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祖父母的心里话

  或许是年轻的父母们更擅长利用网络媒体等传播途径来表达心声,或许是年轻人没有老人那么沉得住气,所以在谈到隔代育儿时,我们听到更多的都是父母们的烦恼、委屈和抱怨。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听听祖父母们的心声,他们应该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困惑和思考往外倾诉……在这场关乎亲情的家庭事务中,没有不可原谅的对与错,考量的只是谁更善于沟通和体谅,谁的心态更宽容和尊重。  祖父母代言人:晴晴奶奶  隔代养育形式:三代同堂  晴晴的爸妈是大学同学,毕业两年后就结婚了,从结婚到有了宝贝女儿晴晴,他们一直都与我们同住。我和老伴还算年轻,都是60岁不到,身体也挺好,所以这么多年,晴晴爸妈就没为家操过心,房子住我们的,车我们给买了,一日三餐到一切家务,都是我们老两口承包了,他俩下班后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有了孩子后,他们小俩口除了下班回来后跟晴晴一起疯疯、玩玩外,养孩子的费用、衣服、奶粉、联系幼儿园等等,全是我和晴晴爷爷管。当然了,我们俩也乐意管,看着晴晴的可爱样儿,我们俩好像都年轻了20岁。不过,随着年轻的增长,我们俩偶尔也担心:晴晴爸妈当甩手掌柜当惯了,哪天我和老伴老了或者病了,他们一家三口该怎么办啊?  爱心提醒:  像晴晴奶奶这样相对年轻、经济能力尚可又乐意带孩子的祖父母们,很容易成为隔代养育的主力军,他们往往自身素质都不错,子女们也能放心将宝宝交给他们。正因为如此,年轻父母也容易过度依赖老人,没有足够的父母意识,忽视了对自身养育宝宝能力的培养;由于宝宝由祖父母一手带大,在养育方面父母也往往没了发言权,丧失了养育权威;如果父母平时和宝宝互动较少的话,亲子默契也难以养成。另外,年轻人习惯了撒手不管,又缺少生活压力感,一旦父母年迈,养育孩子和照顾老人的重担落到肩上后,他们可能会难以应对。  想跟晴晴奶奶说——  1.平日请适当给子女们分配一些家务,如:下班后顺道买点日用品,周末帮着擦擦窗户……  2.逐渐培养子女的家庭责任感,如:每月交一定的生活费,给家庭添置一两项大件用品,陪父母检查身体……  3.多给年轻父母带宝宝的机会,激发他们的父母意识,如:为宝宝联系幼儿园,带宝宝打疫苗,周末或下班后带宝宝玩,为宝宝购买食品、衣服等用品……  4.多在宝宝面前说父母的好话,在宝宝心中树立父母的权威。  5.在宝宝的养育问题上,尊重年轻父母的意见,祖父母只是提参考性建议,不要让子女感觉到自己在家中是可有可无的人。  想跟晴晴爸妈说——  1.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带宝宝是一件辛苦的事,祖父母体力远不如年轻人,既做家务又带宝宝就更操劳了。所以,在管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下班后要尽量接过照顾宝宝的任务,周末或者节假日给自己的父母放放假,让他们有个喘息的机会。  2.平时多看一些育儿类的书刊杂志,增强自身的养育知识。  3.假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带着全家出游,也能让祖父母从育儿劳累中暂时解放出来。  祖父母代言人:小雨奶奶  隔代养育形式:宝宝周末由父母带  小雨爸爸是做技术的,经常要加班,妈妈做业务,出差是常事,小雨生下来就由我和他爷爷带。周末,小雨爸妈会尽量把宝宝接回他们自己家或者小俩口干脆过来跟我们一起住。