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防人身伤害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亲自通过实践调查、访问,掌握防盗放人身伤害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防盗能力和防伤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防范意识。 【材料准备】
1.调查、访问的表格与相关内容 2.提前预约待访人士。
3.根据采访、调查的需要,准备笔、纸、录音机、录像机、相机等。 【计划时间】4课时 【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制定研究方案1课时 第二阶段探究实践阶段2课时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阶段1课时 第一阶段 方案制定 【阶段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制定简单的活动方案。了解调查访问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步骤设计】
一、导入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中物品和人们出行随身携带的物品价值越来越贵重,成长中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容易上当受骗,遭
遇不法分子的侵害。被偷窃就是经常发生的一种侵害,而这种侵害有时还会带来人身伤害,学生必须学会自我防范。
二、提出活动任务
师:同学了解哪些防盗知识呢?防盗和人身伤害有关系吗?你准备研究哪些问题呢?
生:我研究遇到坏人是怎么办? 生:有哪些盗窃方式? 生:反盗窃时的人身伤害案例 生:怎样预防人身伤害 ……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观点。并把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师生共同归纳子课题: 1.有哪些防盗技巧? 2.怎样预防人身伤害? 3.遇到坏人时怎么办?
师:今天我们就以这三个课题为子课题进行研究,同学们要用为期2周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去调查,访问,搜集你需要的有关资料。这节课我们就要为调查,访问,搜集做准备,展开一场活动方案设计大赛,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好。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三、商讨探究重点,形成活动方案 1.探究解决方法。
我们的子课题归纳出来了,同学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呢?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法,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 查资料(上网、图书馆 );
采访民警; 调查周围居民。
2.自由择组
3.师生共同提出评比规则 (1)科学合理 (2)便于操作
(3)有创意,有周全的注意事项。
4.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5.各小组形成活动方案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选择自己的活动形式,展开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四、方案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活动方案,其他小组的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此时学生可对于方案中好的方面提出表扬,也可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在每个小组发言后和评价的同学发言后,可随时加以点评。
1.防盗技巧小组:
调查组:通过调查周围居民技巧来了解他们是否具备防范意识。 采访组:通过对民警的采访来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防盗技巧。
2.预防人身伤害小组
参观组:通过参观派出所犯罪照片展览,从而体验人身伤害的性质和手段。
3.遇到坏人时怎么办小组
采访组:主要通过对民警的采访来了解和掌握规避风险的办法。
五、方案改进
各小组针对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六、总结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为实践活动《防盗防人身伤害》设计了很多的方案,每个小组的设计都都各有各的特点,都列出了最核心的部分,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我们除了要根据其他小组的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外,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防盗防人身伤害
查资料(上网、图书馆 ) 采访民警 调查周围居民
第二阶段 探究实践
【阶段目标】
1.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调查、访问,了解防盗技巧和规避伤害的办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调查、访问,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和与陌生人交流的勇气。
【步骤设计】
一、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1.确立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本节课开始,大家就要亲历实践,开始探究活动。同学们的方案虽然都不错,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采访者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要做大量精心的准备工作。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针对各小组的具体情况提几点要求: (1)遵从方案的设计,但在实践过程中,感到方案不周全的,可对方案及时进行修改。
(2)采访小组的同学一定要按照采访的要求去做,比如:先把问题想好,记录在采访本上、注意安全、有礼貌、必要时提前预约、做好笔录、带好采访工具等。
(3)搜集资料的同学,必要时可以与微机室管理员和图书室管理员取得联系。
(4)各位同学在活动中要积极思考,提出新颖的问题,以便探究更加深入。
(5)听从组长的安排。各成员要相互协作,不要单独行动。 也可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交流一下。 2. 布置任务,开始行动
二、亲历实践
1、精心的准备工作做好了,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实践历程吧。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展开调查。 活动一 查资料(上网、图书馆 ) 活动二 采访民警 活动三 调查周围居民 附加活动记录表:
(采访)调查样表
三、过程指导
学生调查采访的过程,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小组长全程指挥,提醒学生注意采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作为指导教师要经常把各小组长召集起来,听取他们的最新动向,以便及时作出相应指导。
四、资料整理
活动过程结束,由小组成员对实践过程中掌握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及时提出建议。帮助学生将资料整理成适合展示的成果形式。但是,老师不要越俎代庖,老师在此阶段的任务仅仅是提出指导性建议。
