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1.1.2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考考点】1.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主学习】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2.板块构造学说

(1)创建时间:20世纪 后期。 (2)核心内容:

①地球的 被海岭、 等 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 。 ②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 ,各大板块又可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③板块处于不断的 之中,一般说来, 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④板块相对移动,彼此 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 。 3.内力作用的“足迹”一一地质构造

(1)概念: 运动引起的岩层 性变形、 。 (2)常见类型:

①褶皱 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 。 举例: 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受挤压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 ;但有些背斜因顶部受 作用,裂隙发育而易侵蚀,形成 。 向斜: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成为 或盆地。但不少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致密不易侵蚀反而成为 。 ②断层 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和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而使岩层断裂、错动,形成断层。

地貌形态:大的断层常形成谷地或 。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对于 、 、 等具有指导意义。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4、外力作用的表现

(1)主要表现:风化作用、 作用、搬运作用、 作用、 作用。 (2)主要外力作用:

(3)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

①趋利避害的行为: 土地、 梯田、挖河修渠、 水库等。

②起消极作用的行为:如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规律总结】

褶皱与断层两种主要地质构造的比较

向斜部位。

例1(2007江苏)图3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例2(2014江苏卷)图4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8.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巩固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5~6题。

5.读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 )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

6.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9.下列关于移动沙丘的画法正确的是 ( ) 10.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移动沙丘是风力搬运作用形成的 B.黄土高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流水的侧蚀作用使河床加宽,溯源侵蚀使河谷变长 D.汾河谷地是褶皱地貌中的向斜构造 二、综合题

11.(2007年镇江调研卷)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

甲 ;a、b 。(2)甲

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3)该地上覆岩层是 作用形成的。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原因是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2.读“全球板块示意图3-1-7”,回答下列问题。 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板块是在地球内部 层的基础上运动的,地壳 比较活跃的地带总在 ③东南亚地区基本位于 板块上,阿拉伯半 岛位于 板块上, 秘鲁寒流流经的海域在

板块上④消亡边界处形成的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为

⑤下列各地形区或地区全部位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组是( )。

A.海岭、褶皱山、海峡、科罗拉多大峡谷 B.海沟、海岭、东非大裂谷、雅鲁藏布江谷地 C.死海、红海、波罗的海、地中海 D.泰山、庐山、长江三峡、渭河谷地

参考答案

例1 D 横断山区呈现出陡峭的河谷景观,是由于河水的下切作用形成的。

例2 7.B 根据等高线,判断M地为山脊,该地位于向斜侧翼,据此可确定岩层的倾斜方向。 8.A 根据坡度西南大、东北小,再依据岩层的变化特点可判断A项正确。 巩固训练【参考答案】选择题:D A B C 11.(1)背斜断层(2)地壳上升,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3)沉积(4)甲 甲为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下水不易渗漏,洞内较干燥

12⑴软流 两板块间的交界处⑵ 亚欧 非洲 美洲 印度洋⑶ 亚欧 印度洋 太平洋 南极洲⑷ 海沟、造山带 ⑸B

【感悟高考】

(2013高考题新课标2)1.(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 风沙在此沉积。(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3)观点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

【命题立意】以文字和区域图为信息载体,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命题立意重点是能力立意。试题难度:(1)中等,(2)容易,(3)难。 【解题思路】

第(1)题:由文字材料获取信息,该地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又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提供沙源。H地有风口,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上风向为温带荒漠,春季强劲的西北风引发沙尘天气,出风口在此地发生风力沉积。

第(2)题,风力的大小主要有大气环流及在气压场中的位置和下垫面状况决定。提取图像信息,H县城处在40ºN,116ºE

附近,靠近东亚冬季风源地,等高线信息和文字信息显示处

在河谷地区,且河谷为西北-东南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河谷导致狭管效应,加大风力。 第(3)题:该题为开放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其一并提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若选择观点A,M处沙丘规模会扩大,思路要沿着沙源丰富且沙源的提供是持续不断的方向考虑。此沙源(1)题已经解决,故选择该观点答题比较容易。另外原因分析问题,除考察自然原因外,还需进一步考察是否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若选择观点B, M处沙丘规模不会扩大,则在(1)题中有沙源提供的基础上,考察存在着遏制沙源扩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考察,人为因素从沙源区水土保持方面考察。

2.1.1.2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考考点】1.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主学习】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2.板块构造学说

(1)创建时间:20世纪 后期。 (2)核心内容:

①地球的 被海岭、 等 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 。 ②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 ,各大板块又可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③板块处于不断的 之中,一般说来, 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④板块相对移动,彼此 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 。 3.内力作用的“足迹”一一地质构造

(1)概念: 运动引起的岩层 性变形、 。 (2)常见类型:

①褶皱 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 。 举例: 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受挤压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 ;但有些背斜因顶部受 作用,裂隙发育而易侵蚀,形成 。 向斜: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成为 或盆地。但不少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致密不易侵蚀反而成为 。 ②断层 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和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而使岩层断裂、错动,形成断层。

地貌形态:大的断层常形成谷地或 。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对于 、 、 等具有指导意义。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4、外力作用的表现

(1)主要表现:风化作用、 作用、搬运作用、 作用、 作用。 (2)主要外力作用:

(3)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

①趋利避害的行为: 土地、 梯田、挖河修渠、 水库等。

②起消极作用的行为:如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规律总结】

褶皱与断层两种主要地质构造的比较

向斜部位。

例1(2007江苏)图3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例2(2014江苏卷)图4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8.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巩固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5~6题。

5.读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 )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

6.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9.下列关于移动沙丘的画法正确的是 ( ) 10.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移动沙丘是风力搬运作用形成的 B.黄土高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流水的侧蚀作用使河床加宽,溯源侵蚀使河谷变长 D.汾河谷地是褶皱地貌中的向斜构造 二、综合题

11.(2007年镇江调研卷)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

甲 ;a、b 。(2)甲

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3)该地上覆岩层是 作用形成的。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原因是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2.读“全球板块示意图3-1-7”,回答下列问题。 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板块是在地球内部 层的基础上运动的,地壳 比较活跃的地带总在 ③东南亚地区基本位于 板块上,阿拉伯半 岛位于 板块上, 秘鲁寒流流经的海域在

板块上④消亡边界处形成的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为

⑤下列各地形区或地区全部位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组是( )。

A.海岭、褶皱山、海峡、科罗拉多大峡谷 B.海沟、海岭、东非大裂谷、雅鲁藏布江谷地 C.死海、红海、波罗的海、地中海 D.泰山、庐山、长江三峡、渭河谷地

参考答案

例1 D 横断山区呈现出陡峭的河谷景观,是由于河水的下切作用形成的。

例2 7.B 根据等高线,判断M地为山脊,该地位于向斜侧翼,据此可确定岩层的倾斜方向。 8.A 根据坡度西南大、东北小,再依据岩层的变化特点可判断A项正确。 巩固训练【参考答案】选择题:D A B C 11.(1)背斜断层(2)地壳上升,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3)沉积(4)甲 甲为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下水不易渗漏,洞内较干燥

12⑴软流 两板块间的交界处⑵ 亚欧 非洲 美洲 印度洋⑶ 亚欧 印度洋 太平洋 南极洲⑷ 海沟、造山带 ⑸B

【感悟高考】

(2013高考题新课标2)1.(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 风沙在此沉积。(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3)观点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

【命题立意】以文字和区域图为信息载体,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命题立意重点是能力立意。试题难度:(1)中等,(2)容易,(3)难。 【解题思路】

第(1)题:由文字材料获取信息,该地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又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提供沙源。H地有风口,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上风向为温带荒漠,春季强劲的西北风引发沙尘天气,出风口在此地发生风力沉积。

第(2)题,风力的大小主要有大气环流及在气压场中的位置和下垫面状况决定。提取图像信息,H县城处在40ºN,116ºE

附近,靠近东亚冬季风源地,等高线信息和文字信息显示处

在河谷地区,且河谷为西北-东南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河谷导致狭管效应,加大风力。 第(3)题:该题为开放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其一并提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若选择观点A,M处沙丘规模会扩大,思路要沿着沙源丰富且沙源的提供是持续不断的方向考虑。此沙源(1)题已经解决,故选择该观点答题比较容易。另外原因分析问题,除考察自然原因外,还需进一步考察是否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若选择观点B, M处沙丘规模不会扩大,则在(1)题中有沙源提供的基础上,考察存在着遏制沙源扩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考察,人为因素从沙源区水土保持方面考察。


相关内容

  • 鲁教版地理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word教案
  •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②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③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④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⑤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 ...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案 一.课程标准 1. 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 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 分析内力.外力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分析地壳变动,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 ...

  • 地理:2[1].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湘教版必修1)
  •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讲过,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这也正说明了地壳是在 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据地质学家 ...

  • 课程标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 课程标准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设计 唐小军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中学 518105 [教学目标]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 地表形态的塑造1-4-1
  • 导学案 学科:地理 编号:一轮1-4-1-1 编写人:黄海峰 审核人: 使用时间:10-18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目标]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3. 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 ...

  • 地表变迁教学设计
  •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乔瑞霞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的第五课<地表的变迁>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提供的资料对地表以前的情况进行推测 :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知道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知道岩石的风化过程:知道各种自 ...

  •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1
  •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理解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相对应的地貌.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学生能够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并利用地质构造的特点指导生产实践: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四
  •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一 一.内外力作用 阅读课本P 29-30填空.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 阅读课本P 31填表. 1.地质构造 2.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图 自学效果检测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 .B .C .D ...

  •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 高一地理 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