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形楼板受力分析

125

L形楼板受力分析

王铁成,郭永亮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工程实践中・不规则形状楼板的受力较为复杂。是实际计算和配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条带法(Strip对L形楼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简化的配筋方式。关键词:板,条带法

Method)

Mechanics

analysisofLshapereinforcedconcreteslab

WANG

Tie-cheng,GUOYong-liang

(SchoolofCivilEngineering,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Inengineeringpractice,themechanicsanalysisofLshapeslabiscalculatingofthispaper.

Keyword:SIab,StripMethod

complexproblem。Base

on

the

an

exampleslabbyusingtheStripMethod,asimple

andreliable

reinforcemodeWasputforwardin

一、概述

在实际工程中,楼板是非常重要的受力构件,它直接承受大部分的恒载和活载,然后再把这些荷载通过梁或直接传递给竖向受力构件(柱或墙)。此外,由于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很大,通常都采用刚度无限大的假定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抗震分析,因此楼板对于结构整体抗震分析亦有一定的影响。

在普通的多层住宅结构中,特别是砖混结构中,楼板的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均占到60一70%以上,在

结构整体造价中占很大的比重,对楼板进行受力分析和设计配筋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L形楼板

在工程设计中,进行楼板的受力计算时遇到的大多是规则的矩形板的计算分析,对此已有成熟的和~般采用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建筑专业的功能和美观的需求,实际结构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些非矩形形状的

异形板。如图1,所示为一外轮廓尺寸为4.3m×5.7m的“L”形板,此板的位置是住宅中的居室,建筑专业要求不得设粱。板的各边支座条件均为简支,板厚为140舶,板上恒荷载(考虑板自重)为5.OkN/时,可变荷载为2.OkN/m',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荷载组合较大,荷载设计值为1.2×5.0+1.4×2.0=8.8kN/m',板的各边支座条件均为简支。

采用中国建研院的PMCAD结构分析软件对此‘L’形板进行计算,

卜—盟—一

并将结果与外轮廓尺寸相同的矩形板进行对比。

如下表l所示,从中可以看出,X方向最大弯距两者差异不大;Y方

上铁娥‘|950).舞・蹲她犬・截接t薅士生零燎.燕囊瓤豢瓣凝土嬉掏1麓谵鞭竣糖磷究《E嘲H}嘲瞎n抵礅拇u.ccm)

郭永亮(1974).孵.天津入.瓣士研究生.童囊从事锵翁灌麓±基本囊沦研究

126・

向最大弯距则相差很大。此外。L形状板在凹角处会在附近产生较大弯距。

表1板的弯矩

X方向最大弯距

L形板矩形板

7.O6.9

Y方向最大弯距

7.510.9

上述的方法,是基于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没有考虑板的塑性内力重分布,与混凝±楼板的实际受力状况有很大的差异:给出的数值也不利于实际设计和配筋。条带法阳1具有计算简便,概念清晰的特点,在板的受力分析中,被广泛的采用。

条带法对板的受力分析

条带法,也被称为板条法,最早由瑞典学者Hillerborg提出:条带法是一种塑性分析方法,根据极限荷载的下限定理导出,是~种偏于安全的设计方法。最主要的步骤是将板的各个部分根据不同的支撑条件划分为条带,然后对各个条带独立的进行分析。

对于上述楼板,首先,对板进行如图2所示的条带划分,将箍个板划分为8个基本板块。图中箭头方向为荷载的传递方向,其中扳带2、4、8、lO为单向传递荷载,板带l、3、

啪q

I窨①

f。00Iojta

).・_。・

5、7、9、1l为双向传递荷载;板带6为角部支撑单元,总荷载q在X,Y两个方向都被承担,既传递给两个方向的荷载均为q.