第三阶段 成果交流
【阶段目标】
1.活动目标:展示各自小组的活动成果
2.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合作展示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和提出评价性建议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会学生学会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步骤设计】
一、导入
前面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大量地采访、调查和资料整理活动,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实践活动的好与坏,除了看活动过程是否进行了实地
调查、访问,是否亲自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外,还要看资料整理后如何展示,哪个小组做的更好?哪个小组更能赢得其他小组的赞同?这就要看我们各个小组在这节课上的展示本领了。
二、小组汇报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调查记录材料,交流调查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和感受,
汇报调查结果。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倾听,本组同学可做相应补充。
防盗技巧小组:
主要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方面的做法做交流。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防盗意识。
如:居家睡觉养成关门匕插销的习惯.贵重物品存放在不引人注目的部位,或设置暗抽屉、暗洞,使窃者无法入室作案。遇有形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大人;入浴人员须将衣服悬挂在高处衣帽钩上,现金、贵重物品交浴室专人保管,一般物品存放在衣物箱内。
怎样预防人身伤害小组
结合参观者在参观中得到的感悟和调查采访所得,从人身伤害的起因,伤害的性质,程度及危害方面作交流,提醒人们尽量避免人身伤害。
如:在遇到纠纷和矛盾时,同学们一定要清醒理智,难以通过交流解决的纠纷,应及时向老师反映,且勿以动武或喊人等冲突方式来“解决”。伤害他人的行为是违法犯罪的,至人死亡、重伤、轻伤的都构成犯罪,至人轻微伤害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可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治安警告。从民事角度看,伤害他人的将承担和赔偿医疗及损失费用。同时,伤害他人也将受到校纪的处理。 遇到坏人时怎么办小组
交流了遇到坏人时的做法,以及盗贼产生的原因和他们以后的做法。让更多的人来防坏人。
如:当少年儿童遇到坏人作案时,千万不要直接与之斗争,要报告大人或者到附近的报警点进行报警。
盗贼的产生除了与他自身以及某些社会因素的原因外,还与我们没有树立时时防贼的意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们宣传到位,时时提防,让盗贼无处下手,贼也就不存在了。
并且提出,他们要合作设计一个防盗宣传方案,并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资料,制定宣传标语、宣传板报、宣传单,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场所进行宣传。
三、及时评价
在每个小组展示活动过程中,每个同学不要打断他们的展示。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每一个同学可以积极地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可以在每个同学的发言前后随时进行。教师不仅要对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有必要时也要对发言评价的同学进行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做出指导性的建议。对所有同学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四、整体评价
在所有小组的展示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也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三个小组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方面的做法、遇到坏人时的做法、盗贼产生的原因、从人身伤害的起因、伤害的性质,程度及危害方面作交流,提醒人们时时防盗,尽量避免人身伤害。第二个小组还谈了他们今后的打算,非常好。
总之三个小组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展示,各有侧重。在这次展示活动中,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活动评价表
注:“优”请涂3颗星,“良”请涂2颗星,“一般”请涂1颗星。 五、活动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调查、采访、参观研究,不难看出,人们对于盗窃和人身伤害的预防是不能放松的,盗窃和人身伤害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层面上,而应该切切实实地在生活中去实践我们得出的预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盗窃,防止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才算达到了目的。
【教后记】
防盗防人身伤害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亲自通过实践调查、访问,掌握防盗放人身伤害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防盗能力和防伤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防范意识。 【材料准备】
1.调查、访问的表格与相关内容 2.提前预约待访人士。
3.根据采访、调查的需要,准备笔、纸、录音机、录像机、相机等。 【计划时间】4课时 【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制定研究方案1课时 第二阶段探究实践阶段2课时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阶段1课时 第一阶段 方案制定 【阶段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制定简单的活动方案。了解调查访问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步骤设计】
一、导入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中物品和人们出行随身携带的物品价值越来越贵重,成长中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容易上当受骗,遭
遇不法分子的侵害。被偷窃就是经常发生的一种侵害,而这种侵害有时还会带来人身伤害,学生必须学会自我防范。
二、提出活动任务
师:同学了解哪些防盗知识呢?防盗和人身伤害有关系吗?你准备研究哪些问题呢?
生:我研究遇到坏人是怎么办? 生:有哪些盗窃方式? 生:反盗窃时的人身伤害案例 生:怎样预防人身伤害 ……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观点。并把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师生共同归纳子课题: 1.有哪些防盗技巧? 2.怎样预防人身伤害? 3.遇到坏人时怎么办?