我退休前是保育院的院长,照顾宝宝是我的专业,因此儿子和儿媳也很信赖我。不过,可能是因为职业习惯吧,在宝宝的事情上,我总不自觉地将自己当作专业人士,比如:宝宝的用品我会指定用哪个品牌,儿媳有时给宝宝买的东西,我习惯用专业眼光来品评一下。从我内心来说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宝宝,但有时我能从儿媳眼中看到尴尬和失落。  爱心提醒:  小雨奶奶的专业背景是带好孙辈的有力保障,适时给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可以让他们在育儿时少走不少弯路。不过,作为奶奶,虽然自己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在养育孙辈时,我们依然不能越界,不能大包大揽。祖父母要时刻牢记:年轻的父母永远是育儿的主体,尊重年轻父母的育儿建议,既可以培养他们的育儿积极性,也能融洽家人的关系。所以,当爷爷奶奶对年轻父母的育儿习惯或者购买的物品等有异议时,要以建议的语气委婉提出,不要生硬地否定,否则会让子女在育儿时感到泄气,甚至没有安全感,觉得老人跟自己抢孩子。  祖父母代言人:浩浩外婆  隔代养育形式:父母上班时老人看宝宝  浩浩和爸妈一起住他们自己的小家。白天年轻人上班期间,我和浩浩他外公过来照顾浩浩,他们下班后我们再回自己家。好在我们两家离得较近,每天还算方便。我们俩很愿意给女儿女婿带孩子,只是白天给他俩带孩子,晚上回家还要做自家的家务,还是很累的,每到周末都恨不得能好好休息。女儿女婿上班也累,周末也想好好休息,他俩周末的时候,经常一大早就把孩子送给我们,他俩出去逛逛玩玩。我们俩能体谅他们年轻人,可还是希望他们周末或者节假日能自己看孩子,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  爱心提醒:  想对浩浩爸妈说的是,虽然每天上班身心疲惫,周末真的很想睡个舒服的懒觉,但是爸妈永远是照顾宝宝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劳累就把宝宝推给老人,老人的体力和精力不如年轻人,他们更容易劳累。帮子女看孩子已经在剥夺老人的晚年时光了,所以请多给他们一点闲暇。  祖父母代言人:丹丹奶奶  隔代养育形式:从老家过来带宝宝  孙女出生后,我从老家过来给儿子儿媳带宝宝。儿子儿媳在同一家研究所上班,都算知识分子,尊敬长辈。不过,在一起生活久了,我能感觉到儿媳对我带孩子似乎挺不放心,觉得我观念比较陈旧,也担心我宠坏孩子。比如:儿媳下班后,看到我跟丹丹一起看电视,她就会不太高兴地说:“妈,以后不要给丹丹看电视,对眼睛和智力都不好。”言下之意似乎是觉得我想自己休息,便用电视来打发孩子。其实,我只是偶尔带孩子看一会儿电视,跟孩子在一起一整天,我也需要这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放松一下。何况儿媳周末带孩子时,也会跟丹丹一起看几十分钟的动画片。   爱心提醒:  老人接受育儿新理念的速度相对会慢一些,跟拥有新观念的年轻父母有矛盾是难免的。不过,站在一旁提意见总比实际执行来得容易,因此,当年轻的父母打算给老人提意见前,我们请冷静地想一想:我能不能做到自己要求老人做的事?我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对老人要求过高?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长辈?还有,帮助长辈想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远比单纯地提意见来得更有用更尽心。