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妙读[好教育点亮人生]有感

读《好教育点亮人生》有感 张妙

寒假期间阅读了《好教育点亮人生这本书》,书中通过故事和实际事例来阐释现代教育理念诸多教育观点、教育思维、教育方法和异国教育风情让我耳目一新。其中的一篇《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爱心》让我感受颇深。

本文作者认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爱,爱心是人的一切道德行为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爱心?美国小学通过爱护小小的蜂鸟开始让孩子学会了爱。老师组织孩子们观察蜂鸟,喂食蜂鸟,在孩子们对其发生巨大兴趣时,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们他们的喂食让亚利桑那沙漠有更多的美丽蜂鸟,孩子们的心灵就这样被感动,他们不仅听,看,而且参与其中,他们最初的爱心就这么萌发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与其对孩子们不断强调那些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爱祖国,爱人民,不如从小引导孩子们去爱他们能看到,能感受的大自然,父母朋友,让他们逐渐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从小爱走向大爱。

作为教师,看到越来越多关于学生缺乏道德意识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我也不禁反思到底该如何去教会初中的孩子们“爱”,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首先,我认为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体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让孩子心中有爱,对父母对家人怀有感恩之心,与父母家人相互沟通,互相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学校里和同学、他人和谐相处,才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第二,赏识孩子,爱由心生。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的爱去温暖并教育每一个孩子。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25年前,有位社会学教授,曾叫班上一群学生到一个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个评估,每个学生得出的结论都相同:“这些贫民窟的男孩不会有出头之日的。” 25年后,其中一个大学生成了教授,他无意中在办公室的档案中发现了这份研究报告,他很好奇地想知道这些男孩的现状到底如何,因此他叫自己的学生继续作追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这些男孩已经长大成人,除了有20人搬迁和过世,剩下的180人中有176名都有很好的工作,这个教授颇感惊讶,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评估的那些人,问道:“你今日能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终于找到了这位虽然年迈,但仍然耳聪目明的老师,请教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我尽全力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事情就是这样的。”经常有人说,现在的中学生只关心自己,只求暂时舒适的生活环境,受不了批评,受不了打击,受不了挫折,更受不了磨难,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对人生对前途的思考,缺乏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其实孩子是无辜的,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每一个青少年都有过五彩缤纷的梦想。让我们试着去赏识他们,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爱可以融化冷漠和绝望,可以为身旁的人带来幸福与希望,爱可以创造人间种种奇迹。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孩子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有关系,所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而且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人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我们不仅肩负着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肩负着学生的道德教育。一个人知识能力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影响,但品德的好环,则影响他的一生。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一个知识能力不足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足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的道理。因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即使智力水平不高,他照样可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坚持的教育方向,同时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不仅要强健学生体魄,更要做到文明学生精神,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那颗颗幼小的心灵,塑造一个个充满了“爱”的灵魂,让他们不仅拥有知识,还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应教会学生认识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创造真善美。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比什么都重要!

读《好教育点亮人生》有感 张妙

寒假期间阅读了《好教育点亮人生这本书》,书中通过故事和实际事例来阐释现代教育理念诸多教育观点、教育思维、教育方法和异国教育风情让我耳目一新。其中的一篇《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爱心》让我感受颇深。

本文作者认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爱,爱心是人的一切道德行为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爱心?美国小学通过爱护小小的蜂鸟开始让孩子学会了爱。老师组织孩子们观察蜂鸟,喂食蜂鸟,在孩子们对其发生巨大兴趣时,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们他们的喂食让亚利桑那沙漠有更多的美丽蜂鸟,孩子们的心灵就这样被感动,他们不仅听,看,而且参与其中,他们最初的爱心就这么萌发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与其对孩子们不断强调那些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爱祖国,爱人民,不如从小引导孩子们去爱他们能看到,能感受的大自然,父母朋友,让他们逐渐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从小爱走向大爱。

