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9)

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在的大洲。

4、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自制地形模型的过程中,了解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要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

2. 通过调查家乡的地形特征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基本形态。

教学突破

本节教学内容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容量大,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即地形图与实际的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系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几幅图片不易形成空间思维,不能很快地认识和运用地图。所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自制地形模型的活动,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非常形象、直观,对地表形态的图示比课本上的插图更明确,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联系在一起分析,便于低年龄的七年级学生理解接受,不仅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同时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你认为我们这里的地形如何?根据自己的见识说说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原因是什么?

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世界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二、课前热身

请同学们看地图册上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什么地形吗?

明确:陆地地形虽有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有五种,它们分别是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外貌作初步的描述。

(2)学生自学教材P27-29。

2、四边互动

互动1: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要求学生讨论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明确:海拔是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A点海拔500米,B点海拔1500米,C点海拔-500米。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如果示A、B两点的相对高度(1500-500=1000米)。

强调:前者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后者是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互动2:出示相应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课堂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五大组,并将每大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地形名称,然后展开“自述”,要求全面细致地说出自己的特征,最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明确:通过列表比较,准确辨别各种地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自述活动让学生熟悉各地形的

互动3:(1)结合查阅图2-45,思考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

明确: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2)这两大地带分别分布在哪些主要山脉呢?

明确: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主要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第二大山脉带主要是东西方向延伸,由喜玛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著名山脉组成。

互动4: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知识,分组讨论,查阅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明确: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中国的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刚果盆地。

互动5:了解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后,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是什么模样吗? 明确:(1)海底地形中的大陆架是开发海洋资源最重要的地带。

(2)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3)大洋中脊火山活动比较剧烈。

三、达标反馈

1、填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进距离,叫做(海拔)。地球表面最高的地方——珠穆朗峰,海拔8848米;最低的地方——死海,湖面为-400米。那么地球陆地表面最大相对高度是(9248)。

(2)已知某一山坡上甲地比乙地高40米,乙地的海拔为80米,那么甲地海拔高度是(120)米。

(3)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叫(平原)。

(4)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叫做(大陆架)。

2、读图题(图略)

(1)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海拔:甲(1500)米,乙(550)米,丙(0)米。

(2)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950)米,乙、丙两地相对高度是(550)米。

五、学习小结

指名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世界地形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陆地地形

三、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在的大洲。

4、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自制地形模型的过程中,了解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要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

2. 通过调查家乡的地形特征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基本形态。

教学突破

本节教学内容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容量大,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即地形图与实际的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系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几幅图片不易形成空间思维,不能很快地认识和运用地图。所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自制地形模型的活动,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非常形象、直观,对地表形态的图示比课本上的插图更明确,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联系在一起分析,便于低年龄的七年级学生理解接受,不仅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同时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你认为我们这里的地形如何?根据自己的见识说说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原因是什么?

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世界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二、课前热身

请同学们看地图册上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什么地形吗?

明确:陆地地形虽有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有五种,它们分别是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外貌作初步的描述。

(2)学生自学教材P27-29。

2、四边互动

互动1: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要求学生讨论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明确:海拔是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A点海拔500米,B点海拔1500米,C点海拔-500米。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如果示A、B两点的相对高度(1500-500=1000米)。

强调:前者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后者是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互动2:出示相应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课堂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五大组,并将每大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地形名称,然后展开“自述”,要求全面细致地说出自己的特征,最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明确:通过列表比较,准确辨别各种地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自述活动让学生熟悉各地形的

互动3:(1)结合查阅图2-45,思考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

明确: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2)这两大地带分别分布在哪些主要山脉呢?

明确: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主要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第二大山脉带主要是东西方向延伸,由喜玛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著名山脉组成。

互动4: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知识,分组讨论,查阅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明确: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中国的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刚果盆地。

互动5:了解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后,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是什么模样吗? 明确:(1)海底地形中的大陆架是开发海洋资源最重要的地带。

(2)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3)大洋中脊火山活动比较剧烈。

三、达标反馈

1、填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进距离,叫做(海拔)。地球表面最高的地方——珠穆朗峰,海拔8848米;最低的地方——死海,湖面为-400米。那么地球陆地表面最大相对高度是(9248)。

(2)已知某一山坡上甲地比乙地高40米,乙地的海拔为80米,那么甲地海拔高度是(120)米。

(3)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叫(平原)。

(4)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叫做(大陆架)。

2、读图题(图略)

(1)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海拔:甲(1500)米,乙(550)米,丙(0)米。

(2)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950)米,乙、丙两地相对高度是(550)米。

五、学习小结

指名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世界地形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陆地地形

三、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相关内容

  • 1.1 地形地势特征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教案 1.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 学生对于中国主要地形区略有了解,但通过前几节课的提问互动,发现学生对于中国地形的整体.分区等均未形成较清晰的认识,应适应学生所具有的分析整理知识的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渴求,以引导为主,带领学生了解分析知识点,理解记忆相关知识 ...

  •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时教案
  • 备课时间 课 题 第二章 授课时间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授 课人 知识与技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进一步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主要地形的分布及特 ...

  •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平邑镇一中 牛和军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环节安排] 2 3 4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第二课时) 平邑镇一中 牛和军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环节安排] 6 7 8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平邑镇一中 牛 ...

  • 地球的表面ok
  • 同 安 区 大 同 中 心 小 学 (2014-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学 科: 年 级:任课老师: 时 间: 教 案 6 年 2.3 班 2014.09 大同中心小学2014 -2015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地球的表面 一.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一系列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教师先请学 ...

  • 八年级地理上册3.2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湘教版
  • 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过程与方 ...

  •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教科版 五年级 科学 上册 目 录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 ...

  • 1.3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6
  • 第一章第三节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记住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记住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学会计算人口密度: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据 ...

  •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案.doc
  •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

  • 六年级科学上册 地表的变迁教案1 苏教版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地表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 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大胆的猜想. 3. 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4. 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评判. (二)科学知识: 1. 知道流水. 冰川. 风. 气象会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