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生物处理

3、厌氧反应概述:

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

4、厌气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4.1可作为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4.2耗能少, 运行费低, 对中等以上(1500mg/L)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

4.3回收能源, 理论上讲1kgCOD 可产生纯甲烷0.35m 3, 燃值(3.93×10-1J/m3) ,高于天然气(3.93×10-1J/m3) 。以日排10t COD工厂为例, 按COD 去除80%,甲烷为理论值80%计算,日产沼气2240m 3, 相当于2500m 3天然气或3.85t 煤, 可发电5400Kwh.

4.4设备负荷高、占地少。 4.5剩余污泥少, 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

4.6对N 、P 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 :N=100:5:1,厌氧工艺为C:N:P=(350-500):5:1。

4.7可直接处理高浓有机废水, 不需稀释。

4.8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 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

4.9系统灵活, 设备简单, 易于制作管理,规模可大可小。

厌氧不足:

1、出水污染浓度高于好氧,一般不能达标;

2、对有毒性物质敏感;

3、初次启动缓慢,最少需8-12周以上方能转入正常水平。

5、反应机理:

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

存在于水中)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厌氧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5.1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所利用。

5.2发酵阶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 )醇类、乳酸、CO2、氢、氨、硫化氢等。

5.3产酸阶段——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5.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细胞物质。

A 、 水解阶段——含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脂类水解。 b 、 发酵酸化阶段——包括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以及较高级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

c 、 产乙酸阶段——含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氧气,以及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乙酸。

d 、 产甲烷阶段——包括从乙酸形成甲烷,以及从氧、二氧化碳形成甲烷。废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如

7、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

7.1温度: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冷5-20℃ 嗜温20-42℃ 嗜热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 、中温厌氧(30-35℃)、高温厌氧(50-55℃)三种。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7.2 PH :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 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 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 ,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 最佳范围为6.8-7.2,PH 低于6.3或高于7.8, 甲烷化速降低。

7.3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 。因此, 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7.4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350-500):5:1。

7.5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

7.5.1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

7.5.2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7.5.3生物异型化合物, 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7.6工艺技术参数:

7.6.1水力停留时间:HRT

7.6.2有机负荷

7.6.3污泥负荷

8、厌氧反应器启动:

8.1接种污泥:有颗粒污泥时, 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 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 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VSS/m3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

8.2接种污泥启动: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 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 ,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 。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 。

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 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

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 不大于500mg/L,当VFA 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 时间。

8.3启动的要点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 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

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 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 或2-3d ,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 浓度,启动阶段VFA 应保持在3mmoL/L以下。

5、当容积负荷走到2.0kgCOD/m3d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20%,只有当进料增大,而VFA 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

9、 厌氧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原 因 解决方法

1、污泥生长过慢 1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 2进液酸化度过高;

3种泥不足。 1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2减少酸化度;

3增加种泥。

2、反应器过负荷 1反应器污泥量不够;

2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

3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 1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

2减少污泥负荷;

3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隔。

3、污泥活性不够 1温度不够;

2产酸菌生长过快;

3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

4无机物Ca2+引起沉淀。 1提高温度;

2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

3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4减少进泥中Ca2+含量。

4、污泥流失 1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

2产酸菌使污泥分层;

3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 1增加污泥负荷,增加内部水循环;

2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化程度;

3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

5、污泥扩散颗粒污泥破裂 1负荷过大;

2过度机械搅拌;

3有毒物质存在。

4预酸化突然增加 1稳定负荷;

2改水力搅拌;

3废水清除毒素。

4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

3、厌氧反应概述:

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

4、厌气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4.1可作为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4.2耗能少, 运行费低, 对中等以上(1500mg/L)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

4.3回收能源, 理论上讲1kgCOD 可产生纯甲烷0.35m 3, 燃值(3.93×10-1J/m3) ,高于天然气(3.93×10-1J/m3) 。以日排10t COD工厂为例, 按COD 去除80%,甲烷为理论值80%计算,日产沼气2240m 3, 相当于2500m 3天然气或3.85t 煤, 可发电5400Kwh.

