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与含蓄--[荷花淀]细节描写赏析

《荷花淀》自问世以来,一直为读者所喜爱,也历来为论家所称道,是一篇雅俗共赏的大家之作。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更是为读者津津乐道。名家名篇,前人之述备矣。笔者也算是一名老“荷迷”了,每每爱不释手,一旦遇到机会,更是要在课堂上指手画脚,附庸风雅一番,每每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如痴如狂。最近再读人教版的参考书,却总觉意犹未尽。所以不揣浅陋,拿出上学期教案,敷衍成文,以冀“愚者千思,必有一得”也。

细节一: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在这一小小的细节中,孙犁老先生巧妙地运用了衬托和对比,几个女人的性格相映成趣,各有理由,各具千秋,令人忍俊不禁。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水生的女人,她显然是最聪明的。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这里有担心,有深思熟虑,作为水生的女人,她掌握有更多的一手情报,所以更有发言权。但是,这里是否也有一些小阴谋、小手腕?你们不就是想自己的丈夫吗?我也想。你们不是都在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吗?我也需要找一个理由。但我不会像你们那么没心没肺,不知羞耻,今天落下话柄,被人取笑。我只说出我的担心,我和你们这些拴在男人裤腰上的没出息婆娘不同,我不赞成去,是你们非去不可的。这种含糊其辞的担心,莫置可否的深思熟虑,不同于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的牵强托词,也不同于“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的直奔主题;不同于“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的迫不及待,也不同于“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的此地无银。水生女人,话说半句就被打断,但她却没有再坚持,显然也是非常想去,可谓一拍即合,但她技高一筹,来了个顺水推舟。半句话,一个省略号,水生女人细腻沉稳、含而不露的个性特点就跃然纸上。

这就是荷花淀的女人们:

那样勤劳。在公公和儿子入睡后,一个人在院子里编苇席。

那样贤惠。在丈夫回来之前不会关大门,丈夫一回来就要站起来去端饭。

那样柔顺。丈夫参军了,留下老人和孩子,把千斤的担子交到妻子柔弱的肩上,并且没有和妻子商量。而女人只是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有抱怨,藏在认可和称许中;有不满,隐在理解和支持中。

那样情深意重。为了去看望小别的丈夫,不怕被别人嘲笑,找了那么弱智的理由;更不惜冒了风险,穿越鬼子的封锁区;几个女人好不容易凑齐了理由,冒着危险去看丈夫,却扑了一场空,羞红着脸出来,归途中说的是失望和遗憾,流露的却是对丈夫的爱恋和思念。

那样好强争胜。“谁比谁落后多少呢?”然后就学会了射击,参加警戒和战斗。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身上自古以来流淌着的好强、豪爽、无畏和牺牲精神,从花木兰到穆桂英,从秋瑾到赵一曼,从红色娘子军到中国女排。

多么勤劳、贤良、温顺、情深意重的妻子,这样的妻子岂容野兽侵扰、蹂躏?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水生们为什么要舍弃小家,拼着性命,参加这场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战争了。

相比之下,丈夫们的形象似乎就要单薄些。所以有些论者说:孙犁更善于塑造女性形象。这话有几分道理。请看,在《荷花淀》中,这些多彩多姿的女子的丈夫们,只有作为代表的水生一个人在表现,他所展现的,则更多的是受党教育多年,有相当的政治觉悟的战士形象。和妻子谈话时,他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当妻子问家里怎么办时,他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晓之以理。

安慰妻子,也只说了一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动之以情。

但这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言,相比妻子的情深意重,都太空洞、生硬了些。这些丈夫们的形象,显得缺乏立体感。可敬,但不可爱。这样一群不懂风情、不解人意的须眉蠢物、鲁莽汉子,又怎么会让那些妻子们如此迷恋呢?

