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敬业

记叙文阅读指导

一、 课标要求:

①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②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③能整体感知所阅读的内容,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④能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⑤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⑥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⑦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 考点解析:

记叙性文章,包括一般记叙文和散文、小说等。在中考命题中,记叙文阅读往往选取富有文采、富有内涵、有丰富命题点的文章。

从近几年试题来看,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检测考生的理解、筛选、概括、探究及鉴赏能力,其考点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 内容概括、情节把握。 2. 环境描写及作用。

3. 语言品析。 4. 理解标题内涵。

5. 描写方法及作用。 6. 人物形象分析。

7. 分析行文思路。 8. 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9. 段落的作用。 10. 表现手法及作用。

11. 阅读体验、拓展。

三、 常见题型:

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以简答题为主,也有填空题和选择题。

四、 方法点播:

1. 内容概括、情节把握。

何人+何事+结果

抓线索,理层次; 逐段概括内容; 从题干的已知项推断答题范围和语言形式

2. 环境描写及作用。

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心情;

5)、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社会环境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揭示了„„社会现实

2)、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3)、预示人物命运

3. 语言品析。

赏析句子的角度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 前后照应)

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5) 、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 、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答题格式:角度+句义+事物(人)的特征(精神、品质)

附: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a) 修辞之美——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b) 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

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

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

其妙处)

c) 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

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d) 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

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⑤ 人物描写、词性、

答题格式: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4. 理解标题内涵。

1) 、表层含义:结合文本,从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的角度作答。

2) 、深层含义:从点明主旨、表明作者情感等角度作答。

3)、写法及其运用效果

角度: 线索、象征、修辞(比喻、双关等)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 引起阅读兴趣。

5. 描写方法及作用。

1) 、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

2)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6. 人物形象分析。

1) 、分析角度:

通过分析典型事例, 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 、答案格式:

文中人物_____的(言或行)表现该人物______的精神(身份、地位、经历、

性格、品质 )。

7. 分析行文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作的思想线索。它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分析思路可以从概括内容入手,分析段落间的关系。

8. 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词语:重要词语指句中富有表现力和特殊作用的词语。如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别具意蕴的词。

中考题型

1)、加点词语能否互换。 2)、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方法

1)、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A 、 表态;

B 、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

C 、 调换后,表达效果有何变化;

2)、分析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本句中的特殊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分析词语的作用的格式::“_____”一词原指___,这里指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描绘)______,突出人物的_____心情或精神品质。

句子:重要句子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如标题、主旨句、含蓄句、结构复杂句、文章结构(如过渡)句等。

句子在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句子在选文中间的作用: 承上启下;伏笔;照应

句子在文章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 3)、首尾呼应; 4)、照应前文; 内容上: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9. 段落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内容+作用

1)、开头段:

A 环境描写:点明地点、环境,为下文作铺垫

B 其他: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揭示文章

中心;引起阅读兴趣。

2)、文中段:承上启下、伏笔。

3)、结尾段: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题,总结上文,引发读者思考。

10. 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的几种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1).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人物,突出文章的主题.

3). 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性格、感情等。

4). 欲扬先抑 ——突出所写的对象的精神品质,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 前后照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6).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情节曲折起伏.

11. 阅读体验、拓展。

类型1、人物事件拓展。

对策:弄清人物身份、性格,或把握事件的性质,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寻找合适答案。

类型2、主旨拓展:用广告、宣传语、对联体现主旨

对策:掌握广告、宣传语、对联的写作方法,再根据主旨而定。

类型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对策:联系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类型4、仿照文中某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对策:

1、分析文段中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及感情色彩;

2、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仿写,力求形神兼备。 类型5、民俗文化

对策:了解社会习俗和地方特色的文化

注意:

1)、注意观点正确、健康,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2)、答题格式:

文章的内容、主题+自己的生活实例+我怎样做

敬业 于薇

2014.3

记叙文阅读指导

一、 课标要求:

①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②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③能整体感知所阅读的内容,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④能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⑤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⑥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⑦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 考点解析:

记叙性文章,包括一般记叙文和散文、小说等。在中考命题中,记叙文阅读往往选取富有文采、富有内涵、有丰富命题点的文章。

从近几年试题来看,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检测考生的理解、筛选、概括、探究及鉴赏能力,其考点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 内容概括、情节把握。 2. 环境描写及作用。

3. 语言品析。 4. 理解标题内涵。

5. 描写方法及作用。 6. 人物形象分析。

7. 分析行文思路。 8. 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9. 段落的作用。 10. 表现手法及作用。

11. 阅读体验、拓展。

三、 常见题型:

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以简答题为主,也有填空题和选择题。

四、 方法点播:

1. 内容概括、情节把握。

何人+何事+结果

抓线索,理层次; 逐段概括内容; 从题干的已知项推断答题范围和语言形式

2. 环境描写及作用。

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心情;

5)、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社会环境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揭示了„„社会现实

2)、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3)、预示人物命运

3. 语言品析。

赏析句子的角度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 前后照应)