作为教师,看到越来越多关于学生缺乏道德意识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我也不禁反思到底该如何去教会初中的孩子们“爱”,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首先,我认为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体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让孩子心中有爱,对父母对家人怀有感恩之心,与父母家人相互沟通,互相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学校里和同学、他人和谐相处,才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第二,赏识孩子,爱由心生。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的爱去温暖并教育每一个孩子。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25年前,有位社会学教授,曾叫班上一群学生到一个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个评估,每个学生得出的结论都相同:“这些贫民窟的男孩不会有出头之日的。” 25年后,其中一个大学生成了教授,他无意中在办公室的档案中发现了这份研究报告,他很好奇地想知道这些男孩的现状到底如何,因此他叫自己的学生继续作追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这些男孩已经长大成人,除了有20人搬迁和过世,剩下的180人中有176名都有很好的工作,这个教授颇感惊讶,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评估的那些人,问道:“你今日能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终于找到了这位虽然年迈,但仍然耳聪目明的老师,请教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我尽全力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事情就是这样的。”经常有人说,现在的中学生只关心自己,只求暂时舒适的生活环境,受不了批评,受不了打击,受不了挫折,更受不了磨难,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对人生对前途的思考,缺乏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其实孩子是无辜的,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每一个青少年都有过五彩缤纷的梦想。让我们试着去赏识他们,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爱可以融化冷漠和绝望,可以为身旁的人带来幸福与希望,爱可以创造人间种种奇迹。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孩子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有关系,所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而且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人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我们不仅肩负着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肩负着学生的道德教育。一个人知识能力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影响,但品德的好环,则影响他的一生。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一个知识能力不足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足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的道理。因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即使智力水平不高,他照样可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坚持的教育方向,同时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不仅要强健学生体魄,更要做到文明学生精神,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那颗颗幼小的心灵,塑造一个个充满了“爱”的灵魂,让他们不仅拥有知识,还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应教会学生认识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创造真善美。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比什么都重要!


相关内容

  • 读[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有感
  • 读<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有感 合上王晓春的<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书中的一些话语仍在我脑海中回荡,"低龄小孩过于情绪化,一般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处理的方式引以疏导为主.""孩子的心灵是复杂的,了解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qu ...

  • 做一盏明亮的灯有感
  • 听<做一盏明亮的灯>主题报告有感 最近,县教育局组织了<做一盏明亮的灯>主题报告,受益颇多,趁讲座的余热还没有消散,我又品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细品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情澎湃,受益匪浅.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里面收录的十多个省市各 ...

  •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 自从学习了第6课<最后的姿势>之后,我的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谭千秋老师那最后的姿势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回荡着,挥散不去. <最后的姿势>记述了"5.12"大地震时发生的感人的一幕 ...

  • 读窦桂梅[和学生一起成长]有感聂琴
  • 读书心得交流 --读<和学生一起成长>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 读书人" ,这是一种召唤,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通 ...

  • 读理想点亮人生
  • 读<理想点亮人生>有感 曾经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在小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理想是什么,我们能大声的告诉老师我的理想:当我们在中学的时候我们也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但是当我们走进大学,步入社会却忘记了我们当初的理想.我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最近当我读到<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时,我记起 ...

  • 阅读点亮人生征文
  • 读<让阅读点亮生活>有感 打开一朋友的博客,看到了这样一个题目<让阅读点亮生活>,在文章的末尾写下了"让书本,让阅读,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点燃.点亮."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话了,充实耳间的总是"让金钱点亮我们的生活&quo ...

  • 阅读点亮人生
  • 阅读点亮人生 11月29日,我班如期举行了<生命的赞歌>读书汇报会,本次汇报会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为主,采用情景剧.朗读.谈感受.讲故事.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读书交流. <生命的赞歌>主题汇报会分两个篇章:生命的真谛和信念的力量.由赵璐.术沛然.金一.任盈旭 ...

  •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冷秋华 这个暑假的8月,我有幸参加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感谢领导能给予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的暑假收获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感恩! 在这为期四天培训的校园里,到处都充满了感动,亲切的辅导员老师和义工学长们给予了我们最最可爱的微笑,8支小分队在辅导员老师的带 ...

  • 读[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有感
  • 读<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有感 三尺讲台铸就广大教师平凡而厚重的人生.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季节轮回,广大教师十年如一日,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忘我工作,以校为家,坚守着人生的精神高地. 为什么说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 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只希望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