比如:不想老人跟孩子看电视,那么我们可以买来玩具、画笔等,让老人和孩子闲暇时有事可做。另外,千万不要轻易怀疑老人的动机,这会伤透老人的心,如:有些老人不愿带宝宝出门,可能只是担心宝宝着凉,而不是嫌带宝宝出门累。  祖父母代言人:琪琪外婆  隔代养育形式:三世同堂  琪琪出生后,女儿一家三口就搬过来跟我们同住。女儿对宝宝挺上心,看了很多育儿书籍,从宝宝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她都按书上的新方法来。从给宝宝做饭到清洗再到说话逗乐上,女儿都觉得我的方式不够科学。虽说跟自己的女儿不计较,可辛辛苦苦给她带孩子,结果听到的都是她的批评和挑剔,心里还是挺难受的。我做的辅食放了点盐,女儿大呼着说:“不行”;我给琪琪洗澡后擦了爽身粉,女儿赶忙说:“医生建议不要给宝宝用爽身粉,里面的滑石粉会进入宝宝的呼吸道”;我跟琪琪说话时习惯用重叠词,女儿又来指导说:“跟宝宝说话不要用‘吃饭饭’啊什么的,就用平常正确的词,这样宝宝学说话更快。”……女儿的方法可能很科学,可意见提多了,我开始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对,带孩子时小心翼翼,生怕又要挨说。  爱心提醒:  年轻人给老人提建议时,一定要注意老人的心理感受,除了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场合,还要考虑老人的承受力,提建议不要太密集,更不要一次说出所有不满的地方。不管老人的方法与我们的有多少不同,我们一定要让老人随时知晓:他们带宝宝辛苦了,子女十分感谢他们的帮忙和无私奉献。当长辈知道年轻人的这份感恩之心后,再接受起建议来会更容易。  Tips:祖父母想说的4句心里话  1.我们只是辅助育儿。  虽说老人大多都心甘情愿地帮子女带孩子,但是子女们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才是育儿的主角,长辈只是协助者。因此,当宝宝出现任何问题时,年轻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更不要对老人过于苛求。  2.宝宝的问题真是源于隔代教养吗?  老人给子女带孩子,受累暂且放一边,最顾虑的是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不少年轻人一面享受老人的劳动,一面又质疑老人的育儿质量,让老人受累又伤心。当宝宝在成长中出现一些问题时,很多年轻的父母武断地将责任一股脑都推到老人的身上。其实,哪个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是年轻人自己带,就一定能避免这些问题吗?如果真是老人的问题,大家一起改正,可有些问题并非是由隔代育儿引起的,所以请年轻父母在探究原因时少一份冲动。  3.要求不要太高。  因为只有一个宝宝,所以年轻的父母对宝宝的期望值很高,恨不得将最优质的养育方式都用在宝宝的身上。在这种心态下,年轻人较容易对长辈的养育方式感到不满意。但是这么高的要求大多数老人真的很难做到,毕竟年龄大了,体力不支了,更希望得到子女的理解和包容。年轻人与其对老人提过高的要求,还不如跟老人互补,老人做不到的由宝宝的父母来完成。比如:老人不能天天带宝宝出门,年轻人可以周末多带宝宝外出,留老人在家好好休息、清净清净,顺道也可以处理一些家务。  4.不能设定双重标准。  有些年轻的父母要求老人对宝宝这样那样,可轮到周末自己带孩子时,他们自己原来也很难做到。这样的双重标准让老人心里很不舒服,也会觉得子女的要求很不合理。比如:要求老人每天给宝宝变着花样做食物,周末到了,妈妈自己很想好好休息,也懒得给宝宝做新颖的美食,凑合着吃饱肚子完事。