我们在读这篇小说时,一方面看到妻子们情深意重,一方面看到丈夫们板着生铁脸,真是无情之甚。尤其是在伏击战结束后: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没有安慰,没有爱抚也就算了,还讥她们为“一群落后分子”!这样的冷血动物,可惜了这些女人!

但是且慢。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年轻的农(渔)民。他在说出“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的同时,还有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小动作:

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呵呵。这就露出尾巴来了。

原来,白洋淀的丈夫们也有关注和深情,只不过不太爱表露罢了,或者说,只不过我们不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罢了。这些男人们也许不善于在人前表达爱情,但不等于他们心中缺乏爱;他们也许不善于对妻子甜言蜜语,但不等于他们缺乏表达爱的手段。一个小小的动作,一盒精致的日本饼干,似一枚小小的石子,足以在妻子们的心中激起爱的涟漪,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动声色、恰到好处地,完成了心灵的碰撞和交流。

只要心中有爱就够了。男人还是少说多做吧。借一句现在流行的时髦语言,酷吧?

女人似水,男人如山。女人柔情似水,妩媚似水;男人稳重如山,沉默如山。这样的水依恋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呵护着这样的水。这样的土地是美丽的,这样的人们是不可战胜的。

2007.11.11

《荷花淀》自问世以来,一直为读者所喜爱,也历来为论家所称道,是一篇雅俗共赏的大家之作。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更是为读者津津乐道。名家名篇,前人之述备矣。笔者也算是一名老“荷迷”了,每每爱不释手,一旦遇到机会,更是要在课堂上指手画脚,附庸风雅一番,每每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如痴如狂。最近再读人教版的参考书,却总觉意犹未尽。所以不揣浅陋,拿出上学期教案,敷衍成文,以冀“愚者千思,必有一得”也。

细节一: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在这一小小的细节中,孙犁老先生巧妙地运用了衬托和对比,几个女人的性格相映成趣,各有理由,各具千秋,令人忍俊不禁。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水生的女人,她显然是最聪明的。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这里有担心,有深思熟虑,作为水生的女人,她掌握有更多的一手情报,所以更有发言权。但是,这里是否也有一些小阴谋、小手腕?你们不就是想自己的丈夫吗?我也想。你们不是都在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吗?我也需要找一个理由。但我不会像你们那么没心没肺,不知羞耻,今天落下话柄,被人取笑。我只说出我的担心,我和你们这些拴在男人裤腰上的没出息婆娘不同,我不赞成去,是你们非去不可的。这种含糊其辞的担心,莫置可否的深思熟虑,不同于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的牵强托词,也不同于“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的直奔主题;不同于“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的迫不及待,也不同于“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的此地无银。水生女人,话说半句就被打断,但她却没有再坚持,显然也是非常想去,可谓一拍即合,但她技高一筹,来了个顺水推舟。半句话,一个省略号,水生女人细腻沉稳、含而不露的个性特点就跃然纸上。

这就是荷花淀的女人们:

那样勤劳。在公公和儿子入睡后,一个人在院子里编苇席。

那样贤惠。在丈夫回来之前不会关大门,丈夫一回来就要站起来去端饭。

那样柔顺。丈夫参军了,留下老人和孩子,把千斤的担子交到妻子柔弱的肩上,并且没有和妻子商量。而女人只是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有抱怨,藏在认可和称许中;有不满,隐在理解和支持中。

那样情深意重。为了去看望小别的丈夫,不怕被别人嘲笑,找了那么弱智的理由;更不惜冒了风险,穿越鬼子的封锁区;几个女人好不容易凑齐了理由,冒着危险去看丈夫,却扑了一场空,羞红着脸出来,归途中说的是失望和遗憾,流露的却是对丈夫的爱恋和思念。

那样好强争胜。“谁比谁落后多少呢?”然后就学会了射击,参加警戒和战斗。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身上自古以来流淌着的好强、豪爽、无畏和牺牲精神,从花木兰到穆桂英,从秋瑾到赵一曼,从红色娘子军到中国女排。