按照扳带法的基本思路,将各个板带按照简支粱来进行计算。得到沿5.7米方向及4.3米方向各个板带的弯距大小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大的x方向弯距在板带4-5-6-7内,达到了22.3kN.m,在4.3米宽度范围的加权平均为10.3kN.m:最大的Y方向弯距在板带10-5-2内,达到了12.4kN.m,在5.7米宽度范围的加权平均为8.44kfl.m:均大予弹性计算的结果,这是因为板带法根据极限荷载的下限定理导出的。

最终可得板的弯距分布如图4所示。X,Y两个方向计算所得的平均弯距之和

S10

喜I@

f如

④’j

占艺

5qt

:。

二700

喜.西

05q-

i000

10001000

盖懿臻嘿

圈3条带

——酊+MY7与相同外形轮廓尺寸的矩形板的

X,Y两个方向计算所得均弯距之和——湖x州。的

比值为:

丝i±丝::业:1.05—_-_———_—_一=一=I

U]

Mx+M

17.8

考虑将L形板的凹角尺寸加大至2000X2400,采用上述的方法计算可得结果如图5所示,X方向弯距加权平均为8.60kN.m:Y

耷矩计算

方向弯距加权平均为6.∞姝.两个方愈计算所得韵警捧蹇藤意翻,——嘲,艄。簿梧鼹外形轮廓尺寸的矩形板

127

的x,Y两个方向计算所得均弯距之和叫,+M。的比值为:

竺i±丝!:坠;o.87

肘z+Mr

17.8

进一步加大凹角尺寸加大至3000X2400,采用上述的方法计算可得两个方向计算所得的平均弯距之和

——髓x9+Mv9与相同外形轮廓尺寸的矩形板的x,Y两个方向计算所得均弯距之和——_M。+M,的比值为:

竺i±丝::业:o.68

MY+M

17.8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了防止楼板在阴角处可能发生的开裂,可在板上部附加放射状钢筋。

四、结论

1)L状异形板的弯距值与相同外形轮廓尺寸的矩形板相比,相差不多(其中,在角部凹形区域较小时,L状异形板的弯距值可能略大于相同外形轮廓尺寸的矩形板;随着凹形区域的增大,异形板的弯距迅速减小)。实际设计中可适当考虑适当加大配筋。2)异形板应在阴角部附加上部钢筋,防止板的开裂。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躅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葡载规范(GB5009—2001)CS].北京:中圉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l沪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R.Park,w.L.Gambe著.黄因桢,成源华译.钢筋混凝土板[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L形楼板受力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

王铁成, 郭永亮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606008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125

L形楼板受力分析

王铁成,郭永亮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工程实践中・不规则形状楼板的受力较为复杂。是实际计算和配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条带法(Strip对L形楼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简化的配筋方式。关键词:板,条带法

Method)

Mechanics

analysisofLshapereinforcedconcreteslab

WANG

Tie-cheng,GUOYong-liang

(SchoolofCivilEngineering,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Inengineeringpractice,themechanicsanalysisofLshapeslabiscalculatingofthispaper.

Keyword:SIab,StripMethod

complexproblem。Base

on

the

an

exampleslabbyusingtheStripMethod,asimple

andreliable

reinforcemodeWasputforwardin

一、概述

在实际工程中,楼板是非常重要的受力构件,它直接承受大部分的恒载和活载,然后再把这些荷载通过梁或直接传递给竖向受力构件(柱或墙)。此外,由于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很大,通常都采用刚度无限大的假定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抗震分析,因此楼板对于结构整体抗震分析亦有一定的影响。

在普通的多层住宅结构中,特别是砖混结构中,楼板的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均占到60一70%以上,在

结构整体造价中占很大的比重,对楼板进行受力分析和设计配筋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L形楼板

在工程设计中,进行楼板的受力计算时遇到的大多是规则的矩形板的计算分析,对此已有成熟的和~般采用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建筑专业的功能和美观的需求,实际结构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些非矩形形状的

