,人们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教师这个职业一直都被称作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似乎不同人群都有不同的写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夫的写照,而对于教师,那则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

  • 竞聘校区校长发言稿-退役干部
  •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竞聘的职位是校区校长. 我是一名军队退役干部,...... 军队工作期间,受党和军队的教育和培养,个人思想政治觉悟.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实践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在国家对军队转业 ...

  • 竞聘校区校长发言稿
  •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竞聘的职位是校区校长. 我是一名军队退役干部,...... 军队工作期间,受党和军队的教育和培养,个人思想政治觉悟.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实践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在国家对军队转业 ...

  • (2)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 中职教育是对中国历年来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和改革,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中职教育,开始到现在,都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然而,当前却存在着制约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因素,必须有针对地从多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一.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等职业学 ...

  • 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反思
  •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反思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着注重理论,缺乏实践的情况.这与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大相径庭,针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 键 词:中职学校 市场营销 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有切 ...

  • 浅析临沧茶业发展与中职茶学教育的关联
  • 浅析临沧茶业发展与中职茶学教育的关联 李双荣1,刘国昌1 (1.临沧市农业学校 临沧 677000) 摘要:当前临沧中职茶学教育校企合作现实与愿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中职茶学教育"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合作深度不足.合作质量不高.合作动力不足,中职茶学教育校企合作困难重重. ...

  • 新课改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反思
  • 新课改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反思 作者:李青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10期 摘要:新课改给中职语文带来了生机活力,但也出现了一些理解片面.舍本逐末.矫枉过正的现象.我们必须回到语文学科的根本,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联系专业而不追随专业课,显示语文的地位.中职语文改革不能 ...

  • 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 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摘 要:本文浅析了内涵建设的概念.内容和规律,并以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为例,论述了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具体发展思路及推进对策. 关键词:中职:内涵建设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中职学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学生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随着学校招生规模和在校 ...

  •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 浅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当前,我们的职业教育在表象上看似轰轰烈烈,但在热 闹非凡的背后却隐藏着招生艰难.毕业学生就业质量不高.中职学 校不为广大家长和学生认可的现实.就其主要原因:一是地方政府 和学校忽视内涵建设,教学.办学脱离实际:二是职业教育缺乏公 平合理性.职业学校没有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