师:今天我们就以这三个课题为子课题进行研究,同学们要用为期2周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去调查,访问,搜集你需要的有关资料。这节课我们就要为调查,访问,搜集做准备,展开一场活动方案设计大赛,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好。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三、商讨探究重点,形成活动方案 1.探究解决方法。
我们的子课题归纳出来了,同学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呢?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法,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 查资料(上网、图书馆 );
采访民警; 调查周围居民。
2.自由择组
3.师生共同提出评比规则 (1)科学合理 (2)便于操作
(3)有创意,有周全的注意事项。
4.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5.各小组形成活动方案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选择自己的活动形式,展开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四、方案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活动方案,其他小组的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此时学生可对于方案中好的方面提出表扬,也可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在每个小组发言后和评价的同学发言后,可随时加以点评。
1.防盗技巧小组:
调查组:通过调查周围居民技巧来了解他们是否具备防范意识。 采访组:通过对民警的采访来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防盗技巧。
2.预防人身伤害小组
参观组:通过参观派出所犯罪照片展览,从而体验人身伤害的性质和手段。
3.遇到坏人时怎么办小组
采访组:主要通过对民警的采访来了解和掌握规避风险的办法。
五、方案改进
各小组针对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六、总结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为实践活动《防盗防人身伤害》设计了很多的方案,每个小组的设计都都各有各的特点,都列出了最核心的部分,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我们除了要根据其他小组的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外,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防盗防人身伤害
查资料(上网、图书馆 ) 采访民警 调查周围居民
第二阶段 探究实践
【阶段目标】
1.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调查、访问,了解防盗技巧和规避伤害的办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调查、访问,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和与陌生人交流的勇气。
【步骤设计】
一、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1.确立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本节课开始,大家就要亲历实践,开始探究活动。同学们的方案虽然都不错,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采访者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要做大量精心的准备工作。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针对各小组的具体情况提几点要求: (1)遵从方案的设计,但在实践过程中,感到方案不周全的,可对方案及时进行修改。
(2)采访小组的同学一定要按照采访的要求去做,比如:先把问题想好,记录在采访本上、注意安全、有礼貌、必要时提前预约、做好笔录、带好采访工具等。
(3)搜集资料的同学,必要时可以与微机室管理员和图书室管理员取得联系。
(4)各位同学在活动中要积极思考,提出新颖的问题,以便探究更加深入。
(5)听从组长的安排。各成员要相互协作,不要单独行动。 也可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交流一下。 2. 布置任务,开始行动
二、亲历实践
1、精心的准备工作做好了,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实践历程吧。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展开调查。 活动一 查资料(上网、图书馆 ) 活动二 采访民警 活动三 调查周围居民 附加活动记录表:
(采访)调查样表
三、过程指导
学生调查采访的过程,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小组长全程指挥,提醒学生注意采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作为指导教师要经常把各小组长召集起来,听取他们的最新动向,以便及时作出相应指导。
四、资料整理
活动过程结束,由小组成员对实践过程中掌握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及时提出建议。帮助学生将资料整理成适合展示的成果形式。但是,老师不要越俎代庖,老师在此阶段的任务仅仅是提出指导性建议。
第三阶段 成果交流
【阶段目标】
1.活动目标:展示各自小组的活动成果
2.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合作展示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和提出评价性建议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会学生学会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步骤设计】
一、导入
前面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大量地采访、调查和资料整理活动,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实践活动的好与坏,除了看活动过程是否进行了实地
调查、访问,是否亲自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外,还要看资料整理后如何展示,哪个小组做的更好?哪个小组更能赢得其他小组的赞同?这就要看我们各个小组在这节课上的展示本领了。
二、小组汇报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调查记录材料,交流调查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和感受,
汇报调查结果。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倾听,本组同学可做相应补充。
防盗技巧小组:
主要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方面的做法做交流。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防盗意识。
如:居家睡觉养成关门匕插销的习惯.贵重物品存放在不引人注目的部位,或设置暗抽屉、暗洞,使窃者无法入室作案。遇有形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大人;入浴人员须将衣服悬挂在高处衣帽钩上,现金、贵重物品交浴室专人保管,一般物品存放在衣物箱内。
怎样预防人身伤害小组
结合参观者在参观中得到的感悟和调查采访所得,从人身伤害的起因,伤害的性质,程度及危害方面作交流,提醒人们尽量避免人身伤害。
如:在遇到纠纷和矛盾时,同学们一定要清醒理智,难以通过交流解决的纠纷,应及时向老师反映,且勿以动武或喊人等冲突方式来“解决”。伤害他人的行为是违法犯罪的,至人死亡、重伤、轻伤的都构成犯罪,至人轻微伤害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可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治安警告。从民事角度看,伤害他人的将承担和赔偿医疗及损失费用。同时,伤害他人也将受到校纪的处理。 遇到坏人时怎么办小组
交流了遇到坏人时的做法,以及盗贼产生的原因和他们以后的做法。让更多的人来防坏人。
如:当少年儿童遇到坏人作案时,千万不要直接与之斗争,要报告大人或者到附近的报警点进行报警。
盗贼的产生除了与他自身以及某些社会因素的原因外,还与我们没有树立时时防贼的意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们宣传到位,时时提防,让盗贼无处下手,贼也就不存在了。
并且提出,他们要合作设计一个防盗宣传方案,并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资料,制定宣传标语、宣传板报、宣传单,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场所进行宣传。
三、及时评价
在每个小组展示活动过程中,每个同学不要打断他们的展示。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每一个同学可以积极地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可以在每个同学的发言前后随时进行。教师不仅要对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有必要时也要对发言评价的同学进行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做出指导性的建议。对所有同学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四、整体评价
在所有小组的展示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也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三个小组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方面的做法、遇到坏人时的做法、盗贼产生的原因、从人身伤害的起因、伤害的性质,程度及危害方面作交流,提醒人们时时防盗,尽量避免人身伤害。第二个小组还谈了他们今后的打算,非常好。
总之三个小组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展示,各有侧重。在这次展示活动中,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活动评价表
注:“优”请涂3颗星,“良”请涂2颗星,“一般”请涂1颗星。 五、活动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调查、采访、参观研究,不难看出,人们对于盗窃和人身伤害的预防是不能放松的,盗窃和人身伤害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层面上,而应该切切实实地在生活中去实践我们得出的预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盗窃,防止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才算达到了目的。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