异形板。如图1,所示为一外轮廓尺寸为4.3m×5.7m的“L”形板,此板的位置是住宅中的居室,建筑专业要求不得设粱。板的各边支座条件均为简支,板厚为140舶,板上恒荷载(考虑板自重)为5.OkN/时,可变荷载为2.OkN/m',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荷载组合较大,荷载设计值为1.2×5.0+1.4×2.0=8.8kN/m',板的各边支座条件均为简支。

采用中国建研院的PMCAD结构分析软件对此‘L’形板进行计算,

卜—盟—一

并将结果与外轮廓尺寸相同的矩形板进行对比。

如下表l所示,从中可以看出,X方向最大弯距两者差异不大;Y方

上铁娥‘|950).舞・蹲她犬・截接t薅士生零燎.燕囊瓤豢瓣凝土嬉掏1麓谵鞭竣糖磷究《E嘲H}嘲瞎n抵礅拇u.ccm)

郭永亮(1974).孵.天津入.瓣士研究生.童囊从事锵翁灌麓±基本囊沦研究

126・

向最大弯距则相差很大。此外。L形状板在凹角处会在附近产生较大弯距。

表1板的弯矩

X方向最大弯距

L形板矩形板

7.O6.9

Y方向最大弯距

7.510.9

上述的方法,是基于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没有考虑板的塑性内力重分布,与混凝±楼板的实际受力状况有很大的差异:给出的数值也不利于实际设计和配筋。条带法阳1具有计算简便,概念清晰的特点,在板的受力分析中,被广泛的采用。

条带法对板的受力分析

条带法,也被称为板条法,最早由瑞典学者Hillerborg提出:条带法是一种塑性分析方法,根据极限荷载的下限定理导出,是~种偏于安全的设计方法。最主要的步骤是将板的各个部分根据不同的支撑条件划分为条带,然后对各个条带独立的进行分析。

对于上述楼板,首先,对板进行如图2所示的条带划分,将箍个板划分为8个基本板块。图中箭头方向为荷载的传递方向,其中扳带2、4、8、lO为单向传递荷载,板带l、3、

啪q

I窨①

f。00Iojta

).・_。・

5、7、9、1l为双向传递荷载;板带6为角部支撑单元,总荷载q在X,Y两个方向都被承担,既传递给两个方向的荷载均为q.

按照扳带法的基本思路,将各个板带按照简支粱来进行计算。得到沿5.7米方向及4.3米方向各个板带的弯距大小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大的x方向弯距在板带4-5-6-7内,达到了22.3kN.m,在4.3米宽度范围的加权平均为10.3kN.m:最大的Y方向弯距在板带10-5-2内,达到了12.4kN.m,在5.7米宽度范围的加权平均为8.44kfl.m:均大予弹性计算的结果,这是因为板带法根据极限荷载的下限定理导出的。

最终可得板的弯距分布如图4所示。X,Y两个方向计算所得的平均弯距之和

S10

喜I@

f如

④’j

占艺

5qt

:。

二700

喜.西

05q-

i000

10001000

盖懿臻嘿

圈3条带

——酊+MY7与相同外形轮廓尺寸的矩形板的

X,Y两个方向计算所得均弯距之和——湖x州。的

比值为:

丝i±丝::业:1.05—_-_———_—_一=一=I

U]

Mx+M

17.8

考虑将L形板的凹角尺寸加大至2000X2400,采用上述的方法计算可得结果如图5所示,X方向弯距加权平均为8.60kN.m:Y

耷矩计算

方向弯距加权平均为6.∞姝.两个方愈计算所得韵警捧蹇藤意翻,——嘲,艄。簿梧鼹外形轮廓尺寸的矩形板

127

的x,Y两个方向计算所得均弯距之和叫,+M。的比值为:

竺i±丝!:坠;o.87

肘z+Mr

17.8

进一步加大凹角尺寸加大至3000X2400,采用上述的方法计算可得两个方向计算所得的平均弯距之和

——髓x9+Mv9与相同外形轮廓尺寸的矩形板的x,Y两个方向计算所得均弯距之和——_M。+M,的比值为:

