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学校: 吴泾小学 学科: 语文

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 汉 ” 教时:一课时

班级 :四 教师:

人数: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理解“流浪汉”“游荡”“管教”等词语的意 、 、 思。 2.静心默读课文,分清课文内容主次。知道在分清课文主次的时候,判断的依据不同,判 断的结果也会不同。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会儿童科普文章的表达严谨 与生动。 二、制定依据 (一)教材简析 《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写的一篇科普短文。课文层次清晰、 语言浅显,使用了一些说明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打比方、列数据和作比较等。 课文第 1 节介绍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说明灰尘无处不在。第 2 节介绍了灰尘的 大小及灰尘是从哪里来的。第 3、4 节介绍了灰尘的用处和坏处。第 5、6 节介绍了管教灰尘 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儿童科普文,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常见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等。教师在教学时,将最能表达语言特点的语段提取出来,用换句、删句比较,加标点等方 法来品味语言特色。 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 逐步内化语言, 丰富语言, 进而正确、 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学习科普文章语言表达的严谨 与生动。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分清课文内容主次。本课在教学时,从落实单元目标入手,让学生 从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判断课文内容的主次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太阳》 一课采用的是根据篇幅判断主次的方法, 本课采用的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判断主次的方 法。在学习课文分主次的时候,既可以用第一种判断依据,也可以用第二种判断依据。

教学环节 一、揭题、审 题

教师活动 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 课题中的“流浪汉”为什么 加了引号? 3、作者为什么将灰尘比作“流 浪汉” ,读读第一节,找找答案。 理解“游荡” 。 4、齐读课题。

学生活动 跟写

设计意图 本课课题可以进 行解读,因为“流 浪汉”一词是指 人,但是课文中是 指灰尘,所以解题 时引导学生思考 流浪汉的特征,为 课题的理解做准 备。 学生在理清文章 条理时,练习运用 前面单元中学到

预设:东碰西撞、到 处游荡 „„ 读题

二、 初读课文

1、这篇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 知识呢?小声读第二节,要求: 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抽读

三、 精读课文

四、 熟读课文

五、 课堂总结

师随机板书归纳 2、引读 3——6 小节,随机归纳 板书

。 (一)学习第二小节 1、灰尘很小,到底有多小? ①出示第 1 句话, 删句后比较更 喜欢哪句。 ②出示第 2 句话, 改句后哪句更 恰当。 2、灰尘从哪来呢? ①引读。 ②为这段话加标点,核对书本。 理解标点的精准。 (二)学习第五节 1、灰尘虽有用处但坏处更多。 这样看来, 我们就不得不管教管 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啰! ①体会“不得不”的用法。 ②体会“管教”与“管教管教” 的不同之处。 1、课文哪些内容详细?哪些内 容简略? 2、用处详写,坏处略写的原因 3、用篇幅长短的判断方法,划 分课文的主次。 4、通过做选择题,学习通过揣 测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划分课文 主次的方法。 1、这节课,我们品味了第 2、5 节的语言, 还学习了根据作者的 写作目的去判断课文主次的方 法。

配合读段 交流

的归纳主要内容 的方法进行概括。

体会灰尘的小 女生读 男生读 此处句号的教学, 希望从细处入手, 引导学生体会课 文描写之细致。 前后文的细微不 同,在此处最能显 现作者思维的缜 密。

配合读句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从落实单元目标 入手,让学生从学 习的过程中明白, 判断课文内容的 主次的依据不同, 判断的结果也会 不一样。

讨论交流 交流回答

板书设计: 32.空气中的“流浪汉” 很小、来历 用处——使下雨 坏处——迷人眼、呛人鼻 使发炎、使嘶哑 失功用 管教方法——用吸尘器 植树造林 篇幅 主(详) 主(详) 次(略) 目的 次 主 主

次(略)

学校: 吴泾小学 学科: 语文

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 汉 ” 教时:一课时

班级 :四 教师:

人数: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理解“流浪汉”“游荡”“管教”等词语的意 、 、 思。 2.静心默读课文,分清课文内容主次。知道在分清课文主次的时候,判断的依据不同,判 断的结果也会不同。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会儿童科普文章的表达严谨 与生动。 二、制定依据 (一)教材简析 《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写的一篇科普短文。课文层次清晰、 语言浅显,使用了一些说明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打比方、列数据和作比较等。 课文第 1 节介绍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说明灰尘无处不在。第 2 节介绍了灰尘的 大小及灰尘是从哪里来的。第 3、4 节介绍了灰尘的用处和坏处。第 5、6 节介绍了管教灰尘 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儿童科普文,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常见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等。教师在教学时,将最能表达语言特点的语段提取出来,用换句、删句比较,加标点等方 法来品味语言特色。 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 逐步内化语言, 丰富语言, 进而正确、 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学习科普文章语言表达的严谨 与生动。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分清课文内容主次。本课在教学时,从落实单元目标入手,让学生 从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判断课文内容的主次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太阳》 一课采用的是根据篇幅判断主次的方法, 本课采用的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判断主次的方 法。在学习课文分主次的时候,既可以用第一种判断依据,也可以用第二种判断依据。