  或许是年轻的父母们更擅长利用网络媒体等传播途径来表达心声,或许是年轻人没有老人那么沉得住气,所以在谈到隔代育儿时,我们听到更多的都是父母们的烦恼、委屈和抱怨。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听听祖父母们的心声,他们应该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困惑和思考往外倾诉……在这场关乎亲情的家庭事务中,没有不可原谅的对与错,考量的只是谁更善于沟通和体谅,谁的心态更宽容和尊重。  祖父母代言人:晴晴奶奶  隔代养育形式:三代同堂  晴晴的爸妈是大学同学,毕业两年后就结婚了,从结婚到有了宝贝女儿晴晴,他们一直都与我们同住。我和老伴还算年轻,都是60岁不到,身体也挺好,所以这么多年,晴晴爸妈就没为家操过心,房子住我们的,车我们给买了,一日三餐到一切家务,都是我们老两口承包了,他俩下班后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有了孩子后,他们小俩口除了下班回来后跟晴晴一起疯疯、玩玩外,养孩子的费用、衣服、奶粉、联系幼儿园等等,全是我和晴晴爷爷管。当然了,我们俩也乐意管,看着晴晴的可爱样儿,我们俩好像都年轻了20岁。不过,随着年轻的增长,我们俩偶尔也担心:晴晴爸妈当甩手掌柜当惯了,哪天我和老伴老了或者病了,他们一家三口该怎么办啊?  爱心提醒:  像晴晴奶奶这样相对年轻、经济能力尚可又乐意带孩子的祖父母们,很容易成为隔代养育的主力军,他们往往自身素质都不错,子女们也能放心将宝宝交给他们。正因为如此,年轻父母也容易过度依赖老人,没有足够的父母意识,忽视了对自身养育宝宝能力的培养;由于宝宝由祖父母一手带大,在养育方面父母也往往没了发言权,丧失了养育权威;如果父母平时和宝宝互动较少的话,亲子默契也难以养成。另外,年轻人习惯了撒手不管,又缺少生活压力感,一旦父母年迈,养育孩子和照顾老人的重担落到肩上后,他们可能会难以应对。  想跟晴晴奶奶说——  1.平日请适当给子女们分配一些家务,如:下班后顺道买点日用品,周末帮着擦擦窗户……  2.逐渐培养子女的家庭责任感,如:每月交一定的生活费,给家庭添置一两项大件用品,陪父母检查身体……  3.多给年轻父母带宝宝的机会,激发他们的父母意识,如:为宝宝联系幼儿园,带宝宝打疫苗,周末或下班后带宝宝玩,为宝宝购买食品、衣服等用品……  4.多在宝宝面前说父母的好话,在宝宝心中树立父母的权威。  5.在宝宝的养育问题上,尊重年轻父母的意见,祖父母只是提参考性建议,不要让子女感觉到自己在家中是可有可无的人。  想跟晴晴爸妈说——  1.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带宝宝是一件辛苦的事,祖父母体力远不如年轻人,既做家务又带宝宝就更操劳了。所以,在管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下班后要尽量接过照顾宝宝的任务,周末或者节假日给自己的父母放放假,让他们有个喘息的机会。  2.平时多看一些育儿类的书刊杂志,增强自身的养育知识。  3.假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带着全家出游,也能让祖父母从育儿劳累中暂时解放出来。  祖父母代言人:小雨奶奶  隔代养育形式:宝宝周末由父母带  小雨爸爸是做技术的,经常要加班,妈妈做业务,出差是常事,小雨生下来就由我和他爷爷带。周末,小雨爸妈会尽量把宝宝接回他们自己家或者小俩口干脆过来跟我们一起住。我退休前是保育院的院长,照顾宝宝是我的专业,因此儿子和儿媳也很信赖我。不过,可能是因为职业习惯吧,在宝宝的事情上,我总不自觉地将自己当作专业人士,比如:宝宝的用品我会指定用哪个品牌,儿媳有时给宝宝买的东西,我习惯用专业眼光来品评一下。从我内心来说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宝宝,但有时我能从儿媳眼中看到尴尬和失落。  爱心提醒:  小雨奶奶的专业背景是带好孙辈的有力保障,适时给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可以让他们在育儿时少走不少弯路。不过,作为奶奶,虽然自己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在养育孙辈时,我们依然不能越界,不能大包大揽。祖父母要时刻牢记:年轻的父母永远是育儿的主体,尊重年轻父母的育儿建议,既可以培养他们的育儿积极性,也能融洽家人的关系。所以,当爷爷奶奶对年轻父母的育儿习惯或者购买的物品等有异议时,要以建议的语气委婉提出,不要生硬地否定,否则会让子女在育儿时感到泄气,甚至没有安全感,觉得老人跟自己抢孩子。  祖父母代言人:浩浩外婆  隔代养育形式:父母上班时老人看宝宝  浩浩和爸妈一起住他们自己的小家。白天年轻人上班期间,我和浩浩他外公过来照顾浩浩,他们下班后我们再回自己家。好在我们两家离得较近,每天还算方便。我们俩很愿意给女儿女婿带孩子,只是白天给他俩带孩子,晚上回家还要做自家的家务,还是很累的,每到周末都恨不得能好好休息。女儿女婿上班也累,周末也想好好休息,他俩周末的时候,经常一大早就把孩子送给我们,他俩出去逛逛玩玩。我们俩能体谅他们年轻人,可还是希望他们周末或者节假日能自己看孩子,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  爱心提醒:  想对浩浩爸妈说的是,虽然每天上班身心疲惫,周末真的很想睡个舒服的懒觉,但是爸妈永远是照顾宝宝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劳累就把宝宝推给老人,老人的体力和精力不如年轻人,他们更容易劳累。