竺i±丝::业:o.68

MY+M

17.8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了防止楼板在阴角处可能发生的开裂,可在板上部附加放射状钢筋。

四、结论

1)L状异形板的弯距值与相同外形轮廓尺寸的矩形板相比,相差不多(其中,在角部凹形区域较小时,L状异形板的弯距值可能略大于相同外形轮廓尺寸的矩形板;随着凹形区域的增大,异形板的弯距迅速减小)。实际设计中可适当考虑适当加大配筋。2)异形板应在阴角部附加上部钢筋,防止板的开裂。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躅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葡载规范(GB5009—2001)CS].北京:中圉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l沪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R.Park,w.L.Gambe著.黄因桢,成源华译.钢筋混凝土板[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L形楼板受力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

王铁成, 郭永亮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606008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相关内容

  •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
  • 第36卷第3期建 筑 结 构2006年3月 (CECS175:2004)介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程志军 王晓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13) (CECS175:2004)的编制情况和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内容[提要] 概述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

  • 几种常见的地下车库楼盖结构形式详细对比
  • 地下车库的几种结构形式 车库,顾名思义是存放车辆的地方.车库有很多种类型,有传统意义上的砖混土建车库.立体车库.新出现的移动车库.地下车库等.地下车库有两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即矩形结构和拱形结构.矩形结构又分为梁板结构.无梁楼盖(下以蜂巢芯楼盖为例,后附两种常用无梁楼盖介绍).幕式楼盖:拱形结构有单跨 ...

  • 压型钢板_混凝土组合楼板发展概述
  • 科技信息 职教与成教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发展概述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潘红霞 [摘要]本文对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类型和优缺点.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作为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能充分利用钢材所具有的优越抗拉性能和混凝土所具 ...

  • 含结构节点的地铁车站空间受力分析
  • 第23卷 第3期地 下 空 间Vol. 23 No. 3 2003年9月UNDERGROUND SPACE Sept. 2003 文章编号:1001 831X(2003) 03 0281 07 含结构节点的地铁车站空间受力分析 丁春林 (同济大学铁道建筑工程系, 上海 200331) 摘 要:南京地 ...

  • 博世中国研发总部大楼结构分析
  • 第43卷第14期2013年7月下建筑结构BuildingStructureVol.43No.14 Jul.2013 博世中国研发总部大楼结构分析 张谨,谈丽华,路江龙,朱寻焱,江淼 (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215021) [摘要]博世中国研发总部大楼顶部四个楼层向外悬挑8.1m,经 ...

  • 悬挑大跨度弧形"水滴"状钢结构施工技术*
  • 悬挑大跨度弧形"水滴"状钢结构施工技术* 悬挑大跨度弧形"水滴"状钢结构施工技术* 韩 锋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31) 摘 要:宁波高铁站工程南北侧外立面整体造型为"水滴"状,结构形式为悬挑大跨度的弧形钢结构,通过三维仿 ...

  • 无梁楼板设计问题思考
  • 摘要:当前无梁楼板设计中,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中提出的经验系数法来计算板带弯矩,但是地下车库的无梁楼板设计应用与规范设定条件出入较大,如果机械照搬<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中的设计.计算方法,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在此,结合目前无梁楼板地下车库施工工艺 ...

  • 土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土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成都市武侯城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为四川省建筑设计 院.该工程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机投街道半边街村1.3组,B区工程有6栋住宅楼.1个地下车库,1.3.5.6栋住宅楼一层为商业网点.物管用房.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抗震设 ...

  • 科技进步奖(设计)
  • 结构设计概述 1)上部结构 本工程地上结构主要由两部分形成,23层主楼及8层转角裙楼,5层以下采用连廊连结,连廊采用钢结构,与裙楼连接部位采用铰接,与主楼部位则采用滑动连接.(见图1-2) 图1-2 外滩191总平面 主楼地面以上23层,建筑高度小于80米,高宽比小于4.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