教学环节 一、揭题、审 题

教师活动 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 课题中的“流浪汉”为什么 加了引号? 3、作者为什么将灰尘比作“流 浪汉” ,读读第一节,找找答案。 理解“游荡” 。 4、齐读课题。

学生活动 跟写

设计意图 本课课题可以进 行解读,因为“流 浪汉”一词是指 人,但是课文中是 指灰尘,所以解题 时引导学生思考 流浪汉的特征,为 课题的理解做准 备。 学生在理清文章 条理时,练习运用 前面单元中学到

预设:东碰西撞、到 处游荡 „„ 读题

二、 初读课文

1、这篇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 知识呢?小声读第二节,要求: 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抽读

三、 精读课文

四、 熟读课文

五、 课堂总结

师随机板书归纳 2、引读 3——6 小节,随机归纳 板书

。 (一)学习第二小节 1、灰尘很小,到底有多小? ①出示第 1 句话, 删句后比较更 喜欢哪句。 ②出示第 2 句话, 改句后哪句更 恰当。 2、灰尘从哪来呢? ①引读。 ②为这段话加标点,核对书本。 理解标点的精准。 (二)学习第五节 1、灰尘虽有用处但坏处更多。 这样看来, 我们就不得不管教管 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啰! ①体会“不得不”的用法。 ②体会“管教”与“管教管教” 的不同之处。 1、课文哪些内容详细?哪些内 容简略? 2、用处详写,坏处略写的原因 3、用篇幅长短的判断方法,划 分课文的主次。 4、通过做选择题,学习通过揣 测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划分课文 主次的方法。 1、这节课,我们品味了第 2、5 节的语言, 还学习了根据作者的 写作目的去判断课文主次的方 法。

配合读段 交流

的归纳主要内容 的方法进行概括。

体会灰尘的小 女生读 男生读 此处句号的教学, 希望从细处入手, 引导学生体会课 文描写之细致。 前后文的细微不 同,在此处最能显 现作者思维的缜 密。

配合读句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从落实单元目标 入手,让学生从学 习的过程中明白, 判断课文内容的 主次的依据不同, 判断的结果也会 不一样。

讨论交流 交流回答

板书设计: 32.空气中的“流浪汉” 很小、来历 用处——使下雨 坏处——迷人眼、呛人鼻 使发炎、使嘶哑 失功用 管教方法——用吸尘器 植树造林 篇幅 主(详) 主(详) 次(略) 目的 次 主 主

次(略)


相关内容

  •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 第三十二课: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读准"囱.据.烬.滓.呛"等字的读音,能区别"昼 .宙", "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积累 "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管教" 等若干 ...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2
  • 4<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2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导入: 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一个人的遭遇>,它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心灵上的创伤.这是从战胜国来说的.那么,战败国的普通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呢?和战胜国有何不同?在战争之后,对他们 ...

  • 六年级劳技上册教案
  • 六年级劳技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2月26日 第1周 周二 教学内容:清洁厨房 教学目标: 1.了解厨房的卫生常识,学会做洗刷餐具.厨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搞好厨房卫生的重要性,知道厨房清洁卫生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做好 厨房的清洁卫生. 教学 ...

  • 等待戈多教案
  •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2. 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3. 分析了解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不同. 4. 分析了解支离破碎的语言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由< ...

  • [家,温馨的港湾]教案
  • <家,温馨的港湾>教案 谷里中学 刘伟伟  课程地位: 山东人民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教材的主题是"学会交往",而本课--学会与父母交往--是学生学会交往的第一步,是学生交往能力的基础.  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每天和父母在一起,但对父母的情况知之甚少,尤其是对于父母 ...

  •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 设计思想 以<警察与赞美诗>为教学的载体,激"活"学生联想思维,让学生设身体验,迸发创造性潜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正确理解分析苏比的人物形象. 2. 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 3 ...

  • [菩提树]教案
  • 菩提树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菩提树>的学习,认识并了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了解舒伯特的音乐. 2.通过学习歌曲<菩提树>,把握好三连音的节奏,并能准确演唱.知道三连音的运用更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 3.通过演唱歌曲<菩提树>,让学生感受 ...

  • 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经验
  • 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经验分享(江西省) -------初中英语 时间:2016年1月10日下午 地点:南昌市第二中学(绿茵路) 步骤:候考---抽题(2mins)----备课(20mins)----结构化试题(5mins)-----试讲(10mins)-----答辩(5mins) [候考 ...

  •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
  • 石寺二中问题五步教学法教案 课题 主备人 蟋蟀在时报广场 田伟玲 参与人 课型 新授课 七语组全体教师 组长签字 1. 2. 教学 目标 能识读运用以下词语:忧郁 陶醉 弥漫 涟漪 萦回 孤苦伶仃 家喻户晓. 能围绕形象的刻画.情节的设计.语言的运用体会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3. 体会"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