4.4设备负荷高、占地少。 4.5剩余污泥少, 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

4.6对N 、P 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 :N=100:5:1,厌氧工艺为C:N:P=(350-500):5:1。

4.7可直接处理高浓有机废水, 不需稀释。

4.8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 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

4.9系统灵活, 设备简单, 易于制作管理,规模可大可小。

厌氧不足:

1、出水污染浓度高于好氧,一般不能达标;

2、对有毒性物质敏感;

3、初次启动缓慢,最少需8-12周以上方能转入正常水平。

5、反应机理:

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

存在于水中)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厌氧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5.1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所利用。

5.2发酵阶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 )醇类、乳酸、CO2、氢、氨、硫化氢等。

5.3产酸阶段——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5.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细胞物质。

A 、 水解阶段——含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脂类水解。 b 、 发酵酸化阶段——包括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以及较高级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

c 、 产乙酸阶段——含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氧气,以及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乙酸。

d 、 产甲烷阶段——包括从乙酸形成甲烷,以及从氧、二氧化碳形成甲烷。废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如

7、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

7.1温度: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冷5-20℃ 嗜温20-42℃ 嗜热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 、中温厌氧(30-35℃)、高温厌氧(50-55℃)三种。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7.2 PH :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 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 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 ,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 最佳范围为6.8-7.2,PH 低于6.3或高于7.8, 甲烷化速降低。

7.3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 。因此, 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7.4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350-500):5:1。

7.5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

7.5.1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

7.5.2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7.5.3生物异型化合物, 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7.6工艺技术参数:

7.6.1水力停留时间:HRT

7.6.2有机负荷

7.6.3污泥负荷

8、厌氧反应器启动:

8.1接种污泥:有颗粒污泥时, 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 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 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VSS/m3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

8.2接种污泥启动: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 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 ,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 。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 。

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 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

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 不大于500mg/L,当VFA 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 时间。

8.3启动的要点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 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

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 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 或2-3d ,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 浓度,启动阶段VFA 应保持在3mmoL/L以下。

5、当容积负荷走到2.0kgCOD/m3d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20%,只有当进料增大,而VFA 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

9、 厌氧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原 因 解决方法

1、污泥生长过慢 1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 2进液酸化度过高;

3种泥不足。 1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2减少酸化度;

3增加种泥。

2、反应器过负荷 1反应器污泥量不够;

2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

3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 1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

2减少污泥负荷;

3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隔。

3、污泥活性不够 1温度不够;

2产酸菌生长过快;

3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

4无机物Ca2+引起沉淀。 1提高温度;

2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

3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4减少进泥中Ca2+含量。

4、污泥流失 1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

2产酸菌使污泥分层;

3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 1增加污泥负荷,增加内部水循环;

2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化程度;

3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

5、污泥扩散颗粒污泥破裂 1负荷过大;

2过度机械搅拌;

3有毒物质存在。

4预酸化突然增加 1稳定负荷;

2改水力搅拌;

3废水清除毒素。

4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


相关内容

  • 微生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 微生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摘要:传统垃圾处理法和现代新型垃圾处理法工艺做对比,在城市生活垃圾微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对垃圾的分解发酵分析开发出新的微生物技术.城市垃圾生物处理方法中的一些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垃圾生物处理的新技术展望 . .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微生物 微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技 ...

  • 环境微生物论文
  • 生活废水微生物处理现状和发展 生物工程12-2 [1**********] 郝朝柱 摘要自从上世纪进入工业化革命以来,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例如: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使得绿色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减低:生活污水乱排放,使得出现大量的赤潮现象:二氧化碳排放超标,使得全球变暖等等.人类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生活废水 ...

  • 生物转盘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卷2014盔 第2期 2月 中 Ch:na 国水运 WaterTransport V01.14 February No.22014 生物转盘技术研究进展 张倩倩1'2,魏维利2,王俊安2,高良敏1 (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2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小城镇污 ...

  •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摘要 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已愈来愈复杂. 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 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 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 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 ...

  •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特性及运行控制
  • INDUSTRIALWATER&WASTEWATER 工业用水与废水 Vol.39No.2Apr.,2008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特性及运行控制 刘灿灿,沈耀良 (苏州科技学院省重点实验室,江苏 苏州 215011) 摘要:曝气生物滤池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新工艺.介绍了 ...

  • 废水生物处理课程报告
  • 废水生物处理课程报告 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低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一.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一)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原 ...

  • 饮用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量和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6卷第8期2005年8月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Techniques and Equi pment for Envir on mental Polluti on Contr ol Vol. 6, No. 8Aug. 2005 饮用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量和活性的测定方法 桑军强 王志农 李福志 张锡辉 ...

  • 微生物综述
  •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周江维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09包装工程(1)班,杭州310018) 摘 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微生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人类与微生物相处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而并没有真正重视微生物,直到17世纪显微镜的出现让人类真正观察到了微生物.随着人类观察手 ...

  • 微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2卷第2期 Vol.22 No.2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ChongqingTechnolBusinessUniv.(NatSciEd)2005年4月Apr.2005 文章编号:1672-058X(2005)02-0117-05 微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景佳佳,郑旭煦 (重庆工商大 ...

  • 生物专业毕业论文
  • 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现代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 中的应用 培养部门 xxxxxxxx 专业名称 生物技术及应用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xxxxxxxxx 导师姓名 摘 要 从人类的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发生着 ...