帮子女看孩子已经在剥夺老人的晚年时光了,所以请多给他们一点闲暇。  祖父母代言人:丹丹奶奶  隔代养育形式:从老家过来带宝宝  孙女出生后,我从老家过来给儿子儿媳带宝宝。儿子儿媳在同一家研究所上班,都算知识分子,尊敬长辈。不过,在一起生活久了,我能感觉到儿媳对我带孩子似乎挺不放心,觉得我观念比较陈旧,也担心我宠坏孩子。比如:儿媳下班后,看到我跟丹丹一起看电视,她就会不太高兴地说:“妈,以后不要给丹丹看电视,对眼睛和智力都不好。”言下之意似乎是觉得我想自己休息,便用电视来打发孩子。其实,我只是偶尔带孩子看一会儿电视,跟孩子在一起一整天,我也需要这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放松一下。何况儿媳周末带孩子时,也会跟丹丹一起看几十分钟的动画片。   爱心提醒:  老人接受育儿新理念的速度相对会慢一些,跟拥有新观念的年轻父母有矛盾是难免的。不过,站在一旁提意见总比实际执行来得容易,因此,当年轻的父母打算给老人提意见前,我们请冷静地想一想:我能不能做到自己要求老人做的事?我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对老人要求过高?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长辈?还有,帮助长辈想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远比单纯地提意见来得更有用更尽心。比如:不想老人跟孩子看电视,那么我们可以买来玩具、画笔等,让老人和孩子闲暇时有事可做。另外,千万不要轻易怀疑老人的动机,这会伤透老人的心,如:有些老人不愿带宝宝出门,可能只是担心宝宝着凉,而不是嫌带宝宝出门累。  祖父母代言人:琪琪外婆  隔代养育形式:三世同堂  琪琪出生后,女儿一家三口就搬过来跟我们同住。女儿对宝宝挺上心,看了很多育儿书籍,从宝宝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她都按书上的新方法来。从给宝宝做饭到清洗再到说话逗乐上,女儿都觉得我的方式不够科学。虽说跟自己的女儿不计较,可辛辛苦苦给她带孩子,结果听到的都是她的批评和挑剔,心里还是挺难受的。我做的辅食放了点盐,女儿大呼着说:“不行”;我给琪琪洗澡后擦了爽身粉,女儿赶忙说:“医生建议不要给宝宝用爽身粉,里面的滑石粉会进入宝宝的呼吸道”;我跟琪琪说话时习惯用重叠词,女儿又来指导说:“跟宝宝说话不要用‘吃饭饭’啊什么的,就用平常正确的词,这样宝宝学说话更快。”……女儿的方法可能很科学,可意见提多了,我开始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对,带孩子时小心翼翼,生怕又要挨说。  爱心提醒:  年轻人给老人提建议时,一定要注意老人的心理感受,除了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场合,还要考虑老人的承受力,提建议不要太密集,更不要一次说出所有不满的地方。不管老人的方法与我们的有多少不同,我们一定要让老人随时知晓:他们带宝宝辛苦了,子女十分感谢他们的帮忙和无私奉献。当长辈知道年轻人的这份感恩之心后,再接受起建议来会更容易。  Tips:祖父母想说的4句心里话  1.我们只是辅助育儿。  虽说老人大多都心甘情愿地帮子女带孩子,但是子女们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才是育儿的主角,长辈只是协助者。因此,当宝宝出现任何问题时,年轻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更不要对老人过于苛求。  2.宝宝的问题真是源于隔代教养吗?  老人给子女带孩子,受累暂且放一边,最顾虑的是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不少年轻人一面享受老人的劳动,一面又质疑老人的育儿质量,让老人受累又伤心。当宝宝在成长中出现一些问题时,很多年轻的父母武断地将责任一股脑都推到老人的身上。其实,哪个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是年轻人自己带,就一定能避免这些问题吗?如果真是老人的问题,大家一起改正,可有些问题并非是由隔代育儿引起的,所以请年轻父母在探究原因时少一份冲动。  3.要求不要太高。  因为只有一个宝宝,所以年轻的父母对宝宝的期望值很高,恨不得将最优质的养育方式都用在宝宝的身上。在这种心态下,年轻人较容易对长辈的养育方式感到不满意。但是这么高的要求大多数老人真的很难做到,毕竟年龄大了,体力不支了,更希望得到子女的理解和包容。年轻人与其对老人提过高的要求,还不如跟老人互补,老人做不到的由宝宝的父母来完成。比如:老人不能天天带宝宝出门,年轻人可以周末多带宝宝外出,留老人在家好好休息、清净清净,顺道也可以处理一些家务。  4.不能设定双重标准。  有些年轻的父母要求老人对宝宝这样那样,可轮到周末自己带孩子时,他们自己原来也很难做到。这样的双重标准让老人心里很不舒服,也会觉得子女的要求很不合理。比如:要求老人每天给宝宝变着花样做食物,周末到了,妈妈自己很想好好休息,也懒得给宝宝做新颖的美食,凑合着吃饱肚子完事。