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5) 、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 、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答题格式:角度+句义+事物(人)的特征(精神、品质)

附: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a) 修辞之美——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b) 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

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

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

其妙处)

c) 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

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d) 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

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⑤ 人物描写、词性、

答题格式: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4. 理解标题内涵。

1) 、表层含义:结合文本,从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的角度作答。

2) 、深层含义:从点明主旨、表明作者情感等角度作答。

3)、写法及其运用效果

角度: 线索、象征、修辞(比喻、双关等)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 引起阅读兴趣。

5. 描写方法及作用。

1) 、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

2)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6. 人物形象分析。

1) 、分析角度:

通过分析典型事例, 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 、答案格式:

文中人物_____的(言或行)表现该人物______的精神(身份、地位、经历、

性格、品质 )。

7. 分析行文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作的思想线索。它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分析思路可以从概括内容入手,分析段落间的关系。

8. 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词语:重要词语指句中富有表现力和特殊作用的词语。如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别具意蕴的词。

中考题型

1)、加点词语能否互换。 2)、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方法

1)、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A 、 表态;

B 、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

C 、 调换后,表达效果有何变化;

2)、分析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本句中的特殊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分析词语的作用的格式::“_____”一词原指___,这里指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描绘)______,突出人物的_____心情或精神品质。

句子:重要句子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如标题、主旨句、含蓄句、结构复杂句、文章结构(如过渡)句等。

句子在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句子在选文中间的作用: 承上启下;伏笔;照应

句子在文章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 3)、首尾呼应; 4)、照应前文; 内容上: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9. 段落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内容+作用

1)、开头段:

A 环境描写:点明地点、环境,为下文作铺垫

B 其他: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揭示文章

中心;引起阅读兴趣。

2)、文中段:承上启下、伏笔。

3)、结尾段: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题,总结上文,引发读者思考。

10. 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的几种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1).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人物,突出文章的主题.

3). 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性格、感情等。

4). 欲扬先抑 ——突出所写的对象的精神品质,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 前后照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6).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情节曲折起伏.

11. 阅读体验、拓展。

类型1、人物事件拓展。

对策:弄清人物身份、性格,或把握事件的性质,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寻找合适答案。

类型2、主旨拓展:用广告、宣传语、对联体现主旨

对策:掌握广告、宣传语、对联的写作方法,再根据主旨而定。

类型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对策:联系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类型4、仿照文中某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对策:

1、分析文段中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及感情色彩;

2、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仿写,力求形神兼备。 类型5、民俗文化

对策:了解社会习俗和地方特色的文化

注意:

1)、注意观点正确、健康,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2)、答题格式:

文章的内容、主题+自己的生活实例+我怎样做

敬业 于薇

2014.3


相关内容

  • 谈高考作文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 [作者] 刘自强/王锐[内容] 在气氛紧张.时间有限的考场里,怎样才能按命题人的种种要求,写好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呢? 1.要有自信心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而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 地调动.反之,怀疑自己的能力,情绪失控,思想压抑,就等于自己取消了作 ...

  • 高考作文题目
  •  1.全国新课标卷I(女儿向警方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 ...

  • 0902班读[第一粒扣子]有感
  • 读<第一粒扣子>有感 承启红军学校六(2)班 徐方海 指导老师:黄玉华 前几天,学校发了<第一粒扣子>这本书,这本书令我十分感兴趣,于是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其中在爱国这一单元中,出现了一个令人可恨又令人高兴的故事.故事讲的是钱学森想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及智慧,但美国移民 ...

  • 8.两弹元勋邓稼先
  • 8.<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4课(8课).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讴歌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应让学生联系各自的学习情况,自定重点,查缺补漏,自主阅读 ...

  • 高中记叙文身边的一件事
  • 身边的一件事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迎着SARS一道人墙巍然屹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使!他们坚守的阵地叫"发热门诊"和"隔离区". 尽管大家都很清楚,医护人员是最易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也许是一个更符合人性的事实说明:虽然有点怕,但却不会退缩!在疫情面前,没有 ...

  • 小学教师先进事迹
  • 闪光的青春 --记*****教师先进事迹 人们把教师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以及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精神.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行为规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县******镇中心 ...

  • 高一班主任工作经验材料
  • 众所周知,我们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有一颗满腔热忱之心,用广博的胸怀去容纳学生,用赤热的爱去呵护学生,让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到温暖:同时还要有蹋实敬业的工作作风,迈着踏实的步伐去丈量班级这片热烈的肥沃的土地. 作为班主任,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就成为我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倾注博爱心 ...

  • 寻找时传祥(教案)
  • 寻找时传祥(教案) 执教者:高州市祥山第一中学 梁子春 [教学构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体裁的基本特点. 2.学习时传祥精神. 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味时传祥的人格魅力. 难点:理解作者给予本文的厚重主题: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追求. ...

  • 九上语文教学计划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数据看出,班级语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今后一定要从减少低分层入手.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