多么勤劳、贤良、温顺、情深意重的妻子,这样的妻子岂容野兽侵扰、蹂躏?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水生们为什么要舍弃小家,拼着性命,参加这场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战争了。

相比之下,丈夫们的形象似乎就要单薄些。所以有些论者说:孙犁更善于塑造女性形象。这话有几分道理。请看,在《荷花淀》中,这些多彩多姿的女子的丈夫们,只有作为代表的水生一个人在表现,他所展现的,则更多的是受党教育多年,有相当的政治觉悟的战士形象。和妻子谈话时,他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当妻子问家里怎么办时,他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晓之以理。

安慰妻子,也只说了一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动之以情。

但这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言,相比妻子的情深意重,都太空洞、生硬了些。这些丈夫们的形象,显得缺乏立体感。可敬,但不可爱。这样一群不懂风情、不解人意的须眉蠢物、鲁莽汉子,又怎么会让那些妻子们如此迷恋呢?

我们在读这篇小说时,一方面看到妻子们情深意重,一方面看到丈夫们板着生铁脸,真是无情之甚。尤其是在伏击战结束后: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没有安慰,没有爱抚也就算了,还讥她们为“一群落后分子”!这样的冷血动物,可惜了这些女人!

但是且慢。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年轻的农(渔)民。他在说出“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的同时,还有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小动作:

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呵呵。这就露出尾巴来了。

原来,白洋淀的丈夫们也有关注和深情,只不过不太爱表露罢了,或者说,只不过我们不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罢了。这些男人们也许不善于在人前表达爱情,但不等于他们心中缺乏爱;他们也许不善于对妻子甜言蜜语,但不等于他们缺乏表达爱的手段。一个小小的动作,一盒精致的日本饼干,似一枚小小的石子,足以在妻子们的心中激起爱的涟漪,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动声色、恰到好处地,完成了心灵的碰撞和交流。

只要心中有爱就够了。男人还是少说多做吧。借一句现在流行的时髦语言,酷吧?

女人似水,男人如山。女人柔情似水,妩媚似水;男人稳重如山,沉默如山。这样的水依恋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呵护着这样的水。这样的土地是美丽的,这样的人们是不可战胜的。

2007.11.11


相关内容

  • 12荷花淀
  • 12 <荷花淀> 孙犁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2.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 3.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水生女人等 ...

  • [导与练]2015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课案训练:专题三 考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专题三 考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2014吉林复习质检)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问题. 江 晴 [清]郑 燮① 雾裹山疑失, 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 吐出望江楼. [注] ①郑燮:号板桥, 清代书画家, 文学家. 这首诗在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解答此题时, ...

  • 高一必修三.四说课稿
  •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仙游县钟山中学黄丽珊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必修3中外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阅读和鉴赏部分小说和戏剧环节的基础序列.因此这一单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7-9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说与 ...

  • 小说知识点汇总
  • 一.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㈠ 人物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 ...

  • 上海高中语文篇目汇总
  • 第一册目录 第一单元生命体验 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三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第二单元美好亲情 四边城(沈从文) 五合欢树(史铁生) 六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 第三单元人我之间 七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八邂逅霍金(葛剑雄) ...

  • 古典诗词鉴赏: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赏析
  • 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注释] 1.芙蓉"又称为"荷"."莲".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 ...

  • 荷花淀优秀教案
  • <荷花淀> [设计思路]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内容揭示文本的主题. 2.文学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 3.对文中景物描写.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进行鉴赏讨论. [教学目标] 一. 认知及能力发展目 ...

  • 高中语文必修四诗歌意象归纳
  • 高中必修四诗词意象赏析 一.<望海潮>柳永 1.桂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 ...

  • 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全诗赏析及诗文解释
  • 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 曲阑斜"全诗赏析及诗文解释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诗文解释] 离别之后在梦中又依依来到谢家,小廊曲折回环,栏杆横斜.只有庭前的春月最多情,还为离别的人照着落花. [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