相关内容

  • 我的婚姻家庭观
  • 我的婚姻家庭观爱情,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 讴歌的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钥匙.国内有梁山伯与祝英 台的千古绝唱,国外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情史.但是古代爱情传说中所向往的婚 姻在传统社会中是很难实现的. 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新的婚姻 ...

  • 少先队方案
  • 红领巾心愿发布主题队会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队会,了解长辈对自己寄托的希望,付出的关爱,学会以感恩:引导少先队员挖掘自己成长中.队日活动中的真实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诉说美好向往,倾诉成长烦恼,表达成长需求,通过"许一个心愿"."发一条微博".&qu ...

  • 倾听孩子y共同成长
  •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一.学会倾听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我还用专门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吗?其实,孩子 的内心世界有多少家长能懂?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的. 1.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愿意向家长倾诉有的孩子也愿意与家长交流,但在交流中,孩子会很快发现 ...

  • 情感沟通1
  • 情感沟通--家长和孩子的交流 焉淑志(五老代表) 孩子从六年级开始思想慢慢进入成熟期,从这时开始,孩子开始具有叛逆心理,开始怀疑家长和老师的话是否正确,开始会独立思考生活中所遇见的问题." 如何与孩子沟通? "" 怎么样走进孩子的世界? " 许多父母向社会发出 ...

  • 生管老师的话
  • "叙事成长进行时"主题心理沙龙活动体会 高春玲(主管): 让每个生管老师从开始学着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到学校心理老师教予以听故事的方式来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我找到了进入管理学生的一扇门--"细节决定成败".生管老师从一个个小的故事.小的细节.甚至是种在宿舍里一棵 ...

  •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
  •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贴近父母心> 贴近父母心 活动目标: 1. 认识自己与父母发生矛盾的原因. 2. 体验父母的真心真情,感受在父母关怀下的幸福. 3. 学会在生活中用行动贴近父母心. 活动准备: 1. 游戏奖品. 2. 背景音乐. 3. 制作课件. 活动形式: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

  • 中考满分作文范文:学会了倾听
  • 瞥见这个文题,我立即侧头冥思,期待灵感一现. 我的目光挤过窗帘上的一丝缝隙,一下子重重地撞在了外面的楼盘上.我伸了伸长颈鹿式的脖子,努力地朝更远处探寻.楼盘,全是密不透风的楼盘.它们一个个挺立着水泥筑成的脊梁,仰着钢筋紧箍的"铁头",用巨型广告傲慢地张扬着自己的身价„„ 哦!&q ...

  • 在婚姻中彻底翻篇的魄力,你有吗?
  • 书香女神:于鸿雁 婚姻中,彻底翻篇的大气和魄力,你有吗? 家是"讲情不讲理"的地方,让伴侣愿意并且能够坦率地说出心里话,作为倾听的一方要换位思考,避免用"你先别说听我说"."不是你说得那样"这样的基于澄清自己的沟通方式. 出轨方要想重建信任 ...

  • 四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 1. 让我们伴孩子一起成长 盐城市郭猛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好.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如何帮助孩子成长.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